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会议纪要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499)

    • 基础化工行业周报:万华化学拟建特种聚烯烃项目,中化蓝天正式易主昊华科技

      基础化工行业周报:万华化学拟建特种聚烯烃项目,中化蓝天正式易主昊华科技

      化学制品
        投资要点:   本周板块行情:本周,上证综合指数下跌3.07%,创业板指数下跌3.82%,沪深300下跌3.67%,中信基础化工指数下跌3.72%,申万化工指数下跌4.91%。   化工各子行业板块涨跌幅:本周,化工板块涨幅前五的子行业分别为印染化学品(0.25%)、膜材料(-0.15%)、粘胶(-0.85%)、其他塑料制品(-1.3%)、涤纶(-1.65%);化工板块跌幅前五的子行业分别为合成树脂(-7.15%)、电子化学品(-6.17%)、橡胶助剂(-5.64%)、其他化学原料(-5.31%)、氯碱(-5.3%)。   本周行业主要动态:   万华化学联合三大公司拟建160万吨/年特种聚烯烃项目。7月23日,万华化学及其控股公司万融新材料(福建)有限公司与博禄、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和北欧化工在北京签署项目合作协议。根据协议,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北欧化工和博禄组成投资联合体和万融新材料有意向按照50%:50%持股比例组建中外合资公司,共同启动在福建省福州市建设一套产能160万吨/年的的特种聚烯烃一体化设施的可行性研究,并将充分利用北欧化工先进的Borstar?专有技术和博禄的广域销售网络。(资料来源:中国化工报)   中化蓝天正式易主昊华科技。7月23日,昊华科技发布公告,中国中化集团有限公司(中化集团)、中化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中化资产)合计持有的中化蓝天100%股权已全部过户登记至昊华科技名下。目前,交易涉及的标的资产交割过户手续已办理完毕,昊华科技已合法取得标的资产,中化蓝天正式成为昊华科技全资子公司。(资料来源:化工新材料)   投资主线一:轮胎赛道国内企业已具备较强竞争力,稀缺成长标的值得关注。全球轮胎行业空间广阔,国内轮胎企业迅速发展。建议关注:赛轮轮胎、森麒麟、通用股份、玲珑轮胎。   投资主线二:消费电子有望逐渐复苏,关注上游材料企业。随着下游消费电子需求逐渐回暖复苏,面板产业链相关标的有望充分受益。部分国内企业在面板产业链部分环节成功实现进口替代,切入下游头部面板厂供应链,自身α属性充足。随着面板产业链景气度有望回暖,头部显示材料厂商有望享受行业β共振。建议关注:东材科技(光学膜核心标的,电子树脂稳步放量)、斯迪克(OCA光学胶龙头企业)、莱特光电(OLED终端材料核心标的)、瑞联新材(OLED中间体及液晶材料生产商)。   投资主线三:关注具有较强韧性的景气周期行业、以及库存完成去化迎来   底部反转。(1)磷化工:供给端受环保政策限制,磷矿及下游主要产品供给扩张难,叠加下游新能源需求增长,供需格局趋紧。磷矿资源属性凸显,支撑产业链景气度。建议关注:云天化、川恒股份、兴发集团、芭田股份。(2)氟化工:二代制冷剂生产配额加速削减支撑盈利能力高位企稳,三代制冷剂生产配额落地在即迎来景气修复,高端氟聚合物及氟精细化学品高速发展,萤石需求资源属性增强价格阶段性高位。建议关注:金石资源(萤石资源储量、成长性行业领先)、巨化股份(制冷剂龙头企业)、三美股份、永和股份、中欣氟材。(3)涤纶长丝:库存去化至较低水平,充分受益下游纺织服装需求回暖。建议关注:桐昆股份、新凤鸣。   投资主线四:经济向好、需求复苏,龙头白马充分受益。随着海内外经济回暖,主要化工品价格与需求均步入修复通道。化工行业龙头企业历经多年竞争和扩张,具有显著规模优势,且通过研发投入持续夯实成本护城河,核心竞争力显著。在需求复苏、价格回暖双重因素共振下,具有规模优势、成本优势的龙头白马具有更大弹性。建议关注:万华化学、华鲁恒升、宝丰能源等。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下行;油价大幅波动;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华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23页
      2024-07-28
    • 创新为王,338大品种战略稳步推进

      创新为王,338大品种战略稳步推进

      个股研报
        方盛制药(603998)   投资要点:   338 大品种战略稳步推进, 产品种类丰富   公司中药产品品类丰富, 实施“338 大产品打造计划”(力争在未来 5-10年时间内, 打造 3 个 10 亿大产品、 3 个 5 亿大产品、 8 个超亿产品) 。 1.呼吸科: 公司呼吸科产品主要为强力枇杷膏(蜜炼) /露, 24 年原材料压力有所缓解, 产能充分释放。 枇杷膏独家剂型, 抵御集采风险能力较强。 2.骨伤科: 藤黄健骨片中标湖北联盟第二批集采, 降价 42%幅度温和, 影响逐步出清, 以价换量效果显著。 创新中药玄七健骨片适应症差异化布局,22 年进医保后加速放量。 3.心脑血管: 公司心脑血管产品血塞通分散片/片湖北联盟集采今年有望续约, 降价幅度较为乐观; 依折麦布片集采以价换量, 增速较快。 4.儿科: 主要产品小儿荆杏止咳颗粒销售额逐步提高, 正在开发成人适应症, 适应症拓展有望扩大患者人群并提高日使用费用。 5.妇科: 以金英胶囊为主, 在研管线丰富。   乘政策东风, 创新中药获利好。   24 年 7 月 5 日, 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研究部署推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工作, 审议通过《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 。 会议指出全链条强化政策保障, 统筹用好价格管理、 医保支付、商业保险、 药品配备使用、 投融资等政策, 优化审评审批和医疗机构考核机制, 合力助推创新药突破发展。 调动各方面科技创新资源, 强化新药创制基础研究, 夯实我国创新药发展根基。   多条管线进展顺利, 中药新品种上市在即。   公司创新能力强, 重要在研产品进展顺利。 截至 23 年公司及子公司共拥有 144 个《药品注册批件》 , 新药证书 16 个。 诺丽通颗粒正在进行长毒试验, 2024 年有望获批上市; 小儿荆杏止咳颗粒新增成人适用症临床Ⅱ 期已完成 330 例入组; 蛭龙通络片Ⅱ 期临床研究进展顺利, 健胃祛痛丸正在进行Ⅲ 期临床实验, 止血消痛颗粒正在药学研究中, 益气消瘤颗粒已于 2024年 4 月申报临床试验。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我们预测 2024/2025/2026 年公司营收分别为 18.29/21.15/24.39 亿元,增速为 12%/16%/15%。 2024/2025/2026 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 2.41/2.93/3.53亿元, 增速为 29%/22%/20%。 我们看好方盛制药新药研发能力的核心竞争优势以及“338 大产品矩阵” 的多重布局, 首次覆盖, 给予“买入” 评级。   风险提示   产品销售和推广不及预期风险, 重点产品集采降价幅度超预期风险,研发失败或进度不及预期风险, 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
      华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18页
      2024-07-26
    • 医药生物:DRG2.0版本的3点边际变化

      医药生物:DRG2.0版本的3点边际变化

      化学制药
        投资要点:   事件:2024/7/23,国家医保局发布《按病组和病种分值付费2.0版分组方案并深入推进相关工作的通知》,我们认为有三点边际变化值得注意:   病种分组更为合理,DRG更细化,DIP更简化   相比1.0版本,2.0版本DRG的核心疾病诊断相关组(ADRG)从376组升级至409组,DIP病种库核心病种从11553组降至9520组,结构优化,由于相关手术操作形成的新增病种达1100个。   强调特例单议、除外支付机制,创新药耗支付环境更为友好   《通知》提出,对住院时间长、医疗费用高、新药耗新技术使用、复杂危重症或多学科联合诊疗等不适合按DRG/DIP标准支付的病例,医疗机构可自主申报特例单议,特例单议数量原则上为DRG出院总病例的5%或DIP出院总病例的5‰以内。对符合条件的新药耗新技术在应用初期按项目付费或以权重(点数)加成等方式予以支持,后期积累足够数据后再纳入DRG/DIP付费。   强调提高医保基金结算效率,医疗机构资金压力减轻,上下游账期均有望改善   《通知》提出,各地要确保次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清算。要按协议落实“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机制,确保约定的预算全部用于结算清算。进一步提升结算效率,原则上费用结算时间自申报截止次日起不超过30个工作日,医疗机构不得将DRG/DIP病组(病种)支付标准作为限额对医务人员进行考核或与绩效分配指标挂钩。   鼓励通过基金预付缓解医疗机构资金压力,鼓励向定点医疗机构预付1个月左右的预付金,基金预付要向与医保有长期合作、管理规范、信用良好以及在医保政策落地、发动居民参保、协助打击欺诈骗保、全面采集上报药品耗材追溯码等方面表现较好的机构倾斜。全面清理2023年以前按照协议约定应付未付的医保基金(含居民医保大病保险等)。   整体而言,2.0版本呈现出科学、合理的迭代趋势,分组更为合理,重视支付方式改革对新药新技术合理应用的重要意义,重视医保结算效率对产业链全参与环节资金周转的影响,支付方式改革的可预期性进一步加强。   投资建议   建议关注支付环境有望改善的创新药械板块,以及资金周转有望改善的流通板块,如上海医药、国药股份、国药一致等。   风险提示   政策落地进度不及预期风险
      华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2页
      2024-07-24
    • 国产血糖监测龙头,第二曲线CGM海内外加速兑现

      国产血糖监测龙头,第二曲线CGM海内外加速兑现

      个股研报
        三诺生物(300298)   投资要点:   国产血糖监测龙头, CGM 打开第二曲线   公司深耕血糖监测十余年, 第一代 BGM 产品于 2004 年上市, 产品迭代+用户口碑积累驱动下, 公司已成为国产血糖监测龙头, 搭建了成熟的 ToB+ToC 销售网络, 23 年国内用户约 2150 万人、 海外用户约350 万人, 产品覆盖 3500 家二级医院。 同时, 公司顺应基层诊疗建设趋势, 积极拓展 POCT 业务领域, 形成糖尿病、 慢病快速检测与院内外一体化全病程管理解决方案的产品体系。 公司 CGM 产品“三诺爱看”2023 年正式于国内、 欧盟上市销售, 美国 FDA 注册稳步推进, 有望开启新一轮高速增长曲线。   CGM 全球百亿美金级市场, 公司国内+欧洲+美国同步推进   我国糖尿病患者人群基数大、 发病率持续提升。 CGM 为新一代血糖监测技术, 可提供由“点” 到“线” 的连续型血糖监测数据, 可更好帮助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管理。 30 年全球市场规模有望达 365 亿美元。 公司 CGM 产品采用第三代传感器技术, 性能指标优于国内外同行,同时性价比优势显著, 国内外有望齐放量。 1) 国内: 迅速借助 BGM成熟渠道铺开销售, 24 年 618 销售表现亮眼。 2) 欧洲: 23 年获 TüV莱茵大中华区首个 CGM 欧盟 MDR 认证证书, 在欧洲完成海外仓、 小语种销售网站的搭建, 后续放量可期。 3) 美国: 23 年美国医保进一步扩大对 CGM 的支付力度, 市场加速扩容。 目前公司正在有序推进美国FDA 的注册临床试验, 后续产品上市有望进一步带动公司进军美国CGM 大市场, 打开成长天花板。   我国糖尿病患者监测渗透率低, 主业 BGM 有望拐点向上   当前我国平均血糖检测渗透率为 20%, 远低于发达国家( 90%) ,BGM 市场仍预计持续增长。 在优异性能、 性价比及长期积累的用户口碑加持下, 公司为 BGM 国内院外市场龙头, 市占率高达 36%。 后续公司借力 C 端品牌口碑发力院内市场, 有望推动国产替代。 同时, 公司 16 年战略性收购美国血糖监测行业领先公司 Trividia, 快速切入美国市场。 23 年子公司 BGM 业务受美国医保支付改革影响有所拖累,预计后续随着销售整改及战略调整, 有望重回正向增长轨道。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 2024-2026 年收入增速分别为 17%、 16%、 19%, 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 59%、 26%、 24%。 采用可比公司估值法, 2024年可比公司的调整后平均 PE 为 19 倍。 考虑到公司作为国内血糖监测龙头企业, CGM 产品先发优势及竞争优势显著, 同步发力国内、 欧洲、美国三大市场, 享有较大的收入天花板, 赋予公司一定估值溢价。 当前股价对应 24 年 PE 为 31.5 倍, 首次覆盖, 给予“买入” 评级。   风险提示   CGM 海外上市进展不及预期风险; iPOCT 放量不及预期风险;海外子公司经营不及预期风险。
      华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18页
      2024-07-23
    • 业绩拐点到来,迈入“创新国际化”成长新阶段

      业绩拐点到来,迈入“创新国际化”成长新阶段

      个股研报
        亿帆医药(002019)   投资要点:   两大创新药进入医保放量元年,创新驱动公司成长:2023年公司获批了两大预期销售峰值超20亿元的创新药亿立舒和丁甘交联玻璃酸钠,并于2023年成功纳入医保,2024年为商业化元年。(1)亿立舒:依靠“非格司亭的优效数据和培非格司亭的非劣数据+正大天晴强大销售能力”,我们认为该品种有望在长效升白针领域实现市占率的快速提升,参考国内已上市企业齐鲁制药和石药集团的相关产品目前销售额已经突破20亿,亿立舒凭借其有效性优势和安全性优势,国内销售峰值有望超20亿元;海外市场,我们认为随着美国、欧盟、日本等市场逐步开拓,长期有望贡献较大业绩增量;(2)丁甘交联玻璃酸钠:产品适应人群为骨关节炎患者,国内患者人群约4800万人,丁甘相较于竞品具有依从性、价格和疗效优势,通过玻璃酸钠渗透率假设和丁甘市占率假设,我们假设丁甘远期覆盖人群达到216万人,价格为1126元/支,整体产品销售峰值有望达到24.4亿元。   2024年重塑国内药品“研产销”体系,传统制剂业务有望稳健增长:公司2024年合并国内中药化药事业部,销售端有望改善。(1)在化药领域,公司具有众多差异化和竞争格局较好的品种,比如氯法拉滨、乳果糖口服液、长春新碱注射液以及去甲/去氧肾上腺素注射液、多巴胺注射液等急抢急救品种,此外引进品种罗氏希罗达有望在24年贡献增量,后续每年有望获批数个制剂产品,提供长期增长动力;(2)在中药领域,公司共有108个中药品种,涵盖14个独家中药医保品种和6个基药目录品种,核心品种包括复方黄黛片、复方银花解毒颗粒等。   原料药业务处于底部区间,有望企稳:根据wind数据库显示,目前泛酸钙价格约为53元/kg,我们查询了近10年泛酸钙价格走势,发现目前泛酸钙处于历史底部价格区间,后续价格再下降的风险较低。随着泛酸钙价格企稳,以及需求端的相对稳定,我们认为公司原料药的负面影响将逐步削弱。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收入增速分别为35%/19%/20%,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200%/32%/31%,EPS分别为0.45/0.59/0.78元。采用可比公司估值法,24年可比公司平均PE倍数为33倍。我们认为公司目前处于相对低估位置,且公司产品管线处于快速放量期,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产品销售不及预期的风险、行业政策不及预期的风险、药品研发创新、仿制药研发及一致性评价的风险
      华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25页
      2024-07-21
    • 医药生物24Q2基金医药持仓:创历史新低,或孕大机遇!

      医药生物24Q2基金医药持仓:创历史新低,或孕大机遇!

      化学制药
        投资要点:   行情回顾:本周(7.15-7.19)中信医药生物板块指数上涨1.4%,跑输沪深300指数0.5pct,在中信行业分类中排名第6位;本周涨幅前五的个股为景峰医药(+28.04%)、龙津药业(+25.61%)、海王生物(+23.39%)、长药控股(+19.25%)、大理药业(+18.55%)。   24Q2基金医药持仓:创历史新低,极度悲观下,往往孕育大机遇。2024Q2中信申万医药指数下跌10.2%,沪深300指数下跌2.1%,申万医药指数跑输沪深300指数8.1pct。截至2024年Q2,A股医药市值占A股总市值比例为6.7%,环比下降0.2pct;公募基金医药重仓占比为9.9%,环比下降1.1pct;医药基金重仓占公募基金医药重仓市值占比为31.3%,环比提高1.2pct;非医药主题基金医药重仓市值占比为7.0%,环比下降0.9pct。公募重仓医药市值排名前五大个股:迈瑞医疗、恒瑞医药、药明康德、联影医疗、科伦药业;公募持股市值增加前五大个股:诺泰生物、迈瑞医疗、鱼跃医疗、泰格医药、上海医药;公募持股市值减少前五大个股:恒瑞医药、智飞生物、金域医学、爱尔眼科、长春高新。   市场复盘及投资思考:本周大会召开期间沪深300取得5连阳,在无特别催化剂下A股和港股医药均跑输大盘,但仍位列所有行业周涨幅第六。近两周医药指数企稳,从板块看,本周超跌的仿制药、设备、疫苗及中药相对强势,CXO、IVD和创新药表现疲弱。本周基金披露了中报持仓,我们做了专题分析,明确显示24Q2公募基金继续减仓医药,非医药主动主体基金得医药重仓市值占比约7%,环比下降近1%,创历史新低,充分体现了对医药的悲观预期。考虑到市场对Q2业绩预期已充分体现,Q3院内同比恢复,Q4招投标大概率同比好转,医药可以乐观起来,我们感受一些先知先觉的资金已开始关注医药龙头,比如7月至今,医药龙头恒瑞医药、中药龙头片仔癀、流通龙头上海医药和仿转创新诺威表现相对强势,大型设备龙头联影医疗亦开始表现。我们延续上周观点:医药大概率已过至暗时刻,可以乐观起来,Q3院内起来,Q4招投标起来,创新药后续还有政策催化,24年下半年医药大概率有超额收益!从中长期看,调存量(进口替代+老龄化)、寻增量(创新+仿转创+大品种)、抓变量(国企改革+并购整合)为医药核心方向。   中长期配置思路:五条主线(建议关注标的详见正文):1)主线-创新药械:符合国家新质生产力方向,预计有持续政策催化且部分公司进入商业化兑现放量阶段。2)主题-国企改革:新国九条下国企确定性高,国资委对上市公司经营及市值提高要求,重点国药系,如中药业绩好,血制   品有整合;3)主线-中药:政策环境好或有基药催化,高股息有业绩符合当前市场风格,关注基药和高分红OTC;4)主线-医疗设备:医疗反腐持续时间接近1年且股价调整充分,关注招标情况,预计三季报或有体现,可提前布局;5)主线-原料药:业绩不错,筹码较好,行业或现拐点,同时减肥药产业链开始体现业绩。   本周建议关注组合:恒瑞医药、复星医药、信达生物、康方生物、九典药业、新诺威、联影医疗、怡和嘉业。   七月建议关注组合:国药现代、康弘药业、亿帆医药、神州细胞、方盛制药、乐普医疗、迈普医学、圣诺生物。   风险提示   行业需求不及预期;公司业绩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华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14页
      2024-07-21
    • 基础化工行业周报:海外磷肥价格上涨,维生素E涨价趋势开启

      基础化工行业周报:海外磷肥价格上涨,维生素E涨价趋势开启

      化学制品
        投资要点:   本周板块行情: 本周, 上证综合指数上涨 0.37%, 创业板指数上涨 2.49%,沪深 300 上涨 1.92%, 中信基础化工指数下跌 2.23%, 申万化工指数下跌 2.5%。   化工各子行业板块涨跌幅: 本周, 化工板块涨跌幅前五的子行业分别为电子化学品(1.8%)、 涂料油墨颜料(0.42%)、 农药(-0.1%)、 有机硅(-0.36%)、 合成树脂(-0.54%); 化工板块涨跌幅后五的子行业分别为粘胶(-5.41%)、 轮胎(-5.24%)、 橡胶制品(-5.15%)、 绵纶(-4.76%)、 钛白粉(-4.72%)。   本周行业主要动态:   山东能源集团投资建设的荣信化工年产 80 万吨烯烃项目开工。 7 月 14 日,山东能源集团投资建设的荣信化工年产 80 万吨烯烃项目在鄂尔多斯市达拉特经济开发区正式开工。 这是蒙鲁两省区共同打造现代煤化工产业集群, 延伸“甲醇—烯烃—高端新材料” 产业链条的重要举措。 该项目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经济开发区, 占地面积 1887 亩, 主要新建 80 万吨/年甲醇制烯烃(MTO)装置、 40 万吨/年聚乙烯装置、 40 万吨/年聚丙烯装置、 1.5 万吨/年 1-丁烯装置及配套的公辅设施。 项目将以甲醇为原料, 采用 MTO 技术生成聚合级乙烯及聚合级丙烯单体, 再通过聚合生产高密度聚乙烯和高性能聚丙烯产品,同时副产 1-丁烯、 异丁烷、 C+、 MTBE 等产品, 预计“十五五” 期间建成投产。 ( 资料来源: 中国化工报)   贡川南新材料化工园区 2024 年第三季度重大项目竣工投产。 7 月 13 日上午, 自贡川南新材料化工园区 2024 年第三季度重大项目竣工投产活动在中化蓝天自贡基地举行。 本次竣工投产的 3 个项目均为去年开工建设项目, 分别为四川中蓝年产 20 万吨锂离子电池电解液项目、 自贡东恒年产 4.8 万吨新能源导电材料项目和四川花语年产 5 万吨日用化工新材料项目。 3 个项目总投资 21亿元, 占地 550 亩, 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约 63 亿元, 实现年税收约 3 亿元, 可带动就业约 1000 人。 ( 资料来源: 中国化工报)   投资主线一: 轮胎赛道国内企业已具备较强竞争力, 稀缺成长标的值得关注。 全球轮胎行业空间广阔, 国内轮胎企业迅速发展。 建议关注: 赛轮轮胎、森麒麟、 通用股份、 玲珑轮胎。   投资主线二: 消费电子有望逐渐复苏, 关注上游材料企业。 随着下游消费电子需求逐渐回暖复苏, 面板产业链相关标的有望充分受益。 部分国内企业在面板产业链部分环节成功实现进口替代, 切入下游头部面板厂供应链, 自身α属性充足。 随着面板产业链景气度有望回暖, 头部显示材料厂商有望享受行业β 共振。 建议关注: 东材科技( 光学膜核心标的, 电子树脂稳步放量) 、 斯迪克( OCA 光学胶龙头企业) 、 莱特光电( OLED 终端材料核心标的) 、 瑞联新材( OLED 中间体及液晶材料生产商) 。   投资主线三: 关注具有较强韧性的景气周期行业、 以及库存完成去化迎来底部反转。 ( 1) 磷化工: 供给端受环保政策限制, 磷矿及下游主要产品供给扩张难, 叠加下游新能源需求增长, 供需格局趋紧。 磷矿资源属性凸显, 支撑产业链景气度。 建议关注: 云天化、 川恒股份、 兴发集团、 芭田股份。 ( 2)氟化工: 二代制冷剂生产配额加速削减支撑盈利能力高位企稳, 三代制冷剂生产配额落地在即迎来景气修复, 高端氟聚合物及氟精细化学品高速发展, 萤石需求资源属性增强价格阶段性高位。 建议关注: 金石资源( 萤石资源储量、 成长性行业领先) 、 巨化股份( 制冷剂龙头企业) 、 三美股份、 永和股份、 中欣氟材。 ( 3) 涤纶长丝: 库存去化至较低水平, 充分受益下游纺织服装需求回暖。 建议关注: 桐昆股份、 新凤鸣。   投资主线四: 经济向好、 需求复苏, 龙头白马充分受益。 随着海内外经济回暖, 主要化工品价格与需求均步入修复通道。 化工行业龙头企业历经多年竞争和扩张, 具有显著规模优势, 且通过研发投入持续夯实成本护城河, 核心竞争力显著。 在需求复苏、 价格回暖双重因素共振下, 具有规模优势、 成本优势的龙头白马具有更大弹性。 建议关注: 万华化学、 华鲁恒升、 宝丰能源等。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下行; 油价大幅波动;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华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23页
      2024-07-21
    • 新材料周报:2024H1OLED手机出货量将同增43%,日本32家电子元件制造商投资额将增长5.4%

      新材料周报:2024H1OLED手机出货量将同增43%,日本32家电子元件制造商投资额将增长5.4%

      化学制品
        投资要点:   本周行情回顾。 本周, Wind 新材料指数收报 2773.31 点, 环比下跌 0.19%。其中, 涨幅前五的有国瓷材料(8.22%)、 华特气体(7.07%)、 安集科技(5.54%)、飞凯材料(4.95%)、 光威复材(4.94%); 跌幅前五的有新亚强(-10.62%)、 三祥新材(-8.33%)、 瑞丰高材(-7.53%)、 晨光新材(-7.51%)、 阿科力(-7.33%)。 六个子行业中, 申万三级行业半导体材料指数收报 5154.99 点, 环比上涨 0.9%; 申万三级行业显示器件材料指数收报 932.97 点, 环比下跌 5.84%; 中信三级行业有机硅材料指数收报 5004.39 点, 环比下跌 0.36%; 中信三级行业碳纤维指数收报 918.51 点, 环比下跌 2.01%; 中信三级行业锂电指数收报 1483.68 点, 环比下跌 1.36%; Wind 概念可降解塑料指数收报 1367.33 点, 环比下跌 2.75%。   2024 年上半年 OLED 智能手机出货量将同比增长 43%。 7 月 18 日,Counterpoint Research 发文称, 2024 年第一季度 OLED 智能手机出货量和营收较 2023 年同期分别增长了 50% 和 3%。 预计 2024 年上半年, OLED 智能手机出货量将同比增长 43%, 营收同比增长 7%。 预计 2024 年全年, OLED智能手机出货量将同比增长 21%, 面板营收同比增长 3%。 其中柔性 OLED出货量同比增长 13%, 折叠式 OLED 出货量同比增长 26%, 刚性 OLED 出货量同比增长 46%。 报告预计, OLED 智能手机在 2024 年的出货量增长将达到两位数。 最新的经济指标显示通胀环境正趋于稳定, 并且有迹象表明, 人工智能和三星、 苹果等公司的新机型将强有力地推动该增长趋势, 并形成一个超级周期。   日本 32 家电子元件制造商投资额将增长 5.4%。 随着汽车从混合动力传动系统到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等各个领域继续采用更多的电气部件, 日本的电子元件制造商本财年预计将资本支出提高 5.4%。 根据村田制作所、 TDK 和京瓷等32 家公司的投资计划, 预计 2024 财年总支出将达到 1.4 万亿日元( 87 亿美元),较 2023 年增长 5.4%, 比四年前增长 46%。 其中 19 家公司计划增加支出。 电容器、 线圈等被动元件是投资的重心, 占比达 60%。 2024 财年该领域的投资有望达到 8672 亿日元, 延续 2023 财年的高水平。 尤其是多层陶瓷电容器( MLCC) ,一般来说, 智能手机中大约使用 1000 个 MLCC, 燃油车中大约使用 5000 个, 电动汽车中大约使用 10000 个。 日本公司主导着这些零部件的全球市场。 村田拥有汽车 MLCC 的最大份额, TDK 和太阳诱电也位列前五。 随着韩国和中国台湾公司的崛起, 日本公司希望通过保持资本投资来维持市场份额。 村田 2024 财年计划投资 1900 亿日元, 将汽车用 MLCC 产能提高 10%。TDK 总裁 Noboru Saito 表示: “电动汽车目前正处于调整阶段, 但混合动力汽车和插电式汽车对 MLCC 的使用仍将增加。 ” 该公司预计今年的资本投资将达到 2500 亿日元, 比上年增长 14%。 TDK 的投资将集中在电池上, 其电池占销售额的一半, 但约 25%将分配给 MLCC 等被动元件。 32 家公司对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的电机也进行了大力投资, 投资总额达 1576 亿日元, 较 2023财年增长 14%。 投资热潮还延伸到电子电路板。 随着汽车电气化程度的提高,对密集排列半导体和零部件的电路板的需求也在增加。 2024 财年日本电路板投资将达 2225 亿日元, 增长 22%。 除了汽车零部件外, 电子元件制造商也在投资人工智能( AI) 领域。 太阳诱电今年计划投资 700 亿日元, 其中大部分将投资 AI 服务器用 MLCC。 该公司每年将产能提高 10%~15%, 并将在中国和马来西亚的工厂设立生产线。 京瓷今年计划投入 2000 亿日元资本支出, 较上一财年增长 20%, 为公司历史上最大单笔资本支出, 该公司将投资用于数据中心的AI 半导体先进封装的生产设施。   重点标的: 半导体材料国产化加速, 下游晶圆厂扩产迅猛, 看好头部企业产业红利优势最大化。 光刻胶板块为我国自主可控之路上关键核心环节, 看好彤程新材在进口替代方面的高速进展。 特气方面, 华特气体深耕电子特气领域十余年, 不断创新研发, 实现进口替代, 西南基地叠加空分设备双重布局, 一体化产业链版图初显, 建议关注华特气体。 电子化学品方面, 下游晶圆厂逐步落成, 芯片产能有望持续释放, 建议关注: 安集科技、 鼎龙股份。 下游需求推动产业升级和革新, 行业迈入高速发展期。 国内持续推进制造升级, 高标准、高性能材料需求将逐步释放, 新材料产业有望快速发展。 国瓷材料三大业务保持高增速, 有条不紊打造齿科巨头, 新能源业务爆发式增长, 横向拓展、 纵向延伸打造新材料巨擘, 建议关注新材料平台型公司国瓷材料。 高分子材料的性能提升离不开高分子助剂, 国内抗老化剂龙头利安隆, 珠海新基地产能逐步释放, 凭借康泰股份, 进军千亿润滑油添加剂, 打造第二增长点, 建议关注国内抗老化剂龙头利安隆。 碳中和背景下, 绿电行业蓬勃发展, 光伏风电装机量逐渐攀升, 建议关注上游原材料金属硅龙头企业合盛硅业、 EVA 粒子技术行业领先的联泓新科、 拥有三氯氢硅产能的新安股份以及三孚股份。   风险提示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产品价格波动风险, 新产能释放不及预期等
      华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12页
      2024-07-21
    • 医药生物行业专题报告:Larimar:FA领域首个Disease Modifying Therapy

      医药生物行业专题报告:Larimar:FA领域首个Disease Modifying Therapy

      生物制品
        投资要点   小而美的罕见病创新药公司,有望迎来首款商业化产品。Larimar是一家专注罕见病FA蛋白酶补充疗法(Nomla)的公司,Nomla目前在注册性临床阶段,如若成功,将于2025H2提交上市申请。公司将于2024Q4公布OLE临床数据,包括首个临床疗效的数据,是该品种进入临床以来最重要的催化剂。   Nomla确定性强,FA药物竞争格局好:确定性方面,FA属于基因突变导致的蛋白酶缺失疾病,Nomla可以直接向体内补充该蛋白,机制明确,且临床2期biomarker数据良好,临床前动物实验证实该疗法可以显著延长小鼠寿命,我们认为成功概率较高。竞争格局方面,目前仅有1款已上市的FA药物——Skyclarys,尽管该品种并不直接针对病因而且疗效并不突出,但研发出该品种的公司Reata依旧以73亿美元高价被Biogen收购,侧面印证了FA药物的价值以及市场需求的迫切程度,其他临床阶段的品种包括基因疗法,但基因疗法系统性递送率还有待突破。   特殊审批路径加持:Nomla被纳入FDASTARTPILOT PROGRAM,有望以临床2期biomarker数据提交上市申请。   风险提示:临床2期OLE研究失败的风险,药物安全性不及预期的风险;FDA不予批准的风险;药物上市后销售不及预期的风险;因定价过高保险不予支付的风险;竞争格局恶化的风险;美国继续推迟降息造成融资环境恶化的风险等。
      华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19页
      2024-07-19
    • 医药生物行业专题报告: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股生物科技公司股价复盘

      医药生物行业专题报告: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股生物科技公司股价复盘

      生物制品
        投资要点   Moderna:疫情期间股价受益于mRNA新冠疫苗快速开发并成功商业化,mRNA技术突破使市场对其平台化潜力寄予厚望,然而近期在RSV领域的数据表明mRNA技术平台化仍有待验证,除新冠疫苗外,目前管线中肿瘤疫苗表现最为亮眼。   Alnylam:RNAi疗法全球龙头,共有四款产品获批上市。过去两年因ATTR-CM适应症股价经历一波三折,最终在2024年6月尘埃落定:Vutrisiran关键III期临床HELIOS-B成功从而有望扩展Vutrisiran适应症范围,持续改善公司现金流状况,以销养研,后续常见病管线潜力有望释放。   Argenx:FcRn靶点开创者,核心产品efgartigimod连续在gMG、CIDP中展现出突破性疗效,所以市场对其在多种罕见难治自免病中的疗效预期非常高,但随着天疱疮适应症三期临床失败,市场意识到FcRn这个靶点并非“全能靶点”,股价对应调整。   BioNTech:疫情期间因与辉瑞合作使其新冠疫苗在商业化方面大幅领先于竞争对手Moderna,但近两年随着疫情逐渐被控制,市场对新冠疫苗的需求快速萎缩,市场更关注管线研发进展,这方面公司在进度上落后于Moderna。   Genmab:专注于抗体疗法,共有四款产品获批上市,其中授权给JNJ的Darzalex年销售额已突破百亿美元。2024年4月,公司收购中国生物技术公司ProfoundBio,增强在ADC领域的布局。   Biomarin:专注于罕见病创新疗法,已商业化品种涵盖酶替代疗法、小分子药物和基因疗法。公司股价在2020年8月FDA拒绝批准其A型血友病基因疗法后一直未有较大起色,即便最终该产品于2023年被FDA批准上市。   Neurocrine:公司早期核心产品是Indiplon,但由于Indiplon最终未能获批,股价回到起点。公司重整旗鼓开发新一代产品,随着新一代核心产品Ingrezza(valbenazine)和Orilissa(elagolix)的临床试验进展与商业化放量,公司股价在震荡中上升。   United Therapeutics:肺动脉高压(PAH)治疗领域领导者,核心产品是treprostinil的不同剂型(Remodulin注射/Tyvaso吸入/Orenitram口服)以及Adcirca(tadalafil),股价与核心产品获批进度与商业化情况密切相关。   Incyte:公司早期专注于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业务,后续转型创新药物开发,核心商业化产品是Jakafi(ruxolitinib),后续研发管线涵盖多种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炎症性疾病。   Sarepta Therapeutics:杜氏肌营养不良(DMD)治疗领域领导者,公司因早期项目未成功股价持续低迷,更名Sarepta Therapeutics后借助eteplirsen完成突破,近期股价持续向上突破主要因AAV基因疗法药物ELEVIDYS虽临床疗效有争议,但因竞争格局良好,且临床需求急迫使其从上市审批到商业化一路绿灯。   风险提示:新药临床试验失败的风险,新药上市审批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新药商业化不及预期的风险,竞争格局恶化的风险,美联储加息超预期的风险,行业政策变动的风险。
      华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21页
      2024-07-18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