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会议纪要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1453)

    • 公司信息更新报告:CDMO业务快速发展,盈利能力逐渐增强

      公司信息更新报告:CDMO业务快速发展,盈利能力逐渐增强

      个股研报
        普洛药业(000739)   CDMO业务快速发展,盈利能力逐渐增强   普洛药业发布2023年第一季度业绩预告,2023Q1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2.13-2.45亿元,同比增长40.05%-61.09%;扣非归母净利润2.11-2.52亿元,同比增长55.26%-85.42%。公司利润端快速成长,主要系三项业务收入均取得增长,其中CDMO业务大幅提升;同时,随着上游大宗化工品价格见顶回落,公司产品毛利率同比提升较快。2022年公司的API与制剂产品上市进程加速,多款产品已完成欧美规范市场的注册,上下游一体化布局在仿制药集采中优势明显。鉴于上游化工成本仍处于高位,我们下调2023年并新增2024-2025年的盈利预测,预计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56/13.98/18.04亿元(原预计2023年为17.40亿元),EPS分别为0.98/1.19/1.53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22.3/18.4/14.3倍,我们看好公司的长期发展,预计盈利能力逐步提升,维持“买入”评级。   CDMO项目数量与质量持续提升,加速先进产能布局   2022年公司加快CDMO业务的建设,全年实现营收15.77亿元,同比增长13.17%,毛利率41.02%。截至2022年底,CDMO报价项目820个,进行中项目524个,同比增长62%;API询价项目数不断增多,全年合作项目数55个,同比增长23%,项目数量与附加值持续提升。同时,公司充分利用制造端优势加速先进产能布局,多个柔性车间与高活车间陆续投产,CDMO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海内外需求逐渐回暖,制剂业务有望借集采东风实现快速放量   疫情管控放开后,行业需求逐步回暖,预计2023年有望延续回暖态势。2022年原料药与中间体业务营收77.37亿元,同比增长18.19%,毛利率16.69%;随着上游大宗化工品价格见顶回落,我们预计2023年API业务毛利率将持续改善。2022年制剂业务营收10.80亿元,同比增长24.48%,毛利率52.13%。公司加速新品种的申报,2022年共有5个制剂产品获批上市,3个品种集采中标,制剂业务有望借集采东风实现快速放量。   风险提示:CDMO行业竞争加剧、化工原料价格走高、制剂放量不及预期。
      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03-27
    • 公司信息更新报告:业绩符合预期,“归核聚焦” 效果显著

      公司信息更新报告:业绩符合预期,“归核聚焦” 效果显著

      个股研报
        人福医药(600079)   业绩符合预期,维持“买入”评级   3月23日,公司发布2022年年报,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223.38亿元,同比增长8.71%;实现归母净利润24.84亿元,同比增长88.60%;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5.48亿元,同比增长53.92%。我们维持2023-2024年收入预测,新增2025年收入预测,预计2023-2025年公司营业收入为249.77/275.84/292.39亿元;我们维持2023-2024年的归母净利润预测,新增2025年归母净利润预测,预计2023-2025公司归母净利润为22.34/27.83/31.69亿元。2023-2025年的EPS为1.37/1.70/1.94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8.1/14.5/12.8,维持“买入”评级。   坚定落实“归核聚焦”,效果显著   报告期内,公司出售汉德人福、天风证券、百年康鑫、杭州福斯特等公司股权以及乐福思集团海外两性健康业务等资产,收回投资款约39亿元;同时,公司严格控制债务规模,持续优化债务结构,资产负债率由期初的55.79%降至报告期末的50.19%。随着公司非核心资产的持续剥离,以及核心资产良好的盈利能力,我们预计后续公司的资产负债结构将进一步优化。   立足优势细分领域,多个产品获批上市   公司研发管线丰富,报告期内,广金钱草总黄酮胶囊、注射用苯磺酸瑞马唑仑(新增适应症及规格)、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等产品先后获批上市;盐酸氢吗啡酮缓释片、布洛氢可酮片、对乙酰氨基酚注射液等已申报生产,进入审评阶段;一类中药白热斯丸、一类化药RFUS-144注射液、二类化药注射用RF16001、盐酸右美托咪定鼻喷雾剂、右美托咪定透皮贴剂、氨酚羟考酮缓释片等项目获批开展临床试验;随着在研产品的不断上市,以及在研项目的不断增加,我们预计公司在麻醉、维吾尔民族药等优势细分领域的竞争力将进一步加强。   风险提示:产品降价风险;归核化力度和进展不及预期;新品上市不及预期;产品销售不及预期等风险。
      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03-27
    • 公司信息更新报告:2022年业绩整体承压,PEEK产品成长力依旧可期

      公司信息更新报告:2022年业绩整体承压,PEEK产品成长力依旧可期

      个股研报
        康拓医疗(688314)   2022业绩整体承压,PEEK产品成长力依旧可期,维持“买入”评级   2023年3月23日,公司发布2022年年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0亿元,同比增长12.89%;归母净利润7569.82万元,同比下降7.26%;扣非净利润6798.20万元,同比增长2.38%。全年业绩受以下因素影响:(1)美国PEEK骨板/生物再生人工硬脑膜注册拿证和前期准备费用支出较大,导致子公司Bioplate全年亏损2831万。(2)公司继续加大扩充项目和技术储备的研发投入,增加对齿科等产品的推广支出。(3)全年疫情防控导致PEEK产品业务推广受阻,且患者流动受限就诊率下降。(4)政府补助同比减少。考虑公司神外产品收入预计受省联盟集采影响,口腔和海外PEEK骨板属业务布局前期,我们下调2023-2024年并新增2025年盈利预测,预计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2/1.35/1.78亿元(原值1.28/1.72亿元),EPS分别为1.76/2.32/3.07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30.4/23.1/17.5倍,鉴于疫后诊疗复苏,PEEK产品国内外成长力依旧可期,维持“买入”评级。   PEEK材料神外修补固定产品表现稳健,PEEK胸骨固定带营收维持高增长   公司围绕颅骨修补固定手术的临床需求,形成了齐全的细分产品线,其中PEEK材料颅骨修补固定产品可为患者提供多样化解决方案。分产品看,PEEK材料神外产品收入1.41亿元(+14%),渗透率不断提高,主要系公司不断加快神外产品的研发、上市、营销推广及对神外产品管线的扩充;钛材料神外产品收入7639万(+5%),主要系公司借助医疗新基建及医疗资源下沉的契机,不断扩大钛材料产品对地区及医疗机构的覆盖;PEEK胸骨固定带实现收入745万元(+33%),未来具有较大的市场空间及增长潜力;公司种植体已在13省招采平台挂网,并制定种植体系统+钛网+数字化导板+微创外科工具的多维度产品组合发展规划。   神经外科产品研发+注册持续发力,海外业务横向扩展节奏加快   PEEK骨板在美国实现首例订单,正通过筹建本土化生产提高海外市场响应速度和运营效率,3D打印PEEK颅骨系统处于NMPA体系考核阶段,生物再生人工硬脑膜处于FDA发补审评阶段。子公司Bioplate经销的Osteopore的骨塞/骨网/骨塞条产品已在美国上市销售,公司神外产品间的协同作用正不断增强。   风险提示:产品推广不及预期;疫情影响公司生产。
      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03-27
    • 公司信息更新报告:深蹲布局中长期发展,短期利润承压

      公司信息更新报告:深蹲布局中长期发展,短期利润承压

      个股研报
        皓元医药(688131)   深耕布局中长期发展,短期利润承压   公司发布2022年年报,2022年实现收入13.58亿元,同比增长40.12%;归母净利润1.94亿元,同比增长1.39%;扣非归母净利润1.56亿元,同比下滑11.77%;剔除股权激励影响,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6.34%。单四季度实现收入3.88亿元,同比增长42.01%;归母净利润0.36亿元,同比下滑23.84%;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14亿元,同比下滑61.14%。2022年是公司全面战略布局的一年,公司深蹲布局,为后续中长期发展积蓄力量。考虑新增人员引起费用增加较多,下调2023-2024年并新增2025年盈利预测,预计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02/4.36/6.19亿元(原预计3.44/5.17亿元),EPS分别为2.82/4.08/5.79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40.3/27.9/19.7倍,皓元医药前后端一体化布局,打造全流程服务药品研发的技术平台,我们看好公司的长期发展,鉴于公司长期成长性较好,维持“买入”评级。   前端业务保持高增长,品类数快速扩充   前端收入8.27亿元,同比增长51.76%,累计储备超8.7万种分子砌块和工具化合物。分子砌块营收2.46亿元,同比增长78.43%,占前端业务收入比例约为29.69%,分子砌块种类数约为6.3万种;工具化合物营收为5.81亿元,同比增长42.75%,占前端业务收入比例为70.31%,截止报告期内工具化合物种类数约为2.4万种,其中公司已有重组蛋白、抗体等各类生物大分子超过5900种。   后端创新转型持续推进,ADCCDMO继续保持高增长   后端营收5.21亿元,同比增长24.97%,在手订单约3.7亿元。仿制药营收2.09亿元,在后端业务中占比40.13%;创新药CDMO营收3.12亿元,同比增长57.94%,在后端业务中占比59.87%,转型效果继续显现。ADC项目数超100个,销售收入同比增长84.58%,合作客户超过600家,同比增长84.10%;截止报告期末,ADC业务有三条高活产线投产使用中,有望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风险提示:产能爬坡不及预期、人效提升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
      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03-24
    • 公司首次覆盖报告:积极进取的血制品标杆企业

      公司首次覆盖报告:积极进取的血制品标杆企业

      个股研报
        博雅生物(300294)   血制品业务稳健增长,非血制品业务有望逐步剥离   公司于1993年成立于江西抚州,成立以来,公司锐意进取,从抚州走出江西,从江西走向全国。血制品业务稳健增长,白蛋白、静丙、纤原收得率行业领先,吨浆收入、吨浆利润等多项指标国内领先,成为国内血制品行业的标杆。我们预计公司后续将逐步剥离非血制品业务,聚焦血制品板块,力争成为世界一流的血制品企业。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32、5.29、5.89亿元,2022-2024年对应EPS分别为0.86/1.05/1.17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40.4/33.0/29.7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学术推广能力强,纤维蛋白原国内市占率第一   公司重视血液制品学术和品牌建设,提升学术服务水平,加强对终端产品的学术投入。持续开展“酶新木秀”、“完酶无缺”等一系列学术推广活动,取得了积极的效果。根据药智网数据显示,公司纤维蛋白原2016-2021年国内市占率一直位列第一。此外,公司凝血酶原复合物、凝血八因子等新产品也有望在强大的学术推广能力助力下快速放量。   华润赋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2021年11月,华润医药受让股份、接受表决权委托及认购博雅生物发行的股份完成后,持有公司28.86%的股份,拥有40.01%的表决权,成为公司的控股股东。华润集团作为大型央企,将持续给公司提供战略支持,特别是在新浆站的开拓上,公司有望借助华润集团的战略资源在国内多个省份获取新的浆站。根据公司公告,力争“十四五”期间新增浆站16个以上,到2025年底,公司浆站总数达到30个以上,进入到行业第一梯队。   风险提示:浆站拓展不及预期风险;产品降价风险;新品上市不及预期;产品销售不及预期等风险。
      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0页
      2023-03-22
    • 医药生物行业点评报告: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政策宽松化,高端影像设备、手术机器人、民营医院板块有望受益

      医药生物行业点评报告: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政策宽松化,高端影像设备、手术机器人、民营医院板块有望受益

      化学制药
        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政策宽松化,高端影像设备、手术机器人等有望受益   事件:2023年3月2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管理目录(2023年)》。与2018年版目录相比,管理品目由10个调整为6个,其中,甲类由4个调减为2个,乙类由6个调减为4个,将64排及以上CT和1.5T及以上MR设备调出配置许可管理目录。   点评:2023大型医用设备配制许可管理目录调整超预期。目录的调整将进一步满足临床需求,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布局,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激发生产企业创新活力,不断促进医学装备产业升级,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就医需求。   (1)大型高端医学影像设备直接受益于配制许可管理目录调整。64排及以上CT和1.5T及以上MR设备调出配置许可管理目录,PET-MR调整为乙类,大型高端医学影像设备配置许可审批事项将大幅度减少。考虑到当前高端CT、MR主要安装在三甲医院,基层医疗机构此前受限于配置管控,采购数量较少。随着区域医学中心的建设、基层医院诊疗能力提升建设有序推进,预计高端CT、MR设备将迎来采购和装机高潮。国产大型医学影像设备生产厂家,以及上游元器件、耗材厂家有望显著受益。   (2)手术机器人行业有望受益于配制政策宽松化,装机量提升。十四五期间大型医用设备配制规划数量有望大幅放开。2020年7月发布的《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调整2018-2020年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的通知》显示,十三五期间甲乙类大型医用设备规划25218台,其中:甲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314台,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24904台。手术机器人,由调整前的197台增加到268台。随着《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管理目录(2023年)》的出台,政策趋向于宽松化,十四五手术机器人配置数量有望进一步放宽,利好行业发展。   (3)民营医院不受高端CT、MR配置限制,有望快速扩大规模。在不受高端CT、MR配置限制的背景下,大型民营医疗集团在资金调配、经营调整上更具灵活性,民营医院设备配置更加灵活,有望快速扩大规模,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满足差异化服务需求。   推荐及受益标的   (1)大型医学影像类设备厂家:联影医疗、东软医疗、万东医疗;   (2)上游原料及元器件厂家:奕瑞科技、东诚药业;   (3)手术机器人生产厂家:微创机器人;   (4)民营医院:国际医学、盈康生命、海吉亚医疗、信邦制药。   风险提示:产品商业化不及预期的风险;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政策开放不及预期的风险
      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8页
      2023-03-22
    • 基础化工行业周报:锂盐价格回落,关注成本端受益分子筛行业

      基础化工行业周报:锂盐价格回落,关注成本端受益分子筛行业

      化学制品
        本周(3月13日-3月17日)行情回顾   新材料指数下跌2.37%,表现强于创业板指。半导体材料涨0.99%,OLED材料跌0.07%,液晶显示跌0.32%,尾气治理跌2.48%,添加剂跌2.32%,碳纤维跌4.16%,膜材料跌3.43%。涨幅前五为中芯国际、晶瑞电材、康强电子、南大光电、容大感光;跌幅前五为菲利华、沃特股份、聚胶股份、方邦股份、普利特。   新材料周观察:锂盐价格回落增厚分子筛利润,建龙微纳有望受益   分子筛是一类具有规则而均匀的孔道结构的的无机晶体材料。分子筛成本主要以原材料为主,部分变压吸附制氧分子筛吸附剂产品利润受锂盐价格影响较大。2022年分子筛上游主要原材料中烧碱、氢氧化铝、硅酸钠价格保持稳定,但锂盐价格自2021年以来持续上涨,由2021年初的5万元/吨,迅速上涨至57万元/吨,使下游分子筛企业利润承压。自2022年11月底锂盐价格达到峰值以来,锂盐价格持续下降,截至2022年3月18日已下降至26.6万元/吨。伴随锂盐价格的持续回落,分子筛利润空间有望持续修复。锂分子筛主要在变压吸附制氧机中作为核心耗材使用,在医疗制氧与家用制氧领域需求广阔。据我们测算,预计2023-2025年我国制氧机分子筛需求量分别为1.36/1.51/1.81万吨。建龙微纳是我国分子筛吸附剂领域龙头企业,公司锂盐主要用于生产JLOX-100系列产品,2022H1锂盐材料成本占公司总营业成本的27.27%。截至2022年6月,公司拥有成型分子筛产能4.2万吨/年,分子筛原粉产能4.3万吨/年,预计2024年底公司成型分子筛、分子筛原粉总产能将分别达7.21万吨/年、6.11万吨/年。未来公司有望充分受益于锂盐价格下降带来的利润增厚与产能释放带来的规模增长。受益标的:建龙微纳。   重要公司公告及行业资讯   【中航高科】年度报告:公司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44.46亿元,同比增长16.77%;实现归母净利润7.65亿元,同比增长29.40%。公司2022年度拟每10股派送现金股利1.65元。   【松井股份】合同签订:公司与攸县人民政府签订《投资合同》,公司拟以自有或自筹资金在湖南省攸县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范围内投资兴建汽车涂料建设项目,项目计划总投资额为人民币20亿元。   受益标的   我们看好在国家安全、自主可控战略大背景下,化工新材料国产替代的历史性机遇:【电子(半导体)新材料】:昊华科技、鼎龙股份、国瓷材料,阿科力、洁美科技、长阳科技、瑞联新材、万润股份、东材科技、松井股份、彤程新材等;【新能源新材料】:泰和新材、晨光新材、宏柏新材、振华股份、百合花、濮阳惠成、黑猫股份、道恩股份、蓝晓科技、中欣氟材、普利特等;【其他】利安隆、建龙微纳等。   风险提示:技术突破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波动等。
      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7页
      2023-03-20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中药支持政策已较为完善,中医药将逐渐步入改革成效显现阶段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中药支持政策已较为完善,中医药将逐渐步入改革成效显现阶段

      生物制品
        一周观点:中药支持政策已较为完善,中医药将逐渐步入改革成效显现阶段   自2019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2021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中医药就此进入实质性快速发展阶段。截至目前,“措施”里提出的人才、审批审批和分类注册管理、中西医结合、中医药发展重大工程、中医药医保管理等要求皆由相关部门发布具体发展规划文件予以落实,目前支持发展的相关政策已较为完备,我们认为中医药将从前期政策支持发展阶段逐渐步入发展成效显现阶段。长远看,我们认为中药创新药、中药院内制剂、中药品牌OTC、中药配方颗粒、中医连锁等细分行业具备较大投资机会。   一周观点:国家医保局明确创新医疗器械可豁免DRG,助推企业创新研发   2023年3月4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发布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3298号建议的答复(下称“答复”)。《答复》中,国家医保局对地方医保部门在试点工作中探索建立CHS-DRG付费支持医疗新技术的有关机制点名支持:如北京市对于符合一定条件的药品、医疗器械及诊疗项目,纳入CHS-DRG付费除外支付管理;河北邯郸明确了付费异常高值和异常低值的病组可按项目付费,确定特殊治疗、特殊用药,高值耗材的清单,可以不纳入DRG分组,确保全覆盖。国家医保局点名支持北京等地医保局将创新医疗器械豁免DRG,利好相关创新研发驱动型医疗器械公司。2014年至今,国家药监局共批准192项创新医疗器械,且2022年来呈现审批提速趋势。创新产品核心技术都有我国的发明专利权或者发明专利申请已经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公开,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一旦创新器械获批完成,预示着较大的空间。在新政策加持下,对于创新医疗器械企业而言,有利于其进一步提升行业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推荐及受益标的   推荐标的:3月金股:九芝堂、可孚医疗、美年健康、迪安诊断、国际医学、康为世纪、昌红科技。稳健组合:康龙化成、昌红科技、迈瑞医疗、海尔生物、羚锐制药、康缘药业、人福医药、东诚药业、益丰药房、老百姓、健之佳、海吉亚医疗、新天药业、寿仙谷、太极集团、中国中药。弹性组合:泓博医药、皓元医药、药石科技、美迪西、海泰新光、澳华内镜、戴维医疗、采纳股份、博腾股份、康拓医疗、完美医疗。受益标的:三诺生物、爱康医疗、春立医疗、振德医疗、联影医疗、九洲药业、凯莱英、纳微科技、百普赛斯、神州细胞、康希诺、万泰生物、石药集团、三叶草生物、丽珠集团、君实生物、鱼跃医疗、乐普医疗、怡和嘉业、美好医疗、东方生物、安旭生物、万孚生物、明德生物、汤臣倍健、同仁堂、健民集团、佐力药业、固生堂、华润三九、红日药业、以岭药业。   风险提示:政策执行不及预期,行业黑天鹅事件。
      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6页
      2023-03-20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国家医保局明确创新医疗器械可豁免DRG,助推企业创新研发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国家医保局明确创新医疗器械可豁免DRG,助推企业创新研发

      化学制药
        一周观点:国家医保局明确创新医疗器械可豁免DRG,助推企业创新研发   2023年3月4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发布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3298号建议的答复(下称“答复”)。《答复》中,国家医保局对地方医保部门在试点工作中探索建立CHS-DRG付费支持医疗新技术的有关机制点名支持:如北京市对于符合一定条件的药品、医疗器械及诊疗项目,纳入CHS-DRG付费除外支付管理;河北邯郸明确了付费异常高值和异常低值的病组可按项目付费,确定特殊治疗、特殊用药,高值耗材的清单,可以不纳入DRG分组,确保全覆盖。国家医保局点名支持北京等地医保局将创新医疗器械豁免DRG,利好相关创新研发驱动型医疗器械公司。2014年至今,国家药监局共批准192项创新医疗器械,且2022年来呈现审批提速趋势。创新产品核心技术都有我国的发明专利权或者发明专利申请已经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公开,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一旦创新器械获批完成,预示着较大的空间。在新政策加持下,对于创新医疗器械企业而言,有利于其进一步提升行业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一周观点:2023医疗工作重点,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   近日,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出炉,总结了过去五年在医疗卫生健康领域取得的成就。包括深入推进健康中国行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进一步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5年来,共设置13个国家医学中心,布局建设76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持续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完善分级诊疗体系。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加强养老服务保障,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展望2023年,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的工作要求之下,医疗设备及院内检验科室共建等市场将继续扩容。   推荐及受益标的   推荐标的:3月金股:九芝堂、可孚医疗、美年健康、迪安诊断、国际医学、康为世纪、昌红科技。稳健组合:毕得医药、康龙化成、昌红科技、开立医疗、羚锐制药、康缘药业、人福医药、东诚药业、益丰药房、老百姓、健之佳、海吉亚医疗、新天药业、寿仙谷。弹性组合:泓博医药、皓元医药、药石科技、美迪西、海泰新光、澳华内镜、戴维医疗、采纳股份、博腾股份、康拓医疗、完美医疗。受益标的:三诺生物、爱康医疗、春立医疗、振德医疗、联影医疗、九洲药业、凯莱英、纳微科技、百普赛斯、神州细胞、康希诺、万泰生物、石药集团、三叶草生物、丽珠集团、君实生物、鱼跃医疗、乐普医疗、怡和嘉业、美好医疗、东方生物、安旭生物、万孚生物、明德生物、汤臣倍健。   风险提示:政策执行不及预期,行业黑天鹅事件。
      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3页
      2023-03-13
    • 化工新材料行业周报:2023有望开启钠电元年,钠盐需求或将增长

      化工新材料行业周报:2023有望开启钠电元年,钠盐需求或将增长

      化学制品
        本周(3月6日-3月10日)行情回顾   新材料指数下跌2.4%,表现弱于创业板指。半导体材料涨3.27%,OLED材料跌0.55%,液晶显示跌1.08%,尾气治理跌4.42%,添加剂跌1.86%,碳纤维跌3.79%,膜材料跌3.31%。涨幅前五为容大感光、同益股份、瑞丰新材、奥来德、华特气体;跌幅前五为威孚高科、博迁新材、激智科技、信德新材、双星新材。   新材料周观察:钠离子电池前景向好,钠盐需求有望快速增长   钠离子电池主要由正极、负极、电解液、隔膜等组成,电解液是钠离子在正负极之间移动、实现充放电的重要载体,其性能直接影响钠离子电池的充放电倍率、能量密度、循环寿命等性能。钠离子电池目前应用方向集中在两轮车、小型乘用车和表后储能领域,具有良好应用前景。国内宁德时代、孚能科技、传艺科技、中科海钠、星空钠电、众钠能源、钠创新能源、超钠新能源、多氟多等众多企业纷纷涉足钠电池制造领域。据ICC鑫椤资讯数据,截至2022年底我国钠电池产能为2GWh,到2023年底,预计钠电池产能将增加至21GWh,同比增长950%。2023年有望成为钠电池规模化应用元年,六氟磷酸钠需求预计将随之快速增长。国内企业积极布局六氟磷酸钠产能,领先企业有望占据先发优势。多氟多六氟磷酸钠布局较早,已经实现商业化量产,具备千吨级生产能力,给中科海钠等供货。天赐材料拟投资建设年产7.55万吨锂电基础材料建设项目,其中包括1万吨六氟磷酸钠产能,预计将于2024年投产。中欣氟材拟投资建设年产2.1万吨新型电解液材料项目,包括1万吨六氟磷酸钠产能,其中5000吨六氟磷酸钠设备正在定制中,预计2023年第三季度进行设备安装。受益标的:中欣氟材、多氟多、天赐材料等。   重要公司公告及行业资讯   【山东赫达】公司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17.25亿元,同比增长1057%;实现归母净利润3.55亿元,同比增长7.75%;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3.49亿元,同比增长10.92%;实现EPS1.04元/股,同比增长7.22%。   【凯美特气】公司拟募集资金不超过10亿元用于宜章凯美特特种气体项目(产品主要包括电子级氯化氢、电子级溴化氢、氟基混配气、五氟化锑、电子级碳酰氟、电子级乙炔、氘气、电子级一氧化碳等产品)以及福建凯美特气体有限公司30万吨/年(27.5%计)高洁净食品级、电子级、工业级过氧化氢项目建设。   受益标的   我们看好在国家安全、自主可控战略大背景下,化工新材料国产替代历史性机遇:【电子(半导体)新材料】:昊华科技、鼎龙股份、国瓷材料,阿科力、洁美科技、长阳科技、瑞联新材、万润股份、东材科技、松井股份、彤程新材等;【新能源新材料】:泰和新材、晨光新材、宏柏新材、振华股份、百合花、濮阳惠成、黑猫股份、道恩股份、蓝晓科技、中欣氟材、普利特等;【其他】利安隆等。   风险提示:技术突破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波动等。
      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6页
      2023-03-12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