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392)

    • 医疗保健行业点评报告:新冠疫情行业点评——新冠疫情短期结构性扰动,不改大势

      医疗保健行业点评报告:新冠疫情行业点评——新冠疫情短期结构性扰动,不改大势

      医疗行业
      中心思想 本报告的核心观点是:新冠疫情对医疗保健行业造成短期结构性扰动,但并未改变行业长期发展的大趋势。疫情初期,医药板块出现结构性行情,但持续时间较短。长期来看,具有持续创新能力、消费需求支撑以及抗风险能力强的企业仍将是核心标的。报告建议关注具备持续创新能力的企业、CXO企业、血制品企业、创新医疗器械企业、创新疫苗企业、药店以及消费服务类企业等。 新冠疫情对医疗保健行业的影响:短期扰动与长期趋势 新冠疫情的爆发对医疗保健行业造成了短期冲击,但其长期发展趋势并未改变。疫情初期,部分个股因疫情药物和器械、大众情绪等因素而受益,出现阶段性行情。然而,国家医保局的“带量采购”和“医保谈判”政策持续推进,具有持续创新能力和消费需求支撑的企业仍将保持竞争优势。疫情带来的交通管制、物流限制和复工影响等因素可能导致部分企业收入和利润短期延迟,但这并不影响其长期发展趋势。 投资建议:关注结构性机会 报告建议投资者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投资机会: 持续创新能力强的企业: 这些企业的产品具有高壁垒,即使在疫情扰动下,其药物刚需和创新推动依然存在。 CXO企业: 虽然疫情可能导致人员复工和临床资源紧缺,从而影响业绩,但其作为创新之路的陪跑者地位依然重要。 防御性强的血制品和疫苗企业: 疫情短期内增加了对血液制品和疫苗的需求,长期来看,这些企业也具备发展潜力。 创新医疗器械企业: 疫情增加了对医疗器械的需求,而长期来看,平台化和创新性引领的企业将持续受益。 创新疫苗企业: 疫情提升了公众的防御意识,对肺炎和流感疫苗的需求有望增加。 药店: 疫情短期内提升了相关产品的销量,长期来看,药店行业集中度提升,龙头企业将受益。 消费服务类企业: 虽然疫情对这些企业造成短期冲击,但长期需求依然存在。 主要内容 新冠疫情的进展及特征分析 报告首先分析了新冠疫情的进展情况,指出其传播速度超过2003年非典,但形势逐步稳定。报告比较了新冠病毒与SARS病毒的传播性和致死率,并分析了疫情控制措施的有效性。通过图表展示了累计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治愈人数和死亡人数的增长趋势,以及新增确诊、疑似和接触人数的动态变化,说明疫情得到了一定的控制,并预测疫情有望在短期内迎来拐点。 WHO对新冠疫情的定性和国际影响 报告详细阐述了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新冠疫情列为“国际公共卫生突发事件(PHEIC)”的决定,并分析了WHO的表述相对温和的原因以及对国际旅行和贸易的影响。报告回顾了历史上WHO宣布PHEIC的案例,并比较了不同疫情对经济和股市的影响,特别分析了巴西寨卡病毒疫情对巴西GDP和股市的影响,为理解新冠疫情的潜在经济影响提供参考。 非典疫情与新冠疫情的市场表现对比分析 报告通过对2003年非典疫情期间市场表现的四个阶段分析,与2020年新冠疫情进行对比,指出疫情初期市场反应速度加快,政府措施更为强硬,大众情绪放大。报告分析了非典疫情期间医药板块的结构性行情,并预测新冠疫情下医药板块可能出现的阶段性行情,以及其持续时间和节奏的差异。 疫情下的投资策略与风险提示 报告总结了疫情对医疗保健行业的影响,认为疫情影响是短期阶段性扰动,长期趋势不变。报告提出了针对不同类型企业的投资建议,并提示了疫情控制不及预期和企业复产复工不及预期的风险。 总结 本报告对新冠疫情的进展、WHO的应对、以及疫情对医疗保健行业和资本市场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报告指出,新冠疫情对医疗保健行业造成短期结构性扰动,但并未改变行业长期发展的大趋势。报告建议投资者关注具有持续创新能力、消费需求支撑以及抗风险能力强的企业,并提示了相应的投资风险。 通过对非典疫情的复盘和与新冠疫情的对比分析,报告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全面的视角,以更好地把握市场机会。
      国元证券
      10页
      2020-02-04
    • 万东医疗2019Q3点评:淡季环比表现不差,有待业绩确认释放

      万东医疗2019Q3点评:淡季环比表现不差,有待业绩确认释放

      个股研报
      国元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19-10-30
    • 正海生物2019Q3点评:全年业绩可期,明年有望涉足骨科

      正海生物2019Q3点评:全年业绩可期,明年有望涉足骨科

      个股研报
      国元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19-10-24
    • 正海生物2019H1中报点评:符合预期,正帆海航

      正海生物2019H1中报点评:符合预期,正帆海航

      个股研报
      国元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19-08-23
    • 万东医疗2019H1点评:基层收入确认周期长,业绩有望修复

      万东医疗2019H1点评:基层收入确认周期长,业绩有望修复

      个股研报
      国元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19-08-23
    • 万东医疗事件点评:万里云引入战投,19年有望扭亏

      万东医疗事件点评:万里云引入战投,19年有望扭亏

      个股研报
      国元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19-05-24
    • 正海生物2019一季报点评:种植行业景气,远期成长可期

      正海生物2019一季报点评:种植行业景气,远期成长可期

      个股研报
      国元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19-05-19
    • 万东医疗2018年年报和19年一季报点评:销售提振显著,业绩有望迎来新拐点

      万东医疗2018年年报和19年一季报点评:销售提振显著,业绩有望迎来新拐点

    • 血液制品行业深度报告:手握稀缺玫瑰,春暖含苞待放

      血液制品行业深度报告:手握稀缺玫瑰,春暖含苞待放

      医疗行业
      好的,我将根据您提供的报告内容和要求,生成一份专业、分析性的Markdown格式报告摘要。 血液制品行业深度研究报告摘要 中心思想 本报告深入分析了血液制品行业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核心观点如下: 供需缺口长期存在: 血液制品由于原材料血浆的稀缺性,以及政策法规的限制,导致中国市场长期存在供应缺口,且短期内难以有效缓解。 浆源为核心竞争力: 在原材料稀缺的背景下,拥有稳定且丰富的浆源是血液制品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浆站资源获取的难度不断增加,拥有浆站资源的企业将更具优势。 市场结构面临转变: 随着市场教育的深入和医保覆盖范围的扩大,静丙和凝血因子等产品有望成为新的增长点,逐步取代白蛋白成为市场主力。 企业竞争聚焦“浆、产、推”: 血液制品企业的竞争将集中在浆源控制、产品多样化和终端推广能力三个方面。拥有丰富浆源、产品线和强大销售能力的企业将更具竞争力。 主要内容 1. 血液制品:人血浆分离提纯而得,具有原料稀缺性 血液制品原理与分类: 血液制品是由健康人血浆或特异免疫人血浆分离、提纯制成的治疗产品,主要分为人血白蛋白、人免疫球蛋白和人凝血因子三大类。 血液制品原料采集: 中国用于生产血液制品的原料血浆都通过依法设立的单采血浆站进行采集,过程需要通过三次检疫病毒,以期从源头上消除携带病毒的血浆源。 2. 供应缺口长存,企业以“浆”争王 中国血液制品供需缺口高达50%: 中国人均采浆量及血液制品产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综合缺口率超过50%。 存量企业竞争,浆站资源难获取: 2001年后不再新批血液制品生产企业,市场呈现存量竞争。单采血浆站的新设立关卡重重,资质向龙头靠拢。 受到法规和公众意识限制,血浆采集效率低: 单个单采血浆站的血浆产出率仅为 37 吨,显著低于美国的 67 吨。中国单采血浆站在人群覆盖、采浆频次、单次采浆量等方面均落后于发达国家水平。 回收血浆步履维艰: 中国原料血浆全部来自单采血浆,而美国回收血浆的比例占到 10%,部分欧洲国家的比例甚至达到30%。 进口受限,“远水解不了近火”: 为防范艾滋疫情,中国自1984年起限制进口除白蛋白以外的血液制品。 受技术与价格限制,重组血液制品短期内无法替代血源性制品: 重组血液制品是基因工程的产物,较血源性血液制品有一定优势。但重组血液制品在短期内无法替代血源性产品。 血液制品提纯工艺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国外先进的制备工艺尤其是层析技术以及工艺的推陈出新,使产品在得率、活性、安全性及产品副作用等方面优于国内产品。 3. 主力白蛋白市场企稳,静丙和凝血因子有望扩容 总体来看,血液制品批签量仍在增长: 受到 2017-2018 年两票制去库存影响,批签发增速有所放缓,在 2018 年三季度已逐步恢复,行业景气度修复。 白蛋白市场企稳,企业学术推广要求提升: 白蛋白应用多为经验用药,医生、患者认可程度高。整体白蛋白市场规模约为180亿,预期未来增速维持在10%左右。 静丙:需求有待释放,有望成为下一个主力品种: 静丙为海外主力品种,适用广泛、疗效确切,使用占比超过47.3%。 凝血因子:障碍逐步扫清,市场空间可期: 国内罕见病关注度提升,凝血因子有望受益持续扩容。凝血因子(因子 VIII+重组)目前市场规模 18 亿元,理论空间高达 240 亿,有接近 20倍增量空间。 人纤维蛋白原:小品种,高增长: 纤维蛋白原是形成凝血块的重要结构蛋白,其缺乏在临床上主要体现是获得性纤维蛋白缺乏症。 凝血酶原复合物(PCC):小品种,增长可期: 在我国等发展中国家,PCC是乙型血友病的首选药物。PCC适应症范围扩展到VKA快速逆转,全球PCC市场增速来源于此。 4. 强者恒强,看企业“浆”、“产”、“推” 作为原材料稀缺型行业,浆源是最为核心的竞争力: 浆站资源多集中在龙头企业。浆站新设困难且上升空间有限,行业格局基本确立。 产品多样化、浆源综合利用率决定企业盈利能力: 血浆的综合利用率越高的企业具有更强的盈利能力和产品竞争力。 终端推广、渠道把控提升企业及产品发展潜力: 2017年国家推行“两票制”以来,中小经销商受到强烈冲击,因失去生存空间而不得不退出市场,而大经销商根据终端按需采购,存货意愿低,倒逼血液制品企业的销售模式从传统的渠道销售转型为终端医疗机构的学术推广模式。 5. 主要上市公司 华兰生物:稳扎稳打,疫苗、单抗焕发新生: 华兰生物采浆和生产效率高,疫苗、单抗助力新增长。 博雅生物:小身材,力量大: 公司重新聚焦血液制品。纤原龙头地位稳固,血液制品板块保持高速增长。 天坛生物:巨头转身再成长: 天坛生物重组归来,手握最强浆源和销售推广渠道,企业价值正在重塑。 总结 本报告通过对血液制品行业的供需状况、市场结构和竞争格局进行深入分析,揭示了浆源在行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以及产品多样化和终端推广能力对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性。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释放和政策环境的逐步完善,血液制品行业有望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建议投资者关注在浆源控制、产品创新和渠道建设方面具有优势的龙头企业,如华兰生物、博雅生物和天坛生物。
      国元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6页
      2019-04-09
    • 万东医疗跟踪报告:DSA和MRI新品上市,强化影像国产替代

      万东医疗跟踪报告:DSA和MRI新品上市,强化影像国产替代

      个股研报
      国元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0页
      2019-04-02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