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行业分类:
  • 全部
  • 中药
  • 医疗器械
  • 生物制品
  • 化学制药
  • 中药
  • 医疗器械
  • 医疗服务
  • 医药商业
  • 化学制品
  • 医疗行业
  • 化学原料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14257)

    • 医药行业专题报告:Aβ药物催化阿尔兹海默症诊疗领域变革

      医药行业专题报告:Aβ药物催化阿尔兹海默症诊疗领域变革

      医药商业
        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sdisease,AD)患者群体庞大,亟待新药开发以改善患者生存质量、降低经济负担。据WHO统计,AD是变性病性痴呆最常见形式,约占总痴呆病例数的60%-70%。其病理变化复杂多样,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主要存在Aβ类淀粉样蛋白级联、Tau蛋白异常磷酸化、胆碱能等三大主流假说。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痴呆及轻度认知损害患者数将持续增加,截至2018年全球约5000万人患有痴呆,2050年这一数字将增至2.42亿;国内AD患者体量庞大,Frost&Sullivan预计中国AD患者在2025-2030年增至1950万人,五年CAGR达4.7%,患病率与死亡率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AD患者人群庞大,社会经济负担重且治疗手段较少,亟待新药开发以改善患者生存质量、降低经济负担。   已上市Aβ单抗疗效争议巨大,新药获批及医保政策变革有望打开商业化空间。Aducanumab为FDA首个加速获批的抗Aβ单抗,临床获益引争议,CMS发文明确抗Aβ单抗的Medicare报销范围,若仅FDA加速批准下,Medicare只报销参加FDA或NIH批准临床试验的Medicare医保患者,限制其商业化空间;随着Biogen的Aβ抗体药lecanemab获FDA完全批准及Medicare完整覆盖,AD药物赛道布局热情重燃,全球化药、生物药、中药研发齐头并进。   阿尔兹海默症诊疗相关产业链或将持续受益。AD诊疗产业链上游参与主体为原料提供商,主要包括原料药和医药中间体供应商、药用辅料生产商、医用包材制造商等;中游主要包括检测环节与药物治疗环节;下游为医药经销商、医院、零售药店、电商平台等诊疗终端。   AD预防产业链(疫苗):创新型疫苗或将成为AD预防关键步骤。截至2023年6月,全球范围内AD疫苗研发管线有20项,仅有GemVax&KaelCoLtd研发的特托莫肽获批上市。处于临床研究III期的有1项,是诺华制药的CAD-106;处于临床II期的有8项,处于临床I期的有6项,暂时未有在国内开展临床研究。   AD诊断产业链:诊断明确化助力早期诊断与治疗策略制定。传统检测主要分为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和脑脊液检测(CSF),以AD血液生物标志物为代表的新兴检测方式为AD早期检测提供便利,有望成为下一个爆款,在不考虑集采等因素的情况下,我们预计2030年AD血液诊断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80亿元。   AD药物产业链:AD药物研发不断升温,商业化项目数量持续提升,驱动生物大分子CDMO市场高速扩容。Frost&Sullivan统计,2017-2021年全球生物大分子CDMO市场规模从99亿美元增至177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5.5%,预计2030年将达679亿美元;2017-2021年中国生物大分子CDMO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达57.9%,预计2030年将达853亿元。   相关标的:AD诊断相关:联影医疗、东诚药业、美年健康、诺唯赞、金域医学、热景生物等;AD药物相关:恒瑞医药、先声药业、通化金马、恩华药业、新华制药、康缘药业、京新药业、佐力药业、天士力;AD药物外包相关:药明生物。   风险提示:产品临床进展不及预期;产品商业化放量不及预期;重大不良反应风险;药品降价风险等。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66页
      2023-12-15
    • 2023年中国抗高血压药物行业概览

      2023年中国抗高血压药物行业概览

      医药商业
        中国抗高血压药物市场规模波动增长,2017年至2022年,行业市场规模由778.9亿元增长至952.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4.1%。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高血压患者数量上升推动抗高血压药物市场需求增长;抗高血压药物逐渐纳入医保目录,集采政策逐步落实,多款抗高血压药品价格降幅明显,销量提升以满足下游需求。预计2023年至2027年,中国抗高血压药物市场规模将由984.7亿元增长至1,207.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4.2%。   单片复方制剂优势明显,有望成为高端市场的主要品种   抗高血压药物单药已发展得相对成熟,传统五大类降压单药均可作为高血压初始治疗用药,但单一药物治疗效果欠佳的情况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对于单药治疗未达标的高血压患者,通常采取增加药物剂量或采用联合治疗法,与自由组方的联合用药相比,单片复方制剂的优势在于可兼顾联合用药的疗效和患者服药的便捷性,改善治疗的依从性   成人高血压诊断界值有望下调,疾病诊断标准变化或将扩大抗高血压药物适用人群《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汇总了4项最新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其荟萃分析结果显示,在18岁及以上成人中,SBP130-139mmHg和/或DBP80-89mmHg人群的心血管病发病和死亡的相对风险升高30%-90%,心血管病的人群归因风险达8.6%-12.9%,对该类人群进行降压药物治疗可显著降低心血管病相对风险,故推荐将中国成人高血压诊断界值下调为130/80mmHg   集采政策逐步落实,多款抗高血压药品价格降幅明显   自2018年“4+7”试点城市带量采购开始至第六批化药集采,集采目录共纳入25种降压药,第八批有5个降压药企业入围集采,药品价格降幅明显,其中普利类降压药平均降幅70%以上;沙坦类降幅80%以上;氨氯地平降幅96%以上;利尿类降压药吲达帕胺降幅87%;单片复方降压药降幅79%
      头豹研究院
      20页
      2023-12-15
    • CXO医疗研发外包深度报告:风物长宜放眼量

      CXO医疗研发外包深度报告:风物长宜放眼量

      医疗服务
        投资要点:   CXO是药物“专利悬崖”、研发效率下滑驱动的药品研产销的代工产业链。面对两大驱动,制药公司都更愿意将其部分研发及生产业务外包给CXO公司,作为缩短上市时间、节省成本、确保合规性及重新分配内部资源的一种手段,自身可以更加专注于新药开发和销售。目前中国、印度和拉美地区是欧美CXO产能转移的主要区域,又以中国CXO的药品市场规模、人力资源、知识产权保护更具优势。   CXO短期业绩波动主因是2022年大药企短期研发支出下滑+小型和初创制药公司海外融资环境恶化,2024年年中有望迎来同步改善。1)大中型药企端,2022年因新冠药研发退坡,大中型药企研发支出阶段性下行,但长期看仍大概率保持5%以上高增速。2)小型和初创制药公司端,12月议息会议点阵图进一步明确2024年美联储降息,上半年有望一定程度缓解药企的高融资成本,但缓和幅度有待观察。   综合比较产能趋势、盈利能力、客户质量,我们认为CXO板块中CDMO业务仍是当前盈利稳定性和成长性最好的板块。1)客户质量端,大中型药企客户占比高,订单量受短期融资环境恶化的影响小;2)盈利端,CDMO订单附加值更高,持续期较其他板块更长;3)产能端,部分企业虽因新冠大订单,透支部分产能,但我们预计上游大中型企业研发支出大概率5%以上增速,商业化订单增长、产能扩张的基本面不变。   建议关注CDMO板块两类机会:1)β行情,受益大中型药企研发开支稳步增长的龙头CDMO,建议关注凯莱英、博腾股份、药明康德等。2)α行情,特种药物对某类专业CRO/CDMO的需求,建议关注GLP-1靶点CDMO诺泰生物、ADC药物的CDMO药明合联。   其他板块建议跟进上游融资改善情况,同步关注人均创收能力强、受益国产IND申报高增长的龙头企业,如安全评价CRO龙头昭衍新药、临床CRO龙头泰格医药。   风险提示:海外高利率环境持续时间超预期、大中药企业研发支出超预期下滑风险、国内CXO各板块产能过剩风险、地缘政治和经贸摩擦导致CXO产能加速向印度和拉美转移风险。
      联储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1页
      2023-12-15
    • 医疗行业2024年展望:板块有望震荡上行,关注细分赛道轮动机会

      医疗行业2024年展望:板块有望震荡上行,关注细分赛道轮动机会

    • 商贸零售行业专题研究:从湃肽生物看中国多肽市场应用空间

      商贸零售行业专题研究:从湃肽生物看中国多肽市场应用空间

    • 简易续约下降幅明显收窄,支持创新仍是医保谈判主旋律

      简易续约下降幅明显收窄,支持创新仍是医保谈判主旋律

    • 医美专题系列二:医美注射类产品之再生材料

      医美专题系列二:医美注射类产品之再生材料

    • 医药行业:2023年医保谈判目录再扩容,简易续约新规下降价幅度进一步合理化

      医药行业:2023年医保谈判目录再扩容,简易续约新规下降价幅度进一步合理化

    • 中国消化道出血用药行业市场规模测算逻辑模型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中国消化道出血用药行业市场规模测算逻辑模型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生物制品
      中心思想 本报告基于头豹研究院的数据,对中国消化道出血用药行业市场规模进行了测算和分析。核心观点如下: 市场规模持续增长,但增速放缓 报告预测,2023年至2027年,中国消化道出血用药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但增速将逐渐放缓。这主要受到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数量增长放缓以及下消化道出血患者数量基本持平的影响。 上消化道出血用药市场主导地位 上消化道出血用药市场规模远大于下消化道出血用药市场规模,并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数量的增长是驱动该市场规模增长的主要因素。 主要内容 本报告通过构建测算模型,对中国消化道出血用药市场规模进行了预测。模型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关键因素:中国总人口数、上消化道出血患病率、下消化道出血患病率、上消化道出血用药年成本以及下消化道出血用药年成本。 市场规模测算模型及关键参数 报告采用以下公式计算中国消化道出血药物市场规模: 市场规模 = (C * F + E * G) / 10,000 其中: C: 中国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数量(万人) F: 上消化道出血用药年成本(元/人) E: 中国下消化道出血患者数量(万人) G: 下消化道出血用药年成本(元/人) 报告分别对上述参数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预测: 中国总人口数 (A) 报告引用国家统计局数据和中国社会科学院预测数据,对2018年至2027年中国总人口数进行了预测,预测年复合增长率为0.3%。 上消化道出血患病率 (B) 报告基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诊治流程专家共识》的数据,并考虑居民生活压力等因素,预测上消化道出血患病率以每年0.05%的幅度稳定上涨。 中国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数量 (C) 该参数通过中国总人口数 (A) 乘以 上消化道出血患病率 (B) 计算得出,并呈现了2018年至2027年的预测数据及增长率。数据显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数量持续增长,但增长率逐年下降。 上消化道出血用药年成本 (F) 报告以罗欣药业生产的奥美拉唑肠溶胶囊为例,根据其全国集采价格和用药剂量计算得出上消化道出血药物年使用成本为6.6元,并假设该成本在预测期内保持不变。 下消化道出血患病率 (D) 报告基于英国胃肠病学会BSG的数据,保守估计下消化道出血患病率为0.06%,并在预测期内保持不变。 中国下消化道出血患者数量 (E) 该参数通过中国总人口数 (A) 乘以 下消化道出血患病率 (D) 计算得出,预测数据显示下消化道出血患者数量基本保持稳定,增长缓慢。 下消化道出血用药年成本 (G) 报告以四川美大康华生产的酚磺乙酸注射液为例,根据其价格和用药剂量计算得出下消化道出血药物年使用成本为29.4元,并假设该成本在预测期内保持不变。 市场规模预测结果 基于上述参数和计算公式,报告预测了2018年至2027年中国消化道出血用药市场规模,并给出了相应的增长率。数据显示,市场规模持续增长,但增速逐年下降。 总结 本报告利用严谨的测算模型,对中国消化道出血用药行业市场规模进行了预测,并分析了影响市场规模的关键因素。结果显示,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但增速将逐渐放缓。上消化道出血用药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其增长主要受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数量增长的驱动。 报告的数据和分析为行业参与者提供了重要的市场参考信息,有助于企业制定更有效的市场策略。 然而,报告中部分参数的假设,例如药物年使用成本的稳定性,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完善模型,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此外,报告中缺乏对市场竞争格局、政策环境等因素的深入分析,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补充这些内容,使报告更全面、更具有参考价值。
      头豹研究院
      17页
      2023-12-15
    • 涂料合成树脂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涂料合成树脂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化学原料
        合成树脂是由乙烯、丙烯等单体通过聚合反应形成的高分子聚合物,以合成树脂为主要成膜物质的涂料,称为合成树脂涂料。首先,合成树脂行业的准入门槛较高,生产商需具较强技术研发实力。其次,随下游市场需求回暖,市场规模将有所扩展,截至2022年,中国涂料合成树脂行业的市场规模为802亿元,据估计,2027年有望达到1,097亿元。供给侧结构化产能过剩,低端领域竞争激烈,可通过完善产业链达到规模效应,而高端领域缺少技术需大量进口。此外,随技术发展,替代品威胁较大,将加速行业出清,技术力强的企业会更快占据市场。未来中国合成树脂行业需突出高性能、专用化发展方向,加速国产替代。(该词条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工程专业曹舰月于2023年8月编写完成)
      头豹研究院
      18页
      2023-12-15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