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559)

    • 自产产品占比稳步提升,流水线提升长期竞争力

      自产产品占比稳步提升,流水线提升长期竞争力

      个股研报
        迈克生物(300463)   核心观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年报及2023年一季报,公司2022年全年实现收入36.08亿元(-9.35%),归母净利润7.08亿元(-25.99%),扣非净利润7.09亿元(-25.14%),EPS1.16元,经营性现金流8.43亿元(-47.84%)。公司2023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76亿元(-26.85%),归母净利润1.17亿元(-42.10%),扣非净利润1.20亿元(-40.10%),经营性现金流1.67亿元(+39.08%)。   常规自产产品稳定增长,代理业务快速剥离。2022年及23Q1公司营收出现下滑,主要是剥离代理业务所致,利润下降更多是新冠核酸产品利润同比下降,公司主业依然保持了稳健快速增长。2022年公司自产产品贡献64.08%营收及89%利润,自产常规产品实现收入17.21亿元(+8.72%),全年大型仪器市场端出库3014台(条),其中化学发光仪器1070台、血液仪器992台。仪器高装机推动试剂销量持续增长,2022年公司常规试剂产品中免疫试剂销售8.03亿元(+25.05%),生化试剂销售5.63亿元(-8.66%),临检试剂销售1.38亿元(+50.14%),整体增长保持稳定水平。2022年公司代理产品收入为12.56亿元(-23.16%),占比34.81%(-6.25pct),代理业务实现加速剥离。近三年公司自主产品收入CAGR为23.89%,占比由2019年的37.73%提升至64.08%,我们认为,未来自主产品销售增长及结构提升将作为重要引擎,持续驱动公司业绩增长。   加速推进直销转分销,国内外渠道建设日益完善。公司在国内采取直销与分销两种销售模式,对三级及部分二甲医院等主要客户直销,并通过经销商加大开拓基层医疗机构,截至2022年,公司自主产品用户已覆盖各级医院8,000+,二级和三级医院覆盖率分别达24%和57%;公司在海外市场主要采取当地经销商产品注册、区域销售及服务方式,近年公司重点规划海外布局,不断加大市场开拓力度,目前已合作经销商490余家,涉足117个国家/地区。技术创新引领全产品布局,流水线先发巩固竞争地位。基于全球资源配置的研发创新平台,公司已形成试剂和仪器两大研发中心,涵盖生化、免疫、临检、分子、病理、快检、IVD原材料等产品平台,致力于实现“四化”目标:①各平台均有产品销售;②重点平台产品系列/系统化;③重点平台自动化;④关键原料稳定供应自主化。公司研发投入力度持续加大,2022年研发费用为2.73亿元(+31.82%),研发费用率为9.85%(+2.28pct),自主产品已获证464项(生化124项+免疫193项+其他147项),可满足各级医疗机构80%项目需求。目前,公司生化、免疫、血液产品已实现流水线集成,是国内少数可提供实验室自动化解决方案的IVD企业,2022年全年生免流水线装机16条,血液流水线装机141条。我们认为,具备自动化流水线解决方案是化学发光厂商核心技术实力的体现,有利于企业巩固行业自身竞争地位,随着公司多项流水线解决方案形成,2023年起流水线装机有望提速并逐步为公司贡献业绩增量。   投资建议:公司是技术实力领先、产品布局全面的头部IVD企业,高速机及流水线解决方案推出助力提升化学发光竞争实力,为公司提供长期增长动力。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18亿元、7.48亿元及9.00亿元,同比-12.70%/+21.01%/+20.38%,EPS分别为1.01元、1.22元、1.47元,当前股价对应2023-2025年PE16/13/11倍,首次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化学发光试剂集采降价幅度超预期的风险、流水线装机进展不及预期的风险、海外拓展不及预期的风险。
      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1页
      2023-05-04
    • 常规诊断业务实现复苏,看好检验规模化驱动盈利改善

      常规诊断业务实现复苏,看好检验规模化驱动盈利改善

      个股研报
        迪安诊断(300244)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一季报,公司2023年1-3月实现收入32.32亿元(-30.48%),归母净利润1.60亿元(-78.74%),扣非净利润1.39亿元(-81.47%),经营性现金流-2.29亿元(+76.50%)。   一季度常规业务恢复较好,经营性现金流显著改善。2023年Q1公司诊断服务业务实现收入12.22亿元,尽管一季度存在1月份院内诊疗量尚未完全恢复的情况,常规诊断业务(剔除新冠业务)同比2022年Q1仍实现26.21%的增长,略好于此前我们的预期。公司2023年Q1经营性现金流明显改善,主要是公司持续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力度,回款完成季度目标。随着公司终端服务能力不断加强、解决方案愈发完善,我们看好公司常规诊断业务2023年全年恢复高速增长。   新冠业务回落影响短期利润水平,看好盈利能力持续修复。公司2023年Q1毛利率为33.53%(同比-10.42pct),净利率为7.89%(同比-11.83pct),我们认为,利润水平的下滑主要是新冠设备及人员折旧所致。基于公司采取多举措提升实验室检验能力,特检业务占比持续提升,并结合AI人工智能实现数字产业化,充分发挥集约化、规模化优势,未来公司诊断服务业务运营效率有望不断提升,驱动整体盈利能力逐步改善至合理水平。   产线扩增+渠道赋能,自产产品业务高速发展。2023年Q1公司自产产品业务实现收入1.24亿元,扣除新冠业务影响后较去年同期实现51.22%的快速增长。公司自产产线包括分子诊断、细胞病理、质谱诊断,其中凯莱谱首款自主国产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系统CalQuant-S完成注册上市,并在国内多个医学中心装机运行;“迪谱诊断”核酸质谱和纳米孔单分子测序新产品研发与临床落地加速;“迪安生物”自研病理切片扫描仪DS-600获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新一代核酸提取仪EB-2100上市、宫颈癌检测产品开发完成。2023年Q1公司渠道产品实现收入19.98亿元(同比+9.39%),增长较为稳定。公司不断通过“服务+产品”一体化增强客户粘性,加大转型力度拓展精准中心业务,产品业务高速增长的态势有望借助全国布局的渠道网络得以延续,实现“渠道力”向“产品力”的有效转化。   投资建议:公司是国内头部第三方医学检验服务提供商,“产品+服务”一体化发展,随着全国布局完善、运营效率持续增高、特检占比持续提升,常规业务有望长期保持高速增长。我们预计公司ICL常规业务收入有望实现20-25%增长,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52/13.22/16.50亿元,同比-26.66%/+25.70%/+24.81%,EPS为1.68/2.11/2.63元,当前股价对应2023-2025年PE为16/13/10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常规业务恢复不及预期的风险、应收账款回款不及预期的风险、检验服务价格大幅下降的风险。
      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05-04
    • 各业务均衡稳健增长,国内外高端客群加速渗透

      各业务均衡稳健增长,国内外高端客群加速渗透

      个股研报
        迈瑞医疗(300760)   核心观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年报及2023年一季报,公司2022年全年实现收入303.66亿元(+20.17%),归母净利润96.07亿元(+20.07%),扣非净利润95.25亿元(+21.33%),EPS7.92元,经营性现金流121.41亿元(+34.92%)。公司2023年一季度实现营收83.64亿元(+20.47%),归母净利润25.71亿元(+22.14%),扣非净利润25.29亿元(+22.05%),经营性现金流13.33亿元(+53.30%)。   生命信息与支持业务增长提速,持续受益于新基建。2022年公司生命信息与支出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34.01亿元(+20.15%),增速较2021年显著提速,主要受益于国内新基建开展和海外高端客户群突破。预计至2022年末国内医疗新基建待释放空间尚有愈245亿元规模,仍将持续为公司生命信息与支持板块增长提供较强驱动力。种子业务微创外科表现较为亮眼(同比增长60%+),其中硬镜系统增长超90%,此外公司于2023年1月推出超声高频集成手术设备,且尚有4K荧光硬镜等高端产品有待上市,因此我们认为微创外科板块高速增长态势有望延续,并逐步成为公司生命信息与支持业务增长的重要引擎。由于2022年12月至2023年2月国内ICU病房建设加快,2023年Q1公司主动调整产能分配,监护仪、呼吸机、输注泵等重症设备销售占比大幅提升,推动业务整体实现高速增长。我们认为,随着国内院端需求恢复平衡,Q2起板块增速或将稳定回归常态水平。   体外诊断海外市场拓展顺利,高端机型装机驱动国内稳健增长。2022年公司体外诊断业务实现营收102.56亿元(+21.39%),其中化学发光增长近30%,实现近300家全新高端客户突破、超120家(含70家ICL)横向突破。国内方面,公司通过仪器和流水线装机克服院端诊疗量下降的负面影响,实现稳定增长,血球BC-7500(装机近2,000台)、化学发光CL-8000i、生化BS-2800M、凝血CX9000、TLA流水线等装机表现亮眼,公司体外诊断业务收入中三级医院贡献占比近四年实现一倍以上提升。此外,公司以安徽集采项目全线中标为契机,在安徽省发光业务实现85%增长(试剂收入增量超1亿元),突破空白三甲医院35家,市占率跃升至20%(安徽省第一);海外方面,ICL批量突破使得公司国际IVD业务实现35%+增长,大中样本量实验室渗透显著加速。基于①国内常规诊疗秩序已实现恢复;②海外全方位平台化本地布局趋于完善;③重磅新品推出不断补齐版图;④海肽整合顺利大举提升原料研发实力,我们认为公司体外诊断业务有望自2023年起迈入高速发展新阶段,成为公司业绩增长主要动力。   国内外影像高端客群加速渗透,贴息贷款促进需求释放。公司医学影像业务2022年实现营收64.64亿元(+19.14%),其中超声增超20%,实现较快增长,主要受益于新品(高端R系列、中高端I系列)迅速上量带来的海内外高端客群突破。公司超声收入中二、三级医院比重连年提升,高端超声占比超50%,2022年Q4起贴息贷款项目逐步落地,亦拉动了超声采购需求的释放。海外方面,公司兼顾中低端超声市场的同时,借助中高端台式超声I系列、全新POC超声等爆品,全面由中高端客户向高端客户进发。   投资建议:公司是国内产品最全、销售实力最强的医疗器械龙头企业,高端化、多元化、全球化的发展战略有助于公司成长为全球医疗器械龙头。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6/140/168亿元,同比增长20.95%/20.64%/20.15%,EPS分别为9.58/11.56/13.89元,当前股价对应2023-2025年PE为33/27/22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国内体外诊断试剂集采大幅降价的风险、国内医疗投资增速放缓致设备订单不达预期的风险、海外销售进展不及预期的风险、新产品研发进度不达预期的风险。
      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5页
      2023-05-03
    • 彩妆恋火表现优异,未来看好主营产品调整与渠道转型带来的增长

      彩妆恋火表现优异,未来看好主营产品调整与渠道转型带来的增长

      个股研报
        丸美股份(603983)   核心观点:   事件   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32亿元,同比减少3.10%;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74亿元,同比减少29.74%;实现归属母公司扣非净利润1.36亿元,同比减少24.03%。经营现金流量净额为0.4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47.49%。   2023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77亿元,同比增加24.58%;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0.79亿元,同比增加20.15%;实现归属母公司扣非净利润0.74亿元,同比增加29.03%。经营现金流量净额为-0.4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31.46%。   彩妆恋火实现高速增长,主品牌丸美发展相对承压;公司积极推进线上渠道转型,增速表现亮眼   从品牌和产品的角度看,公司主要有丸美、恋火两个品牌,其中丸美品牌主要包括眼部类及护肤类产品,恋火主要为美妆类产品。2022年洁肤类、美容及其他类产品表现较好。其中洁肤类产品实现营收2.07亿元,同比增长29.81%;美容及其他类产品实现营收2.94亿元,同比增长276.16%;主要系恋火品牌中彩妆类产品表现较好,恋火品牌实现营收2.86亿元,同比增长331.91%。眼部类产品营业收入4.35亿元,同比下降16.73%,主要系眼部类产品产量、销售量以及售价均出现下降。护肤类产品营业收入7.94亿元,同比下降17.80%,营业收入占比达45.84%,护肤品售价呈现上升趋势,但是护肤品产销数量均出现下降,拉低护肤品营业收入。随着消费者对于皮肤健康关注的提升,2023Q1护肤类及美容类售价出现一定提升,美容类销量同比增长102.13%,需求旺盛。   从销售渠道看,2022年公司线上渠道业绩表现亮眼,线上渠道实现营业收入12.44亿元,同比增长21.06%,主要系公司积极推进线上渠道转型,抖音快手自播及恋火品牌快速发展拉动线上渠道营业收入增长,2022年抖音快手自播实现营收1.89亿元,同比增长4.9倍,抖音快手自播全年占比超过达播;抖音Q4开始放量;天猫逐季优化,Q4恢复正增长,天猫直播渗透率有了明显提升,线上消费人群呈现年轻化趋势。2022双十一期间主品牌丸美天猫旗舰店GMV同增9.50%、天猫渠道自年初以来货盘结构持续优化下首次恢复正向增长;抖音渠道实现靓丽增长、自播GMV同增1620.20%、达播同增30.60%;快手渠道同增135.70%。彩妆品牌PL恋火“双11”全网GMV超过21年全年,其中天猫实现3.80倍超速增长、全网实现2.80倍超速增长、PL看不见粉底液荣登天猫回购榜、热销榜、加购榜、好评榜第一。在2023年38大促期间,丸美是为数不多的在天猫和抖音平台同时呈上涨趋势的国货美妆品牌。据统计,在抖音平台38大促(2023.3.1-2023.3.4)期间,丸美销售额同比增速高达56.7%。2022年新增PL看不见粉饼、PL蹭不掉粉底液,加大对干油敏不同肤质底妆需求的覆盖;10月,PL与李佳琦共创看不见气垫和看不见精油粉饼并在李佳琦直播间首发;双11期间PL看不见粉底液在天猫粉底液品类热销榜、加购榜、好评榜、回购榜均为第一。PL在丰富底妆SKU的同时,有计划地推进对天猫、抖音自播及线下新零售渠道的拓展,分步实施销售渠道多元化。PL在彩妆市场白热化竞争态势下实现突围,为其成中国王牌底妆打下坚实的基础。线下渠道实现4.86亿元营业收入,占比28.07%,同比下滑30.49%,主要系公司在大环境冲击下仍有压力。   从季度来看,第一、二、三季度为相对销售淡季,四季度处于换季时期叠加大促活动为销售旺季,历史营业收入中一二季度上升,三季度下降,四季度上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倒Z字形趋势,2022年公司表现与历史趋势大致相同,各季度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83亿元/4.35亿元/3.27亿元/5.88亿元。但是同比来看,仅有三季度出现增长。主要系在宏观经济环境较弱,疫情反复,叠加消费者消费信心不足的情况下,对一、二、四季度营业收入造成一定冲击。第三季度同比上升主要系公司2021Q3受疫情影响较大,存在小幅负增长带来的规模低基数,因此2022Q3的单季规模增速最为领先。   2022年综合毛利率增长4.38pct,期间费用率增加9.69pct;2023Q1综合毛利率增长1.97pct,期间费用率增加2.62pct2022年公司实现综合毛利率68.40%,较去年同期有所上升,主要系公司优化了销售策略和成本管控,进行公司产品结构优化,整体提升了正常品的销售价格、减少了活动品促销品的占比,公司各产品的毛利率均得到增加,线上渠道毛利率增加6.19pct,线下渠道受大环境影响出现下降。同时相对高毛利的美容美妆品类销售额占比提升,由此也带来公司毛利率的结构性优化,2022年公司期间费用率水平同比上升9.69个百分点,主要系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加大投入,增长较多。其中,公司聘请流量明星代言,加大在各渠道的广告投放,推广费用增加投入5.44亿元至6.56亿元,是销售费用规模增长的主要原因,销售人员薪酬减少投入0.94亿元至0.87亿元;同时,由于公司业务发展所需,职能部门职工薪酬增加,管理费用中工资及福利类费用增加0.50亿元至0.60亿元,办公及其他类费用增加0.40亿元至0.43亿元。公司继续保持一定规模的研发费用投入,其中物料消耗费用增加0.20亿元至0.22亿元。财务费用中利息费用从0.004亿元增加至0.02亿元,为财务费用同比增长的主要原因。   聚焦头部,优化长尾,大力发展具有核心科技的大单品   2022年公司对货品结构进行了系统的梳理、调整和优化,精减SKU超200个。公司深刻洞察线上线下不同销售场景和不同人群画像,并据此坚定推进分渠分品策略,不同渠道不同货盘,不同平台各有侧重,辅以平台专供特渠特供,维护了价格体系的稳定,保障了多渠道多平台协同均衡发展。公司主流产品已全线覆盖抗衰核心成分,线上:聚力动感科技眼霜小红笔、夯实丸美眼霜心智;逐步渗透重组胶原蛋白小金针次抛精华、以生物科技大单品发展第二大核心抗衰精华品类;补充重组双胶原奶油霜、冻干面膜满足消费者多重需求。线下:以艺术家IP联名套盒、节日套盒适配礼赠需求;以重组胶原蛋白冻干粉护理套盒等产品为抓手加强终端在店体验,提高用户粘性。报告期内公司重组双胶原蛋白系列实现营业收入2.05亿元,占比公司整体收入11.84%。   多渠道协同,曝光、种草、转化三维度分季度有节奏稳步推进营销活动   2022年公司在董事长直接带领下战略性推进线上转型。公司深刻理解电商逻辑,根据不同平台属性,用零售思维对货盘调整优化、对团队打散重组、对机制拆解细化,打破沟通障碍,精营业务细节,逐季验证逐季改善。公司优化直播流程与机制,精炼直播的内容与话术,加强主播的培训与学习,完善直播的管理与运营。公司维稳大盘,与经销商和门店携手共同应对大环境冲击,抓动销提升终端强体验功能,提高双胶原护理直冲站项目的覆盖与渗透,为线下门店运销提供有效赋能。报告期内,公司克服种种困难举行线下沙龙会和私享会共12012场,覆盖329092名会员。公司筹划并开展“红人计划”,激励每位销售人员都是KOL,实现高质量内容发布近4000篇,达到新品快速种草及声量传播。在双胶原新品的助推上,通过新品体验纳新、付邮试用等形式,拉新近1.5万人,从而实现双胶原系列新会员贡献达至26%。   公司通过明星代言人实现130城、60万点位、百亿曝光,围绕眼霜强化抗衰心智。2月Angelababy双胶原眼霜与时间作对大曝梯媒、3月毛晓彤小紫弹A醇眼霜超A眼神看我的引爆线上、9月檀健次全能ACE小红笔眼霜一笔封神、10月官宣TWINS胶原双生缺一不可。公司做优内容,研发向前,围绕前沿技术强化科技心智。公司充分运用抖音平台种草优势,联动全网美妆KOL及达人,以“重组胶原蛋白”双专利、超温和及强功效,入选抖音X巨量引擎X时尚芭莎之“了不起的中国成分”TOP1;10月公司成功举办第二届重组胶原蛋白抗衰老论坛,邀请国内外权威专家学者对重组胶原蛋白“卡脖子”研发难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众多美妆KOL齐聚丸美深度交流丸美科技力。公司用极富传统文化色彩的歌舞与艺术,彰显东方文化和美学,强化品牌内涵与价值。公司联合河南卫视推出国风大片《一眼倾心凤求凰》、与东方新锐剪纸艺术家IP共创眼霜节、与JUDECHANIP共创繁花似锦TOOYOUNG年华。   投资建议   我们认为公司品牌布局与产品结构不断完善,拳头产品专注于眼部护理的细分领域,眼霜/精华类产品销售额表现在国产眼部护理板块中位列前茅;同时丸美、恋火、春纪品牌定位不同的消费需求,帮助公司尽可能多的锁定更广阔的潜在消费市场。此外,公司注重产品的研发升级,定期推出新品,搭配积极有效的营销推广策略,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全渠道方式稳步推进规模扩张。但短期内公司与竞品公司相比,未见营收扩张的明显优势,渠道层面线上规模增速仍有扩张空间,且受到线下渠道拖累明显;洁肤类销售情况相对较好,但对公司毛利形成拖累,叠加营销费用的投入增加,公司盈利端承压。结合公司的股权激励目标,我们预测公司2023/2024/2025年将分别实现营收22.81/27.75/32.41亿元,净利润2.82/3.74/4.71亿元,对应PS为6.38/5.24/4.49倍,对应EPS为0.70/0.93/1.17元/股,对应PE为52/39/31倍,维持“谨慎推荐”。   风险提示   日化行业发展不及预期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行业集中度降低的风险;品牌渠道推广不及预期的风险。
      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1页
      2023-05-03
    • 2022年报及一季报点评:高端产品持续突破,医疗装备龙头前景广阔

      2022年报及一季报点评:高端产品持续突破,医疗装备龙头前景广阔

      个股研报
        联影医疗(688271)   核心观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报及23年一季报。2022年实现收入92.38亿元(+27.36%),归母净利润16.56亿元(+16.86%),扣非净利润13.28亿元(+13.91%),经营性现金流6.83亿元(-27.55%)。2023年Q1实现营业收入22.13亿元(+33.42%);归母净利润3.30亿元(+7.68%);扣非净利润2.77亿元(+3.14%)。   国内外业务统筹兼顾,持续取得突破性进展。公司已入驻全国超1,000家三甲医院,在中国权威排行榜中,排名前50医院中有49家是公司产品的用户;公司CT、PET/CT、PET/MR及XR产品均排名行业第一,MR和RT亦属行业前列;公司海外客户群体已覆盖亚洲、美洲、欧洲、大洋洲、非洲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营业务收入中境外占比由上年同期的7.15%提升至11.94%。   多项注册证获批进一步丰富产品矩阵,国际组织认证打开海外市场:截至2022年末,公司累计向市场推出90多款产品,多款软件产品获证推向市场。2022年公司共有10款产品获得国内NMPA注册,包括行业首款人体全身磁共振uMRJupiter5T、全芯无极数字PET/CTuMIPannoroma、智慧仿生微创介入手术系统uAngio960。此外,公司获得多个国际组织认证,可在多个国家和地区销售。截至2022年末,公司39款产品获得欧盟CE认证,可销往60余个国家和地区;37款产品通过FDA认证,获准在美国销售,销售网络覆盖全球主要发达市场及新兴市场。2022年公司在27个国家和地区新获当地产品注册,涉及42款产品。   高研发投入推动公司持续创新,知识产权布局进一步完善:公司高度重视研发的投入和顶尖人才的培养。2022年公司研发投入13.06亿元(+34.90%)。截至2022年末,公司共有员工7,302名,其中研发人员3,088名,占公司员工总数的42.29%。专利布局方面,截至2022年末,公司以专利为主的各项知识产权申请数量超过8,600多项,其中发明专利申请占全部专利申请数超过80%,公司累计获得超过4,300项的知识产权授权,其中发明专利授权超过2,300项。   2023年一季报业绩符合预期,研发投入占比持续提高:2023Q1公司实现收入22.13亿元(+33.42%),归母净利润3.30亿元(+7.68%),扣非净利润2.77亿元(+3.14%)。主营业务保持较高增速,主要系公司不断推出新产品,扩张海外新市场,销售规模不断增长所致。研发投入合计4.30亿元(+68.51%),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19.45%(增加4.05的百分点)。主要系公司加大研发投入,研发人员增加,人力成本增长所致。   投资建议:联影作为国内医疗影像行业龙头,国内市场自下而上的国产替代及广阔的海外市场为公司长期成长提供动力。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营业收入为116.88/149.99/185.37亿元,归母净利润为20.65/26.35/32.25亿元,同比增长24.70%/27.58%/22.41%,EPS分别为2.51/3.20/3.91元,股价对应2023-2025年PE为60/47/39倍,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国际化经营及业务拓展不及预期的风险、经销模式下的业务合作的风险
      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6页
      2023-05-03
    • 2022年报及一季报点评:常规业务增长稳健,产品布局持续推进

      2022年报及一季报点评:常规业务增长稳健,产品布局持续推进

      个股研报
        诺唯赞(688105)   核心观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报及23年一季报。2022年实现收入35.69亿元(+90.99%),归母净利润5.94亿元(-12.39%),扣非净利润5.97亿元(-7.28%),经营性现金流7.35亿元(+19.19%)。2023年Q1实现营业收入3.02亿元(-69.02%);归母净利润-0.51亿元(-111.74%);扣非净利润-0.75亿元(-118.21%)。   常规业务业绩增长稳健,生物试剂、诊断试剂增速亮眼:2022年公司常规业务实现销售收入10.14亿元(+41.03%),收入增长强劲主要系公司产品与销售增加、细分领域终端需求增长及公司新增产品与服务的销售转化实现。主营业务毛利率68.91%,较2021年同期下降12.43个百分点,主要系下游竞争加剧和集采政策影响,产品价格有所降低、产品销售结构变动所致。分业务来看,2022年公司生物试剂实现20.10亿(+46.30%),毛利率86.54%;诊断试剂实现收入14.37亿(+234.59%),毛利率45.14%;诊断仪器实现收入0.16亿(+66.65%),毛利率-12.18%;技术服务实现收入1.02亿(+97.03%),毛利率68.78%。公司重点业务生物试剂稳步增长,诊断试剂增长较高,系新冠抗原检测试剂盒销售增长所致。   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研发成果丰硕:公司高度重视对公司核心技术的研发。公司2022年研发投入3.96亿元(+73.98%),公司整体研发人员由2021年652名增加至1,196名,人员数量增长83%。在公司三大板块都有亮眼的研发成果涌现。1)生命科学领域,报告期间累计完成30项重点技术开发,生命科学事业部开发新产品近300个(含研发参与的定制产品)。2)生物医药领域方面,公司持续扩大新药研发品类,近70个终端产品。在抗体筛选服务领域,公司有数个管线在推进。疫苗领域公司形成核酸工艺、蛋白工艺、酶工程与综合分析四大平台。公司客户数量同比增长超过60%。3)体外诊断方面,公司完成呼吸道常规感染指标检测试剂的升级迭代,并补充胃功能产品线幽门螺旋杆菌检测试剂的开发。截至报告期末,体外诊断试剂终端客户覆盖了2,200多家医院、第三方检验中心和体检机构等医疗机构。   国际业务布局稳步推进,新产品线不断拓宽:公司积极推进海外业务布局,推进常规产品在东南亚、北美等地销售。报告期内公司已设立中国香港、新加坡、德国等子公司,完成北美、东南亚以及欧洲地区标杆海外根据地建设。截至2022年末,公司国际业务部员工160余名,业务开展区域覆盖美国、西班牙、德国、马来西亚等。未来公司将继续推进海外业务,开拓新市场。新产品不断推出,公司基础科研试剂业务新增160余个新产品(含研发参与的定制产品),测序试剂方面新增110余项新产品。   2023Q1市场需求变化导致营收下降,短期业绩波动:2023Q1营收和利润均同比下滑,我们认为有以下原因:1)新冠产品需求放缓导致销售收入下降2)公司规模扩张管理/销售/研发费用率的上升导致利润下滑。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营业收入为15.02/19.59/25.77亿元,归母净利润为3.05/4.40/6.29/亿元,同比-48.62%/44.10%/42.91%,EPS分别为0.76/1.10/1.57元,对应2023-2025年PE47/33/23倍,维持“谨慎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研发与技术迭代不及预期的风险,市场开拓不及预期的风险
      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7页
      2023-05-03
    • 一季报点评:业务结构持续优化,盈利能力明显提升

      一季报点评:业务结构持续优化,盈利能力明显提升

      个股研报
        国药股份(600511)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一季报,2023Q1实现营业收入112.26亿元,同比增长1.50%;归母净利润4.14亿元,同比增长10.86%;扣非归母净利润4.13亿元,同比增长11.99%。   收入增长平稳,看好二季度北京诊疗进一步回升。公司2023Q1收入微增,仍部分受到疫情节奏的影响。公司分销业务集中在北京,疫情1月份依然有较大影响,至2月元宵节后才开始全面恢复,北京地区医院外地患者占比较大,二季度我们看好营收增速开始回升。精麻药业务预计一季度也受益国内诊疗恢复,手术量回升及肿瘤患者就医将提升精麻药临床需求。   业务结构持续优化,盈利能力明显改善。公司2023Q1实现净利率4.01%,提升0.31pp;毛利率7.70%,提升0.53pp;销售费用率2.12%,提升0.35pp;管理费用率0.94%,提升0.06pp;财务费用率-0.20%,下降0.04pp。受益于毛利率上行,公司盈利能力明显提升,表明公司业务结构持续优化,麻精药分销等高毛利率板块占比进一步上升。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北京医药分销和全国精麻药分销龙头,资产质量稳健,区位优势显著。公司业务有望持续受益于诊疗复苏。我们预测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64/25.54/28.15亿元,同比增长15.26%、12.81%、10.23%,对应EPS为3.00/3.38/3.73元,对应PE为14/12/11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药品降价超预期的风险,麻精制品被控费的风险,医院诊疗需求恢复不及预期的风险等。
      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3-05-03
    • 常规业务恢复较好,看好创新产品未来放量

      常规业务恢复较好,看好创新产品未来放量

      个股研报
        万孚生物(300482)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一季报,公司2023年1-3月实现收入8.32亿元(-68.32%),归母净利润2.04亿元(-77.46%),扣非净利润1.95亿元(-78.26%),经营性现金流-2.22亿元(+37.98%)。   新冠业务回落影响表观业绩,Q1常规业务表现超预期。2023年Q1公司营收端及利润端同比均出现较大下滑,主要是同期新冠抗原业务收入基数较大所致。相较2019年Q1,公司2023年Q1营收、净利润分别实现83.79%及161.79%增长,超此前市场预期,一方面是公司常规业务体量已较疫前大幅提升;另一方面,一季度甲流等传染病传播较为旺盛,使得公司流感检测产品收入明显增长。   院内市场有序恢复,多业务板块恢复增长。2023年2月起,院端诊疗秩序复苏较好,心标、血气、血栓等项目需求逐步恢复,带动公司慢病管理板块修复式增长。此外,随着物流与国际贸易恢复顺畅,公司毒品/药物滥用及优生优育产品有望加速放量,贡献更多业绩增量。   研发保持高投入,多领域新品有望陆续上市。2023年Q1公司研发费用为0.94亿元,研发费用率为11.35%,较2022年同期提升6.84个百分点。目前公司已在多个领域取得系列突破性进展,其中:1)免疫:血栓化学发光产品受到临床广泛认可,单人份发光业务条线推进进展顺利;2)分子:自研优博斯U-Box系统已于2022年3月获批,优卡斯U-Card系统完成CE认证及试销;3)病理: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平台PA3600(自主知识产权)已在百余家医院试用和运营,免疫组化二抗系统核心原料实现自研。   投资建议:公司是国内POCT诊断龙头,在技术平台及产品管线方面拥有显著优势,疫情影响消退后国内及国际市场共同发力,长期前景依然良好。我们预计公司2023年至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12亿元、7.68亿元及9.63亿元,同比-48.88%/+25.57%/25.38%,EPS分别为1.38/1.73/2.17元,当前股价对应2023-2025年PE为22/17/14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不确定性的风险、新产品推广不及预期的风险、产品降价超预期的风险。
      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3-05-03
    • 一季报点评:业绩大超预期,看好改革和提价预期

      一季报点评:业绩大超预期,看好改革和提价预期

      个股研报
        太极集团(600129)   核心观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一季报,2023Q1实现营业总收入44.27亿元,同比增长25.27%;归母净利润2.35亿元,同比增长991.16%;扣非归母净利润2.39亿元,同比增长227.59%。   一季度业绩大超预期,盈利能力明显好转。公司2023Q1实现净利润2.35亿元,扣非净利润2.39亿元,大幅超过预期,均创历史新高。公司2023Q1实现净利率5.34%,提升4.84pp;毛利率51.00%,提升5.63pp;销售费用率37.48%,提升1.88pp;管理费用率4.20%,下降0.30pp;研发费用率0.86%,提升0.32pp;财务费用率0.63%,下降0.45pp。公司净利率提高主要得益于毛利率提升。   看好公司改革成效和产品提价预期。公司一季度业绩超预期,或因疫情相关用药需求激增,但公司更长期的增长动力来自改革成效。公司积极提高产品在终端的覆盖率,医疗终端加强学术推广。OTC品类推进营销改革,以藿香等明星产品带动消化系统品类销售,在山东和漱玉平民合作试点成效显著,此后会将山东合作模式进一步推广全国。此外,公司产品疗效显著,尤其是部分疫情用药紧缺,未来或有进一步提价空间。   投资建议:公司是营销改革效果明显,品牌价值不断提升,我们看好国药对公司的整合效果。同时,公司疫情相关中药疗效显著,把握机遇可培养消费者习惯,抢占更多市场份额。我们预测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01/9.04/10.89亿元,同比增长100.57%、28.89%、20.45%,对应EPS为1.26/1.62/1.96元,对应PE为39/30/25倍,维持“谨慎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药品集采降价高于预期的风险、国药入主整合不畅的风险、新药研发失败的风险等。
      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3-05-03
    • 常规业务维持增长,海外拓展有望提速

      常规业务维持增长,海外拓展有望提速

      个股研报
        华大智造(688114)   核心观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年报及2023年一季报,公司2022年全年实现收入42.31亿元(+7.69%),归母净利润20.26亿(+319.04%),扣非净利润2.64亿元(-46.43%),EPS4.89元,经营性现金流14.21亿(+32.43%)。公司2023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19亿元(-49.25%),归母净利润-1.50亿(-143.78%),扣非净利润-1.65亿(-149.67%),经营性现金流-4.52亿(-493.91%)。   测序仪装机稳步推进,海外拓展有望进一步提速。2022年公司基因测序仪业务实现营收17.58亿元(+37.74%),各型号测序仪装机超600台,累计装机超2,500台。1)国内:全年装机超470台,实现营收约11.6亿元(占测序仪业务近66%),据灼识咨询数据(2022年国内测序仪及耗材市场规模44亿元),公司占约26.1%国内市场份额;2)海外:全年装机超130台,实现营收约6亿元(占测序业务近34%),占全球市场份额约5.2%。公司持续完善服务网络,实现全球营销本地化,2022年公司新设多家子公司、客户体验中心及国际备件仓库,并引入渠道合作伙伴30+,持续开发存量及增量客户。截至2022年,公司营销人员达到790人(海外占比29%)。此外,基于公司与illumina诉讼和解获3.25亿美元赔偿及在美销售权、欧洲专利局认可公司在欧销售权,我们认为公司海外竞争道路已逐步铺平,叠加渠道网络不断完善,海外销售局面有望逐步打开,驱动测序仪业务高速增长。   研发力度持续加强,全矩阵布局形成核心产品力。公司持续加大基因测序仪及配套设备、高密度测序芯片耗材、自动化样本处理系统和远程超声机器人等领域技术产品创新及研发,2022年公司研发投入8.14亿元(+33.88%),研发费用率19.25%(+3.77pct);2023年Q1公司研发投入2.19亿元(同比+40.1%),研发费用率35.35%(环比+16.1pct)。截至2022年,公司测序仪板块推出E/G/T三大系列机型,覆盖低-中-高-超高全通量矩阵;自动化板块针对不同通量需求样本前处理全流程推出MGISTP/MGISP/MGIFLP/MGIGlab等多系列自动化设备和工作站;新业务板块推出超低温自动化生物样本库MGIClab、数据中心一体机ZTRON、远程超声机器人MGIUS等系列产品。   实验室自动化业务回落影响整体业绩,看好长期应用前景拓展。2022年公司实验室自动化板块实现收入12.48亿元(-43.06%),占比29.51%(-26.3pct),营收下降主要是因为与新冠相关的自动化设备需求萎缩,2023年Q1起实验室自动化板块收入进一步下降。公司自动化技术覆盖样本处理、样本提取、样本制备等领域,并持续发展数字微流控技术、液体处理技术等前沿技术。2022年公司自动化样本制备系统及全自动化核酸提取纯化仪等产品装机超900台,新上市产品包括覆盖多领域应用场景的自动化移液机器人MGISP-Smart8、基于数字微流控技术的自动化建库平台DNBelab-D4。我们认为,实验室自动化设备可有效提升科研及临床应用场景效率及生产力,尽管新冠相关设备需求褪去后短期收入下降明显,但未来大型科研项目、医检所、样本库、农业育种等应用场景空间有望借此进一步打开。   新业务板块保持高速增长,有望持续贡献业绩增量。公司坚持以多组学解决方案为顶层生命科技核心工具开拓新发展方向,战略性布局新业务,主要包括单细胞平台、影像平台及BIT平台。2022年公司新业务板块实现营业收入12亿元(+180.59%),占比28.37%(+17.48pct),BIT产品装机约350台,移动实验室交付约110套,超声影像平台装机约30台。产品进展方面:①进一步升级新型生物样本资源库MGICLab-LT系列;②推出掌上无线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2022年7月获江苏药监局器械证);③升级DNBelabC系列高通量单细胞RNA文库制备试剂盒;④ZTRON基因数据中心一体机通过欧洲隐私保护认证。   投资建议:公司是技术立身、放眼全球的国产测序仪龙头,以核心技术和强产品力筑就极高竞争壁垒,随着海外经营环境愈发改善,全球市场空间有望进一步打开。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52/4.09/6.14亿元,同比-87.55%/62.15%/50.03%,EPS分别0.61元、0.99元、1.48元,当前股价对应2023-2025年PE131/81/54倍,首次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竞争格局加剧的风险、市场拓展不及预期的风险、新产品研发进步不及预期的风险、关联交易占比降低不及预期的风险。
      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2页
      2023-04-28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