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行业分类:
  • 全部
  • 中药
  • 医疗器械
  • 生物制品
  • 化学制药
  • 中药
  • 医疗器械
  • 医疗服务
  • 医药商业
  • 化学制品
  • 医疗行业
  • 化学原料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13658)

    • 合成生物学周报:2022年国内合成生物学融资超过50起,生物基聚乙烯市场逐步扩大

      合成生物学周报:2022年国内合成生物学融资超过50起,生物基聚乙烯市场逐步扩大

      化学制品
        华安证券化工团队发表的《合成生物学周报》是一份面向一级市场、二级市场,汇总国内外合成生物学相关领域企业信息的行业周报。   目前生命科学基础前沿研究持续活跃,生物技术革命浪潮席卷全球并加速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为人类应对生命健康、气候变化、资源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等重大挑战提供了崭新的解决方案。国家发改委印发《“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生物经济万亿赛道呼之欲出。   合成生物学指数是华安证券研究所根据上市公司公告等汇总整理由54家业务涉及合成生物学及其相关技术应用的上市公司构成并以2020年10月6日为基准1000点,指数涵盖化工、医药、工业、食品、生物医药等多领域公司。本周(2023/12/31-2023/01/06)华安合成生物学指数上涨26.08个百分点至1379.94点。上证综指上涨2.21%,创业板指上涨3.212%,华安合成生物学指数跑赢上证综指23.87个百分点,跑赢创业板指22.87个百分点。   2022年国内合成生物学融资超过50起   《科创板日报》12月31日讯(记者朱洁琰)在即将过去的2022年中,合成生物毫无疑问在资本市场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募资不顺、投资放缓的一级市场里,合成生物赛道却"风景这边独好",资本热度有增无减。据星矿数据统计,2022年国内有超过50家合成生物公司宣布完成融资。高瓴起码出手4家相关公司,红杉、经纬、峰瑞资本、光速中国等头部投资机构几乎全线入场。二级市场上,凯赛生物、华恒生物等合成生物概念股市盈率在60倍左右,发酵产品对应的化工行业市盈率则仅有20倍。   海南省生态环境厅发布关于更新《海南省禁止生产销售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名录》   2023年1月4日,海南省生态环境厅发布关于更新《海南省禁止生产销售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名录》的公告,自2023年7月1日起,禁止生产销售使用<100g/m2非织造布购物袋。非织造布购物袋即人们常说的无纺布袋。无纺布的克重是指单位平方米的重量,一般有20g/m2~140g/m2,无纺布的克重越高,布料越高,做出来的无纺布袋越结实,其承重性也越好。据了解,现在农贸市场使用的无纺布袋克重通常在30g/m2左右,超市提供的无纺布袋克重通常在80g/m2左右。   韩国2023年将投入4.39亿美元,推进数字技术与生物技术整合   2023年1月3日,据韩联社报道,韩国科技信息部于周二宣布:韩国将在2023年投入5594亿韩元(折合4.39亿美元,30.26亿人民币)用于核心生物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以配合该国长期战略,即在未来引领数字生物技术领域。该计划将用于投资前沿的脑科学、合成生物学、微生物组等未来有希望的领域。具体将用于4个方面,分别是:培育核心产业(1689亿韩元)、确保未来有希望技术(1225亿韩元)、促进国民健康(1394亿韩元)、建设研究生态圈(1285亿韩元)。   Moderna收购合成生物学公司OriCiro Genomics   2023年1月4日,mRNA疗法和疫苗龙头企业Moderna宣布其已经与OriCiro Genomics K.K.达成了最终协议,将以8500万美元的价格对其进行收购。OriCiro Genomics K.K.是一家致力于无细胞DNA合成和扩增技术的合成生物学公司。成立至今,OriCiro已经完成了4笔融资,累计筹集资金超过了4000万美元。   吉林化纤集团大丝束碳纤维技术经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5K-50K聚丙烯腈基原丝及碳纤维关键技术和产业化开发”项目是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指导性项目,由吉林化纤集团吉林碳谷碳纤维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精功碳纤维有限公司和长春工业大学共同承担。日前,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在吉林市组织召开“25K-50K聚丙烯腈基原丝及碳纤维关键技术和产业化开发”项目鉴定会。鉴定委员会专家一致认为,该项目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风险提示   政策扰动;技术扩散;新技术突破;全球知识产权争端;全球贸易争端;碳排放趋严带来抢上产能风险;油价大幅下跌风险;经济大幅下滑风险。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4页
      2023-01-09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医药板块持续回升,关注院内诊疗量修复带来的投资机会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医药板块持续回升,关注院内诊疗量修复带来的投资机会

      化学制药
        本周我们讨论华厦眼科的投资逻辑。   华厦眼科:医教研一体化眼科龙头,打造眼科学术高地   华厦眼科是目前国内第二大的民营眼科医疗服务连锁集团,公司以厦门眼科中心为主体,业务版图逐步扩张至全国。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公司共在国内开设57家眼科医院,23家视光中心,覆盖17个省和46个城市,辐射华东、华中、华南、西南、华北等广大地区。公司业绩增长稳健,从2017到2021年,公司营收从15.97亿元增至30.64亿元,复合增速为17.69%,归母净利润从0.77亿元增至4.55亿元,复合增速为55.91%。   乘消费升级东风,业务结构持续实现高端化转型   近年来,医保控费对公司白内障、眼底、眼表等传统优势项目造成一定影响,公司积极调整业务结构,大力发展屈光、视光等高毛利的消费医疗项目,一方面提升了盈利能力,另一方面降低了医保控费对业务的影响。截止2021年,公司屈光和视光业务合计收入占比为43%,相比同行60%的占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此外,顺应近年来国内的消费升级趋势,公司积极推进业务高端化转型,比如屈光中全飞秒、ICL等高端术式、视光中OK镜等高端产品、白内障中中高端晶体,上述高端术式及产品的占比快速提升,带动整体业务实现量价齐升。   “医教研”体系成熟,专家资源顶尖,打造全国眼科学术高地公司组建了一支覆盖眼科八大亚科和眼视光的专家团队,汇聚了以黎晓新,赵堪兴、葛坚、刘祖国为代表的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眼科专家,2022年H1拥有医师团队897人,数量上在上市的眼科医疗服务企业中仅次于爱尔眼科,其中正高人数117人,副高人数181人。   此外,公司建立了成熟的“医教研”体系,为集团的临床诊疗技术创新和能力提升提供了强大支撑;形成了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为集团之后的扩张打下坚实的基础。   省内市场稳健增长,省外市场快速扩张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57家眼科医院中有39家医院已实现盈利,成熟期(10年及以上)、成长期(5-10年)及培育期(0-5年)的医院分别有3家、48家和6家,成长期医院占绝大部分,并处于高速增长的阶段,有望为公司提供强大的增长驱动力。此外,公司省内市场维持稳健增长,总院品牌效应赋能下省内市场盈利能力快速提升,省外市场盈亏平衡周期有收窄趋势,整体进入高速扩张期。   行情回顾:本周医药板块持续回升,在所有板块中排名中游。本周(1月3日-1月6日)生物医药板块上涨2.46%,跑输沪深300指数0.36pct,跑输创业板指数0.75pct,在30个中信一级行业中排名中游。本周各个中信医药子板块除中药饮片外均上涨,其中医疗服务、生物医药和化学制剂板块上涨较大,分别上涨3.6%、2.46%和2.36%。   投资建议:   近期观点:经过调整医药板块估值接近底部,疫情稳定后边际改善和部分政策预期向好的刺激呈现良好的反弹势头,从基本面出发,考虑到估值与业绩增速匹配性,我们建议短期继续建议两条思路,优选:   一、疫情防控政策出现边际防放缓,建议关注业绩估值双重修复逻辑的优质标的。   2022年11月11日,国务院疫情联防联控综合组调整疫情防控措施,包括(1)密接管理措施从“7+3”调整至“5+3”,(2)不再判定次密接;(3)取消中风险区,高风险区5天内未有新增即降为低风险区;(4)取消入境航班熔断机制,入境人员从“7+3”调整至“5+3”,疫情防控出现明显边际放缓迹象。   同时,近期种植牙集采、正畸集采、OK镜集采、中药饮片联采等政策相继落地,且政策力度较为温和。同时,随着疫情好转以及诊疗需求逐步释放,此前被政策压制的优质标的有望迎来业绩和估值双重修复的逻辑。   此外,随着疫情防控趋缓,疫情防控相关产品需求有望快速提升,带动相关产业链公司业绩增长,基于此,我们推荐:   (1)业绩估值双重修复逻辑的医疗服务板块:爱尔眼科、通策医疗;   (2)受益于防控措施放缓及疫情相关药品需求上升的药店板块:益丰药房、大参林、老百姓、一心堂、健之佳;   (3)抗疫设备:迈瑞医疗、鱼跃医疗、美好医疗;   (4)新冠检测:万孚生物、金域医学;   (5)新冠疫苗:丽珠集团、康希诺、智飞生物;   (6)新冠药物:君实生物、众生药业等。   二、关注边际改善带来估值反弹。   1、快速增长,业绩持续向好,估值处于合理区间。   1)生命相关上游:键凯科技(PEG衍生物)、诺唯赞(分子酶)、百普赛斯(重组蛋白试剂)。   2)口腔耗材:正海生物(活性生物骨已获批)   2、下行风险有限,静待基本面催化。   1)血制品板块(龙头企业有望受益于多个省份浆站十四五规划,浆量成长性进一步打开),相关标的:华兰生物、派林生物、天坛生物和博雅生物;   2)药店板块(益丰药房,一心堂、老百姓、大参林)、迈瑞医疗(短期政策扰动不改长期发展逻辑);   3)国内舌下脱敏龙头我武生物;   4)国内药用玻璃龙头企业山东药玻;   中长期观点:关注变化中的不变,寻找相对确定性的机会   集采影响的持续扩大,投资层面的机会则在于:集采得以成立的基础是“多家企业供应相互可替代的品种,产能理论上是可以无限供应”。   企业得以维持住产品价格和利润空间基础是竞争格局,动态的优良竞争格局则在于持续开发产品和产品迭代的能力,这个是不变的。   2022开始启动DRG/DIP改革。DRGs作为一种支付手段,核心作用是通过精细化医保管理,在提升诊疗效率与质量和保障医保的可持续上取得平衡,不能主动适应游戏规则的医院将被淘汰,投资层面的机会则在于:优秀的民营医疗机构长期以来更关注成本管控,经营效率更高,更具具备竞争优势。   产业发展不变的大趋势是:国内医药产业制造升级,竞争力不断提升,在全球生产价值链中向上游迁移。   上游原材料竞争力凸显:   1)生物“芯”-生命科学支持产业链:国产企业快速发展试剂质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竞争力不断提升,通过全球比较优势进入到海外市场,国内则受益于国产替代逻辑,具备高成长性、发展潜力大。   2)IVD原料和耗材:新冠疫情打开全球IVD原料和耗材生产供应链向国内转移窗口。   国际化进程加快:伴随着中国企业关键技术的突破,不仅促使国内市场的国产化率正在加速,并且有部分优质企业已经具备和国际巨头一竞高下的实力。   1、医药产业制造升级,竞争力不断提升:   上游:生命科学支持产业链,IVD原料和耗材,相关标的:诺唯赞、义翘神州、百普赛斯、纳微科技、奥浦迈、近岸蛋白;   高端医疗器械:内窥镜和测序仪,相关标的:迈瑞医疗、海泰新光、开立医疗、澳华内镜、南微医学;华大智造;医疗器械国际化布局,相关标的:迈瑞医疗;其他:键凯科技、山东药玻。   2、关注供给格局:血制品,相关标的:天坛生物、博雅生物和派林生物;脱敏制剂,相关标的:我武生物。   3、差异化竞争的民营医疗服务板块。眼科,爱尔眼科;牙科,通策医疗;肿瘤治疗服务。   4、药店板块。相关标的:益丰药房、大参林、老百姓和一心堂。   5、老龄化与消费升级。   二类疫苗,相关标的:智飞生物、万泰生物和百克生物;   风险提示:政策风险,价格风险,业绩不及预期风险,产品研发风险,扩张进度不及预期风险,医疗事故风险,境外新冠病毒疫情的不确定性,并购整合不及预期等风险。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7页
      2023-01-09
    • 新材料行业周报:目前我国EAA树脂全部依赖进口,卫星化学有望推进国产替代

      新材料行业周报:目前我国EAA树脂全部依赖进口,卫星化学有望推进国产替代

      化学原料
        本周(1月2日-1月6日)行情回顾   新材料指数上涨4.13%,表现强于创业板指。半导体材料涨4.1%,OLED材料涨4.16%,液晶显示涨4.9%,尾气治理涨4.38%,添加剂涨1.2%,碳纤维涨1.59%,膜材料涨7.73%。涨幅前五为海优新材、泛亚微透、联泓新科、回天新材、福斯特;跌幅前五为维信诺、菲利华、昊华科技、博迁新材、碳元科技。   新材料周观察:目前我国EAA树脂依赖进口,卫星化学有望推进国产替代   乙烯-丙烯酸共聚物(EAA)热粘合性能、物理性能优异,在中高端复合软包装材料、粘合剂、粉末涂层、热熔胶、密封材料、电动汽车电池电极和隔膜等领域应用广泛。据论文《乙烯-丙烯酸类共聚物开发技术和市场调研》,目前复合软包装涂覆用EAA市场均价在2.0-2.5万元/吨,国内复合软包装材料对EAA树脂的需求量超1.5万吨/年。随着国内关于EAA的应用研究不断深入,下游各应用领域对EAA的认可度不断提升,EAA应用前景广阔。据共研网数据,2021年中国EAA树脂的整体需求量达2.76万吨,同比增长10.84%,预计2022年达到3.07万吨;2021年中国EAA树脂整体市场规模达5.96亿元,同比增长15.06%,预计2022年达到7.00亿元。目前全球EAA供应市场被海外厂商垄断,国内没有生产乙烯-丙烯酸类共聚物的企业,EAA树脂全部依赖进口。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目前全球EAA产能约为30万吨/年:其中美国杜邦产能约为7.2万吨/年,全球市占率高达24%;英国英力士产能约5.7万吨/年,全球市占率达19%;日本Mitsui产能约5.6万吨/年,全球市占率达19%。卫星化学拟投资建设国内首套EAA生产装置:2022年8月9日,卫星化学公告其全资子公司嘉兴山特莱投资有限公司,拟与爱思开综合化学投资(中国)有限公司(SKGI)对中韩科锐(公司孙公司)进行增资,以共同建设运营EAA装置项目,规划的EAA生产规模为4万吨/年,拟投资总额约为16.4亿元,有望推进国产替代。受益标的:卫星化学。   重要公司公告及行业资讯   【振华新材】业绩预增:公司预计2022年度实现归母净利润12.2-13.0亿元,同比增加195.70%-215.09%。   受益标的   我们看好在国家安全、自主可控战略大背景下,化工新材料国产替代的历史性机遇:【电子(半导体)新材料】昊华科技、鼎龙股份、国瓷材料、阿科力、洁美科技、长阳科技、瑞联新材、万润股份、东材科技、松井股份、彤程新材等;【新能源新材料】泰和新材、晨光新材、宏柏新材、振华股份、百合花、濮阳惠成黑猫股份、道恩股份、蓝晓科技、中欣氟材、普利特等;【其他】利安隆等。   风险提示:技术突破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波动等。
      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5页
      2023-01-09
    • 基础化工行业研究:业绩兑现期,优先关注景气赛道卡脖子环节

      基础化工行业研究:业绩兑现期,优先关注景气赛道卡脖子环节

      化学制品
        本周化工市场综述   本周申万化工指数上涨3.27%,跑赢沪深300指数0.05%。细分子行业中本周涨幅最大的三个子行业分别为民爆制品(8.93%)、其他橡胶制品(7.33%)、炭黑(7.14%);本周没有子行业下跌。   本周大事件   大事件一:央行、银保监会建立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和同比连续3个月均下降的城市,可阶段性维持、下调或取消当地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下限。住建部部长倪虹指出,要大力支持购买第一套住房,首付比、首套利率该降的都要降下来。   投资建议   估值方面,本周化工板块估值有所修复,其中PB历史分位数为45%,PE历史分位数为13%,整体估值仍位于中枢线之下。市场方面,本周主线为新能源化工材料,相关标的强劲反弹,而基本面发生变化的标的有所承压。产品价格方面,我们观察到部分产品的价差分位数已经位于历史较低水平,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中国化工产品价格指数历史分位数仍处于中枢水平-为45%,往后看,建议关注原材料端的价格变化,如果其价格进一步下行,产品价格仍有下行的风险。量方面,我们这周重点调研了电子材料产业链,部分企业反馈2022Q4以及近期需求有边际改善之势,站在当下,我们更建议关注需求端较为确定的方向,比如:光伏赛道的卡脖子材料。投资方面,建议重点关注景气赛道的卡脖子环节以及需求刚性方向。   投资组合推荐   国瓷材料、龙佰集团、中旗股份、东材科技、万润股份   风险提示   疫情影响国内外需求,原油价格剧烈波动,国际政策变动影响产业布局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4页
      2023-01-09
    • 2022年中国专精特新系列研究报告:CXO行业——淘金的“卖水人”

      2022年中国专精特新系列研究报告:CXO行业——淘金的“卖水人”

      化学制药
        创新趋势下的医药CXO欣欣向荣   医药研发投入持续增长,医药企业为提高效率、减少成本、降低风险,将部分环节外包,推动CXO行业发展。新时代下中国生物药研发投入将更上一层楼,大量的研发投入提供了更多的市场需求,将持续带动CXO产业稳步增长   CRO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其纵向一体化、专业化及特色化趋势逐步显现   在中国对药物研发过程的质量管理标准向西方国家标准体系靠拢的背景下,小型CRO企业可能面临被淘汰的局面,而有一定规模的CRO企业具备强大的实力能够满足制药企业的要求,从而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因此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另一方面也说明其他企业想要突围需要具备特色业务能力,因此行业纵向一体化、专业化及特色化趋势逐步显现   中国CDMO行业的市场规模持续稳定增长,随着MAH制度全面放开,其占全球市场规模的比重有望进一步提高   医药研发生产工作外包给CDMO有利于医药灵活转移产能压力以控制成本,并能受益于CDMO的成熟技术来优化工艺流程,这一需求端的因素推动了中国CDMO市场规模的增长。2017年中国CDMO市场仅占全球CDMO市场总规模的5.0%,到2021年已扩大至13.2%。受益于MAH制度试点施行,中国CDMO市场占比全球市场的比重在2017年到2021年得到了显著的提升,随着MAH制度全面放开,未来有望进一步提高。
      头豹研究院
      13页
      2023-01-09
    • 医药行业周报(23年第2周):第十版新冠诊疗及防控指南发布,关注创新药械配置

      医药行业周报(23年第2周):第十版新冠诊疗及防控指南发布,关注创新药械配置

      化学制药
        关注景气赛道合理估值标的。本周全部A股上涨2.45%(总市值加权平均),沪深300上涨2.82%,中小板指上涨2.30%,创业板指上涨3.21%,生物医药板块整体上涨2.41%,生物医药板块表现弱于整体市场。分子版块来看,生物制品上涨5.04%,医疗服务上涨3.31%,化学制药上涨1.90%,医药商业上涨2.85%,医疗器械上涨1.53%,中药上涨0.69%。本周恒生指数上涨6.12%,港股医疗保健板块上涨5.99%,生物科技上涨11.90%,制药板块上涨4.31%,医疗服务上涨2.10%,医疗保健设备上涨0.39%。建议关注:恒瑞医药、联影医疗、迈瑞医疗、爱尔眼科、药明康德、惠泰医疗、爱博医疗、金斯瑞生物科技、康方生物-B、先瑞达医疗-B。   第十版新冠诊疗及防控指南发布,关注疫苗、治疗药物、检测、连锁药店及互联网医疗板块。1)1月6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印发,增加抗原检测阳性作为诊断标准、将指氧饱和度监测指标等加入重症早期预警指标。2)1月6日国家医保局印发《新冠治疗药品价格形成指引(试行)》,有望实现合理定价机制。3)国家医保局优化医保支付政策,提高基层就医报销水平,增加临时医保药品目录及互联网首诊报销。新冠住院个人负担费用,中央财政按实际发生费用60%予以补助,执行期至2023年3月31日。基层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参保患者新冠救治门急诊费用报销比例不低于70%,执行期至2023年3月31日。4)1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方案(第十版)》,实施“乙类乙管”后的疫情防控工作。该方案强调重点人群监测及重症预防。   医保谈判启动,关注创新药产业链。2022年6月29日,国家医保局发布《2022年医保目录调整工作方案》首次公布简易续约规则,共343种药品正式通过形式审查。通过形式审查进入谈判环节包括首个国产新冠口服药阿兹夫定片、辉瑞新冠口服药Paxlovid(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等198种目录外西药和中成药,以及阿达木单抗注射液等145种目录内西药和中成药,共涉及229家企业。医保谈判于2023年1月5日启动。建议关注恒瑞医药、科伦药业、康方生物等创新药板块中潜在受益标的,以及药明康德、药明生物创新药产业链相关标的。   风险提示:产品研发进度不及预期;医保控费、药品及高值耗材集采降价超过预期;疫情反复的风险。
      国信证券
      13页
      2023-01-09
    • 2023年化妆品医美行业投资策略:疫后复苏蓄势待发,美护板块有望双击-20221221-申万宏源-54页.pdf

      2023年化妆品医美行业投资策略:疫后复苏蓄势待发,美护板块有望双击-20221221-申万宏源-54页.pdf

    • 医药行业周报:医保谈判进行时,医药回归创新本源

      医药行业周报:医保谈判进行时,医药回归创新本源

      医药商业
        投资要点   行情回顾:本周医药生物指数上涨 2.41%,跑输沪深 300指数 0.41个百分点,行业涨跌幅排名第 18。2023年初以来至今,医药行业上涨 2.41%,跑输沪深300 指数 0.41 个百分点,行业涨跌幅排名第 18。本周医药行业估值水平(PE-TTM)为 25倍,相对全部 A 股溢价率为 85.6% (-0.9pp),相对剔除银行后全部 A 股溢价率为 38.5% (-1.1pp),相对沪深 300溢价率为 132.4% (-0.8pp)。医药子行业来看,本周 13 个子行业板块全线上涨,其他生物制品为涨幅最大子行业,涨幅为 8.2%,其次是医疗研发外包、疫苗,涨幅分别为 7.1%和 5.5%。年初至今表现最好的子行业是其他生物制品,上涨幅度为 8.2%。   医保谈判进行时,医药回归创新本源。2023 年 1 月 5 日医保谈判正式开启,从降幅上来看降幅趋于稳定,在“简易续约”续约谈判规则下独家品种降幅预计会进一步趋于缓和。从量上来看,绝大部分创新药进入医保之后能实现放量增长。医保谈判的常态化趋势下,将驱动企业加快创新,医药也将回归创新驱动主线。2023年医药看好三条主线:确定性之 1——创新仍是医药行业持续发展的本源;确定性之 2——疫后医药复苏亦是核心主线。确定性之 3——自主可控/产业链安全。   本周港股组合:金斯瑞生物科技(1548)、和黄医药(0013)、康方生物-B(9926)、科济药业(2171)、微创机器人-B(2252)、海吉亚医疗(6078)、锦欣生殖(1951)、启明医疗-B(2500)、药明生物(2269)、君实生物(1877)。   本周弹性组合:寿仙谷(603896)、祥生医疗(688358)、上海医药(601607)、福瑞股份(300049)、贝达药业(300558)、迈得医疗(688310)、三诺生物(300298)、美好医疗(301363)、普门科技(688389)、欧林生物(688319)。   本周稳健组合:恒瑞医药(600276)、爱尔眼科(300015)、迈瑞医疗(300760)、云南白药(000538)、太极集团(600129)、华润三九(000999)、我武生物(300357)、爱美客(300896)、智飞生物(300122)、通策医疗(600763)。   本周科创板组合:百济神州(688235)、荣昌生物(688331)、泽璟制药(688266)、联影医疗(688271)、澳华内镜(688212)、奥浦迈(688293)、康希诺(688185)、华大智造(688114)、诺唯赞(688105)、爱博医疗(688050)。   风险提示:医药行业政策风险超预期;新冠疫情爆发风险;业绩不及预期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4页
      2023-01-09
    • 行业周报:Q4业绩前瞻,关注疫后医美终端复苏行情

      行业周报:Q4业绩前瞻,关注疫后医美终端复苏行情

    • 生猪供给端压力犹存,关注生物育种商业化

      生猪供给端压力犹存,关注生物育种商业化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