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272)

    • 基础化工行业周专题:海外轮胎龙头企业23年经营情况分析

      基础化工行业周专题:海外轮胎龙头企业23年经营情况分析

      化学原料
        米其林:以价补量带动业绩增长,预计24年全球轮胎行业保持平稳23年米其林在去库存影响下全年销量同比下滑4.7%,但产品结构调整及提价抵消了不利的市场环境影响。23年米其林销售总额为283亿欧元(约2191亿人民币),按恒定汇率计算增长2%;实现营业利润36亿欧元,创历史新高。公司预计其24年轮胎销量同比变化-2%~0%,按恒定汇率计算的营业利润预计为35亿欧元。全球轮胎市场来看,23年欧美替换需求有所下滑,配套需求增长,公司预计24年全球销量同比变化-2%~+2%。   普利司通:持续朝高端细分市场扩能,退出低利润市场   23年普利司通实现营收43138亿日元,同比上升5%,主要系公司在高价值轮胎以及大型矿车轮胎销量增长;调整后营业利润4806亿日元,同比基本持平。公司展望24年营业收入同比提升3%至44300亿日元,调整后营业利润同比增长10%至5300亿日元。公司在中期计划中设立专注高端乘用车市场的目标,预计24H1退出中国卡客车胎市场,同时向西班牙布尔戈斯的乘用车轮胎工厂投资2.07亿欧元,来增加高价值大尺寸轮胎生产力。   固特异:销量下滑叠加业务调整,公司业绩承压   23年固特异公司实现营收200.66亿美元,同比下滑3.55%;营业利润9.68亿美元,同比下降24.14%,主要系包括能源、通胀等生产成本的上升以及销量的下滑;年度净亏损6.89亿美元,近三年来首次净亏损,主要原因是EMEA地区业务重组费用以及商誉减值。公司预计24Q1美洲与EMEA区域替换市场需求会依然较弱,其轮胎销量将继续慢速下跌。同时公司将对部分EMEA区域产能进行削减,目标在2025年底将业务部门利润率翻倍至10%。   投资建议:关注轮胎方向   结合本篇,我们认为24年轮胎行业值得关注,24年海外乘用车及轻卡胎替换需求有望提升,且海外轮胎巨头将持续往高端领域渗透,部分中端市场份额或为中国轮胎海外替代提供良机。我们看好海外产能持续释放的轮胎企业,建议关注赛轮轮胎、森麒麟、通用股份。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的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海外基地受双反制裁的风险;海运费大幅上涨的风险;汇率波动风险。
      国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9页
      2024-04-05
    • 医药生物-前列腺癌专题系列(一):国产AR抑制剂有望崛起,XDC赛道大单品赋能

      医药生物-前列腺癌专题系列(一):国产AR抑制剂有望崛起,XDC赛道大单品赋能

      医药商业
        前列腺癌全球高发,内分泌治疗&化疗占据主要市场   前列腺癌是全球男性第二大常见癌症,预计到2030年全球新发病例数高达181.5万例。前列腺特异抗原(PSA)辅助检测的普及提升了新患检出率,AR抑制剂的迭代和RDC药物的加速放量则推动了前列腺癌药物市场的快速扩张。预计2024-2030年,全球前列腺癌药物市场规模将从233亿美元增长至376亿美元,CAGR8.3%。此外,ADC疗法在前列腺癌末线中已展现优越疗效,未来通过单药或联用有望为耐药CRPC患者提供更多用药选择   国产第二代AR抑制剂有望崛起   第二代AR抑制剂与AR结合能力强,能够克服第一代AR抑制剂突变导致的耐药性而逐渐得到广泛使用。由于市场药物及用药差异等原因,2021年美国AR抑制剂占比近60%,中国AR抑制剂占比仅11%。预计2024-2030年中国前列腺癌AR抑制剂市场规模将从72亿元增长至239亿元,CAGR达22.0%,其中国产第二代AR抑制剂瑞维鲁胺片(恒瑞)已于2022年获批上市并纳入医保,有望凭借更低的中枢神经毒性等优势快速抢占国内市场。   XDC赛道有望涌现超百亿美元单品   治疗性放射性药物(RDC)由治疗性放射性核素和高亲和力、靶向肿瘤的载体分子组成。诺华靶向PSMA的Pluvicto(177Lu-PSMA-617)在2022年3月获FDA批准用于治疗mCRPC,其2022/2023年销售额分别为2.71/9.80亿美元,规划年产值有望达到120亿美元。ADC赛道已涌现数个具有较好治疗效果的靶点和在研产品,未来通过和PD-(L)1、RDC联用有望改变前列腺癌的治疗格局。   建议关注:具备前列腺癌大单品赋能逻辑的相关药企   恒瑞医药(已获批AR抑制剂瑞维鲁胺)、东诚药业(18F-PET氟[18F]思睿肽,临床Ⅲ期)等。   风险提示:药物研发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药物销售不及预期。
      国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6页
      2024-03-31
    • 基础化工行业周专题:海外化工综合巨头和聚氨酯领先企业业绩解读

      基础化工行业周专题:海外化工综合巨头和聚氨酯领先企业业绩解读

      化学制品
        综合化工巨头:弱需求下23年业绩承压,24年有望改善   巴斯夫和杜邦是全球化工综合性龙头,其业绩能一定程度上反映全球尤其海外化工行业的状况。23年巴斯夫营收和利润均双位数下滑,主要系高通胀和高利率以及经济不确定性抑制行业需求,公司预计24年下半年全球经济有望企稳。23年杜邦受下游去库存影响销量下降,营收和EBITDA分别下滑7%和10%,预计2024年下游库存水平逐渐恢复正常,终端需求尤其电子行业有望改善。   聚氨酯:阶段性下滑拖累业绩,24H2有望迎来利润率回升   科思创和亨斯迈为高性能材料代表性企业,核心产品均为聚氨酯。科思创营收和息税前利润分别下滑20%和33%,主要系核心产品MDI/TDI/PC需求不佳和生产成本上升影响。公司预计聚氨酯和聚醚24H2将迎来利润率回升,长期看MDI供需平衡趋紧,TDI供需趋于平衡。亨斯迈营收和营业利润分别下滑24%和59%,主要是受鹿特丹工厂意外停工影响和聚氨酯等产品价格下跌影响,预计24Q1原材料价格下滑带来利润率环比上升。   投资建议:关注聚氨酯方向   23年海内外化工品需求仍偏弱,且下游去库制约企业产销,大部分化工品价格、价差仍处较低水平。根据海外化工企业对24年的指引,24年化工品价格有望企稳,伴随补库恢复及终端需求复苏,或逐步迎来投资机遇。细分行业方面,结合本篇,我们认为24年聚氨酯行业值得关注,伴随美国房地产景气复苏,聚氨酯需求端和价格端的修复或值得期待,建议关注聚氨酯行业龙头万华化学。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复苏不及预期风险;美联储进一步加息缩表风险;能源和原材料价格上涨风险;环保成本提升风险;安全生产风险;地缘政治风险。
      国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1页
      2024-03-29
    • 基础化工行业周专题:海外代表性化工企业2023年经营情况分析

      基础化工行业周专题:海外代表性化工企业2023年经营情况分析

      化学制品
        综合化工巨头:弱需求下23年业绩承压,24年有望改善   巴斯夫和杜邦是全球化工综合性龙头,其业绩能一定程度上反映全球尤其海外化工行业的状况。23年巴斯夫营收和利润均双位数下滑,主要系高通胀和高利率以及经济不确定性抑制行业需求,公司预计24年下半年全球经济有望企稳。23年杜邦受下游去库存影响销量下降,营收和EBITDA分别下滑7%和10%,预计2024年下游库存水平逐渐恢复正常,终端需求尤其电子行业有望改善。   高性能材料:聚氨酯阶段性下滑拖累业绩,24H2有望迎来利润率回升赢创、科思创和亨斯迈为特种化学品或高性能材料的代表性企业。赢创营收和EBITDA分别下滑17%和34%,主要系需求疲软和产品价格下跌影响。科思创营收和息税前利润分别下滑21%和33%,主要系核心产品MDI/TDI/PC阶段性需求不佳和生产成本上升影响。公司预计聚氨酯和聚醚24H2将迎来利润率回升,长期看MDI供需平衡趋紧,TDI供需趋于平衡。亨斯迈营收和营业利润分别下滑24%和41%,主要系聚氨酯等核心产品价格下跌影响。   轮胎:海外巨头以价补量,24年轮胎行业预计保持平稳   米其林、普利司通和固特异是全球轮胎行业三巨头。23年米其林在去库存影响下销量全品类下滑,但价格端带动下销售额和利润实现增长,公司预计24年全球轮胎销量同比变化-2%~+2%。普利司通销量同样下滑,但其高价值轮胎及大型矿车胎比例提升带动收入增长,公司中长期战略是持续朝高端细分市场扩能,退出低利润市场。固特异23年营收和营业利润分别下滑4%和24%,主要系生产成本上升及销量下滑的影响。   农化:价格是业绩下滑的主因,24年农化产品价格或趋于稳定Nutrien和拜耳是全球化肥和农药具备代表性的公司。2023年Nutrien营收和调整后EBITDA分别下滑23%和50%,主要系全球化肥价格下跌影响。公司预计24年全球钾肥市场供需相对均衡,氮肥和磷肥需求增加但供给或紧张。2023年拜耳营收和不计特殊项目的EBITDA分别下滑6%和13%,主要是受到草甘膦价格下行和处方药业务利润率下滑的影响。公司预计24年全球农化产品价格将趋于稳定并逐步恢复。   投资建议:关注轮胎、聚氨酯、农化方向   根据海外化工企业对24年的指引,24年化工品价格有望企稳,伴随补库恢复及终端需求复苏,或逐步迎来投资机遇。结合本篇,我们认为轮胎、聚氨酯、农化行业值得关注。轮胎方向,我们看好在海外多基地布局的轮胎企业,建议关注赛轮轮胎、森麒麟、通用股份;聚氨酯方向,建议关注聚氨酯行业龙头万华化学;农化方向,建议关注钾肥行业龙头亚钾国际,高成长、壁垒深的制剂出海企业润丰股份、持续成长的原药白马扬农化工。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复苏不及预期风险;美联储进一步加息缩表风险;能源和原材料价格上涨风险;环保成本提升风险;安全生产风险;地缘政治风险。
      国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2页
      2024-03-29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医疗AI赋能医药产业新发展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医疗AI赋能医药产业新发展

      生物制品
        医疗AI深入医疗健康产业链各个环节   医疗健康是人工智能技术(AI)规模化应用的重要领域之一。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已实现在疾病辅助筛查与诊断、临床治疗辅助决策、药物研发、医疗信息化等多个环节的全面渗透,应用场景十分广泛,触及医药行业从药品研发与生产制造到医院端诊疗等全产业链,有望提高医疗机构、医药公司的工作效率,提升患者就医体验和满意度。   国内医疗AI市场规模大,应用场景有待提升   根据动脉网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AI医疗市场规模约为66亿元,预计2020-2025年CAGR为39.4%,到2025年增长至349亿元。从国内AI医疗行业下游需求分布看,目前AI医疗在辅助侧及数据侧应用广泛,其中临床决策支持系统(CDSS)占比接近30%,技术相对成熟,通过整合临床知识、患者数据和最佳实践,有效提高诊断准确性、改善医疗质量。未来AI医疗应用将更注重实用侧,包括AI医疗影像、辅助诊断、AI制药等。   AI影像与AI制药迎来快速发展   AI影像:在肺结节等辅助诊断领域应用成熟,未来有望不断扩大覆盖范围,包括眼科、超声科、病理科、皮肤科、脑电图室等。随着市场需求不断增长、产品监管审批效率提升,预计2030年我国AI医学影像市场规模将达923亿元。AI制药:人工智能药物发现(AIDD)可实现候选药物分子从头设计,通过深度学习可实现分子优化、筛选、预测、分析等,从而在药物研发中降低成本、缩短时间、提高成功率,有望革新传统药物研发模式。   投资建议:关注技术布局领先及商业化能力强的公司   AI影像与诊断建议关注商业化能力较强以及软件服务可以搭载硬件设备进行销售的公司,如迈瑞医疗、联影医疗、金域医学等。AI制药建议关注管线丰富、研发进展较快、与药企合作紧密的企业,如药明康德等。CDSS关注具备自有语言模型、医院端合作基础较好、病历信息资源丰富的公司。风险提示:   技术升级迭代不及预期;商业化进展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国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0页
      2024-03-25
    • 基础化工行业周专题:COFs专题研究:大有可为的有机多孔材料

      基础化工行业周专题:COFs专题研究:大有可为的有机多孔材料

      化学制品
        三大痛点使得COFs材料产业化受阻   多孔材料因吸附和催化功能优异,近年来备受关注,其中COFs因为稳定性高、密度低等优势,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价值,而通过单体的调整改变孔径大小,更是赋予了COFs材料在设计和应用方面更多的可能。受制于发展时间较短、主流的溶剂热法难以实现大规模制备、结晶度痛点使得核心性能难以同时满足等因素,COFs材料的产业化进程相对较慢。   规模化制备的突破传递出积极信号   COFs技术壁垒主要在于:多学科交叉、大规模制备、高结晶度的获取。溶剂热法是COFs制备最为成熟的方法,但难以大规模工业化。近年来南开大学张振杰教授开发的熔融聚合法实现了公斤级突破,且成本从5万美元/kg优化至百美元/kg以下,有望率先实现COFs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随着在不可逆反应得到的材料基础上持续优化迭代,高结晶度的痛点亦将被解决。   COFs可能是最出色的气体吸附材料   COFs可用于水污染治理及海水脱盐、也可能是最出色的气体吸附材料;可作为锂离子电池的电极材料、隔膜、电解质以及储能材料;可作为无金属催化剂或者催化剂载体;并可在生物医学的多个细分领域发挥作用。   以MOFs为鉴,COFs商业化进程或加速   MOFs比COFs早发现十年,如今MOFs的商业化应用已初见端倪,巴斯夫和碳语新材皆宣布已实现MOFs商业化规模生产。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MOFs市场规模达22.24亿元,预计2028年将达到87.15亿元,年复合增长速率超25%。而相比MOFs,COFs解决结晶度痛点后有望在工业领域发挥更佳的效果。纵观MOFs产业化之路,理论基础的积累、时间的沉淀、业界的推动是必备要素,而COFs有望在这些进程上获得加速。   投资建议:关注COFs产业化进程   COFs是一类性能极佳,有望在多个领域发挥较大作用的有机多孔新材料,但目前受制于难以大规模制备、高结晶度获取困难使得性能难以平衡,COFs的产业化进展缓慢。但近期规模化制备方面已展现出积极信号,科学技术的进步也将解决高结晶度的痛点,我们认为可积极关注COFs产业化进程。   相关标的:宝丽迪   宝丽迪是国内纤维母粒龙头,公司联手国内COFs领军人物—南开大学张振杰教授,共同推进COFs材料的量产与商业化进程。   风险提示:COFs材料规模化生产遭遇瓶颈、市场拓展不及预期、成果和设备转化风险、知识产权风险
      国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7页
      2024-03-17
    • 医药生物行业专题研究:mRNA疫苗为何迎来研发浪潮?

      医药生物行业专题研究:mRNA疫苗为何迎来研发浪潮?

      化学制药
        mRNA疫苗为第三代疫苗技术   回顾行业几百年历史,从最早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的问世;到20世纪末期随着免疫学、生物学、组织培养学等技术的逐渐成熟,诞生了亚单位疫苗、基因工程疫苗;再到21世纪,核酸疫苗研制成功,新冠的流行让mRNA疫苗迅速积累数据,成为一个新的疫苗研发平台,疫苗行业长期的发展是由技术驱动的。对mRNA修饰做出重大贡献的两位科学家卡里科和魏斯曼也于2023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mRNA具备研发、生产优势   2023年核酸疫苗在全球研发管线中占比排名第二。相比其他疫苗,mRNA疫苗技术1)研发快,容易规模化生产:可以通过改变核酸序列来不断优化编码抗原。组成mRNA疫苗的基本化学成分相同,建立了生产线后,可以采用原有递送系统,只需更换编码mRNA序列即可制备针对新毒株的疫苗;2)容易实现多联多价设计:相较其他疫苗,可轻松编码多种蛋白或蛋白亚基,同时靶向两者不同的病原体。   mRNA疫苗临床数据优异   mRNA新冠疫苗保护效力达90%以上,显著优于其他技术路线,带来重磅商业化价值,2021-2022年Pfizer/BioNTech和Moderna的mRNA新冠疫苗分别高达361、746亿美元销售额。Moderna的mRNA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疫苗目前正在上市申请中,有望成为第二个mRNA疫苗品种,其临床III期中期数据显示80%以上的保护率,严重全身性不良反应率4.0%,展示优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投资建议:国内mRNA疫苗研发进展较快的公司   国内布局mRNA疫苗且进入商业化/临床阶段的公司包括:新冠疫苗已经获批国内紧急使用的石药集团和沃森生物,新冠疫苗处于临床III期阶段的艾美疫苗(控股丽凡达生物),新冠疫苗处于临床II期阶段的康希诺,新冠疫苗和RSV疫苗处于临床I期阶段的智飞生物(参股深信生物)。   风险提示:政策监管风险、研发不及预期风险。
      国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0页
      2024-03-17
    • 医药生物:政策引导医疗设备加速以旧换新

      医药生物:政策引导医疗设备加速以旧换新

      化学制药
        行业事件:   2024年3月1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   推进医疗机构加快医疗设备、病房设施改造升级。   方案中提到2027年,包括医疗等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并加强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医疗卫生机构装备和信息化设施迭代升级,鼓励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加快医学影像、放射治疗、远程诊疗、手术机器人等医疗装备更新改造。推动医疗机构病房改造提升,补齐病房环境与设施短板。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对银行贴息支持等措施保障政策实施   方案提出一系列措施全方位保障政策实施,包括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将符合条件的设备更新纳入中央预算内投资。同时优化金融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的支持,对符合再贷款报销条件的银行贷款给予一定贴息支持。最后强化创新支撑,对于医疗设备核心零部件依赖进口企业等难题,完善创新产品迭代机制,强化制造业能力支撑。   大型医疗设备、科学仪器及院内工程等行业有望扩容   方案提出推进医疗卫生机构装备和信息化设施迭代升级,加快病房设施改造,涉及诸多领域,包括:(1)医疗设备类:迈瑞医疗、联影医疗、华大智造、澳华内镜、开立医疗、万东医疗、微创机器人等;(2)医疗工程类:艾隆科技等;(3)科学仪器类:聚光科技、禾信仪器等;(4)设备上游类:奕瑞科技、康众医疗等。该方案是24年首个全国性医疗设备相关政策,预计后续资金、采购细节等将由地方层面持续跟进。后续大型医疗设备、院内工程等行业有望进一步扩容。   投资建议   建议关注:迈瑞医疗、联影医疗、华大智造、澳华内镜   风险提示:政策落地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下游资本开支不及预期
      国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页
      2024-03-14
    • 医药生物周专题:细胞疗法为自免疾病带来长期缓解

      医药生物周专题:细胞疗法为自免疾病带来长期缓解

      化学制药
        先进疗法有望在自免大赛道提升渗透率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预计,2030年全球自免药物市场将达到1767亿美元,2023-2030年复合增速3.68%,中国2030年自免药物市场将达到199亿美元,2023-2030年复合增速27.22%。根据赛诺菲的统计,2022年美国和欧洲五国特应性皮炎/哮喘/慢阻肺/银屑病/类风湿性关节炎适应症分别有280万/170万/150万/240万/240万患者,但诸如特应性皮炎、慢阻肺疾病中,先进疗法的渗透率仅9%、0%,有较大提升空间。   传统治疗手段有便利性方面的问题   自身免疫病的传统治疗药物包括免疫抑制剂、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等。但传统药物需要持续给药,停药有复发风险;免疫抑制剂的使用需要配合糖皮质激素增加治疗的副作用。疗效更持久的治疗手段成为药物开发方向之一。   CAR-T疗法有望拓展多个自免领域的应用   CAR-T疗法优势体现在难治患者的症状缓解、不需要持续给药就能实现长时间症状缓解,并且从总治疗费用的角度或优于现有疗法的优势。2021年新英格兰杂志、2023年The Lancet Neurology先后报道了CAR-T在系统性红斑狼疮、重症肌无力的早期数据,展现在这些疾病中的潜力。已进入临床阶段的CAR-T覆盖的自免适应症还包括狼疮性肾病、干燥综合征等,CAR-T疗法有望为多个自身免疫病提供新的治疗手段。   CAR-T疗法有望提供便捷性和安全性的升级   现有CAR-T疗法的缺点包括细胞因子风暴、无法准确开关、治疗需要等待数周制备。基于使用CAR mRNA、FasTCAR技术等不同企业的技术,CAR-T使用的安全性增加,制备等待时间缩短,技术成熟后有望进一步提升CAR-T的使用体验。   投资建议   自身免疫病中新靶点、新结构类型药物的更新迭代可带来新的投资机会。由于尚无用于自身免疫病的CAR-T上市,该技术相对前沿,国内布局企业少,建议关注信达生物(与驯鹿医疗合作开发CT103A,后者多发性骨髓瘤适应症已上市,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适应症已进入到临床阶段,重症肌无力适应症临床试验申请通过CDE审核),以及在CAR-T或自身免疫病有布局的企业,如恒瑞医药、三生国健。   风险提示:CAR-T技术研发风险;CAR-T定价过高难以放量的风险。
      国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0页
      2024-03-10
    • 蛋氨酸景气改善进行中?

      蛋氨酸景气改善进行中?

      化学制品
        蛋氨酸为禽类饲料的刚需添加剂   蛋氨酸是唯一含硫必需氨基酸,下游90%用于饲料,是禽类第一限制性必需氨基酸,是动物饲料里必不可少的添加剂,可以帮助动物快速生长,增加瘦肉量和缩短饲养周期,并节省约40%的饲料需求。蛋氨酸需求稳步持续增长,2023年全球蛋氨酸需求量约160万吨,同比增长3.2%。刚需也意味着蛋氨酸价格弹性较大,历史上蛋氨酸价格高点逾11万/吨。   蛋氨酸市场寡头竞争格局强化   蛋氨酸供给端较为集中,尤其经过多年价格竞争后,行业寡头格局越发凸显,2024年初行业CR4达到73.2%。蛋氨酸高毒且复杂的生产工艺流程、规模经济和较高的资本开支门槛形成了较强的行业进入壁垒,部分小产能已逐渐退出。行业定价逻辑有望从低价竞争转向寡头垄断定价,行业头部企业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改善。   主要企业集中限产推动蛋氨酸价格上涨   站在2024年一季度,我们观察到一些行业理性竞争的信号,赢创、赢创、住友、紫光、安迪苏、新和成相继默契停产检修或宣布停产检修计划,希杰产能也有3-4成产能转产异亮氨酸。根据赢创2023年报,赢创计划于24年下半年继续对新加坡蛋氨酸装置进行升级,开始对装置进行绿氢和创新工艺改进以降低碳足迹,蛋氨酸行业景气度有望持续向好。蛋氨酸价格已从2023年的谷底1.6万/吨反弹至2.2万/吨。   相关标的:新和成、安迪苏   我们认为1)行业寡头格局的强化有望提升行业盈利能力。2)随着欧洲能源供应渠道的打开,欧洲能源成本有望持续回落,天然气作为蛋氨酸的重要原料和动力来源,成本持续下行,部分中国企业的欧洲工厂也有望展现较好的盈利能力。新和成:拥有30万吨固蛋产能,并有18万吨液蛋产能在扩建。安迪苏:拥有55万吨液蛋和10万吨固蛋产能,其中10万吨固蛋位于法国,20万吨液蛋西班牙。公司正计划在泉州新建15万吨固蛋产能   风险提示:蛋氨酸价格大幅下滑;禽类疫情导致需求大幅下滑风险;原材料及能源价格大幅波动风险;安全生产风险
      国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7页
      2024-03-09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