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18168)

    • 血管介入平台持续高增速,强势进军房颤市场

      血管介入平台持续高增速,强势进军房颤市场

      个股研报
        惠泰医疗(688617)   核心观点   公司2024全年及25Q1收入增速亮眼,利润增速快于营收端。2024年全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66亿元,同比增长25.2%;归母净利润6.73亿元,同比增长26.1%。25Q1单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64亿元,同比增长23.9%;归母净利润1.83亿元,同比增长30.7%。受益于行业手术量的增长以及公司在产品迭代、渠道拓展等方面的投入,公司2024年及25Q1业绩整体表现亮眼。预计随着后续集采带动的国产替代加速,以及公司房颤电生理产品的商业化推广,公司未来仍将保持较高的营收与利润增速。   费用率控制良好,利润率水平稳定提升。2024年全年公司销售费用率18.0%(-0.5pp);管理费用率4.4%(-0.6pp);财务费用率-0.6%(-0.4pp);研发费用率14.1%(-0.3pp),各项费用率均有所下降,主要得益于公司整体营业收入的快速增长以及良好的费用控制能力。25Q1各项费用率继续保持同比降低的趋势。公司2024年毛利率72.3%(+1.0pp),净利率31.9%(+0.3pp);分业务看,冠脉通路类业务毛利率73.2%(+1.4pp),电生理业务毛利率73.8%(-0.7pp),外周介入类业务毛利率75.9%(+1.1pp)。25Q1公司毛利率73.1%,净利率31.9%,维持稳定提升的态势。   市场拓展有序进行,三维电生理手术量持续攀升。2024年公司国内电生理产品新增入院200余家,覆盖医院超过1360家;全年三维电生理手术15000余例,同比提升50%。集采带动可调弯鞘管入院数量同比提升超100%。2024年12月,公司电生理产品AForcePlusTM导管、PulstamperTM导管、心脏脉冲电场消融仪获批上市,标志公司正式进军房颤治疗领域,开启公司电生理业务发展新纪元。截至2024年底,公司冠脉产品已进入医院数量同比增长超过15%,外周产品已进入医院数量同比增长超过20%,血管介入平台产品的覆盖率及入院数量持续提升。   投资建议:公司为国内血管介入及电生理赛道领军企业,管线布局完善,新产品持续获批。受益于国内电生理赛道和血管介入赛道的高景气度,公司有望在该领域国产替代浪潮下维持高速增长。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业收入26.63/34.23/44.01亿元,同比增速28.9%/28.5%/28.5%;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8.76/11.34/14.73亿元,同比增速30.2%/29.4%/29.9%,当前股价对应PE=50.3/38.9/30.0倍,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销售不及预期风险、集采政策风险、研发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0页
      2025-04-24
    • 耗材业务快速增长,积极布局潜力赛道

      耗材业务快速增长,积极布局潜力赛道

      个股研报
        麦澜德(688273)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及2025年一季度业绩,2024年实现营收4.25亿元(yoy+24.57%),实现归母净利润1.02亿元(yoy+13.10%),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82亿元(yoy+14.63%)。2025Q1实现营业收入1.18亿元(yoy+13.36%),实现归母净利润0.40亿元(yoy+9.85%),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38亿元(yoy+11.60%)。   耗材业务快速增长,新品落地放量可期。2024年,公司盆底康复业务收入1.67亿(yoy+3.02%),盆底智能解决方案PI-ONE系统、“雷达磁”新品先后上市,引入非侵入式精准评估与治疗,构建评估到干预完整闭环,引领盆底康复行业发展;耗材及配件收入1.19亿(yoy+26.21%),自适应下一代电极完成批量性治疗方案   优化临床验证并上市;生殖康复1.10亿(yoy+126.56%),主要系并购小肤科技,皮肤分析仪销量增加;运动康复0.18亿(yoy+40.76%)。   净利率短期波动,积极布局潜力赛道。2024年公司医疗器械业务毛利率74.47%(yoy-1.07pct),导致主营业务毛利率72.25%(yoy-2.40pct)受影响,主要因公司新品上市,处于推广早期,毛利率低于其他产品。公司销售净利率25.65%(yoy-1.49pct),主要系毛利率下滑,且期间费用有所提升所致,其中销售费用0.94亿(yoy+13.51%)、研发费用0.57亿(yoy-1.56%),公司加大新产品的市场推广,相应费用有所提升;针对脑机接口、AI皮肤健康评估等前沿应用,公司探索与高校产学合作,并承担国家、省级项目研究,积极布局潜力赛道应用。   盈利预测与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5.29/6.70/8.48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4.51%/26.67%/26.66%,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0/1.69/2.20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8.31%/29.70%/30.32%,当前股价对应的PE分别为21/16/13倍。基于公司在盆底康复领域产品处于领先位置,康复产线多元化布局,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线恢复波动风险、并购整合不及预期风险、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风险。
      华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5-04-24
    • 24年稳健增长,研发逐步进入收获期

      24年稳健增长,研发逐步进入收获期

      个股研报
        华东医药(000963)   公司公布24年年报,24年公司全年实现总营业收入419.06亿元,同比增长3.16%;利润总额为43.02亿元,同比增长24.11%;实现归母净利润35.12亿元,同比增长23.72%。公司创新药的转型已经逐步完成,医药商业、医药工业、医美、工业微生物四大板块稳健增长,我们看好公司的长期发展,维持买入评级。   支撑评级的要点   工业业务成为核心引擎,拉动24年利润端快速增长。分业务来看,公司医药商业业务实现收入270.92亿元,同比增长0.41%,实现净利润4.56亿元;医药工业业务实现收入(含CSO业务)138.11亿元,同比增长13.05%,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8.76亿元,同比增长29.04%;医美业务实现收入23.26亿元(剔除内部抵消因素),同比下降4.94%,主要是消费需求下降等因素所致,但后续随着国内外消费市场的回暖及公司多个差异化新品陆续获批上市公司医美板块有望企稳回升。整体看,工业板块已经成为公司的核心引擎,随着公司新产品的不断上市及放量,公司工业板块有望继续保持较高增速。   研发持续投入,多领域布局构建体系化平台。2024年,公司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全年医药工业研发投入(不含股权投资)26.78亿元,同比增长16.77%,其中直接研发支出17.70亿元,同比增长10.63%,直接研发支出占医药工业营收比例为12.91%,继续保持较高水平。公司创新研发已经形成三大领域,分别为内分泌、自身免疫及肿瘤业务,目前创新药管线已超过80项,包括小分子药物、靶向蛋白降解剂、多肽类药物、抗体药物偶联物(ADC等,研发已逐步形成体系化的平台。除此之外,公司BD合作也不断推进,24年公司有多项对外投资进展,后续随着公司自主研发+BD双轮驱动下,研发效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工业微生物业务潜力较大,未来前景值得期待。公司积极布局工业微生物板块,持续推进xRNA、特色原料药&中间体、大健康&生物材料、动物保健四大方向,不断强化产品研发及市场开拓能力建设,2024年,公司工业微生物实现销售收入7.1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3.12%,保持快速增长,随着公司工业微生物板块国际化的不断推进,未来前景值得期待。   估值   公司业务稳健增长,研发投入及国际化不断推进,基于此我们对公司盈利预测略微调整,预测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41.62/47.82/54.04亿元(原预测25-26年归母净利润为41.33/49.75亿元),对应EPS分别为2.37/2.73/3.08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16.4/14.3/12.6X。公司研发逐步进入收获期,我们看好公司的长期发展,维持买入评级。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公司研发进展不达预期;公司销售可能受到集采等政策方面影响。
      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5-04-24
    • 公司信息更新报告:公司收入利润均加速增长,盈利能力持续改善

      公司信息更新报告:公司收入利润均加速增长,盈利能力持续改善

      个股研报
        毕得医药(688073)   公司2024年营收保持平稳,2025年Q1收入利润均加速增长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02亿元,同比增长0.93%;归母净利润1.17亿元,同比增长7.17%;扣非归母净利润1.04亿元,同比下滑15.09%。2025Q1,公司实现营收2.96亿元,同比增长12.83%,环比增长1.98%;归母净利润0.31亿元,同比增长17.71%,环比下滑8.58%;扣非归母净利润0.28亿元,同比增长10.40%,环比下滑11.24%。若剔除股份支付影响,2025Q1公司归母净利润为0.37亿元,同比增长43.29%。公司2024年营收保持平稳,2025年Q1收入利润均加速增长。我们看好公司长期发展,维持公司2025-2026年、并新增2027年盈利预测,预计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2/2.02/2.56亿元,EPS为1.56/2.22/2.81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25.9/18.3/14.4倍,维持“买入”评级。   公司盈利能力持续改善,海外业务贡献提升   在行业需求承压下,公司销售毛利率环比持续向上。公司2024Q4及2025Q1单季度销售毛利率分别为41.78%、44.34%,经营质量稳步提升。公司海外业务表现亮眼,2024年境外实现营业收入6.16亿元,同比增长10.58%,占总收入比重提升至55.89%(2023年为51.02%)。2024年,境外业务毛利率为50.40%,同比提升2.07个百分点,成为公司业绩增长和盈利能力提升的重要驱动力。2024年,公司药物分子砌块业务收入为9.36亿元,同比减少0.99%,公司科学试剂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66亿元,同比增长13.35%。   公司费用管控良好,经营性现金流大幅改善   公司费用管控效果明显。2025Q1,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0.92%/10.91%/5.11%,同比分别-0.72/-0.04/-0.68个百分点,环比分别-0.59/+0.51/-0.25个百分点。公司经营质量显著提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达1.58亿元,同比大幅增加超2亿元,主要系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和采购控制。   风险提示:汇率波动、药物研发服务市场需求下降、投资收益波动等风险。
      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5-04-24
    • 分子砌块+科学试剂协同发展,产品储备和仓储物流具备全球竞争力

      分子砌块+科学试剂协同发展,产品储备和仓储物流具备全球竞争力

      个股研报
        毕得医药(688073)   事件:2025年4月23日,公司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02亿元,同比增长0.93%;实现归母净利润1.17亿元,同比增长7.1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04亿元,同比下降15.09%。2025年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96亿元,同比增长12.83%;实现归母净利润0.31亿元,同比增长17.71%;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28亿元,同比增长10.40%;如果剔除股份支付影响,实现归母净利润0.37亿元,同比增长43.29%。   点评:   分子砌块+科学试剂协同发展,2025年Q1营收恢复双位数增长。   1)从收入端来看:按照业务拆分,2024年公司药物分子砌块实现营业收入9.36亿元,同比减少0.99%;科学试剂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66亿元,同比增长13.35%。按照区域划分:2024年公司境内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86亿元,同比减少9.12%;境外业务实现营业收入6.16亿元,同比增长10.58%。   2)从利润端来看:2024年公司整体毛利率41.33%,同比增加1.33pct;不同区域来看,境内业务毛利率29.84%,同比减少1.47pct,境外业务毛利率50.40%,同比增加2.07pct。2025年Q1公司整体毛利率44.34%,同比增加5.45pct。从期间费用来看,2024年公司销售费用1.27亿元,同比减少0.21%,管理费用1.15亿元,同比减少4.10%,研发费用0.59亿元,同比减少6.60%。   我们认为,公司保持“药物分子砌块+科学试剂”双主业协同发展的商业模式,境内业务增长阶段性承压,受行业竞争影响毛利率相对较低,境外业务已经实现温和复苏,保持较高的毛利率水平;2025年Q1公司营业收入已经恢复至两位数以上增长,随着收入端逐步回暖,盈利能力有望同步改善。   现货产品储备丰富,仓储物流体系完善。   从产品储备来看,公司拥有国内齐全的分子砌块和科学试剂产品库,截止2024年底,公司现货产品种类数近13万种,其中药物分子砌块为11.7万种,科学试剂为1.3万种,可向终端客户提供近百万种结构新颖、功能多样的药物分子砌块和科学试剂。从仓储物流体系来看,公司在美国、德国、印度建设了成熟的区域中心,提升了服务当地客户的效率;通过上海总部和国内其他分仓、全球各区域中心的联动,强化了国内外客户需求的快速响应,进一步提升客户研发效率。我们认为,药物分子砌块和科学试剂属于现货驱动型行业,对标海外龙头公司赛默飞世尔、Sigma-Aldrich等,现货产品储备和仓储物流体系是非常重要的核心竞争力,有助于快速高效服务于下游客户的需求,公司现货产品储备丰富,仓储物流体系完善,有望成长为具备全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   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3.29亿元、15.95亿元、19.0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6亿元、1.79亿元、2.18亿元,EPS(摊薄)分别为1.61元、1.97元、2.40元,对应PE估值分别为25.90倍、21.17倍、17.35倍。   风险因素:投融资需求变动风险;盈利能力改善不及预期;地缘政治和关税政策变动风险;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
      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5-04-24
    • 全年业收入符合预期,商业化生产快速放量

      全年业收入符合预期,商业化生产快速放量

      个股研报
        泓博医药(301230)   事件:   4月23日,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44亿元,同比增长11.18%,归母净利润为0.17亿元,同比下降54.59%,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0.05亿元,同比下降82.74%。   点评:   收入符合预期,利润略低于预期。2024年全年收入端符合预期,利润端略低于预期,主要原因是:1)临床前新药研发基地项目建设导致管理费用和折旧摊销增加;2)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研发费用提升;3)工艺研究与开发业务客户需求波动,新签订单不及预期。单季度来看,2024Q4实现营业收入1.53亿元,同比增长24.95%,归母净利润为183.95万元,同比增长122.12%,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115.37万元。   商业化生产业务快速增长,工艺研究与开发业务有所波动。分业务来看,2024年公司药物发现业务实现收入3.17亿元,同比增长7.97%,毛利率为32.78%,较去年同期减少1.72个百分点;工艺研究与开发业务实现营业收入0.48亿元,同比下降38.15%,毛利率为-2.06%,较去年同期减少32.24个百分点;商业化生产实现收入1.65亿元,同比增长51.02%,毛利率为7.65%,较去年同期减少8.18个百分点。   研发投入不断加大,AI赋能客户新药研发。公司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2024年研发费用为4726.10万元,同比增长26.58%,研发费用率为8.68%。此外,公司前瞻布局的AI制药不断赋能客户新药研发,截至2024年底,公司自主布局的CADD/AIDD技术平台已服务客户40家,新药项目80个,其中6个进入临床1期,1个进入临床2期。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预计2025年-2027年公司营收为7.39/9.89/12.99亿元,同比增长35.79%/33.79%/31.34%;归母净利为0.37/0.62/1.13亿元,对应PE为103/61/33倍,持续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人力成本上升及人才流失的风险、环保及安全生产风险、商业化生产产品单一和集中的风险、汇率波动等风险。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5-04-24
    • 培养基业务迅速发展,CDMO拖累短期业绩

      培养基业务迅速发展,CDMO拖累短期业绩

      个股研报
        奥浦迈(688293)   事项:   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全年实现营收2.97亿元(+22.26%),实现归母净利润0.21亿元(-61.04%),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658.59万元(-81.03%)。与业绩快报基本一致。公司发布分红预案:拟每10股派现2.00元(含税)。   平安观点:   24H2:培养基保持理想增长,CDMO新产能转固影响毛利率   下半年公司实现营收1.54亿元(+26.06%),其中核心业务培养基产品实现营收1.21亿元(+27.51%),板块毛利率69.64%,环比24H1-0.70pct,在高速发展同时保持着较高盈利水平;CDMO业务实现营收0.33亿元(+22.13%),板块毛利率-37.71%,环比24H1-33.19pct,主要系募投项目CDMO平台下半年正式投入使用,固定资产折旧增加较多。   从地域维度拆分,下半年公司实现国内收入1.04亿元(+7.60%),实现海外收入0.49亿元(+98.06%)。下半年国内、外收入的毛利率分别为39.64%(环比-15.05pct)和61.60%(环比-9.82pct),主要系CDMO业务新增折旧所致。   24H2费用端同比明显下降,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为8.28%(+1.04pct)、24.30%(-4.99pct)、12.24%(-6.10pct)。同时由于24Q4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和信用减值损失,以及所得税税率调整,下半年净利润为负。   涉及管线高速扩容,核心业务长期发展有保障   培养基的使用贯穿药品研发、制造全生命周期,且使用规模随着药品产量提升而同步放大。公司近年来积极开拓市场,进口替代+产品出海并行进入到更多药品研发管线中。2024年末,剔除重组蛋白特定疫苗管线后,公司培养基共参与到247个研发管线中(年内新增77个,下同),其中有望贡献较大采购量的临床3期和商业化管线分别有29(+10)个和8(+5)个,年内新增管线速度快于整体水平,为培养基业务未来进一步放量打下基础。   维持“推荐”评级。根据公司中后端项目对应药品的上市及放量预期,调整2025-2026年并新增2027年盈利预测为净利润0.65、0.92、1.26亿元(原预测2025、2026年为0.92、1.33亿元),上述预测暂未考虑收购澎立生物(根据公司公告,澎立生物24年前11个月实现收入2.74亿元、净利润0.35亿元)的未确定事项。随创新药研发环境回暖以及中后期项目逐步放量,公司业绩增长确定性较高,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下游需求不足风险;2)客户药物上市变更进度不及预期;3)新产品研发进度不及预期;4)海外拓展进度不及预期风险。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5-04-24
    • 受益于GLP-1景气度,业绩持续高增长

      受益于GLP-1景气度,业绩持续高增长

      个股研报
        诺泰生物(688076)   事件:2025年4月22日,公司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25亿元,同比增长57.21%;实现归母净利润4.04亿元,同比增长148.19%;实现归母扣非净利润4.08亿元,同比增长142.60%。2025年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66亿元,同比增长58.96%;实现归母净利润1.53亿元,同比增长130.10%;实现归母扣非净利润1.52亿元,同比增长131.79%。   点评:   业绩持续高增长,受益于GLP-1多肽药物景气度。   1)从收入拆分来看:按照产品拆分,2024年公司自主选择产品实现营业收入11.29亿元,同比增长79.49%;定制类产品及技术服务实现营业收入4.94亿元,同比增长22.34%。按照业务拆分,2024年CDMO/CMO实现营业收入4.73亿元,原料药及中间体实现营业收入9.44亿元,制剂实现营业收入1.84亿元,技术服务费实现营业收入0.21亿元。按照区域划分,2024年公司国内实现营业收入5.97亿元,同比增长2.05%;国外实现营业收入10.26亿元,同比增长129.10%。   2)从盈利能力来看:2024年和2025年Q1公司利润增速显著高于收入增速,盈利能力大幅提升,主要得益于毛利率的提升和期间费用的摊薄。2024年公司主营业务(医药制造业)毛利率67.78%,同比提升6.81pct;分产品来看,自主选择产品毛利率72.85%,同比提升8.42pct,定制类产品及技术服务毛利率56.21%,同比提升0.63pct。2024年公司销售费用同比增加7.63%,管理费用同比增加30.62%,研发费用同比增加82.12%。   我们认为,公司是国内少数聚焦多肽药物的原料药&CDMO龙头,业绩高增长主要得益于全球GLP-1多肽药物高景气度,从2025年Q1经营趋势来看,2025年有望延续2024年业绩表现。   BD储备战略合作,客户资源丰富。   凭借强大的国际化BD团队,2024年公司签订大量战略合作,包括但不限于:国内多个重磅GLP-1创新药原料药及制剂战略合作;MNC重磅创新药ADC战略合作;MNC多肽动物创新药CDMO战略合作;重磅寡核苷酸CDMO战略合作;拉美口服司美格鲁肽原料药战略合作,并逐步达成北美、东南亚客户全方面合作;司美格鲁肽制剂全球战略合作;同多家国际仿制药企业达成替尔泊肽战略合作。客户资源方面,公司自主开发的原料药已销往美国、欧洲、加拿大、印度、中东等国家或地区,并与Krka、Chemo、Cipla、Apotex、Mylan、Sandoz等知名制药公司达成合作关系;公司CDMO业务的客户主要包括Incyte、Gilead、Vertex、MSD、前沿生物等国内外知名创新药企,服务包括Biktarvy、Ruxolitinib、艾博韦泰等一大批知名创新药项目。从客户分布来看,2024年前五大客户销售额贡献均超过1亿元,合计贡献收入占比47.62%。我们认为,公司在多肽领域具备国际竞争力,原料药和CDMO两大业务协同发展,战略合作关系紧密,储备客户资源丰富,对单一客户依赖度较低,有望持续受益于行业需求的高景气度。   产能建设趋于完善,生产体系得到国际认证。   公司目前有连云港、建德两个现代化的生产基地。建德工厂现有产能147万升,可以提供从实验室级到吨级的定制生产服务;连云港工厂现有多个多肽、小分子化药原料药及制剂生产车间,现有吨级多肽原料药产能;第四代规模化吨级多肽生产车间601车间已经正式投产,实现多肽产能5吨/年,公司预计602多肽车间将于2025年上半年完成建设;寡核苷酸吨级商业化生产车间于2024年底正式动工,公司预计2025年10月完成建设,将形成年产寡核苷酸1000公斤,PMO100公斤、PEG偶联环肽200公斤的优质产能。公司面向全球市场,已经建立符合国际法规市场标准的生产质量管理体系;替尔泊肽、利拉鲁肽原料药生产线通过欧盟GMP符合性检查;连云港工厂接受美国FDA的cGMP飞行检查并第四次顺利通过;子公司诺泰诺和在成立两年后接受美国FDA的cGMP现场检查并顺利通过。我们认为,随着公司新建601车间和602车间陆续投入使用,产能建设趋于完善,生产体系得到国际认可,受益于GLP-1多肽药物需求旺盛,公司有望承接更多订单。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1.75亿元、27.68亿元、34.24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62亿元、7.40亿元、9.36亿元,EPS(摊薄)分别为2.56元、3.37元、4.26元,对应PE估值分别为21.36倍、16.21倍、12.81倍,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多肽药物行业景气度波动风险;地缘政治和关税政策变动风险;新建产能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
      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5-04-24
    • 公司信息更新报告:业绩表现持续亮眼,看好多肽原料药龙头全年机会

      公司信息更新报告:业绩表现持续亮眼,看好多肽原料药龙头全年机会

      个股研报
        诺泰生物(688076)   GLP-1原料药已进入商业化供货阶段,看好赛道龙头全年机会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16.25亿元,同比增长57.21%;归母净利润4.04亿元,同比增长148.19%;扣非归母净利润4.08亿元,同比增长142.60%。2025Q1,公司实现营收5.66亿元,同比增长58.96%,环比增长51.82%;归母净利润1.53亿元,同比增长130.10%,环比增长181.88%;扣非归母净利润1.52亿元,同比增长131.79%,环比增长185.27%。随着GLP-1原料药下游需求持续释放,公司营收规模及利润率水平同比实现较大提升。我们预计随着司美格鲁肽、利拉鲁肽等从研发逐渐过渡到商业化供货阶段,客户更看重合规产能、高质量产品与大批次交付能力,公司作为赛道龙头有机会承接更多商业化订单。我们维持2025-2026年并新增2027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归母净利润为5.26/6.91/8.73亿元,EPS为2.34/3.08/3.89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22.7/17.3/13.7倍,维持“买入”评级。   原料药业务快速发展,吨级产能已落地赋能中长期发展   2024年,公司原料药业务实现营收9.44亿元,同比增长约127%。截至2024年底,公司已取得21个原料药品种的国内原料药登记,15个原料药品种获得美国FDA药品DMF/VMF编号,原料药产品已销往美国、印度、加拿大、欧洲等海外市场。同时,公司持续推进产能布局,601车间正式投产,实现多肽产能5吨/年,602多肽车间将于2025年上半年完成建设。   CDMO业务稳健增长,多款制剂新品获批助力未来成长   2024年,CDMO业务实现营收4.94亿元,同比增长约22.33%;制剂业务实现营收1.84亿元,同比下滑13.38%。公司磷酸奥司他韦颗粒、磷酸奥司他韦干混悬剂、复方匹可硫酸钠颗粒、依折麦布阿托伐他汀钙片已获得药品注册证书;利拉鲁肽注射液、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取得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其中司美格鲁肽注射液产品已进入III期临床。随着新品种陆续获批,公司制剂业务预计快速增长,未来将持续贡献业绩增量。   风险提示:医药监管政策变动、汇率波动、公司核心成员流失等。
      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5-04-24
    • 2024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点评:核心业务稳健运行,深耕精细化管理

      2024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点评:核心业务稳健运行,深耕精细化管理

      个股研报
        国际医学(000516)   投资要点   事件: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8.15亿元(+4.28%,同比+4.28%,下同);归母净利润-2.54亿元(+31.01%),扣非归母净利润-2.87亿元(+42.50%),亏损有所收窄。单季度来看,2024年Q4,公司实现营收12.09亿元(-5.1%),归母净利润-0.42亿元(+71.23%),扣非归母净利润为-0.67亿元(+54.90%)。2025年Q1,公司实现营收9.97亿元(-14.99%),归母净利润-1.06亿元(-1.37%),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20亿元(-33.27%),业绩有所承压,主要系政策影响下次均费用下滑。   业务规模稳步提升,核心院区稳扎稳打:2024年公司门急诊服务总量达257.27万人次,同比增长7.70%;住院服务量20.57万人次,同比增长10.73%,公司业务规模稳健扩张。分院区来看,2024年,西安高新医院门急诊服务量达115.45万人次(+0.3%),住院服务量6.6万人次(+1.8%),关键医疗质量指标稳步提升,实现收入15.25亿元(+2.68%),净利润0.85亿元(+21.63%),净利率为5.6%。国际医学中心医院业务规模再创新高,2024年,中心医院(含北院区)门急诊服务量达141.82万人次(+18.88%),住院服务量13.97万人次(+15.32%),体检服务量7.98万人次(+20.95%),服务体系持续升级,学术影响力不断提升,2024年实现营收32.74亿元(+7.60%),净利润亏损1.65亿元,亏损幅度缩窄36.67%。   综合医疗服务与特色专科并进,经营质量不断改善。公司重点培育中西医结合诊疗、高端健康管理、智慧中医养生等特色项目,延伸发展VIP健康管理、特需门诊、医美、口腔等差异化业务。公司辅助生殖医学项目具备每年4万例IVF周期运行能力,有望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生殖医学中心之一。此外,公司正在建设的质子治疗中心项目,将为公司在肿瘤治疗领域带来长期的竞争优势和技术壁垒。公司深入落实国家DRG付费改革政策要求,全面推进DRG精细化管理进程,构建“控费、降本、提质、增效”的管理体系,通过病种结构优化、日间手术推广等,实现成本降低与效益提升的良性循环,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提升患者满意度和就医体验。2024年,公司销售费用率为0.76%(-0.14pct,同比下滑0.14个百分点,下同),管理费用率为11.22%(-2.38pct),财务费用率为3.60%(-1.06pct),提质增效效果明显。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到客观环境及政策对公司业务的影响,我们将2025-2026年公司的营业收入预测由72.30/84.63亿元下调至48.23/55.33亿元,2027年预计为61.47亿元,当前市值对应的PS估值分别为2.4/2.1/1.9倍。公司当前仍处于业绩爬坡成长阶段,随着核心医院床位稳步爬坡,估值将会逐步消化,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床位爬坡或不及预期、医院盈利提升或不及预期、核心医生流失、政策不确定性等风险。
      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5-04-24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