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会议纪要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733)

    • 2022年核心业务保持快速增长,凝胶贴膏管线持续丰富

      2022年核心业务保持快速增长,凝胶贴膏管线持续丰富

      个股研报
        九典制药(300705)   事项:   公司公布2022年报,实现收入23.26亿元,同比增长42.92%;实现归母净利润2.70亿元,同比增长32.05%;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48亿元,同比增长37.80%;EPS为0.82元/股。公司业绩符合预期。2022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为:每10股派2.36元(含税)。   平安观点:   2022年核心业务均保持快速增长。2022年公司实现收入23.26亿元(+43%),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48亿元(+38%),业绩延续亮眼表现。分业务来看,制剂业务收入19.30亿元(+42%),占总收入比重83%。药用辅料业务收入1.64亿元(+47%),原料药收入1.29亿元(+68%),公司原辅料业务保持快速放量势头,子公司九典宏阳单体收入4.15亿元(+64%)。盈利能力略有下降,毛利率77.78%(-0.72pp),净利率11.59%(-0.96pp)。因加大市场开拓,销售费用率略有提升,达到52.43%(+1.31pp)。   凝胶贴膏剂同比增长超50%,研发管线奠定长期增长基础。洛索洛芬钠凝胶贴膏收入13亿元(+54%),我们认为快速增长主要来自于医院覆盖率提升和单体医院上量。同时2022年开始公司加大OTC渠道拓展,成功开发目标连锁100多家,覆盖门店近2万家。根据公司公告,利多卡因凝胶贴膏已申报生产,吲哚美辛凝胶贴膏、洛索洛芬钠凝胶贴膏、氟比洛芬凝胶贴膏、椒七麝凝胶贴膏、PDX-02、PDX-03等正在开展临床,酮洛芬贴剂和氟比洛芬贴剂已申报临床。已获批的酮洛芬凝胶贴膏23年如顺利进入医保,则2024年开始有望迎来快速放量。公司丰富外用制剂管线奠定了长期高增长基础。   公司是国内经皮给药龙头,通过打造“原辅料+制剂”一体化模式带动其他业务快速增长。公司凝胶贴膏保持快速放量,经皮给药龙头雏形已现。非外用制剂每年获批数量有望保持在10个以上,通过产业链一体化布局带动原辅料业务和CXO业务放量。考虑到疫情管控调整对23Q1发货的影响,我们将2023-2024年净利润预测略微调整至3.58亿、4.72亿元(原预测为3.80亿、4.85亿元),新增2025年净利润预测,预计2025年净利润为6.26亿元。当前股价对应2023年PE仅25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研发风险:公司在研管线较多,尤其是外用制剂,研发进度存在不及预期的可能。2)产品放量不及预期:目前核心品种洛索洛芬钠凝胶贴膏基数相对较大,可能导致放量不及预期。3)政策风险:集采执行力度超预期。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04-17
    • 2022年集采风险充分释放,2023年有望迎来国际化突破

      2022年集采风险充分释放,2023年有望迎来国际化突破

      个股研报
        苑东生物(688513)   事项:   公司公布2022年报,实现收入11.71亿元,同比增长14.43%;实现归母净利润2.47亿元,同比增长6.06%;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65亿元,同比增长20.16%;EPS为2.05元/股。公司业绩基本符合预期。2022年利润分配预案为:每10股派5.6元(含税)。   平安观点:   2022年集采风险充分释放,盈利能力略有下降。2022年公司实现收入11.71亿元(+14%),归母净利润2.47亿元(+6%),基本符合预期。公司伊班膦酸盐注射液、枸橼酸咖啡因注射液、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盐酸美金刚胶囊等4个品种中标第七批集采,公司存量大品种基本均已完成集采。受集采影响,公司盈利能力略有下降,毛利率83.25%(-2.74pp),净利率21.06%(-1.66pp)。期间费用率方面,销售费用率40.51%(-5.25pp),预计跟产品集采后销售环节弱化有关;管理费用率7.71%(+1.85pp),主要受子公司硕德药业部分在建工程转固,折旧费用及运营费用增加影响;研发费用率和财务费用率基本稳定。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高端仿制药管线持续丰富。2022年研发投入2.65亿元(+27%),收入占比达23%。报告期公司新增氨己烯酸口服溶液用散、盐酸去氧肾上腺素注射液、舒更葡糖钠注射液等6个新制剂品种,新增舒更葡糖钠、氨己烯酸、盐酸尼卡地平等3个原料药备案。目前公司在研品种超60个,其中创新药项目占比16%,持续构建在麻醉镇痛等领域的竞争优势。截至2022年底,公司国内已申报上市的仿制药品种11个,原料药8个。   小容量注射剂车间迎FDA现场检查,2023年有望迎来国际化突破。目前公司已经接到FDAcGMP现场检查通知,主要针对盐酸纳美芬和盐酸尼卡地平两个品种,现场检查通过后上述两个品种有望今年获批。盐酸纳美芬注射液为第二代阿片解毒剂,较第一代纳洛酮具备显著的长效性优势。纳洛酮美国终端市场约4亿美元,纳美芬市场空间广阔。公司已布局11个ANDA高端制剂品种的开发,看好国际化为公司带来新增量。   公司集采风险充分释放,高端仿制药持续获批+国际市场突破+创新药布局帮助公司迎来快速增长期,维持“推荐”评级。考虑到2023年新产品放量需要填补存量品种集采缺口,我们将2023-2024年净利润预测调整至2.65亿、3.36亿元(原预测为3.44亿、4.36亿元),新增2025年净利润预测,预计2025年净利润为4.40亿元。当前股价对应2023年PE为27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研发风险:公司在研品种较多,且有制剂出口布局,存在进度不及预期或失败可能。2)新品种放量不及预期风险:公司新品种较多,受销售推广能力等因素影响,存在放量不及预期可能。3)制剂出口不及预期可能:公司制剂出口数量和收入增长存在不及预期可能。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04-13
    • 2022年疫情影响下业绩稳健,看好2023年增速回升

      2022年疫情影响下业绩稳健,看好2023年增速回升

      个股研报
        正海生物(300653)   事项:   公司公告2022年报,实现收入4.33亿元,同比增长8.26%;实现归母净利润1.85亿元,同比增长10.02%;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73亿元,同比增长7.29%;EPS为1.28元/股。公司业绩基本符合预期。2022年度业绩分配预案为:每10股派6.00元(含税)。   平安观点:   22年核心品种保持稳健,看好23年医疗复苏带动需求增长。2022年公司收入4.33亿元(+8.26%),疫情影响下保持稳健。核心品种口腔修复膜收入2.07亿元(+8%),可吸收硬脑(脊)膜收入1.56亿元(-1%),骨修复材料收入3948万元(+11%),其他品种收入3070万元(+101%)。可吸收硬脑(脊)膜已在6个集采省份全部中标,促进以价换量。其他品种增速快,我们认为主要是受益于新品种和代理种植牙放量。2023年疫后复苏背景下,我们看好公司核心品种增速回升。同时公司重磅新品活性生物骨2023年进入完整放量年份,看好其为公司带来新增量。   公司在研管线丰富,多个产品进入临床研究阶段。2022年公司取得自酸蚀粘结剂、活性生物骨、硬脑(脊)膜补片等新品种的注册证书。目前公司光固化复合树脂、钙硅生物陶瓷骨修复材料、乳房补片等品种已进入临床研究阶段,持续补充口腔和软、硬组织修复系列品种。下一个潜力重磅品种宫腔修复膜已完成首例患者入组,该品种用于轻中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预防再粘连,有望恢复患者生育能力。   看好2023年疫后复苏,和活性生物骨放量,维持“推荐”评级。我们认为在疫后复苏大背景下,公司核心品种增速有望逐步回升。同时活性生物骨帮助公司开拓市场空间更大的骨科市场。在研品种的持续落地,帮助公司持续提升天花板。考虑到2022年疫情对终端推广的影响,我们将2023-2024年净利润预测调整至2.39亿、2.97亿元(原预测为2.99亿、3.60亿元),同时预计2025年净利润为3.72亿元。当前股价对应2023年PE为35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产品集中风险:公司收入集中于口腔修复膜和硬脑脊膜,若竞争格局或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或对业绩产生不利影响。2)研发风险:公司在研品种较多,存在研发进度不及预期风险。3)新产品放量不及预期风险:以活性生物骨为代表的新品种,推广进度存在不及预期可能。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04-12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2023年一季度国产创新药多领域开花,关注AACR对行业催化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2023年一季度国产创新药多领域开花,关注AACR对行业催化

      医药商业
        周观点   行业观点   2023年一季度,10余款国产创新药获批NMPA,AACR大会召开在即,创新药行业投资机会值得关注。2023年一季度,海和药物、康方生物/正大天晴、恒瑞医药和复宏汉霖均有新药或新适应症获批用于肺癌治疗。恒瑞医药“双艾”组合(PD-1抑制剂卡瑞利珠单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阿帕替尼)获批晚期肝细胞癌一线治疗新适应症。百济神州PD-1抑制剂替雷利珠单抗获批一线治疗特定胃或胃食管结合部(G/GEJ)腺癌新适应症。抗感染领域,先声药业的先诺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组合包装、旺实生物的氢溴酸氘瑞米德韦片、艾迪药业的复方制剂艾诺米替片获批。自免领域,康哲药业引进的甲氨蝶呤注射液(预充式)和三生国健预充式益赛普水针剂(301S)获批。罕见病和血液系统疾病领域,远大蜀阳药业的人凝血因子IX、华兰生物的人凝血因子Ⅷ和人凝血酶原复合物获批。2023年AACR大会即将召开,超过20家A+H股创新药企业将在本次AACR上披露创新品种的实验数据,或将迎来股价的重要催化。   投资策略   投资策略:主线一:中医药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2019年后中医药行业重磅支持政策不断,其中医保对中药态度转变积极。2022年3月《“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发布,是首个由国务院发布的中医药五年规划,行业站位持续提升,景气度进入质变阶段,建议关注:昆药集团、康缘药业、新天药业、贵州三力、以岭药业。主线二:防疫政策优化,需求复苏可期。随着我国疫苗接种率的提升,以及Omicron毒株的重症率下降,我国疫情防控政策持续优化。新冠药物、疫苗需求有望持续走高,而医疗消费、药店等市场则有望复苏,建议关注:通策医疗、固生堂、老百姓、益丰药房、一心堂、锦欣生殖。主线三:产业升级,寻找摇摆环境下的确定性。产业升级在大方向上并没有发生改变,符合产业进化趋势的细分赛道及对应公司有更大机会能够穿越周期,实现可持续的发展,我们认为下列细分赛道的长期价值有望在2023年重新得到市场重视,迎来估值回归:1)创新药及其产业链(CXO&上游供应商),建议关注:凯莱英、药石科技、博腾股份、和黄医药、康诺亚;2)临床价值明确的医疗器械,建议关注:心脉医疗、新产业;3)高壁垒制剂及原料企业,建议关注九典制药、东诚药业、苑东生物、一品红等。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3页
      2023-04-10
    • 月酝知风之医健文旅大消费行业:各板块步入常规发展

      月酝知风之医健文旅大消费行业:各板块步入常规发展

      生物制品
        生物医药:年初制造业仍受疫情影响,集采政策持续推进。1-2月医药制造业收入端同比增加0.90%,利润总额端同比下降16.30%,年初新冠病毒的感染导致当月下降幅度较大,2月医疗机构常规业务开始出现恢复。药品、器械集采持续推进:(1)3月20日,四川省药械招标采购服务中心发布了口腔牙冠竞价挂网拟入围结果,此次挂网意味着口腔种植牙集采将加速落地;(2)3月21日,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证管理目录更新,对产品的分类发生了合并、降类或调入调出,整体趋向于放松管制;(3)3月29日,第八批国家集采落地,共有39种药品采购成功,平均降价56%。   新消费:关注财报季,甄选预期差标的。1)酒旅餐饮:持续看好消费最强赛道咖啡及基本面恢复兑现能力较强的酒店板块。提前关注旅游旺季催化,出境旅游或将在五一迎来窗口期。同时看好出入境相关机场口岸的信息化板块。2)美容护理:化妆品行业拐点已至,2月大盘恢复正增长,持续看好竞争优势加强的头部企业市占率进一步提升,积极关注疫后恢复、产品升级、渠道转型等边际改善机会,重点关注逸仙电商。3)教育人服:近期建议大家关注类基建的教育细分行业,如教育信息化等机会;人服方面,我们持续看好招聘行业修复,重点推荐同道猎聘。   食品饮料:食品饮料增速企稳,饮料类景气度回升。1-2月,我国食品制造业规上营收同比增速为+0.8%,增速同比下降8.2个百分点,我国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规上营收同比增速为+3.6%,增速同比下降9.2个百分点。3月酒价整体呈现小幅下降趋势。1-2月,饮料类限额以上企业零售总额为522亿元,同比增长+5.2%,景气度有所回升。3月22日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生鲜乳主产区平均价为3.97元/公斤,同比下降5.0%。当前我国原奶价格保持持续下滑趋势,乳制品生产企业的原料成本压力有望进一步缓解。1-2月,规模以上啤酒企业产量为524.8万千升,同比下滑1.1%;啤酒成本结构有所调整,原材料大麦进口单价在2023年后略微回落,包材浮法玻璃价格略微上升。   风险提示:(医药)政策风险;研发风险;市场风险。   (新消费)宏观经济疲软风险;政策变化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食品)宏观经济波动影响;原材料波动影响;行业竞争加剧。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2页
      2023-04-07
    • KC1036晚期食管鳞癌初步数据优异,创新价值逐步体现

      KC1036晚期食管鳞癌初步数据优异,创新价值逐步体现

      个股研报
        康辰药业(603590)   事项:   2023年3月29日,中国科学院肿瘤医院主任医师黄镜教授在中国医药创新与投资大会上宣讲了《KC1036治疗既往标准治疗失败的晚期食管鳞癌的有效性》的报告,重点介绍了既往标准治疗失败的晚期食管鳞癌受试者接受KC1036单药治疗的临床结果。   平安观点:   KC1036治疗晚期食管鳞癌初步效果优异,显著高于化疗单药的历史对照值。截至2022年12月,共入组32例既往标准治疗失败的晚期食管鳞癌受试者,其中既往二线及以上治疗失败受试者占50%。KC1036展现出优异的治疗效果,在可评估的27例受试者中,有8例最佳治疗效果为PR,15例为SD,4例为PD,ORR为29.6%,DCR为85.2%。其中74.1%的受试者靶病灶缩小,最长治疗周期已超过9个月。同时安全性良好,绝大多数TRAE为1~2级,少见3级。目前临床上针对标准治疗失败的食管鳞癌,多以化疗单药(多西他赛、紫杉醇或伊立替康)为主。根据历史数据,化疗单药二线治疗食管鳞癌的ORR为6~9.8%,DCR为34.5~43.2%,KC1036优势明显。   全球食管鳞癌每年新发超60万,仍存未满足临床需求。根据2020年全球癌症统计,食管癌新发约60.4万人,死亡约54.4万人;其中,中国新发和死亡人数占比均超过50%。大多数食管癌患者初诊即为晚期,疾病预后差,生存率低。除化药单药治疗外,PD-1等免疫疗法近年在晚期食管鳞癌治疗中取得突破,已被批准用于晚期食管鳞癌一线(与化疗联合)和/或二线(单药)治疗。但仍有相当比例患者对PD-1疗法无应答或产生耐药性。因此对于无法从PD-1疗法获益的食管鳞癌患者,化疗单药效果有限,亟需更有效的治疗方式。KC1036有望满足这部分临床需求。   KC1036为多靶点小分子抑制剂,多路径并行研发。KC1036是公司自主研发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AXL、VEGFR多靶点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公司自2022年9月启动1期临床以来,目前已在多个临床中纳入超过100例晚期实体瘤患者,包括食管癌、胸腺癌、肺腺癌等。KC1036采取并行研发策略,有望进一步缩短上市周期。   公司创新药价值尚未被充分认知,维持“推荐”评级。KC1036展现出优异初步临床数据,同时研发管线丰富,价值有望持续被市场认知。同时苏灵2022年医保解限,放量弹性大。考虑到医保解限、疫情管控放松、非经常损益等因素,我们将2022-2024归母净利润预测上调至1.43亿、1.62亿、2.08亿元(原预测为1.00亿、1.30亿、1.68亿元),当前股价对应2023年PE为33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研发风险:KC1036展现出良好初步数据,但最终2期临床结果仍存在不及预期可能。2)苏灵解限弹性不及预期:苏灵解限后,弹性与公司推广力度、各地医保对接进度等因素相关,存在不及预期可能。3)密盖息业绩承诺未达成风险:密盖息受市场竞争影响,放量存在不及预期可能。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04-03
    • 血制品销售稳健,流感疫苗接种受到疫情影响

      血制品销售稳健,流感疫苗接种受到疫情影响

      个股研报
        华兰生物(002007)   事项:   公司发布2022年年报,全年实现营收45.17亿元(+1.82%),实现归母净利润10.76亿元(-17.14%),扣非后归母净利润8.94亿元(-25.61%)。公司发布分红预案,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元(含税)。   平安观点:   Q4销售受疫情影响,存货报废致费用率上升   公司Q4单季实现收入9.15亿元(-14.93%),实现扣非归属净利润1.35亿元(-40.44%)。其中血制品销售6.49亿元(+1.68%),疫苗销售2.66亿元(-39.18%)。受Q4疫情影响,流感疫苗销售显著减少,销售收入结构变化导致当季毛利率下降至62.16%(-5.41pct)。未销售的流感疫苗年底时计提存货报废损失5887.22万元(上年同期为799.75万元),致使管理费用率提升至8.49%(+3.47pct)。此外临床投入增加后当季研发费用率达到10.14%(+4.35pct)。综合上述因素,公司Q4业绩出现较大波动。   血制品成本有所上升,新浆站有望年内落地带来额外供给   全年血制品板块保持稳健,实现收入26.79亿元(+3.14%),板块毛利率为52.30%(-2.96pct)。其中白蛋白收入9.88亿元(-2.29%),毛利率为49.82%(-3.47pct);静丙收入7.75亿元(+9.33%),毛利率为52.01%(-3.53pct);因子类产品收入9.16亿元(+4.37%),毛利率为55.23%(-2.06pct)。毛利率整体下降系由于整体采浆成本上升以及成本较高的特免血浆采集较多。   新增采浆站是增加血浆资源获取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但新浆站获批难度很大,行业整体采浆水平停滞不前。22年公司新获批7家浆站,这些浆站有望在2023年陆续启用。河南历来属于优质浆源地,预期新浆站的启用将为公司带来可观的额外血浆供给。   流感疫苗短期受挫,2023有望迎来复苏   公司流感疫苗全年实现收入18.18亿元(-0.38%),毛利率为88.49%(+0.29pct)。2022Q2国内流感流行,带来较多疫苗收入,在Q4新冠疫情显著影响流感疫苗销售的情况下,全年板块销售仍基本实现持平。公司全年生产疫苗2686万支,完成销售1454万支,未销售疫苗年底计提减值导致疫苗板块利润率下降。   2023年公司流感疫苗有望实现复苏。一方面,新冠疫情消退,社会面传染病防控措施相对放松,2023Q1再次出现流感流行;另一方面,各地流感多发促进疫苗销售,2022年计提减值的疫苗中有部分重新实现销售。   维持“推荐”评级。根据公司浆站扩产节奏以及近期流感情况,调整2023-2024年EPS预测并新增2025年EPS预测为0.72、0.81和0.91元(原2023-2024预测为0.90、0.99元),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供需由紧缺转向平衡,竞争压力加大;产品研发是高风险高收益行为,存在失败的可能性;白蛋白以外的血制品以及疫苗产品对销售推广要求较高,可能影响公司利润水平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04-03
    • 疫情扰动下实现稳健增长,新品推出+海外拓展保发展

      疫情扰动下实现稳健增长,新品推出+海外拓展保发展

      个股研报
        心脉医疗(688016)   事项:   公司发布2022年年报,全年实现营收8.97亿元(+30.95%),实现归母净利润3.57亿元(+12.99%),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3.24亿元(+12.25%)。与此前公布的快报保持一致。 公司公布分红预案,每10股派现23.00元(含税)。   平安观点:   Q4业绩再受疫情冲击,成本、费用提升影响全年利润   Q4单季度公司取得收入2.32亿元(+33.12%),在疫情影响正常临床手术的情况下仍有较好表现。Q4单季度扣非归母净利润为0.48亿元(-12.94%),多重因素导致利润与收入不匹配:(1)Q4是传统销售旺季,公司预先规划了较多推广和宣传活动,但疫情导致当期产出与投入不匹配;(2)股权激励摊销、研发加速推进等因素导致费用率上升;(3)收购的海外子公司lombard继续亏损。   从全年情况看,核心产品主动脉支架实现收入7.34亿元(+29.71%),板 块 毛 利 率 76.08% ( -3.55pct ) ; 术 中 支 架 实 现 收 入 0.85 亿 元(+29.04%),板块毛利率72.93%(-6.15pct);外周及其他实现收入0.77亿元(+46.64%),板块毛利率69.12%(+9.38pct)。整体毛利率下降系由于:(1)新工厂转固带来额外折旧;(2)Q2上海疫情管控状态下维持生产的成本较高。另一方面,外周载药球囊的初步放量显著提升了对应板块的毛利率。   全年费用率由于销售与研发投入加大、股权激励摊销等因素普遍有所上升。其中销售费用率为11.60%(+0.55pct),管理费用率为5.13%(+0.86pct),研发费用率为15.34%(+0.40pct)。若剔除股权激励摊销因素,公司全年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长在15%以上。   新品迭出完成产品升级与产品线拓展,海外市场开拓顺利   公司以创新产品驱动成长,一方面推出更新设计、更多品规的升级产品实现更新迭代,一方面向外周介入、肿瘤介入等新兴领域横向扩展。已上市的Castor、Minos、ReewarmPTX药球是公司2022年收入增长的主心骨。上市时间较短的Fontus、Talos、Ryflumen高压球囊等产品有望在疫情影响消退后迅速进入医院,在未来数年中提供额外增量。此外公司还有28款产品处于在研阶段,其中有望诞生出更多核心产品。   行业领先的创新产品为公司进入国际市场打下基础。2022年公司海外市场在Minos等产品的带领下取得5271.98万元(+74.90%)收入的好成绩。产品覆盖国家数量也达到了22个,比2021年底额外增加3个。河南介入耗材采购结果已出,预计对公司影响有限   3月下旬,河南公示了介入耗材采购中选结果,大量国内外厂商的新产品未中标引起了市场担忧。但我们认为,河南此次采购由省际联合改为省内医院牵头,而且产品中选没有直接与用量绑定,可复制性较弱。综合考虑此次采购中已中标产品情况,预计非中标产品仍能在当地医院继续使用,本次采购对心脉业绩的影响相对有限。   维持“推荐”评级。根据医院常规诊疗恢复节奏以及公司新增费用情况,调整2023-2024年EPS并新增2025年EPS为6.29、8.33、11.15元(原预测2023-2024年EPS为7.63、10.08元),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高值耗材存在降价压力,若降幅超预期可能影响公司增长速度;2)公司多个重要产品刚上市或即将上市,若临床/上市/招标结果不及预期,可能减弱公司后续增长动能;3)若海外市场环境变化,导致公司出海节奏低于预期,可能会对中长期业绩增长造成负面影响。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04-03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CDE再出鼓励创新药政策,将缩短研发进程、降低研发成本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CDE再出鼓励创新药政策,将缩短研发进程、降低研发成本

      医药商业
        行业观点   CDE再出鼓励创新药政策,将缩短研发进程、降低研发成本。   2023年3月31日,CDE发布《药审中心加快创新药上市许可申请审评工作规范(试行)》,旨在鼓励研究和创制新药、满足临床用药需求,及时总结转化抗疫应急审评工作经验,加快创新药品的审评速度。   《规范》中明确:1)适用范围:儿童专用创新药、用于治疗罕见病的创新药以及纳入突破性治疗药物程序的创新药,特别审评审批品种除外;2)使用研发阶段:探索性临床试验完成后,已具备开展确证性临床试验条件至批准上市前;3)时限要求:沟通交流时限为30日,品种审评时限同优先审评品种时限为130日,按照单独序列管理。   在审评过程中,CDE将通过早期介入、研审联动、滚动提交等方式来缩短儿童用药、罕见病用药以及创新药品的研发进程,加快创新药品种审评审批速度。我们认为本规范是《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突破性治疗药物审评工作程序(试行)》等一系列鼓励创新药品政策的落地细则,将帮助儿童、罕见病I类创新药以及其他具有临床价值的创新药在整个临床和上市申报阶段缩短研发进程、节省研发开支,将利好具有儿童专用创新药、罕见病创新药及突破性治疗药物管线的创新药企。   投资策略   投资策略:主线一:中医药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2019年后中医药行业重磅支持政策不断,其中医保对中药态度转变积极。2022年3月《“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发布,是首个由国务院发布的中医药五年规划,行业站位持续提升,景气度进入质变阶段,建议关注:昆药集团、康缘药业、新天药业、贵州三力、以岭药业。主线二:防疫政策优化,需求复苏可期。随着我国疫苗接种率的提升,以及Omicron毒株的重症率下降,我国疫情防控政策持续优化。新冠药物、疫苗需求有望持续走高,而医疗消费、药店等市场则有望复苏,建议关注:通策医疗、固生堂、老百姓、益丰药房、一心堂、锦欣生殖。主线三:产业升级,寻找摇摆环境下的确定性。产业升级在大方向上并没有发生改变,符合产业进化趋势的细分赛道及对应公司有更大机会能够穿越周期,实现可持续的发展,我们认为下列细分赛道的长期价值有望在2023年重新得到市场重视,迎来估值回归:1)创新药及其产业链(CXO&上游供应商),建议关注:凯莱英、药石科技、博腾股份、和黄医药、康诺亚;2)临床价值明确的医疗器械,建议关注:心脉医疗、新产业;3)高壁垒制剂及原料企业,建议关注九典制药、东诚药业、苑东生物、一品红等。投资策略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1页
      2023-04-03
    • 大单驱动全年高增长,常规业务储备充足

      大单驱动全年高增长,常规业务储备充足

      个股研报
        凯莱英(002821)   事项:   公司发布2022年年报,全年实现营收102.55亿元(+121.08%),实现归母净利润33.02亿元(+208.77%),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32.31亿元(+245.44%)。扣非利润接近业绩预告区间上限。公司发布分红预案,拟每10股派发现金18元(含税)。   平安观点:   大单驱动全年高增长,国内市场实现快速发展   Q4单季度实现营收24.44亿元(+42.4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5.47亿元(+61.39%),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估计Q4收入中大订单占比相对较低,当季净利润率约24%,接近公司常态水平。   全年维度来看,公司2022年实现海外收入86.91亿元,其中大订单确认59.10亿元。大订单提高了商业化产能的利用率,进而促使海外业务毛利率上升至50.55%(+3.94pct)。截止年底大订单尚有21.59亿元待执行,预期大部分会在2023H1交付。境内实现收入15.64亿元(+143.89%),在国内新药投融资环境尚未完全恢复的情况下保持高增长,体现了龙头企业的韧性以及CDMO业务的稳定性。   业务阶段维度,临床阶段CDMO实现收入16.66亿元(-3.31%),去除大订单转移去商业化CDMO板块的影响后同比增长19.00%。商业化阶段CDMO实现收入75.87亿元(+201.67%)。   常规业务项目充沛,新兴业务成为新增长点   公司在全力实现大订单交付的同时积极进行常规业务开拓。截止2022年末,公司管线漏斗中共有399(比上年同期+71,后同)个项目,其中临床前及临床早期297(+62)个,临床3期62(+7)个,商业化40(+2)个。充足且有层次的项目管线支持公司工厂在大订单执行完毕后仍能维持高效运转。   截止年报披露日,公司在手订单总额共11.50亿美元(含23年已执行订单)。剔除剩余大订单21.59亿元,其他在手订单约55亿元,为公司实现全年业绩目标提供较好的保障。   公司新兴业务日趋成熟,全年实现收入9.96亿元(+150.52%)。各细分业务均有亮眼表现,其中化学大分子收入3.73亿元(+138.71%)、临床CRO收入2.64亿元(+201.44%)、制剂收入2.29亿元(+84.73%)、生物大分子收入1.01亿元。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熟练掌握多肽、小核酸等化学大分子CDMO业务所需技术,在研发热潮来临时已做好充分准备。天津西区工厂的落成标志着凯莱英已具备化学大分子药物的规模化生产能力。目前西区工厂已启用部分产能利用率上升迅速,公司已在筹划追加产能建设,化学大分子业务会成为重要的增长驱动力。   综合实力强大、产能规划灵活,龙头企业表现更亮眼   当前全球宏观环境相对多变,国内医药投融资尚未恢复,我们认为在此环境下,凯莱英作为CDMO龙头企业能够取得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发展。公司通过大订单获得充裕现金流,从而能够持续投向技术、综合能力建设,进一步拉开与其他同业公司的距离,积攒优势。同时,公司拥有灵活的产能规划政策,根据供需关系放缓小分子化学相关产能建设,加码新兴业务投入,确保公司整体产能利用率处于较高水平。   维持“强烈推荐”评级。大订单贡献大量现金,助力公司能力建设,凯莱英综合实力再上一层楼。公司常规业务订单充裕,有望延续22年的优异表现。考虑行业整体环境及大订单结算节奏,调整2023-2024年EPS预测并新增2025年EPS预测为6.40、6.42、8.22元(原预测2023-2024EPS为7.36、8.50元),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若全球药物创新投入和外包比例不及预期,会影响CDMO行业发展;2)药品研发失败将导致项目终止,CDMO丢失对应订单;药品上市销售不及预期,将导致CDMO订单无法顺利放量;3)若出现生产事故、监管机构警告信或其他不能满足客户需求的情况,企业可能丢失订单乃至客户;4)主要客户来自欧美,订单以外币计价,汇率波动可能造成汇兑损益。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03-31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