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行业分类:
  • 全部
  • 中药
  • 医疗器械
  • 生物制品
  • 化学制药
  • 中药
  • 医疗器械
  • 医疗服务
  • 医药商业
  • 化学制品
  • 医疗行业
  • 化学原料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13658)

    • 华创医药周观点第35期:医疗器械二季度经营分析

      华创医药周观点第35期:医疗器械二季度经营分析

    • 医药行业周报:医保谈判规则进一步温和,利好创新药行业

      医药行业周报:医保谈判规则进一步温和,利好创新药行业

      医药商业
        行情回顾:本周(7月6日-7月13日)恒生医疗保健指数上涨2.2%,在12个指数行业中排名第5位。其中生命科学工具和服务(+4.6%)、生物科技(+2.4%)、医疗保健设备与用品(+1.2%)、医疗保健提供商与服务(+1.0%)、制药(+1.0%)、医疗保健技术(-2.4%)。   医保续约政策进一步温和。2023年7月4日,国家医保局就《谈判药品续约规则》及《非独家药品竞价规则》公开征求意见。尽管核心梯度降价规则未变,仍然维持此前0-25%的梯度降幅,但是根据续约规则调整项目,我们认为药品降价整体上温和稳健。具体调整项目如下:1)新增适应症的品种扣除已有降幅。2022年通过重新谈判或补充协议方式增加适应症的药品,在今年计算续约降幅时将扣减上次已发生的降幅。2)老品种降幅减半。针对连续纳入“协议期内谈判药品”(即多次续约)的品种,支付标准在基础规则上减半。3)医保基金支出预算梯度门槛值提高。从2025年续约起,医保基金支出预算不再按照销售额65%计算,而是以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的药品费用计算。梯度降价的门槛值将从2/10/20/40亿元调增为3/15/30/60亿元。4)续约需降价企业可以申请重新谈判确定降幅。重新谈判的降幅可以低于简易续约规则确定的梯度降幅。5)在市场环境没有重大变化的情况下,超出基金预算的新冠品种,经专家认证本次续约可不予降价。   投资启示:预期创新药板块下半年至明年反弹机会较大。我们认为,国家医保局对医保谈判规则的进一步优化体现了对创新药的支持力度,有助于提升创新研发热情和行业对产品定价和长期市场空间的信心。考虑到医院客流恢复后各类创新药销售恢复放量节奏、医保谈判新规改善长期盈利预期、美国六月通胀数据进一步冷却,我们认为,创新药板块将迎来现金流和贴现率预期的双重改善,而核心风险点已基本反映在当前股价中,因此下半年至明年反弹机会较大。我们重点推荐:1)在本轮医保谈判中将有两款产品面临续约的荣昌生物(9995HK/买入)和2)产品差异化优势显著、长期内有望受益于医保支付意愿提升的康方生物(9926HK/买入)。   投资风险:不利于行业发展的政策、利率及融资环境变化、地缘政治局势变动。
      交银国际证券有限公司
      7页
      2023-07-14
    • 计算机行业:《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发布,助力AI健康发展

      计算机行业:《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发布,助力AI健康发展

    • 医药行业月报:行业弱势,寻找确定性成长机会

      医药行业月报:行业弱势,寻找确定性成长机会

      化学制药
        投资要点:   市场行情回顾。6月(2023年6月1日至6月30日),中信生物医药行业指数下跌3.66%(按照流通市值加权平均计算),同期沪深300上涨2.34%按照流通市值加权平均计算),跑输沪深3006个百分点,行业整体表现在30个中信二级行业指数中排名倒数第一,较上月大幅下降。   从估值情况看,近十年来申万生物医药指数的PE走势看,截至2023年6月30日,行业的动态PE为39.32倍,处于近10年来的中位偏下水平,较上月有所震荡。   跟踪的行业数据看,维生素A和E的价格基本处于底部状态,因需求较弱,目前还没有看到价格上涨的催化因素;中药材价格指数持续走高。分品种看,重点跟踪的31中中药材价格中27种中药材价格震荡上升,4种中药材价格震荡下跌。   投资建议:维持行业“强于大市“的投资评级。随着暑期的到来,眼科的消费旺季也随之来临,建议关注眼科赛道的投资机会;中药领域具备长期投资机会,建议重点羚锐制药(600285)、东阿阿胶(000423);建议关注AI医疗的投资机会,如润达医疗(603108)。   风险提示:中美政治风险,国家政策变化风险,行业政策变化风险,公司经营变化风险。
      中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7页
      2023-07-14
    • 化工行业2023年下半年投资策略:把握成长性新材料机会、关注大周期左侧布局

      化工行业2023年下半年投资策略:把握成长性新材料机会、关注大周期左侧布局

      化学制品
        行情及估值情况:2023年至今,化工行业处于下行周期,显著跑输市场;目前化工行业PE和PB均处于历史低位,板块估值有较大上行空间。   资金情况:基金持股比例高位回落,2023Q1已降至7年均值以下,化工行业的配置价值等待底部回升。   业绩端:2023Q1基础化工行业单季度收入环比下行,盈利环比回升,业绩基本探底。   供需两端及价格:供给端,化学原料及制品行业投资增速高位,产能利用率尚未见底回升,警惕产能过剩风险。需求端,传统下游领域如房地产、汽车、家电、纺服等需求底部企稳,出现复苏迹象;新材料下游领域如半导体、消费电子、新能源等需求亦有望复苏;高基数下,年初至今中国化工品出口增速放缓,但我们依旧看好中国化工品竞争力提升的长期逻辑。库存情况,除化学原料及制品外,其他子行业去库接近尾声,预计2023年下半年将在显著消化库存的基础上,逐渐进入补库周期。价格端,中国化工品价格指数CCPI随油价趋势持续回调;化工各子行业PPI同比增速均转负,预计2023年下半年有望企稳回升。   油价判断:需求端复苏预期不足,供给端减产挺价,库存增加,油价在供需博弈期间维持震荡趋势,2023年下半年预计油价在60-80美元/桶。   投资主线1:半导体材料具备行业增长+国产替代双重驱动逻辑。半导体材料端周期性较弱,跟随下游晶圆厂的产能扩张而逐步放量,目前中国大陆的高端半导体材料对外依存度仍然较高,国产替代空间较大。建议关注:安集科技、鼎龙股份、华特气体、江丰电子、雅克科技、彤程新材。   投资主线2:化工进入大周期左侧布局时点,关注核心资产率先反转机会。化工核心资产具备盈利稳定性和成长持续性,主产品跟随下游需求复苏底部向上,龙头将有强劲表现。建议关注:万华化学、华鲁恒升、宝丰能源、卫星化学。   投资主线3:轮胎行业海外去库基本完成,国内需求逐步复苏,成本端压力显著减轻,龙头轮胎公司将迎来盈利和估值的进一步修复。建议关注:森麒麟、赛轮轮胎、玲珑轮胎。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增速低于预期、下游需求疲弱、原材料价格及化工产品价格大幅波动、技术突破风险
      南京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5页
      2023-07-14
    • 细胞培养基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细胞培养基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生物制品
        细胞培养基是生物医药行业发展的基石,广泛应用于生物制药研发和生产各个环节,对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生物制药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培养基作为上游原材料的关键组成部分,预计将迎来快速增长阶段。随着国产培养基产品的性能和质量不断升级完善,国产培养基厂商有望凭借本土化优势逐步实现进口替代,获得高于市场平均增速的增长水平。
      头豹研究院
      18页
      2023-07-14
    • 草甘膦行业快评:国内外补库需求叠加成本支撑,草甘膦行业景气度触底回升

      草甘膦行业快评:国内外补库需求叠加成本支撑,草甘膦行业景气度触底回升

      化学制品
        观点:   1)供给端:行业新增产能有限,供给主要取决于开工率和库存。据百川盈孚,截至2023年7月初,我国草甘膦产能合计81万吨/年。国外产能方面,拜耳(孟山都)拥有37万吨/年IDA法的草甘膦产能,全球产能共计118万吨。在建产能方面,目前国内只有润丰股份拥有2.5万吨/年的在建产能,预计2024年投产,供给端增量有限。2023年上半年草甘膦行业开工率下行,库存维持高位,目前已有所改善。据百川盈孚,2023年上半年国内草甘膦产量约22.85万吨,较2022年上半年(31.565万吨)减少8.715万吨,减幅27.61%;与此同时草甘膦行业开工率持续走低,2023年上半年国内草甘膦行业开工率每月均不及60%。伴随开工率下行的是库存提升,据百川盈孚,国内草甘膦工厂总库存在2023年5月12日达到自2017年以来的最高点,达8.6万吨,同期海外终端库存也处于高位。受库存高企及需求疲软影响,2023年上半年主流采购市场以消化库存为主,草甘膦市场价格也随之走低。2023年6月国内草甘率行业开工率为56%,截至7月7日国内草甘膦工厂总库存为5万吨,均较前期有所改善。   2)需求端:短期国内外补库需求回升,中长期转基因作物商业化有望拉动草甘膦需求。短期看,6月以来,草甘膦市场交易有所回暖,主流企业库存减少,供应商多惜售推涨,下游制剂商、贸易商抄底拿货,采购积极,国内订单增加。同时,草甘膦价格下行叠加汇率走贬使得草甘膦出口价格优势显现,海外拿货需求增加,而近年来国内生产的草甘膦平均70%-80%都用于出口。中长期看,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不断增长,将大幅拉动草甘膦使用量。据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数据,2019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已达到1.9亿公顷,其中80%-90%的转基因作物均耐草甘膦。近年来,国内转基因育种政策持续出台,商业化即将落地,有望拉动草甘膦需求增长。随着我国转基因作物种植试点工作的不断推进,转基因作物品种特性优良、节本增效等优势将逐步显现,转基因品种的商业化进程有望加快,将带动转基因作物面积增长,长期看将拉动草甘膦除草剂的需求增长。   3)价格端:上半年原料价格走跌,近期成本端支撑有所增强。甘氨酸路线原材料主要包括甘氨酸、甲醇、黄磷、多聚甲醛、液氨等,原材料在总成本中占比约85%~90%,草甘膦和甘氨酸价格联动性较强。2023年上半年,上游黄磷、甘氨酸、亚氨基二乙腈、双甘膦等重要原料价格整体呈跌势,草甘膦成本下降。进入夏季,高温或会出现企业限电情况,不仅会导致黄磷价格推涨使草甘膦成本走高,也会导致草甘膦本身开工受限供应减少,从而在成本及供应双重利好条件下支撑价格上涨。如无限电情况,夏季高温也是企业检修高发期,产量快速扩张存在一定约束。甘氨酸方面,据百川盈孚,甘氨酸价格自6月份以来平稳运行,当前甘氨酸供需较为稳定,库存较年初有所下降,成本端近期上游醋酸价格有所上调,甘氨酸成本走高,进而支撑下游草甘膦价格上行。   相关标的:建议关注草甘膦行业龙头企业:【兴发集团】。目前兴发集团具备23万吨/年草甘膦产能,位列国内第一,全球第二,将有望充分受益于此次草甘膦行业景气回升,我们看好公司具备产业链一体化、原料自给配套优势,竞争优势将更为显著。   风险提示:草甘膦价格波动风险,市场需求不及预期,转基因商业化推广受阻,农产品价格下降等。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1页
      2023-07-13
    • PI薄膜专题报告:“产能扩张+技术突破”助力PI薄膜国产化进程加快

      PI薄膜专题报告:“产能扩张+技术突破”助力PI薄膜国产化进程加快

      化学制品
        投资要点:   “产能扩张+技术突破”助力PI薄膜国产化进程加快   PI薄膜是聚酰亚胺商业化最早且最为成熟的产品形式,也是制约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关键高分子材料。聚酰亚胺是“金字塔尖”的高分子材料,因其具有优异的性能,广泛应用于柔性屏幕、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诸多领域。其中,聚酰亚胺薄膜(PI薄膜)是最早商业化、最成熟、市场容量最大的产品形式,也是制约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关键高分子材料,具有生命周期长、功能多样化、应用领域不断拓宽等特点。   制备工艺突破及产能扩张是PI薄膜国产化进程加快的关键驱动因素。①在制备工艺方面:PI薄膜生产在配方、工艺及设备等多个环节均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目前最为成熟的PI薄膜制备工艺是二步法。尽管国内PI薄膜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与国外先进企业存在差距,但以瑞华泰为代表的国内厂商已逐步建立起较完善的核心技术体系,掌握了完整的PI薄膜制备技术,推动了PI薄膜的国产化进程。②在产能方面:全球高性能PI薄膜的研发和制造技术主要由美国、日本和韩国企业掌握,国内厂商现有产能相对较小尚不足以兼顾研发和生产,但瑞华泰、时代新材、国风新材均在积极推进扩产规划,为抢占现有市场份额、拓展新市场和提升国产化率做好准备。   美日韩企业主导PI薄膜市场,国内厂商竞争力持续增强   美日韩企业主导PI薄膜市场。①美国企业主要是杜邦公司,作为行业的“带头人”,其生产的“Kapton”系列涵盖热控、电子、电工等多种薄膜类型。②日本企业涵盖钟渊化学、宇部兴产、住友化学等,其中:钟渊化学主要布局电子及热控PI薄膜,用于2L-FCCL生产的TPI薄膜是其优势产品;宇部兴产采用独树一帜的“一步法合成+流涎”工艺,在以COF为代表的微电子应用领域具有明显优势;住友化学是CPI薄膜领域的“先行者”,具有柔性OLED用CPI薄膜批量供应能力。③韩国企业包括可隆、SKC、PIAM等,PIAM(原SKPI)是由可隆和SKC合资建立的PI薄膜领先企业,合资终结后可隆和SKC分别进行了CPI薄膜研发并具备批量供应能力。   国内厂商在PI薄膜市场的竞争力不断提升。瑞华泰、时代新材、国风新材、丹邦科技是中国大陆主要的PI薄膜生产厂商,其中:瑞华泰是中国大陆规模最大的高性能PI薄膜厂商,具有丰富的PI薄膜产品种类;时代新材曾具备导热膜批量供货能力,但经过重大调整后已将PI薄膜业务移交时代华鑫和时代华昇;国风新材加速向战略性新材料产业转型,PI薄膜是其重点布局的业务之一;丹邦科技拥有柔性材料到柔性封装基板到柔性芯片器件封装产品全产业链布局,但已终止上市。   中低端市场:国内厂商已立足市场,产能扩张助力向上突破   热控PI薄膜:5G推广有望创造新需求,国内厂商竞争力提升。热控PI薄膜是制备人工石墨散热膜的关键材料,广泛应用于手机、电脑等智能终端产品,5G技术的发展形成了更加多元化的高导热石墨膜需求,也为热控PI薄膜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目前该领域主要供应企业包括PIAM、达迈科技以及中国大陆厂商。虽然中国大陆厂商在该领域起步较晚,但目前瑞华泰和时代华鑫等国内厂商已实现大规模量产,并且国产热控PI薄膜的性能优势正逐步显现。   电子PI薄膜:FPC需求扩张为重要驱动,产能扩张助力国产化率提升。电子PI薄膜是制造FCCL的关键基膜材料,FCCL可加工成FPC并最终应用于手机、汽车等领域,手机需求逐步回暖、5G时代带来技术变革、汽车三化趋势愈演愈烈、可穿戴市场快速发展等因素都将助推FPC需求快速增长,预期电子PI薄膜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目前国内厂商已具备3L-FCCL用PI薄膜供应能力,并且与国际巨头的产品性能差异正逐步缩小,目前瑞华泰、时代华鑫、国风新材等国内厂商均在积极推进产能扩张,电子PI薄膜领域的国产化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电工PI薄膜:绝缘要求提升带来新机遇,国内厂商已顺利破局。电工PI薄膜常用于变频电机、发电机等高级绝缘系统,并最终用于高速轨道交通、风力发电、新能源汽车等领域。传统电工绝缘领域对于PI薄膜的性能要求相对较低因而国内已能实现大规模生产,而多应用于新兴领域且性能要求更高的耐电晕PI薄膜则长期被杜邦等国际巨头所垄断,但以瑞华泰为代表的国内厂商已在耐电晕薄膜的突破上取得关键进展。   高端市场:日韩企业长期垄断,国内厂商技术突破按下加速键   COF用PI薄膜:日本企业垄断市场,国内厂商加速破局正当时。伴随AMOLED、MiniLED、MicroLED等新型显示技术渗透率持续提升,作为COF封装关键材料的PI薄膜有望迎来快速发展。COF用PI薄膜市场此前长期被以宇部兴产为代表的日本企业垄断,目前全球已有多家突破这项技术,其中包括中国大陆厂商丹邦科技,但丹邦科技退市后中国大陆厂商在这一领域的竞争力可能会有所减弱,加速破局或将依托瑞华泰与下游应用单位共同进行技术攻关的COF用PI薄膜项目。   TPI薄膜:钟渊化学占据专利高地,国内厂商逆势开发新工艺。2L-FCCL已成为主要的FCCL产品,伴随FCCL市场空间持续扩大,TPI的重要性日益显现。钟渊化学拥有“三层共挤”专利技术并占据专利高地,国内厂商在层压法制备2L-FCCL上打破垄断仍需较长时间,但以瑞华泰为代表的国内厂商正积极布局涂布法等其他制备工艺,力求实现无胶法FCCL商业化生产。   CPI薄膜:折叠屏手机迅速发展,国内厂商已顺利打破垄断。折叠屏手机是CPI薄膜的主要应用场景,OLED向可卷曲方向发展叠加价格逐步下探推动折叠屏手机进入快速放量阶段,CPI薄膜有望受益。并且折叠形态的多样化、折叠设备的大型化以及大规模推广催生的降本需求有利于CPI薄膜市场占有率提升。目前,CPI薄膜的供应商主要有住友化学、韩国可隆以及韩国SKC,国内厂商瑞华泰生产的CPI薄膜也即将实现小规模量产。   国家政策持续支持PI薄膜业务发展,国产替代进程有望进一步加快   国家政策高度支持PI及PI薄膜的发展,国产替代步伐有望加快。近年来,各国都在将PI的研究、开发及利用列入21世纪化工新材料的发展重点之一。此前相关政策明确表示将PI列为先进结构与复合材料的发展重点,此后进一步将柔性显示用PI列为新型显示与战略性电子材料的重点专项和关键技术。国家政策导向对PI及PI薄膜的开发和生产予以足够的重视和支持,为国产高性能PI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投资建议:PI薄膜是制约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关键高分子材料,以美国杜邦、日本钟渊化学、韩国可隆为代表的国际巨头长期以来在PI薄膜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国内厂商在打破垄断方面虽取得了明显突破但仍限于中低端市场,产能不足和技术难点尚未攻克仍是制约国内厂商进入高端PI薄膜市场的核心原因。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以瑞华泰为代表的国内厂商也在积极进行产能扩张和高端产品研发,打破国际巨头垄断、保障关键材料供应安全指日可待,建议持续关注进展较快的瑞华泰(688323.SH)。   风险提示:国内厂商业务规模、产品技术与国际知名企业存在较大差距的风险;PMDA和ODA等原材料采购价格波动风险;募投项目进展不及预期的风险;新产品研发失败的风险;消费电子市场恢复不及预期的风险。
      山西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63页
      2023-07-13
    • AI+医疗应用加速,加仓中国的Schrodinger

      AI+医疗应用加速,加仓中国的Schrodinger

    • 医药生物专题研究报告:2023H1血制品批签发总结-静丙批签发有所回落、因子类强势回暖

      医药生物专题研究报告:2023H1血制品批签发总结-静丙批签发有所回落、因子类强势回暖

      化学制药
        (1)白蛋白:23H1批签发1833批次(-7.56%),7家上市企业批签发合计占比达到77%。23Q2批签发772批次(-21.62%),其中国产人血白蛋白批次占比40.21%(2)静丙:23H1批签发601批次(+23.41%),前4家企业批签发合计占比达到60%。23Q2批签发228批次(-6.94%)。   (1)狂免:23H1批签发42批次(-33.33%),前5家企业批签发合计占比达到62%。23Q2批签发20批次(-33.33%)。(2)乙免:23H1批签发11批次(0%)。23Q22批次(-71.43%)。(3)破免:23H1批签发68批次(-24.44%)。23Q227批次(-37.21%)   (1)八因子:23H1批签发195批次(+2.63%),前3家企业批签发合计占比达到64%。23Q297批次(+18.29%)。(2)纤原:23H1批签发132批次(-5.04%),前5家企业占比达到94%。23Q285批次(+16.44%)。(3)PCC:23H1批签发141批次(+29.36%),前3家企业占比达到80%。23Q265批次(+66.67%)。   投资建议:短中期:补库存周期提前开始,行业整合趋势加速。库存动态:疫情管控放开使院端、渠道、企业库存迅速消化,补库存周期提前开始,且扩产链条长致周期拉长,进入业绩趋势向上周期。行业整合:国企趋势加快,卫光控股权花落国药、上海莱士控股权预计变动、派林获得陕西国资委加持。长期:把握采浆量提升、吨浆利润提升主逻辑。采浆量提升:十四五浆站规划显著提速,采浆量提升明显,预计十四五浆站规划各省将在22-23年逐步落地,加速新建浆站获批和原有浆站建设。吨浆利润提升:品类丰富、产能充足、管理高效,才能将血浆资源兑现业绩,产生良好的吨浆收入和利润。重点推荐华兰生物、天坛生物,建议关注上海莱士、卫光生物、博雅生物、派林生物。   风险提示:血制品产品价格波动的风险,血制品学术推广不及预期的风险,行业采浆量增长不及预期的风险,血制品业务毛利率下降的风险,研报使用信息更新不及时的风险。
      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0页
      2023-07-13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