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会议纪要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1370)

    • 生物医药Ⅱ行业周报:Sanofi收购Inhibrx,交易金额高达22亿美元

      生物医药Ⅱ行业周报:Sanofi收购Inhibrx,交易金额高达22亿美元

      化学制药
        报告摘要   市场表现:   2024年1月23日,医药板块涨幅+0.66%,跑赢沪深300指数0.26pct,涨跌幅居申万31个子行业第18名。各医药子行业中,血制品(+1.44%)、疫苗(+1.29%)、医院(+1.25%)表现居前,医疗研发外包(+0.06%)、线下药店(+0.17%)、医疗设备(+0.24%)表现居后。个股方面,日涨幅榜前3位分别为ST吉药(+12.77%)、江苏吴中(+10.06%)、圣达生物(+10.03%);跌幅榜前3位为普蕊斯(-6.47%)、澳洋健康(-5.48%)、*ST太安(-5.00%)。   行业要闻:   1月23日,Sanofi宣布将收购Inhibrx,从而强化在罕见病和炎症免疫领域的地位,交易总金额高达22亿美元。根据收购协议,Sanofi将以30美元/股的价格收购Inhibrx全部流通股(对应股权价值约17亿美元),Inhibrx的股东将获得5美元/股的不可转让CVR(对应价值约2.96亿美元);此外,Sanofi同时承担Inhibrx的债务,新Inhibrx将以2亿美元现金进行资本化分配。   (来源:Sanofi官网)   公司要闻:   国邦医药(605507):公司发布公告,董事长邱家军先生提议使用1-2亿元资金回购公司股份,将用于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回购价格不超过董事会通过回购决议前3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价的150%。   毕得医药(688073):公司发布公告,董事长戴岚女士拟使用其自有资金或自筹资金增持公司股份,增持金额为250-500万元。   昭衍新药(603127):公司发布公告,预计2023年实现营收约22.68-24.95亿元,同比增长约0-10.0%,预计实现归母净利约3.11-4.18亿元,同比下降约61.1%-71.1%。   九洲药业(603456):公司发布公告,副总裁梅义将与沙裕杰先生拟于2024年1月24日起6个月内增持公司股份,增持金额为1500-2000万元,本次增持不设置固定价格、价格区间。   奥锐特(605116):公司发布公告,公司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获得上交所上市审核委员会审议通过。   大参林(603233):公司发布公告,公司将终止2023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事项,并向上交所申请撤回申请文件。   风险提示:新药研发及上市不及预期;政策推进超预期;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4-01-26
    • 生物医药Ⅱ行业点评:药监局发布征求意见稿鼓励药品地产化

      生物医药Ⅱ行业点评:药监局发布征求意见稿鼓励药品地产化

      化学制药
        事件:2024年1月24日,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就《关于优化已在境内上市的境外生产药品转移至境内生产的药品上市注册申请相关事宜的公告》公开征求意见。   点评:   药监局鼓励进口药品地产化,可纳入优先审评审批程序。早在2021年国家药监局发布的《药品上市后变更管理办法(试行)》(2021年第8号)第十条就对已在境内上市的境外生产药品转移至境内生产的申请主体和注册申报资料做出了规定,即申报主体应为境内申请人,相关药学、非临床研究和临床研究资料可提交境外生产药品的原注册申报资料。本次征求意见稿对申报主体为境内申请人再次重申,同时指出申报资料还应提交转移至境内生产的相关研究资料。对原研的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转移至境内生产的药品上市注册申请,国家药监局纳入优先审评审批适用范围。本次征求意见稿为对原研进口药品地产化的鼓励。   多省市发布鼓励药品地产化政策。年初以来,多省市已发布了鼓励进口药品地产化的政策。1月4日,湖南对已上市境外生产药品转移至湖南生产的药品,上市注册申请实施创新、快捷、常规“三通道”审批。1月3日,广州市优化已上市境外生产药品转移至境内生产的药品上市注册申请的申报程序,同时持续打造华南生物材料出入境平台,缩短生物材料通关时间。可以看出,药品地产化有望成为行业趋势。   药品地产化可降低生产成本,有望成为未来趋势。2023年医保谈判平均降价幅度61.7%,在此背景之下,先发优势及成本优势是新药商业价值最大化的手段。近年来,国内企业不断自研的同时,license-in优质产品管线也是常见的模式,地产化可实现进口药品成本的大幅降低。因此有效的成本控制对于license-in创新药尤为重要,地产化也将成为未来趋势,相关鼓励政策的出台有望加速这一进程。   投资建议:药品地产化将促进相关企业在国内组建生产线或者委托国内的CDMO公司进行生产,建议关注具有受托生产资质的相关CDMO企业,例如:泓博医药、凯莱英等。   风险提示:新药研发及上市不及预期;行业政策变化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4-01-25
    • CNS创新药系列报告(二):检测革新和新药突破双因素共振,阿尔茨海默病诊疗双螺旋上升(治疗篇)

      CNS创新药系列报告(二):检测革新和新药突破双因素共振,阿尔茨海默病诊疗双螺旋上升(治疗篇)

      医药商业
        报告摘要   国内阿尔茨海默病治疗行业的投资价值判断,关键在于判断当前行业阶段和投资逻辑,对长期竞争格局演变的预判,最后落实到如何选择投资标的。本篇阿尔茨海默病行业报告将从以下几点尝试回答这个问题。   生物标志物检测技术多角度支持新药研发   过去长期困扰药物研发的一个重要障碍是AD患者的异质性,由于缺乏一致性的标准,参加临床试验的患者之间在疾病进程上可能有很大的区别,这为药物临床效果的评估增加了难度。   生物标志物检测能够从多个角度支持AD药物开发,比如,筛选参加临床试验的合适患者,跟踪评估在研药物的效果,或引导新药研发管线的构建,从而可能带来药物研发变革性的突破。   新药研发突破催化诊疗市场空间提升   近三年来,已有4款靶向Aβ的单克隆抗体获得了美国FDA授予的突破性疗法认定,其中2款(Aducanumab和Lecanemab)已获批上市,用于早期轻度AD患者的治疗。它们在清除AD患者大脑中淀粉样蛋白沉积方面都表现出了良好的效果。   随着更多新药上市,长期未满足的巨大临床需求将促进AD诊疗市场空间的快速提升;另一方面,迅速增加的早筛、早诊和早治需求也有望推动更多创新诊疗产品上市,从而形成AD诊疗市场双螺旋上升的趋势。   仑卡奈单抗的市场空间有多大?   2024年1月9日,仑卡奈单抗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在国内上市,用于治疗由阿尔茨海默病引起的轻度认知障碍和阿尔茨海默病轻度痴呆(轻度AD)。2024年1月10日,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公布仑卡奈单抗国内定价为每瓶2508元(200mg:2ml/瓶)。经测算,我们预计2030年仑卡奈单抗在中国销售额超过39亿元,对应832万接受治疗的患者,以及10%的市占率和10%的渗透率。   守正出奇宁静致远   投资建议:基于以上分析,重点推荐标的:恒瑞医药、先声药业、绿叶制药、康弘药业、悦康药业。   风险提示:行业监管政策变化的风险;新品研发、注册及认证不及预期的风险;技术颠覆性风险。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7页
      2024-01-23
    • 生物医药Ⅱ行业深度研究:带疱苗市场高速增长时代拉开序幕,大单品蓝海有望渐成

      生物医药Ⅱ行业深度研究:带疱苗市场高速增长时代拉开序幕,大单品蓝海有望渐成

      化学制药
        报告摘要   带状疱疹疼痛为世界三大顶级疼痛之一,超过分娩阵痛、脊椎损伤、关节炎、慢性癌痛。患者多为老年人,我国年发病数达154-308万人。60岁以上患者约65%会发生后遗神经痛,疼痛部位更大、痛感更多样,30%-50%后遗症患者疼痛时间超过1年。   目前的治疗手段疗效不佳,且后遗症治疗成本高。国内已有两款疫苗问世,保护效力可观,且有多款疫苗在研。但目前国内接种意愿低,我们认为接种成本、疫苗推广为重要影响因素。   我们对国内带状疱疹疫苗放量的具体预期?   我们认为目标人群初步具备对带状疱疹疫苗的支付能力,且该能力边际改善。基于:1)HPV疫苗快速放量,且两款疫苗支付人群类似。2)2023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突破近五年高点。3)广州、南京、苏州、厦门等多高收入地区授权带疱疫苗医保个人账号支付;BCG预计2025年商业医疗保险将近万亿元。   我们认为智飞生物、百克生物入场强化公司端推广能力,成本效益有望凸显为政策端推广筑基。基于:1)智飞生物推广能力见长,代理业务皆取得不菲成绩。目前其拥有业内规模最大的营销网络;百克生物的兄弟公司金赛药业在生长激素营销上一骑绝尘,且儿童生长激素和带状疱疹疫苗的营销对象重叠。2)美、日已显现成本效益。我国虽没有该类研究,但我国带状疱疹及其后遗症每年造成的经济负担达92亿元(不含非医疗费用、间接费用),按人口比例换算,与日本相当;老龄化、后疫情时代,患病率升高,成本效益有望进一步凸显。   以古鉴今:快速增长的带疱苗蓝海市场有望到来,推广制度、报销体系有待完善。基于:1)国内23价肺炎疫苗快速放量主要受益于厂商的合力推广、政策推广免费/补贴接种两方面。百克感维上市、智飞代理入场有望加大整个市场推广力度;多个一线城市支持个人医保账户付款缓解支付压力,因此快速增长的蓝海市场渐成。2)美国带疱苗在发达的保险报销体系、CDC推荐接种、丰富的疫苗接种点三重因素的驱动下,上市十年间渗透率超过30%,彰显该苗巨大的需求量。反观,我国推广制度、报销体系还存在优化空间。   综上,我们认为带状疱疹疫苗市场前路花开:2030年,我国带疱苗市场规模有望达288亿元,且两款产品不会出现美国市场中相继完全取代的情况(二者接种年龄范围、价格、副作用、有效性、剂次有所不同;百姓对疫苗的认识较低,多听从医护的意见;尚未由强制力对其一进行推广),但鉴于智飞的强推广能力+Shingrix高保护效力,智飞有望占据较大市场份额。   相关标的梳理:智飞生物、百克生物   智飞生物:国产疫苗龙头,自主与代理并举   百克生物:国产首支带疱疫苗铸就增长新动力   风险提示:   行业政策变动风险;疫苗销售不及预期风险;竞争加剧风险;疫苗研发不及预期风险。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0页
      2024-01-23
    • 化工&新材料行业周报:日本瑞翁无限期暂停COP供应,关注产业链国产替代机会

      化工&新材料行业周报:日本瑞翁无限期暂停COP供应,关注产业链国产替代机会

      化学制品
        报告摘要   1.重点行业和产品情况跟踪   COC/COP材料:日本瑞翁无限期暂停COP供应,关注产业链国产替代机会。近日,日本偏光片材料厂瑞翁正式通知下游厂商,COP材料无限期暂停供应。环烯烃聚合物(COC/COP)是经环烯烃单体聚合反应而成的一种性能优良的无定形高分子新材料,在光学领域被广泛用于制作各类镜头、手机显示屏薄膜、5G天线接收罩等产品。产能方面,目前全球现有COC/COP产品产能主要掌握在日系厂商手中,国内阿科力等企业也有计划进行COC/COP的研发和生产。阿科力于2020年完成了5000吨光学级环烯烃单体生产线的建设与生产以及催化剂的筛选工作,目前已打通COC/COP的工艺路线。在建产能方面,2022年10月公告拟投资10.5亿元建设年产2万吨聚醚胺、3万吨光学材料(环烯烃单体及聚合物)项目。   氟化工:配额正式落地,制冷剂产能严格受限,三代制冷剂价格继续上涨。在配额基准期内,制冷剂生产企业通过低价、低利润来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度过配额锁定阶段后,国内配额形成供给端限制,使得制冷剂具有涨价基础,行业利润有望获得提升。且四代制冷剂要形成规模替代需要较长时间,三代制冷剂将占据主流市场,价格有望继续上行。据百川盈孚数据,本周三代制冷剂R125价格32000元/吨,较上周上涨1000元/吨;R32价格为20000元/吨,较上周上涨500元/吨。R125毛利为14486.58元/吨,较上周上涨2500元/吨;R32毛利为5877.62元/吨,较上周上涨1743元/吨。   2.核心观点   (1)电子化学品:电子消费产品的需求正在迅速反弹,人工智能需求激增,2024年芯片销售有望复苏;COC/COP材料国产放量在即。建议关注:雅克科技、彤程新材、鼎龙股份、金宏气体、阿科力等。   (2)氟化工:制冷剂行业在政策驱动下,国内供给严格受限,供需格局发生改变,预计将进入持续提价阶段,同时主流企业不断向下游延伸高附加值的含氟聚合物和精细化学品,行业龙头企业值得关注。建议关注:永和股份、三美股份、巨化股份。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产品价格下跌等。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8页
      2024-01-23
    • 生物医药Ⅱ行业周报:JPM大会闭幕,并购与BD交易今年有望持续且加速

      生物医药Ⅱ行业周报:JPM大会闭幕,并购与BD交易今年有望持续且加速

      医药商业
        报告摘要   本周观点   我们梳理了第42届JPM大会期间的并购与BD交易,并展望2024年。   JPM大会期间并购与BD活跃,2024相关交易持续且加速。第42届JPM大会期间,达成了多项并购与BD交易。最大一笔的并购交易来自强生20亿美元收购Ambrx,获得后者ADC产品及技术平台。授权许可交易方面,主要涉及AI制药、RNAi以及ADC等领域,其中诺华以首付款1.85亿美元、总金额41.65亿美元的对价与舶望制药就RNAi疗法达成两项独家许可合作协议。鉴于生物制药行业交易资金丰富,以及大型制药企业面临严峻的专利悬崖,我们认为2024年生物制药并购与BD交易将持续且加速。   投资建议   本周医药板块表现较差,下跌3.09%,跑输沪深300指数2.65pct。从交易量来看,交投活跃度维持。板块内部来看,子板块中,疫苗、中药和医药外包表现相对较好,生命科学、医疗新基建和医疗耗材则跌幅靠前。我们建议重视医药板块内部主题投资的机会,尤其是阶段性布局中小市值的投资策略:   创新药——近期不断迎来创新药出海落地,建议关注预期差较大、核心品种国谈价格较好、短期催化剂较多的标的。前期君实生物特瑞普利单抗前期获FDA批准上市,成为在美上市的第二款国产抗体药,加之公司销售及临床效率不断提升,我们认为创新药板块的市场情绪有望进一步回暖。推荐重点关注预期差和弹性较大的标的如亚虹医药-U(688176)、加科思-B(1167.HK);核心产品国谈价格较好的标的如华领医药-B(2552.HK)。   原料药——2023年海运价格及上游原材料成本持续下降,已回落至疫情前水平。在上游原材料成本及海运价格逐步回归合理水平的背景下,随着2023Q4-2024Q1海外去库存逐渐接近尾声,以及重磅产品专利陆续到期,2024年原料药板块需求端有望率先回暖,迎来β行情。建议关注2024年业绩确定性较强或具备主题投资属性的个股,如:同和药业(300636)、奥锐特(605116)等。   CXO——行业内公司基本面表现有所分化,1)创新药CXO整体处于行业周期底部,从三季报来看业绩增速有所放缓或者下滑,未来从药企需求的恢复到订单的落地以及业绩的改善仍需一定时间;2)仿制药CXO以及SMO企业业绩持续高增长,新签订单保持高增速,未来发展势头良好。未来逐步进入业绩真空期,我们建议近期关注以下几点行业或公司的变化:1)港版FDA设立及大湾区国际临床试验所的建设进度;2)美联储加息预期以及投融资的边际变化;3)减肥药、ADC、AI等领域的进展。   仿制药——随着集采进入后半程风险出清及医药反腐逐步纠偏,仿制药行业集中度提升趋势明显,同时未来需求和业绩的确定性较高,我们看好仿创结合的制药龙头企业,较高的利润给公司的估值提供了安全边际,同时创新属性尚未在估值中充分体现,随着新药的放量,将不断贡献业绩增量,如京新药业(002020)、福元医药(601089)。同时建议关注板块内主题投资机会,例如减肥药、眼科用药等领域。   风险提示   全球供给侧约束缓解不及预期;美联储降息不及预期;一级市场投融资不及预期;医药政策推进不及预期;医药反腐超预期风险;原材料价格上涨风险;创新药进度不及预期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安全性生产风险。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0页
      2024-01-22
    • 生物医药II行业周报:血糖监测市场需求持续扩张,CGM有望成为新增长点

      生物医药II行业周报:血糖监测市场需求持续扩张,CGM有望成为新增长点

      医药商业
        报告摘要   本周我们讨论连续性血糖监测系统(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CGM)。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长期高血糖会导致眼、肾、心脏、血管和神经等组织的慢性损害和功能障碍。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口老龄化等因素的影响,糖尿病患病人数不断增加。   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血糖监测结果可以反映糖尿病患者及潜在患者的糖代谢紊乱的程度,用于制定合理的降糖方案,评价治疗效果。目前,血糖监测领域主要采用指尖血监测(BGM)和持续血糖监测系统(CGM)两种医疗器械。   CGM能够实时获取血糖浓度变化信息,优势显著。传统的BGM需要日常刺破手指或其他身体部位进行检测,血糖未达标的患者一天至少需要检测5次,不仅检测过程繁琐而痛苦,而且两次测量期间存在监控盲区。与BGM不同,CGM每1-5分钟更新血糖水平,从而实现24小时不间断监测,实时显示血糖升降变化趋势,且大部分系统电量可维持7-14天。   CGM市场渗透率相对较低,处于快速增长阶段。根据IDF预测,从2020年至2030年,我国Ⅰ型糖尿病患者的CGM渗透率将从6.9%增长至38.0%,Ⅱ型糖尿病患者的CGM渗透率将从1.1%增长至13.4%。   由于CGM的显著优势和患者接受度的不断提高,CGM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根据灼识咨询数据,全球CGM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17亿美元增至2020年的57亿美元,CAGR为28.2%;预计2030年将达到365亿美元,2020至2030年CAGR为20.3%。中国CGM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878万美元增至2020年的1亿美元,CAGR为73.2%,预计2030年将达到26亿美元,2020至2030年CAGR为34.0%。   守正出奇宁静致远   目前中国CGM市场上外资品牌仍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随着国产高性能CGM产品不断上市,未来国产化率有望提升。与进口产品相比,国产CGM产品不仅价格更为经济实惠,在性能方面已逐渐接近国际一线水平。随着三诺、鱼跃等更多国产高性能CGM产品的上市,我们预计国产品牌的认可度将持续提升。   相关标的:三诺生物,鱼跃医疗。   行情回顾:本周医药板块下跌,在所有板块中排名第15位。本周(1月15日-1月19日)生物医药板块下跌2.98%,跑输沪深300指数2.54pct,跑输创业板指数0.38pct,在30个中信一级行业中排名第15位。   本周中信医药子板块行情均下跌。其中,化学原料药子板块领跌,下跌5.58%,医疗服务子板块下跌相对较少,下跌1.35%。   投资建议:把握“关键少数”,寻求“单品创新+出海掘金”潜在机遇(1)单品创新,渐入佳境:CNS系列(恩华药业、京新药业)、创新医械(微电生理、惠泰医疗)   (2)出海掘金,拨云见日:创新制药(中国生物制药、亚盛医药、乐普生物、百奥泰)、医疗器械(迈瑞医疗、联影医疗、华大智造、新产业、亚辉龙、万孚生物)   (3)其他创新,期待惊喜:仿创结合(康辰药业、奥赛康)、创新上游(键凯科技、森松国际、海尔生物)。   风险提示:行业监管政策变化的风险,贸易摩擦的相关风险,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风险,新品研发、注册及认证不及预期的风险,安全性生产风险,业绩不及预期的风险。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8页
      2024-01-21
    • 生物医药II行业周报:冠脉钙化治疗推陈出新,乐普医疗IVL产品获批

      生物医药II行业周报:冠脉钙化治疗推陈出新,乐普医疗IVL产品获批

      生物制品
        本周我们讨论冲击波球囊治疗系统(coronary intravascularlithotripsy,IVL)。   冠状动脉钙化(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CAC),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钙磷代谢产物沉着于血管壁,可能会导致板块破裂以及血栓形成,从而增加冠脉血管僵硬度,降低顺应性,使得心肌灌注受损,进而导致心肌缺血、左室肥大和心力衰竭等。   IVL是近年发展的一种治疗所有钙化疾病(包括最严重钙化)的新技术。术中使用震波发射器产生脉冲式冲击波,帮助穿过钙化病变并分解浅层和深层的钙化结构,从而提高球囊导管破坏钙化结构的能力,同时避免损坏血管内壁/内膜,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较于传统钙化病变治疗技术仅适用于轻度/中度钙化以及对血管壁的损伤无选择性的局限性,IVL主要通过向病变处提供未聚焦、圆周和脉冲式的机械能,高效且安全地破坏浅层和深层钙化,且具有选择性。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肥胖、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病率上升,IVL市场将迎来快速增长。根据Frost&Sullivan数据,用于冠状动脉疾病的全球IVL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170万美元增至2020年的6410万美元,CAGR为235.3%,预计2030年将达到33.47亿美元。中国用于冠状动脉疾病的潜在IVL市场预计将由2023年的2.25亿元增加至2025年的9.18亿元,CAGR为102.1%,2030年将进一步增加至45.75亿元,2025年至2030年的CAGR将为37.9%市场空间广阔。   2024年1月10日,乐普医疗一次性使用冠脉血管内冲击波导管获NMPA批准上市,成为第二个上市的国产冠脉冲击波球囊导管系统,也是全球第三款上市的冠脉IVL产品。该产品进一步巩固了公司在PCI领域的技术领先优势,也为临床患者和医生提供更优异的治疗方案。   行情回顾:本周医药板块下跌,在所有板块中排名第23位。本周(1月8日-1月12日)生物医药板块下跌2.57%,跑输沪深300指数1.22pct,跑输创业板指数1.76pct,在30个中信一级行业中排名第23位。   本周中信医药子板块行情除了医疗服务上涨外,其余均下跌。其中,医疗服务子版块上涨0.8%,中成药子板块领跌,下跌4.19%。   投资建议:把握“关键少数”,寻求“单品创新+出海掘金”潜在机遇   (1)单品创新,渐入佳境:CNS系列(恩华药业、京新药业)、创新医械(微电生理、惠泰医疗)   (2)出海掘金,拨云见日:创新制药(中国生物制药、亚盛医药、乐普生物、百奥泰)、医疗器械(迈瑞医疗、联影医疗、华大智造、新产业、亚辉龙、万孚生物)   (3)其他创新,期待惊喜:仿创结合(康辰药业、奥赛康)、创新上游(键凯科技、森松国际、海尔生物)。   风险提示:行业监管政策变化的风险,贸易摩擦的相关风险,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风险,新品研发、注册及认证不及预期的风险,安全性生产风险,业绩不及预期的风险。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7页
      2024-01-15
    • SMO行业龙头,赋能临床研发

      SMO行业龙头,赋能临床研发

      个股研报
        普蕊斯(301257)   报告摘要   聚焦SMO领域,赋能临床研发。普蕊斯是国内领先的SMO企业,可为客户提供一站式临床试验现场管理外包服务。截至2023Q3,公司已累计参与2800+个国际和国内SMO项目,推动130+个产品在国内外上市,帮助申办方高效快速地推进临床试验的落地和执行,赋能新药研发。   SMO市场空间不断扩容,市场份额有望向龙头集中。受益于临床试验政策的出台以及国内药企的创新转型,国内SMO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预计2030年将达到350亿元,CAGR为18.3%。此外,相较于发达国家日本SMO行业的高集中度,我国SMO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向龙头集中。   订单与人员共振,驱动未来高成长。近年来,公司新签及在手订单快速增长,未来业绩确定性强,2023H1新签及在手订单分别为6.29、17.54亿元,同比增长32.94%、35.88%。同时,公司不断加大人员招聘以及机构覆盖力度,截至2023Q3,公司拥有员工4019人,其中业务人员超过3800人,已覆盖850家临床试验机构,可覆盖1300家。   具备多项核心优势,赋能临床试验推进。1)客户结构多元,过往项目经验丰富;2)培训、管理及质控体系完善,保证项目高质量交付;3)信息化建设行业领先,确保临床研究高效推进。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2023年-2025年公司营收为7.86/10.17/12.61亿元,同比增长34.13%/29.31%/24.00%;归母净利为1.28/1.70/2.22亿元,同比增长76.25%/32.91%/30.65%,我们给予2024年预测归母净利26倍PE,对应目标市值44.2亿元,目标价72.02元/股,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解禁及减持的风险、新签订单不及预期的风险、SMO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订单取消的风险、人力成本上升或人才流失的风险。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6页
      2024-01-15
    • 生物医药Ⅱ行业周报:小核酸药物关注度提升,创新药出海潮持续

      生物医药Ⅱ行业周报:小核酸药物关注度提升,创新药出海潮持续

      化学制药
        报告摘要   本周观点   本周我们梳理了高血压流行病学和诊断范式,探究低控制率的原因,分析并比较现有三款RNA疗法降压药物。   全球10亿未控制高血压患者市场,超长效AGTsiRNA降压药开疆拓土。全球高血压患者约13亿,其中中国约2.57亿,美国约1.2亿。仅20%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处于控制状态。低控制率或许与用药依从性、用药复杂性、RAAS失调、遗传(AGT基因)等多种因素有关。RAAS为治疗高血压的有效通路,通过RNA疗法沉默肝源性AGT是靶向RAAS通路,安全性更好,减少RAS逃逸实现更好疗效,依从性更佳。现有研究表明,在降低AGT水平、降低SBP幅度、用药依从性方面,siRNA药物效果好于ASO。Zilebesiran是Alnylam研发的AGTsiRNA药物,一次皮下给药后显示产出24小时内持续、持久的血压降低,可持续6个月。Alnylam与罗氏共同开发Zilebesiran,计划3项Ph2临床和1项Ph3临床,预计2030年上市。   投资建议   本周医药板块表现较差,下跌3.14%,跑输沪深300指数0.17pct。从交易量来看,交投活跃度维持。板块内部来看,子板块中,药店、医药商业和中药表现相对较好,医药外包、创新药和医院及体检则跌幅靠前。我们建议重视医药板块内部主题投资的机会,尤其是阶段性布局中小市值的投资策略:   创新药——近期不断迎来创新药出海落地,建议关注预期差较大、核心品种国谈价格较好、短期催化剂较多的标的。前期君实生物特瑞普利单抗前期获FDA批准上市,成为在美上市的第二款国产抗体药,加之公司销售及临床效率不断提升,我们认为创新药板块的市场情绪有望进一步回暖。推荐重点关注预期差和弹性较大的标的如亚虹医药-U(688176)。   原料药——2023年海运价格及上游原材料成本持续下降,已回落至疫情前水平。在上游原材料成本及海运价格逐步回归合理水平的背景下,随着2023Q4-2024Q1海外去库存逐渐接近尾声,以及重磅产品专利陆续到期,2024年原料药板块需求端有望率先回暖,迎来β行情。建议关注2024年业绩确定性较强或具备主题投资属性的个股,如:同和药业(300636)、奥锐特(605116)等。   CXO——行业内公司基本面表现有所分化,1)创新药CXO整体处于行业周期底部,从三季报来看业绩增速有所放缓或者下滑,未来从药企需求的恢复到订单的落地以及业绩的改善仍需一定时间;2)仿制药CXO以及SMO企业业绩持续高增长,新签订单保持高增速,未来发展势头良好。未来逐步进入业绩真空期,我们建议近期关注以下几点行业或公司的变化:1)港版FDA设立及大湾区国际临床试验所的建设进度;2)美联储加息预期以及投融资的边际变化;3)减肥药、ADC、AI等领域的进展。   仿制药——随着集采进入后半程风险出清及医药反腐逐步纠偏,仿制药行业集中度提升趋势明显,同时未来需求和业绩的确定性较高,我们看好仿创结合的制药龙头企业,较高的利润给公司的估值提供了安全边际,同时创新属性尚未在估值中充分体现,随着新药的放量,将不断贡献业绩增量,如京新药业(002020)、福元医药(601089)。同时建议关注板块内主题投资机会,例如减肥药、眼科用药等领域。   风险提示   全球供给侧约束缓解不及预期;美联储降息不及预期;一级市场投融资不及预期;医药政策推进不及预期;医药反腐超预期风险;原材料价格上涨风险;创新药进度不及预期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安全性生产风险。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3页
      2024-01-09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