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66)

    • 医药生物行业2024年度投资策略:系列二器械:设备创新+出海获新机遇,高耗扩容+放量启新时代

      医药生物行业2024年度投资策略:系列二器械:设备创新+出海获新机遇,高耗扩容+放量启新时代

      化学制药
        【投资要点】   从支付端来看,2023年医保局快速推进《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点名支持在试点工作开展中地方医保局对创新医疗器械豁免DRG。从购买端来看,2023年国家卫健委放宽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管理品目、调升首次配置金额门槛,促进释放的医疗资源分配至基层医院,同时新增配置证规划数量,有利于高端医疗设备进入高水平医院。反腐影响下,医疗设备招投标节奏2023Q3放缓,进入2023Q4逐渐复苏。   2023年NMPA批准创新医疗器械61件,同比增长10.90%,再创历史新高。十四五规划对全产业链自主可控的要求有望引领未来高端影像设备、手术机器人、内窥镜、呼吸机等高端设备在关键技术和核心零部件取得突破,且有较大国产替代空间。近年国产器械公司海外收入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全球医疗器械市场上国产厂家仍大有可为。   高值耗材中主流大类集采落幕,降价幅度趋于温和。心血管大类下的冠脉介入、电生理以及骨科大类下的人工关节集采结果执行良好,以价换量的预期正稳步落实。时值高耗市场扩容和国产替代的双击时代,利好细分国产龙头产品的稳定放量。估值修复下各细分板块业绩拐点已经依次出现,盈利爬坡可期。此外高耗各领域标外产品研发迭代持续升级,创新产品和新兴术式下的结构性机会也值得关注。   【配置建议】   在DRG/DIP支付改革快速推进、配置证放开、集采趋于温和的政策背景下,我们坚定看好创新器械、器械出海、银发经济、高耗龙头四大方向:1)创新器械加速审批,看好未来全供应链自主可控实现度高、国产替代空间大的企业,看好开立医疗,谨慎看好澳华内镜;2)前期在出海有所布局,未来有望通过定制化能力、产品力提升、渠道复用等方式进一步打开海外市场的公司,谨慎看好海泰新光;3)银发经济亟待发展,看好供需共振下的康复医疗器械公司,谨慎看好诚益通;4)高值耗材成熟市场集采落幕,看好冠脉介入、电生理、骨科植入等细分中集采受益较大、产品有望稳定放量、创新迭代能力领先的公司,建议关注心脉医疗、乐普医疗、赛诺医疗、惠泰医疗。   【风险提示】   行业政策变化;研发进度不及预期;出海进度不及预期;手术量需求和产品放量不及预期;行业竞争程度超过预期
      东方财富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3页
      2024-02-07
    • 动态点评:数据要素践行者,陆续发布智算中心、健康AI大模型、智能网联平台

      动态点评:数据要素践行者,陆续发布智算中心、健康AI大模型、智能网联平台

    • 医药生物行业2024年度投资策略:系列一创新药中药:蓄势待发,高质量发展

      医药生物行业2024年度投资策略:系列一创新药中药:蓄势待发,高质量发展

      化学制药
        【投资要点】   随着美联储加息见顶预期,全球医药投融资活动回暖,中国医药License-out项目大增,医药行业SW指数表现“一波三折”四季度追赶并较好地跑赢沪深300指数,预计Q4院端诊疗量将实现高增长。   2023年1-11月医药产业利润同比较大下滑,主要原因为上年同期的高基数效应,叠加2023年医药反腐对行业营销的影响,预计2024年相关影响将逐步出清,工业数据有望同比转正。医药上市公司业绩整体在逐季改善,三季报累计值数据显示医药企业毛利率在改善中。目前主流上市公司的重点品种,多数已经进入集采名单,达到374种主要药品,集采利空因素逐渐解除。我国医药反腐工作正从专项突击逐步走向常态化,长期来看有利于医药领域的持续健康发展。   医保基金是我国重要的国民医疗保障,“保基本”的同时正在努力向医药创新支付倾斜。另外,也在医保之外尝试构建多元创新生态,绕开传统单一支付方式寻找多元生存空间,包括商业保险的突破、产品出海等,创建多元创新生态系统。2024年1月2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3-2027年)》,提出允许生物医药新产品参照国际同类药品定价,支持创新药和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目前我国储备了处于临床后期或商业化阶段的国产创新管线,还有丰富的临床早期管线通过对外License Out后快速进入关键临床。   预计受盲目扩张的新货大量上市、资本逃出等因素影响,短期中药材市场行情或现下行,但由于需求的长期增长与劳动力成本上涨,未来几年中药材仍将在高位振荡运行。“三结合”审评证据体系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中药新药研发模式,有望促进中药审评审批。中药助力零售药店提升客单价。新一轮基药目录调整即将启动,部分中药品种有望获益并实现院内放量。中医药央国企改革红利有望加速释放。   【配置建议】   我们看好中药贴膏龙头企业羚锐制药(600285.SH),谨慎看好中药创新药企业方盛制药(603998.SH)、中药全产业链布局的中国中药(00570.HK),建议关注研发实力强的创新药企业和黄医药(00013.HK)等。   【风险提示】   研发进展不达预期;行业政策变化风险;全球投融资不达预期;中药集采大幅降价;中药材价格剧烈波动;
      东方财富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3页
      2024-02-05
    • 动态点评:23年业绩预告亮眼,车联网运营良好,通信、医疗逐步实现盈利

      动态点评:23年业绩预告亮眼,车联网运营良好,通信、医疗逐步实现盈利

    • 骨科器械系列报告一:国采落地常态化,国产关节龙头前景广阔

      骨科器械系列报告一:国采落地常态化,国产关节龙头前景广阔

      医药商业
        【投资要点】   骨科植入器械是医疗器械重要细分赛道之一,产品广泛应用于各类骨科适应症对应的骨科手术中。骨科植入器械指通过手术植入人体,可以起到替代、支撑人体骨骼,或可定位修复骨骼、关节、软骨等组织的器材材料。因其对人体的生命和健康有着重大影响,且价值通常较高,属于高值医用耗材类医疗器械。根据使用部位不同,骨科植入医疗器械主要可以分为创伤类、脊柱类、关节类、运动医学类等,广泛应用于创伤外科、脊柱外科、关节外科等多项适应症种类。   国内骨科器械市场未来发展空间庞大。我国骨科植入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由2016年的193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397亿元,CAGR达19.0%。《中国骨质疏松白皮书》显示,我国骨质疏松患者数量接近7000万,各种关节炎重症患者超过8000万人。2021年我国创伤类、脊柱类、关节类手术量约为296万、98万、78万,渗透率分别为7.9%、1.8%、1.2%,总体市场渗透率不足10%,而有手术需求的存量患者基数高企。相比之下美国和日本骨科手术市场渗透率已达到40%-70%之间。另外,骨科疾病发病率与年龄相关性极高,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发生骨折、脊柱侧弯、脊椎病、关节炎、关节肿瘤等骨科疾病的概率大幅上升。近年来我国老龄化趋势逐步加剧,老年人口占比逐年攀升,2022年65岁以上人口数已达2.2亿人左右。终端需求量的提升将从根本上促进骨科器械市场规模的进一步提升。   关节国采后的催化效果显著,极大程度加速助力了关节赛道的国产替代进程。国产企业中标份额相较于集采前的市场份额有较大提升,以采购量份额估算,经过本轮集采,国产企业膝关节的份额由2018年的16.44%跃升至47.75%;而髋关节分组下的陶瓷-陶瓷类髋关节、陶瓷-聚乙烯类髋关节和合金-聚乙烯类髋关节产品国产化率也分别提升至53.57%、59.22%和78.73%,远超2018年的30.71%的总体国产占有率水平。本轮关节集采对市场竞争格局的加速演化,尤其利好国产龙头加速实现进口替代进程。爱康、春立等关节龙头力压一众进口厂商,一跃成为国内供货量最大的髋关节供应商。另一方面,终端价格的大幅下降势必利于关节行业手术量和渗透率的提升。据中金企信国际咨询测算,短期内中国关节手术置换量增速将维持CAGR20%+的水平,预计在2025年达到330万例,叠加集采后国产品牌份额提升带来的产品入院量大幅提升,长期看关节国产头部企业业务增量空间较大,发展前景广阔。   【配置建议】   骨科高值耗材赛道里看好后集采时代国产龙头厂商的二次成长空间。在生产、渠道具备先发优势,技术端具备深厚积淀,研发端具备持续创新迭代能力的企业将在国采的洗礼后脱颖而出,建议关注未来有望进一步落实国产替代,获得更多市场份额的爱康医疗(01789.HK)和春立医疗(688236)。   【风险提示】   集采政策变化风险   手术量需求和产品放量不及预期的风险   产品价格下调高于预期的风险   行业竞争程度超预期的风险
      东方财富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5页
      2023-12-22
    • 商贸零售行业专题研究:从湃肽生物看中国多肽市场应用空间

      商贸零售行业专题研究:从湃肽生物看中国多肽市场应用空间

    • 爱博医疗(688050)2023年三季报点评:三大主营快速放量,产品矩阵增力强劲

      爱博医疗(688050)2023年三季报点评:三大主营快速放量,产品矩阵增力强劲

    • 荣泰健康(603579):2023年三季报点评:营收短期承压,盈利能力改善

      荣泰健康(603579):2023年三季报点评:营收短期承压,盈利能力改善

    • 2023年三季报点评:医药制造业收入增长,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2023-10-31)

      2023年三季报点评:医药制造业收入增长,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2023-10-31)

    • 医药生物行业专题研究:民营眼科市场广阔,一超多强各显神通

      医药生物行业专题研究:民营眼科市场广阔,一超多强各显神通

      化学制药
        【投资要点】   民营眼科服务公司2023H1业绩增长显著。2023H1我国A股眼科服务上市公司表现亮眼,增长态势较好,爱尔眼科、华厦眼科、何氏眼科、普瑞眼科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6.45%、26.30%、32.66%、54.88%,净利润同比增长32.61%、50.08%、87.38%、358.07%。疫情积压需求得到初步释放,白内障手术反弹显著,2023年下半年有望延续强劲表现。   眼科服务市场扩容劲头强劲,屈光、医学视光、白内障三大核心业务持续发力。灼识咨询预计2020-2025年屈光手术、医学视光、白内障手术业务市场规模CAGR分别为28.4%、14.6%和10.3%,2025年三大业务市场规模将达到725.0亿元、500.3亿元和338.5亿元。   眼科诊疗服务需求旺盛,目前屈光手术和白内障手术渗透率仍处于较低水平。2021年我国每千人近视手术量0.7台,远低于欧美韩等国,屈光手术渗透率提升空间较大;我国每百万人口白内障手术例数(CSR)上升迅猛,2019年我国CSR为3143,卫健委设定的2025年CSR达3500的目标仍与欧美乃至亚洲日本印度等国均有差距。   多重因素驱动刚性及消费属性升级的眼科服务需求进一步增长。2022年底疫情防控政策放开后,眼科诊疗积压需求有待释放,2023H1眼科服务市场已有起色;2022年医疗保健消费支出为2120元,与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步增长;白内障、青光眼诊疗费用属于医保结算范围,人工晶体等眼科耗材在集采带动下持续降价,患者对于部分眼科疾病的可负担性增强;眼科诊疗术式迭代提升安全性和精确性,大幅提升手术质量。   作为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行业,眼科服务赛道的品牌口碑、医师团队规模与专业能力、医疗设施与设备等是衡量民营眼科公司持续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大型民营眼科医院提供的服务水平大体相当,获客能力成为民营医院比拼的关键,广而深的医疗服务网络布局及有效的营销管理是民营眼科医院业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成功要素。患者在选择服务机构时会从医院口碑、医师水平、医疗设备等多方面进行考虑。尽管诸多眼科公司的服务流程同质化,但眼科服务作为一项产品无法实现标准化,受制于医师技术、先进设备等因素。   【配置建议】   眼科服务赛道注重市场规模与战略发展情况,目前市场仍处于扩张阶段,考虑到品牌知名度、医师人员配备情况及技术水平、眼科设施与设备以及公司业务结构等方面具备优势的头部民营眼科服务公司有望获得瓜分更大的市场份额,我们建议关注爱尔眼科(300015)、华厦眼科(301267)。   【创新之处】   分析核心眼科疾病的国内诊疗市场需求,对比海外眼科市场来对国内眼科诊疗服务进行展望。   大型眼科医院优势显著,稳扎稳打通过在品牌知名度、医师水平等领域的优势不断扩大市场份额,在成本端规模效应显著,进一步扩大竞争优势。   【风险提示】   民营医院、专科医院政策变化风险;   眼科医疗服务的医保控费风险;   民营眼科医院扩张速度不及预期风险;   连锁业务扩张带来的管理风险;   人才流失或补充不足风险;
      东方财富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8页
      2023-10-11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