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会议纪要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745)

    • 成熟业务持续高质量发展,潜力业务盈利质量有望改善

      成熟业务持续高质量发展,潜力业务盈利质量有望改善

      个股研报
        康龙化成(300759)   事项:   公司发布2022年年报,全年实现营收102.7亿元(+37.9%),落于业绩预告的中等偏上位。实现归母净利13.8亿元(-17.2%),经调整non-IFRS归母净利润为18.3亿元(+25.5%)。公司发布分红预案,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元(含税),以资本公积每10股转增5股。   平安观点:   2022Q4受疫情冲击,全年实现稳健增长。2022年公司实现营收102.7亿元(+37.9%),毛利率同比上涨0.7pct至36.7%。实验室服务实现营收62.4亿元(+36.8%),其中高毛利生命科学业务占比从2021年46.6%提升至2022H2超50%,推动板块毛利率同比上涨1.7pct至45.1%;CMC(小分子CDMO)服务实现营收24.1亿元(+37.8%),由于2022年绍兴产能落地,固定成本增加导致毛利率小幅下降0.13pct至34.8%;临床研究服务实现营收13.9亿元(+45.7%),尽管受到疫情冲击国内临床收入仍实现65.5%增速,收入增长的规模效应下全年毛利率同比增长1.2pct至11.5%;大分子及CGT业务实现营收1.95亿元(+29.3%),由于海外通胀和人工成本的增加、订单的交付周期较长,毛利率同比下降13.9pct至-27.7%。   成熟业务保持高质量发展,有望进一步量质双升。基于1)小分子药物结构日渐复杂,增加了对生物科学的需求、2)公司正横向扩建生物科学平台,我们预计生物科学未来3年将保持25-30%的高增速,为实验室服务营收和毛利率的增长提供强劲动能。一体化的协同效应下,2022年CMC收入中超过80%来源于实验室服务的现有客户,未来将持续进行高效导流。2022年绍兴工厂600L规模化产能的释放,工艺验证&商业化阶段订单由2021年5个大幅增长至15个,预计今年产能利用率将由2022年约20%提升到约40%。美国考文垂工厂于2022年底开始接单,2023年将开始贡献收入。英国Cramlington工厂通过MHRA审计开始原有课题生产,规模化产能的落地以及后期项目收入占比提升将推动CMC服务迎来量质双升。   潜力业务盈利质量有望改善。国内临床一站式平台整合顺利,2023Q1疫情影响逐步消散,预计2023年临床研究服务毛利率将提升至约20%,年内达到盈亏平衡;英国利物浦的CGTCDMO工厂今年将开始交付订单,有望缩小亏损。本次公司将大分子和CGT业务重组为康龙生物并以11.11%股权比例对外融资9.5亿,市场给予估值约85.5亿元,两倍多于公司对板块的总投入,体现了市场对大分子和CGT赛道前景的看好以及对公司板块能力的认可。   维持“推荐”评级。成熟业务一体化效应显著,高毛利生物科学高速增长、CMC规模化产能落地及后端项目收入占比增加将推动板块迎来量质双增。大分子和CGT板块订单交付、疫情对临床板块影响减小将助力潜力业务实现减亏,盈利质量改善。考虑到海外通胀压力持续及投融资环境仍待进一步复苏。调整2023-2024年EPS并新增2025年EPS预测为1.75、2.46、3.28元(原2023-2024年EPS预测为1.99、2.70元),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产能建设及投放不及预期:公司多地产能基地处于建设期,若建设、投放进度不及预期,可能减弱公司后续订单承接能力。;2)收购资产整合进度不及预期:公司近年通过频繁收购快速补齐业务范围,若收购公司整合进度不及预期将影响公司业务效率及竞争力。;3)地缘政策风险:公司海外营收占比较高,若海外国家推出限制政策将影响公司业绩。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03-31
    • 业绩稳健增长,多方位进行能力建设

      业绩稳健增长,多方位进行能力建设

      个股研报
        泰格医药(300347)   事项:   公司发布2022年年报,全年实现营收70.85亿元(+35.91%),实现归母净利润20.07亿元(-30.19%),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15.40亿元(+25.01%)。公司发布分红预案,拟每10股派现5.5元(含税)。   平安观点:   Q4再受疫情冲击,全年保持稳健增长   2022Q4疫情影响医疗机构日常运营,对临床试验的正常开展也带来障碍。公司单季度实现营收16.79亿元(-7.65%),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3.47亿元(-4.21%)。考虑到疫情进程,估计2023年前2个月临床试验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尽管2022年波折较多,公司全年仍实现了稳健的业绩增长。临床试验技术服务实现收入41.25亿元(+37.80%),因为过手费占比提升等因素毛利率下降至37.63%(-7.14pct);临床试验相关服务和实验室服务共实现收入28.76亿元(+31.12%),毛利率为41.76%(+0.28pct),其中以方达为核心的实验室服务贡献约17.58亿元(+35.88%)。   乘国内新药出海东风,国际业务进一步加大   以本土外包为主的中国临床CRO业务正向海外延伸。公司2022年实现境外收入34.84亿元,占收入的49.17%(同比+2.03pct)。国际业务占比持续提升的主要原因在于越来越多国内创新药物选择出海开拓市场,泰格作为临床试验服务商乘着行业东风领先一步走向海外。另一方面,疫情催生了大量疫苗、抗病毒药物的海外临床需求,加快了公司业务出海的节奏。   目前公司已实现50多个国家的覆盖,且具有丰富的大型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的管理和运营经验,竞争优势显著。   精细管理再升级,向一体化、数字化进发   公司通过精细化管理实现更精确的过程控制,同时助力业务部门实现降本增效。公司现已开发临床研究管理系统、电子数据采集系统、电子源数据记录、远程监查系统等功能模块,具备了升级精细化管理的基础。国内药企出海成为常态,加上国内新药临床要求趋于严格,更严格的临床试验过程控制顺应了时代的需要。一体化、数字化成为国内临床CRO公司新的发展趋势,而泰格在这一领域再次取得了优势。   维持“推荐”评级。疫情影响消退叠加国际化成效初显,公司未来发展具有较强确定性。考虑到全球新药研发节奏以及公司投资业务对利润的影响,调整2023-2024年EPS,并新增2025年EPS为3.27、4.16、5.29元(原5.17、6.43元),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新药研发存在波动性和不确定性,可能造成公司业绩波动;2)若公司所提供的服务质量不能符合要求,可能导致返工、丢失订单等情况;3)公司通过并购等形式在全球进行业务扩张,若整合不顺利可能对公司长期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03-30
    • 2022年疫情影响下显韧性,2023年有望恢复高增长

      2022年疫情影响下显韧性,2023年有望恢复高增长

      个股研报
        新天药业(002873)   事项:   公司公布2022年年报,实现收入10.88亿元,同比增长12.15%;实现归母净利润1.16亿元,同比增长15.40%;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06亿元,同比增长12.71%;EPS为0.50元/股。公司业绩基本符合预期。   其中2022Q4单季度实现收入2.18亿元,同比下降2.73%;实现归母净利润0.11亿元,同比下降3.92%;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04亿元,同比下降45.75%。   2022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为:每10股派1.0元(含税)。   平安观点:   2022年疫情影响下业绩展现韧性,盈利能力保持稳定。2022公司实现收入10.88亿元(+12%),归母净利润1.16亿元(+15%),基本符合之前市场预期。因公司核心产品主要在医院端销售,我们认为在疫情影响下仍 展 现 出 较 强 的 韧 性 。 从 盈 利 能 力 来 看 , 2022 年 毛 利 率 77.26%(-2.00pp),我们认为主要受上游药材涨价等因素影响;净利率10.67% ( +0.30pp ) , 基 本 持 平 。 2022 年 销 售 费 用 率 48.91%(+0.26pp)、管理费用率13.04%(-0.81pp)、研发费用率1.98%(-0.12pp)、财务费用率1.03%(-0.71pp),基本保持稳定。   核心产品稳定增长,OTC占比有望持续提升。公司核心产品主要为妇科用药坤泰胶囊、苦参凝胶,泌尿系统用药宁泌泰胶囊,清热解毒用药夏枯草口服液等。2022年妇科类收入7.69亿元(+12%),我们预计其中坤泰胶囊收入超5亿元;泌尿系统类收入2.22亿元(+10%),主要由宁泌泰胶囊贡献;清热解毒类收入0.80亿元(+17%),主要为夏枯草口服液。2022年公司开始推行以和颜坤泰为核心的“龙门计划”,打造OTC品牌效应,我们认为伴随疫情解除,2023年OTC端收入将明显提升。   公司是中药创新药研发龙头之一,2023年迎来陆续报产节奏。公司拥有龙岑盆腔舒颗粒、苦莪洁阴凝胶、术愈通颗粒3个中药新药产品且已完成临床三期试验,拥有中药配方颗粒品种445个,完成国标备案179个,且经典名方产品的研发也已初见成效,目前涉及妇科、儿科、老年科等领域的8首经典名方研发工作正在进行中。我们认为2023年开始公司创新管线将逐步迎来报产节奏。2023年有望恢复高增长,维持“推荐”评级。根据公司股权激励目标,2023年解锁目标A为以2020年营收为基数,2023年增长100%;或以2022年营收为基数,2023年营收增长27%。我们认为在疫情放开背景下,叠加股权激励目标,2023年有望实现高增长。考虑到2022年业绩受疫情影响,我们将2023-2024年盈利预测下调至1.45亿、1.78亿元(原预测为1.87亿、2.39亿元),新增2025年公司净利润预测,预计为2.15亿元。当前股价对应2023年PE为22倍,维持“推荐”评级。风险提示:1)行业政策风险:医保控费、药品带量采购、医保谈判及目录调整等政策陆续实施,部分药品价格面临下降风险。2)产品研发风险:药品研发周期长、难度高、投入成本大,存在不能顺利上市、研发周期延长、关键技术和人才流失等风险。3)2023年疫情反复风险:若2023年再次出现疫情反弹小高峰,或对产品放量造成不利影响。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03-28
    • 稀缺的一体化CXO服务商,超前布局提供增长驱动力

      稀缺的一体化CXO服务商,超前布局提供增长驱动力

      个股研报
        康龙化成(300759)   平安观点:   公司为稀缺的全流程一体化CRO+CDMO服务商。康龙化成2004年成立于北京,主要从事药物研究、开发及生产服务,其业务主要分为四个板块:1)实验室服务:为公司旗舰业务,高增速、高毛利的生物科学业务带动板块业绩量质双升;2)CMC(小分子CDMO)服务:前端业务由实验室服务导流快速成长,规模化生产能力从无到有,为板块业绩放量打下基础;3)临床研究服务:国内一体化服务平台已建成,亏损逐渐收窄,2023年或将实现盈亏平衡;4)大分子和细胞与基因治疗服务:中长期战略布局,行业高景气度提供长期潜在增长动力。四个板块共同组成研发、生产一体化平台,有助于1)进行现有客户导流,降低获客成本;2)节省项目业务间转换的时间成本,实现研发效率最大化。   小分子CDMO规模化生产能力初步建成,国际化布局兑现。2022年前公司欠缺规模化生产能力,CMC项目推进到临床中后期后不能享受到放量收益。绍兴工厂是公司国内首个具有规模化生产能力的工厂,一期工程自2022年2月起陆续落地,共投产600立方米。经过一年的探索和磨合,公司CDMO能力初步构建完成,包括规模化生产需要的团队、项目管理能力及匹配的供应链管理能力。海外方面,美国考文垂工厂经过6个月的改造于2022年12月开始接单,英国工厂已通过MHRA的GMP检查。中美英三地的产能落地完善了公司全球服务网络,为客户提供极具竞争力的国际化端对端化学与生产服务。同时,项目漏斗效应下,高订单额、高毛利的后端项目的增加将持续改善CMC服务经营效率。   潜力业务短期边际改善,中长期提供新增长动能。短期看,临床研究服务内部整合顺利,先行投入边际减少且收入增加,盈利能力逐步改善,2023年或实现盈亏平衡;大分子和CGT业务开始贡献收入,预计于2024年实现盈亏平衡。中长期看,潜力业务扩大公司业务范围,为中长期增长打下基础。   投资建议:预测2022-2024年EPS分别为1.17、1.99、2.70元,对应2023E估值29.0倍。考虑到公司成熟业务量质提升,潜力业务将迎来边际改善,我们看好公司作为稀缺全流程一体化医疗外包服务商的长期发展,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产能建设及投放不及预期:公司多地产能基地处于建设期,若建设、投放进度不及预期,可能减弱公司后续订单承接能力。;2)收购资产整合进度不及预期:公司近年通过频繁收购快速补齐业务范围,若收购公司整合进度不及预期将影响公司业务效率及竞争力。;3)地缘政策风险:截至2022H1公司海外营收占比82.3%,若海外国家推出限制政策将影响公司业绩。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4页
      2023-03-27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配置目录更新,大型医用设备及造影剂药物有望放量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配置目录更新,大型医用设备及造影剂药物有望放量

      医药商业
        行业观点   配置目录更新,大型医用设备及造影剂药物有望放量:2023年3月21日,国家卫健委颁布了《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管理目录(2023年)》。与2018年版目录相比,管理品目由10个调整为6个,其中,甲类产品由4个调减为2个,乙类产品由6个调减为4个,产品的分类发生了合并、降类或调入调出。   新目录中,64排及以上CT、1.5T及以上MRI调出管理品目,PET/MR、部分高端放射治疗设备由甲类移至乙类常规放射治疗类设备品目,磁共振引导放射治疗系统纳入甲类高端放射治疗类设备。此外,新目录提高了两类大型医用设备兜底条款的价格限额。甲类由3000万元增加至5000万元(单台/套),乙类由1000~3000万元增加至3000~5000万元(单台/套)。伴随着新版大型医疗设备管理目录调整,64排及以上CT、1.5T及以上MRI等设备不再纳入目录管理,配置门槛进一步下降。2023年版大型医疗设备配置规划也有望于近期出台,PET/CT、PET/MR等设备配置规划有望大幅提升,建议关注国产大型医用设备龙头联影医疗。大型医疗设备配置数量提升后,相应造影剂用量有望同步提升。CT造影剂主要对应碘造影剂,建议关注司太立、恒瑞医药。MRI造影剂主要为钆类造影剂,建议关注北陆药业。PET/CT、PET/MR造影剂主要为以F18-FDG为代表的诊断性核药,建议关注东诚药业、中国同辐。   行业要闻荟萃   投资策略:主线一:中医药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2019年后中医药行业重磅支持政策不断,其中医保对中药态度转变积极。2022年3月《“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发布,是首个由国务院发布的中医药五年规划,行业站位持续提升,景气度进入质变阶段,建议关注:昆药集团、康缘药业、新天药业、贵州三力、以岭药业。主线二:防疫政策优化,需求复苏可期。随着我国疫苗接种率的提升,以及Omicron毒株的重症率下降,我国疫情防控政策持续优化。新冠药物、疫苗需求有望持续走高,而医疗消费、药店等市场则有望复苏,建议关注:通策医疗、固生堂、老百姓、益丰药房、一心堂、锦欣生殖。主线三:产业升级,寻找摇摆环境下的确定性。产业升级在大方向上并没有发生改变,符合产业进化趋势的细分赛道及对应公司有更大机会能够穿越周期,实现可持续的发展,我们认为下列细分赛道的长期价值有望在2023年重新得到市场重视,迎来估值回归:1)创新药及其产业链(CXO&上游供应商),建议关注:凯莱英、药石科技、博腾股份、和黄医药、康诺亚;2)临床价值明确的医疗器械,建议关注:心脉医疗、新产业;3)高壁垒制剂及原料企业,建议关注九典制药、东诚药业、苑东生物、一品红等。   1)四川省药械招标采购服务中心发布《关于口腔牙冠竞价挂网拟入围结果公示的通知》;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见》;3)石药集团的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SYS6006)在中国纳入紧急使用,用于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4)吉利德CAR-T疗法「阿基仑赛」显著延长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总生存期。   行情回顾   上周A股医药板块下跌0.15%,同期沪深300指数上涨1.72%,医药行业在28个行业中涨跌幅排名第22位。上周H股医药板块下跌0.98%,同期恒生综指上涨2.00%,医药行业在11个行业中涨跌幅排名第4位。   风险提示   1)政策风险:医保控费、药品降价等政策对行业负面影响较大;2)研发风险:医药研发投入大、难度高,存在研发失败或进度慢的可能;3)公司风险:公司经营情况不达预期。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3页
      2023-03-27
    • 大订单推动业绩放量,乘东风强化能力建设

      大订单推动业绩放量,乘东风强化能力建设

      个股研报
        博腾股份(300363)   事项:   公司发布2022年年报,全年实现营收70.35亿元(+126.55%),实现归母净利润20.05亿元(+282.78%),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19.79亿元(+293.61%)。   公司公布分红预案,拟每10股派现11.06元(含税)。   平安观点:   Q4延续靓丽表现,大订单部分2023交付   公司Q4单季度实现营收18.17亿元(+68.99%),毛利率为50.2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4.02亿元(+168.09%),延续Q3高增长态势。从全年看,公司规模化生产业务在大订单支持下实现62.82亿元收入,其中大订单当年确认收入6.93亿美元(约折人民币45亿元),估计剩余的1.55亿美元(约折人民币10亿元)订单会在2023H1完成交付。大订单的高附加值加上规模效应带动临床后期及商业化业务毛利率达到56.82%(+14.80pct)。   随着多项抗病毒药物迅速推向临床后期甚至上市,公司临床2期及之前CDMO业务项目的体量有所收缩,在小分子项目数继续增加(281个,同比+43个)的同时收入降低(6.13亿元,-36.96%)。再加上新药投融资景气度下降后国内项目出现价格竞争,早期业务整体毛利率也有所降低。   大订单带来充裕现金,助力公司能力建设   通过大订单的持续交付,博腾在较短时间内获取了大量现金。充裕的现金流帮助公司在多年未进行再融资的情况下实现管理、研发和生产能力的建设,为中长期发展打下基础。   在管理上,公司组建了更专业化的高管团队,并着力打造数智化运营管理系统,意图进一步提升运营的规范性和效率。   在研发端,公司在上海、成都、新泽西等地建设实验室,其中部分基地已投入使用,其他也会在2023年陆续落地。公司围绕小分子、制剂以及CGT等领域进行技术布局,保障公司竞争力。   在生产端,公司2022年以自有资金进行了收购凯惠药业、改造湖北宇阳工厂、建设斯洛文尼亚基地、建设重庆制剂生产基地以及桑田岛CGT产业化基地的工作。这些项目扩充了小分子CDMO产能(中试+规模化生产),并构建了制剂、CGT两大新兴业务的规模化产能。   疫情影响消退,客户开拓有望加速   过去3年全球疫情反复,商务出入境显著减少。线上沟通在成熟客户的维系上起到很大的作用,但不能满足新客户开拓的需要。国内各家CDMO企业过去2年的新客户开拓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疫情负面影响。   春节后,国内疫情影响显著消退,出入境管理也有所放松。据了解,多家业内公司在春节后密集安排高层人员出境进行客户拜访,并有望在未来数月中引导客户参观、审计国内产能,促成更多业务合作。我们对公司2023年的新客户开拓保持乐观。   维持“推荐”评级。全球新药研发需求长期存在,公司具备持续迭代提升管理、研发水平的动力和能力。考虑到大订单的大部分已完成交付,截止目前尚没有续签信息,在此情况下公司新增产能需要一定时间完成产能爬坡,调整2023-2024年EPS并新增2025年EPS预测为1.41、1.42、2.11元(原2023-2024年EPS预测为2.48、3.15元),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若全球创新药物的投入和外包比例不及预期,会影响行业发展;2)药品研发失败项目提前终止,或药品上市后销售不及预期,可能导致对应订单无法实现放量;3)生产事故、监管机构警告信等情况,可能会导致订单乃至客户的丢失;4)汇率波动可能造成汇兑损失。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03-27
    • 产品结构变化,2023有望迎来微卡放量

      产品结构变化,2023有望迎来微卡放量

      个股研报
        智飞生物(300122)   事项:   公司发布2022年年报,全年实现营收382.64亿元(+24.83%),实现归母净利润75.39亿元(-26.15%),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75.10亿元(-26.26%)。   符合预期。 公司发布分红预案,每10股派现5.00元(含税),送4股(含税),转增1股。   平安观点:   新冠疫苗影响减少,HPV疫苗保持放量   公司Q4单季度实现营收104.41亿元(+18.33%),实现归母净利润19.32亿元(+7.03%),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19.20亿元(+8.71%)。   在各地疫情反复情况下仍取得理想表现。   全年来看,公司收入结构有较大变化。2021年全年子公司安徽龙科马实现营收84.19亿元、净利润55.80亿元,而2022年龙科马实现营收16.62亿元、净利润4.48亿元。考虑到2022年微卡销售规模有限,新冠疫苗需求的减少是龙科马业绩变化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其他常规产品销售则有明显增长,公司常规自产产品全年销售17.60亿元(+35.82%),代理产品全年销售349.75亿元(+67.09%)。代理产品中,占比最大的HPV疫苗保持快速放量,2022年批签发数量增长超50%,估计销售收入增长达到70%左右。   产品结构变化导致公司整体毛利率、费用率同比有所变化。其中整体毛利率为33.63%(-15.40pct),销售费用率为5.84%(-0.15pct),管理费用率为0.98%(持平),研发费用率为2.23%(+0.43pct)。   代理协议续签,业绩确定性得到保障   2023年1月末,公司与MSD续签代理协议,继续由智飞负责MSD疫苗产   品在中国大陆的经销和推广。协议覆盖期限为2023H2-2026年,双方在协议中约定了每年度各疫苗品种的基础采购金额,总量超过1000亿元。该协议的顺利续签打消了二级市场对智飞代理权能否延续的担忧。稳健且长期的基础采购额也为公司后续业绩确定性带来保障。   疫情影响消退,微卡迎来放量良机   微卡是公司结核病系列产品的核心,其预防用适应症已于2021年6月获批。而与微卡配套的结核检测试剂宜卡更是在2020年4月就已获批上市。然而受疫情影响,结核病的防治在过去3年中并不是疾控中心工作重心,微卡与宜卡的推广也因此受阻。随着疫情影响消退,微卡在2023年迎来放量良机。   每年国内有大约80万例结核病患者被报道,实际患病人群估计更多。这些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很可能成为结核病菌携带者,并有一定概率在未来发病,是结核病防治工作中不可忽略的一环。宜卡+微卡的产品组合能够更快、更廉价、更有效地对结核病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和干预,契合我国消除结核病的目标。我们认为,随着疾控的精力逐步从疫情中解放出来,结核病防治将重新回到焦点,进而带动微卡系列广泛使用。   维持“推荐”评级。考虑疫情消退后常规疫苗接种需求恢复以及微卡逐步放量,调整2023-2024年EPS预测并新增2025年EPS预测为5.82、6.98、8.47元(原5.35、6.74元)。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新品上市审批具不确定性,若进度不及预期可能导致放量滞后;2)公司产品推广或生产不达预期,可能影响业务增长;3)疫苗产品受众广泛,若出现行业负面事件可能导致大众对疫苗产生不信任,进而影响疫苗市场需求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03-23
    • 建设期投入加大利润受挫,业务建设持续推进

      建设期投入加大利润受挫,业务建设持续推进

      个股研报
        皓元医药(688131)   事项:   公司公布2022年年报,全年实现营收13.58亿元(+40.12%),实现归母净利润1.94亿元(+1.39%),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1.56亿元(-11.77%)。与快报基本保持一致。   公司公布分红预案,拟每10股派现3.80元(含税),并转增4股。   平安观点:   能力建设期投入加大,叠加疫情与激励摊销,拉低全年利润   公司各业务在疫情持续影响下仍取得理想的增长。前端业务全年实现营收8.27亿元(+51.76%),其中分子砌块实现收入2.46亿元(+78.43%),工具化合物实现收入5.81亿元(+42.75%)。后端业务全年实现营收5.21亿元(+24.97%),其中仿制药实现收入2.09亿元,创新药相关收入3.12亿元。   公司处于能力建设期,人员与产能追加较多。2022年公司员工总人数增加至3368人(同比+1882人)带来额外费用支出,多项产能的启用也产生了额外折旧。公司全年主业毛利率为51.72%(-2.56pct),销售费用率为8.11%(+0.93pct),管理费用率为12.45%(+0.68pct),研发费用率为14.84%(+4.17pct)。上述因素叠加年内疫情造成的负面影响和股权激励摊销,公司利润增长短期受挫。   各项主业推进顺利,强化竞争力   截止报告期末,公司前端业务累计储备分子砌块6.3(同比+2.1)万种、工具化合物2.4(同比+0.8)万种。同时公司前端业务向生物大分子延伸的打法初具雏形,已具有重组蛋白、抗体等超5900种大分子试剂产品。后端业务继续扩大创新药CDMO收入占比,目前该比例已达到59.87%。   公司进一步扩大ADC业务的领先优势,承接ADC项目超100个(+84.58%),合作客户超600家(+84.10%)。3条ADC高活产线的顺利启用使公司有机会介入更多规模化生产的项目中去,跟随项目推进做大业务体量。   自建+收购,产能逐步落地   公司的实验室与工厂产能在2022年密集落地。自建产能中,安徽合肥研发中心、山东烟台研发中心、上海生化生物研发中心以及创新药CDMO创制研究中心均已投入运营。马鞍山工厂也在2022年内启用了第1个车间,其他车间也将陆续建成。   此外,公司通过收购方式取得药源药物(原料药公斤级实验室+制剂车间)和泽大泛科(仿药原料药与制剂),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额外产能的获取。各类产能逐步投入使用,为公司未来增长打下基础。随着后续业务开展,公司的单人产出与反应釜利用率将会回到较高水平,带动整体业绩增长。   维持“推荐”评级。考虑公司新产能逐步放量,以及药源增发并表,调整2023-2024年EPS预测并新增2025年EPS预测为3.00、4.41、6.59元(原2023-2024年EPS预测为3.82、5.69元),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若不能满足客户需求,公司可能丢失订单甚至丢失客户;药物的研发、销售存在不确定性,若进度低于预期,可能影响公司盈利;高速扩张期时若公司管理能力提升跟不上节奏,可能影响运营质量。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03-22
    • 医药行业点评:配置目录更新,有望带动大型医用设备及造影剂药物放量

      医药行业点评:配置目录更新,有望带动大型医用设备及造影剂药物放量

      化学制药
        事项:   2023年3月21日,国家卫健委颁布了《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管理目录(2023年)》。与2018年版目录相比,管理品目由10个调整为6个,其中,甲类产品由4个调减为2个,乙类产品由6个调减为4个,产品的分类发生了合并、降类或调入调出。   平安观点:   新目录的调整源自产品成熟度与临床需求   新目录中,64排及以上CT、1.5T及以上MRI调出管理品目,PET/MR、部分高端放射治疗设备由甲类移至乙类常规放射治疗类设备品目,磁共振引导放射治疗系统纳入甲类高端放射治疗类设备。此外,新目录提高了两类大型医用设备兜底条款的价格限额。甲类由3000万元增加至5000万元(单台/套),乙类由1000~3000万元增加至3000~5000万元(单台/套)。   新目录的调整顺应了医疗新基建背景下医院采购需求的释放   2020年起,我国开始了医疗新基建项目,此后保持持续推进。2022年10月,中央财政下达卫生健康领域中央基建投资预算265.21亿元,涉及各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域医疗中心、各级医疗机构的新建、扩建、迁建项目,能力达标提升项目以及医疗设备购置项目等。由于我国大型医用设备的人均保有量与发达国家存在明显差距,医疗新基建将带来大量设备采购需求。   2019年,中国每百万人CT保有量约为18.2台,仅为美国的约三分之一。2018年,中国每百万人MR保有量约为9.7台,不足美国的四分之一。不再受配置证限制后,医疗机构对于中高端CT、MR产品的需求将得到更好的满足。我国PET/CT和PET/MR市场均处于发展早期。2020年中国每百万人PET/CT保有量仅为0.61台,同期美国每百万人PET/CT保有量约为5.73台。而PET/MR作为更尖端的大型医用设备,截至2020年底,全球装机量在200台左右,其中中国装机量在40台左右。在2018年和2023年两版《配置许可管理目录》中,PET/CT和PET/MR分别由甲类降为乙类,采购门槛降低,采购周期缩短,医院对于高端分子影像设备的需求将得到释放。   投资策略:大型医用设备制造厂商及产业链相关公司将获益于新目录的推出   配置门槛下降,大型医用设备装机有望加速。伴随着新版大型医疗设备管理目录调整,64排及以上CT、1.5T及以上MRI等设备不再纳入目录管理,配置门槛进一步下降。2023年版大型医疗设备配置规划也有望于近期出台,PET/CT、PET/MR等设备配置规划有望大幅提升,建议关注国产大型医用设备龙头联影医疗。   大型医用设备装机加速,同步带动造影剂药物放量。大型医疗设备配置数量提升后,相应造影剂用量有望同步提升。CT造影剂主要对应碘造影剂,建议关注司太立、恒瑞医药。MRI造影剂主要为钆类造影剂,建议关注北陆药业。PET/CT、PET/MR造影剂主要为以F18-FDG为代表的诊断性核药,建议关注东诚药业、中国同辐。   风险提示:1)政策风险:政策变化可能导致现有市场格局变化;2)研发风险:大型医用设备研发投入大、难度高,存在研发受阻或进度不及预期的可能;3)市场风险:企业市场推广效果不及预期。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3-03-22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多款重磅药物2023年专利将到期,竞争格局或将重写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多款重磅药物2023年专利将到期,竞争格局或将重写

      化学制药
        行业观点   多款重磅药物2023年专利将到期,竞争格局或将重写。   2023年,多款重磅药物专利即将到期,相应首款仿制药以及生物类似药将抢占先机,分得市场。   2022年,艾伯维的阿达木单抗(Humira,修美乐)以212.27美元销售额蝉联全球“药王”。2023年1月,由安进研发的首个Humira生物类似药Amjevita获FDA批准在美上市,其将拥有7个月的独家销售权。此外,强生的阿达木单抗生物类似药adalimumab-afzb也将进入美国市场。昔日药王或将面临激烈的价格竞争,行业格局或将改写。   投资策略   投资策略:主线一:中医药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2019年后中医药行业重磅支持政策不断,其中医保对中药态度转变积极。2022年3月《“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发布,是首个由国务院发布的中医药五年规划,行业站位持续提升,景气度进入质变阶段,建议关注:昆药集团、康缘药业、新天药业、贵州三力、以岭药业。主线二:防疫政策优化,需求复苏可期。随着我国疫苗接种率的提升,以及Omicron毒株的重症率下降,我国疫情防控政策持续优化。新冠药物、疫苗需求有望持续走高,而医疗消费、药店等市场则有望复苏,建议关注:通策医疗、固生堂、老百姓、益丰药房、一心堂、锦欣生殖。主线三:产业升级,寻找摇摆环境下的确定性。产业升级在大方向上并没有发生改变,符合产业进化趋势的细分赛道及对应公司有更大机会能够穿越周期,实现可持续的发展,我们认为下列细分赛道的长期价值有望在2023年重新得到市场重视,迎来估值回归:1)创新药及其产业链(CXO&上游供应商),建议关注:凯莱英、药石科技、博腾股份、和黄医药、康诺亚;2)临床价值明确的医疗器械,建议关注:心脉医疗、新产业;3)高壁垒制剂及原料企业,建议关注九典制药、东诚药业、苑东生物、一品红等。   行业要闻荟萃   1)赛诺菲以29亿美元收购Provention;2)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办公室发布《关于开展眼科及骨科两类医用耗材历史采购数据填报工作的通知》;3)先为达生物启动GLP-1R激动剂减肥III期临床;4)默沙东PD-1+TIGIT复方制剂针对NSCLC适应症的II期研究未达到PFS终点。   行情回顾   上周A股医药板块下跌1.99%,同期沪深300指数下跌0.21%,医药行业在28个行业中涨跌幅排名第21位。上周H股医药板块上涨2.74%,同期恒生综指上涨1.60%,医药行业在11个行业中涨跌幅排名第8位。   风险提示   1)政策风险:医保控费、药品降价等政策对行业负面影响较大;2)研发风险:医药研发投入大、难度高,存在研发失败或进度慢的可能;3)公司风险:公司经营情况不达预期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1页
      2023-03-20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