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337)

    • 医药生物行业快评报告:2024版医保目录发布,向创新倾斜

      医药生物行业快评报告:2024版医保目录发布,向创新倾斜

      中药
        行业核心观点:   11月28日,国家医保局正式公布2024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在今年谈判/竞价环节,共有117个目录外药品参加,其中89个谈判/竞价成功,成功率76%、平均降价63%,总体与2023年基本相当。新版药品目录将于2025年1月1日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实施。   投资要点:   总览:在今年的调整中,有91种药品新增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其中89种以谈判/竞价方式纳入,另有2种国家集采中选药品直接纳入,同时43种临床已被替代或长期未生产供应的药品被调出。今年参与谈判/竞价的117种目录外药品中,89种谈判或竞价成功,成功率和价格降幅与往年基本相当。本轮调整后,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内药品总数达到3159种,其中西药1765种、中成药1394种。中药饮片部分892种。   新药情况:   1)谈判/竞价是上市新药快速进入医保的主要途径。根据第一药店智库数据,今年有89个药品是通过谈判/竞价的方式进入医保,较上一年的121个减少30%;2个品种属于集采品种纳入医保。   2)今年目录调整范围以新药为主,新增的91种药品中有90个为5年内新上市品种。国家医保局创新药(含1类化药、1类治疗用生物制品、1类和3类中成药,以及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支持药品,下同)作为重点支持对象,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新增91个药品中38个是“全球新”的创新药,无论是比例还是绝对数量都创历年新高。在谈判阶段,创新药的谈判成功率超过了90%,较总体成功率高16个百分点。   新增品种:   1)以西药为主,中成药相对较少。主要是因为中成药新药获批较少,但是与2023版目录相比,医保目录新增中成药的数量和占比均有提高。   2)从新增进入2024版医保品种的最早批准年份来看,均为2020年及以后的品种,近三年(2022-2024年)批准的新药占91个新增品种的绝大多数,合计82个,超过9成,2020-2021年获批品种合计占新纳入医保品种数量的10%。其中,2023年获批的品种最多,达到38个,2024年当年获批即通过谈判进入医保的品种也有36个,医保准入效率高。   3)适应症方面看,本次调整共新增91种药品,其中肿瘤用药26个(含4个罕见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用药15个(含2个罕见病)、罕见病用药13个、抗感染用药7个、中成药11个、精神病用药4个,以及其他领域用药21个。   投资建议:通过7轮调整,目录内药品质量和结构明显优化,可以看出政策对创新药的支持和倾斜,医保内创新药份额有望持续扩大,关注具备商业化潜力、受益政策倾斜的创新药企业。另外,双通道管理和处方流转有望进一步加强,商业健康保险与基本医保的有效衔接有望提升目录保障水平。   风险因素:新药进入医院目录不达预期风险、药品降价幅度超预期风险
      万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4-12-04
    • 医药生物行业快评报告:医保预付金制度出台,有利于缩短企业回款周期,提升医疗机构运行效率

      医药生物行业快评报告:医保预付金制度出台,有利于缩短企业回款周期,提升医疗机构运行效率

      化学制药
        行业核心观点:   11月11日,国家医保局办公室、财政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医保基金预付工作的通知》。“预付金”有利于缩短药品、耗材企业回款周期,促进医疗机构稳健运行。   投资要点:   《通知》从政策制度安排、申请流程、会计核算和监督等方面明确了规范要求,主要体现“三个明确”和“三个规范”。要求各地根据《通知》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修改和完善本地区的预付金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   “三个明确”是指:   ①明确政策内涵。预付金是医保部门预付给定点医疗机构用于药品和医用耗材采购等医疗费用的周转资金,不得用于医疗机构基础建设投入、日常运行、偿还债务等非医疗费用支出。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医保基金专项预付按原规定执行。   ②明确拨付条件。基金安全是实施预付工作的基本前提,应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原则上按照统筹地区医保统筹基金累计结余和医保基金运行风险等级作为拨付预付金的条件和标准。   ③明确支出标准。核定标准原则上以前一至三年相关医疗保险基金月平均支出额为基数,合理确定预付金的基础规模,预付规模应在1个月左右。   “三个规范”是指:   ①规范流程管理。符合条件的定点医疗机构于每年度1月上旬自愿向统筹地区医保部门申请预付金。医保部门审核后商财政部门确定预付医疗机构范围及预付金规模,原则上于每年第一季度结束前按规定向定点医疗机构拨付预付金。预付金实行按年度核定,年底前医保部门要与定点医疗机构做好对账核算工作,通过交回支出户或冲抵结算金额的方式予以收回。   ②规范会计核算。医保部门和定点医疗机构应定期做好医保预付金对账工作,医保部门应做好预付金拨付、清算、核销的会计核算工作。定点医疗机构除按要求做好会计核算外,还应当单独设置台账管理,严格资金使用审批、支出程序,严禁借出或挪作他用。   ③规范资金监督。医保部门要将医保预付金纳入服务协议,细化相关条款。同时,明确医保部门收回预付金的情形,对无法收回的,停止向定点医疗机构拨付医保结算费用并申请进入司法程序,保证医保基金安全。   医保预付有利于缩短药品、耗材企业回款周期   医保预付制度可以及时采购高质量的药品和医疗耗材,及时结算医药企业、试剂耗材厂商的款项。国家医保局今年以来多次强调“鼓励通过基金预付缓解医疗机构资金压力”。2024年7月,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印发DRG/DIP付费2.0版分组方案并深入推进相关工作的通知》,提到完善预付金制度,要把“预付金”作为赋能金,减轻定点医疗机构资金运行压力。之后已有部分地区先后落实预付金制度。根据赛柏蓝报道,政策已取得了一定成效,药品企业耗材回款周期也随之得到明显缩短。   缓解医疗机构垫支压力,提升医疗服务效率   预付款到账后,医院在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之前,就能够获得资金支持,大大减轻了医院的财务负担。通过前置资金支持这一步,医院在资源的分配上将更加灵活主动,有利于科学规划医疗资源,提高服务效率。   投资建议:医药、医疗、医保的三医联动改革持续深化,医保作为医疗服务的购买方及核心支付方,医保支付改革是三医联动改革的重要抓手。“预付金”制度有利于缩短药品、耗材企业回款周期,促进医疗机构稳健运行。建议关注受益于“预付金”制度的医疗服务机构、医药流通、医疗器械、药品等相关赛道。   风险因素:政策不及预期风险等
      万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4-11-12
    • 点评报告:Q3业绩持续高增长,盈利能力提升

      点评报告:Q3业绩持续高增长,盈利能力提升

      个股研报
        丸美股份(603983)   报告关键要素:   10月25日,公司发布2024年三季度报告。报告显示,公司2024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9.52亿元(YoY+27.07%),实现归母净利润2.39亿元(YoY+37.38%)。其中,2024Q3实现营业收入6.00亿元(YoY+25.79%),实现归母净利润0.62亿元(YoY+44.32%),公司业绩表现基本符合我们此前预期。   投资要点:   主要品类均实现营收同比正增长,美容类产品增速最为亮眼。2024Q3,眼部类/护肤类/洁肤类/美容类产品分别实现营收1.24/2.15/0.55/2.02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2.28%/15.14%/12.25%/54.11%,营收占比分别为20.76%/36.15%/9.19%/33.90%,美容类产品增速表现最为亮眼,其次为眼部类产品。   眼部类产品量价齐升,美容类产品以价换量,护肤类产品价升量减。量价拆分来看,2024Q3眼部类/护肤类/洁肤类/美容类产品销量分别同比+11.68%/-19.52%/+0.92%/+84.66%,单价分别同比+9.49%/+43.07%/+11.22%/-16.55%。其中,眼部类产品实现量价齐升;护肤类产品价增量减,主要因售价较高的重组胶原系列产品收入占比上升以及货品结构变化拉高了平均售价所致;洁肤类产品销量微增,主要因单价增长实现营收增长;美容类产品单价同比下降幅度较大,但销量大幅增长,从而带动营收高增长,主要因本期推出的促销品售价低且销量占比大拉低了平均售价所致。   2024Q3毛利率、净利率均提升,销售费用率同比微降。2024前三季度/2024Q3公司毛利率分别为74.63%/74.52%,同比+3.78/+2.07pcts,主要是公司产品结构进一步升级所致;2024前三季度/2024Q3公司净利率分别为12.28%/10.46%,同比+0.92/+1.41pcts。2024前三季度公司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54.85%/3.65%/2.79%/-0.64%,同比+3.08pcts/-1.11pcts/-0.09pcts/+0.05pcts。2024Q3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为58.90%/4.13%/3.10%/-0.82%,同比-0.19pcts/-1.29pcts/-0.09pcts/-0.15pcts。前三季度销售费用率增加主要是在线上竞争激烈、流量成本高涨的同时,公司坚定推进品牌建设和科学传播投入所致,但Q3销售费用率同比微降。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公司线上渠道建设和品牌矩阵不断完善,营收保持亮眼增长的同时毛利率也有明显提升。前三季度由于线上渠道流量成本高涨,销售费用率也有明显提升,但Q3这一趋势有所改变,销售费用率同比微降。我们维持此前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3.56/4.12/4.86亿元,同比增长37.10%/15.90%/17.82%,对应EPS为0.89/1.03/1.21元/股,10月29日股价对应PE为35/30/26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因素:宏观经济恢复不及预期、线上增速不达预期、市场竞争加剧。
      万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4-10-31
    • 点评报告:采浆量双位数同比增长,盈利水平同比提升明显

      点评报告:采浆量双位数同比增长,盈利水平同比提升明显

      个股研报
        博雅生物(300294)   报告关键要素:   公司2024年10月24日发布三季报。   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45亿元(-43.16%),归母净利润4.13亿元(-11.07%),扣非归母净利润3.36亿元(-6.96%);单看2024Q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49亿元(同比-46.21%,环比-21.89%),归母净利润0.97亿元(同比-29.98%,环比-41.00%),扣非归母净利润0.77亿元(同比-25.62%,环比-41.28%),主要系公司分别于2023年9月、10月转让所持有的复大医药75%股权、天安药业89.681%股权,转让后复大医药和天安药业不再纳入合并范围。   投资要点:   采浆量双位数同比增长,血制品收入稳健:2024年1-9月,公司通过不断优化属地献浆环境、提升浆站服务质量等实现原料血浆显著增长,共计采集387.44吨,较去年同期增长12.39%。2024年1-9月,血液制品业务收入10.8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0.39%,主要系人凝血酶原复合物及人凝血因子Ⅷ增加所致。   采浆量预计稳步提升,产能和研发管线持续推进中。2024年7月,公司通过并购绿十字(香港)间接控制绿十字(中国),显著增强了原料血浆规模。基于存量成熟浆站的稳定增长与新设的乐平、泰和浆站爬坡期的良好预期,预期后续公司采浆量保持稳步提升态势。公司积极推进智能工厂的建设,已完成主要主体结构封顶。高浓度静丙等在研管线持续推进,预计获批后有利于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盈利水平同比提升明显:公司2024年前三季度综合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66.67%(同比增加16.63个百分点)和33.12%(同比增加11.48个百分点),主要是高毛利产品结构优化;单看2024Q3,公司综合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65.74%(同比增加15.36个百分点,环比减少0.52个百分点)和27.69%(同比增加5.91个百分点,环比减少8.96个百分点);公司2024年前三季度销售费用/营业总收入、管理费用/营业总收入、财务费用/营业总收入分别为21.99%、10.26%、-1.89%,合计占比31.62%,同比增加4.64个百分点。随着公司对产品结构的战略调整,以及对新产品(如PCC、Ⅷ因子)市场推广的加大投入,预计整体费用率保持稳定。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暂不考虑并购绿十字(香港)对业绩的影响,结合公司三季报数据调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4/2025/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30亿元/5.76亿元/6.30亿元(调整前为5.33亿元/5.54亿元/5.95亿元),对应EPS1.05元/股、1.14元/股、1.25元/股,对应PE为29.96/27.53/25.17(对应2024年10月29日收盘价31.47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原材料供应不足的风险,采浆成本上升的风险,产品研发进展不达预期风险
      万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4-10-31
    • 派林生物(000403):业绩表现稳健,控费水平提升

      派林生物(000403):业绩表现稳健,控费水平提升

    • 点评报告:业绩表现稳健,控费水平提升

      点评报告:业绩表现稳健,控费水平提升

      个股研报
        派林生物(000403)   报告关键要素:   2024年10月27日,公司发布三季报。   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90亿元(+37.49%),归母净利润5.43亿元(+66.38%),扣非归母净利润4.98亿元(+84.71%);单看2024Q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54亿元(同比+13.27%,环比+7.64%),归母净利润2.16亿元(同比+17.86%,环比+5.22%),扣非归母净利润2.02亿元(同比+21.81%,环比+6.66%)。   投资要点:   采浆量和产能提升有利于投浆量增长:浆站和采浆量方面,公司截止目前共有38个浆站,10月29日公司公告桦南县派斯菲科单采血浆站和肇东市派斯菲科单采血浆站获得单采血浆许可证。公司2023年采浆量超1200吨,2024年采浆量预计将达到1400吨;产能建设方面,公司两家子公司均在进行产能扩增。广东双林二期扩能预计2025年中投产,年产能将提升至1500吨;派斯菲科也将于2025年初扩能至年产能1500吨。公司合计年产能将达到3000吨。预计随着产能扩建和采浆量的提升,公司投浆量有望增长从而带动相应产品销售同比增加。   新产品预计提升公司盈利能力:新产品研发方面,公司目前在研产品进度较快的数量超过10个。广东双林方面,2023年底九因子已获得临床试验批件,2024年中第四代静丙已获得临床试验批件;派斯菲科方面,重点加快第四代静丙研发和配套生产线建设,PCC已获得临床试验批件拟提交上市许可申请,八因子拟申报临床试验批件,新产品上市后有利于提升公司整体利润水平。   控费促进盈利水平提升:公司2024年前三季度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为9.98%、6.93%、-1.95%,合计14.96%(同比减少5.48个百分点);公司2024年前三季度综合毛利率和净利率水平分别为50.52%(同比增加0.47个百分点)、28.71%(同比增加5.01个百分点)。费用率优化有利于净利率水平提升。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血制品赛道具备高壁垒特性,陕煤入主后有望赋能公司内生和外延双轮拓展浆站资源,保障血制品业务稳健增长。基于对行业和公司的研究,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5/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81.61百万元/934.38百万元/1065.65百万元,对应EPS1.07元/股、1.27元/股、1.45元/股,对应PE为21.02/17.58/15.42(对应2024年10月29日收盘价22.41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原材料供应不足的风险,采浆成本上升的风险,产品研发进展不达预期风险
      万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4-10-30
    • 点评报告:2024Q3业绩承压,盈利能力提升

      点评报告:2024Q3业绩承压,盈利能力提升

      个股研报
        天坛生物(600161)   报告关键要素:   2024年10月25日,公司发布2024年三季报。   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0.73亿元(+1.28%),归母净利润10.52亿元(+18.52%),扣非归母净利润10.44亿元(+18.68%);单看2024Q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32亿元(同比-7.44%,环比-23.92%),归母净利润3.26亿元(同比+1.57%,环比-20.46%),扣非归母净利润3.20亿元(同比+0.04%,环比-21.78%)。   投资要点:   央企股东优势,浆站数量、采浆规模、血制品产能行业领先:截至2024年半年报,公司所属单采血浆站分布于全国16个省/自治区,总数达102家(在营80家),血浆采集1294吨(+15.02%),约占国内行业总采浆量的20%。为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三个血液制品生产基地成都蓉生永安厂区,上海血制云南项目,兰州血制兰州项目设计产能均为1200吨,产品包含白蛋白、球蛋白和因子类产品,目前永安厂区已投产运行,未来随着云南项目和兰州项目逐步投产,公司将拥有三个单厂投浆能力超千吨的血液制品生产基地。公司依托国药集团和中国生物股东资源的优势,浆站资源扩张优势明显。   新产品研发持续推进:目前公司在研包含血液制品和基因重组产品等十余个新产品,其中重点布局高浓度人免疫球蛋白、血源性凝血因子、重组凝血因子、微蛋白制剂等新产品,并在重组人凝血因子类和人免疫球蛋白类产品的研发领域保持国内同行业的领先地位。截至2024年上半年,成都蓉生层析工艺纯化的人纤维蛋白原获得《药品补充申请批准通知书》并通过药品GMP符合性检查,可进行该产品的生产和上市销售,补齐了主要凝血因子品种;兰州血制人凝血酶原复合物处于上市许可申请阶段;成都蓉生皮下注射人免疫球蛋白、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Ⅷ-Fc融合蛋白等研发课题临床试验进展顺利;武汉血制人凝血酶原复合物和成都蓉生人凝血因子IX获得《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   三项费用率优化,盈利能力提升:2024年前三季度,销售费用/营业总收入、管理费用/营业总收入、财务费用/营业总收入分别为2.94%(同比减少2.00个百分点)、8.55%(同比减少0.36个百分点)、-0.74%(同比增加0.10个百分点),合计占比10.75%(同比减少1.54个百分点);公司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55.33%(同比增加5.72个百分点)和35.04%(同比增加5.01个百分点)。单看2024Q3,公司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54.54%(同比增加2.76个百分点,环比减少0.83个百分点)、35.87%(同比增加3.31个百分点,环比增加1.7个百分点)。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血制品赛道具备高壁垒特性,产品需求稳定,公司是血制品赛道龙头,浆站获批能力强,基于公司定期报告披露,我们调整公司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4/2025/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37亿元/14.45亿元/17.46亿元(调整前为13.58亿元/16.40亿元/19.92亿元),对应EPS0.63元/股、0.73元/股、0.88元/股,对应PE为35.97/30.79/25.48(对应2024年10月25日收盘价22.5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原材料供应不足的风险,采浆成本上升的风险,产品研发进展不达预期风险
      万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4-10-28
    • 点评报告:2024Q3业绩承压,战略并购稳步融合

      点评报告:2024Q3业绩承压,战略并购稳步融合

      个股研报
        华润三九(000999)   报告关键要素:   2024年10月25日公司发布三季报。   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7.40亿元(+6.08%),归母净利润29.60亿元(+23.19%),扣非归母净利润27.52亿元(+19.48%);单看2024Q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6.34亿元(同比3.16%,环比-17.29%),归母净利润5.61亿元(同比+6.85%,环比-45.73%),扣非归母净利润4.44亿元(同比-6.83%,环比-54.76%)。   投资要点:   锚定战略方向,持续优化业务布局:CHC业务方面,消费者品牌认可度提升助推呼吸品类保持较好增长。公司通过优质剧集、王牌综艺、短剧等持续与消费者开展沟通,扩大品牌声量;处方药业务方面,持续丰富产品线,着重产品价值发掘与竞争力提升,打造品牌影响力,赋能CHC业务协同发展;国药业务方面,持续夯实业务基本盘,锤炼产业链竞争优势;配方颗粒业务方面,抢抓市场格局调整窗口机遇,有序应对配方颗粒业务多地区带量联动采购工作,业务实现恢复性增长。   战略并购,稳步融合:2024年8月5日,公司披露拟收购天士力28%股份相关公告,本次交易完成后,天士力将成为华润三九的控股子公司。有利于双方在中药材种植、创新研发、智能制造、渠道营销等领域相互赋能,有利于公司加快补充创新中药管线;昆药集团与公司的融合变革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精品国药领域,昆中药坚持以“品牌文化+品类拓展+IP营销”三轮驱动;三七业务方面,建立起大众对血塞通软胶囊有效成分三七总皂苷作用的充分认知。   三项费用率优化: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为24.07%、5.44%、-0.07%,合计占比29.44%(同比减少1.66个百分点)。公司2024年前三季度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52.68%(同比增加0.89个百分点)和16.44%(同比增加1.96个百分点);2024Q3,公司综合毛利率(未剔除昆药并表影响)为50.47%(同比减少0.29个百分点,环比减少3.25个百分点),净利率(未剔除昆药并表影响)为11.85%(同比增加0.22个百分点,环比减少4.65个百分点)。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公司是中药OTC领域龙头企业,在强大的收购实力基础上不断丰富中药产业链布局,未来有望实现院内院外市场双轮驱动发展。在不考虑收购天士力影响的情况下,根据公司披露公告,我们调整公司盈利预测,预计2024/2025/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3.69亿元/38.17亿元/42.28亿元(调整前为33.90亿元/38.36亿元/42.54亿元),对应EPS2.62元/股、2.97元/股、3.29元/股,对应PE为18.09/15.96/14.41(对应2024年10月25日收盘价47.44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呼吸品类发病率变化、中药配方颗粒品种省级联采实施、集采提质扩面、DRG/DIP支付方式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等可能带来的影响
      万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4-10-28
    • 点评报告:发力渠道建设,核心产品高增长

      点评报告:发力渠道建设,核心产品高增长

      个股研报
        片仔癀(600436)   报告关键要素:   2024年10月18日,公司发布2024年三季报。   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84.50亿元(+11.19%),归母净利润26.87亿元(+11.73%),扣非归母净利润27.15亿元(+11.25%);   2024Q3,公司实现营收28.00亿元(+9.60%),归母净利润9.65亿元(+11.73%),扣非归母净利润9.64亿元(+11.66%)。   投资要点:   Q3核心产品高增长,彰显需求端韧性   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肝病用药和心脑血管用药营业收入分别为42.83亿元(+20.24%)和2.68亿元(+11.66%),化妆品实现营业收入5.25亿元(+21.92%)。单看2024Q3,公司肝病用药和心脑血管用药营业收入分别为16.43亿元(+25.30%)和0.61亿元(+36.63%),化妆品实现营业收入1.40亿元(-11.55%)。公司肝病领域产品三季度收入提升主要是销量驱动,说明公司核心产品需求端韧性强;自2020年恢复安宫牛黄丸的生产及销售以来,公司充分发挥品牌、产品和渠道优势,快速实现片仔癀牌安宫牛黄丸过亿销售,成为除主产品以外新的增长级。   发力渠道建设,加强空白连锁渠道开拓   1-9月,公司进一步发力渠道建设。连锁渠道上,公司全资子公司健康科技在7月召开零售战略合作伙伴大会,加快拓展零售渠道的市场布局,新增高济医疗、全亿健康、贵州一品、贵州一树、甘肃德生堂、四川正和祥等全国性或区域性龙头连锁的全品类合作,新增覆盖门店数超过1万家。同时,公司旗下片仔癀国医馆和片仔癀国药堂建设布局也在提速。截至9月底,公司累计接洽开设片仔癀国医馆或片仔癀国药堂意向商超600家,已立项并进入门店装修流程的合作商80余家。   预计进口原材料有望缓解毛利率压力   公司前三季度综合毛利率45.54%(减少2.98个百分点),其中肝病用药毛利率70.79%(减少7.40个百分点),心脑血管用药毛利率13.97%(减少26.03个百分点),化妆品毛利率63.07%(减少0.08个百分点);单看Q3,公司综合毛利率46.96%(减少4.41个百分点),其中肝病用药毛利率68.23%(减少10.79个百分点),心脑血管用药毛利率10.09%(减少29.25个百分点),化妆品毛利率59.06%(减少3.91个百分点)。毛利率下滑和稀缺原材料价格上涨有关,2024年6月,国家药监局、海关总署办公厅公开征求《关于允许进口牛黄试点用于中成药生产有关事项的公告(征求意见稿)》意见。天然牛黄将根据相关法规尝试从国外进口,有望缓解原材料供应紧张局面。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公司核心产品片仔癀具备稀缺性,新产品安宫牛黄丸竞争优势明显,化妆品业务表现向好。根据公司公告披露,预计2024/2025/2026年归母净利润33.14亿元、38.25亿元、43.69亿元,对应EPS5.49元/股、6.34元/股、7.24元/股,对应PE为44.05/38.17/33.42(对应2024年10月21日收盘价242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原材料供给不足风险:资源紧缺、价格上涨对片仔癀原材料的供给造成了挑战,未来将对片仔癀及系列产品的成本产生上升压力;研发不达预期风险:公司布局多个在研新药,产品研发分别处于临床前及进入临床研究阶段。由于药品研发的特殊性,具有周期长、环节多、风险高等特点,容易受到某些不可预测因素的影响;安宫牛黄丸增长不达预期风险:安宫牛黄丸市场存在多个品牌,公司产品上市时间较晚
      万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4-10-22
    • 医疗器械行业快评报告:政策助力,医疗设备更新提速

      医疗器械行业快评报告:政策助力,医疗设备更新提速

      医疗器械
        行业核心观点:   2024年3月7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的通知》,其中指出,到2027年医疗等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政策发布以来,各省市陆续推动医疗设备更新落地,随着各省市项目获批数量的不断增加,采购意向推进进度呈现明显的加速上升趋势,医疗设备板块有望迎来增长新阶段。   投资要点:   政策助力:2024年3月7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的通知》,其中指出,到2027年医疗等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资金支持方面,5月份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发布的《关于印发推动医疗卫生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到全国各地区可获得不同比例的中央资金支持。政策发布以来,各省市陆续推动医疗设备更新落地。   资金支持:国有资金支持的设备更新项目需由国家发改委批复,医院再发布正式招标公告。根据医装数胜数据,截至9月底,批复项目的资金来源以“中央预算内投资或超长期国债”+“地方财政资金”的方式居多,国家及地方的财政支持力度较大,需要自筹部分资金的项目仅占22.98%。   更新进展:在国家大力支持县域医疗发展的背景下,第一批设备更新更侧重于推进县域医共体的设备更新采购项目。根据医装数胜数据,1)截至9月底,县域医共体设备更新进入采购意向阶段的金额约占22%,进入招标阶段的金额约占5.10%;城市医院采购意向约17.32%,招标进度约4.59%;2)截至9月底,医疗设备更新批复项目已超过1000个,预算总金额突破412亿元,项目批复主要集中于5-6月份。广东、湖南和黑龙江的单省批复预算金额更是超过50亿元;3)医疗设备更新采购意向公告动态增加,截至9月底,预算总金额超110亿元,项目总数为372个。其中,广东、浙江和湖北项目数量排名前三;广东、湖南和新疆披露预算金额超均10亿元。4)从各省份设备更新采购意向具体披露情况来看,超声、CT、消化道内镜、DR、MR是各省份采购的重点产品,麻醉机、监护仪等产品招标公告也逐渐增加。   投资建议:国内医疗设备以旧换新带来医疗设备需求释放,随着各省市项目获批数量的不断增加,采购意向推进进度呈现明显的加速上升趋势,同时,国内医疗器械供应商不断创新突破,在国产替代和出海的长期逻辑下,有望做大医疗设备市场规模的同时,提升国产产品渗透率和市占率,医疗设备板块有望迎来增长新阶段。   风险因素:政策落地不达预期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出海进展不达预期风险等
      万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4-10-22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