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679)

    • 22年报及23年一季报点评:营收保持稳定增长,注射剂业务优势持续

      22年报及23年一季报点评:营收保持稳定增长,注射剂业务优势持续

      个股研报
        东富龙(300171)   核心观点   营收增长稳健,利润端增速慢于收入端。2022年公司实现营收54.69亿元(+30.46%),归母净利润8.47亿元(+2.27%),扣非归母净利润7.80亿元(+2.56%);2022Q4营收16.52亿元(+26.12%),归母净利润2.42亿元(-10.20%),扣非归母净利润2.13亿元(-14.56%);2023Q1营收14.23亿元(+14.99%),归母净利润2.31亿元(+9.26%),扣非归母净利润2.25亿元(+13.85%)。2022年及2023Q1公司营收实现较好增长,利润端增速慢于收入端。   毛利率、净利率有所下滑。公司2022年及2023Q1毛利率为39.05%(-7.06pp)、38.45%(-1.83pp),净利率为15.48%(-4.27pp)、16.24%(-0.85pp),利润端承压,主要系:1)国际供应链紧张,原材料价格上涨;2)公司在研发、管理、销售、制造、服务各环节同步进行人员补强和储备,用工成本及各类费用相应增加;3)受外部环境影响,海外产品交付有延迟,高毛利的国际业务占比下滑拉低整体毛利率。核心业务注射剂单机及系统表现亮眼。2022年除医疗装备与耗材营收下滑,其余8大业务营收均实现增长,其中注射剂单机及系统表现亮眼,实现收入22.68亿元,同比增长64.19%,营收占比超四成,作为公司的核心优势业务,有望带动前端生物工程板块客户的拓展,并为公司进军国际市场提供具备竞争力的产品。   短期海外业务占比下滑,长期国际化步履不停。2022年公司海外业务营收10.49亿元(+0.93%),占总营收19.18%(-5.61pp),受外部环境影响,海外业务交付有所延迟,营收占比有所下滑。公司坚定推进国际化战略,自1999年开始产品海外出口,并陆续设立海外子公司加强本土化营销及服务,海外客户数量和覆盖地区逐步扩大,长期来看,国际业务占比有望不断提升,并带动公司毛利率稳步向好。   风险提示:疫情反复,新增订单不及预期,供应链风险,研发失败风险   投资建议:注射剂板块表现亮眼,国际化战略持续推进,维持“买入”。公司营收实现良好增长,利润端增速放缓,考虑成本端压力,下调2023/2024年盈利预测、新增2025年盈利预测,预计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10.61/13.47/16.93亿元,同比增速25.36%/26.95%/25.63%,当前股价对应PE=17/14/11x。随着外部环境趋稳,国际化战略持续深化,有望带动公司稳步向好发展,维持“买入”。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8页
      2023-05-21
    • 基本盘业务稳健增长,平台化延伸可期

      基本盘业务稳健增长,平台化延伸可期

      个股研报
        美好医疗(301363)   核心观点   2023年一季度业绩高增长,毛利率拐点已现。2022年公司收入14.2亿元(+24.4%),归母净利润4亿元(+29.7%),从单季度看,22Q4收入3.5亿元(+11%),归母净利润0.75亿元(+1.2%),主要因12月疫情新政对交付有一定影响。23Q1公司收入3.7亿元(+29.2%),归母净利润1.1亿元(+61.7%),业绩实现高增长。从毛利率看,22年和23Q1毛利率分别为43%(-1.9pp)和43.4%(+3.3pp),随着大亚湾基地产能利用率提升和规模效应,毛利率拐点已现,预计后续毛利率稳中有升。从费用率看,22年四费率10.5%(-2.6pp),其中管理费用率增加1.5pp,财务费用率下降4.2pp,23Q1四费率11.5%(-1.6pp),主要是汇率导致财务费用率的下降。   医疗业务高增长,家用呼吸机组件和人工耳蜗组件领涨。分行业看,2022年医疗业务12.4亿元(+31.6%),非医疗业务1.7亿元(-10.7%)。分产品看,22年家用呼吸机组件收入10.6亿元(+38.7%),人工植入耳蜗组件收入1亿元(+56.6%),两者为公司2022年的增长驱动力,随着下游核心客户A和客户B疫后复苏以及公司份额提升,未来增长可期;其他医疗产品组件收入0.8亿元(-22.5%),主要因Ellume新冠检测订单减少;家用及消费电子组件收入0.77亿元(-7.4%),主要因2022年手机业务下游不景气所致;精密模具及自动化设备收入0.8亿元(-23.2%)。分区域看,22年境外收入13.2亿元(+30.6%),占比93.5%,境内业务0.9亿元(-26.1%)。   新客户不断突破,平台化延伸可期。一方面,公司通过与瑞思迈深度合作,随着瑞思迈产能释放和公司在瑞思迈供应体系中占比提升,公司订单充足,叠加惠州基地投产带来的产能保障,公司家用呼吸机组件的业务收入作为基本盘有望保持高增长且具备弹性。另一方面,公司凭借核心技术延伸到其他客户,在其他医疗器械组件业务,已拓展强生、西门子、雅培、瑞声达听力、迈瑞、Kardium、Nanosonics等,在家用及消费电子组件业务,已切入飞利浦、YETI、Rosti、SKG等国际国内知名品牌的供应体系,公司平台化能力突出,新业务和新客户有望增加弹性。   风险提示:大客户依赖风险、汇率波动风险、人才流失、新业务延伸不及预期。   投资建议:预计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5.2、6.8、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9.7%、30.9%、31.9%,对应PE分别为30、23、18倍,参考可比公司,给予2023年35-40倍PE估值,对应股价44.7-51.1元/股,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4页
      2023-05-19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23年第19周):北京发布DRG联动耗材带采征求意见,医学影像专科龙头递交招股书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23年第19周):北京发布DRG联动耗材带采征求意见,医学影像专科龙头递交招股书

      化学制药
        核心观点   本周医药板块表现弱于整体市场,各细分板块均有不同程度回调。本周全部A股下跌1.70%(总市值加权平均),沪深300下跌1.97%,生物医药板块整体下跌2.26%,板块表现弱于整体市场。分子版块来看,化学制药下跌2.83%,生物制品下跌2.66%,医疗服务下跌1.24%,医疗器械下跌2.05%,医药商业下跌3.07%,中药下跌2.03%。本周涨幅居前的公司主要为AI相关主题、医药流通、中药、新冠相关标的。   北京医保局发布DRG付费联动耗材带量采购方案征求意见稿。北京市充分发挥CHS-DRG付费改革对医疗机构使用集采医用耗材的导向作用,不断完善对医疗机构的激励约束机制。本次神经介入类弹簧圈采取带量联动方式,企业报价将联动外省集采价格。运动医学类、神经介入类(除弹簧圈)、电生理类将参考统一谈判分组中所有产品的历史采购价中位值制定最高有效报价。各产品分组分别制定谈判降幅,其中入门降幅决定企业中选,达标降幅决定中选企业分量情况。此次征求意见稿谈判分组细致,在临床实践上按照一品一策设定降幅及中选规则,竞争格局良好、临床价值高的创新品种降幅相对温和,合理的规则设定有望进一步降低集采扰动,利于企业创新和医保控费同频共振。推荐关注惠泰医疗、微电生理。   国内医学影像专科医疗集团龙头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民营专科连锁商业模式不断丰富成熟。按医学影像中心网点数目、设备数目、执业影像医生数目、日均检查量及患者支付的费用计,一脉阳光在中国所有第三方医学影像中心运营商中排名第一。同时一脉阳光也是国内唯一一家为整个医学影像产业链提供全面影像服务及价值的医学影像平台营运商及管理者。一脉阳光已建立和运营了一个覆盖16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从一二线城市辐射至54个县级行政区的医学影像中心网络。2022年公司收入为7.84亿,同比增长32.5%;归母净利润为36.4万,实现扭亏为盈;经调整归母净利润为997万。中国第三方医学影像中心市场近年来稳步发展,市场规模由2018年的8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23亿元,并预计于2030年将达到约189亿元,CAGR达到30.1%。建议关注医疗服务板块中不断丰富的各类专科连锁新业态。   风险提示:疫情反复的风险、医保谈判降价超预期的风险、药耗集采风险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2页
      2023-05-16
    • 医药生物行业2022年报&2023一季报总结:创新+改革,迎接高质量发展新周期

      医药生物行业2022年报&2023一季报总结:创新+改革,迎接高质量发展新周期

      化学制药
        核心结论   生物医药上市公司2022年营收、利润表观增速放缓,细分行业表现分化。上市公司口径以A+H生物医药行业490家上市公司为样本数据,2022年收入实现9.7%的增速,其中CXO、疫苗、医疗器械、生命科学上游、ICL、连锁药店、医药电商等细分行业实现20%以上较快增长。中药、化药(仿创、创新)、连锁医院、医药流通等均为个位数增长,较为客观地反映了2022年国内医药行业整体的基本面(集采、谈判、疫情)。   后疫情时代,随着医疗需求释放,行业进入恢复性增长阶段。从2023Q1收入增速来看,创新药、中药、连锁医院、医药流通、高值耗材、疫苗、血制品均实现环比恢复性增长,IVD、ICL、生命科学上游、CXO、连锁药店等细分行业大幅负增长(2022年疫情受益)或者增速边际放缓。   2023Q2是主动寻找优质企业的重要窗口期。过去三年非正常的宏观环境使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出现大幅分化,随着常规诊疗秩序恢复,2023Q2是很好的观察企业能力是否得到提升及提升幅度的窗口期,企业面对政策的战略调整是否有效、组织架构变化和内部改革能否带来效率提升、创新投入成果如何都会在常态化环境下展现出来。   2023年医药板块投资机会更加多元,寻找细分板块、优质公司的超额收益。2023Q2建议关注创新药、医疗器械、中药、医药商业、疫苗等板块优质公司的投资机会。   风险提示:创新产品研发失败或进度慢于预期的风险;商业化风险;药品、器械、服务领域监管政策调整风险;全球新冠疫情风险;地缘政治风险。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74页
      2023-05-10
    • 医药生物行业2023年5月投资策略:行业表现分化,寻找细分板块中的优质公司

      医药生物行业2023年5月投资策略:行业表现分化,寻找细分板块中的优质公司

      医药商业
        医药行业:4月下跌0.44%位于全行业中游,化药、中药子板块上涨,服务板块跌幅较大。医药行业在2023年4月份下跌0.44%,跑赢沪深300指数0.10%,整体表现位于全行业中游。分子板块看,化药、中药板块分别上涨3.41%、2.71%,医药商业、生物制品以及医疗器械板块分别小幅下跌0.33%、0.92%合2.01%,医疗服务板块大幅下跌7.10%。   财报总结:细分行业表现分化,后疫情时代行业进入恢复性增长阶段。在疫情反复以及集采和医保谈判的影响下,2022年生物医药行业上市公司营收、利润表观增速放缓,细分行业表现分化。从23Q1的收入增速看,创新药、中药、连锁医院、医药流通、高值耗材、疫苗、血制品均实现环比恢复性增长,IVD、ICL、生命科学上游、CXO、连锁药店等细分行业大幅负增长(2022年疫情受益)或者增速边际放缓。   创新药:关注ASCO数据发布。2023年ASCO年会将于6月初在美国举行,国产创新药在ASCO的数据发布将成为产品阶段性的重要验证,并为潜在的对外合作打下基础;海外创新药的前沿进展也将影响国内公司的战略方向。建议关注近期有重要数据读出并且具备潜在创新出海的公司,以及在ADC等热门赛道有差异化布局的公司。   行业表现分化,寻找细分板块中的优质公司。在疫情的影响逐步消退之后,医药行业进入恢复性增长阶段;细分行业表现分化,建议寻找细分板块、优质公司的超额收益。2023年5月投资组合为A股:恒瑞医药、爱尔眼科、迈瑞医疗、楚天科技、联影医疗、华大智造、海泰新光、心脉医疗、惠泰医疗;H股:康诺亚、康方生物、威高股份、固生堂。   风险提示:疫情反复的风险、研发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监管政策调整的风险、医保降价超预期的风险、商业化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9页
      2023-05-09
    • 医药行业周报(23年第18周):美股医疗器械公司发布2023一季报,关注诊疗复苏相关标的

      医药行业周报(23年第18周):美股医疗器械公司发布2023一季报,关注诊疗复苏相关标的

      医疗器械
        核心观点   关注景气赛道合理估值标的。A股:本周全部A股上涨0.31%(总市值加权平均),沪深300下跌0.30%,中小板指下跌1.45%,创业板指下跌2.46%,生物医药板块整体下跌0.77%,生物医药板块表现弱于整体市场。分子版块来看,中药上涨2.50%,医药商业上涨0.04%,医疗器械下跌1.33%,化学制药下跌1.48%,生物制品下跌1.83%,医疗服务下跌2.07%。   H股:本周恒生指数上涨0.78%,港股医疗保健板块上涨1.13%,板块相对表现强于恒生指数。分子板块来看,制药板块上涨1.87%,生物科技上涨1.95%,医疗保健设备下跌0.34%,医疗服务下跌1.04%。   医药生物市盈率(TTM,整体法,剔除负值)28.83x,全部A股(申万A股指数)市盈率16.86x。分板块来看,化学制药34.08x,生物制品26.52x,医疗服务30.93x,医疗器械22.64x,医药商业20.24x,中药33.03x   建议关注:恒瑞医药、迈瑞医疗、爱尔眼科、药明康德、康基医疗、新产业、金斯瑞生物科技、康方生物-B。   美股陆续发布23一季报,关注诊疗复苏相关标的。GE医疗、雅培医疗、波士顿科学、史赛克、爱德华生命科学、Dexcom、Illumina、Penumbra、直觉外科等发布2023一季报。其中GE医疗、爱德华生命科学营收增长均超8%,波士顿科学(+12%)、史赛克(+11.8%)、直觉外科(+14%)、Dexcom(+17.9%)、Penumbra(+18.4%)营收均实现双位数增长。雅培医疗排除新冠影响营收增长10%,医疗器械业务同比增长12.4%;Illumina营收受中国地区营收下滑影响业绩下滑11%,中国地区下滑28%、非洲及中东地区下滑27%,欧洲下滑9%、美国下跌6%。从样本公司来看,医疗设备及器械公司常规业务开启疫后复苏,新冠需求骤减影响相关业务公司业绩。特别是高值耗材相关企业史赛克、波士顿科学、Penumbra等均出现业绩反弹,由此来看院端诊疗复苏已对高耗企业产生正面影响,建议关注神经介入、外周介入、电生理、介入瓣膜等相关标的。   风险提示:产品研发进度不及预期;医保控费、药品及高值耗材集采降价超过预期;疫情反复的风险。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3页
      2023-05-09
    • 2022年报及2023一季报点评:23Q1归母净利润同比+213%,玉米种子业务成长可期

      2022年报及2023一季报点评:23Q1归母净利润同比+213%,玉米种子业务成长可期

      个股研报
        隆平高科(000998)   核心观点   2023年轻装上阵,Q1归母净利润同比+213%。公司2022年实现营收36.89亿元,同比+5.29%,实现归母净利润-8.76亿元,同比-1503.53%。盈利同比下滑主要有四方面原因:①年内美元大幅升值导致汇兑损失1.89亿元;②年内联营企业投资损失增加叠加去年转让隆平生物导致的高基数,投资收益同比减少超4亿元;③年内公司承接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研发费用同比增加2.3亿元;④世兴科技等公司相关其他应收款计提坏账准备导致信用减值损失同比增加约8000万元。分季度来看,受玉米业务增长以及联营企业业绩好转影响,公司23Q1营收同比+17.49%至10.64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213.22%至1.71亿元。   水稻业务稳步整合优化。公司水稻业务2022年是实现收入13.02亿元,同比持平上年(其中亚华水稻事业部实现营收5.5亿元,整合成效明显;隆平水稻事业部中的广西恒茂业绩持续稳定增长,实现营收2.5亿元;国际水稻业务实现营收2.94亿元),毛利率同比-1.50pcts至27.88%。2022年公司水稻种子存货跌价准备净增0.78亿元,期末存货量8.33亿元,已降至相对较低水平。   玉米业务维持量利双增。公司玉米业务2022年是实现收入13.17亿元,同比+29.75%,毛利率同比+2.54pcts至33.75%,对应毛利贡献同比+40.06%至4.44亿元。重要子公司中,联创种业实现收入9.41亿元,同比+34.42%,实现净利润1.80亿元,同比+44.82%;河北巡天实现收入3.24亿元,同比+9.27%,实现净利润3.24亿元,同比+7.59%。   转基因商业化或至,未来成长看玉米。公司作为国内玉米种子龙头,已在传统育种方面拥有充足储备,近年正依靠参股杭州瑞丰稳步推进转基因玉米的研发,旗下瑞丰125等多个玉米性状获得安全证书,先发优势明显。我们认为,如果后续转基因能够落地,公司玉米种子业务有望分享“种子提价+份额提升”带来的双重红利,未来量利高增有望延续。   风险提示:恶劣天气带来的制种风险,转基因政策落地不及预期的风险。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国内玉米种子龙头,兼具品种、性状双重优势,未来转基因商业化落地后玉米业务有望继续维持量价双击。我们预计公司23-25年归母净利润为3.53/4.97/6.49亿元,23-25年每股收益为0.27/0.38/0.49元,对应当前股价PE为56.8/40.3/30.9X,维持“买入”评级。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7页
      2023-05-08
    • 2022年报及2023一季报点评:新冠影响逐步出清,海外打开远期成长空间

      2022年报及2023一季报点评:新冠影响逐步出清,海外打开远期成长空间

      个股研报
        华大智造(688114)   核心观点   2022营收端受制于新冠需求减弱,利润端获益于诉讼和解。2022年总营收42.31亿元(+7.69%),归母净利润20.26亿元(+319.04%),扣非归母净利润2.64亿元(-46.43%),经营性现金流14.21亿(+32.43%),其中四季度单季营收9.41亿元(-13.03%),归母净利润0.04亿元(-81.22%)。营收端增速放缓主要系新冠自动化设备采购减少所致。利润端增长获益于与illumina诉讼和解3.25亿美元赔偿。   研发投入强度进一步提升,重磅产品陆续上市。2022年研发费用8.14亿元(+33.88%),收入占比达到19.25%,研发费用率较2021年15.48%显著提升3.76pp,研发投入强度已接近全球MNC企业水平(15-25%)。持续高强度的研发投入已陆续进入收获期:   1)基因测序仪业务:推出全球同等通量测序仪中速度最快机型之一的小型化双载片测序平台DNBSEQ-G99。今年2月发布超高通量测序仪DNBSEQ-T20×2,将单人全基因组测序成本降至100美元以下;2)实验室自动化业务板块:发布MGISPSmart8实验室自动化移液机器人、基于数字微流控技术的自动化建库平台DNBelab-D4;3)新业务板块:升级智能高效的新型生物样本资源库MGICLab-LT系列、推出掌上无线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2023Q1新冠效应出清,业绩暂时承压。2023年一季度总营收6.19亿元(-49.25%),归母净利润-1.50亿(-143.78%),扣非净利润-1.65亿(-149.67%),经营性现金流-4.52亿(-493.91%),业绩下滑主要系新冠相关实验室自动化设备采购需求降低、研发持续高投入所致。2023Q1研发费用达2.19亿元(+40.1%),研发费用率高达35.35%(+16.1pp)。   诉讼和解打开海外远期成长空间。公司于2022年与illumina达成专利诉讼和解,基因测序仪开启欧美成熟市场商业化。公司基因测序仪全球新增装机总数超600台,海外新增装机总数超130台,根据灼识咨询,全球基因测序仪及耗材22年市场规模约48亿美元,公司全球对应实现基因测序业务收入约17.6亿元,市占率约5.2%;国内基因测序仪及耗材22年市场规模约44亿元,公司市占率约26.1%,海外市场成长空间广阔。   风险提示:海外业务拓展不及预期;专利诉讼风险;市场同质化竞争加剧等   投资建议:维持“增持”评级。公司为全球唯二能够自主研发并量产从Gb级至Tb级低中高不同通量的临床级基因测序仪企业之一,诉讼和解打开远期成长空间。考虑到新冠相关自动化设备采购需求下降,下调23-24年盈利预测、新增25年盈利预测,预计未来三年归母净利润2.66/3.22/3.89亿元,原23-24年预测为7.11/9.11亿元,同比增速-86.9/21.1/20.9%;对应当前股价对应PE=127/105/87x。维持“增持”评级。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6页
      2023-05-06
    • 一季度收入同比增长35%,加大研发投入布局新技术新产品

      一季度收入同比增长35%,加大研发投入布局新技术新产品

      个股研报
        奕瑞科技(688301)   2023年一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4.77%,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5.50%。公司2023年一季度实现营收4.40亿元,同比增长34.77%;归母净利润1.37亿元,同比增长35.50%;扣非归母净利润1.47亿元,同比增长31.44%。公司收入利润持续高增长,相较2022年增长提速,主要系收入占比较高的医疗静态产品恢复较快增长水平,以及工业探测器新产品和射线源类新产品实现较快增长。2023年一季度公司产生非经常性损益-0.10亿元,主要包括公允价值变动损益-0.38亿元和政府补助0.28亿元。盈利能力方面,公司2023年一季度毛利率/净利率/扣非净利率分别为57.04%/30.65%/33.33%,同比变动-0.23/-0.34/-0.84个pct,基本保持稳定,维持较高盈利能力。费用方面,2023年一季度公司销售/管理/财务/研发费用率分别为4.15%/4.88%/-0.19%/13.06%,同比变动-1.01/-1.17/+0.05/-2.98个pct,费用率整体下降,主要系管控良好且2023年整体股权激励费用降低。2023年一季度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0.41亿元,主要系支付原材料采购款、职工薪酬以及税费增加所致。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布局前沿探测器技术和高端新产品。2023年一季度研发费用0.58亿元,同比增长9.73%,研发费用率13.06%,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2年公司新增发明专利授权20项,以及关于高压发生器等新核心部件的IP登记或授权22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项。公司持续拓宽探测器高端产品线,已推出柔性曲面探测器和TDI探测器等新产品,持续加大对CT探测器、SiPM探测器、CZT光子计数探测器等新型产品的研发投入,为公司未来发展提供成长动力。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数字化X射线探测器供应商,基于平台型研发体系,掌握底层核心技术,不断拓展探测器产品线及应用领域,以探测器起家并逐步拓展至高压发生器、组合式射线源、球管等新核心部件领域,有望成长为全球领先的数字化X线核心部件及综合解决方案供应商。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技术被赶超风险。   投资建议:   公司是国内数字化X射线探测器龙头,卡位上游核心零部件环节,掌握底层核心技术,快速拓展应用领域,在国产替代大趋势下成长空间广阔。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8.30/10.56/13.67亿元,对应PE为35/27/21倍,维持“买入”评级。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6页
      2023-05-05
    • 2022年报及2023年一季报点评:常规产品收入维持高增速,海外业务持续拓展

      2022年报及2023年一季报点评:常规产品收入维持高增速,海外业务持续拓展

      个股研报
        百普赛斯(301080)   常规产品收入维持高增速。2022全年实现营收4.74亿元(+23.2%),归母净利润2.04亿元(+16.9%),扣非归母净利润1.83亿元(+11.7%)。其中,非新冠产品销售收入3.85亿元(+29.8%),新冠产品销售收入8928万元(+1.1%)。   分季度来看,2022Q4/2023Q1分别实现营收1.22/1.37亿元,分别同比+11.9%/+19.8%,环比增长12.3%,其中2023Q1非新冠产品收入1.19亿元(+32.37%),新冠产品收入1752万元(-27.30%)。   海外业务持续拓展。2022年公司境内/境外分别实现营收1.79/2.88亿元,分别同比+14%/+31%,其中非新冠收入分别为1.45/2.40亿元,分别同比+6.5%/+49.5%。公司现有销售渠道已覆盖亚太、北美及欧洲等地区,同时公司在欧洲、日本等地新设多家海外子公司,进一步开拓国际药企、生物科技公司、科研院所等终端客户。   加大研发投入,丰富产品种类。2022年公司重组蛋白营收3.94亿元(+21.0%),抗体、试剂盒及其他试剂实现营收5778万元(+45.3%),检测服务实现营收1485万元(+31.1%),核心产品重组蛋白维持高增速,其他品类逐步增加覆盖率。2022年公司投入研发费用1.14亿元(+91.2%),拥有研发人员189人(+54.9%),高研发投入有望支撑公司深入拓展细胞与基因治疗、伴随诊断、临床样本分析和临床用药监控等支撑临床应用的相关产品和技术服务,更大范围的满足客户需求。   风险提示:新产品研发失败风险、行业需求不确定性风险等。   投资建议: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百普赛斯是全球领先的蛋白试剂提供商,产品种类丰富,贯穿传统生物药开发流程,同时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布局细胞和基因治疗等前沿疗法领域;深耕工业端客户,产品质量体系形成高壁垒;加速全球化布局,海外收入占比不断提升。预计公司2023-2025年营收分别为5.83/7.28/9.1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38/2.88/3.52亿元,目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35/29/23x。结合绝对估值和相对估值,我们认为公司的合理股价区间为113.24~123.07元,相对目前股价有10%~20%的上涨空间。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3页
      2023-05-05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