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1735)

    • 医药日报:Nuvalent新药Zidesamtinib于1/2期临床取得积极数据

      医药日报:Nuvalent新药Zidesamtinib于1/2期临床取得积极数据

      化学制药
        报告摘要   市场表现:   2025年7月2日,医药板块涨跌幅-0.99%,跑输沪深300指数1.01pct,涨跌幅居申万31个子行业第26名。各医药子行业中,医药流通(+0.49%)、疫苗(+0.24%)、血液制品(-0.16%)表现居前,其他生物制品(-1.93%)、医院(-1.03%)、医疗设备(-1.00%)表现居后。个股方面,日涨幅榜前3位分别为海王生物(+10.12%)、美诺华(+10.01%)、诚意药业(+10.00%);跌幅榜前3位为海辰药业(-10.00%)、华人健康(-8.72%)、翔宇医疗(-8.34%)。   行业要闻:   近日,Nuvalent宣布,公司新型ROS1选择性抑制剂Zidesamtinib在1/2期临床试验ARROS-1中取得关键积极数据。Zidesamtinib是一种具脑渗透性的ROS1抑制剂,设计用以治疗那些对现有ROS1抑制剂具抗性的癌症,包含那些带有G2032R、S1986Y/F、L2026M或D2033N突变的肿瘤。此次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在117例曾接受过TKI治疗的ROS1阳性NSCLC患者中,由盲态独立中心审查(BICR)评估的客观缓解率(ORR)为44%,初步估计的缓解持续率在12个月时为78%,18个月时为62%。   (来源:罗氏,太平洋证券研究院)   公司要闻:   人福医药(600079):公司发布公告,公司股东招商生科拟增持公司股份,累计增持比例为总股本的1%-2%,增持价格上限为25.53元/股,资金来源为自有资金及股份增持专项贷款等。   百利天恒(688506):公司发布公告,公司自主研发的EGFR×HER3双抗ADC(iza-bren)在鼻咽癌的III期临床试验中,期中分析达到主要终点,适应症为:既往经PD-1/PD-L1单抗治疗且经至少两线化疗(至少一线含铂)治疗失败的复发性或转移性鼻咽癌。   阳光诺和(688621):公司发布公告,公司与乐旷惠霖于近期就共同开发STC007(镇痛适应症)项目事宜达成合作协议并签署相应的《技术开发(合作)合同》,该项目估值为10亿元,转让20%的项目权益,里程碑付款累计总金额为2亿元。   北陆药业(300016):公司发布公告,公司股东王代雪拟以询价转让的方式转让所持公司股份,拟转让股份的总数为7,378,344股,占总股本的1.49%,价格下限不低于发送认购邀请书之日前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价的70%。   风险提示:新药研发及上市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风险等。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0页
      2025-07-03
    • 医药:《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出台,创新药迎来高质量发展机遇

      医药:《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出台,创新药迎来高质量发展机遇

      化学制药
        事件:国家医保局、国家卫生健康委于2025年6月30日联合印发《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简称《措施》),从研发、支付、临床应用等五大维度推出16项举措,着力破解创新药“研发难、支付难、进院难”的核心痛点。   《措施》进一步完善了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举措,为推动创新药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多元化的用药需求提供政策支持。   全链条支持创新药的研发   《措施》明确支持医保数据用于创新药研发,通过开放全国统一医保信息平台的疾病谱、临床用药需求等核心数据资源,支持医药企业、科研院所、医疗机构等合理确定研发方向、布局研发管线,提升创新效率。   鼓励商业健康保险设立创新药投资基金,为研发注入“耐心资本”;加强药品目录准入政策指导,创新药上市申请获得国家药品监管部门受理时,企业可同步申请医保部门给予点对点政策指导。   统筹推动创新药研发。组织实施创新药物研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聚焦重大传染病、高发重大慢性病、儿童用药、罕见病等重点领域。   支持创新药进入基本医保药品目录和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   医保目录动态优化,合理确定创新药医保支付标准。在坚持“保基本”的基础上,按程序将符合条件的创新药纳入医保目录。并由医保部门与创新药企业谈判形成与中国国情和市场地位相匹配、符合药品临床价值的医保支付标准。   优化续约规则,允许销售超预期或新增适应症的创新药通过谈判调整支付标准,降幅不高于简易续约规定,稳定企业预期。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急需药品可探索临时纳入路径。   增设商保创新药目录:重点纳入临床价值显著但超出基本医保范围的创新药,建立独立目录并配套价格保密机制,目录内药品不计入基本医保自费率考核,豁免集采替代监测,与医保目录形成互补。目录与医保目录同步申报、调整,商业保险公司深度参与评审和价格协商,充分尊重市场主体地位。   支持创新药临床应用,打通临床应用“最后一公里”   简化挂网与采购流程:企业可自主选择首发挂网省份,纳入医保和商保目录的创新药实行直接挂网,联审通办、缩短流程,省级集采机构实现全流程高效服务。   强化医疗机构配备责任:要求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在目录更新后3个月内召开药事会,不得因药占比、目录数量等限制创新药配备,医保谈判药品和商保目录药品可突破“一品两规”限制。   完善创新药医保支付管理:对合理使用但不适合按病种付费的创新药病例,医疗机构可申报“特例单议”,医保部门按季度或月度组织专家评议,灵活调整支付标准。   拓展多元支付渠道,鼓励创新药“出海”,提高创新药可及性鼓励商业健康保险、医疗互助将创新药纳入保障范围,推动企业和个人通过慈善捐赠等方式,支持困难群众使用创新药。   依托“一带一路”倡议,支持有条件地区搭建全球创新药交易平台,借助港澳优势推动中国创新药出海,同时鼓励国际创新药进入中国市场,更好满足群众的用药需求。   据监测,截至2025年5月,医保基金对协议期内谈判药品累计支付4100亿元,带动销售超6000亿元。《措施》的出台标志着创新药可及性会进一步提高,医保基金对创新药的倾斜力度也会更大。   投资建议:科伦博泰、康方生物、乐普生物、迈威生物、艾力斯等创新药企有望迎来新一轮高质量发展机遇,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创新药临床研发失败的风险,竞争格局恶化风险,行业政策风险,技术颠覆风险等。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0页
      2025-07-02
    • 医药日报:罗氏NXT007于1/2期临床取得积极数据

      医药日报:罗氏NXT007于1/2期临床取得积极数据

      医药商业
        报告摘要   市场表现:   2025年7月1日,医药板块涨跌幅+1.80%,跑赢沪深300指数1.63pct,涨跌幅居申万31个子行业第2名。各医药子行业中,其他生物制品(+3.16%)、医疗耗材(+2.05%)、医疗研发外包(+1.69%)表现居前,血液制品(+0.15%)、医院(+0.32%)、疫苗(+0.47%)表现居后。个股方面,日涨幅榜前3位分别为前沿生物(+20.02%)、山河药辅(+19.97%)、阳普医疗(+19.94%);跌幅榜前3位为东宝生物(-3.71%)、易明医药(-2.16%)、华特达因(-2.04%)。   行业要闻:   近日,罗氏宣布,公司新一代在研双特异性抗体NXT007在治疗血友病A的1/2期临床试验中取得积极数据,未来将推进至3期临床试验。此次临床结果显示,高剂量组(B-3和B-4)的患者在整个维持期内均保持止血正常化状态,未出现需治疗的出血事件,安全性良好。NXT007由罗氏旗下的Chugai公司研发,基于已上市药物Hemlibra的框架优化设计,通过将凝血因子IXa和X桥接在一起,激活体内自然凝血级联反应,有望使血友病A患者的凝血功能恢复正常,并减少治疗负担。   (来源:罗氏,太平洋证券研究院)   公司要闻:   安科生物(300009):公司发布公告,近日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下发的AK2024注射液《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批准本品单药在HER2阳性晚期实体瘤中开展临床试验。   海思科(002653):公司发布公告,子公司西藏海思科近日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下发的HSK45030分散片《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同意本品开展适应症为肌营养不良的临床试验。   微芯生物(688321):公司发布公告,子公司微芯生物科技(美国)有限公司近日收到美国FDA的书面回复,公司自主研发的CS231295关于晚期实体瘤的临床试验申请获得FDA受理,适应症为晚期实体瘤。   华特达因(000915):公司发布公告,公司股懂郭伟松先生于2025年6月30日至7月1日累计增持公司股份8,660,000股,约占公司总股本的3.70%,本次增持计划已实施完成,增持后合计持股22,720,024股,约占公司总股本的9.7%。   风险提示:新药研发及上市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风险等。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0页
      2025-07-02
    • 国内市场增长态势良好,海外重点区域拓展顺利

      国内市场增长态势良好,海外重点区域拓展顺利

      个股研报
        新产业(300832)   事件: 8 月 24 日晚, 公司发布 2023 年半年度报告: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 18.65 亿元,同比增长 31.64%;归母净利润 7.50 亿元,同比增长 31.68%;扣非净利润 6.87 亿元,同比增长 31.21%;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 5.27 亿元,同比增长 20.30%。   其中, 2023 年第二季度营业收入 9.89 亿元,同比增长 46.77%;归母净利润 3.95 亿元,同比增长 51.26%;扣非净利润 3.68 亿元,同比增长 55.46%;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 3.47 亿元,同比增长 34.95%。   国内市场呈现良好的增长态势,海外重点区域业务持续增长   随着第二季度国内医疗机构的诊疗人次的逐渐恢复,带动了体外诊断检测需求的稳步增长;海外市场对体外诊断常规业务的需求方面保持平稳快速的增长态势;公司坚定发展战略,持续开拓国内和海外市场:   (1)国内业务方面, ①收入: 2023 年上半年,国内主营业务收入 12.12 亿元,同比增长了 31.56%,其中国内试剂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0.06%, 尤其是第二季度国内试剂收入同比增长达 58.65%;上半年国内仪器类收入同比增长 38.82%;国内市场试剂和仪器收入均呈现良好的增长态势,为公司完成全年业绩目标奠定了基础。   ②装机: 2023 年上半年国内市场完成了全自动化学发光仪器装机806 台,大型机装机占比为 60.55%。随着中大型终端客户数量不断增加,带动国内试剂收入及单机产出的快速提升。   ③终端: 2023 年上半年公司服务的三级医院数量较 2022 年末增加了 87 家,其中三甲医院客户数量增加了 37 家。   (2)海外业务方面, ①收入: 2023 年上半年,海外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6.49 亿元,同比增长 31.55%, 其中海外试剂业务收入同比增长 42.10%,海外仪器类收入同比增长 22.61%;反映了良好的增长趋势。   ②装机: 2023 年上半年,海外市场共计销售全自动化学发光仪器2,271 台,中大型发光仪器销量占比提升至 54.73%, 同比提升20.28pct;随着海外市场装机数量的快速增长及中大型机占比的持续增提升,为后续海外试剂业务的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③终端: 2023 年上半年公司海外市场借鉴印度子公司经验,继续加大对重点市场国家的支持和投入及本地化运作,在意大利、罗马尼亚新设立 2 家海外全资子公司,截止 6 月底公司已完成设立 8 家海外全资子公司(不含香港新产业及香港新产业控股),进而推动海外重点区域业务的持续增长。   此外, 公司新一代 X 系列的全自动化学发光仪器性能优异,已获得市场的广泛认可。截至 6 月底,公司 MAGLUMI X8 国内外累计销售/装机达 2,278 台, 2021 年 3 月份推向市场的 MAGLUMI X3 实现国内外市场累计销售/装机3,727台, 公司于2022年10月底新推出的MAGLUMIX6 国内外累计销售/装机达 187 台。   X 系列及中大型仪器占比增加,促进毛利率显著提升   2023 年上半年, 公司的综合毛利率同比提升 2.27pct 至 71.30%:   (1) 随着 X 系列及中大型发光仪器销量占比增加,公司仪器类产品的毛利率同比提升 7.09pct 至 29.65%; (2) 随着海外装机数量的不断增加,带动海外试剂业务收入占比不断提升, 上半年海外试剂类产品收入占海外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同比提升 3.68pct 至 49.56%,进而带动海外主营业务综合毛利同比提升 7.95pct。国内和海外试剂类产品毛利率均保持稳定。   从期间费用来看, 2023 年上半年公司的销售费用率同比提升2.72pct 至 17.49%,主要系疫后展会费用及差旅费增长所致;管理费用率同比降低 1.92pct 至 2.99%;研发费用率同比降低 0.12pct 至9.22%;财务费用率同比提升 1.60pct 至-1.69%, 主要系汇兑损益变动所致;综合影响下,公司整体净利率同比提升 0.01pct 至 40.21%。   其中, 2023 年第二季度的综合毛利率、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财务费用率、整体净利率分别为 73.62%、 20.31%、 3.53%、8.98%、 -3.51%、 39.92%,分别变动+7.98pct、 +4.10pct、 -1.96pct、-1.99pct、 +4.13pct、 +1.18pct。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39.72 亿/ 50.53 亿/ 63.96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30%/27%/27%;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6.48 亿/ 21.04 亿/ 26.45 亿元,分别增长24%/28%/26%; EPS 分别为 2.10 /2.68 /3.36,按照 2023 年 8 月 24日收盘价对应 2023 年 26.11 倍 PE。维持“买入” 评级。   风险提示: 反腐活动影响医院招标进度的风险, 集采降价幅度超预期风险,竞争激烈程度加剧风险,研发进展不及预期风险,海外市场波动风险,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持续影响的风险。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6页
      2023-08-25
    • 国内三甲覆盖率&大型机占比持续提升,海外仪器装机超预期

      国内三甲覆盖率&大型机占比持续提升,海外仪器装机超预期

      个股研报
        新产业(300832)   事件:2023 年 4 月 6 日晚,公司发布 2022 年年度报告: 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 30.47 亿元,同比增长 19.70%;归母净利润 13.28 亿元,同比增长 36.38%;扣非净利润 12.41 亿元,同比增长 40.52%;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 9.62 亿元,同比增长 24.47%。   其中,2022年第四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7.50 亿元,同比增长 15.16%;归母净利润 4.03 亿元,同比增长 30.97%;扣非净利润 3.88 亿元,同比增长 37.49%;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 2.95 亿元,同比下降-8.57%。国内三甲覆盖率&大型机占比提升,海外仪器装机超预期   经过 12 年的深耕发展、技术迭代及客户积累,截至 2022 年末,公司各型号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全球累计销售/装机超过26,500 台。其中,MAGLUMI X8 累计销售/装机 1,842 台,MAGLUMIX3 累计销售/装机 2,460 台。   (1)国内发力大型终端、加速进口替代:①收入:2022 年第四季度国内常规检测项目需求受到较大冲击,第四季度国内业务收入同比增长了 2.13%。但全年来看公司国内市场主营业务收入 20.72 亿元,同比仍然实现 16.86%增长,其中国内试剂业务收入同比增长 18.02%。   ②装机:2022 年国内市场完成了全自动化学发光仪器装机 1,510台,大型机装机占比达 63.38%,同比提升 11.98pct;截至 2022 年末,国内累计实现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器装机超 11,300 台。随着中大型终端客户数量不断增加,带动国内试剂收入及单机产出的快速提升。   ③终端;截至 2022 年末,公司已为国内近 8,700 家医疗终端提供服务,较 2021 年末增加约 1,000 家;其中三级医院客户达 1,380 家,较 2021 年末增加了 171 家,其中三甲医院客户数量增加了 91 家;国内三甲医院的覆盖率达 55.66%,同比提升 3.25pct。   (2)海外深耕重点市场、树立品牌形象:①收入:虽然受到海外各国宏观经济波动影响,2022 年海外市场仍然实现业务收入 9.69亿元,同比增长 26.41%(剔除新冠及相关诊疗项目影响,同比增长49%)。其中,2022 年第四季度海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了 59.89%,反映了良好的增长趋势。   ②装机:2022 年,海外市场共计销售全自动化学发光仪器 4,357台,同比增长 51.07%,中大型发光仪器销量占比提升至 36.54%,同比提升 17.23pct;截至 2022 年末,累计实现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器销售超 15,100 台。随着海外市场装机数量的快速增长及中大型机占比的持续增提升,为后续海外业务的持续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③终端;2022 年公司在俄罗斯、巴西、墨西哥、巴基斯坦、秘鲁已完成设立共 5 家海外子公司,进而推动海外重点区域业务的持续增长。截至 2022 年末,公司已为 151 个国家和地区的医疗终端提供服务,收入超过 2,000 万元的国家达到 10 个。   仪器装机迅猛略微拉低毛利率,股权激励费用冲回拉高净利率2022 年国内和海外试剂类产品毛利率均保持稳定,综合毛利率同比下降 0.89pct 至 70.26%:(1)由于国内仪器推广策略的调整,X 系列及中大型发光仪器销量占比增加,国内仪器类产品毛利率提升至21.77%,同比增加 10.92pct,带动国内业务综合毛利率同比提升 2.45pct至 77.34%。(2)海外仪器类产品收入占海外业务总收入的比重达48.87%,同比增加 9.92pct;由此导致海外业务综合毛利率同比下降7.61pct 至 55.87%。   期间费用方面,销售费用率同比提升 0.52pct 至 15.06%,较为稳定;管理费用率同比降低 6.41pct 至 0.16%,主要系调减已确认的股权激励费用所致,(2022 年股权激励费用为-8,071 万元,2021 年同期为9,388 万元);研发费用率同比提升 1.98pct 至 10.43%,主要系公司加大研发投入所致;财务费用率同比降低 3.52pct 至-2.38%,主要受汇兑损益变动所致(2022 年汇兑损益-6,898 万元,2021 年同期为 3,130 万元)。综合影响下,公司整体净利率同比提升 5.33pct 至 43.58%。其中,2022 年第四季度的综合毛利率、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财务费用率、整体净利率分别为 72.37%、16.77%、-13.06%、12.56%、-0.21%、53.76%,分别变动-1.39pct、-0.56pct、-4.36pct、1.49pct、-2.82pct、6.49pct。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40.23 亿/ 51.60 亿/ 65.33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32%/28%/27%;归母 净 利 润 分 别 为 16.52 亿 / 21.19 亿 / 26.99 亿 元 , 分 别 增 长24%/28%/27%;EPS 分别为 2.10 /2.70 /3.43,按照 2023 年 4 月 6 日收盘价对应 2023 年 28.06 倍 PE。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竞争激烈程度加剧风险,降价幅度超预期风险,研发进展不及预期风险,海外市场波动风险,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持续影响的风险。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3-04-07
    • 海内外收入恢复常态化高增长,业绩提速明显

      海内外收入恢复常态化高增长,业绩提速明显

      个股研报
        新产业(300832)   事件:2022年10月20日晚,公司发布2022年第三季度报告: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2.97亿元,同比增长21.27%;归母净利润9.25亿元,同比增长38.88%;扣非净利润8.53亿元,同比增长41.94%。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6.68亿元,同比增长48.10%。   其中,2022年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8.80亿元,同比增长31.67%;归母净利润3.55亿元,同比增长49.72%;扣非净利润3.30亿元,同比增长51.35%。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30亿元,同比增长34.69%。   海内外收入恢复常态化高增长,中大型终端客户数量稳步提升   (1)区域分析:①2022年第三季度,国内业务逐步摆脱上半年度华东疫情的影响,呈现出较好的增长态势,国内主营业务收入第三季度同比增长35.32%。   随着国内仪器推广策略的调整,X系列及中大型发光仪器销量占比增加。公司产品服务的国内市场终端客户数量超8,457家,其中三级医院客户数量达1,329家,公司产品的三甲医院覆盖率提升为53.97%。随着中大型终端客户数量稳步提升,带动试剂收入及单机产出的不断提升。   ②海外业务随着前期装机数量的不断提升,带动了常规试剂的稳步增长,2022年第三季度海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3.14%,扣除新冠发光试剂影响后海外第三季度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2.50%。   (2)产品分析: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了全自动化学发光仪器销售/装机4,778台,同比增长35.47%,国内外市场MAGLUMI X8实现销售/装机559台;其中2022年第三季度销售/装机1,435台,同比增长24.78%。   公司X系列全自动化学发光仪器获市场认可,截至三季度末,公司MAGLUMI X8和MAGLUMI X3国内外累计销售/装机分别达1,645台和2,085台。   激励费用减少、汇兑收益增加,整体净利率提升5.11pct   公司前三季度主营业务毛利率为69.82%,同比下降0.73pct,主要系仪器类产品收入占比提升3.4pct所致。其中,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仪器类产品毛利率为22.29%,同比增长7.02pct;国内和海外试剂类产品毛利率均保持稳定。   期间费用率方面,销售费用率同比提升0.93pct至14.50%,主要系销售人员增长,相关费用随之增长所致;管理费用率同比下降7.35pct至4.48%,主要系分摊的股权激励费用较上年同期减少所致;研发费用率同比提升2.18pct至9.73%,主要系报告期内公司加大研发投入所致;财务费用率同比下降3.73pct至-3.09%,主要受汇兑损益变动所致。综合影响下,公司整体净利率同比提升5.11pct至40.26%。   2022年第三季度,公司的综合毛利率、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财务费用率、整体净利率分别为70.44%、14.06%、3.77%、10.35%、-2.76%、40.35%,分别变动+0.89pct、-1.46pct、-3.57pct、+1.67pct、-2.48pct、+4.87pct。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基于对公司核心业务板块的分析,我们上调业绩预期:预计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1.36亿/40.28亿/51.33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3%/28%/27%;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01亿/16.66亿/21.19亿元,分别增长34%/28%/27%;EPS分别为1.65/2.12/2.69,按照2022年10月20日收盘价对应2022年36倍PE。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竞争激烈程度加剧风险,降价幅度超预期风险,研发进展不及预期风险,海外市场波动风险,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持续影响的风险。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2-10-21
    • 中大型发光仪器销量占比持续提升,新一代X系列获得市场认可

      中大型发光仪器销量占比持续提升,新一代X系列获得市场认可

      个股研报
        新产业(300832)   事件:2022年8月25日晚,公司发布2022年半年度报告: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4.17亿元,同比增长15.60%(扣除新冠发光试剂业务收入的影响后同比增长19.07%);归母净利润5.70亿元,同比增长32.89%;扣非净利润5.23亿元,同比增长36.59%。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4.38亿元,同比增长56.27%。   其中,2022年第二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74亿元,同比下滑2.78%;归母净利润2.61亿元,同比增长0.24%;扣非净利润2.37亿元,同比下滑0.69%。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57亿元,同比增长59.40%。   区域分析:国内疫情反复冲击影响收入增长,海外扣除新冠后同比实现27%的稳定增速   2022年上半年度,公司坚定发展战略,持续开拓国内和海外市场:   (1)国内市场:2022年上半年国内新冠疫情持续反复,特别是二季度华东地区新冠疫情严重,对国内医疗机构的诊疗情况造成了较大影响,体外诊断行业除新冠业务外增速放缓。在国内疫情反复冲击的影响下,公司国内市场仍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21亿元,同比增长15.29%,毛利率同比提升4.16pct至78.83%。   公司延续2021年的国内市场销售策略,通过高速化学发光分析仪MAGLUMIX8的持续推广,有效拓展了国内大型医疗终端客户数量,带动了常规试剂销量的提升。2022年上半年国内市场完成了全自动化学发光仪器装机739台,大型机装机占比达61.84%,同比提升13.39个百分点;随着中大型终端客户数量稳步提升,带动国内试剂收入及单机产出的不断提升。   (2)海外市场:虽然受到海外各国防疫政策放松,新冠发光检测试剂需求下降等影响,2022年上半年海外市场仍然实现业务收入4.93亿元,同比增长16.41%,毛利率同比下降12.43pct至51.49%;扣除新冠发光试剂销售影响后海外业务收入4.84亿元,同比增长27.41%。   借鉴印度子公司经验,公司加大对重点市场国家的支持和投入及本地化人员招聘,拟设立菲律宾子公司、巴基斯坦子公司等9家海外分支机构,进而推动海外重点区域业务的持续增长。2022年上半年,海外市场共计销售全自动化学发光仪器2,604台,同比增长59.36%,中大型发光仪器销量占比提升至34.45%,较上年同期增长16.15个百分点,为后续海外业务的持续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产品分析:中大型发光仪器销量占比增加促进国内仪器毛利率大幅提升,新一代X系列获得市场认可   分产品来看,(1)2022年上半年试剂类产品实现营业收入9.89亿元,同比增长8.74%;毛利率同比下降0.52%至89.39%,国内和海外试剂类产品的毛利率均保持稳定。(2)仪器类产品实现营业收入4.25亿元,同比增长35.84%;毛利率同比提升6.73%至22.56%;分区域来看,①由于国内仪器推广策略的调整,X系列及中大型发光仪器销量占比增加,国内仪器类产品毛利率同比大幅提升19.89pct至24.41%;②为布局未来几年试剂规模化上量,海外市场加大仪器产品的市场开拓力度,采用了更为积极的销售政策,仪器类产品毛利率为21.47%,同比下降4.1pct。   截至2022年第二季度末,公司已实现国内终端装机超10,500台,产品进入全国8,200余家医疗机构;在海外148个国家和地区累计销售仪器超13,400台,装机量的持续增长为后期带动试剂销售奠定了坚实基础。其中,MAGLUMIX8国内外累计销售/装机达1,439台。2021年3月份推向市场的MAGLUMIX3实现国内外市场累计销售/装机1,674台,公司新一代X系列的全自动化学发光仪器性能优异,已获得市场的广泛认可。   盈利分析:股权激励费用下降、汇兑收益贡献明显,整体净利率同比提升5.23pct   2022年上半年度,公司的综合毛利率同比下降1.61pct至69.03%,主要系毛利率较低的仪器类产品收入占比提升;销售费用率同比提升2.26pct至14.77%,主要系销售人员增长,相关费用随之增长所致;管理费用率同比下降9.36pct至4.92%,主要系分摊的股权激励费用较上年同期减少所致;研发费用率同比提升2.41pct至9.34%,主要系报告期内公司加大研发投入所致;财务费用率同比下降4.43pct至-3.30%,主要受汇兑损益变动所致。综合影响下,公司整体净利率同比提升5.23pct至40.20%。   2022年第二季度,公司的综合毛利率、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财务费用率、整体净利率分别为65.64%、16.21%、5.50%、10.96%、-7.64%、38.73%,分别变动-4.74pct、+5.38pct、-7.13pct、+4.52pct、-9.93pct、+1.17pct。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0.89亿/39.23亿/49.64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1%/27%/27%;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21亿/16.04亿/20.80亿元,分别增长25%/31%/30%;EPS分别为1.55/2.04/2.64,按照2022年8月25日收盘价对应2022年25倍PE。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竞争激烈程度加剧风险,降价幅度超预期风险,研发进展不及预期风险,海外市场波动风险,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持续影响的风险。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6页
      2022-08-26
    • 国内继续推动大型机加速进口替代,22年一季度业绩超预期

      国内继续推动大型机加速进口替代,22年一季度业绩超预期

      个股研报
        新产业(300832)   事件:2022年4月21日晚,公司发布2021年年度报告: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5.45亿元,同比增长15.97%(扣除新冠发光试剂业务收入后同比增长32.22%);归母净利润9.74亿元,同比增长3.68%;扣非净利润8.83亿元,同比增长3.06%。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7.73亿元,同比下滑20.83%;基本每股收益1.2420元,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6.00元(含税)。   其中,2021年第四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52亿元,同比增长4.31%;归母净利润3.08亿元,同比增长27.91%;扣非净利润2.82亿元,同比增长31.39%。   同日,公司发布2022年第一季度报告,公司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43亿元,同比增长39.53%;归母净利润3.08亿元,同比增长83.46%(剔除股权激励及汇兑损益同比增长43%);扣非净利润2.86亿元,同比增长98.17%。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81亿元,同比增长52.03%。   国内继续推动大型机加速进口替代,海外重点国家业绩放量   经过11年的市场耕耘,截止2021年,公司各型号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全球累计销售/装机超过20,600台,面向全球销售的化学发光免疫诊断试剂项目达到162项。其中,MAGLUMIX8国内外累计销售/装机达1,086台,2021年3月份推向市场的MAGLUMIX3实现国内外市场累计销售/装机763台。2022年第一季度,公司完成了全自动化学发光仪器销售/装机1,648台,其中MAGLUMIX8实现销售/装机148台。   (1)国内市场: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17.79亿元,同比增长29.66%;毛利率同比下降2.83pct至74.89%。2021年度国内市场完成了全自动化学发光仪器装机1,673台,其中MAGLUMIX8实现装机601台,同比增长47.67%,大型机占比51%;2021年度国内试剂销售金额14.33亿元,同比提升26.36%,单机的试剂用量明显提升。   截止2021年,公司已为国内超7,700家医疗终端提供服务,其中三级医院客户达1,209家,国内三甲医院的覆盖率达52.41%,国内累计实现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器装机超9,800台。截至2022年第一季度,公司产品服务的国内市场终端客户数量超7,900家,其中三甲医院客户数量达855家,公司产品的三甲医院覆盖率提升为54.11%。   (2)海外市场: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7.66亿元,同比下降6.87%(剔除新冠业务影响同比增长39%);毛利率同比下降13.82pct至63.48%。海外多国新冠防疫政策调整,公司新冠发光检测试剂收入大幅下降,新冠发光试剂收入由3.20亿下降为0.66亿元;在扣除新冠发光试剂销售影响后,海外试剂收入为4.02亿元,同比增长60.05%,呈现出良好的增长趋势。2021年公司在海外多个国家的品牌影响力显着提升,全年共计销售全自动化学发光仪器2,884台,同比增长54.39%,为后续海外业务的持续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截止2021年,公司已为147个国家和地区的医疗终端提供服务,累计实现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器销售超10,800台。公司累计装机过百的国家达25个,印度成为首个收入规模突破1亿元的海外国家。   管理费用率逐渐回归常态,22Q1净利率提升9.94pc   盈利能力分析,2021年公司的综合毛利率同比下降6.03pct至71.15%,主要系公司整体下调了仪器的销售价格,仪器类产品毛利率同比下降14.90pct至17.17%;不过试剂产品的毛利率保持稳定,同比下降0.83pct至89.67%。销售费用率同比提升1.00pct至14.53%;管理费用率同比下降2.83pct至6.57%;研发费用率同比提升1.59pct至8.45%,主要系报告期内加强研发团队建设,研发人员增加导致薪酬增加,同时加大了对研发的各项投入所致;财务费用率同比下降0.05pct至1.14%。综合影响下,公司整体净利率同比下降4.53pct至38.25%。   2022年第一季度公司的综合毛利率、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财务费用率、整体净利率分别为72.11%、13.46%、4.39%、7.88%、0.64%、41.53%,分别变动+1.12pct、-1.23pct、-12.03pct、+0.31pct、+1.01pct、+9.94pct。其中,综合毛利率提升主要是因为公司仪器销售政策的调整,管理费用率下降主要是因为2020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股份支付费用的影响逐渐减少。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2022-2024营业收入分别为33.14亿/42.10亿/52.85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0%/27%/26%;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39亿/17.40亿/21.86亿元,分别增长37%/30%/26%;EPS分别为1.70/2.21/2.78,按照2022年4月21日收盘价对应2022年20倍PE。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竞争激烈程度加剧风险,降价幅度超预期风险,研发进展不及预期风险,海外市场波动风险,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持续影响的风险。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6页
      2022-04-22
    • 多地散发新冠疫情影响增速,国内外装机仍保持快速增长

      多地散发新冠疫情影响增速,国内外装机仍保持快速增长

      个股研报
        新产业(300832)   事件:10月27日晚,新产业发布2021年第三季度报告,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8.94亿元,同比增长20.60%;归母净利润6.66亿元,同比下降4.67%;扣非净利润6.01亿元,同比下降6.40%。2021年前三季度,因2020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需分摊的股份支付费用为1.69亿元,扣除股份支付和汇兑损益影响后,公司2021年前三季度税后经营性利润同比增长8.18%。   单季度来看,2021年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68亿元,同比增长11.31%;归母净利润2.37亿元,同比增长6.50%;扣非净利润2.18亿元,同比增长6.09%。   调整仪器销售政策,国内外装机数量快速增长   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对仪器销售政策进行积极调整,推动了国内外装机数量的快速增长。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完成了全自动化学发光仪器销售/装机3,527台,其中MAGLUMIX8实现销售/装机436台。   (1)国内市场:前三季度完成了全自动化学发光仪器装机1,137台(预计全年装机1,600台),其中单三季度装机约为409台。通过MAGLUMIX8的持续推广,有效拓展了国内大型医疗终端客户数量:截至2021年9月底,公司产品服务的国内市场终端客户数量超7,400家,其中三甲医院客户数量达796家,公司产品的三甲医院覆盖率提升为50.38%。由于局部出现聚集性疫情的影响,医院门诊量仍未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我们预计公司国内销售收入同比增速约为10%。   (2)海外市场:公司加快重点市场本地化营销团队的建设,加大品牌建设和学术推广力度,以支持海外经销商的市场开拓。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海外市场销售全自动化学发光仪器2,390台(预计全年装机3,000台),其中单三季度约为756台;我们预计海外销售收入同比增速约为13%,扣掉新冠后增速超过21%。   下调仪器销售价格,整体毛利率同比下滑7.80pct   盈利能力分析,整体销售毛利率同比下降7.80pct至70.26%;主要是因为2021年第三季度国内业务受多地散发新冠疫情影响增速放缓;同时受国内外仪器销售政策调整带来的仪器及配套软件的毛利率降低。   费用率方面,销售费用率同比下降0.99pct至13.57%;管理费用率同比提升3.87pct至11.83%,主要系分摊股权激励费用所致;研发费用率同比提升0.31pct至7.55%,财务费用率同比提升0.78pct至0.64%,主要受汇兑损益变动所致。综合影响下,公司整体净利率同比下降9.32pct至35.15%。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基于局部出现聚集性疫情对公司诊断产品销售的负面影响,我们下调业绩预期:预计2021-2023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6.82亿/34.93亿/44.02亿,同比增速分别为22%/30%/26%;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75亿/13.89亿/17.93亿,分别增长4%/43%/29%;EPS分别为1.24/1.77/2.28,按照2021年10月26日收盘价对应2021年38倍PE。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竞争激烈程度加剧风险,降价幅度超预期风险,研发进展不及预期风险,海外市场波动风险,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持续影响的风险。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1-10-28
    • 国内外装机数量快速增长,X8助力拓展大型医疗终端客户

      国内外装机数量快速增长,X8助力拓展大型医疗终端客户

      个股研报
        新产业(300832)   事件:8月19日晚,新产业发布2021年半年度报告,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2.26亿元,同比增长26.35%;归母净利润4.29亿元,同比下降9.90%;扣非净利润3.83亿元,同比下降12.28%。   单季度来看,2021年第二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93亿元,同比增长1.76%;归母净利润2.60亿元,同比下降28.64%;扣非净利润2.39亿元,同比下降29.92%。   因2020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需分摊的股份支付费用为1.40亿元,扣除股份支付和汇兑损益影响后,公司2021年上半年度税后经营性利润同比增长22.26%。   调整仪器销售政策,国内外装机数量快速增长   2021年上半年,公司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对仪器销售政策进行积极调整,推动了国内外装机数量的快速增长。   (1)国内市场:完成了全自动化学发光仪器装机743台,其中高速化学发光分析仪MAGLUMIX8实现装机270台,与2020年下半年的装机数量相当;3月底上市的新产品MAGLUMIX3实现国内装机260台,获终端客户认可。   通过MAGLUMIX8的持续推广,有效拓展了国内大型医疗终端客户数量:截至上半年末,公司产品服务的三级医院客户数量相比2020年末增加123家,其中三甲医院客户数量达774家,公司产品的三甲医院覆盖率提升3.48pct至48.99%;带动了常规试剂销量的大幅提升:公司国内试剂实现销售收入6.54亿元,同比增长81.06%。   (2)海外市场:公司加快重点市场本地化营销团队的建设,加大品牌建设和学术推广力度,以支持海外经销商的市场开拓。2021年上半年,公司海外市场销售全自动化学发光仪器1,634台,同比增长75.32%;海外常规试剂(不含新冠发光试剂)实现收入2.12亿元,同比增长123.37%。   截止2021年6月30日,公司累计为国内7,200家以上的医疗终端提供服务,累计实现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器装机超8,900台;在海外市场为146个国家和地区的医疗终端提供服务,累计实现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器销售超9500台;各型号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全球累积装机超过18,400台。其中,公司国内外累计实现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MAGLUMIX8装机740台。   下调仪器销售价格,整体毛利率同比下滑8.68pct   分产品来看:2021年上半年试剂类收入为9.10亿元,同比增长24.54%,毛利率同比下降2.08pct至89.91%;仪器类收入为3.13亿元,同比增长31.79%,毛利率同比下降26.37pct至15.83%。仪器类毛利率下降,主要是因为公司加大仪器产品的市场开拓力度,在国内和海外市场均采用了更为积极的销售政策,整体下调了仪器的销售价格,大幅降低了仪器及配套软件的毛利率;因此虽然试剂产品的毛利率保持稳定,但公司整体毛利率同比下降8.68pct至70.64%。   费用率方面,销售费用率同比下降3.48pct至12.51%;管理费用率同比提升10.63pct至14.27%,主要系分摊股权激励费用所致;研发费用率同比下降1.34pct至6.93%,财务费用率同比提升3.21pct至1.14%,主要受汇兑损益变动所致。综合影响下,公司整体净利率同比下降14.07pct至34.97%。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基于公司核心业务板块分析,我们预计2021-2023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8.60亿/37.34亿/48.57亿,同比增速分别为30%/31%/30%;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05亿/15.95亿/21.26亿,分别增长18%/44%/33%;EPS分别为1.40/2.03/2.70,按照2021年8月20日收盘价47.80元对应2021年34倍PE。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竞争激烈程度加剧风险,降价幅度超预期风险,研发进展不及预期风险,海外市场波动风险,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持续影响的风险。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1-08-23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