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379)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医保外配处方集中治理,药店行业有望加速整合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医保外配处方集中治理,药店行业有望加速整合

      中药
        投资要点:   市场表现:   上周(10月14日至10月18日)医药生物板块整体上涨1.04%,在申万31个行业中排第18位,跑赢沪深300指数0.06个百分点。年初至今,医药生物板块整体下跌11.85%,在申万31个行业中排第27位,跑输沪深300指数26.25个百分点。当前,医药生物板块PE估值为26.65倍,处于历史低位水平,相对于沪深300的估值溢价为115%。子板块中,仅中药、医疗器械板块小幅下跌,其余子板块均实现上涨,涨幅前三的为化学制药、医疗服务、生物制品,涨幅分别为2.98%、1.18%、0.85%。个股方面,上周上涨的个股为357只(占比75.3%);涨幅前五的个股分别为双成生物(61.0%),常山药业(49.8%),广生堂(33.7%)ST三圣(20.6%),国发股份(19.8%)。   市值方面,10月18日,A股申万医药生物板块总市值为6.19万亿元,在全部A股市值占比为6.47%。成交量方面,上周申万医药板块合计成交额为4442亿元,占全部A股成交额的5.33%。主力资金方面,上周医药行业整体的主力资金净流出合计为47.28亿元。   行业要闻:   10月16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规范医保药品外配处方管理的通知。近期国家医保局组织的专项飞行检查发现,一些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外配医保药品处方管理粗放,虚假处方、超量开药等现象屡有发生,损害参保人合法权益,威胁医保基金安全,亟需加强外配处方规范管理。《通知》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规范定点医疗机构处方外配服务;二是加强定点零售药店外配处方管理;三是强化医保药品处方流转管理。四是加快推进电子处方中心建设,自2025年1月1日起,配备“双通道”药品的定点零售药店均需通过电子处方中心流转“双通道”药品处方,不再接受纸质处方。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纸质处方使用时间的,延长时间不超过3个月。五是集中开展医保外配处方使用专项治理,统筹地区医保部门要将检查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外配处方情况纳入打击欺诈骗保相关行动,2024年12月底前,针对门诊慢性病和特殊病保障、城乡居民门诊“两病”用药机制开方药品,以及其他金额高、费用大、欺诈骗保风险高的开方药品开展专门检查。   投资建议:   上周医药生物板块小幅上涨,略微跑赢大盘指数。近期多起骗保事件曝出,医保局再次发文规范医保外配处方管理问题,并提出将检查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外配处方情况纳入打击欺诈骗保相关行动,年底前开展专门检查。我们认为近年来医保合规持续推进,各地电子处方流转中心有望加快建设,行业运行将更加严格规范,合格成本持续提升,中小连锁及单体药店生存空间将更加严峻,行业整合有望提速,大型连锁药店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当前,已进入三季报密集披露期,建议关注上市公司业绩边际变化,精选细分领域优质个股。建议关注创新药链、器械设备、医疗服务、连锁药店、二类疫苗、特色原料药等细分板块及个股的投资机会。   个股推荐组合:特宝生物、贝达药业、开立医疗、国际医学、千红制药、益丰药房;   个股关注组合:老百姓、华厦眼科、海尔生物、诺泰生物、康泰生物、博雅生物等。   风险提示:行业政策风险;公司业绩不及预期风险;药械产品安全事件风险等。
      东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2页
      2024-10-21
    • 公司深度报告:乙肝临床治愈市场空间广阔,派格宾持续放量可期

      公司深度报告:乙肝临床治愈市场空间广阔,派格宾持续放量可期

      个股研报
        特宝生物(688278)   投资要点:   公司业绩增长强劲,股权激励目标高彰显发展信心。公司是国内重组蛋白长效制剂药物龙头企业,自1996年成立以来,围绕病毒性肝炎、恶性肿瘤及免疫治疗领域,前瞻性布局重组蛋白质及其聚乙二醇长效修饰平台,深耕重组蛋白药物开发。目前已上市5个产品,分别为派格宾、特尔立、特尔津、特尔康和珮金,均已纳入国家医保,核心产品派格宾在乙肝临床治愈领域表现优异,销售持续放量,带动公司收入快速增长。2018-2023年,公司营收从4.48亿元增至21.00亿元,年复合增速为36.19%,归母净利润从0.16亿元增至5.55亿元,年复合增速达103.28%。2024年8月,公司发布股权激励计划,考核以2023年度净利润为基数,2024-2026年业绩考核目标分别为年度净利润增长率不低于30%、70%、120%。公司未来三年业绩高增长目标明确,彰显公司长期发展信心。   抗病毒治疗人群不断扩大,派格宾有望持续放量。我国慢乙肝患者规模庞大,2022年我国HBV感染者达7974万人,其中慢性乙肝患者2000万人-3000万人。国内外权威防治指南均建议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临床治愈是理想治疗目标。派格宾是国内唯一上市的长效干扰素药物,广泛应用于乙肝临床治愈和降低乙肝相关肝癌发生风险的临床研究与实践,相关真实世界研究也在探索不确定期、非活动期等更多优势人群,PEG-IFN-α联合NAs用于追求临床治愈的初治或NAs经治优势人群将有望随之快速扩大。优秀的临床效果推动派格宾持续放量,2023年派格宾销售额17.90亿元,同比增长54.21%,对应覆盖患者约5万余人目前派格宾渗透率仍较低,中短期内派格宾慢乙肝临床治愈基石地位稳固、国内竞争格局优异、集采风险较为可控、优势人群扩大,我们认为随着以派格宾为基础的乙肝临床治愈科学证据不断积累,派格宾的优势持续扩大,渗透率有望加速提升,市场空间广阔。   创新管线逐步进入收获期。长效G-CSF(珮金)于2023年6月上市并同年进入医保,公司已将该产品在中国大陆的独家推广销售权利授予复星医药,已获得7300万元的首付款和里程碑款项,复星强大的商业化能力有望助力珮金快速放量。2024年1月,长效重组人生长激素上市申请获受理,预计2025年上市,有望成为国内百亿生长激素市场第二家上市产品重组人促红素正在开展III期临床研究申请相关准备工作,国内进度第三。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AK0706项目处于I期临床研究。外部合作方面,公司以有偿方式取得苏州康宁杰瑞重组人GLP-1/GIPR融合蛋白在非酒精性脂肪肝领域的独占许可权利,不断丰富公司产品管线等。   投资建议:公司核心产品持续放量,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实现营收28.39/38.03/49.94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7.72/10.46/13.87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90/2.57/3.41,对应PE分别为41.19/30.41/22.94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政策变动风险;产品商业化不及预期风险;技术升级迭代风险。
      东海证券
      28页
      2024-10-15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持续关注创新药械投资机会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持续关注创新药械投资机会

      化学制药
        投资要点:   市场表现:   上周(10月8日至10月11日)医药生物板块整体下跌6.00%,在申万31个行业中排第18位,跑输沪深300指数2.75个百分点。年初至今,医药生物板块整体下跌12.76%,在申万31个行业中排第27位,跑输沪深300指数26.05个百分点。当前,医药生物板块PE估值为26.5倍,处于历史低位水平,相对于沪深300的估值溢价为115%。上周子板块均下跌,跌幅前三的医疗服务、医药商业、中药,跌幅分别为6.84%、6.76%、6.60%。个股方面上周上涨的个股为30只(占比6.3%);涨幅前五的个股分别为赛托生物(25.0%),益诺思(13.5%),新里程(13.5%),*ST景峰(10.0%),悦康药业(9.2%)。   市值方面,10月11日,A股申万医药生物板块总市值为6.12万亿元,在全部A股市值占比为6.55%。成交量方面,上周申万医药板块合计成交额为7053亿元,占全部A股成交额的6.92%。主力资金方面,上周医药行业整体的主力资金净流出合计为357.99亿元。   行业要闻:   10月8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广东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旨在进一步推动广东生物医药产业集聚成势,力争到2027年,广东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集群规模超万亿元,规上医药工业规模超5000亿元。《方案》包括从协同机制,创新药全链条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公立医院开展创新药械临床试验,全面提速医疗器械产品审评审批,以及推动创新药械在粤产业化、创新药械挂网新机制、创新药械入院使用等38项重点任务和举措。在创新药械方面,《行动方案》明确,有条件的地市对创新药械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审批获证、产业化落地、推广应用等全链条各环节予以政策、资金等支持。到2027年,建成3至5个具有国内创新引领作用的临床研究平台,开展一批创新药械临床研究。构建创新药械挂网采购新机制。对化学药生物制品和中药的创新药、改良型新药、古代经典名方目录,以及创新医用耗材,开辟挂网快速通道,实行企业承诺制,自申报资料通过后15个工作日内完成挂网采购。   投资建议:   上周医药生物板块震荡下跌,跑输大盘指数。上周广东发布《关于进一步推动广东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此行动方案聚焦于为创新药械提供全方位支持、加强创新平台与基础设施建设、加速临床研究进程、优化审评审批流程、强化医保与金融支持等多个维度,旨在驱动生物医药产业实现全链条的高质量跃升。创新药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向之一,2024年从中央到地方出台多项政策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进入四季度创新药领域支持政策逐步推进,创新药医保谈判也即将落地。随着政策支持持续加码,看好创新药板块成长弹性。整体来看,2024年创新药公司核心产品有望持续放量,收入端有望保持快速增长态势。随着三季报开始陆续披露,建议关注上市公司业绩边际变化,精选细分领域优质个股。建议关注创新药链、器械设备、医疗服务、连锁药店、二类疫苗、特色原料药等细分板块及个股的投资机会。   个股推荐组合:特宝生物、贝达药业、开立医疗、国际医学、千红制药、康泰生物;   个股关注组合:科伦药业、老百姓、华厦眼科、海尔生物、诺泰生物、博雅生物等。   风险提示:行业政策风险;公司业绩不及预期风险;药械产品安全事件风险等。
      东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2页
      2024-10-14
    • 传统煤化工行业研究框架专题报告:存量优化,成本优先

      传统煤化工行业研究框架专题报告:存量优化,成本优先

      化学制品
        传统煤化工行业概述   煤化工是以煤为原料,经过化学加工使煤转化为气体、液体、固体产品或半产品,而后进一步加工成化工、能源产品,实现煤综合利用的工业过程。按发展成熟度不同,煤化工分为传统煤化工产业和现代煤化工产业。   传统煤化工产品主要包括煤制合成氨(尿素)、焦炭、电石等,主要产业链为“煤——合成氨——尿素”,用于解决我国土地肥料问题;“煤——焦炭”,服务于高炉炼铁和有色金属冶炼,保障钢铁和有色重工业发展;“煤——电石——PVC”,提供生产路径简单、成本低廉的通用塑料来源   合成氨-尿素产业链   煤制合成氨,自身价位偏低,附加值不高,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下游中,生产合成氨企业一般都通过延伸产业链至氮肥生产。2022年农业用氨消耗占合成氨总产量的7成,氮肥行业在中国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基础地位,需求具有一定刚性;工业用氨增长明显,合成氨在车用尿素和电厂脱硫脱硝领域的消费量增长较快。   尿素是食品供应安全的重要保障,在所有氮肥用量占比最高   农业方面,尿素一般用作肥料,是全球消费量最大的氮肥品种,在常用氮肥中含氮量最高,可直接施用,也可与磷肥和钾肥加工成复合肥后,再施用于农作物。据中国氮肥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中国氮肥产量中,尿素产量占比六成以上,其他品类氮肥占比都较低。   2020年前,受农业用肥环保政策等影响,尿素表观需求量稳定在4800万吨左右,近两年得益于粮食价格上涨和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地,我国尿素表观消费量突破5000万吨。   提升氮肥利用率和增加有机肥使用影响幅度相对有限,农业需求稳中有增   截至2023年底,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18969千公顷(178453万亩),比2022年增加636千公顷(955万亩),增长0.5%。耕地面积稳中有增,尿素的农业需求不断上涨。受国内玉米密植滴灌技术推广等因素影响,预计2024年农业需求继续呈现稳中有增的状态。   结论和投资建议   传统煤化工受益于我国煤炭资源禀赋,工艺技术成熟,发展形成主要三条产品链:合成氨(尿素)、焦炭、电石。受碳排放和环保节能等要求,尿素、电石等产品受指标限制,行业内存量优化。未来预计装置规模小、产品结构单一的企业或将面临淘汰的风险,多元化一体化的高效率生产龙头有望稳步向前。   尿素:短期来看2024年农需旺季已过,出口政策窗口尚未完全打开;供应端原材料煤炭供需宽松,尿素本身产能仍处于释放阶段;供需均承压,2024年三季度,尿素库存累库明显,现货价格大幅回落。长期来看,需求具有重要农资属性,农化需求有望维稳,环保等工业需求有望提供边际增量,具有成本优势的气流床工艺路线或继续占据竞争高地。市场份额向头部集中,产业趋向大型化、成本比较优势。建议关注具有产业链一体化、生产和管理成本优势明显的龙头企业:华鲁恒升。   焦炭:焦炭主要用于钢铁领域,稳增长背景下,钢铁主要下游地产和基建维持较弱需求支撑;钢材出口端数据较好,2024年下半年压力有所增大。然而“碳中和+能源安全”背景下,粗钢产量也将有所控制,影响焦炭长期需求。2020年以来,4.3米及以下焦炉淘汰加速,不过出清的过程中伴随着更优质的产能投产,焦化产能过剩的格局短时间难以扭转。预计未来钢厂焦化产能占比逐步提升,独立焦企落后产能进一步淘汰,产业发展呈现规模化、高质量化、集团化。   电石:电石主要下游PVC受地产等宏观经济影响,预计支撑需求力度有所减弱;BDO产能后续仍有较大投放,但其下游需求拖累开工率,目前BDO产能利用率约65%,实际贡献需求增量或有限。另外,电石下游产品工艺替代路线较多,尽管目前综合成本电石法仍占据优势,但绿色环保趋势下,产能挤压和竞争格局或有影响。当前电石产能利用率在60%-65%区间震荡运行,中短期供给刚性,关注产业链配备完善,多元化发展的代表企业:君正集团、湖北宜化。   风险提示   煤炭、原油、天然气等价格剧烈波动风险。1)煤炭作为传统煤化工产品主要生产原料,若价格剧烈波动,直接影响产品价格、企业库存,从而影响行业利润;2)原油、天然气作为工艺竞品原料,若价格剧烈波动,影响产品成本比价,影响市场竞争格局。   终端需求表现不及预期风险。煤化工产品下游需求涉及农业、基建、纺织、房地产等行业,若下游需求恢复不及预期,将影响产品景气度。   产能投放超预期风险。目前传统煤化工主要产品尿素、电石、焦炭供给宽松,虽有环保降碳等政策限制,但若新产能继续大幅投放,加剧市场竞争,造成产品景气度下滑风险。
      东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7页
      2024-10-10
    • 轮胎行业月报:原材料价格上涨,国内需求有望提升

      轮胎行业月报:原材料价格上涨,国内需求有望提升

      化学制品
        9月轮胎上游原材料价格:2024年9月丁二烯均价13116.30元/吨,环比上涨5.93%,同比上涨57.15%;天然橡胶均价1951.67美元/吨,环比上涨9.39%,同比上涨31.43%;丁苯橡胶均价15966.30元/吨,环比上涨7.07%,同比上涨20.28%;炭黑均价8236.67元/吨,环比上涨6.59%,同比减少15.87%;锦纶帘子布均价21937.50元/吨,环比减少1.40%,同比减少0.62%。亚洲主产国进入减产周期,叠加前期泰国其后扰动影响,天然橡胶产量持续降低。   2024年7月,我国天然橡胶消费量为61万吨,环比减少1.71%,同比上涨3.94%;   7月我国天然橡胶产量为10.1万吨,环比减少4.45%,同比减少2.33%;   7月我国进口天然橡胶数量为38.86万吨,环比上涨15.28%,同比减少21.62%;   7月ANRPC成员国天然橡胶产量为104.47万吨,环比上涨9.14%,同比上涨0.24%。   2024年9月波罗的海货运指数(FBX)均值为4836.65点,环比下降8.00%,同比上涨255.71%。   据国际航运物流协会数据,9月下旬,美东地区的运价进入下行通道,基本与美西地区运价持平,这与货主为规避拥堵风险,减少美东地区的出货量有关。9月底-10月初,美西地区的舱位和运力依然紧张,但整体运价没有明显上浮。整体情况看,今年旺季明显前置,到10月前,圣诞旺季的出货计划基本完成。预计10月下旬到年底,随着罢工的暂告一个段落,整体运价会进入缓慢下行的通道   风险提示   投资目的地政策环境风险。海外法律、政策体系、商业环境、文化特征均与国内存在差异可能给项目的实际运行带来不确定因素;   原材料成本上涨或产品价格减少的风险。轮胎主要原材料近年来价格呈现波动趋势由于轮胎售价调整相对滞后或难以及时覆盖原材料上涨对成本的影响;   全球市场竞争风险。全球轮胎行业龙头普利司通、米其林、固特异等国际知名品牌拥有较高国际市场份额我国轮胎产业在与国际品牌竞争中亟需持续做优做强。
      东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5页
      2024-10-10
    • 氟化工行业月报:三代制冷剂政策延续,看好制冷剂景气向上

      氟化工行业月报:三代制冷剂政策延续,看好制冷剂景气向上

      化学原料
        核心观点   9月制冷剂价格价差上行,含氟聚合物价格保持低位运行。截至2024年9月30日,根据百川盈孚数据,三代制冷剂R32、R125、R134a产品价格分别为38000元/吨、32500元/吨和33500元/吨,较8月底分别上涨7.04%、10.17%、1.52%。R22价格为30000元/吨,较8月底持平,较2024年初上涨53.85%;价差为21168元/吨,较8月底下降0.34%。受产能快速提升、需求增速下滑影响,2024年我国PTFE、PVDF、HFP价格均保持低位运行。   2025年度制冷剂配额分配征求意见稿发布,将增加R32供应,长期来看,制冷剂价格仍将保持上行。根据生态环境部《关于公开征求2025年度消耗臭氧层物质和氢氟碳化物配额总量设定和分配方案意见的函》,二代制冷剂配额加速缩减,三代制冷剂生产和使用总量保持在基线值,与去年相同,R32配额增发。目前二代制冷剂R22主要用于维修市场,存量需求比较稳定,我们认为,R22配额的削减有望推动价格持续上涨。三代制冷剂方面,受到今年家用空调需求的推动,R32社会库存减少,价格快速上行,内用配额虽已增发35000吨,目前看对价格没有产生过多影响,因此我们认为,2025年度增发配额对R32的价格也将不会产生负面影响,三代制冷剂景气有望延续。   家电销量及排产量持续提升,带动制冷剂需求上行:根据产业在线数据,2024年10月到12月,我国家用空调排产总量分别为1177.00万台、1330.77万台、1490.71万台,较去年同期均保持增长,同比增速分别为23.95%、24.00%和9.70%。今年以来家用空调和冰箱排产量处于近几年相对高位,对制冷剂需求起到支撑作用。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2025年二代制冷剂配额削减,三代制冷剂生产配额总量保持在基线值,随着家用空调新装及维修替代等需求的提升,三代制冷剂供需关系趋紧,制冷剂行业有望维持高景气度,相关制冷剂生产企业盈利能力有望大幅提升。建议关注制冷剂行业龙头和拥有较完善产业链的氟化工生产企业,如巨化股份、三美股份,以及氟化工原料相关的金石资源等企业。   风险提示:氟化工行业相关政策变化的风险;原材料成本变化的风险;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
      东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8页
      2024-10-09
    • 公司深度报告:西北全科医疗龙头,发展进入快车道

      公司深度报告:西北全科医疗龙头,发展进入快车道

      个股研报
        国际医学(000516)   投资要点:   西北全科医疗服务龙头。国际医学是西北全科医疗龙头,深耕医疗行业2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民营综合医院建设、运营经验,拥有高新医院、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含北院)两大院区,构建了覆盖“严肃医疗+类消费医疗”,打造了深耕西安,辐射西北的综合医疗服务版图。2019-2023年,公司营收从9.91亿元增长至46.18亿元,4年CAGR为46.93%;聚焦医疗主业,收入端高增长延续可期。2024H1,公司实现营收24.20亿元,同比增长9.53%,归母净利润亏损1.74亿元,同比减亏21.89%,扣非归母净利润亏损1.39亿元,同比减亏45.50%。收入端高增长可期,扭亏在望。   高新医院:经营稳健,净利率仍有提升空间。1.深耕医疗20余载,享誉西北。高新医院是国内首家社会办医三级甲等医院,建院21年来拥有享誉西北的影响力,外地患者就诊人数占比达31.3%。2.过往满负荷运营下,业绩增速仍能保持10%+,净利率均值约14%。从历史运营情况来看,高新医院2015-2019年收入从5.21亿元增长至8.26亿元,CAGR为12.2%;床位满负荷下仍保持较快增长,净利率均值高达14%。3.扩建后再次进入满负荷运营状态,净利率仍有显著提升空间。2019年扩建后,医院新增床位至1500张,当前常态运营下已基本维持满负荷运营状态。2023年,高新医院营收为14.85亿元(YoY+50.5%),净利率为4.69%。常态运营下,高新医院净利率仍有显著提升空间。   中心医院:发展进入快车道。中心医院是按照三甲标准建成的国内超大型单体综合医院,床位合计8637张。1.全科医疗并举,患者粘性持续提升。拥有二十大专科医院,覆盖严肃医疗、类消费医疗及IVF、质子中心等资质稀缺的特色专科,可服务全生命周期,患者粘性有望持续提升。2.专家荟集,重点专科优势突出。2023年拥有省级以上学术常委以上职称的专家140余人,各学科带头人才资历优秀,重点专科优势突出,多个学科为国家、省、市级的重点和优势专科;发表SCI等核心期刊400余篇,医教研协同发展。3.同步国际一流的诊疗设备。中心建院之初便已申报设备引进计划230份,完成6000余台(套)设备引进安装及调试工作,引进设备总价值约10亿元;其中多台设备为国际领先、西北首台等。4.荣获认证接轨国际。中心医院医疗质量与国际全面接轨,2021年5月,西安国际中心医院高分通过国际JCI认证;同年12月,加入妙佑医疗国际联盟。当前,中心医院三甲评审稳步推进。5.区域优势显著。西安为省内医疗资源高地,拥有三甲医院数量过半;高新区科技经济实力雄厚,前景可期。从床位及收入体量来看,中心医院龙头地位确立,且位于高新发展片区,诊疗增量可期。6.诊疗量进入新高度,盈利时代将至,中长期收入端有望迈入百亿规模。从月平均诊疗量来看,2024年3月平均日在院患者3611人;6月床位使用已达3500-3600张;至2024Q1外地患者占比39%。诊疗量持续攀升,规模效应下预计年内有望实现季度扭亏;中长期来看,中心医院有望向百亿级别收入规模迈进。   投资建议:公司是西北综合医院运营集团,旗下“资深”高新医院经营稳健,盈利能力有望稳步提升;“百亿级”收入体量的中心医院发展进入快车道,诊疗量持续攀升,前景可期。考虑到宏观环境、疫后诊疗恢复情况等,我们适当调低公司2024-2026年业绩,预计公司2024-2026的营收分别为51.41、61.52、75.24亿元,归母净利润为-2.30、-0.39、0.97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业绩增长不确定风险;医疗行业政策不确定性风险;管理运营风险等。
      东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1页
      2024-09-25
    • 基础化工行业简评:R22配额削减,三代制冷剂配额政策延续,看好制冷剂景气向上

      基础化工行业简评:R22配额削减,三代制冷剂配额政策延续,看好制冷剂景气向上

      化学制品
        投资要点:   事件:2024年9月14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关于公开征求2025年度消耗臭氧层物质和氢氟碳化物配额总量设定和分配方案意见的函”,同时编制了《2025年度消耗臭氧层物质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方案(征求意见稿)》和《2025年度氢氟碳化物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方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二代制冷剂配额加速缩减,R22价格有望上行。根据《2025年度氢氟碳化物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方案(征求意见稿)》,2025年度我国HCFCs生产配额总量为163573吨,内用生产配额总量和使用配额总量均为86029吨,分别折合9465ODP吨和5061.3ODP吨。即2025年度我国HCFCs生产和施用量分别削减基线值得67.5%和73.2%,满足我国阶段性履约任务要求,分别较2024年度削减51241吨和42996吨。其中,R22生产配额为149068吨,较2024年度减少32779吨,内用配额为80862吨,较2024年度削减31044吨,削减幅度较大分别达到18%和28%;R141b和R142b削减加速,2025年生产配额分别为9157吨和3360吨,较2024年度削减幅度分别为57%和64%,内用配额分别为3395和1240,削减幅度分别达到68%和79%。目前二代制冷剂R22主要用于维修市场,存量需求比较稳定,我们认为,R22配额的削减有望推动价格持续上涨。   三代制冷剂生产和使用总量保持在基线值,与去年相同;R32配额增发,三代制冷剂景气有望延续。2025年度我国HFCs生产基线值保持为18.53亿吨CO2、HFCs使用基线值为9.05亿吨CO2,保持在基线值,与2024年度相同。在2024年度配额的基础上,根据HCFCs淘汰的替代需求、半导体行业对HFC-41和HFC-236ea的增长需求,增发R32生产配额45000吨、HFC-245fa配额8000吨、HFC-41配额20吨、HFC-236ea配额50吨。受到今年家用空调需求的推动,三代制冷剂R32社会库存减少,价格快速上行,内用配额虽已增发35000吨,目前看对价格没有产生过多影响,因此我们认为,2025年度增发配额对R32的价格也将不会产生负面影响,三代制冷剂景气有望延续。   受供需因素推动,制冷剂产品价格有望维持高位。据百川盈孚数据,制冷剂价格自2024年上行以来,总体仍保持高位。截至2024年9月18日,R22/R32/R134a/R125价格分别为30000/35500/33500/29500元/吨,较2024年初涨幅分别为53.85%/105.80%/19.64%/6.31%   投资建议:2025年二代制冷剂配额削减,三代制冷剂生产配额总量保持在基线值,随着家用空调新装及维修替代等需求的提升,三代制冷剂供需关系趋紧,制冷剂行业有望维持高景气度。建议关注生产配额领先的行业龙头:巨化股份、三美股份、永和股份等。   风险提示:制冷剂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氟化工原料价格大幅波动;政策变化的风险。
      东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4-09-19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医保目录与待遇持续优化,行业刚需凸显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医保目录与待遇持续优化,行业刚需凸显

      化学制药
        投资要点:   市场表现:   上周(9月9日至9月13日)医药生物板块整体下跌2.55%,在申万31个行业中排第20位,跑输沪深300指数0.32个百分点。年初至今,医药生物板块整体下跌26.99%,在申万31个行业中排第26位,跑输沪深300指数19.06个百分点。当前,医药生物板块PE估值为22.2倍,处于历史低位水平,相对于沪深300的估值溢价为115%。上周子板块仅医疗服务上涨,涨幅为0.96%;其他子板块均下跌,跌幅前三的为医药商业、中药Ⅱ、生物制药,跌幅分别为6.72%、5.83%、2.89%。个股方面,上周上涨的个股为123只(占比26.1%),涨幅前五的个股分别为阳普医疗(63.7%)、海南海药(61.1%)、双成药业(33.0%)、莱美药业(19.1%)、中源协和(13.3%)。   市值方面,9月13日,A股申万医药生物板块总市值为5.14万亿元,在全部A股市值占比为6.63%。成交量方面,上周申万医药板块合计成交额为2193亿元,占全部A股成交额的8.44%,板块单周成交额环比增加5.87%。主力资金方面,上周医药行业整体的主力资金净流出合计为30.24亿元。   行业要闻:   9月13日,国家医保局、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稳妥有序扩大跨省直接结算门诊慢特病病种范围的通知》。《通知》提出在2024年底前,所有统筹地区作为就医地提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类风湿关节炎、冠心病、病毒性肝炎、强直性脊柱炎等5种门诊慢特病相关治疗费用跨省直接结算服务;同时,进一步规范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门诊放化疗、尿毒症透析、器官移植术后抗排异治疗等5种门诊慢特病相关治疗费用跨省直接结算服务,满足参保群众合理就诊结算需求。   2021年,在全面实现住院和普通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的基础上,启动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门诊放化疗、尿毒症透析、器官移植术后抗排异治疗等5种门诊慢特病相关治疗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试点。截至2024年8月底,全国门诊慢特病跨省联网定点医疗机构达到6.90万家,实现每个县都有一家门诊慢特病定点医疗机构,累计惠及891.88万人次,减少群众垫付90.78亿元。伴随门诊慢特病病种持续扩大,相关企业与患者或将持续受益。   投资建议:   上周医药生物板块表现较差,仅医疗服务板块小幅上涨。医保局先后发文鼓励研发申报儿童用药清单及扩大跨省慢特病结算范围。当前,医药生物行业整体业绩风险基本释放完毕,政策端利好不断,医疗反腐等影响因素持续弱化,下半年业绩有望持续向好。当前医药生物板块估值处于历史低位,板块继续回调空间有限;中长期投资价值显著,建议积极加大配置力度高技术高壁垒属性将进一步强化。建议关注:创新药链、器械设备、医疗服务、血制品、二类疫苗、特色原料药等细分板块及个股的投资机会。   个股推荐组合:特宝生物、贝达药业、科伦药业、开立医疗、千红制药、博雅生物;个股关注组合:海尔生物、诺泰生物、康泰生物、荣昌生物、国际医学、华厦眼科等。   风险提示:行业政策风险;公司业绩不及预期风险;药械产品安全事件风险等。
      东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1页
      2024-09-18
    • 医药生物行业2024年中报业绩综述:业绩风险释放,企稳回暖可期

      医药生物行业2024年中报业绩综述:业绩风险释放,企稳回暖可期

      化学制药
        受多因素扰动上半年业绩承压,下半年业绩有望企稳向好。统计432家医药生物板块上市公司2024H1整体实现营业收入12287.04亿元,同比下降0.98%;归母净利润1024.87亿元,同比下降8.97%。2023Q1-2024Q2,医药生物行业上市公司营收同比增速分别为2.10%、5.33%、-3.32%、-1.87%、-0.40%、-1.58%;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0.16%、-1.25%、-4.61%、4.02%、1.66%、-2.42%。受疫情基数、药品降价、医疗反腐等多因素影响,医药生物板块上市公司上半年业绩整体承压;下半年随着前期负面因素影响的逐步弱化,行业常态经营状况持续改善,全年业绩有望呈前低后高态势。   子板块表现分化,重点关注创新药等细分板块。2024H1营收同比增速前5的子板块依次为创新药(+59.55%)、医疗耗材(+8.37%)、连锁药店(+7.48%)、原料药(+5.32%)、血制品(+3.76%);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前5的子板块依次为化学制剂(+15.08%)、血制品(+14.47%)、医疗耗材(+11.72%)、原料药(+8.23%)、医院(-7.14%)。其中,创新药、院内制剂相关板块等受益于新品种的快速放量、常规医疗服务复苏等整体表现良好,值得重点关注。   投资建议:上半年医药生物板块受宏观环境、行业政策、疫情高基数等多因素影响,板块整体业绩承压、市场表现不佳;下半年随着前期各种负面因素的持续弱化出清,板块整体有望企稳向好。当前医药生物板块处于多重底部区间,投资价值显著,建议关注发展势头良好有超预期和业绩风险释放充分有反转预期的细分板块及个股。建议关注创新药链、设备耗材、医疗服务、二类疫苗、血制品、连锁药店、原料药等板块及个股。   个股组合:贝达药业、特宝生物、诺泰生物、开立医疗、国际医学、康泰生物、博雅生物、益丰药房、千红制药等。   风险提示:行业政策风险,公司业绩不及预期风险,突发事件风险等。
      东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1页
      2024-09-13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