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2046)

    • 医药行业研究:关注特效药进展,看好创新复苏

      医药行业研究:关注特效药进展,看好创新复苏

      化学制药
        新冠跟踪   12月21日,石药集团登记新冠mRNA疫苗SYS6006的加强接种III期临床。该临床实验在12月9日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近日已完成共计4000人的入组,预计将在2023年6月30日结束。   12月22日,艾博生物宣布,新冠疫苗研发管线中奥密克戎变异株BA.4/5mRNA疫苗于近日先后在菲律宾、阿联酋两地启动三期临床研究受试者入组。   12月19日,复星医药宣布新冠mRNA疫苗复必泰(BNT162b2)、复必泰二价疫苗(原始株/Omicron变异株BA.4/5二价疫苗)均获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药品/制品正式注册。其中,复必泰BNT162b2获注册用于12岁及以上人群的基础免疫接种、复必泰二价疫苗获注册用于12岁及以上人群的加强接种。   12月18日,先声药业宣布,新冠候选创新药先诺欣™(SIM0417)的II/III期临床研究已完成全部1208例患者入组。   国内疫情反复,新增本土确诊病例和新增重症病例接近今年3-5月的高位水平。全球疫情反复,新增病例明显上升,死亡病例有上升趋势。XBB在全球占比上升至7%,在美国占比上升至18%。   周观点更新   随着疫情防控的常态化发展,疫情防控方向重点关注新冠特效药研发进展,关注仿制药研发、国产特效药差异化研发的进度和进程。   药品板块关注创新复苏,看好2023年医保谈判等因素催化下的创新药行情。关注药品板块疫后复苏对2023年的积极影响,当前时点建议关注龙头药企估值修复、创新型Biotech研发进展、估值底部企业有机会出现反转及中医药方向。   CXO板块作为2023年的重点方向,业绩有韧性,成长确定性强,节奏有差异。关注龙头企业底部布局机遇,龙头企业估值有望随着季度业绩和新签订单的释放得到持续修复。   医药先进制造方向继续关注原料药板块及医药上游供应链。原料药板块盈利能力逐渐恢复,产业升级+产业延展驱动板块持续稳健发展。上游供应链关注贴息政策催化下科学仪器国产替代拐点加速进程(预计2023年会是相关订单持续落地的元年),以及试剂耗材领域国产替代的持续放量及疫情受损部分业务的持续恢复。   投资建议:   建议关注:药明生物、康龙化成、药明康德、阳光诺和、聚光科技等。   风险提示   新冠疫情风险,研发风险,销售风险,订单风险,政策风险等。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1页
      2022-12-27
    • 医药健康行业研究:AD领域单抗药进展不断,大分子CDMO全球需求持续向好

      医药健康行业研究:AD领域单抗药进展不断,大分子CDMO全球需求持续向好

      医药商业
        投资逻辑   AD患者人群庞大,市场前景广阔。阿尔茨海默病(AD)是最常见的痴呆类型,轻度认知障碍(MCI)是介于认知正常和AD痴呆的中间阶段,具有向AD痴呆转归的高可能性。WHO报告显示,目前全球约有5000万痴呆症患者,其中60%-80%为AD患者。2022年美国65岁以上的AD患者约有650万,并且预计到2060年将增长至1380万。中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国60岁以上人口中AD患者约为983万人,MCI患者约为3877万人。   AD新药研发难度大,近期全球研发进展提振信心。AD现有改善认知类的药物包括多奈哌齐、卡巴拉汀、美金刚等小分子药物,以及国内批准的甘露特钠。AD领域新药研发难度极大,自2003年以来美国仅有Aduhelm一款AD新药获批,且疗效具有争议,商业化未获成功。近期AD领域单抗药物研发进展不断,极大提振了AD领域创新药研发信心和预期。   Biogen/卫材仑卡奈单抗临床III期成功,有望2023年获批。仑卡奈单抗(Lecanemab)是治疗脑内确认存在淀粉样蛋白病理的AD所致轻度认知障碍和轻度AD的抗淀粉样蛋白(Aβ)原纤维抗体。2022年11月30日,卫材和Biogen公布了Lecanemab大型全球III期验证性ClarityAD临床研究的结果。仑卡奈单抗组和安慰剂组治疗18个月后,主要终点CDR-SB较基线的平均变化分别为1.21和1.66分。仑卡奈单抗较安慰剂显著降低体认知与功能量表评分0.45分,降幅达27%。从治疗6个月开始的所有时间点,治疗组较安慰剂组的绝对差每3个月增加1次,治疗组的CDR-SB较基线有高度统计学显著差异。相比安慰剂组,治疗组所有关键次要终点也显示出高度统计学显著差异。2022年12月22日,仑卡奈单抗在中国的上市申请获得药监局受理。   礼来DonanemabIII期达主要终点,头对头优于Aduhelm。2022年11月30日,礼来公布其药物Donanemab达III期试验达6个月所有主要终点和次要终点,为早期症状性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提供了首个与Aduhelm头对头比较数据。该试验主要终点为大脑淀粉样斑块清除,Donanemab组6个月时达标比例为37.9%,而Aduhelm组仅1.6%。关键的次要终点中,Donanemab组在6个月时脑部淀粉样蛋白水平与基线相比降低了65.2%,Aduhelm组为17.0%。   AD研发进展有望进一步催化需求,全球生物大分子CDMO供需格局预期持续向好。AD人群庞大,且单人用药量较大,市场需求量大,有望进一步催化全球生物大分子CDMO行业需求。根据我们测算,100万患者的Lecanemab或Donanemab的每年所需产能超过全球龙头CDMO企业,如SamsungBiologics、Lonza每年的生物大分子产能。因此,我们认为随着AD领域单抗类药物的积极进展,有望改善现有生物大分子CDMO的供需格局。   投资建议   建议关注全球及国内AD领域研发进展,关注相关药企及上游产业链投资机遇。建议关注:药明生物,恒瑞医药,先声药业等。   风险提示   新冠疫情发展变化风险,创新药研发风险,产品产能不及预期风险,行业政策监管风险,订单及销售不及预期风险,医保谈判不及预期风险,国内和海外市场竞争加剧风险,汇率波动风险等。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2页
      2022-12-27
    • 基础化工行业研究:强预期弱现实,聚焦业绩确定方向

      基础化工行业研究:强预期弱现实,聚焦业绩确定方向

      化学原料
        本周化工市场综述   本周市场持续承压,其中申万化工指数下跌5.64%,跑赢沪深300指数2.45%。市场方面,涨跌幅居前的标的更多与主题、概念相关,比如:新冠材料、供销社主题。   本周大事件   大事件一:美国按揭贷款利率高企叠加通货膨胀对人们支付能力的侵蚀,11月美国新屋开工环比下跌0.5%,“先行指标”营建许可跌幅更大,环比重挫11.2%,跌幅远超预期。美国11月营建许可同比大跌22%,为2009年来最大跌幅。   大事件二:美国三季度实际GDP年化季环比增速的终值为3.2%,高于修正值2.9%以及初值2.6%。此前数据显示,美国二季度实际GDP环比下降0.6%,为连续两个季度萎缩,经济陷入技术性衰退。美国三季度GDP增长超过预期,但更高的GDP也意味着更高的通胀率。从美国目前的经济运行状态看,整体明年进入衰退的可能性较大,叠加欧盟等地区的经济不振,景气度不足,我国明年的出口支撑力度有限,预估内循环仍将是关键,建议关注内需拉动或改善的细分化工品种。   投资建议   估值方面,本周基础化工板块估值进一步压缩,部分子行业的配置价值逐步凸显,其中PB历史分位数为39%,PE历史分位数为10%。产品方面,需求依旧是扰动产品价格的主导因素,虽然部分产品需求仍有压力,但从历史价差分位数的角度看,不少产品价差进一步大幅压缩的概率不大,往后看,价差修复的节奏和幅度仍需关注供需两端的变化。本周我们观察到部分化工标的的估值下探到10月底的估值分位数附近,究其原因可能是和强预期弱现实有关,我们在前期的周报中也重点提及了往后需要关注实际数据与预期的匹配度,在当前环境下,我们认为业绩确定性以及估值的匹配度的权重会更高。另外,我们也观察到美国三季度GDP增速超预期上修,市场对于紧缩担忧重燃,往后看,仍需关注海外流动性的边际变化。方向上,建议重点关注具备β的高端材料以及部分农药标的。   投资组合推荐   国瓷材料、龙佰集团、中旗股份、东材科技、万润股份   风险提示   疫情影响国内外需求,原油价格剧烈波动,国际政策变动影响产业布局。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7页
      2022-12-27
    • 重磅产品获批在即,在研管线进度领先

      重磅产品获批在即,在研管线进度领先

      个股研报
        益方生物(688382)   投资逻辑   公司聚焦于肿瘤、代谢疾病等重大疾病领域, 关注患者基数较多、治疗需求尚未满足的药物靶点, 致力于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靶向药物。目前公司暂无产品上市销售, 核心产品在同靶点中研发进度靠前,预计 2023 年起实现营收。   贝福替尼是公司研发的三代 EGFR TKI 产品,与同靶点药物相比具有更长的mPFS 和更优的脑转移疗效。贝福替尼的二线适应症已提交上市申请, 一线适应症已完成关键注册临床数据读出, 预计 2023 年有望获批上市,成为第三款获批的国产三代 EGFR。 考虑到贝福替尼的疗效数据优势,和合作伙伴贝达药业在 EGFR 领域已有一代 EGFR 埃克替尼的成功商业化经验, 预计贝福替尼销售峰值达到 29 亿元,预计 2023-2024 年将为公司带来 1.1 亿、2.0 亿元的里程碑款和销售提成收入。   公司有三款核心产品处于临床后期研发阶段, 预计 2024-2026 年将陆续上市,带来持续增长动力。 D-1553 是首个国产的进入临床阶段的 KRAS G12C靶向药,目前已经获批开展关键单臂 II 期临床,并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 有望于 2024 年获批, 预计销售峰值超过 11 亿元。 口服 SERD 靶向药 D-0502针对 ER 阳性 HER2 阴性晚期乳腺癌患者,解决目前 SERD 药物需要注射的便利性问题, 同时相比其他在研的口服 SERD 产品具有安全性优势, 目前已经获批开展 III 期临床,预计将于 2025 年获批,预计销售峰值超过 12 亿元。 URAT1 抑制剂 D-0120 针对痛风和高尿酸血症患者,人群庞大而现有药物普遍具有安全性问题。 D-0120 目前正在开展 II 期临床, 预计将于 2026 年获批,预计 2031 年销售额将超过 18 亿元。   盈利预测与估值   预计公司 2022-2024 年营收分别为 0.0/1.1/2.9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9/-6.5/-7.1 亿元。 采用 DCF 估值法, 我们认为公司的合理估值为 119.4 亿元,对应目标价 20.77 元/股,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新药研发风险,新药上市批准风险,医保谈判风险,竞争加剧或产品迭代风险,仿制药及集采风险,专利风险,限售股解禁风险等。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7页
      2022-12-27
    • 基础化工行业年度报告:至暗已过,重点关注新材料和龙头白马

      基础化工行业年度报告:至暗已过,重点关注新材料和龙头白马

      化学制品
        投资建议   我国高端材料领域的发展已经逐步从“硬”实力延伸至“软”实力:我国化工产业经过长期的发展和追赶已经具备成本优势、市场优势、产业链优势,而伴随最近几年的布局,发展优势有进一步的软性升级,国内的企业已经开始有了上下游的联动放大效应,上下游联动实现安全可控,同时叠加国内高等院校、研究院所不断提供技术支持,我国的高端材料国产化进程明显加快:   ①工程塑料加速进行技术和产业链优化,实现工程化放量,如LCP、PEEK、高温尼龙等。   ②特种纤维高端应用突破,如碳纤维、芳纶等。   ③电子材料行业逐步修复,安全可控要求提升,加速国产化进程,如电子特气、光学膜等。   快速成长的细分领域仍然具有需求支撑,形成行业发展空间,新能源车、储能、光伏等下游需求持续快速提升,将带动上游材料的快速发展:①建议关注具有相对较高的竞争壁垒,行业格局相对较好的细分材料,如芳纶涂覆材料,POE材料、双氟锂盐等;②建议关注具有阶段性的供需错配的材料,比如EVA、三氯氢硅等;③建议关注新的技术路线带来的材料发展,比如钠电产业链等。   相比于去年,今年受到疫情的影响明显加重,终端需求支撑不足,叠加夏季高温影响开工,化工行业整体明显承压,多数大宗化工产品现阶段位于盈利相对底部,目前消费和房地产还持续受到压制影响,两大主要行业仍有恢复的空间和弹性,伴随疫情管控政策变化,度过高峰期后,预期明年消费和地产有望逐步获得复苏,带动今年明显受损产业链获得修复:   ①消费复苏链条:国六尾气催化、轮胎行业等汽车上游材料有望获得逐步复苏;部分化纤行业触底释放压力后获得盈利小幅修正;电子产业链消化库存后逐步进入补库阶段,建议关注国瓷材料、东材科技等。   ②地产链条:后周期产品的上游材料端有望缓解产业链价格压力;建材需求提升,支撑产品景气度,比如纯碱、减水剂等行业。   ③农化链条:农业稳定增长,建议关注有自身成长属性的公司;化肥关注出口政策变化带来的供需改善机会。   碳中和仍然是长期方向,预期先进产能未来优势将逐步显现,建议关注具有成长空间的先进产能,以及具有海外出口市场的生物柴油行业。   关注国有企业改革重新焕发实力、发展积极性提升的优质企业,同时建议关注具有产业链优势和平台效应,能够快速向新型应用领域进行切入的行业龙头企业。   风险提示   能源价格剧烈波动;政策变动风险;疫情反复导致需求恢复不及预期风险。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89页
      2022-12-26
    • 益方生物(688382):重磅产品获批在即,在研管线进度领先

      益方生物(688382):重磅产品获批在即,在研管线进度领先

    • 医药行业行业深度研究:医药板块底部三重共振向上,看好修复与创新双主线

      医药行业行业深度研究:医药板块底部三重共振向上,看好修复与创新双主线

      医药商业
        投资逻辑   医药板块底部三重共振向上:政策、业绩、估值/持仓底部,持续边际改善。医药政策预期见底回升,医保谈判是2023年的重要催化;常规医药业绩底部,2023开启底部反转周期;估值历史底部,持仓底部低配,多类优质医药资产已极具长期配置价值。看好常规医药修复与创新双主线。   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变异株毒性下降,我国进入科学精准防控新阶段,看好常规医药板块复苏大方向。由于疫情封控,医院端人流受到限制,创新药械的销售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除了创新药械的院内销售外,相关在研产品的临床试验推进也受到疫情的影响,患者招募、临床试验的推进等过程都面临一定疫情的新挑战。伴随医院端业务回归常态化,相关业务进入持续恢复的上升通道。当然,考虑到流感等季节性疾病高发,以及新冠疫情潜在反复的可能性,医院端场景的业务修复可能是一个波折起伏、震荡向上的过程。   药品板块持续关注具备商业化推广能力的创新Pharma龙头、具备业绩兑现能力和确定性的转型药企、具备创新催化的biotech企业和中医药龙头企业四大方向。多年来持续的政策、资本推动下,新药研发速度持续加速,中国医药创新逐步接入1.0开花结果的阶段,创新成果不断开始上市、放量兑现,国内外合作保持高度活跃状态。随着院内诊疗的持续修复,医保谈判常态化催化创新成果快速兑现,持续看好本土创新药。   CXO有望成为2023医药配置胜负手:业绩有韧性,估值持续修复,节奏有差异。前期压制板块估值的主要因素主要有两个,行业景气度和中美关系。投融资来看,2021年历史高位之后,随着全球流动性的收紧,2022年较为明显的下降,但仍处于历史高位,医药创新需求来看,仍具有较强韧性,海外CXO的三季报来看,行业景气度保持较高水平,非新冠常规业务订单保持高增长,特别是biotech需求超预期、保持旺盛状态。因此CXO板块,特别是龙头公司的业绩高成长确定性强、具备较高的韧性。中美关系对重点公司和板块的压制作用,随着药明生物UVL的移出,持续修复。看好后续逐季度业绩和订单的兑现带来的估值持续修复。   医药上游供应链看好国产替代背景下的产业升级持续推进。“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16次提及“供应链”,首次并多次提及“供应链稳定可控”。中国医药上游供应链已呈现出持续升级、中高端市场分层逐步替代趋势。①原料药:看好产业升级和产业延展带来的持续增量,另一方面基础盈利能力的持续修复也将成为2023年的一个趋势。②试剂耗材逐渐进入行业红利期,加速成长。行业红利与技术突破共同推动试剂耗材板块持续高景气,疫情带动抗原检测试剂和辅料需求增长、中国产业链优势承接低值医用耗材和实验室试剂耗材等需求转移、技术突破实现培养基、分离纯化填料等业绩放量。③制药装备产业: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龙头新业务稳健拓展。④科学仪器国产替代加速,有望加速进入成长拐点。   投资建议   看好常规医药修复与医药创新双主线,重点关注药明生物、康龙化成、药明康德、恒瑞医药、聚光科技等。   风险提示   新冠疫情发展变化风险,创新药研发风险,产品产能不及预期风险,行业政策监管风险,订单及销售不及预期风险,医保谈判不及预期风险,国内和海外市场竞争加剧风险,汇率波动风险等、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3页
      2022-12-26
    • 复必泰进入中国大陆,在华德籍公民接种

      复必泰进入中国大陆,在华德籍公民接种

      个股研报
        复星医药(600196)   事件   2022年12月22日,公司宣布,由BioNTech和复星医药供应的1.15万剂复必泰mRNA疫苗已抵运北京,用于在华常住德籍公民接种疫苗。   点评   复必泰进入中国大陆,与BioNTech合作又一里程碑达成。(1)复必泰是公司取得BioNTech授权,在内地(大陆)与港澳台地区独家开发和商业化基于其专有的mRNA技术平台研发的新冠疫苗。此前,复必泰已经获批在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接种,此次批准是复必泰第一次进入中国大陆地区,接种对象为在华常住的德籍公民,预计将在北京、上海、广州、沈阳和成都提供接种服务。(2)针对原始株和变异株的mRNA疫苗都会提供。在这1.15万剂中,既包括复必泰单价疫苗BNT16b2,也包括针对变异株OmicronBA.4/BA.5的复必泰二价疫苗。单价苗和二价苗的区别是:复必泰二价疫苗每剂含有15微克编码原始毒株刺突蛋白的mRNA和15微克编码奥密克戎BA.4/BA.5变异毒株刺突蛋白的mRNA。除了添加奥密克戎BA.4/BA.5刺突蛋白的mRNA序列外,疫苗的所有其他成分保持不变。(3)公司与BioNTech在华设立合资公司,mRNA疫苗进展为公司再添弹性。两家公司设立的合资公司位于上海,由公司提供现金/厂房/生产设施,BioNTech提供生产技术和技术许可;待技术转移之后,将由合资公司实现本土化生产和商业化。我们认为,若技术转移完成,公司有望在mRNA疫苗技术上抢占先机。   自研、合作、许可引入与深度孵化多元驱动,新品放量至营收结构优化,毛利率逐季持续提升。(1)2022年前三季度,新产品营收占比提高,毛利率由1季度43.55%、2季度45.76%至3季度46.51%,环比持续提升、营收结构优化持续。(2)近期临床进展:马来酸阿伐曲泊帕片(商品名:苏可欣)新增适应症成人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上市申请获NMPA受理;细胞治疗产品Tecartus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性成人前体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试验获NMPA批准展开。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我们维持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2/23/24年营收449/517/597亿元,归母净利润39.84/53.73/66.55亿元。公司目前股价对应2022/23/24年PE为24/18/14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新药研发及上市进程不达预期、集采等政策影响盈利能力等风险。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2-12-24
    • 复星医药(600196):复必泰进入中国大陆,在华德籍公民接种

      复星医药(600196):复必泰进入中国大陆,在华德籍公民接种

    • 医疗行业行业研究:全面布局常规医疗复苏 重点聚焦三大方向

      医疗行业行业研究:全面布局常规医疗复苏 重点聚焦三大方向

      医疗器械
        投资逻辑   考虑医疗板块的业绩预期和集采控费预期都已经处于见底回升阶段,且基金医药持仓和整体估值仍处于底部,2023年我们全面看好医疗板块整体复苏,重回增长通道。我们认为应当及时将医药板块配置重心从疫情相关物资需求板块转移到常规医疗的修复上来。   相较于其他大消费板块,目前医疗板块的修复和反转幅度还非常不足,我们认为市场尚未对常规医药板块的整体基本面和政策预期改善前景有充分认知,这一预期差值得重点把握。   投资风格上,我们认为市场将会转入自下而上、个股表现的投资阶段。相比于过去数年的强成长板块行情,价值成长将是未来相当长时期医疗板块的主导投资风格。   行业观点   医疗服务行业:行业整体复苏,龙头有望率先改善。重点推荐长期高效率运营、医疗质量优异、品牌效应突出的专科医疗服务龙头企业。   消费医疗器械:需求刚性2022业绩稳健,集采落地未来有望再提速。OK镜产品在青少年近视防控领域需求巨大,未来行业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医美板块:头部企业业绩稳健增长,看好优质产品进一步放量。重点关注产品渗透率能不断提高,业绩增速确定性高、业绩增速快的医美产品龙头企业。   生物制品行业:重点布局院内和消费性品种,成长性有望大幅改善。生长激素:预计未来疫情对患者就医和入组的影响有望淡化,行业有望加速恢复和放量,当前板块的估值均处于具备较高性价比的位置,建议重点关注。疫苗板块:新冠加强免疫推进,但建议重点关注常规疫苗放量提速。血制品:浆站扩容提升远期成长力,疫后需求有望温和恢复   医疗器械板块:关注板块政策情绪回升,耗材创新品种存在较大机遇。我们认为当前投资者对器械耗材板块政策预期及情绪已触底回升,板块存在估值和业绩双重修复机会。   IVD:常规体外诊断预计成为明年重要看点,受损业务有望持续修复。   中药与药店板块:中药政策扶持叠加稳健业绩,我们持续看好中药创新药、中药OTC、配方颗粒等板块未来发展。药店业绩稳健叠加低基数,随着疫情影响进一步弱化,我们看好头部连锁药店长期发展与短期业绩的双重兑现。   投资观点与重点公司   投资风格上,我们认为市场将会转入自下而上、个股表现的投资阶段。相比于过去数年的强成长板块行情,价值成长将是未来相当长时期医疗板块的主导投资风格。其中,2023年医疗板块我们建议重点布局三大方向:   优质院内耗材与体外诊断   消费医疗服务与医美   优质生物制品   重点公司:迈瑞医疗、长春高新、智飞生物、爱美客、特宝生物等。   风险提示   疫情反弹影响超预期;集采降价控费政策范围与力度超出预期;需求恢复不及预期;研发效率下降风险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6页
      2022-12-21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