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435)

    • 化工行业投资组合(5月份)

      化工行业投资组合(5月份)

      化学制品
        石化:中国海油A股上市,关注低估值油气公司   4月21日中国海油于上交所上市,发行价格为10.8元/股(1倍PB)。中国海油油气储量、产量稳步增长,桶油成本维持较低水平,同时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积极布局新能源。今年以来油价高位震荡,上游油气开采板块有望实现较好盈利。国内油气公司在增储上产同时积极布局新能源业务,加大股东回报。目前国内外油气公司估值差异较大,我们认为随着油气价格进一步市场化,三桶油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升,国内油气公司估值有进一步修复空间。建议关注:中国海油、中国石油、中国石化。   风险提示:油价大幅下跌,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等。
      海通国际
      37页
      2022-05-09
    • 降风险提效益两手抓,扣非利润逐步向好

      降风险提效益两手抓,扣非利润逐步向好

      个股研报
        新华医疗(600587)   事件:公司发布2021年年报及一季报,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94.82亿元(+3.62%),归母净利润5.56亿元(+137.68%),扣非归母净利润3.84亿元(+97.07%),非经常性损益对当期净利润的影响为1.72亿元,主要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分季度来看,单Q4实现营业收入21.27亿元(-18.77%),归母净利润1.19亿元(+460.94%),我们认为收入同比下滑系子公司上海泰美于2021年6月30日与强生医疗终止业务代理合作的影响。   22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13亿元(-16.05%),归母净利润1.28亿元(-12.84%),扣非归母净利润1.48亿元(+21.46%),非经常性损益的影响主要是公司冻结的隋涌等9名自然人持有的新华医疗股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减少2108.34万元,收入和利润的下降也是受去年同期上海泰美业务基数的影响,此外我们预计疫情也对生产、发货等环节产生影响,部分影响了项目确认收入的进度。   点评:   设备制造类业务表现优异,符合公司聚焦主业的发展目标。分业务来看,2021年公司医疗器械制造产品实现收入35.34亿元(+20.07%),其中最具优势(目前国内市占率为70%以上)的业务清洗灭菌设备及耗材销售量同比增加27%,放射治疗设备国内装机即将超过400台;制药装备产品实现收入12.49亿元(+16.83%),核心子公司成都英德实现收入3.53亿元,净利润146.80万元,实现了扭亏为盈。   继续梳理无效或低效资产,提高运营效率。公司将亏损子公司按照经营情况、风险类别等进行分类识别,分类别扶持扭亏、转让退出、清算注销等,快速回笼资金,提高资产运营效率。2021年公司通过产权交易中心公开挂牌出售了淄川西院70%的股权、安恒光电90%的股权、欣航实业55%的股份以及聚力通医疗51%的股权,以退为进提质增效。同时公司持续推动公司及子公司中长期股权激励,2021年公司实施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未来公司将进一步完善符合条件的子公司股权激励方案。   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的净利润为5.92亿元、6.78亿元和7.7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3%、14.6%、14.5%,对应EPS分别为1.44元、1.65元和1.88元。我们认为公司将受益于医药新基建和药机行业的增量需求,未来有望在医疗器械和制药装备两大板块快速发展,参考可比公司,我们下调公司2022年15倍PE,对应目标价为21.54元(原21年30倍PE,对应目标价41.65元,下调48%),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新签订单不及预期的风险;商誉减值的风险;政策监管的风险。
      海通国际证券集团有限公司
      11页
      2022-05-06
    • 2022Q1扣非净利11.36亿元,同比增长193.39%,持续拓展合成生物学领域新应用

      2022Q1扣非净利11.36亿元,同比增长193.39%,持续拓展合成生物学领域新应用

      个股研报
        梅花生物(600873)   2022Q1扣非净利11.36亿元,同比增长193.39%。公司公告,一季度实现营收67.12亿元,同比增长26.4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59亿元,同比增长183.71%;扣非净利润11.36亿元,同比增长193.39%;基本每股收益0.37元(上年同期为0.13元);毛利率达26.24%,同比提高9.77个百分点。   氨基酸行业格局向好,量价齐升驱动业绩高增。分板块来看,1)动物营养氨基酸产品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加35.65%,增长原因为公司子公司吉林梅花30万吨赖氨酸产能释放,赖氨酸量价齐增、苏氨酸以及其他饲料产品价格上涨所致;2)食品味觉性状优化产品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加22.39%,增长原因主要为主产品味精、食品级黄原胶以及呈味核苷酸二钠等产品价格上涨所致。根据卓创资讯数据,截至2021年4月28日,味精价格为10150元/吨,同比上涨14.04%,味精玉米价差为969元/吨,同比上涨3.73%;赖氨酸价格为13000元/吨,同比上涨17.65%,赖氨酸玉米价差为4672元/吨,同比上涨40.63%;苏氨酸价格为12350元/吨,同比下降10.83%,苏氨酸玉米价差为4022元/吨,同比下降30.32%;黄原胶价格为36250元/吨,同比上涨64.77%,价差为25819元/吨,同比上涨86.96%;I+G价格为132000元/吨,同比上涨59.04%,价差为112550元/吨,同比上涨76.83%。   公司未来将合计注销4723万股:(1)2021年11月8日,公司审议通过《关于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的议案》,截至2022年4月28日,公司已累计回购股1716万股,支付总金额1.2亿元,公司决定对上述回购股份的用途予以修订,将回购用途由用于员工持股计划、股权激励修订为全部用于注销,减少公司注册资本。(2)2020年10月28日,公司审议通过《关于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的议案》,截至2021年9月28日收盘,公司完成回购计划,实际回收股份3422万股。415万股已用于2021年员工持股计划,三分之一即1141万股用于减少注册资本。另根据公司2022年3月11日公告,剩余1866万股亦将注销用于注销,减少公司注册资本。   产品布局持续优化,进一步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公司吉林白城三期30万吨赖氨酸及其配套项目于2021年3月正式破土开工,11月正式投产,项目建成投产后,公司赖氨酸产能达百万吨级,成为全球最大的氨基酸生产企业,在行业内的规模优势愈发凸显。2022年公司将继续推进通辽原料氨项目、吉林黄原胶项目、通辽淀粉糖等重大项目的建设,适应市场发展趋势,继续优化产品布局,提高产业链的一体化程度,持续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深耕合成生物技术多年,持续拓展应用新领域。公司自主采用合成生物学技术重设计系列氨基酸菌种达十余年,与国内外多所一流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密切联系,共同进行合成生物学高性能菌种开发工作,大幅提升了谷氨酸、赖氨酸及苏氨酸等产品的生产转化率,改进了产品性能。2021年,公司维生素VB2技改项目顺利投产,VB2是发酵法生产的为数不多的维生素之一,可广泛用于食品、医药、饲料等。未来,公司还将在氨基酸生产底盘大肠杆菌与谷氨酸棒杆菌合成生物学技术上持续投入,对氨基酸等多品类生产细胞工厂设计优化,对所使用的基因编辑工具升级等,并已将合成生物学技术应用扩展到芽胞杆菌等更具挑战性的工业微生物,能从头设计与高效构建多糖与苷类产品如腺苷、鸟苷与肌苷的新一代生产菌株,进一步将覆盖到其他医药中间体、功能食品、功能糖等合成生物学应用新领域。   盈利预测与估值:受益行业竞争格局改善,公司主营产品量价齐升带动业绩提升,我们上调对公司的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4.33(上调21.06%)、39.61(+13.16)、46.57亿元(+13.58%),对应EPS分别为1.11元、1.28元、1.50元。参考可比公司估值,同时考虑到公司持续拓展合成生物学领域新应用,产品布局不断优化,未来竞争力有望进一步增强,给予公司一定的估值溢价。我们给予公司22年14倍PE,对应目标价15.51元(上期目标价13.00元,基于22年14.2倍PE,上调19.33%),维持“优于大市”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价格下跌,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在建产能进度不及预期。
      海通国际
      13页
      2022-04-29
    • 常规业务收入比增45%,推出2022年股权激励计划

      常规业务收入比增45%,推出2022年股权激励计划

      个股研报
        百普赛斯(301080)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一季报,实现营业收入1.14亿元(+27.73%),净利润5350万元(+31.66%),经营活动现金流入1.19亿,其中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1.15亿元,同比增长43.14%。   点评:   按照疾病应用领域来看,2022Q1公司实现非新冠病毒防疫产品收入9016.56万元,同比增长45.43%,考虑到华东地区基础科研和生物医药产业研发投入较大,对相关生物试剂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比较大,我们认为公司常规业务的销售受到的疫情的影响;新冠病毒防疫产品收入2409.25万元,同比减少-12.24%。   公司2022Q1毛利率为95.48%,同比增加1.66pcts;净利率为46.75%,同比增加1.43pcts。费用方面,2022Q1公司的销售/管理/财务/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7.70%/12.23%/-1.92%/19.73%,同比分别变动3.60pcts/3.45pcts/-2.24pcts/5.70pcts。   2022年4月,公司公告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拟对公司(含子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及核心业务骨干授予限制性股票约80万股(占总股本的1.00%),授予价格为76元/股,限制性股票对应的考核年度为2022-2024年,业绩考核目标为收入分别达到4.93亿元、6.40亿元和8.35亿元,以2021年的收入为基数来看,同比分别增长28%、30%、30%。   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实现净利润分别为2.55/3.78/5.7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6.5%/48.2%/52.3%,对应EPS分别为3.19/4.73/7.20元。公司深耕重组蛋白研发领域,良好的产品力使得公司在工业客户中拥有好口碑,海外业务的布局助力市场格局进一步打开,我们给予公司2022年58XPE,对应合目标价184.98元,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进口替代不及预期的风险,新冠疫情的不确定性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新产品研发失败的风险。
      海通国际证券集团有限公司
      11页
      2022-04-27
    • 季报点评:疫情影响下Q1营收正增长,看好全年二倍体狂犬疫苗放量

      季报点评:疫情影响下Q1营收正增长,看好全年二倍体狂犬疫苗放量

      个股研报
        康华生物(300841)   疫情影响下2022Q1营收仍实现正增长,期间费用率有效控制。公司2022Q1营收2.7亿元,同比增长12%,归母净利润1.4亿元,同比增长35%,扣非净利润1.2亿元,同比增长25%。公司2021年年报显示华东地区营收占整体34.53%,部分地区疫情管控下公司Q1营收端仍实现正增长。   公司净利润增速高于营收增速,我们认为系公司销售、管理费用率进一步下降,2022Q1公司销售费用率25.75%(去年同期27.27%),管理费用率7.18%(去年同期10.12%)。与此同时,公司研发费用进一步增加,2022Q1研发费用率7.88%(去年同期7.06%)。   产能扩张下,二倍体狂犬疫苗处于高速放量期。公司2021年狂犬疫苗批签发479.5万支,同比增长29%,销售收入12.6亿元,同比增长26%,销售与批签发增幅相似,我们认为体现二倍体狂犬疫苗终端销售需求较旺盛。   2016-2020年中国狂犬疫苗批签发平均6869万支,公司2021年二倍体狂犬疫苗批签发仅占行业7.0%,我们认为当前渗透率仍较低。公司病毒性疫苗二车间于2021年6月投产,我们认为产能释放下二倍体狂犬疫苗处于放量期。   第二增长曲线宠物狂犬疫苗顺利推进。2021年康华动保取得了杭州佑本的宠物狂犬病灭活疫苗在中国大陆及澳门、香港和台湾地区政府采购和宠物医院线上线下全渠道的经销权。康华动保大力引进高素质营销人员,扩大宠物疫苗销售和市场团队,加速拓展经销商渠道,开展市场品牌建设及产品推广工作,打造行业品牌影响力。2021年12月5日,康华动保发起《希利斯守护计划》,截止2021年底,该计划招募突破2000家宠物医院。   研发布局加速推进。公司在研项目中,六价诺如病毒疫苗、人用狂犬病疫苗(人二倍体细胞)固定化生物反应器培养工艺两个项目预计2022年完成临床前研究。公司2021年底研发人员数达107人,较2020年底53人增长101.89%。2021年公司研发费用7888万元,同比增长35%。   盈利预测与估值。公司2021年非经常性损益达2.7亿元,系公允价值变动较大。我们预计2022-24年归母净利润为8.6亿、13.1亿、16.6亿元,2022-24年复合年均增长率39%。参考可比公司,我们给予公司2022年25倍PE,对应每股目标价为238.17元,给予“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批签发不及预期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疫苗板块估值波动风险、股东减持风险。
      海通国际证券集团有限公司
      11页
      2022-04-25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