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行业分类:
  • 全部
  • 中药
  • 医疗器械
  • 生物制品
  • 化学制药
  • 中药
  • 医疗器械
  • 医疗服务
  • 医药商业
  • 化学制品
  • 医疗行业
  • 化学原料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13658)

    • 2023Q2持仓分析:医药持仓持续分化

      2023Q2持仓分析:医药持仓持续分化

      医药商业
        从公募基金持仓来看   23Q2全部公募基金占比11.70%,环比+0.04pp;剔除主动医药基金占比8.54%,环比+0.30pp;再剔除指数基金占比7.60%,环比0.18pp;申万医药板块市值占比为7.47%,环比-0.42pp;   从公募基金持仓家数来看,公募基金数量前五的分别是恒瑞医药(601家)、迈瑞医疗(486家)、药明康德(218家)、人福医药(212家)、科伦药业(194家);基金数量增加前五支股票分别是:恒瑞医药(+221家)、科伦药业(+78家)、鱼跃医疗(+45家)、美年健康(+25家)、太极集团(+24家)。   从公募基金持仓占比情况来看,1)持仓占流通股比例前五分别为:健之佳(39%)、惠泰医疗(22.4%)、爱美客(22.3%)、一心堂(21.3%)、金域医学(20.3%);2)持仓总股本占比前五分别为:金域医学(20.2%)、太极集团(18.8%)、健之佳(17.4%)、健民集团(17.1%)、药明康德(15.4%)。   从公募基金持仓总市值来看,持仓总市值排名前五分别是:迈瑞医疗(399.8亿元)、恒瑞医药(368.8亿元)、药明康德(284.4亿元)、爱尔眼科(203亿元)、同仁堂(100亿元);变动情况来看,基金持仓市值增加前五分别为恒瑞医药(+157.2亿元)、华润三九(+29.7亿元)、美年健康(+20.3亿元)、惠泰医疗(+19.9亿元)、太极集团(+19亿元)。   2023Q2医药基金医药子行业重仓市值占比变化情况:   环比增加前三:中药占比13.2%,环比增加最大,约4.79pp;化学制剂占比9.21%,环比+2.51pp;诊断服务占比0.71%,环比+0.37pp;   环比下降前三:医疗研发外包占比8.11%,环比下降最大,约-4.36pp;医院占比5.24%,环比-1.43pp;医美耗材占比0.55%,环比-0.89pp。   2023Q2非医药基金医药子行业重仓市值占比变化情况:   环比增加前三:化学制剂占比0.71%,环比增加最大,约+0.27pp;医疗耗材占比0.22%,环比+0.09pp;中药占比0.39%,环比+0.05pp。   环比下降前三:医疗研发外包占比0.27%,环比下降最大,约-0.2pp;医院占比0.21%,环比-0.11pp;医美耗材占比0.08%,环比-0.05pp。   23Q2外资持有医药生物板块的总市值占比为2.89%,环比上升0.02pp,持股总市值为2019亿元,环比-130亿元。   从持仓占比情况来看,   1)流通股持仓占比前五分别为:益丰药房(16.7%)、理邦仪器(15.5%)、艾德生物(15.4%)、迈瑞医疗(13.3%)、泰格医药(12.7%);流通股持仓占比增幅前五分别为:一心堂(+2.8%)、国药股份(+2.7%)、鱼跃医疗(+2.5%)、济川药业(+1.7%)、理邦仪器(+1.6%);   2)总股本持仓占比前五分别为:益丰药房(16.7%)、艾德生物(15.3%)、迈瑞医疗(13.3%)、金域医学(12.1%)、海尔生物(11.7%);总股本持仓占比增幅前五分别为:凯莱英(+1%)、辰欣药业(+1%)、理邦仪器(+0.9%)、人福医药(+0.9%)、仙琚制药(+0.9%)。从持仓市值情况来看前五分别为:迈瑞医疗(482亿元)、恒瑞医药(174亿元)、药明康德(121亿元)、爱尔眼科(90亿元)、益丰药房(62亿元);持仓市值增幅前五分别为:恒瑞医药(+10亿元)、鱼跃医疗(+10亿元)、国药股份(+6亿元)、迈瑞医疗(+5亿元)、华兰生物(+5亿元)。   风险提示:公募基金持仓分析是基于wind基金数据库内开放式和封闭式公募基金披露的2023Q2季报重仓持股明细汇总,存在因为部分股票在十大重仓股之外导致的样本误差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4页
      2023-07-26
    • 医药行业动态报告:2023Q2基金持仓分析:把握医药底部机遇

      医药行业动态报告:2023Q2基金持仓分析:把握医药底部机遇

      医药商业
        总体来看,医药板块从估值和持仓来看处于历史低位,随着院内诊疗的持续复苏,医药板块整体经营情况持续向上,看好下半年中医药、院内复苏和医药创新等方向。   当前医药生物行业估值处于历史低位。截至2023年7月21日,生物医药板块当期PE(TTM)为26.46倍,处于历史低位。   2023年Q2医药基金总资产规模占比15%。截至2023年7月23日,全基金样本总资产规模总计57097.53亿元,其中医药基金总资产规模为8538.16亿元,占比约15%。2020年Q2起,全基金新发数量大幅增加,至2022年Q2回落,医药基金趋势与全基金类似。   2023年Q2医药基金股票投资市值占比整体保持稳定。2023年Q2全基金股票投资总市值为49695亿元,同比下降5.89%;医药基金股票投资总市值占比为15.33%,同比下滑1.79pct。医药基金股票投资市值占比整体保持稳定。   2023年Q2医药行业重仓配置规模略有下降。2022Q3以来,全基金医药行业重仓持仓市值有所回升,至2023Q1达到约6548亿元,2023Q2医药行业重仓配置规模小幅降至6172亿元,医药基金与非医药基金小幅下降趋势一致。   2023年Q2全基及非医药基金的医药行业重仓市值仍处于历史低位。全基金医药行业重仓配置市值占比约12.42%,与前两期配置水平基本持平,仍处于历史低位。剔除医药基金持仓后,2023年Q2非医药基金医药行业配置市值占比约5.62%,较2023年Q1的5.49%环比略有上升,但整体仍处于历史低位。   全基金医药行业重仓配置规模略有下降,化学制剂、中药板块收到青睐。全基金医药行业重仓配置约为12.42%,与前两期配置水平基本持平,仅次于食品饮料、电力设备行业,位列第三。在医药板块内,化学制剂重仓配置占比最高,化学制剂、中药子版块重仓配置环比显著增长,CRO、医院版块环比有所下降。完整持仓结构层面,2023年Q2全基金对中药、化学制剂子版块的基金配置较2022年Q4显著提升。   医药重仓股方面,恒瑞医药再现“龙头效应”,中药板块继续加配。个股方面,恒瑞医药,迈瑞医疗以及人福医药在2023年Q2全基金医药行业重仓配置中位列前三。其中恒瑞医药重仓基金数量与重仓持股市值均有大幅提升。此外,全基金重仓配置显著向中药子版块倾斜,太极集团、同仁堂表现亮眼,重仓基金数大幅提升;同仁堂,华润三九、太极集团以及片仔癀4家企业均位于23Q2全基金医药行业重仓持股总市值前十位,中药板块成为入围前十企业最多的子版块。   投资建议:建议关注医药行业底部机会,关注恒瑞医药、百济神州,迈瑞医疗、亚辉龙、迈得医疗、祥生医疗、伟思医疗、英科医疗,太极集团、华润三九、康缘药业、葵花药业,药明康德、康龙化成、普蕊斯,爱尔眼科、普瑞眼科等。   风险提示:持仓变动风险;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政策监管风险;市场销售风险;研发申报风险。
      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4页
      2023-07-26
    • 医药板块2023H1业绩预告汇总:板块分化显著,中药板块整体业绩亮眼

      医药板块2023H1业绩预告汇总:板块分化显著,中药板块整体业绩亮眼

      医药商业
        核心摘要   医药板块2023H1业绩预告汇总:板块分化显著,中药板块整体业绩亮眼。   截至2023年7月22日,生物医药板块共有约113家A股上市公司发布2023H1业绩预告,我们按照子行业进行了统计,以此探索各细分领域的景气度情况。   分板块来看,剔除不可比公司后,中药板块有23家发布业绩预告,受核心品种放量拉动,2023H1共计实现扣非净利润共85.88-96.39亿,同比增长52-71%,业绩表现亮眼。化学制剂板块有21家,受终端需求恢复影响,2023H1共计实现扣非净利润15.92-19.54亿,同比增速显著(77-117%)。原料药板块有10家,原料药板块受成本和销量影响,2023H1预计扣非净利2.53-3.90亿,同比下滑67-78%。生物制品有10家,受胰岛素集采放量促进,2023H1预计扣非净利15.46-16.88亿,同比增长75-91%。医疗服务板块有4家(剔除CXO),受需求回暖影响,2023H1共计实现扣非净利润-0.67--0.34亿,同比大幅增长92-96%;CXO板块有3家,受海外需求萎靡影响,2023H1共计实现扣非净利润4.43-5.61亿,同比下滑64-72%。医药商业有5家,受中特估利好因素影响,2023H1预计扣非净利8.23-9.11亿,同比增长31-45%。医疗器械板块有18家发布业绩预告,受新冠高基数影响,2023H1共计实现扣非净利润26.74-32.75亿,同比下滑86-89%。   从2023Q2单季来看,根据已经发布业绩预告的公司整理,中药板块2023Q2共计实现扣非净利润33.95-44.37亿,同比增长42-86%。化学制剂板块2023Q2共计实现扣非净利润4.36-7.99亿,同比增长43-162%。原料药板块2023Q2共计实现扣非净利润1.59-2.95亿,同比下滑53-75%。生物制品板块2023Q2共计实现扣非净利润7.71-9.13亿,同比增长9595-11380%。医药服务板块2023Q2共计实现扣非净利润1.39-1.72亿,同比增长148-159%。医药商业板块2023Q2共计实现扣非净利润5.05-5.94亿,同比增长6-24%。医疗器械板块2023Q2共计实现扣非净利润8.85-14.80亿,同比下滑72-83%。   从预告50%以上(包含上限达到50%)增速的公司数量及占比来看,中药行业预增50%及以上的公司数量达到14家,占该行业公司总数72家的20%,行业景气度居首。化学制剂预增50%及以上的公司数量达到10家,占该行业公司总数84家的12%。原料药预增50%及以上的公司数量达到2家,占该行业公司总数39家的5%。生物制品预增50%及以上的公司数量达到4家,占该行业公司总数31家的13%。医疗服务预增50%及以上的公司数量达到4家,占该行业公司总数37家的11%。医药商业预增50%及以上的公司数量达到3家,占该行业公司总数32家的9%。医疗器械预增50%及以上的公司数量达到7家,占该行业公司总数69家的10%。   投资策略:   主线一:创新药关注非肿瘤差异化治疗领域。肿瘸治疗领域相同靶点扎堆现象严重,构建非肿瘤治疗领城新赛道的差异化竞争是创新药的另一个发展方向。我们重点关注:1)减肥药物领城,建议关注华东医药、信达生物;2)阿尔茨海默症治疗领域;3)核医学领城,建议关注东诚药业。   主线二:中特估板块重点关注中药及医药流通。我们认为医药是“中特估”核心主线之一,其中我们建议重点关注:1)政策支持的中药板块,建议关注康缘药业、责州三力、昆药集团、新天药业、以岭药业,固生堂,华润三九;2)估值低且边际向上的流通板块。   主线三:器械板块疫后复苏,看好后续表现。我们建议优选其中基本面过硬,具备长发展逻辑的公司。另一方面进军国际市场大大提升了国内医疗器械公司的业务空间。而能够进入欧美等发达国家主流市场的产品更从中获得了质量背书进而反哺国内市场,建议关注新产业、心脉医疗、迈瑞医疗、安图生物。   主线四:关注其它短期受控后的边际改善板块:1)CX0&生命科学上游:创新疗法在临床实现突破,叠加biotech估值泡沫出清、性价比凸显,行业兼并加速,未来投融资环境也有望逐步回暖,带动CX0与生命科学上游行业转暖。建议关注凯莱英;2)疫苗:呼吸道传染病重心转移,流感、结核等预防产品有望得到重视,建议关注华兰生物、智飞生物;3)消费升级:可选医疗有望实现快速增长,建议关注爱尔眼科、通策医疗。   风险提示:   1)政策风险:医保控费、药品降价等政策对行业负面影响较大;   2)研发风险:医药研发投入大、难度高,存在研发失败或进度慢的可能;   3)公司风险:公司经营情况不达预期。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5页
      2023-07-26
    • 在线医疗健康广告及营销推广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在线医疗健康广告及营销推广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医疗服务
        在线医疗健康广告及营销推广指在提供以互联网为载体和技术手段的寻医诊疗、健康保健、专科服务、生物技术、医药电商、医生服务、医疗信息化、医疗健康硬件、医疗综合服务多种形式的健康医疗服务时,为医疗器械公司、医药生产企业、保险公司及医院等主体提供的,旨在向潜在客户或目标受众传达广告信息,增加知名度、提高曝光度、推动销售的收费信息推广服务,是在线医疗平台的盈利方式之一。中国在线医疗行业的整体市场规模决定着在线医疗健康广告及营销推广行业的发展空间,迅猛的增长速度彰显出中国在线医疗市场的发展潜力。尽管期间经历挫折,大批新兴在线医疗平台退市,但在科技发展与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凭借“新冠疫情”这一黑天鹅事件,如今其规模已不亚于发达国家。据数据预测,2023-2027年这五年时间内该市场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可达39.22%,在未来日趋稳定增长的在线医疗规模及不断深化的卫生健康思潮的推动下,该市场前景一片光明。(该词条由云实习学员叶益烺于2023年5月编写完成)
      头豹研究院
      13页
      2023-07-26
    • 生物医药Ⅱ行业专题:GLP-1多肽应用领域逐渐扩展,产业链投资价值凸显

      生物医药Ⅱ行业专题:GLP-1多肽应用领域逐渐扩展,产业链投资价值凸显

      生物制品
        GLP-1多肽应用领域逐渐扩展,未来有望从糖尿病、肥胖减重扩展到NASH等疾病,相关产业链投资价值较为显著。目前全球已上市多款GLP-1多肽类药物,受益于降糖与减重市场的扩展,近年来GLP-1多肽类药物全球销售规模不断突破。全球市场方面,2022年全球GLP-1多肽类药物整体销售规模已达225亿美元规模以上,其中糖尿病领域销售额达201亿美元,占比约89.4%;减重领域销售额达24亿美元,占比约10.6%;国内市场方面,近年来GLP-1多肽类药物销售规模也迅速扩张,预计2022年整体销售额达60亿元。GLP-1多肽应用领域扩展方面,目前GLP-1已在NASH治疗中表现出相对优异的临床数据,未来有望应用于NASH的治疗中。综合考虑GLP-1多肽的多领域应用潜力以及其庞大的市场规模,我们认为相关产业链投资价值较为显著。   减重:目前GLP-1多肽成为药物减重的最佳选择,中性假设下未来国内减重市场每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408亿元。目前FDA已批准6款药物用于肥胖减重,其中国内已获批奥利司他和利拉鲁肽。在研GLP-1多肽药物竞争格局方面,目前国内已有多个减重药物在研,进展最快的主要有已获批的华东医药利拉鲁肽仿制,以及在NDA阶段的仁会生物的贝那鲁肽、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此外,信达生物的IBI362、礼来的Tirzepatide等的减重适应症均已在3期临床阶段。临床数据方面,GLP-1多肽类药物减重效果显著,目前多靶点多肽GLP-1产品已表现出相对单靶点产品的疗效优势,小分子GLP-1也已显示出显著的减重应用潜力。市场规模方面,在渗透率为3%的中性假设下,我们认为未来国内GLP-1减重市场每年规模有望达到408亿元。   糖尿病:GLP-1多肽逐渐向一线疗法迈进,中性假设下未来国内GLP-1多肽类降糖药每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94亿元。临床应用方面,由于GLP-1多肽类药物在降糖的同时具备减重的效果,同时患者有潜在心血管获益,目前GLP-1多肽类药物在实际使用中逐渐向一线疗法迈进。竞争格局方面,2型糖尿病治疗药物繁多,全球市场上近年来GLP-1多肽市场份额不断提升。市场规模方面,国内糖尿病市场中GLP-1多肽类药物市场尚有较大提升空间,在渗透率为6%的中性假设下,未来GLP-1多肽类降糖药市场每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94亿元。   NASH:GLP-1多肽已在NASH治疗方面显现显著潜力,中性假设下未来国内GLP-1多肽NASH治疗潜在市场每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05亿元。目前全球有多种NASH药物在研,靶向近20种靶点,其中较热门的靶点有PPAR、THR-β、GLP-1、FXR、FGF21等,其中GLP-1多肽类产品中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阿斯利康的Cotadutide已进入3期临床开发阶段。临床数据方面,目前针对NASH尚无已获批的治疗药物,但GLP-1多肽类药物已在NASH治疗中显现出较明显的治疗效果,未来有潜力应用于NASH治疗领域。市场规模方面,我们认为国内NASH治疗药物市场庞大,在渗透率为6%的中性假设下,GLP-1多肽类药物NASH治疗每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05亿元。   上下游需求庞大,GLP-1多肽产业链投资价值凸显。考虑到GLP-1多肽药物在糖尿病领域份额的提升,在减重领域市场的快速扩张,以及未来可能潜在的NASH领域应用场景,未来GLP-1多肽产业链下游庞大市场对于上游原料药需求较大。我们以目前临床使用剂量最小的GLP-1多肽药物司美格鲁肽注射剂用量为基准,测算全球范围GLP-1多肽药物原料药最低程度的需求,在GLP-1药物在减重、糖尿病、NASH患者治疗中渗透率为3%、6%、6%的中性假设下,测算得到GLP-1药物原料药在减重、糖尿病、NASH领域的最低需求分别为1944KG、1157KG、750KG。   建议关注:产业链下游建议关注信达生物、恒瑞医药、华东医药、通化东宝、石药集团、甘李药业等;产业链上游建议关注诺泰生物、圣诺生物、昊帆生物、九洲药业、翰宇药业、奥锐特、普利制药、蓝晓科技等。   风险提示:GLP-1多肽类药物研发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销售不及预期的风险;医保降价超预期的风险;临床试验失败的风险;医药政策影响不确定的风险。
      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0页
      2023-07-26
    • 医药行业周报:广东省拟取消医疗机构用药数量限制

      医药行业周报:广东省拟取消医疗机构用药数量限制

    • 基础化工行业简评报告:草甘膦价格持续反弹,磷化工、氟化工涨幅居前

      基础化工行业简评报告:草甘膦价格持续反弹,磷化工、氟化工涨幅居前

      化学制品
        本周化工板块表现:本周(7月17日-7月23日)上证综指报收3167.75,周跌幅2.16%,深证成指报收10810.18,周跌幅2.44%,中小板100指数报收6990.57,周跌幅3.20%,基础化工(申万)报收3820.29,周涨幅0.24%,跑赢上证综指2.40pct。申万31个一级行业,10个涨幅为正,申万化工7个二级子行业中,3个涨幅为正,申万化工23个三级子行业中,10个涨幅为正。本周化工行业407家上市公司中,有164家涨幅为正。涨幅居前的个股有建业股份、新瀚新材、川金诺、永和股份、川恒股份、金力泰、中毅达、亚钾国际、黑猫股份、三美股份等。   化工品价格回顾:本周我们关注的化学品中价格涨幅居前的液氯华东地区(+77.50%)、草甘膦(+22.03%)、尿素(+18.10%)、DMF华东(+12.77%)、毒死蜱(+10.45%)。本周液氯价格涨幅居前,上游氯碱企业负荷不满,液氯供应量有限,下游环氧丙烷、甲烷氯化物接货情绪较为稳定,且有环氧丙烷企业即将复工,需求端有支撑预期,厂家成交信心充足;加之本周液碱价格持续走跌,碱厂多对液氯有挺涨心理,本周价格上涨。本周化工品跌幅居前的有EDCCFR东南亚(-7.14%)、工业级碳酸锂(-5.17%)、醋酸华东地区(-4.76%)、电池级碳酸锂(-4.64%)、维生素K3(-3.97%)。   化工品价差回顾:本周化工品价差涨幅居前的有“二甲醚价差”(+59.21%)、“PX(华东)价差”(+18.18%)、“PVA价差”(+16.87%)、“醋酐价差”(+14.85%)、“PX(韩国)价差”(+12.94%)。本周“二甲醚价差”涨幅居前,主要由于二甲醚市场整体供应量小幅下滑,开工率仍处于低位,供应端有一定支撑,价格窄幅调涨,而原料端甲醇市场呈现震荡整理,价格小幅下降,二甲醚盈利能力改善。本周化工品价差降幅居前的有“双酚A价差”(-16.68%)、“醋酸价差”(-7.14%)、“PTA价差”(-6.63%)、“PVC价差”(-6.37%)、“苯乙烯价差”(-1.54%)。   化工投资主线:   (1)周期主线:我们认为化工龙头企业所具有的不仅是单纯的成本优势亦或是技术优势,而是在多年的发展和竞争进程中,围绕化工这一系统工程所做的全方位积累与提升,我们称之为系统竞争优势,正是这种持续增高和迭代的系统竞争优势造就了强者恒强的局面。叠加双碳背景下供应端的约束、技术和产品升级带来的化工品价格中枢的抬升,持续看好各化工龙头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投资价值,建议关注万华化学、华鲁恒升、宝丰能源、卫星化学、云天化。   (2)成长主线:新旧能源更替的进程是漫长的,但归根到底,未来是属于新能源的,风电和光伏在我国以及全球的能源结构中占比将会日益增大。国内企业跟随行业的发展浪潮几经沉浮,逐渐在产业链多个环节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看好EVA的供需格局和价格走势,建议关注联泓新科,碳纤维相关标的为吉林碳谷。   (3)近期央行和银保监会出台十六条措施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政策持续发力,效果在累积中逐步显现,地产行业边际改善,建议关注龙佰集团、远兴能源。   风险提示:原油价格大幅波动;化工品价格大幅波动;地缘政治形势恶化;下游需求修复不及预期;汇率大幅波动。
      首创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8页
      2023-07-26
    • 脑血管介入器械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脑血管介入器械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医疗器械
        脑血管介入器械为脑血管介入手术中所需的医用耗材,主要包括:血管内栓塞弹簧圈、凝块取出支架、扩张支架、密网支架、吸引导管、球囊扩张导管,为心血管介入器械中的一大类。按照适应症类型划分,脑血管介入器械可分为缺血性神经血管疾病器械、出血性神经血管疾病器械、颅内动脉狭窄器械。近年来行业稳步增长,数据显示,2017-2022年,脑血管介入器械市场市场规模由35.7亿元增长至82.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8.1%。   脑血管介入器械行业定义   脑血管疾病是发生在脑部血管,因颅内血液循环障碍而造成脑组织损害的疾病,主要包括缺血性神经血管疾病、出血性卒中,其中脑卒中已成为中国国民的首要死因。由于技术创新,该类疾病目前可以通过脑血管介入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脑血管介入手术通常以血管内手术进行,通过选择性血管造影术、栓塞术、扩张术、机械清除术、给药等方法来诊断及治疗脑血管疾病。   脑血管介入器械为脑血管介入手术中所需的医用耗材,主要包括:血管内栓塞弹簧圈、凝块取出支架、扩张支架、密网支架、吸引导管、球囊扩张导管,为心血管介入器械中的一大类。
      头豹研究院
      14页
      2023-07-25
    • 化工&新材料行业周报:化肥板块关注度提升,氟化工表现强势

      化工&新材料行业周报:化肥板块关注度提升,氟化工表现强势

      化学原料
        报告摘要   1.重点行业和产品情况跟踪   农资:海外事件带动农资行业景气上行,化肥板块值得关注。黑海粮食协议四方协调中心(JCC)网站数据显示,一年来,在该协议框架下,已有超过3200万吨的粮食从乌克兰的3个港口运往三大洲的45个国家。本周俄罗斯外交部17日就黑海港口农产品外运协议发表的声明称该协议将在18日失效后,全球主要粮食玉米、小麦和大豆价格出现不同程度上涨,粮食价格上升带动农资产品景气上行。从具体细分板块来看,本周钾肥(5.05%)、磷肥及磷化工(4.87%)板块在化工子行业中分别排名前二。   氟化工:三代制冷剂配额落地在即叠加空调排产数据超预期,氟化工景气有望回升。根据《蒙特利尔协定书》,我国三代制冷剂产销量以2020-2022年平均值为基准,2024年冻结,之后开始强制缩减。为争取更多生产主动权,各企业过往三年持续扩产,预计随基准期结束,行业有望迎来价格和盈利拐点。近期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7月家用空调排产1613万台,较去年同期实际上涨29.4%。本周在化工子行业中,氟化工板块涨幅排名第三(+3.56%),R32价格较上周上涨750元/吨。   2.近期投资建议   (1)化肥:俄罗斯本周宣布退出黑海粮食协议,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农产品期货主力合约集体收涨,带动粮食生产必需品钾肥、磷肥等农资产品景气上行。国内行业龙头公司值得关注。建议关注:兴发集团、云天化、湖北宜化、川金诺、川恒股份、亚钾国际。   (2)氟化工:第三代制冷剂配额落地在即,行业有望迎来价格和盈利拐点,叠加近期空调排产数据超预期,行业龙头公司有望明显受益。建议关注:永和股份、三美股份、巨化股份。   (3)半导体材料:荷兰公布半导体设备出口管制新规,预计于9月1日实施,中国半导体材料国产替代势在必行。本年度chatgpt破圈带动AI、芯片关注提升,需求驱动半导体材料国产替代正当时。建议关注:雅克科技(光刻胶&前驱体)、晶瑞电材(光刻胶&湿电子化学品)、彤程新材(光刻胶)、金宏气体(电子特气)、华特气体(电子特气)、安集科技(抛光液)、鼎龙股份(抛光垫)等。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产品价格下跌等。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2页
      2023-07-25
    • 医药2023年中期策略:以创新破卷,以成长而立

      医药2023年中期策略:以创新破卷,以成长而立

      化学制药
        投资要点:   2023H1指数下跌,估值处于历史低位。上半年医药板块指数下跌6.72%,跌幅大于沪深300指数5.55个百分点。医药流通、中药、化学制剂上半年分别上涨10.99%、9.08%和3.61%,CXO、医疗服务、医药零售板块上半年分别下跌27.93%、16.78%、16.43%,表现最弱。申万医药指数整体估值(TTM)为26.92倍,相对沪深300溢价率为130.4%,位居历史十年分位数的12.82%,医药板块的估值、估值溢价率、历史十年分位数均处在比较低的水平。从子板块的估值水平和历史十年分位数来看,医疗服务、生物制品、医疗器械的估值水平最低,中药板块位居历时十年分位数50.53%,估值水平在各子板块中偏高。   医药制造业1-5月利润率水平有所下降。2023年1-5月,医药制造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0324.2亿元,同比减少3.8%,实现利润总额1415.5亿元,同比下降21.9%。根据数据计算,1-5月医药制造业利润率13.71%,毛利率42.63%,营业费用率18.03%,管理费用率6.39%,与2022年同期相比,分别-2.21、+0.98、+2.11、+0.74个百分点。从年度数据看,2022年医药制造业累计营业收入相比较于2019年增长21.76%,三年营收CAGR为6.78%。对比2012-2019年营收CAGR11.86%,近三年医药制造业收入增速显著下降。2022年医药制造业累计利润总额相较于2019年增长37.48%,三年利润CAGR为11.19%。对比2012-2019年利润CAGR21.68%,近三年医药制造业利润增速显著下降。今年1-5月,医药制造业累计出口交货值841.6亿,同比减少34.7%,但相较于2019年1-5月增加37.6%。   医疗机构的诊疗活动正在恢复。今年1-3月,医疗机构累计总诊疗人次数158,786.10万人次,同比去年小幅下降0.34%,但与2019年同期相比,下降21.89%。1-3月,出院人次数7077.2万人次,同比去年增长16.19%,同比2019年增长14.47%。医院的病床使用率情况看,今年3月为79.9%,比去年同期上升7.2pct,与2019年3月数据相比,下降5.1pct。   以创新破卷,以成长而立。2023年上半年,产业向上的确定性并没有发生改变,供、需、支付三方的政策具备延续性,部分措施趋向纠偏变得更加合理化。供:集采使仿制药企业的集中度得到进一步提升。进入集采下半场,能够穿越集采周期的仿制药企业,已经用进化破卷,逐步发展出新的成长曲线。创新药企业在CDE多个《技术指导原则》或者《研发指导原则》下,立项更加谨慎,创新质量更高。需:深度老龄化带来求医用药的刚需,疫情后医疗机构的就诊秩序正在恢复,行业巨大的总量增长并没有停滞,结构性的变化和改善并没有倒退。支付:医保支付方式改革逐步深入,企业和医保对集采和国谈的价格降幅更加理性,医保对临床治疗性品种和医疗服务的支持会持续,医保的总收入仍在增长,并且医保结余出现阶段性宽裕。上半年医药板块的结构行情主要体现在仿制药升级、中药、中特估等主线上。随着疫情过去,外部宏观环境趋于稳定,医药板块正处于近十年的估值底部。我们下半年依然认为确定性就是机会,自下而上寻找标的,建议关注外部宏观环境边际改善叠加产业升级趋势下的创新药板块、国产替代下的医疗器械和设备、估值合理业绩确定的仿制药板块、政策利好下估值合理的中药个股等。   重点公司推荐:立方制药、澳华内镜、华特达因、康缘药业、达仁堂等。   风险提示:集采等政策的变化和产品降价超预期;研发竞争加剧的风险;汇率波动的风险;外部环境因素;需求恢复不及预期;疫情反复影响到公司正常运营的风险等。
      山西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1页
      2023-07-25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