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行业分类:
  • 全部
  • 中药
  • 医疗器械
  • 生物制品
  • 化学制药
  • 中药
  • 医疗器械
  • 医疗服务
  • 医药商业
  • 化学制品
  • 医疗行业
  • 化学原料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13658)

    • 迈克生物(300463)2023年半年报点评:常规试剂稳健增长,流水线持续突破

      迈克生物(300463)2023年半年报点评:常规试剂稳健增长,流水线持续突破

    • 医药行业周报:医疗反腐加码,合规龙头药/械企影响有限,長期利好创新药/创新器械

      医药行业周报:医疗反腐加码,合规龙头药/械企影响有限,長期利好创新药/创新器械

    • 2Q23机构持仓观察:A股医药持续获增持,港股内外资分歧较大

      2Q23机构持仓观察:A股医药持续获增持,港股内外资分歧较大

    • 康复器械专题:“政策+需求+技术”驱动行业扩容,国产龙头受益

      康复器械专题:“政策+需求+技术”驱动行业扩容,国产龙头受益

      医疗器械
        核心要点   康复行业供给:从两个角度看康复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康复科持续高增长。1)从专科医院角度,2014年以来康复专科医院数量和入院人数分别实现复合11%和12%的增长,横向比较略慢于眼科和美容专科医院的数量和入院人数,处于较快水平;2)从综合医院角度,2021年综合医院康复科病床数量为26.9万张,2014-2021年复合增速14%,仅略慢于精神科(15%),说明近年来医院增加康复科病床的意愿较高。综合医院配置康复医学病房的比例仍较低(不足三成),已配置康复医学科室面积和床位未达标的比例较高,还有提升空间。   “政策支持+需求旺盛+技术进步”共同驱动康复行业增长,带动康复器械扩容。近年来随着政策支持不断(从产业上游器械生产、到中游医疗机构康复科建设、到下游患者支付)+需求旺盛(老龄化、慢病患者、产后、精神疾病、术后康复、残疾人群体等合计超过4.6亿人)+技术进步(传统康复到现代康复),康复行业快速增长,有望带动康复器械扩容。参考Frost&Sullivan数据,2022年中国广义上康复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为579亿元,近年来维持近20%的增长;狭义来看,根据观研天下数据,2021年国内物理治疗器械的市场规模为67.3亿元,康复评测器械的市场规模为5.1亿元,康复训练器械的市场规模为18.8亿元,三者合计91.2亿元。展望未来5年,根据我们测算,仅二、三级医院康复科建设有望带来282亿元终端市场规模。   国内外康复行业竞争格局分散,国产龙头逐渐清晰。2021年全球康复器械的市场规模为126亿美元,预计2028年有望到达195亿美元,复合增速6.45%,行业集中度不高,上市公司Enovis和Invacare两强收入合计约占行业15%份额。我们以2021年国内物理治疗器械、康复评测器械、康复训练器械的市场规模合计91.2亿元为基数,测算翔宇医疗、伟思医疗、麦澜德、诚益通、普门科技份额分别为5.74%、4.72%、3.75%、2.44%、1.98%,合计18.62%,行业龙头市场份额预计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国产龙头企业定位清晰,盈利能力较好,有望在疫后诊疗复苏中受益。   建议关注:伟思医疗(688580)、普门科技(688389)、翔宇医疗(688626)、麦澜德(688273)。   风险提示:政策风险、招采不及预期风险、竞争加剧风险。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6页
      2023-08-03
    • 微创介入医疗器械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微创介入医疗器械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医疗器械
        微创介入医疗器械是指在微创介入诊疗过程中涉及的专业器械(不包括影像设备与常规诊疗通用器械)。根据操作方式不同,微创介入医疗器械可分为血管通道微创介入器械与非血管通道微创介入器械。微创介入医疗器械诊疗范围广泛,涉及领域包括心内科、心外科、神经外科、骨科、消化内科、介入科等。受益于微创介入诊疗优势明显、政策红利释放、医疗消费支出增加等因素,中国微创介入医疗器械行业增长趋势明显,预计到2023年,中国微创介入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1,421.3亿元。   微创介入医疗器械行业定义   微创介入诊疗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CT、超声和磁共振等影像设备的引导与监视下,利用穿刺针、导管及其他介入器材,通过微小创口或人体自然孔道将特定器械导入人体病变部位,进行微创诊疗的一系列技术的总称。微创介入诊疗具有无需开刀、局部麻醉、微创或无创、出血量少、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微创介入诊疗的应用与发展可降低手术费用与操作难度、减轻病人承受痛苦、缩短手术与住院时间。微创介入诊疗与传统内科、外科并列为临床三大支柱性学科。[1]
      头豹研究院
      14页
      2023-08-03
    • 维生素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维生素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化学制药
        维生素是人和动物为维持正常生理机能而从食物中获取的一类微量有机化合物,主要运用于饲料、医药及食品生产与加工领域。维生素行业经历了激烈的市场竞争,已形成龙头企业垄断维生素市场的竞争格局,头部企业通常以联合控量保价的方式维持较高的行业利润。维生素属于刚性需求产品,应用场景广泛,下游市场需求稳步增长,有助于维生素市场规模持续增长,预计到2023年,中国维生素产量将达到46.0万吨,市场规模将达到44.5亿美元热点一:下游需求量平稳增长维生素广泛地应用于饲料、医药、化妆品及食品加工生产领域,下游需求行业与经济形势及居民消费能力紧密相关。在经济与消费增长背景下,下游行业发展必将带动维生素需求增长。热点二:环保政策影响增大维生素属于大宗原料药行业,长期存在高消耗、高污染特点,是供给侧改革的重点行业。自2015年新《环保法》实施,环保监管全面趋严,许多维生素生产企业被迫减产或停产,导致维生素整体供应萎缩,此外工业“三废”处理增加企业生产成本,中小生产企业生存压力上升,甚至逐渐退出维生素行业。热点三:生产企业向下游延伸维生素生产企业依托成本与品牌优势,通过自主研发或收购兼并的方式向产业链下游延伸,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产品销售渠道,寻求业绩增长与生产转型。
      头豹研究院
      19页
      2023-08-03
    • 可穿戴医疗设备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可穿戴医疗设备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医疗器械
        可穿戴医疗设备指可直接穿戴的、便携的电子医疗设备,在传感器、无线通信技术与软件支持下可感知、记录、分析人体健康情况,甚至干预、治疗疾病。可穿戴医疗设备具有可穿戴性、可移动性、可持续性及可交互性四大特征。随着人口老龄化及慢病群体不断扩大,可穿戴医疗设备的市场需求不断增长,市场应用空间不断扩大。受益于政策支持与资本进场,中国可穿戴医疗设备市场将持续增长,预计2023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89.2亿元。
      头豹研究院
      16页
      2023-08-03
    • 健康医疗大数据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健康医疗大数据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医疗服务
        健康医疗大数据已经成为医疗健康行业发展的关键要素,管理好和利用好医疗数据并且基于医疗数据开发医疗人工智能应用是中国医疗行业的发展热点,也是中国医疗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医疗数据对科研、民生、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医疗数据安全必须得到重视,也是当前的首要关键点。因新冠疫情原因,医疗卫生行业史上首次超过政府、金融、国防、能源、电信等领域,成为全球APT活动关注的首要目标。   中国健康医疗大数据行业定义   健康医疗大数据是规模极大,超出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获取、存储、管理及分析能力范围,且与健康医疗息息相关的数据的集合。健康医疗大数据涵盖面极为广泛,任何与健康医疗直接或间接相关的数据均属于这一范畴。医疗健康大数据具有数据体量巨大、数据种类多样、数据获取渠道多、数据变化快以及应用价值高的五大特点。医疗健康大数据若能及时获取、妥善存储并且有效分析,对于改善生活方式、提升诊断治疗效率、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加速药品研发以及优化医疗体制等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头豹研究院
      14页
      2023-08-03
    • 【粤开医药月报】医药边际改善信号累积,后市可以更乐观

      【粤开医药月报】医药边际改善信号累积,后市可以更乐观

      化学制药
        投资要点   月度观点:边际改善信号累积,后市可以更乐观   医药市场当前仍处于磨底行情,但行业边际改善信号不断累积,后市或可给予更乐观的定价空间。   一是医药行业经济运行企稳信号出现,6月规上工业增加值、营业收入、利润降幅收窄,医药外贸当期出口环比改善。建议跟踪业绩确定性强板块,重点关注稳健增长的医保基金结算体系下的人血白蛋白、复方丹参片、血液灌流(吸附)器及套装等重点药品耗材以及出口下行压力下当期表现亮眼的激素用药、抗生素(青霉素、红霉素、头孢)、高端医疗器械(人造关节、X射线管、输血设备、心脏起搏器等)、低值耗材(无菌外科等)。   二是二季度业绩预告整体偏乐观,关注中药、医院、疫苗、医疗设备等预期占优板块业绩兑现。   三是政策端创新药医保支付环境改善,关注创新价值大、临床效果优、商业化谈判经验丰富的大型药企医保准入进程和后续医保红利释放。   行情回顾   7月医药生物指数小幅震荡,中报业绩预告、创新药医保支付、送转填权等多因素交织,全月收跌0.91%,跑输沪深300指数5.39个百分点,位列申万31个子行业23位。六大子板表现分化。医疗服务、生物制品等前期超跌板块反弹,月涨7.04%、2.50%。其余板块则出现不同程度下跌,中药持续回调月跌5.04%。年初至今,六大子板块唯有中药上涨3.59%,其余板块皆录得负收益。个股方面,新股持续走俏,国科恒泰、昊帆生物、港通医疗分别上涨42.35%、28.84%、26.44%;受送股除权影响,跌幅前三诚达药业、赛科希德、华厦眼科分别下跌36.70%、35.65%、31.83%。   资金成交方面,7月医药生物行业成交额累计9561.83亿元,占全部A股总成交额5.38%,位列申万31个子行业第6位,总体交易活跃度居前。今年以来,医药生物行业成交额达到88414.69亿元,占全部A股总成交额6.86%。北向资金持股医药市值保持相对稳定。截至7月31日,陆股通近一月净流入11.29亿元,持股医药市值累计2013.55亿元,占医药行业流通市值3.73%,行业配置比例达到8.07%。   截至7月31日,医药生物板块PE-TTM为30.85X,环比(6月末)降低0.61%,处于5年来27.76%历史分位,当前具备较高性价比。医疗服务、生物制品估值上升6.53%、4.69%,其余子板块估值均下调。   风险提示   新药研发上市及商业化失败风险、政策落地不及预期风险、行业黑天鹅事件
      粤开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0页
      2023-08-02
    • 医药生物行业8月月报:把握底部修复及中报超预期,看好消费和创新

      医药生物行业8月月报:把握底部修复及中报超预期,看好消费和创新

      医药商业
        投资要点   7月行情回溯:2023年7月医药生物行业下跌0.91%,同期沪深300收益率上涨4.48%,医药板块跑输沪深300约5.39%,位列31个子行业第23位。本月医疗服务、生物制品上涨,涨幅分别为7.04%、2.50%;化学制药、医疗器械、中药、医药商业分别下跌2.58%、2.62%、5.04%、5.63%。7月医药板块表现为前低后高,伴随7月底医保续约政策缓和、政治局会议催化,医药指数明显回暖。板块内部仍以结构性行情为主,主要围绕政策缓和、事件催化展开,主基调上则表现出高低切换,其中创新药、医疗服务、生物制品、CRO/CDMO表现较好,如荣昌生物(23.39%,月涨跌幅,下同)、百利天恒-U(23.00%)、百济神州-U(19.91%)、通策医疗(19.04%)、康泰生物(15.36%)、药明康德(15.02%)、我武生物(13.27%)、普瑞眼科(12.28%)、康龙化成(11.74%)、长春高新(10.21%)等。7月最后一天,市场因为医药医疗反腐出现大幅调整,申万化学制药板块下跌3.33%,医药板块在底部区间加速下跌,有望进一步跌出机会,建议积极把握政策、持仓、估值、预期的多重底部:最新基金持仓数据显示,2023Q2A股基金(偏股型&灵活配置基金)前十大重仓医药板块比占比10.84%(环比上升0.3pp),扣除医药基金后占比5.34%(环比下降2.3pp)。扣除医药基金后医药板块低配2.12%,配置占比较2023Q1下降1.65pp。我们持续强调把握底部机会,积极布局政策引导的产业发展方向,看好医改深化下的创新药、创新器械、医疗服务等,关注底部出口产业链的机会,如CRO/CDMO、特色原料药、低值耗材等。   8月布局思路:把握底部反弹及中报超预期,看好消费医疗、创新药、CRO/CDMO。(1)消费医疗: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二十条措施,提到提升健康服务消费,推动公共消费提质增效,叠加子行业自身改善,看好医疗服务、消费属性产品。医疗服务:暑期旺季到来,部分公司中报业绩有望亮眼,看好爱尔眼科、普瑞眼科、华厦眼科、海吉亚医疗及通策医疗。消费属性产品:前期调整明显,有望迎基本面复苏及估值修复,看好康泰生物、百克生物、长春高新、我武生物等。(2)创新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3年下半年重点工作任务》提到推进医药领域改革和创新发展,支持药品研发创新,7月21日发布的《谈判药品续约规则》对于创新药价格更为友好,创新药板块有望在不断的政策支持下迎来修复及成长机会,看好恒瑞医药、百济神州、荣昌生物、百利天恒、科伦博泰、康方生物等。(3)CRO/CDMO:底部修复,中报超预期。近期药明康德中报超预期,市场高低切换明显,有望迎来一轮估值修复。看好龙头药明康德、康龙化成等,以及细分赛道的阳光诺和、百诚医药、诺泰生物等。   8月重点推荐:药明康德、爱尔眼科、长春高新、康龙化成、康泰生物、海吉亚医疗、东阿阿胶、普洛药业、迪安诊断、仙琚制药、九强生物、联邦制药、诺泰生物、凯普生物、百诚医药、阳光诺和。   中泰医药重点推荐7月平均涨幅-2.25%,跑输医药行业1.34%,其中药明生物+17.44%、药明康德+15.02%、康龙化成+11.74%、爱尔眼科+8.52%,表现亮眼。   行业热点聚焦:(1)国家医保局发布《谈判药品续约规则(2023年版征求意见稿)》、《非独家药品竞价规则(征求意见稿)》。(2)国家医保局发布《2022年全国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3)《浙江省公立医疗机构第四批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公告》发布。(4)《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3年下半年重点工作任务》发布。(5)辉瑞药厂遭龙卷风破坏。   市场动态:2023年7月医药生物行业下跌0.91%,同期沪深300收益率上涨4.48%,医药板块跑输沪深300约5.39%,位列31个子行业第23位。本月医疗服务、生物制品上涨,涨幅分别为7.04%、2.50%;化学制药、医疗器械、中药、医药商业分别下跌2.58%、2.62%、5.04%、5.63%。以2023年盈利预测估值来计算,目前医药板块估值23.4倍PE,全部A股(扣除金融板块)市盈率约为17.1倍,医药板块相对全部A股(扣除金融板块)的溢价率为37.3%。以TTM估值法计算,目前医药板块估值26.2倍PE,低于历史平均水平(36.1倍PE),相对全部A股(扣除金融板块)的溢价率为38.8%。   风险提示:政策扰动风险、药品质量问题、研究报告使用的公开资料可能存在信息滞后或更新不及时的风险。
      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7页
      2023-08-02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