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18168)

    • 公司简评报告:三维手术量持续攀升,集采助力加速放量

      公司简评报告:三维手术量持续攀升,集采助力加速放量

      个股研报
        微电生理(688351)   投资要点   公司营收快速增长。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29亿元(+26.46%)、归母净利润0.06亿元(+85.17%)、扣非归母净利润-0.35亿元。其中,Q4单季实现营业收入0.93亿元(+36.11%)、归母净利润-0.06亿元。分产品来看,2023年导管类、设备类和针鞘类产品收入分别为2.19(+32.0%)、0.17(-60.0%)和0.84(+68.9%)亿元。报告期内,公司营收增长稳健,导管和针鞘类收入增加预计因为公司三维手术量的持续攀升叠加集采落地带动了产品放量,设备类收入下滑预计系医疗反腐短期影响设备招标所致。   海内外市场齐发力,三维手术量持续攀升。1)国内市场:2023年主营业务收入2.51亿元(+17.15%),公司产品累计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的1000余家医院,三维手术累计突破5万例(2023年同比增长超50%)。TrueForce?压力导管已在多家中心完成了1000余例压力监测指导下的射频消融手术;冷冻消融系列产品已完成20多个省份的挂网并在解放军北部战区总院、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等多个中心开展试用。2)海外市场:2023年主营业务收入0.69亿元(+59.50%),累计覆盖35个国家和地区,累计21款产品获得CE认证,4款产品获得美国FDA注册许可,1款产品获得英国UKCA认证,20款产品获得巴西注册证。TrueForce?压力导管在西班牙、希腊,波兰等国家顺利开展首批临床应用。   集采加速产品放量,降本增效有望增厚利润。1)参与集采方面,2023年,公司完成福建电生理27个省份带量采购落地实施;TrueForce?压力导管、EasyStars?星型标测导管等多款产品在北京DRG电生理集采中全线中标,冷冻系列产品已申请增补;冷冻消融系列产品在内的4个组套及单品部件在京津冀“3+N”电生理集采中全部中标。2)产量和成本控制方面,公司积极应对集采等带来的市场变化,不断提升企业效益。2023年导管和设备类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43.91%和36.74%,公司加快国产原材料替代,除2023年转产的新产品之外,导管类产品平均成本降低10.52%。随着集采政策的逐步落地执行和公司降本增效计划的持续推进,预计未来中选产品市占率将不断提高,并有望进一步增厚公司利润。   在研管线储备丰富。1)压力脉冲消融导管项目完成临床入组,已进入随访阶段;通过投资商阳医疗,加快完善PFA领域研发布局,推进“射频+冷冻+脉冲电场”三大能量平台协同布局。2)肾动脉消融项目进入临床试验阶段。3)持续推进与Stereotaxis的合作,其核心产品第五代“泛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磁导航系统”已由公司提交注册申请,预计2024年获得NMPA注册批准;已完成Columbus?三维心脏电生理标测系统磁导航模块开发,共同合作研发的磁导航消融导管已递交注册申请。   投资建议:我们维持公司2024年、2025年盈利预测不变,并新增引入2026年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的营收分别4.82/6.53/8.58亿元,归母净利润为0.61/1.10/1.50亿元。公司积极拓展海内外市场,随着产品加速放量,公司业绩有望持续增长,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推广不及预期风险;研发进展不及预期风险;汇率波动风险。
      东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4-04-03
    • 公司业绩持续高增,海外市场拓展加速

      公司业绩持续高增,海外市场拓展加速

      个股研报
        微电生理(688351)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年度报告,2023年实现营收3.29亿元(+26%,同比增速,下同);归母净利润0.06亿元(+85%);扣非归母净利润-0.35亿元(-211%);2023Q4单季度,公司实现营收0.93亿元(+36%),实现归母净利润-0.06亿元(-1703%),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18亿元(-67%)。   集采助力公司产品入院,重磅创新单品获批上市。公司积极参与电生理相关带量采购,三维手术量实现快速增长。其中,福建牵头的省际联盟电生理带量采购工作,完成27个省份带量采购落地实施;参与北京市医疗机构DRG付费和电生理带量采购,TrueForce?压力导管、EasyStars?星型标测导管等多款产品全线中标,已于2023年12月15日开展执行,冷冻系列产品已申请增补;参与京津冀“3+N”联盟电生理类医用耗材带量联动采购,包括冷冻消融系列产品在内的4个组套及单品部件全部中标,有望借助集采机会加快公司产品进院,带动公司业务快速增长。重磅创新单品陆续获批上市,为公司增加新营收点。TrueForce?压力导管作为首款获得NMPA批准上市的国产压力导管,已在多家中心完成了1000余例压力监测指导下的射频消融手术,均获得满意疗效和术者好评。2023年8月,IceMagic?球囊型冷冻消融导管及IceMagic?冷冻消融设备获得NMPA注册证,成为首个获批用于房颤治疗的国产冷冻消融产品,截至目前已完成20多个省份的挂网,并在解放军北部战区总院、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等多个中心开展试用,在温度控制技术、贴靠和封堵等方面有着良好表现,可进一步提升手术安全性和手术效率。随着两大重磅创新单品商业化持续推进,有望推进公司业绩快速增长。   加速拓展海外市场,海外收入增长亮眼。2023年国际市场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超过50%。营销方面,重点加强代理渠道建立,提高海外临床使用量;产品方面,2023年8月TrueForce?压力导管获得欧盟MDR认证和英国UKCA认证,在西班牙、希腊、波兰等国家顺利开展首批临床应用;参加欧洲心律大会、美国心律大会、亚太心律大会等20场国际性会议,组织7场国际学术交流会、8场Columbus病例论坛,加快提升国际市场行业知名度。同时加强海外市场代理商培训,提高临床手术应用能力,提升客户满意度,持续提升渠道影响力,推动产品放量。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在研项目稳步推进。2023年公司研发费用0.91亿元(+38%),研发创新持续推进。在研项目方面,压力脉冲消融导管项目完成临床入组,已进入随访阶段,公司通过投资上海商阳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加快完善PFA领域研发布局;肾动脉消融项目进入临床试验阶段,通过与Columbus?三维心脏电生理标测系统联用以实现更加精准的靶点消融,降低X射线对术者和患者的伤害;对已上市产品TrueForce?压力导管、EasyStars?星型标测导管、IceMagic?球囊型冷冻消融导管等重点产品进行持续优化迭代研发,更好满足房颤及复杂术式的临床需求。研发项目合作情况,持续推进与Stereotaxis的合作,其核心产品第五代“泛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磁导航系统”(GenesisRMN?System)已由公司提交注册申请,预计2024年获得NMPA注册批准;完成Columbus?三维心脏电生理标测系统磁导航模块开发,可实现设备远程操控,共同合作研发的磁导航消融导管已递交注册申请。   投资建议:考虑集采降价和公司新产品推广情况,预计公司销售费用将持续增加,我们调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24/0.68/1.13(24/25年前值为0.57/1.06)亿元,增速分别为321%/184%/66%,对应PE分别为482/170/102倍。考虑到公司重磅新品压力导管和冷冻消融导管商业化持续推进,三维电生理手术量快速增加,海外业务增长亮眼,公司业绩有望持续快速增长,维持“增持-B”建议。   风险提示:产品销售不及预期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研发进度不及预期风险,海外市场拓展不及预期风险。
      华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4-04-03
    • “射频+冷冻+脉冲电场”三大能量平台协同布局,公司全面进军房颤市场

      “射频+冷冻+脉冲电场”三大能量平台协同布局,公司全面进军房颤市场

      个股研报
        微电生理(688351)   业绩简评   公司发布2023年年报,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29亿元,同比增长26.46%;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568.85万元,同比增长85.17%;公司2023年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3,547.02万元。   23年经营分析   2023年公司国内三维手术累计突破5万例,压力导管和冷冻球囊开启房颤术式国产化替代进程。福建集采顺利落地;北京集采压力导管、星型标测导管等产品全线中标;京津冀“3+N”联盟冷冻消融系列产品在内的4个组套及单品部件全部中标;2023年公司产品累计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的1000余家医院,三维手术累计突破5万例。   2023年公司国际市场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超过50%。公司国际业务累计覆盖35个国家和地区,TrueForce®压力导管获得欧盟MDR认证和英国UKCA认证,国内外房颤市场拓展开始协同推进。   24年经营计划   2024年公司将加大国内和海外房颤市场的市场份额。2024年在国内市场,公司将全面进军房颤市场,在高端术式治疗领域打开新局面。同时将通过三维系列产品的完整布局,叠加“射频+冷冻”两条赛道共同发力,2024年公司三维手术量维持高增速。   公司持续推进“射频+冷冻+脉冲电场”三大能量平台协同布局。公司泛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磁导航系统”(GenesisRMN®System)、磁导航消融导管处于提交注册申请阶段,压力脉冲消融导管处于随访阶段,肾动脉消融项目处于临床试验阶段。   盈利预测   我们看好公司未来在电生理领域的发展前景,预计公司2024-2026年收入端分别为4.78亿元(原值为4.95亿)、6.81亿元(原值为6.97亿元)和9.36亿元,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45.2%、42.5%和37.4%,归母净利润预计2024年-2026年分别为0.28亿元(原值为0.44亿)、0.73亿元(原值为1.11亿元)和1.35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397.3%,159.7%和83.3%。   风险提示:   产品研发进度不及预期、产品市场认可度不及预期、带量采购等政策不确定因素。
      中邮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8页
      2024-04-03
    • 自主选择产品贡献高增量,产能+BD持续拓展

      自主选择产品贡献高增量,产能+BD持续拓展

      个股研报
        诺泰生物(688076)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陆续发布2023年年报及2024Q1业绩预告。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10.34亿元(+58.69%,同增,下同),归母净利润1.63亿元(+26.20%),扣非归母净利润1.68亿元(+102.31%);经财务部门初步测算,2024Q1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0.55-0.70亿元,同比增加161.74%-233.13%;扣非归母净利润0.55-0.70亿元,同比增加135.22%-199.37%。公司积极推进产能建设,矩阵式BD提质扩面,业绩实现快速增长。   自主选择产品持续快速放量,优质产能极具竞争力。(1)自主选择产品方面,2023年实现收入6.29亿元(+145.48%),营收占比达60.83%;毛利率64.43%(+3.27pp),再创新高。细分项目看,2023年原料药及中间体实现收入4.16亿元(+141.16%),制剂实现收入2.13亿元(+154.34%)。自主产品持续快速放量及毛利率不断提升,主要得益于公司在多肽原料药产能、产品质量、生产成本等方面极具竞争优势。目前多肽原料药产能已达吨级规模,随着新规划生产车间逐步投产,预计2025年底多肽原料药产能将达数吨级;公司已取得司美格鲁肽、利拉鲁肽等原料药的FDAFirstAdequateLetter,可满足下游制剂客户申报需求;司美格鲁肽等多个长链修饰多肽原料药的单批次产量已超10公斤,位于行业领先水平。(2)定制类产品及服务方面,2023年实现收入4.04亿元(+3.07%),全年稳中有升。凭借较强的研发实力及完备的技术体系,公司已与国内外知名药企建立稳固的合作关系,客户粘性良好;产能方面,建德生产基地二期多功能GMP车间已投产,新增总产能18万升,可为公司承接更高附加值的GMP项目提供硬件基础。(3)新兴业务方面,子公司诺泰诺和于2022年7月设立,布局寡核苷酸技术领域,目前GMP中试产线已顺利投产,能够满足公司寡核苷酸和多肽工艺从研发向中试放大转移;2023年诺泰诺和净利润为643.67万元,已实现盈利。   BD团队焕新,矩阵式拓展成果显著。公司目前建立以管理层为核心的高端BD团队体系,通过矩阵式BD拓展提质扩面,全面覆盖中国、欧美及亚太地区市场,新开拓巴西、希腊、意大利、加拿大、日韩等地区重要客户,客户结构量质齐升。2023年公司BD取得丰硕成果:签订国内GLP-1创新药原料药CDMO合同,并约定制剂在国内上市后原料药阶梯式供货价格;签署司美格鲁肽注射液欧洲区域战略合作协议,通过提供司美格鲁肽原料药双方销售分成实现双赢;签署司美格鲁肽原料药拉丁美洲区域战略合作协议,产品上市后指定该客户独家采购并销售推广;与欧洲某大型药企签署总金额1.02亿美元CDMO长期供货合同,并于2024年开始阶梯式供货。   投资建议:公司多肽原料药深度布局,持续加强技术创新;随着产能建设有序推进、矩阵式BD加速拓展,公司业绩有望延续高增长态势。我们上调原有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2.22/3.12/4.44亿元(2024-2025年前值为1.82/2.47亿元),增速36%/41%/42%;对应PE为52/37/26倍。维持“买入-A”建议。   风险提示:行业政策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在研产品上市不确定风险、环保风险、商业化不及预期风险等。
      华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4-04-03
    • 瑞普生物(300119):主要业务板块稳健增长,宠物板块布局推进

      瑞普生物(300119):主要业务板块稳健增长,宠物板块布局推进

    • 康龙化成(3759.HK 300759.CH):4Q23业绩符合预期;2024年收入指引为10%+增速

      康龙化成(3759.HK 300759.CH):4Q23业绩符合预期;2024年收入指引为10%+增速

    • 中药高速增长,毛利率持续提升

      中药高速增长,毛利率持续提升

      个股研报
        太极集团(600129)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年报,实现营业收入156.23亿元(+10.6%),归母净利润为8.2亿元(+132%),扣非归母净利润为7.7亿元(+111.4%)。   收入端:工商业增速放缓,省外快速发展。2023年工业收入103.9亿元(+19.4%),医药商业77.3亿元(-3.3%)。具体来看,现代中药收入66亿元(+31.6%),化药收入37.8亿元(+2.7%)。核心品种实现高速增长,太极藿香正气口服液22.7亿元,同比增长45%;急支糖浆8.8亿元,同比增长67%;通天口服液3.2亿元,同比增长10%;鼻窦炎口服液实现销售收入2.6亿元,同比增长22%;复方对乙酰氨基酚片(Ⅱ)(散列通)实现销售收入1.6亿元,同比增长55%。从地区分布上看,西北/华中/华东地区增速分别实现50%/37%/30%的高速增长,西南地区收入占比下降至53%,省外持续扩张。大品种藿香省外占比约60%,此外随着公司子公司销售团队整合及部分品种纳入营销管理中心,公司产品将加快全国布局。   毛利端:大单品提价提升毛利,看好后续产品毛利持续提升。公司2023年毛利率为49%,同比提升4pp。其中工业毛利率64.7%,同比提升1.1pp,商业毛利率为9.6%,同比下降0.3pp。公司核心单品藿香正气和急支糖浆价格有所提升,未来主要核心单品价格仍然有进一步提升空间。   费用端:整体费用率有所下降,研发费用持续增长。公司2023年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研发费用率分别为33.5%/4.7%/1.0%/1.5%,同比变化-1.7/-1.4/-0.3/+0.7pp,销售费用有所回落,研发费用大幅增长。我们认为随着公司子公司逐步整合销售团队,营销管理中心逐步纳入公司更多品种,通过集团大单品带动增长,进一步降低销售费用率。研发费用2.3亿元,同比增长113.5%,公司将加大投入,布局虫草、中成药、麻精类产品研发。全年新增以1类创新药为主的新药立项21项,其中中药13项,化学药7项,生物药1项,GLP-1激动剂SPTJS22001立项并加速推进,生物药有望实现零的突破。同时进一步开拓中药材资源业务,支撑中长期业绩增长。看好公司所布局的中药材基地和人工虫草业务。推进西南医药产业基地项目建设工程,项目投入金额16.2亿元,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研发投入615万元。同时推进虫草种源基地和加工基地建设,持续扩大虫草饲料基地,加速虫草产业化。2023年公司实现分红,派发现金股利共1.7亿元。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未来利润率将逐步改善,对应2024-2026年净利润为11.3亿元、16.6亿元和22.3亿元,对应PE分别为17倍、11倍和8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费用管控不及预期、核心品种销售不及预期、处置土地资产不及预期等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7页
      2024-04-03
    • 2023年报点评:集采落地加速国产化,聚焦全期肾病产业链延伸

      2023年报点评:集采落地加速国产化,聚焦全期肾病产业链延伸

      个股研报
        三鑫医疗(300453)   事件:   公司发布2023年度报告,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13.00亿元,同比下降2.69%;归母净利润2.07亿元,同比增长11.92%;扣非归母净利润1.81亿元,同比增长8.56%,EPS为0.40元。   疫苗注射产品拖累营收,整体经营效率显著提升   公司业绩符合预期,2023年营业收入略有下降,主要受疫苗注射产品收入下降影响。公司经营效率显著提升,毛利率34.89%(+1.28pct),净利率17.17%(+2.27pct),均为近年来最高水平;销售费用率为6.02%(-0.69pct),管理费用率为7.03%(-0.74pct),研发费用率为3.93%(+0.87pct),财务费用率为-0.14%(+0.03pct)。   血液透析业务稳健增长,集采落地加速行业集中   公司2023血液净化类产品实现营收9.49亿元,同比增长7.62%,占总营收73.02%。公司产品方向,三鑫医疗是国内率先完成血液透析设备+耗材全产品链布局的头部企业,已获得血液透析滤过设备、PP透析器、无邻苯血液透析体外循环管路、数项透析粉/液、CRRT管路及附件等产品注册证,并持续现有产品的迭代升级;行业政策方向,2024年3月,二十三省(区、兵团)血透耗材集采落地,公司中选本次集采全品类产品,均为规则一中标,在保有分配采购量的同时,还具备参与待分配采购量的分配资格;产能建设方面,公司进一步组建四川生产基地、扩建江西研发生产基地,当前进展顺利;海外透析业务增长迅速,部分地区得益于公司海外自主持证战略增长显著,公司专注于东南亚、南美、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市场,海外收入占比有望持续提升。我们认为在当前国产化趋势下,公司具备全产业链布局优势,产品类别丰富,集采中做到量价平衡,产能储备有保障,海外市场开发迅速,可借此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夯实头部企业优势地位。   延伸血透产业链,打造肾病患者全周期医疗器械产业布局   公司2023输注类产品营业收入2.34亿元,同比下降33.51%,占总营收18.00%,剔除疫苗注射类产品影响,输注类产品营收2.16亿元,同比下降1.17%;心胸外科类产品营业收入0.71亿元,同比增长7.78%,占总营收5.43%。公司输注类和心胸外科产品专注于现有产品更新和新产品国产替代。此外公司2023年进入血管介入赛道,布局PTA高压球囊和透析用留置针产品,其中留置针本次集采中标;新开发消费类产品无针注射器,针对糖尿病等早期肾病患者,率先进入无针注射商用赛道。我们认为公司以全期肾病治疗为战略核心,持续延伸产业链,将助力公司挖掘更多潜在增量市场,提升综合竞争力。   投资建议与盈利预测   公司主营血液透析类业务保持稳健增长,预计2024-2026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5.59、17.61和19.91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39、2.67和3.00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46、0.51和0.58元/股,对应PE分别为17、15和13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研发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行业政策风险。
      国元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4-04-03
    • 2023年报点评:业绩符合预期,看好新兴业务未来放量

      2023年报点评:业绩符合预期,看好新兴业务未来放量

      个股研报
        凯莱英(002821)   投资要点   段落提要:公司2023年实现营收78.25亿元(-23.7%,同比增速,下同);归母净利润22.69亿元(-31.3%);扣非归母净利润21.04亿元(-34.9%);经营性现金流净额35.50亿元(+8.0%);业绩符合预期。   小分子业务仍保持高增长:公司2023年小分子业务实现收入66.20亿元(-28.5%),剔除新冠业务后实现收入42.00亿元(+25.6%);其中1)商业化订单收入51.12亿元,常规订单收入26.92亿元(+47.1%),确认收入商业化订单达40个(同比持平),由于化工成本降低和工艺提升因素,毛利率同比提升9.53pct至60.07%;2)临床阶段订单15.07亿元,确认收入项目386个(+27个),其中III期项目69个(+7个)。   新兴业务项目加速落地,未来是重要支撑:公司新兴业务2023年收入11.99亿元(+20.4%),其中1)大分子业务收入4.1亿元(+8.8%),开发新客户74家(+30余家),承接新项目80项(+12个),包括33个推至II期的项目。2)寡核苷酸是公司未来重要方向,2023年承接新项目35项(+10项),完成1项验证生产项目,1项验证生产项目进行中;且有10条寡核苷酸中试—商业化生产线落地,具备500Kg/年的合成产能;3)制剂板块收入同比增长18.4%,海外收入同比增长20.5%;2023年完成项目148个,正在进行的制剂项目订单156个,海外订单同比增长50%;4)生物大分子CDMO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1.3%,在手项目71个,其中IND项目16个,ADC项目18个,AOC项目3个,BLA项目2个。5)合成生物技术确认收入同比增长38.13%,接触新客户70余家,首个IND项目首批生产顺利交付。   GLP1相关CDMO业务是未来明确增长点:随着礼来替尔泊肽和诺和诺德司美格鲁肽业绩释放,订单需求维持高增速,目前国内头部多肽CDMO产能紧缺,公司已具备1.03万L的固相合成能力,预计到2024年6月底,固相合成总产能将超过1.43万L,可满足客户固相多肽商业化生产需求。   持续发展客户多元化:2023年公司来自跨国药企的收入为49.9亿元,常规订单收入为25.7亿元(+75.1%),小药企收入为28.4亿元(-1.5%)。全球活跃客户已经达到1100家,2023年美国市场常规收入为28.47亿元(+47.5%),国内客户收入14.8亿元(-5.3%)。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到小分子CDMO行业压力,新冠大订单交付完成等原因,我们将公司2024-2025年归母净利润预期由23.8/30.6亿元下调至12.6/15.3亿元,预计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18.3亿元,2024-2026年P/E估值分别为25/21/18X,基于公司常规业务总体稳定增长,新业务持续放量,GLP1提供业绩新增长;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订单交付不及预期,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汇兑损益风险等。
      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4-04-03
    • 2023年业绩点评:业绩符合预期,看好公司逐步恢复

      2023年业绩点评:业绩符合预期,看好公司逐步恢复

      个股研报
        欧普康视(300595)   投资要点   事件:2023年,公司实现收入17.37亿元(+13.89%,同比,下同),归母净利润6.67亿元(+6.85%),扣非归母净利润5.72亿元(+2.27%)。业绩符合我们预期。   23年角膜塑形镜收入继续增长,月度订单波动较大。2023年公司角膜塑形镜实现收入8.17亿(+7.06%),毛利率89.20%(-0.42pct),月度订单呈现由低走高然后又下滑的起伏态势,主要由于高端消费疲软、减离焦框架镜竞争和市场竞争加剧所致,公司积极调整销售策略,23Q4增幅较好。   23年护理液产品收入下滑,毛利率有所提升。2023年公司护理品实现收入2.63亿(-12.02%),毛利率为57.33%。主要由于:1)护理品品牌增多,竞争加剧;2)电商平台销售份额提高,线下专业机构销售份额减少;3)公司调整产品结构,加大了对自产护理品的推广,报告期内推出了一些推广促销政策。自产护理品净利率较高,有利于后续护理品销售持续稳定拓展。   23年普通框架镜业务增速较高,毛利率由于产品结构变化有所下降。   2023年公司普通框架镜实现收入3.45亿(+70.47%),毛利率为56.74%(-10.40%)。2023年公司普通框架镜业务增幅较高,主要来自于新并表子公司的医疗设备、耗材的销售收入和公司推出的减离焦框架镜等非硬镜类产品的销售。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到23Q4业绩恢复情况较好,24年趋势有望延续,我们将2024-2025年归母净利润由7.46/8.45亿元调整为7.69/8.81亿元,2026年预计为10.15亿元,对应当前市值的PE为22/19/17X。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放量不及预期风险,政策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等。
      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4-04-02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