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510)

    • 维生素价格仍处低位,新项目未来可期

      维生素价格仍处低位,新项目未来可期

      个股研报
        新和成(002001)   司营养品、新材料、原料药等板块多种新产品带来增量,维持买入评级。   支撑评级的要点   维生素价格低位,蛋氨酸价格回升,后续营养品板块盈利有望修复。受需求不振等因素影响,维生素价格持续下跌;蛋氨酸现货供应紧张,价格环比修复。根据同花顺iFinD,2023年前三季度,维生素A、维生素E均价分别为88.25元/千克、73.24元/千克,同比分别下降53.73%、15.90%;三季度单季度,维生素A、维生素E均价分别为84.32元/千克、69.94元/千克,同比分别下降29.53%、16.63%环比分别下降5.79%、5.34%。2023年10月维生素A、维生素E均价分别为76.73元/千克、67.50元/千克,同比分别下降27.41%、18.55%。根据博亚和讯,2023三季度,蛋氨酸(99%)价格18.10元/千克,同比下降10.71%,环比提升6.28%;其中9月蛋氨酸(99%)价格19.63元/千克,同比下降3.82%,环比提升11.16%。根据投资者关系记录,目前维生素行业加快去库存节奏,厂家停产时间延长。由于需求端疲软,维生素价格持续低探。随着下游养殖业需求回暖,产品价格有望回升。从盈利来看,公司三季度单季度综合毛利率35.22%,同比提升1.58pct,环比提升1.48pct,盈利有所修复。另外,公司2023年前三季度非经常性损益主要来自1,081.20万元的公允价值变动损失以及1.01亿元的资产减值损失。我们预计,随着需求复苏,公司营养品板块有望实现修复。   新建项目稳步推进,未来增量可期。截至三季报,公司在建工程54.10亿元。根据公司2023年半年报,营养品板块,蛋氨酸二期25万吨/年项目其中10万吨装置平稳运行,15万吨装置基本建设完成,准备试车;18万吨/年液体蛋氨酸(折纯)项目投入建设;3万吨/年牛磺酸项目按计划试车;2,500吨/年维生素B5项目正常生产、销售。香精香料板块,年产5,000吨薄荷醇项目、年产7,000吨PPS三期项目正常生产、销售;己二腈项目中试顺利,项目报批有序推进。我们预计,随着新项目、新产品的有序推进,公司业绩有望持续提升。   估值   因维生素需求疲软以及价格持续走弱等影响,调整盈利预测,预计2023-2025EPS别为0.94元、1.25元、1.39元,对应PE分别为17.2倍、12.9倍、11.6倍。看好公司多种新产品逐步放量带来的增量,维持买入评级。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项目投产不及预期,产品价格大幅波动,下游需求持续低迷。
      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3-11-01
    • 全球医药行业跟踪点评:司美格鲁肽销售表现优异,GLP-1药物仍有较大发展潜力-诺和诺德司美格鲁肽产品销售增速强劲,全球多条GLP-1管线临床表现亮眼

      全球医药行业跟踪点评:司美格鲁肽销售表现优异,GLP-1药物仍有较大发展潜力-诺和诺德司美格鲁肽产品销售增速强劲,全球多条GLP-1管线临床表现亮眼

      医药商业
        诺和诺德于2023年10月13日宣布上调公司收入与运营利润预期,公司预期的上调主要基于对两款司美格鲁肽注射产品销量及利润额预期的调整。全球GLP-1产品及在研管线持续丰富,Tirzepatide与Retatrutide在临床实验中表现优秀,同时小分子产品在口服剂型方面具有一定的潜力。   支撑评级的要点   司美格鲁肽产品销售表现优异,诺和诺德上调业绩预期。诺和诺德于2023年10月13日宣布上调公司收入与运营利润预期,公司预期的上调主要基于对两款司美格鲁肽注射产品销量及利润额预期的调整。公司预期2023年全年收入端增速按照固定汇率计算为32%-38%,预期2023年息税前运营利润增速按照固定汇率计算为40%-46%。2023H1诺和诺德GLP-1产品新处方数量在北美市场出现了明显的增长,Ozempic在美国周频NBRx特定品牌新处方数量表现出大幅增长。在销售额方面,Ozempic在2023H1美国市场销售额达到258.30亿丹麦克朗,同比增长50%。   Wegovy在2023H1美国市场的销售额为116.21亿丹麦克朗,按固定汇率计算同比增幅高达344%。Wegovy在2023H1于丹麦、德国和瑞典上市,但是由于平衡供给与需求的原因Wegovy在北美外市场的推进速度有所控制。诺和诺德司美格鲁肽肾脏结果试验FLOW提前结束,根据DMC其数据达到了“提前停止试验的某些预先规定的疗效标准”。在其他适应症方面,司美格鲁肽针对NASH和阿尔茨海默症的临床试验目前均处于III期阶段。   全球GLP-1产品及在研管线持续丰富,小分子产品在口服剂型方面具有一定的潜力。礼来于2023年7月宣布,GLP-1/GIP双靶点产品替尔泊肽在两项针对肥胖或超重并伴有体重相关合并症(不包括2型糖尿病)成人患者的III期研究(SURMONT-3与SURMONT-4)中达到所有主要和关键次要目标。GLP-1药物销售规模较大的司美格鲁肽产品为注射剂型,口服司美格鲁肽产品Rybelsus相比注射剂型目前销售规模较小。多肽容易在肠道环境下发生分解,同时大分子在胃肠道表皮会遇到渗透性问题,因此多肽的口服剂型相比注射剂型在设计时需要进行一定的调整。相比之下,化学小分子药物的稳定性和药代动力学都具有一定的优势。目前全球头部药企在研管线中小分子GLP-1药物包括辉瑞的Danuglipron和礼来的Orphorglipron。Orforglipron针对肥胖的临床实验目前处于III期阶段。目前,中国也有多家企业已在GLP-1相关管线方面进行布局。   多肽药物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多肽生产方法与工艺的发展与成熟。   基因重组法在前期的投入非常大、开发周期长,但是在大规模生产后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基因重组法只能表达生物体蛋白,能表达的结构相对有限。化学合成法的研发周期较短可以进行快速生产,化学固相合成法是目前多肽药物合成中应用最广泛的方法,合成与制备难度相对较低。目前全球已上市的GLP-1多肽药物中,替尔泊肽由化学固相合成法生产,而司美格鲁肽的生产涉及基因重组与化学合成法。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产品研发失败风险,产品供给不及预期风险,产品上市失败或产品召回风险,全球运营风险,汇率波动风险
      中银国际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10页
      2023-11-01
    • Q3业绩底部已现,未来发展可期

      Q3业绩底部已现,未来发展可期

      个股研报
        三友医疗(688085)   公司近日披露三季报,2023Q1-Q3实现收入3.59亿元,同比减少25.46%,归母净利润0.66亿元,同比减少46.81%,其中Q3单季实现收入0.77亿元,同比减少58.51%,归母净利润337万元,同比减少92.97%,业绩短期承压,我们判断随着集采后续逐步放量,Q4业绩会逐渐恢复,维持买入评级。   支撑评级的要点   2023Q3业绩相对承压,我们预计四季度会逐步反转。2022Q3为公司受脊柱集采影响的完整季度,产品价格有所承压,同时由于反腐的影响,手术量恢复较慢,加之高开转低开因素,公司2023Q3收入有所下滑。利润端方面,公司渠道库存清理在Q3得到体现,叠加国际化业务和骨科机器人业务的投入都对业绩有所影响,导致利润承压比较明显,我们判断随着集采后续的逐步放量,2023Q4公司业绩将会逐步恢复。   骨科行业风险基本出清,进口替代叠加行业集中度提升,业绩提升速度有望加快。目前来看,骨科行业创伤、关节、脊柱均已经陆续集采完毕,且续标规则更加合理,参考创伤续标部分产品已经开始提价,我们预计关节、集采产品的价格在后续续标中能有一定幅度的上浮,骨科行业集采风险基本已经消除,且目前脊柱行业的国产化率以及行业集中度均有提升空间,伴随老龄化的加剧,在集采价格稳定的情况下,行业有望维持较高增速。   国际化业务进展顺利,新业务值得期待。近期,公司钉棒系统已经获得欧洲MDR认证,另外公司最先进的创新产品zeus(非颈椎后路固定融合系统)也于本月获得FDA认证,有望推进国际化业务快速进展,我们预计未来2年内有机会逐步扭亏为盈,同时伴随公司超声骨刀、囊袋、运动医学、骨科修复材料的逐步放量,公司未来新业务业绩放量值得期待。   估值   由于公司三季报业绩承压较明显,我们下调公司盈利预期。预期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1亿元、2.03亿元、2.37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65元、0.82元、0.95元,维持买入评级。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骨科集采政策超预期、下游渠道拓展不及预期、疫情反复影响经营、新业务和国际化拓展不及预期。
      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10-31
    • 三季报业绩表现亮眼,多项目研发进展顺利

      三季报业绩表现亮眼,多项目研发进展顺利

      个股研报
        康辰药业(603590)   公司近日发布2023三季报,公司Q1-Q3实现营业收入7.20元,同比增长22.46%;归母净利润1.49亿元,同比增长43.37%;扣非归母净利润1.38亿元,同比增长146.74%,收入端和利润端增速均表现亮眼,维持买入评级。   支撑评级的要点   三季报业绩表现亮眼,利润端增长强劲。公司2023Q1-Q3实现营业收入7.20元,同比增长22.46%;归母净利润1.49亿元,同比增长43.37%;扣非归母净利润1.38亿元,同比增长146.74%,主要源于“苏灵”医保续约和解限后收入增长、主营业务利润增长。单季度来看,公司2023Q3实现营业收入2.69元,同比增长24.40%;归母净利润0.56亿元,同比增长157.69%,收入端及利润端均表现亮眼。   开展股权激励,有望推动公司加速发展。根据公司9月23日发布的《关于2023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次授予结果公告》,于8月16日首次向21人授予249万股(占总股本1.56%),授予价格为17.03元/股,本次股权激励彰显了公司对自身未来发展的信心,也表明了对公司骨干人才的重视,激励员工为公司的稳定长期发展做出贡献。   多个在研项目有序开展,成果有望逐步兑现。KC1036片目前正在有序开展II期临床研究,在多个临床试验中已纳入超过100多例晚期实体肿瘤受试者,已在食管癌、胸腺癌等多种实体肿瘤中观察到显著临床疗效。金草片III期临床试验开展顺利,已完成全部受试者入组。犬用注射用尖吻蝮蛇血凝酶新药注册申请获得受理,将可能为宠物手术带来新的止血选择。多个项目取得重要进展,我们预计公司将持续加速推进研发管线进程,研发成果逐步兑现。   估值   由于公司三季报收入端及利润端增速亮眼,我们上调公司盈利预期。预期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1亿元、2.16亿元、2.46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19元、1.35元、1.54元,维持买入评级。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在售产品市场竞争风险、创新药研发进度不及预期风险、医药行业政策风险等。
      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10-30
    • 三友医疗(688085):Q3业绩底部已现,未来发展可期

      三友医疗(688085):Q3业绩底部已现,未来发展可期

    • 化工行业周报:国际油价高位回调,纯碱、维生素价格下行

      化工行业周报:国际油价高位回调,纯碱、维生素价格下行

      化学制品
        10月份建议关注:1、地产、出口、纺服等顺周期产业链低估值龙头公司;2、风险偏好上升,关注自主可控、国产替代持续进行的部分新材料产品,尤其是下游AI等场景变化带来的上游半导体材料的需求增长等;3、大型能源央企在中高油价背景下的高盈利与价值重估。   行业动态:   本周(10.23-10.29)均价跟踪的101个化工品种中,共有29个品种价格上涨,43个品种价格下跌,29个品种价格稳定。周均价涨幅居前的品种分别是液氨(河北新化)、二甲醚(长三角)、纯吡啶(华东)、原盐(山东海盐)、尿素(华鲁恒升(小颗粒));而周均价跌幅居前的品种分别是硫酸(浙江巨化98%)、醋酸乙烯(华东)、重质纯碱(华东)、盐酸(长三角31%)、轻质纯碱(华东)。   本周(10.23-10.29)国际油价高位回调,WTI原油收于85.5美元/桶,收盘价周跌幅3.72%;布伦特原油收于90.5美元/桶,收盘价周跌幅1.84%。宏观方面,根据标普全球(S&PGlobal)的最新数据,美国10月Markit制造业PMI初值为50,创六个月新高,超过预期的49.5,前值为49.8。供应端,OPEC10月原油市场月报显示由尼日利亚、沙特阿拉伯和科威特的增产推动,OPEC原油产量在9月增加了27.3万桶/日,达到2,775万桶/日。报告同时对供应预期进行了小幅调整,将其对非OPEC国家2023年的预测上调了10万桶/日至170万桶/日,2024年的供应增长预测则维持在140万桶/日不变。根据财联社,美国针对委内瑞拉的制裁有所缓解,委内瑞拉目前石油产量仅为其过去十年的三分之一,但随着雪佛龙的回归运营,今年日产量已超过80万桶。委内瑞拉政府的目标是2024年恢复到170万桶/日。需求端,国际能源署(IEA)最新月报将2024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预测下调至88万桶/日,原因是经济环境疲软和能源效率提高(之前预测为100万桶/日)。IEA预计2023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速为230万桶/日,得益于中国、印度和巴西的增长,之前的预测为220万桶/日。库存方面,美国商业原油、汽油库存增加,馏分油库存减少。美国能源署(EIA)数据显示,截至10月20日当周,包括战略储备在内的美国原油库存总量7.72亿桶,较前一周增长137.2万桶;美国商业原油库存量4.21亿桶,较前一周增长137.1万桶;美国汽油库存总量2.23亿桶,较前一周增长16万桶;馏分油库存量为1.12亿桶,较前一周下降169万桶。另一方面,天然气之后另起一段本周NYMEX天然气期货收报3.16美元/mmbtu,收盘价周涨幅8.97%;TTF天然气期货收报50.53欧元/兆瓦时,收盘价周跌幅1.13%。EIA天然气报告显示,截至10月20日当周,美国天然气库存总量为37,000亿立方英尺,较此前一周增加740亿立方英尺,较去年同期增加3130亿立方英尺,同比增幅9.2%,同时较5年均值增加1,830亿立方英尺,增幅5.2%。欧洲市场库存持续增加,根据欧洲天然气基础设施协会数据显示,截至10月23日,欧洲整体库存为1,123Twh,库容占有率98.63%,环比上日增加0.05%,库存稳步增加。展望后市,短期来看,季节性需求增长,带动海外天然气价格反弹,但天然气库存充裕,价格仍处于历史中低位,中期来看,欧洲能源供应结构依然脆弱,地缘政治博弈以及季节性需求波动都可能导致天然气价格剧烈宽幅震荡。   本周(10.23-10.29)纯碱价格下行。根据百川盈孚数据,截至10月27日,轻质还是重质纯碱市场均价2,354元/吨,较10月20日下降9.60%。供应端,根据百川盈孚统计,截至2023年第43周,国内纯碱总产能为4,055万吨(包含长期停产企业产能375万吨),装置运行产能共计3,113万吨(共19家联碱工厂,运行产能共计1,318万吨;11家氨碱工厂,运行产能共计1,363万吨;以及3家天然碱工厂,产能共计432万吨)。本周河南金山、唐山三友纯碱装置持续开工低产,山东海天纯碱装置已恢复,天津渤化纯碱装置短停预期今日恢复,安徽德邦纯碱装置预期本月底恢复,整体行业开工率约为86.98%。下周河南金山、安徽德邦纯碱装置预期恢复,国内纯碱供应量预期小幅上涨。新增产能持续释放,阿拉善纯碱项目一期三线预期出产。需求端,下游需求预期减弱,轻质纯碱下游日用玻璃、焦亚硫酸钠、泡花碱、两钠、冶金、印染、水处理等行业目前持续开工低位,重碱下游玻璃厂家以刚需采购为主。成本端,根据百川盈孚统计,本周国内纯碱行业成本小幅增加,纯碱厂家综合成本约为1,704元/吨,涨幅为2.90%。展望后市,国内纯碱市场仍呈现供大于求的市场状态,整体供应量预期上行,需求量预期下行,预计近期纯碱价格继续下行。   本周(10.23-10.29)维生素价格普遍下行。根据百川盈孚数据,截至10月27日,维生素A市场均价为73元/公斤,较10月20日下降1元/公斤,较年初下降27元/公斤,降幅27%;维生素C市场均价为16.5元/公斤,较10月20日下降0.5元/公斤,较年初下降5.5元/公斤,降幅25%;维生素E市场均价为62元/公斤,较10月20日下降3元/公斤,较年初下降20元/公斤,降幅24.39%。展望后市,维生素供强需弱,预计近期维生素价格仍将偏弱整理。   投资建议:   截至10月27日,SW基础化工市盈率(TTM剔除负值)为20.58倍,处在历史(2002年至今)的26.49%分位数;市净率(MRQ剔除负值)为1.87倍,处在历史水平的10.53%分位数。SW石油石化市盈率(TTM剔除负值)为15.17倍,处在历史(2002年至今)的23.24%分位数;市净率(MRQ剔除负值)为1.27倍,处在历史水平的3.66%分位数。10月份建议关注:1、地产、出口、纺服等顺周期产业链低估值龙头公司;2、风险偏好上升,关注自主可控、国产替代持续进行的部分新材料产品,尤其是下游AI等场景变化带来的上游半导体材料的需求增长等;3、大型能源央企在中高油价背景下的高盈利与价值重估。中长期推荐投资主线:1、龙头企业抗风险能力强,欧洲高能源背景下有望受益,并向新能源新材料领域持续延伸;2、民营石化公司盈利触底向好;3、新材料国产替代需求迫切;4、氟化工景气度向好。推荐个股:万华化学、桐昆股份、中国石化、荣盛石化、雅克科技、卫星化学、万润股份、苏博特、蓝晓科技、安集科技、巨化股份、华鲁恒升、东方盛虹、德邦科技等,关注中国石油、中国海油等。   10月金股:桐昆股份、安集科技   风险提示:   地缘政治因素变化引起油价大幅波动;全球经济形势出现变化。
      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6页
      2023-10-30
    • 业绩保持稳健增长,产品在高端领域不断突破

      业绩保持稳健增长,产品在高端领域不断突破

      个股研报
        迈瑞医疗(300760)   迈瑞医疗2023Q1-Q3实现营业收入273.04亿元(+17.20%),实现归母净利润98.34亿元(+21.38%)。公司2023Q3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88.28亿元(+11.18%),实现归母净利润33.92亿元(+20.52%)。公司继续保持高研发投入,三大业务均有新产品推出。维持买入评级。   支撑评级的要点   公司业绩持续保持稳定增长。迈瑞医疗2023Q1-Q3实现营业收入273.04亿元,同比17.20%,实现归母净利润98.34亿元,同比增长21.38%。其中,公司2023Q3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88.28亿元,同比增长11.18%,实现归母净利润33.92亿元,同比增长20.52%。今年8月份以来,国内公立医院正常的招投标活动和诊疗有所放缓,对于公司国内各项业务的开展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挑战。   海外拓展不断推进,持续实现高端客户群突破。公司在海外加快推动全面的本地化平台建设,持续突破高端客户群。公司在国际市场2023Q3增速环比二季度进一步提速至20%以上,其中发展中国家增速进一步提速至30%以上。   保持高研发投入,产品持续推成出新。2023Q1-Q3公司研发投入28.11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达到10.3%。2023Q3公司三大业务均有新产品推出,在高端领域不断实现突破。在体外诊断领,公司推出了MT8000全实验室智能化流水线、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测定试剂盒(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高敏心肌肌钙蛋白I(hs-cTnI)测定试剂盒(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测定试剂盒(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等新产品;在医学影像领域,公司推出了高端台式彩超Res ona R9铂金版(北美)、高端体检台式彩超Hepatus9(中国)、X光数字化升级解决方案RetroPad等新产品;在生命信息与支持领域,公司推出了4K三维内窥镜荧光摄像系统和电子镜、AniF M3系(I3、S3)动物专用输注泵等新产品。   估值   预期公司2023年、2024年、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7.85亿元、141.28亿元和170.84亿元,对应EPS分别为9.72元、11.65元、14.09元。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产品销售不及预期风险、集采政策超预期风险、海外运营风险。
      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10-29
    • 整体业绩保持稳健增长,医美业务增长强劲

      整体业绩保持稳健增长,医美业务增长强劲

      个股研报
        华东医药(000963)   公司整体业务保持稳健增长,2023年Q1-Q3实现营业收入303.95亿元(+9.10%),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1.60亿元(+13.62%)。公司医美业务保持强劲增长,2023Q1-Q3实现营业收入18.74亿元(+36.99%)。维持买入评级。   支撑评级的要点   公司整体业务保持稳健增长。华东医药2023年Q1-Q3实现营业收入303.95亿元,同比增长9.10%,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1.60亿元,同比增长13.62%。除股权激励费用及参控股研发机构等损益影响,公司在2023年Q1-Q3的扣非归母净利润为24.62亿元,同比增长19.36%。公司2023年Q3单季实现营业收入100.09亿元,同比增长3.61%,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7.33亿元,同比增长16.43%。   医药工业与医药商业业务增长稳健,工业板块利润端增速高于收入端。运营质效稳步提升。公司2023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89.94亿元(含CSO业务),同比增长9.48%,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8.35亿元,同比增长13.41%。公司医药工业板块降本控费持续落实,利润端增速高于收入端。公司医药商业保持稳健增长,2023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02.91亿元,同比增长6.99%,实现净利润3.16亿元,同比增长6.03%。   医美业务保持高速增长,海外与国内业务均表现出优秀的增长。2023年Q1-Q3公司医美板块实现营业收入18.74亿元(剔除内部抵消因素),同比增长36.99%。公司全资子公司英国Sinclair在2023年Q1-Q3实现销售收入1.10亿英镑,同比增长23.27%,实现EBITDA0.17亿英镑。国内医美业务方面,欣可丽美学2023年Q1-Q3实现营业收入8.24亿元,同比增长88.79%。欣可丽美学继续做强做优核心明星产品伊妍仕,结合光电射频类产品Reaction及功能性肤色管理产品Glacial Spa打造“一站式”面部年轻化塑美方案。   估值   根据公司业绩情况,调整公司盈利预期。预期公司2023年、2024年、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9.93亿元、35.59亿元、41.76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71元、2.03元、2.38元,维持买入评级。(2022年10月27日预期2023年、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32.49亿元、40.25亿元,对应EPS为1.85元、2.29元。)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产品研发不达预期;汇率波动;销售低于预期风险;医保降价风险等。
      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10-27
    • 医药生物板块双周报:行业处于历史底部,关注支原体、流感相关机会-估值位于历史底部,板块具有长周期向上的动力

      医药生物板块双周报:行业处于历史底部,关注支原体、流感相关机会-估值位于历史底部,板块具有长周期向上的动力

      化学制药
        医药生物板块目前位于历史底部,长期增长逻辑向好。近日全国多地方医院出现较多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建议关注支原体、流感相关产业链的机会。   支撑评级的要点   申万医药生物指数在2023.10.09-2023.10.20期间跌幅为-5.02%,涨跌排名为第13位,同期沪深300指数的跌幅为-4.85%,跑输沪深300指数0.17个百分点。近两周各子版块指数均出现下降。其中,生物制品板块、医疗服务板块、医疗器械板块、化学制药板块与沪深300指数相比在2023.10.09-2023.10.20期间具有正向相对收益。   关注支原体、流感相关产业链的机会。近日全国多地方医院出现较多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支原体(mycoplasma)是一类无细胞壁、形态多样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目前支原体尚无疫苗预防,且由于支原体结构的问题,其诊断的方式目前也存在一定难度,目前支原体的检测方法有抗体、抗原、核酸、培养四种,但由于支原体属于原核生物,体积大约在50-300纳米,比细菌小(0.5-1微米),所很难分离,用传统的病原检测的方法很难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分子检测能较好解决这一问题。即肺炎支原体核酸检测试剂盒,肺炎支原体核酸检测试剂盒主要可分为两类,分别为PCR-荧光探针法和RNA恒温扩增法,其中恒温扩增法优势相对明显,其主要针对病毒的RNA进行扩增检测,由于RNA会随病原体死亡而降解,从原理上来说,可作为评价病毒感染转归、药物疗效的指标参考。国内获有11家企业获批了支原体核酸检测试剂盒,其中9家为PCR-荧光探针法,仅2家为RNA恒温扩增法。   另外,从近期支原体肺炎的爆发的案例上来看,我们认为其本质还是新冠后居民对不同病原体群体免疫的变差,这才导致支原体、以及今年上半年甲/乙流的流行,并且随着冬季的到来,不排除流感也可能进入高发阶段,建议关注疫苗相关的投资机会。   医药生物板块目前位于历史底部,长期增长逻辑向好。医药生物板块在近三年经历了较大的调整,目前估值已经位于历史底部。从医药行业的风险端来看,集采、谈判降价、医疗反腐等政策因素经过消化后边际影响已经越来越小,行业中不少企业也在积极进行转型。从行业的长期增长逻辑来看,医药行业仍然具备较强的长期增长动力。在老龄化、居民疾病谱变化的大背景下,医药行业中仍然存在很多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这些细分行业及行业中的企业在未来一段时间有望在业绩端保持高速增长。同时,部分行业/企业仍然处于高速增长的初期阶段,具备较大的增长空间。基于此医药板块的风险消化与长期的增长逻辑,我们看好医药长周期向上的机会。   估值位于历史地位,各细分板块市盈率在近两周均有所下降。截至2023年10月20日,申万医药生物板块市盈率(TTM)为25.3338倍,与2022年年末市盈率基本持平。目前医药板块的估值水平位于近年历史估值底部,从2023年年初至今相对平稳。   投资建议   流感方面:建议关注相关产业链的机会。检测方面:建议关注仁度生物、圣湘生物、达安基因等相关拥有支原体肺炎检测试剂盒的公司。治疗方面:建议关注相关抗生素企业,如普利制药、华北制药、哈药股份、国药集团、众生药业等企业。疫苗方面:建议关注华兰疫苗、百克生物等公司。   长期来看,我们看好创新药及创新器械领域的机会:创新医疗器械领域,建议重点关注迈瑞医疗、佰仁医疗、三友医疗;创新药领域,我们建议关注转型成功的制药龙头企业,建议重点关注恒瑞医药、京新药业、康辰药业。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流感爆发情况不及预期、集采政策实施力度超预期的风险、企业研发不及预期风险、企业研发产品退市风险、产品销售不及预期风险、与投资相关的风险
      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4页
      2023-10-23
    • 介入瓣中瓣正式受理,公司进入创新产品收获阶段

      介入瓣中瓣正式受理,公司进入创新产品收获阶段

      个股研报
        佰仁医疗(688198)   近日,根据公司公告,经导管瓣中瓣系统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受理,受理号CQZ2301878。公司的限位可扩+介入瓣为国内独家,有望使瓣膜行业进入全新治疗阶段,我们看好公司在瓣膜领域的竞争地位,维持买入评级。   支撑评级的要点   介入瓣中瓣属于业内首创的创新产品,目前公司没有竞争对手。瓣中瓣主要用于瓣膜病患者的二次治疗,即患者首次换瓣后,如发生再次损毁,可通过介入的方式,将一枚新瓣膜放置于毁损或失功的瓣膜内,以替代发生毁损或失功的各类生物瓣,通过介入的方法,避免了过去患者必须通过二次手术换瓣带来的高风险,该产品意义重大。目前,公司的介入瓣中瓣属于业内首创,目前国内没有竞争对手,海外爱德华也没有类似的适应症,该产品上市后,有望给公司带来重要贡献。   瓣中瓣市场空间很大,中国存在大量二次换瓣需求的存量患者。中国瓣膜病患者由于风心病患者较多,导致中国患者年龄较为年轻,同时以二尖瓣损毁为主,多数换瓣年龄的患者在65岁以下,按现在市场上的各类外科生物瓣平均约10年寿命计算,如果这些患者选择植入生物瓣,绝大多数患者都将在70-75岁面临再次手术的风险,同时,考虑到生物瓣于2012、2013年开始在我国上市并大范围使用,由此判断,目前国内可能存在大量需要二次换瓣的患者,并且未来随着时间的累计,需要换瓣的患者预计逐渐增多。   限位可扩+介入瓣中瓣有望使瓣膜行业进入全新治疗阶段。瓣膜的使用寿命问题直接决定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传统外科瓣瓣架大小固定,如果出现损毁,再次通过介入瓣中瓣治疗时,瓣中瓣只能采用较小规格,这会导致术后患者开口面积变小,进而直接导致跨瓣压差大,治疗效果差,同时瓣膜更易损毁等问题。而限位可扩+介入瓣中瓣有望解决这一问题,其可以通过球囊将瓣架直径扩大,使后期放入的瓣中瓣大小与患者原本开口面积更匹配,进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限位可扩+介入瓣中瓣的组合有望使患者获得更长瓣膜使用年限。由于中国瓣膜病患者年龄偏小、且随着人均寿命逐步延长,限位可扩+介入瓣中瓣的治疗组合有望成为未来瓣膜病治疗的主流方法,目前公司的限位可扩的外科瓣已经获批,且限位可扩及介入瓣中瓣产品公司均为国内独家,我们看好公司在瓣膜领域的竞争地位。   估值   预期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0亿元、2.57亿元、3.53亿元,EPS分别为1.17元、1.88元和2.58元,维持买入评级。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在研管线研发失败的风险,产品销售不及预期的风险,带量采购导致的政策风险,心脏瓣膜市占率不及预期的风险。
      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10-23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