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1219)

    • 2023年中报点评:白内障业务表现亮眼,利润率水平继续提升

      2023年中报点评:白内障业务表现亮眼,利润率水平继续提升

      个股研报
        爱尔眼科(300015)   事件:公司2023年上半年实现收入102.52亿元(+26.45%,同比,下同),归母净利润17.12亿元(+32.61%)。单Q2季度,公司实现收入52.31亿元(+32.81%),归母净利润9.31亿元(+36.82%)。业绩符合预期。   白内障受益于需求释放增速高达60%,视光业务仍然保持31%增长。2023H1,公司实现门诊量726.95万人次,同比增长31.19%;手术量60.78万例,同比增长36.62%。分业务看,屈光收入40.28亿(+17.15%),占比39.29%(-3.12pp),毛利率57.72%(+0.03pp),手术量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高端术式占比有所提高。视光收入23.01亿(+30.50%),占比22.44%(+0.70pp),毛利率55.24%(+1.55pp),利润增长源自于离焦镜占比的提升。白内障收入16.74亿(+60.28%),占比16.33%(+3.45pp),毛利率37.48%(+1.60pp),高增原因为经营规模及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同时疫情期间的就医需求得以释放。   毛利率净利率继续提升,管理费用率有所下降。2023H1,公司实现毛利率49.46%(+0.14pp),销售净利率18.87%(+1.27pp),归母净利率16.70%(+0.77pp),扣非归母净利率为17.16%(+0.11pp)。实现销售费用率10.22%(+0.52pp),主要原因为眼健康科普等宣教费用增加;管理费用率12.94%(-0.74pp),研发费用率及财务费用率维持稳定,分别为1.44%(+0.03pp)、0.07%(+0.09pp)。   增长蓄水池深厚,龙头地位稳固。从规模看,公司稳步实施“1+8+N”战略布局,继续推进中心城市和重点省会城市的区域性眼科中心建设。截至2023H1,公司境内医院229家(上半年新增14家,下同),门诊部168家(新增20家),医疗网络规模不断扩大。同时公司持续布局海外,目前海外已有124家眼科中心及诊所(新增6家),并与STAAR Surgical、香港理工大学、德国Care Vision持续深化交流合作,保证全球资源优势。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消费降级带来的屈光及视光业务增速放缓,我们将2023-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由36.42/46.51亿元调整至35.32/45.31亿元,预计2025年为57.09亿元,对应当前市值的PE为48X/37X/29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医院盈利提升不及预期的风险、医疗事故风险等。
      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3-08-25
    • 2023年半年报点评:医药工业增速亮眼,净利率快速提升

      2023年半年报点评:医药工业增速亮眼,净利率快速提升

      个股研报
        太极集团(600129)   投资要点   事件:2023年H1,公司实现收入90.51亿元(+24.85%,同比增长24.85%,下同),归母净利润5.65亿元(+342.26%),扣非归母净利润5.72亿元(+214.36%)。单Q2季度,公司实现收入46.24亿元(+24.45%),归母净利润3.3亿元,同比增长210.81%,环比增长40%,业绩表现亮眼。   核心产品放量带动工业端快速增长。2023年H1,医药工业实现收入64亿元(内部抵消前口径,下同),同比增长40.7%,单Q2季度医药工业实现收入31.84亿元(+33%)。分产品来看,2023H1,消化及代谢用药类产品实现收入21.52亿元(+67.32%),其中,Q2实现收入12.42亿元,环比Q1的9.1亿元增长36.5%,主要系核心产品藿香正气口服液的放量。呼吸系统23H1实现收入15.1亿元(+78.45%),急支糖浆Q2仍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抗感染药物稳定增长,23H1实现收入10.93亿元(+10.7%)。通天口服液、苏合香丸的增长带动心脑血管用药的增长,23H1心脑血管用药收入同比增长37.35%。神经系统及抗肿瘤用药主要系受到患者人群减少的影响。   公司全力打造川渝京鲁豫粤江浙沪九大市场。分地区来看,2023年H1,西南地区营业收入45.7亿(+4.21%),占公司总营业收入的50.9%,川渝地区仍是公司的核心发力区域;河南所在的华中地区营业收入4.7亿(+72.81%),涨幅最高;山东及江浙沪所在的华东地区营业收入18.1亿(+68.77%),广东所在的华南地区营业收入8.5亿(+52.26%);此外,华北、东北地区营业收入均同比增长35%以上。九大市场营业收入均有较大幅度增长,未来成长空间广阔。   产品结构改善带来盈利能力提升。毛利率方面,2023年H1公司毛利率为50.15%(+5.27pct,较去年同期提升5.27个百分点,下同),主要系藿香正气口服液、急支糖浆等产品毛利率提升所致。23H1公司销售净利率为6.31%(+4.61pct),主要来源于产品结构优化,聚焦“6+1”重点治疗领域及12条产品赛道,高净利率产品占比提升。费用率方面,公司深化国企改革,精益管理、提升管理效率,降低管理费用成本,2023年H1,公司管理费用率为3.94%(-0.59pct);销售费用率为35.48%(+1.71pct),主要系加大产品宣传推广力度所致。未来净利率有望稳中有升。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维持预计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9.54/13.30/18.05亿元,对应当前市值的PE为26/19/14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放量不及预期风险,政策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等风险。
      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3-08-25
    • 2023年半年报点评:上半年业绩符合预期,核心医院业务规模稳步提升

      2023年半年报点评:上半年业绩符合预期,核心医院业务规模稳步提升

      个股研报
        国际医学(000516)   投资要点   事情:公司2023年上半年实现收入22.1亿元(+106.91%,较2023年同期增长106.91%),归母净利润-2.22亿元(+62.69%),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充沛,2023H1经营性活动现金流为4.1亿元(+302.55%)。单Q2季度,公司实现收入11.51亿元(+50.78%),归母净利润-1.48亿元(+11.83%)   核心医院业务规模进一步扩大,高新医院利润超翻倍增长,中心医院门诊量、住院量快速提升。2023年H1,门急诊服务总量达106.81万人次(+82.99%),住院服务量8.59万人次(+96.57%)。分院区来看,2023年上半年,西安高新医院门急诊量同比提升71.88%,住院服务量同比提升98.05%,手术量同比增长92.05%,实现营收7.11亿元(+89.02%),实现净利润3449万元(+140.32%)。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2023H1门急诊量达52.46万人次(+163.49%),住院服务量5.54万人次(+123.39%),手术量2.62万台次(+104.69%),日门诊服务最高超4500人次。业务扩张速度亮眼,2023H1,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实现收入14.25亿元(+123.02%),利润端较去年亏损大幅下降。此外,商洛国际医学中心医院99%的股权已于2023年8月22日完成工商变更,公司资产结构进一步优化。   综合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多样化特色专科打开长期增长空间。公司加强优势学科建设和人才梯队培养,2023H1,高新医院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数量同比增长80%,新增医联体合作医院14家(+60.87%);西安国际中心医院新开32个科室,设有整形医院、康复医院、骨科医院、产科医院等十大专科医院的北院区试运营,高水平人才引进速度加快,中心医院2023H1引入各类人员854人,其中国家级学术任职31人。由20个专科医院组成的国际医学城初具雏形,未来有望满足广大患者多样化的医疗健康需求。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到新院区带来折旧增加等影响,我们将2023-20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由-1.17/2.25/4.82亿元下调到-2.97/1.92/4.27亿元,当前市值对应24-25年的PE为93/42X。考虑到公司作为民营综合医院稀缺标的,核心医院爬坡速度亮眼,股价调整后具有较高性价比,上调为“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下床位爬坡不及预期风险,政策风险等。
      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3-08-24
    • 2023年中报点评:业绩略超预期,合成生物学管线稳定推进

      2023年中报点评:业绩略超预期,合成生物学管线稳定推进

      个股研报
        川宁生物(301301)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2023上半年实现营收24.2亿元(+21.8%,括号内为同比数据,下同);归母净利润3.91亿元(+64.8%);扣非归母净利润3.93亿元(+65.5%),经营性现金流净额10.4亿元(+1636%),业绩略超预期。   Q2业绩环比再加速,盈利能力加强:单季度看,公司Q2实现营收11.5亿元(+16.3%),归母净利润2.15亿元(+57.8%),归母净利润环比+22.8%。业绩快速增长主要因为疫情放开后需求端的快速恢复。盈利能力方面,由于规模效应的体现叠加原材料成本下降,公司Q2毛利率环比提升4.7pct至30.9%。期间费用率随着收入增长而下滑,其中管理费用率同比下滑4.3pct至3.0%,财务费用率同比下滑2.0pct至1.2%。综合来看,2023上半年销售净利率同比提升4.2pct至16.2%,盈利能力不断加强。   抗生素中间体疫后恢复良好:分品种看,公司2023上半年硫红收入7.3亿元(-2.4%);头孢中间体收入5.3亿元(+16.3%),青霉素类中间体9.8亿元(+54.7%);疫情放开后,头孢和青霉素类中间体需求恢复良好;其中,6-APA平均价格同比涨价6.7%,销售量同比增加50.8%,青霉素G钾盐平均价格同比涨价3.4%,销售量同比增加16.4%。   合成生物学研发管线丰富,产能丰富,项目落地在即:公司在上海建立合成生物学研究院,依托强大的研发团队、4大底盘菌研发平台等,已有十数个项目管线,且部分管线有望短期落地。合成生物学巩留新基地一期有望在2023年年底前建成,新基地设计产能包括红没药醇300吨、5-羟基色氨酸300吨、麦角硫因0.5吨、依克多因10吨、红景天苷5吨、诺卡酮10吨、褪黑素50吨、植物鞘氨醇500吨及其他原料的柔性生产车间;其中红没药醇已进入动销,5-羟基色氨酸、麦角硫因等品种将进入中试阶段,即将为公司提供业绩。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维持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5.8/6.3/7.0亿元的预期,对应估值为34/31/28倍;基于公司1)随着防控放开后抗生素需求恢复;2)红没药醇等合成生物学项目落地在即;3)合成生物学依托4大底盘平台,后续管线丰富;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上游原材料涨价风险、合成生物学项目研发风险、合成生物学项目销售不及预期风险、市场竞争风险、核心技术人员流失风险。
      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3-08-23
    • 2023年中报点评:业绩符合我们预期,新品进入收获期

      2023年中报点评:业绩符合我们预期,新品进入收获期

      个股研报
        爱博医疗(688050)   业绩分析:公司23H1实现收入4.07亿元(+49.04%,同增,下同),归母净利润1.63亿元(+32.12%),扣非归母净利润1.53亿元(+36.30%),23H1毛利率83.15%,净利率38.99%,业绩符合我们预期。   人工晶体恢复明显,角膜塑形镜快速增长:手术治疗产品中,23H1“普诺明”等系列人工晶状体实现收入2.45亿元(+37.88%),境外人工晶状体收入同比增长为115.75%。近视防控产品中,23H1“普诺瞳”角膜塑形镜实现收入1.06亿元(+38.97%)。   加大研发及销售投入,新品上市推广顺利:23H1公司研发费用0.42亿(+56.25%),23H1销售费用0.75亿,同比增长97.79%。23H1视力保健产品(包括离焦镜、隐形眼镜、接触镜护理产品等)收入同比增长402.84%,对营业收入贡献超过11%。此外,公司于2022年3月新设的子公司爱博上海加强了市场开拓,23H1加大隐形眼镜、护理产品销售和备货。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到下半年公司加强市场推广,销售费用提升,我们将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由3.35/4.74/6.59亿元调整为3.23/4.39/6.08亿元,当前市值对应PE分别为53/39/28倍。公司新品进入收获期,第二增长曲线打开,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手术量恢复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人工晶体集采降幅超预期风险
      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3-08-23
    • 2023年中报点评:短期业绩承压,看好化学发光

      2023年中报点评:短期业绩承压,看好化学发光

      个股研报
        安图生物(603658)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3中报,2023上半年实现营收21.08亿元(+1.8%,括号内为同比增速,下同);归母净利润5.46亿元(+2.3%);扣非归母净利润5.27亿元(+4.3%);经营性现金流净额5.36亿元(-5.8%),业绩略不及预期。   短期受到疫情影响,Q2开始加速恢复:单季度看,2023Q2公司实现营收10.71亿元(+3.1%),归母净利润3.04亿元(+3.6%)。公司分子业务在新冠疫情后需求下降对业绩造成一定影响。   长期高研发投入,产品释放顺利:研发能力是公司根基,2023上半年研发费用3.11亿元(+23.03%),研发费用率14.8%;截至2023年6月底,公司已获得产品注册证681项(2023上半年或证30项),并取得了449项产品的欧盟CE认证。2022年公司多款新设备上市,包括流水线AutolasX-1Series、新一代高通量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AutolumoA6000、全自动生殖道分泌物分析仪AutowoMoW500等,不断提供增长动力。试剂方面,随着公司随着甲流、乙流、合胞等10个试剂盒上市销售,分子业绩有望加速成长。   流水线加速铺设:截至2023上半年,公司流水线项目已铺设133套,其中AutolasX-1系列流水线累计装机19套,AutolasA-1系列流水线累计装机量114套。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到行业反腐影响,我们将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的盈利预测从14.65/17.99/21.92下调至13.36/16.29/20.04亿元,当前股价对应2023-2025年PE估值为21/17/14倍,基于1)2023年院端加速恢复;2)看好发光业务,我们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产品研发进度不及预期,化学发光装机不及预期,疫情超预期发展等。
      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3-08-22
    • 2023中报点评:片仔癀提价后稳健增长,安牛销售高速增长

      2023中报点评:片仔癀提价后稳健增长,安牛销售高速增长

      个股研报
        片仔癀(600436)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2023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0.45亿元(+14%,较2022年同比增长14%,下同);归母净利润15.41亿元(+17%);扣非归母净利润15.77亿元(+20%);单季度来看,2023Q2实现营收24.16亿元(+16%);归母净利润7.71亿元(+23%);扣非归母净利润8.07亿元(+26%)。公司业绩保持稳步增长,符合预期。   深耕系列大单品,稳价稳量保增长:1)肝病领域1H23实现收入22.51亿元(+14%),主要系核心产品片仔癀锭剂零售价格涨价28.8%。2)心脑血管疾病领域,片仔癀牌安宫牛黄丸(双天然品规、天然麝香(体培牛黄)品规)均已成功推向市场,带动该领域1H23实现收入1.96亿元(+59%),预计2023年片仔癀牌安宫牛黄丸成为超2亿大单品,明年持续保持高增长。3)化妆品及日化品业务1H23实现营收2.7亿元(-21.9%)。公司推进新品开发和老品升级,甄选“两膏”(皇后牌片仔癀珍珠膏、御容臻致珍珠膏)“两霜”(片仔癀牌雪肌无瑕润白雪融霜、皇后牌片仔癀珍珠霜)作为新增长点,打造爆品,未来有望带动业绩增长。公司积极推动控股子公司片仔癀化妆品上市,目前正在梳理IPO尽职调查,推进股份制改造流程,拟拆分上市激发新活力。   毛利率影响可控,销售费用率下降,创新研发持续加码。毛利率受原材料上涨影响略有下降,公司积极应对,影响可控。肝病用药毛利率为77.71%(-2.9pct,较2022年同比下滑2.9个百分点,下同),降幅较少是得益于片仔癀锭剂提价,有效对冲原材料上涨;心脑血管疾病用药毛利率40.15%(-7.5pct),主要系天然牛黄等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1H23销售费用率4.84%(-1.48pct),主要系促销、业务宣传及广告费用下降。公司1H23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研发费用率2.30%(-0.19pct)。持续推进以片仔癀为核心的优势品种二次开发;加快新药研发,有3个化药1类新药、3个中药1.1类新药和1个中药1.2类新药进入临床研究阶段,用于治疗轻、中度广泛性焦虑障碍的中药新药取得Ⅱ期临床总结报告。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到原料上涨对利润的影响等原因,我们将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从34.01/42.40/52.13下调至32.23/39.03/47.39亿元,当前市值对应PE分别为52/43/36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价格上调后销量下滑的风险,原材料成本上涨高于预期,政策风险,新产品放量不及预期,子公司上市不及预期风险等。
      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3-08-22
    • 多肽产业链报告:GLP-1多肽药物催化,行业迎来拐点

      多肽产业链报告:GLP-1多肽药物催化,行业迎来拐点

      医药商业
        核心观点   多肽具有特异性好,疗效突出,安全性高,免疫原性低,透膜性好及成本相对较低等优势,在治疗性药物中占据重要地位。多肽的合成仍以化学固相合成为主,液相合成为辅,同时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引入,生物合成法在大规模多肽合成中也慢慢开始出现。国内多肽产业链条齐备,具有全球竞争优势,上游的原材料、合成试剂等主要以昊帆生物、纳微科技为代表,而国内多肽CDMO代表性企业有药明康德、凯莱英等,凭借其优秀的研发能力、交付效率、合规管理体系等在多肽CDMO市场竞争中逐渐显现优势,多肽原料药领域翰宇制药、诺泰生物和圣诺生物也布局完善,而在上游的多肽合成试剂、色谱填料等领域,昊帆生物、纳微科技和蓝晓科技具有先发优势。   多肽药物市场空间广阔,多肽原料药主要看重磅原研药专利到期,多肽创新药主要看新品种放量和在减肥适应症上的应用。根据Frost&Sullivan数据,2020年全球肽类市场规模达628亿美元,中国市场也有85亿美元,市场空间庞大。以糖尿病领域的利拉鲁肽、司美格鲁肽、度拉糖肽和Tirzepatide等为代表的重磅产品其原研药2022年销售超200亿美元,其中利拉鲁肽在中国专利已到期,司美格鲁肽和度拉糖肽在中国的专利也将于2026年到期,有望带来多肽仿制药的研发热潮。而随着司美格鲁肽的减肥适应症与2021年获批和Tirzepatide在减肥上表现的突出疗效,多肽在减肥领域将有望实现放量。多肽产业链迎来行业上行周期。   如何把握多肽产业链投资机会?   我们认为,多肽药物产业链迎来发展良机,从以下几个维度建议关注:   1.多肽药物产量增加,带动上游设备、耗材、合成试剂等需求量增长,产业链上游建议关注:昊帆生物、纳微科技、键凯科技和蓝晓科技等;   2.多肽创新药研发变热,多肽CDMO公司明显受益,其中药明康德和凯莱英产业优势明显,建议关注;同时,重磅多肽原研药专利到期也将促进多肽原料药企业的需求增长,建议关注翰宇药业、诺泰生物圣诺生物等;   3.GLP-1多肽药物给下游制药企业带来需求,重磅药物利拉鲁肽、司美格鲁肽和度拉糖肽陆续将专利到期,建议关注相关品种提前布局企业,建议关注华东医药、丽珠制药、双鹭药业等。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受到监管及环保处罚的风险;新药研发不及预期;汇兑损益风险等。
      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1页
      2023-08-22
    • 2023年中报点评:业绩符合预期,国际化战略持续推进

      2023年中报点评:业绩符合预期,国际化战略持续推进

      个股研报
        联影医疗(688271)   事件:2023H1公司实现营收52.7亿元(+26.35%,同比,下同);归母净利润9.4亿元(+21.19%);扣非归母净利润7.9亿元(+14.44%);业绩符合我们预期。   MR接棒CT引领增长,高端产品收入占比持续提升。2023H1,公司实现设备收入46.26亿元(+22.92%),其中设备收入占比87.75%:CT业务线20.94亿元(+7.3%),其中中高端CT收入占比持续提升;MR业务线15.01亿元(+66.43%),其中3.0T以上超高场MR在国内的新增市场占有率第一;MI业务线6.24亿元(+6.16%),国内新增市场占有率保持领先态势;XR业务线3.23亿元(+46.26%);RT业务线0.84亿元(-17.27%)。按2023年上半年国内新增市场金额口径统计,公司各产品线排名均处于行业前列,其中CT产品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三、MR产品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三、MI产品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XR产品(含固定DR、移动DR、乳腺DR)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RT产品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三。   全球化战略持续推进,海外收入占比持续提升。2023H1,公司多款高端产品在海外顶级医疗机构持续突破,如数字化PET/CT系统uMI Panorama正式入驻全美顶级癌症中心之一的Huntsman Cancer Institute(HCI)Hospital等。此外,截至2023中报,公司累计41款产品通过FDA认证,获准在美国销售;累计39款产品获得了欧盟CE认证,可销往60+国家和地区。2023H1国际市场实现收入7.18亿元(+32.29%),收入占比持续提升,达13.62%(2022年海外收入占比为11.67%)。   研发投入不进一步加强,产品与技术持续创新突破。2023H1,公司研发费用为8.85亿元(+75%),研发费用率为16.79%(+2.65pp)。公司持续的高强度研发投入,支撑了公司在高端产品上的不断突破,截至23年中报,公司累计向市场推出性能指标领先的产品数超90款,包括首款5.0T全身成像高场磁共振uMR Jupiter 5T和uAIFI平台,全新高灵敏度高分辨率脑部PET系统等。公司不断推出的高端产品,将进一步加深护城河,助力公司高举高打战略的持续推进。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到公司是国产影像设备龙头,且海外收入占比不断提升,我们将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19.38/24.54/29.99亿元上调至20.27/25.77/31.53亿元,对应当前市值对应2023-2025年PE分别为53/42/34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品推广不及预期,新品研发不及预期等。
      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3-08-21
    • 2023年中报点评:环泊酚持续兑现,研发创新逐渐收获

      2023年中报点评:环泊酚持续兑现,研发创新逐渐收获

      个股研报
        海思科(002653)   投资要点   业绩分析:1H23,公司实现收入13.7亿元(+9.8%,同增,下同),归母净利润0.75亿元(+7.5%),扣非归母净利润0.68亿元(+33.4%)。研发投入3.72亿元(+7.3%)。2Q23,公司实现收入7.5亿元(+8.9%),归母净利润0.46亿元(+6.2%),扣非归母净利润0.42亿元(+27.0%);销售费用率34.8%(-1.1pct),研发费用率15.8%(+2.1pct),管理费用率12.2%(+0.8pct),毛利率70%(+1.7pct),净利率5.8%(-0.5pct)。   收入拆分:1H23,麻醉产品3.4亿元(+165.7%),环泊酚2023年上半年销售收入约3.4亿元,6月份创历史新高突破90万支,上市两年多已在国内进入约2,400家医院;肠外营养2.8亿元(-4.6%);其他适应症1.9亿元(+18.0%);原料药2.4亿元(-2.0%);服务收入1.3亿元(-27.8%)。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和甲磺酸多拉司琼注射液(立必复)两个产品也顺利由代理商营销模式转为自营团队进行学术推广。   研发进展:截至2023年中报,环泊酚美国3期顺利推进,预计2024年递交NDA,计划2023年美国、欧洲同时开展第三项III期临床。HSK16149(糖尿病周围神经痛)、HSK7653(2型糖尿病)、利鲁唑口溶膜已申报NDA,HSK21542(术后镇痛药物)已于近日递交NDA申请,HSK31858(呼吸)、HSK31679(代谢)国内II期临床顺利推进。肿瘤药物(HSK29116、HSK40118、HSK38008)国内I期临床顺利推进。目前,共计9个1类创新药进入临床,研发中心800余人,其中新药化学团队100人、生物团队近百人、药学团队260余人、临床团队300余人。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由于多拉、多烯代理转自营对销售有所影响,以及净利率增加不及预期,我们将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由3.1/4.1/6/0亿元,下调为2.8/3.2/4.3亿元,当前市值对应PE分别为84/74/54倍。因为公司研发能力出色,2024年商业化创新药有望达4款,多个项目具有对外授权潜力,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创新药放量不及预期,药品降价风险,带量采购风险
      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3-08-21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