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会议纪要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331)

    • 公司简评报告:研发持续高投入,商业化加速推进

      公司简评报告:研发持续高投入,商业化加速推进

      个股研报
        荣昌生物(688331)   二季度恢复良好增长,业绩符合预期。2023上半年,公司实现收入4.22亿元(+20.56%),归母净利润-7.03亿元(-43.80%),扣非净利润-7.28亿元(-47.03%)。Q2单季,公司实现收入2.54亿元(+26.94%),归母净利润-3.80亿元(-87.64%)。公司二季度收入端逐步恢复良好增长,业绩符合预期。报告期两款产品维持良好增长,研发和销售费用持续投入,下半年有望放量加速。   销售团队持续扩张,商业化能力优秀。报告期内,公司销售费用达3.50亿元(+133.51%),其中员工薪酬支出达2.19亿元(+143%)。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公司自身免疫商业化团队已组建超过600人的销售队伍(去年同期241人),自身免疫商业化团队已准入超过600家医院(2022年底准入495家医院,半年新增超过105家);公司肿瘤科商业化团队已组建近600人的销售队伍(去年同期291人),肿瘤商业化团队已准入超过600家医院(2022年底准入472家医院,半年新增超过128家)。公司产品准入医院数量持续增加,为产品的后续放量奠定良好基础。随着销售人员的逐步扩张到位,产品准入医院数量的持续增加,公司产品有望加速放量。   研发持续高投入,适应症不断拓展。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达5.40亿元(+20.19%),研发投入持续加大。泰它西普于2021年上市、2022年纳入医保,在SLE领域渗透率处于较低水平,具备广阔提升空间。RA适应症已报产,有望2024年上市;MG、pSS、IgA肾病和NMOSD均进入临床三期,IgG4相关疾病、MS等其他适应症也在研究探索阶段。海外市场方面,SLE正在全球推进国际多中心的III期临床研究;IgA肾病、pSSIII期临床已获FDA批准,MG被FDA授予快速通道资格认定。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市场空间广阔,庞大的用药群体为泰它西普的持续放量奠定良好基础。维迪西妥单抗GC和UC于2021年陆续上市,并于2022和2023年分别纳入医保。目前公司正在积极开展维迪西妥单抗的药物联用在UC上的临床研究,不断拓展UC领域的用药人群,其中维迪西妥单抗联合特瑞普利单抗用于一线UC患者的III期临床正处于患者招募阶段。在BC领域,公司正在推进产品在HER2低表达人群的临床研究,目前III期临床正在患者招募阶段。2022年3月辉瑞收购Seagen,公司与Seagen就维迪西妥单抗的合作项目有望受益于辉瑞在临床和商业化方面的优势得以加速推进。除了泰它西普和维迪西妥这两款已上市产品之外,公司还有RC28(VEGF/FGF融合蛋白,两项适应症进入III期)、RC88(MSLNADC)、RC98(PD-L1单抗)、RC108(cMETADC)、RC118(Claudin18.2ADC)等多个在研品种进入临床阶段。随着在研管线持续推进,公司产品种类将不断丰富。   投资建议:公司现有两款创新药上市销售,处于快速放量阶段,并且适应症也在陆续拓展。公司多项在研产品进入临床阶段,随着研发投入持续加大,产品种类将不断丰富。我们预测公司2023-2025年实现营业收入12.69亿元、20.28亿元和29.04亿元,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6.25亿元、-5.06亿元和-1.74亿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药物研发进展不及预期风险;商业化不及预期风险;市场竞争风险。
      东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3页
      2023-08-24
    • 公司简评报告:二季度业绩企稳回升,研发管线获积极进展

      公司简评报告:二季度业绩企稳回升,研发管线获积极进展

      个股研报
        丽珠集团(000513)   二季度业绩恢复良好增长态势。公司2023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66.90亿元(+6.15%)、归母净利润11.35亿元(+11.50%)、扣非归母净利润10.94亿元(+4.52)。其中Q2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2.77亿元(+16.06%)、归母净利润5.53亿元(+19.04%)。公司一季度业绩受疫情影响短期放缓,随着医院诊疗服务的逐月企稳回升,公司二季度业绩恢复良好增长。   化学制剂板块逐渐企稳。2023H1化学制剂板块实现收入34.80亿元(-2.42%)。1)消化道领域实现收入16.25亿元(-7.75%),艾普拉唑针剂新适应症(预防重症患者应激性溃疡出血)获批上市,有望逐步贡献业绩增量。报告期内公司引进P-CAB,进一步加强消化道领域产品布局。2)促性激素领域实现收入13.76亿元(+2.71%),微球类产品竞争格局良好,辅助生殖领域产品种类丰富,曲普瑞林微球(1个月缓释)获批上市,黄体酮注射液已报产。3)精神领域实现收入2.78亿元(+5.31%),布南色林获批上市,鲁拉西酮已报产,产品种类不断丰富。4)抗感染领域实现收入1.99亿元(+2.11%),注射用伏立康唑获批上市。整体来看,随着医院就诊量的恢复,化学制剂板块全年有望恢复良好增长。   中药板块增速靓丽,原料药和生物制品板块平稳增长。报告期内,中药制剂板块实现收入9.54亿元(+94.42%),上半年受新冠和流感等因素的影响,公司核心品种抗病毒颗粒和参芪扶正注射液市场需求旺盛,实现快速放量。报告期内,原料药及中间体板块实现收入17.82亿元(+3.03%),抗生素系列产品实现良好增长;报告期末公司共有33个原料药及中间体产品在63个海外国家/地区完成了135个国际注册项目,49个原料药及中间体产品在国内完成了58个注册项目。报告期内,生物制品板块实现收入1.13亿元(+5.93%),托珠单抗成功上市并新增适应症。   研发持续投入,多个项目取得积极进展。2023H1公司研发费用6.11亿元(+10.15%),在研管线快速推进。曲普瑞林微球(1个月缓释)子宫内膜异位症完成Ⅲ期临床,准备报产;注射用阿立哌唑微球(1个月缓释)完成I期多次给药临床试验及临床数据分析,并已完成与CDE沟通交流,准备报产;司美格鲁肽注射液III期临床试验完成入组;重组抗人IL-17A/F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和重组人促卵泡激素已开展Ⅲ期临床试验。   投资建议:我们预测公司2023-2025年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22.68亿元、26.69亿元和31.11亿元,对应EPS分别为2.42元、2.85元和3.33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3.78/11.71/10.04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药品降价风险;研发进度不及预期风险;市场竞争风险。
      东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08-24
    • 公司简评报告:产品放量加速,盈利持续改善

      公司简评报告:产品放量加速,盈利持续改善

      个股研报
        微电生理(688351)   投资要点   二季度业绩表现亮眼。2023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2亿元,同比增长16.58%;归母净利润0.02亿元,同比增长44.60%;其中,Q2单季实现营业收入0.90亿元,同比增长35.83%;归母净利润0.11亿元,同比增长594.98%。公司第一季度受电生理带量采购实施前订货量减少的影响,销售收入同比有所下降;第二季度集中采购陆续落地执行,手术量快速提升,公司收入和利润端均实现快速增长。报告期内,公司销售毛利率与净利率分别为67.64%、1.52%,毛利率同比下降2.21pct、净利率同比提升0.29pct;其中,Q2单季公司销售毛利率为67.24%,同比下降3.1pct;销售净利率为12.76%,同比提升10.27pct;盈利能力逐渐提升。   国内国际市场快速放量。报告期内,国内市场方面,1)上半年电生理手术量快速提升,同比增长超过50%,公司三维手术累计超过4万例,累计覆盖医院900余家。2)公司开展福建集采执行工作,进行数据维护、配送勾选及三方签约等,截至目前已有20个省份正式执行集采政策。3)公司全面开展TrueForce®压力导管商业化推广,新品从今年2月上市后临床使用至今,已在26个省市完成了300余例压力指导下的射频消融手术。国外市场方面,上半年,国际市场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超过60%,累计覆盖31个国家和地区;共计新增11款产品在4个国家及地区获得首次注册证,累计20款产品获得CE认证,4款产品获得FDA注册许可。   研发投入加大,高端新品即将上市。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达5372.81万元(+29.62%),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37.80%。公司在研项目中,1)有3个项目已递交注册申请,预计2023年取得NMPA注册证,分别是第四代三维心脏电生理标测系统、冷冻消融导管和冷冻消融系统。第四代Columbus®三维心脏电生理标测系统预计今年下半年获批;冷冻消融系列产品预计今年第三季度获批;2)有2个项目临床试验阶段,预计2025年获得NMPA注册证,分别是肾动脉射频消融系统和肾动脉射频消融导管。研发合作方面,公司就磁导航机器人在中国的技术创新与商业应用,持续推进与Stereotaxis的研发合作深度,已完成Columbus®三维心脏电生理标测系统磁导航模块开发,并已实现远程操控,具备支持远程手术的条件;与Stereotaxis共同研发的磁导航消融导管已完成型检测试。   投资建议:公司是国产电生理龙头企业,随着国内电生理带量集采政策的落地、电生理手术量的不断增加,公司产品有望快速放量。公司研发投入持续加大,多个高端产品即将上市,市场前景可期。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的营收分别3.44/4.82/6.53亿元,归母净利润为0.29/0.60/1.10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06/0.13/0.23元,对应PS分别25.0/15.0/10.7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研发进展不及预期风险;产品销售推广不及预期风险;政策风险。
      东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2页
      2023-08-23
    • 公司简评报告:超声内镜业务快速增长,发力第三增长曲线

      公司简评报告:超声内镜业务快速增长,发力第三增长曲线

      个股研报
        开立医疗(300633)   投资要点   业绩快速增长,盈利能力持续提升。2023年上半年,公司营收与归母净利分别为10.43、2.7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4.9%、56.2%。Q2单季度,公司营收与归母净利分别为5.7、1.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2.7%、8.8%。盈利能力方面,公司毛利率与净利率分别为69.0%、26.2%,分别较去年同期提升3.8、5.3个百分点。产品结构优化及规模效应持续体现,公司利润端增速亮眼。   超声:海内外市场均取得积极进展,中高端产品持续放量。2023年上半年,公司彩超产品收入为6.5亿元,同比增长19.5%,毛利率66.5%,较去年同期提升3.0个百分点。1)中高端产品突破海外发达市场:①加载了“凤眼S-Fetus”的S60、P60和Elite系列产品销售快速放量,在欧美市场取得快速增长,中等以上规模医院等核心客户群装机快速扩大。②便携超声E系列、X系列扩展到更多的发达国家和高端医院,用户群体及适用科室扩展,市场空间打开。③积极建设海外发达市场团队,实现新产品快速导入。2)产品梯队完善,国内市场设备入院率达到历年之最:①S60、P60系列等高端台超在妇产、全身应用取得突破,三甲医院的装机量不断提升。②产品梯队完善,公司在各级市场都实现了较好的发展,特别是医疗补短板、体检筛查健康关注、医院新建、改扩建以及省市级集中采购等领域具备更大竞争优势。   内镜:产品进入收获期,延续高增长。2023年上半年,公司内镜业务收入为3.8亿元,同比增长38.4%,毛利率73.8%,较去年同期提升4.1个百分点。报告期内,随着国内常规诊疗业务的逐月恢复,以及HD550等高端产品的放量,公司内镜业务延续高增长态势。作为国产内镜市场的龙头企业,公司新推出支气管镜等多个高端镜体,产品管线不断丰富,公司产品覆盖的医院和科室数量持续增加,覆盖更多手术和应用场景,可及市场越来越大,临床认可度不断提升,公司内镜业务持续高成长可期。   微创外科:发力打造第三成长曲线,股权激励制定高目标。公司微创外科领域持续推出重磅产品,如2K和4K白光、4K荧光等。为加快业务推广,公司引进了具有丰富外科营销经验的团队,并颁布股权激励计划。本次股权激励主要针对微创外科业务团队等34人,拟授予股票总量329.4万股,占公司股本总额的0.76%,授予价格为每股22.18元。本次激励计划设立了两级业绩考核指标,均对公司2023-2026年在大陆地区外科业务收入提出要求:A(归属系数100%)4年收入分别不低于1/1.45/2.5/4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45%/72%/60%;B(归属系数80%)4年收入分别不低于0.8/1.16/2/3.2亿元。股权激励一方面有利于充分调动微创外科团队积极性;另一方面彰显出公司发力微创外科业务的信心和决心,预计该业务将成为公司未来几年新的增长极。   投资建议:开立医疗是国产超声+内镜龙头,高端产品陆续放量,开始重点发力微创外科业务,打造第三成长曲线,业绩保持高增长可期。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07/6.59/8.42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18/1.53/1.96元,对应PE分别35.8/27.5/21.5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风险;政策风险;汇率风险等。
      东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08-23
    • 公司简评报告:业绩快速增长,股权激励目标高

      公司简评报告:业绩快速增长,股权激励目标高

      个股研报
        安杰思(688581)   投资要点   业绩快速增长,盈利能力显著提升。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2.06亿元,同比增长30.7%;归母净利润0.79亿元,同比增长44.2%;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77亿元,同比增长33.2%;其中,Q2单季实现营业收入1.15亿元,同比增长44.3%;归母净利润0.45亿元,同比增长63.9%;公司业绩快速增长主要受益于境内医院诊疗的逐渐恢复,海外新客户及产品线的拓展。报告期内,公司销售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68.8%、38.3%,较去年同期分别提升3.5、3.6pct;其中Q2单季公司销售毛利率为67.41%,同比提升2.89pct;销售净利率为38.72%,同比提升4.63pct,主要是公司产品结构、生产工艺优化及汇率变动影响等。报告期内,公司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1.3%、9.6%、-4.2%,分别较去年同期增加1.9、0.6、1.7个百分点;研发费用率为8.8%,下降0.4个百分点。   海外市场持续发力。2023上半年,公司海外营收1.02亿元,同比增长42.4%,主要是海外新客户的拓展(新客户数量增长18%),老客户合作产品线的增加等。具体来看,北美洲、欧洲和其他市场收入分别为3057.26万元、4946.12万元和2166.44万元,同比分别增长36.2%、37.0%和68.7%。上半年,公司在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加拿大等多个国家新增注册证15张,其中公司具备核心技术的止血夹产品已获FDA、CE和国内注册证,并在欧洲形成批量销售,放量可期。   股权激励目标高,彰显发展信心。公司同期发布股权激励计划,拟向激励对象授予的限制性股票总量为47.65万股,占本激励计划草案公告时公司股本总额的0.823%。其中,首次授予39.15万股,预留8.50万股。首次授予部分涉及的激励对象共计69人,约占公司全部职工人数的12.3%,其中包括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和中层管理人员及核心技术骨干;授予价格为70元/股。公司业绩考核年度为2023-2025年,分为两个目标(A和B)。目标A:公司归属系数100%,2023-2025年营收分别为5亿、6.75亿、9.11亿,同比分别增长35%、35%、35%;净利润分别为1.95亿、2.49亿、3.09亿,同比分别增长34%、28%、24%;目标B:公司归属系数80%,2023-2025年营收分别为4.75亿、6.41亿、8.65亿,同比分别增长28%、35%、35%;净利润分别为1.79亿、2.29亿、2.84亿,同比分别增长23%、28%、24%。公司上市不久,即迅速推出股权激励计划,一方面有利于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彰显出公司对未来几年业务快速发展的信心目标。   投资建议:公司多个产品处于行业领先,已在全球市场广泛布局,发展前景可期。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的营收分别5.04/6.58/8.45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93/2.55/3.21亿元,对应EPS分别为3.34/4.40/5.54元,对应PE分别29.45/22.35/17.74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风险;政策风险;汇率风险等。
      东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6页
      2023-08-22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合规学术会议获支持鼓励,国谈初审药品名单公布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合规学术会议获支持鼓励,国谈初审药品名单公布

      医药商业
        投资要点:   市场表现:   上周( 8月14日至8月18日)医药生物板块整体下跌2.44%,在申万31个行业中排第22位,跑赢沪深300指数0.14个百分点。 年初至今,医药生物板块整体下跌11.09%,在申万31个行业中排第26位,跑输沪深300指数8.83个百分点。当前, 医药生物板块PE估值为23.9倍,处于历史低位水平,相对于沪深300的估值溢价为120%。 上周子板块中, 所有子板块均下跌,跌幅前三为医疗服务、中药、生物制品,分别下跌3.68%、 2.79%、 2.45%。 个股方面, 上周上涨的个股为71只(占比14.9%),涨幅前五的个股分别为开开实业( 38.3%),*ST太安( 27.5%),人民同泰( 26.9%),昊海生科( 11.5%),华人健康( 9.2%)。   市值方面,当前A股申万医药生物板块总市值为6.58万亿,在全部A股市值占比为7.22%。成交量方面,上周申万医药板块合计成交额为3471亿元,占全部A股成交额的9.53%,板块单周成交额环比下降6.26%。 主力资金方面,上周医药行业整体的主力资金净流出合计为96.99亿元; 净流出前五为爱尔眼科、昊帆生物、众生药业、浙江震元、云南白药。   行业要闻:   8月1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就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发布有关问答。本次集中整治工作明确了三项工作原则:一是全面覆盖、聚焦重点。二是集中突破、纠建并举。三是统一实施、分级负责。整治的内容重点在六个方面:一是医药领域行政管理部门以权寻租;二是医疗卫生机构内“关键少数”和关键岗位,以及药品、器械、耗材等方面的“带金销售”;三是接受医药领域行政部门管理指导的社会组织利用工作便利牟取利益;四是涉及医保基金使用的有关问题;五是医药生产经营企业在购销领域的不法行为;六是医务人员违反《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廉洁从业九项准则》。同时,卫健委明确表态:医药行业的学术会议是学术交流、经验分享、促进医药技术进步和创新发展的重要平台,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规范开展的学术会议和正常医学活动是要大力支持、积极鼓励的。需要整治的是那些无中生有、编造虚假学术会议的名头,进行违法违规利益输送,或者违规将学术会议赞助费私分的不法行为。   此次医药领域反腐工作力度较以往覆盖更广、力度更大,根本目的在于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促进医药行业高质量发展、完善医药治理体系建设。短期内市场对其产生较大的恐慌情绪,板块呈现一定波动,长期来看行业在合规监管下有望迈向健康高质量发展。同时,卫健委明确支持和鼓励开展规范的学术会议和正常的医学活动,部分学术推广活动短期内或受到暂缓和调整,但长期来看,在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原则下,具备创新和差异化的药品和器械在合规学术推广下依然具备广阔成长空间,推荐关注综合实力强劲、研发实力雄厚的创新药械公司。   投资建议:   上周大盘走势疲软,医药生物板块亦表现较弱。卫健委就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做出答复,明确对于规范学术会议和正常医学活动的鼓励和持续态度,建议理性看待反腐,有利于进一步稳定市场情绪和预期。国家医保局公布了2023年国谈进入初步审查的390个药品名单,建议关注相关创新药企的投资机会。目前为中报密集披露期,密切关注上市公司业绩边际变化,精选细分领域优质个股。当前板块处于多重底部,建议以中长期视角布局板块投资机会。建议关注:连锁药店、医疗服务、创新药链、二类疫苗、血制品、品牌中药、特色原料药等板块及个股。   个股推荐组合: 特宝生物、 贝达药业、 康泰生物、老百姓、 百诚医药、羚锐制药、华兰生物;   个股关注组合:国际医学、华厦眼科、 九洲药业、 益丰药房、信邦制药、丽珠集团、博雅生物等。   风险提示:政策风险;业绩风险;事件风险。
      东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4页
      2023-08-21
    • 公司简评报告:业绩高增长,管线再丰富

      公司简评报告:业绩高增长,管线再丰富

      个股研报
        特宝生物(688278)   投资要点   业绩高增长,盈利能力持续提升。2023上半年,公司实现收入9.04亿元(+26.40%)、归母净利润2.02亿元(+51.27%)、扣非净利润2.33亿元(+54.36%)。其中二季度单季实现收入4.84亿元(+30.93%),归母净利润1.18亿元(+54.86%),公司收入和利润端均实现快速增长,业绩表现亮眼。23H1公司毛利率达到92.94%,同比提升3.41pp,主要因为报告期内专利权使用费支出减少使得营业成本有所下降。从费用上看,2023H1公司销售费用率为45.71%,同比下降4.18pp;管理费用率为9.19%,同比上升0.91pp;研发费用率为8.54%,同比上升1.28pp。2023上半年公司净利率达到22.38%,同比提升3.68pp,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派格宾持续快速放量,乙肝治疗临床研究不断推进。随着派格宾乙肝临床治愈理念的不断普及和科学证据的累积,市场对产品的认可度持续提升,派格宾有望维持快速放量趋势,占公司总营收比重稳步提升,2023H1预计贡献营收超7亿。派罗欣退出中国市场后,派格宾作为目前国内唯一一款长效干扰素α制剂,竞争格局良好,预计维持稳定价格体系。近年来公司持续聚焦慢性乙肝治疗领域,开展慢性乙肝临床治愈研究,不断丰富派格宾的临床数据,为产品的持续放量奠定良好基础。公司开展的首个以乙肝表面抗原清除(临床治愈)为主要疗效指标的长效干扰素确证性临床试验正在开展确证性临床研究,已于2023年5月完成全面给药,停药后需随访观察24周。   rhG-CSF获批上市,形成长短效产品组合。公司1.1类新药拓培非格司亭注射液(珮金)于2023年6月成功上市,为Y型聚乙二醇(PEG)修饰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rhG-CSF),与目前已上市的同类长效产品相比,珮金具有较长的药物半衰期、较低的药物剂量,与公司现有产品特尔津为长短效产品组合。该产品已与江苏复星签署独家商业化合作协议,授予江苏复星关于珮金在中国大陆的独家推广销售权力,公司将获得不低于7300万元人民币的首付款和里程碑款项,复星强大的商业化能力有望助力珮金快速放量。该产品已于6月30日获批上市,具备2023年国家医保谈判资格,有望通过国谈快速进入医保目录。   研发持续高投入,布局多款长效制剂,乙肝领域持续深耕。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3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达1.67亿元(+95.90%),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18.50%。从在研管线上看,公司布局多款长效重组蛋白制品,其中Y型聚乙二醇重组人生长激素(YPEG-GH)已完成三期临床,Y型聚乙二醇重组人促红素(YPEG-EPO)已完成二期临床。随着在研管线的逐步推进,长效产品陆续上市有望对依从性较差的短效产品形成良好替代。公司在乙肝治疗领域的研发管线布局不断拓展,与爱科百发合作开展的乙肝新药AK0706已进入临床研究阶段,与AligosTherapeutics签署利用核酸技术治疗肝炎的研究合作和开发协议。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实现营收19.18亿元、25.36亿元、32.46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3.96亿元、5.50亿元、7.42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97/1.35/1.82,对应PE分别为34.6倍/24.9倍/18.4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药品降价风险;产品销售不及预期风险;技术升级迭代风险。
      东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2页
      2023-08-19
    • 公司简评报告:各项业务均衡发展,业绩表现良好

      公司简评报告:各项业务均衡发展,业绩表现良好

      个股研报
        普洛药业(000739)   投资要点   利润端增长显著,盈利能力提升。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9.54亿元,同比增长19.43%;归母净利润6.01亿元,同比增长37.55%;扣非后归母净利润5.95亿元,同比增长42.23%;经营性现金流净额7.42亿元,同比增长126.22%。其中Q2单季实现营业收入28.69亿元,同比下降0.53%;归母净利润3.62亿元,同比增长26.98%;扣非后归母净利润3.61亿元,同比增长27.96%,公司利润端增长显著。2023年上半年,公司销售毛利率为26.60%,同比提升1.52pct;销售净利率为10.09%,同比提升1.33pct;其中Q2单季公司销售毛利率为25.14%,同比提升1.25pct;销售净利率为12.61%,同比提升2.73pct;公司盈利能力提升。   原料药制剂一体化进程加快,CDMO业务为公司新亮点。(1)原料药:2023上半年公司原料药中间体业务销售收入总计达到42.0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8.49%。报告期内,API项目总共69个,同比增长25%;其中17个已经进入生产商业化。报告期内,公司有2个国内API注册获批;1个品种EU获批,1个兽药品种获批。(2)CDMO:公司上半年CDMO业务稳步推进,实现收入11.3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3.67%。报告期内,公司报价项目484个,进行中项目610个,同比增长51%;其中,商业化阶段项目247个,同比增长18%。报告期内,公司已经和264家国内创新药企业签订保密协议。(3)制剂:公司上半年制剂业务实现收入5.7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7.86%。公司现有制剂品种120多个,15个产品通过一致性评价;已立项18个项目,并在持续增加中。2023年,公司预计还将新增5个品种,以持续优化制剂产品结构。   产能建设快速推进。(1)原料药:公司对战略品种07110实施了新工艺改进,降低生产成本,新建AH22081生产线,计划8月份完成建设;新增303、304两个API多功能车间,计划9月份完成建设。(2)CDMO:公司CDMO研发楼建设预计2023年8月底投入使用;高端药物研发设计制造服务平台CDMO多功能车间已于5月份投入使用;AS21608生产线已于4月份投入生产;首个高活化合物车间已于今年年初投入使用。(3)制剂:公司新建一条年产1亿瓶头孢粉针剂生产线,2023年4月投入生产;新建一条头孢固体制剂生产线,已完成设计,计划8月份开工。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的营收分别为124.82/145.90/168.2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37/14.88/17.73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05/1.26/1.50元,对应PE分别为17.2/14.3/12.0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汇率波动风险,药品研发风险,市场竞争风险等。
      东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2页
      2023-08-17
    • 公司简评报告:CDMO业务快速增长,原料药业务短期放缓

      公司简评报告:CDMO业务快速增长,原料药业务短期放缓

      个股研报
        九洲药业(603456)   投资要点   利润端表现优秀,盈利能力提升。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2.55亿元,同比增长10.16%;归母净利润6.22亿元,同比增长32.83%;扣非后归母净利润6.13亿元,同比增长30.78%。其中Q2单季实现营业收入15.03亿元,同比下降4.90%;归母净利润3.41亿元,同比增长31.04%;扣非后归母净利润3.39亿元,同比增长24.04%。报告期内,公司收入端单季短期放缓,利润端保持快速增长。2023年上半年,公司销售毛利率为38.40%,同比提升3.28pct;销售净利率为19.09%,同比提升3.25pct;其中Q2单季公司销售毛利率为40.16%,同比提升5.23pct;销售净利率为22.74%,同比提升6.24pct;盈利能力提升明显。   CDMO业务快速增长,原料药业务短期放缓。(1)CDMO业务:2023H1,公司CDMO业务实现收入24.82亿元,同比增长25.86%,CDMO业务占比76%,同比提升10pct。公司CDMO业务订单稳步增长,客户新药NDA项目数快速增加;2023H1,承接的CDMO项目中,已上市项目29个(YOY+26%),处于Ⅲ期临床的项目66个(YOY+20%),处于Ⅰ期和Ⅱ期临床试验的有839个(YOY+27%)。(2)原料药业务:2023H1,公司原料药业务实现收入6.93亿元,同比下降10.93%,预计与部分品种短期供需变化有关。报告期内,磷酸西格列汀原料药收到上市申请批,新品种有望带来业务增量。同时,公司加快原料药制剂一体化进程,目前已有18个仿制药制剂项目处于不同研发报批阶段。   国内业务快速发展,产能建设加快推进。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拓展同本土研创药企的业务合作,2023H1,公司国内营收7.45亿元,同比增长41.10%,国内业务进入快速增长期。报告期内,瑞博台州(一期)生产车间及配套设施完成主体建设;浙江瑞博喷雾干燥生产车间下半年将投入使用;瑞博苏州中试车间合成反应区下半年将交付使用;药物科技车间完成升级改造并投入使用;瑞博美国已开展中试车间二期安装设计工作,将显著提升瑞博美国研发项目承接能力。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的营收分别66.82/83.36/101.78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2.12/15.30/18.90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35/1.70/2.10元,对应PE分别19.9/15.8/12.8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汇率波动风险;市场竞争风险;原料药价格下降风险等。
      东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2页
      2023-08-17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情绪回暖,降糖减重市场再获关注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情绪回暖,降糖减重市场再获关注

      生物制品
        投资要点:   市场表现:   上周(8.7-8.11)医药生物板块整体下跌1.48%,在申万31个行业中排第4位,跑赢沪深300指数1.91个百分点。年初至今,医药生物板块整体下跌8.86%,在申万31个行业中排第27位,跑输沪深300指数9.19个百分点。当前,医药生物板块PE估值为24.5倍,处于历史低位水平,相对于沪深300的估值溢价为121%。上周子板块中,医药商业上涨0.14%,其余子板块均下跌,跌幅前三为医疗器械、生物制品、化学制药,分别下跌3.25%、2.70%和1.89%。个股方面,上周上涨的个股为191只(占比40.4%),涨幅前五的个股分别为科源制药(98.2%),港通医疗(53.2%),金凯生科(52.5%),圣诺生物(47.4%),塞力医疗(42.6%)。   市值方面,当前A股申万医药生物板块总市值为6.74万亿元,在全部A股市值占比为7.26%。成交量方面,上周申万医药板块合计成交额为3702亿元,占全部A股成交额的9.52%,板块单周成交额环比上升13.34%。主力资金方面,上周医药行业整体的主力资金净流出合计为28.13亿元;净流出前五为恒瑞医药、爱尔眼科、长春高新、复星医药、智飞生物。   行业要闻:   8月8日,礼来发布二季报,二季度营收83.1亿美元,同比增长28%,重磅产品(GLP-1R/GIPR)替西帕肽Tirzepatide快速放量,二季度销售额达9.8亿美元,环比增长72%。替西帕肽Tirzepatide上半年销售额15.48亿美元,全年销售预期将超过40亿美元。同一天,诺和诺德公布了司美格鲁肽(GLP-1)的一项积极数据,其2.4mg剂量治疗可以将超重/肥胖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20%。   GLP-1是一种由肠道分泌的肽类激素,可以降低血糖水平、增加饱腹感,从而有助于控制食欲和体重。除了糖尿病、肥胖适应症,GLP-1在心血管疾病、NASH、CKD、PAD、阿尔茨海默症、心衰等领域存在巨大的药物开发潜力。国内多家企业都在争夺GLP-1靶点药物这个赛道,竞争激烈。从产业链上下游来看,GLP-1类药物的火热,催生了庞大的上游原料药市场,目前国内高附加值的原料药生产商较少,以司美格鲁肽为例,国内登记的原料药企业有4家。丽珠集团的司美格鲁肽注射液目前处于III期临床阶段,基于公司拥有发酵原料药技术优势,以及前期积累的研发阿卡波糖、利拉鲁肽等复杂原料的经验,目前公司在该产品原料药及制剂方面具备稳定的生产工艺水平及能力,预计2025年有望获批上市。由于现代人生活水平的提升,全球慢病人群基数大、增长快,我国糖尿病患者、肥胖发病率也在逐年提升,随着GLP-1类药物临床价值的不断挖掘,未来GLP-1类药物的商业化价值也将逐步显现,销售额有望突破新量级。GLP-1类药物市场有望持续快速增长,相关产品及上下游公司有望迎来发展机遇,建议关注研发进度领先的制剂和原料药企业,关注恒瑞医药、丽珠集团、华东医药、诺泰生物、昊帆生物等上市公司。   投资建议:   医药生物板块前期受行业政策事件影响跌幅较大,上周板块整体逐渐企稳,呈回暖态势,板块整体亦显著跑赢大盘指数。我们认为,经过前期情绪的充分释放,短期来看该政策事件对行业的影响已告一段落,未来主要关注对相关个例的部分影响。中长期来看,板块有望逐渐恢复到健康稳定的发展轨道。上周海外相关降糖减重药品的销售和临床数据超预期,也映射提振了国内相关投资标的,GLP-1药物的成功再次印证未满足的临床需求和不断涌现的创新疗法将推动医药生物行业持续快速发展。当前板块估值处于近五年低位,今年以来行业整体经营状况呈逐季改善态势,本月为中报密集披露期,建议密切关注上市公司业绩边际变化,精选细分领域优质个股。建议关注:连锁药店、医疗服务、创新药链、二类疫苗、血制品、品牌中药等板块及个股。   个股推荐组合:老百姓、康泰生物、贝达药业、百诚医药、羚锐制药、华兰生物;   个股关注组合:国际医学、华厦眼科、益丰药房、信邦制药、丽珠集团、博雅生物等。   风险提示:政策风险;业绩风险;事件风险。
      东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5页
      2023-08-14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