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行业分类:
  • 全部
  • 中药
  • 医疗器械
  • 生物制品
  • 化学制药
  • 中药
  • 医疗器械
  • 医疗服务
  • 医药商业
  • 化学制品
  • 医疗行业
  • 化学原料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13658)

    • 基础化工行业周报:2024年度氢氟碳化物配额正式核发,制冷剂价格涨势延续

      基础化工行业周报:2024年度氢氟碳化物配额正式核发,制冷剂价格涨势延续

      化学制品
        本周市场走势   过去一周,沪深300指数涨跌幅为-1.35%,基础化工指数涨跌幅为-1.71%。基础化工子行业以下跌为主,跌幅靠前的子行业有:聚氨酯(-5.42%),涤纶(-5.13%),其他化学纤维(-3.93%)。   本周价格走势   过去一周涨幅靠前的产品:R125(16.98%),国际丁二烯(8.60%),国产维生素B1(6.55%),DMC(3.52%),黄磷(2.93%);跌幅靠前的产品:液氯(-12.62%),氯化铵(-11.76%),硫酸(-8.87%),煤焦油(-8.75%),国际硫磺(-8.70%)。   行业重要动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条例》《2024年度氢氟碳化物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方案》等有关规定,生态环境部受理了53家企业提交的2024年度消耗臭氧层物质生产、使用配额申请,受理了70家企业提交的2024年度氢氟碳化物生产、进口配额申请。各生产单位2024年度三代制冷剂(氢氟碳化物)配额核发情况已于近日公示,根据公示数据,2024年氢氟碳化物(不含三氟甲烷)生产配额合计74.6万吨,其中内用生产配额约为34.0万吨。   投资建议   2023年三季度以来涉及多个领域的重磅政策相继发布,为行业景气度提升带来有力支撑,同时新一轮库存周期或正在开启,我们认为部分顺周期品种有望迎来持续复苏,当前时点建议关注如下主线:1、制冷剂板块。随着三年基数期结束,三代制冷剂行业供需格局将迎来再平衡,价格中枢有望持续上行,近期国内配额方案正式出台,建议关注巨化股份、三美股份、永和股份、昊华科技。2、芳纶板块。芳纶作为三大超强纤维材料之一,下游应用广泛,行业需求保持较快增速,而芳纶纸、芳纶隔膜涂覆技术等新兴应用场景有望进一步打开行业成长空间,建议关注泰和新材。3、煤化工板块。建议关注华鲁恒升、鲁西化工、宝丰能源等煤化工板块优质标的。4、轮胎板块。建议关注赛轮轮胎、森麒麟、玲珑轮胎。此外建议关注蓝晓科技、鹿山新材、信德新材、山东赫达等优质成长股标的业绩拐点投资机会。   维持基础化工行业“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原油价格波动,需求不达预期,宏观经济下行
      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16页
      2024-01-19
    • 医药行业重点公司2023年业绩前瞻:业绩持续分化

      医药行业重点公司2023年业绩前瞻:业绩持续分化

      医药商业
        投资要点   医疗服务和医疗器械等板块业绩表现较好。我们对重点覆盖的67医药上市公司2023年业绩进行预测,其中预期Q4业绩增速超过50%的有9家,净利润增速在30%~50%的有12家,净利润增速15%~30%的有10家,净利润增速0%~15%的有10家,净利润同比下滑的公司有13家。子行业来看,医疗服务、医疗器械等板块有望持续高增长。   我们结合行业景气度和个股分析进行2023年Q4业绩前瞻,(1)创新药及制剂板块稳步增长,其中荣昌生物(预计收入同比+75%~115%)、盟科药业(预计收入同比+65%~100%)、康辰药业(预计收入同比+14%~25%)、恩华药业(预计收入同比+14%~18%)、华东医药(预计收入同比+5%~13%);(2)医疗器械行业景气度仍在,其中祥生医疗(预计收入同比+300%~450%)、赛诺医疗(预计收入同比+200%~300%)、爱博医疗(预计收入同比+88%~102%)、心脉医疗(预计收入同比+30%~35%)、普门科技(预计收入同比+25%~35%);(3)持续关注医疗服务板块,医疗服务标的普瑞眼科(预计收入同比+84%~88%);(4)持续关注中药板块,其中健民集团预期收入维持稳健增长(+18%~29%);(5)疫苗行业康泰生物(预计收入同比+60%~70%);(6)科研试剂板块国产化率持续提升,百普赛斯预计收入同比+10%~30%;(7)CXO板块增速放缓,其中百诚医药(预计收入同比+20%~25%)、阳光诺和(预计收入同比+5%~44%);(8)药店板块业绩下滑,整体收入增速预计在-10%~0%之间;(9)原料药板块山河药辅预计收入同比-5%~+15%。   展望2024年,在海外宏观降息预期下,叠加政策、估值、基本面三个维度,我们判断,医药板块仍有结构性机会。寻找2024年“三大”方向:   方向之一——创新+出海仍是我们延续看好的思路。2023年多个创新药在美国获批上市,比如呋喹替尼、艾贝格司亭α注射液F627、特瑞普利单抗PD-1等,泽布替尼等在美国快速商业化销售充分验证了海外市场广阔。器械出海包括冠脉支架、CGM等产品有望在海外获批或报产,同时建议关注低值耗材、IVD、内镜耗材、手术机器人、影像设备、NASH检测设备、测序仪等海外需求。   方向之二——医疗反腐后,关注院内医疗刚性需求,比如血制品、骨科、麻醉药、胰岛素、IVD、主动脉及外周介入、电生理等领域。消费医疗属性品种,上游包括CXO、生命科学产业链等板块中长期值得跟踪。   方向之三——关注“低估值+业绩反转”个股。寻找PEG小于1和中特估方向,业绩兑现或反转,价值有望重估。此外,我们判断,明年减肥药和AI医疗仍有主题投资性机会。   风险提示:上市公司业绩实现或不及预期的风险;药品降价风险;医改政策执行进度低于预期风险;研发失败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1页
      2024-01-19
    • 康复专科医院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康复专科医院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化学制药
        康复专科医院是一种提供康复医疗服务的专科医院,致力于为各种神经、肌肉骨略和其他医疗条件的患者在其医疗问题稳定后的康复。中国康复专科医院行业规模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在2017-2022年,市场规模由89.53亿人民币增长至161.17亿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为12.48%。中国康复专科医院行业下游需求因老龄化趋势和慢性病致死率上升而稳步上涨,康复专科医院逐渐走向市场化、产业化,社会资本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连锁化产业集群和三级康复医疗体系也逐渐成为发展趋势
      头豹研究院
      16页
      2024-01-19
    • 中国钙拮抗剂原料药行业市场规模测算逻辑模型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中国钙拮抗剂原料药行业市场规模测算逻辑模型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仑卡奈单抗注射液国内获批,关注AD产业链投资机会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仑卡奈单抗注射液国内获批,关注AD产业链投资机会

      生物制品
        行情回顾   上周(2024年1月8日-1月12日),A股申万医药生物下跌2.7%,板块整体跑输沪深300指数1.35pct,跑输创业板综指数1.27pct。在申万31个一级子行业中,医药板块周涨跌幅排名为第24位。恒生医疗保健指数下跌0.4%,板块整体跑赢恒生指数1.36pct。在恒生12个一级子行业中,医疗保健行业周涨跌幅排名为第1位。   核心观点   仑卡奈单抗注射液国内获批,阿尔茨海默治疗迎来新希望。据经济观察网报道,1月9日,国家药监局宣布,阿尔茨海默病(AD)新药仑卡奈单抗注射液(商品名:乐意保/Leqembi)在中国获批,适应症为用于治疗由阿尔茨海默病引起的轻度认知障碍和阿尔茨海默病轻度痴呆。仑卡奈单抗的全球开发和监管提交由卫材主导,产品则由卫材和渤健共同商业化和推广,卫材拥有最终决策权。这款单抗2023年7月在美国获得完全批准,2023年9月在日本获得批准,中国是第三个批准仑卡奈单抗上市的国家。仑卡奈单抗在中国获批,是基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大型III期研究Clarity AD。在Clarity AD研究中,近2000名早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试验结果显示,仑卡奈单抗达到了主要终点和所有关键次要终点,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Clarity AD研究的结果在2022年阿尔茨海默病临床试验会议上公布,同时发表在顶级医学杂志《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据卫材中国官网显示,仑卡奈单抗既可选择性地与可溶性Aβ聚合物(原纤维)结合,也可以与Aβ斑块的主要成分不溶性的Aβ聚合物(纤维)结合,从而清除大脑中的Aβ原纤维和Aβ斑块。本品是第一种也是目前唯一完全获批的能通过这一作用机制延缓疾病进展、降低认知和功能衰退速度的疗法。   阿尔茨海默诊疗市场广阔。据卫材中国官网称,作为全球首个针对AD病因的突破性靶向药物,仑卡奈单抗获批将引领AD治疗跨入新时代,为中国AD患者提供更优治疗选择。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1月10日晚间,卫材中国消息显示,乐意保(仑卡奈单抗注射液)上市后预计定价2508元,规格200毫克(2毫升)每瓶。此价格相比目前海南博鳌先行先试区的价格低四分之一。据此测算,一个体重为60kg的患者需要的药量为600mg,约3瓶药物,单次使用花费约7500元,月治疗费用约为1.5万元,年治疗费用约18万元。考虑到我国拥有庞大的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基数,据中国证券报援引《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报告2021》,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现存的AD及其他痴呆患病人数为1324万例,针对该症状的诊疗市场广阔。   投资建议   我们认为AD存在临床巨大未满足需求,治疗、诊断等环节市场广阔,随着仑卡奈单抗获批,阿尔茨海默病治疗有望迎来新希望,建议关注国内有相关管线布局的企业,如先声药业、恒瑞医药、海正药业、通化金马等。   风险提示   销售不及预期风险,医药政策影响不确定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甬兴证券有限公司
      8页
      2024-01-18
    • 华创医疗器械随笔系列:隐形正畸赛道潜力巨大,新兴市场存在破局机会

      华创医疗器械随笔系列:隐形正畸赛道潜力巨大,新兴市场存在破局机会

    • 基础化工行业深度报告:碳酸锂价格见底迹象明显,锂电材料或迎来补库周期

      基础化工行业深度报告:碳酸锂价格见底迹象明显,锂电材料或迎来补库周期

      化学制品
        随着碳酸锂价格企稳见底,中游锂电材料有望迎来补库需求,价格有望回暖   根据百川盈孚和Wind数据,2023年碳酸锂产能同比大幅增长,截至2024年1月8日,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为10.05万元/吨,较2022年的历史高点下跌了82.37%,已处于2017年以来11.42%的历史分位数。根据Wind数据,截至2024年1月8日,锂电池行业指数为12,340,较2021年12月的历史高点下跌62.95%;行业市盈率与市净率分别为17.0倍、2.9倍,分别处于2017年以来0.13%、1.94%的历史分位数,当前锂电池行业呈现“价格低、利润低、估值低”的三低水平。我们认为,当前行业“三低”水平或已充分反映市场悲观预期,随着上游碳酸锂价格企稳见底,锂电材料有望迎来一轮补库需求,带动锂电材料价格企稳回升。   2023年多数锂电材料价格大幅下跌,2024年新增产能或延缓投放   截至2024年1月4日,磷酸铁、磷酸铁锂的价格分别为10,700、21,000元/吨,较2018年以来的历史高点分别下降了60.37%、82.50%;干法隔膜参考价格为0.575元/平方米,较2018年以来的历史高点下降80.83%;六氟磷酸锂市场均价约为6.6万元/吨,较2018年以来的历史高点下跌88.52%;DMC、EMC的价格分别为4,700、7,650元/吨,较2019年以来的历史高点分别下跌72.35%、74.50%;锂电级PVDF市场均价约为7.75万元/吨,较2017年以来的历史高点下跌了84.18%;负极材料参考价格为35,298元/吨,较2017年以来的历史高点下跌了49.89%。根据百川盈孚数据统计,各锂电材料预计在2024年有较多新增产能投产,但当前多数锂电材料价格已在历史低位,这些新增产能投放进度或难以乐观。   新能源革命下锂电池的需求增长确定性仍然较强,锂电材料或迎来补库行情   随着碳酸锂和锂电材料价格持续下行,电池价格持续下降,下游整车厂的电芯成本有所缓解,国内新能源车产业链的一体化优势逐渐体现到电动车的价格优势上。根据Wind数据,2023年1-11月,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为830.37万辆,同比+36.87%。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3年1-11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为109.1万辆,同比+83.5%。根据高工产业研究院,预计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突破1,800万辆,全球汽车电动化渗透率或接近20%,或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我们认为,随着电芯成本大幅下降、国内新能源车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新能源车的销量、出口数量在2024年有望持续超预期。未来随着碳酸锂价格企稳,锂电池需求有望超预期增长,而多种锂电材料产能已严重过剩,大部分企业已陷入亏损,规划的新增产能或将延后投放,未来供需共振下,锂电材料有望迎来补库行情,届时锂电材料价格有望回暖。   受益标的:【磷酸铁行业】川恒股份、云图控股、芭田股份等;【六氟磷酸锂】天赐材料、多氟多等;【电解液及溶剂】新宙邦、天赐材料、华鲁恒升、胜华新材;【隔膜】恩捷股份、星源材质、恒力石化等;【PVDF】联创股份、东阳光;【导电材料】黑猫股份、天奈科技、道氏技术等。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锂电材料产能竞争加剧、下游装机需求下滑等。
      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6页
      2024-01-18
    • 医药生物行业深度报告:政策扶持吸入制剂行业,替代进口进程加速

      医药生物行业深度报告:政策扶持吸入制剂行业,替代进口进程加速

      化学制药
        投资要点   局部给药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更具优势   吸入制剂与普通口服制剂相比,其优势在于药物可直接进入肺部,起效迅速,避免了首过效应,降低给药剂量;与注射剂相比,经口吸入制剂可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因此,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全球支气管哮喘防治倡议和我国指南均一致推荐吸入疗法作为慢性阻塞性肺病和哮喘患者的一线基础治疗方法。   药械组合产品构建天然研发门槛   吸入制剂是由药物处方和雾化装置组成的药械组合产品,给药和治疗的效果由药物理化特性、装置雾化性能、患者操作技巧和使用依从性4个因素共同决定。药械协同产品构筑了较高的研发壁垒,属于《“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中的医药创新产品和医药产业化技术攻关工程,亦属于CDE及FDA相关指导文件中定义的复杂制剂,无论在成熟的海外市场还是在国内市场,布局的企业及已上市的药品均相对较少。   临床高要求提升行业壁垒   吸入制剂涉及体循环,药代动力学和局部递药等效性之间关系复杂,所以不同于常规仿制药,需III期临床试验作为有效性及安全性的考察方式。国内颁布多项吸入制剂指导原则,对于口服吸入制剂评价的总体要求与FDA较为相似,除包括体外药学等效性研究及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PK-BE、PDBE和CE)。较高的临床投入和临床的高要求,使得进入吸入制剂行业的公司呈现集中化,国外主要布局吸入制剂的公司为GSK,阿斯利康,勃林格殷格翰和诺华制药等公司。   政策加速国产替代进程   国内吸入制剂市场此前基本为进口公司垄断,国产化市场份额不足10%。近年来,国家推动集采进程在第四批、第五批和第七批全国药品集中采购中,吸入用硫酸沙丁胺醇溶液、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吸入用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异丙托溴铵/硫酸沙丁胺醇)、吸入用异丙托溴铵溶液和硫酸特布他林雾化吸入用溶液共5种吸入制剂被纳入全国药品集中采购范围。“集中采购”政策的实施使得国产企业获批仿制药快速实现商业化,加速了国产替代的过程。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于2021年6月中选第五批全国药品集中采购,原研厂商阿斯利康产品落选,四川普锐特、长风药业、健康元和正大天晴进入集采后,被进口公司垄断的局面被打破。2020年阿斯利康市场份额为94.92%,到了2023H1年仅为49.48%,成功实现国产替代过程。   投资建议   近年来,随着国家陆续推出的扶持政策、国内药企研发实力的逐渐增强和原研药的专利到期,国内公司市场份额稳步增长,加速进入进口替代阶段。药械产品研发壁垒高,临床高要求提升行业进入壁垒。随着城市建设,汽车工业的急速发展和空气污染、雾霾天气已经严重影响居民生活和健康,带来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大气中颗粒物暴露可增加哮喘等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吸入制剂药物对哮喘、COPD和过敏性鼻炎等呼吸系统疾病有着优异的临床效果,庞大的患者群体将进一步驱动市场增长。维持医药生物行业的推荐评级,推荐关注吸入制剂行业健康元。   风险提示   集采降价超预期,行业竞争加剧,推荐公司业绩不及预期,进口替代进程不及预期,国内公司销售不及预期和审批政策变动等风险。
      华鑫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37页
      2024-01-18
    • 医疗器械行业专题:海阔天空,国产IVD加速出海打造第二增长引擎

      医疗器械行业专题:海阔天空,国产IVD加速出海打造第二增长引擎

      医疗器械
        海外IVD可及市场空间广大:   在广阔的海外市场中,各地域各赛道的市场情况各不相同,由于政治、竞争等因素,存在部分对于中国企业来讲极难进入的IVD市场,剔除这部分后估算国产品牌真正可及的市场空间更有实际意义。   我们强调可及市场概念,并在本报告中将其定义为国产IVD品牌已触达加上10年内理论上可以触达的终端,并估算了海外各细分赛道的可及市场空间。从可拓展空间来看,各主要赛道(海外可及市场规模:中国市场规模)在1-2倍左右,(海外可及市场规模:国产品牌国内现有销售规模)在2-4倍左右,大型免疫检测、分子检测等赛道可拓展空间较大。   从三维度评估企业出海业务:   我们将龙头IVD企业的成功出海经验总结为具备三个维度的优势,以期为投资者选取出海标的提供参考。   赛道优势,空间大、壁垒高、经营风险小:更高的空间为龙头企业在更长时间内维持快速增长提供了可能。具备高技术、准入、渠道壁垒的赛道尽管前期投入较大,但更不易受后来者冲击,能在较长时间内维持良好稳定的盈利能力和ROE。国际业务普遍风险较大,投资者往往难以跟踪企业销售情况。以化学发光、封闭式生化、部分分子检测为代表的IVD赛道实行“设备+试剂”绑定的业务模式,前一阶段的仪器销售为今后的试剂销售提供了良好参考,业绩风险相对较小,有望获得一定的估值溢价。   产品优势,在性价比之外能做出差异化:海外市场尽管广阔,但并不是无人之地,国内企业想要出海与先发的国际巨头竞争,早期可以靠性价比优势在下沉市场积攒经验与口碑,但想要把海外业务打造成支柱性业务,仅仅是在产品质量和性能上接近国际品牌并不够,需要做出有别于国际主流产品的差异化。例如万孚生物的单人份发光产品在检测速度、运行温度要求等方面实现了革新、亚辉龙将化学发光技术应用于自免检测、新产业将双抗夹心技术应用于小分子检测等等,均是在国际巨头的主流产品之外做出了稀缺的差异化,进而赢得终端青睐而不断提升当地市占率。   业务布局,优秀的团队、本地化与渠道合作:充满积极性、优秀的团队有助于快速开拓市场、寻找海外合作机会,并在长期中维持公司海外业务的生命力,而生产、服务的本地化以及和当地渠道的良好合作与管理有助于公司充分挖掘当地市场潜力。典型案例如华大基因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和工程化能力在海外建立了多家本地化实验室、万孚生物在乌干达合作建设了非洲首个可以生产WHOPQ资质的具有全自动生产设备的工厂、亚辉龙与日本MBL合作推进海外产品准入等等,均是借助良好的本地化与渠道合作深挖当地市场,并进一步巩固自身业务护城河。   投资建议:出海对于拉高企业发展空间、延长业绩快速发展阶段有着重要意义。疫情之前IVD板块增长的主线逻辑包括国内市场的国产替代以及渗透率提升。随着集采等政策的推进,国产品牌有望加速实现国内市占率的提高。从更长时间维度来看,全面进军海外市场是国内IVD行业进一步打开成长空间并延长高速发展阶段的必要性举措。海外业务前期投入成本较高、布局耗时较长,产品注册完备、渠道构建充分、本地化布局领先的龙头企业有望占得先机。建议关注:生免检测领域:新产业、安图生物、亚辉龙、普门科技、迪瑞医疗、基蛋生物;分子检测领域:华大智造、华大基因、圣湘生物、凯普生物、艾德生物;POCT领域:万孚生物、东方生物、奥泰生物。   风险提示:全球IVD行业增长不及预期的风险、海外业务不确定性较高的风险、假设及预测不及预期的风险、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的风险。
      国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8页
      2024-01-18
    • 医药行业周报:关注眼科赛道和药品研发新节奏

      医药行业周报:关注眼科赛道和药品研发新节奏

      化学制药
        医药周观点: 本周重点关注研发赛道和药品研发新节奏。眼科方向关注近视赛道重点品种硫酸阿托品滴眼液研发进度,看好后续产品获批带来的市场空间。同时一季度重点关注本土药品创新研发服务,相关细分板块仿制药分成类业务进入拐点向上阶段, 1 类创新品种随着临床的逐步推进,也将陆续进入收获期。1) CXO: 2023 年全球生物技术投融资企稳回升,重点关注全球龙头、仿制药CRO、 GLP-1 三大方向。药明生物 2023 年非新冠新增项目数创历史新高,生物药生产全球化和离岸外包的需求不断增长。 2)创新药: 眼科药物赛道患者人群庞大,关注近视及干眼症赛道, 2023 年 5 月兴齐眼药硫酸阿托品滴眼液(SQ-729)的上市申请被拟纳入优先审评,建议关注近期审评审批进展。 AD 新药仑卡奈单抗国内获批,关注 AD 领域诊断需求提升。 3)中医药: 冬春季国内呼吸道疾病患病提升,短期建议关注呼吸道疾病终端需求增长和基药目录推进情况,长期建议关注板块业绩稳健增长。 4)疫苗与血制品: 国内 HPV 疫苗在研管线丰富, 10 余家药企参与布局,临床进度可观,关注万泰生物、康乐卫士、沃森生物、瑞科生物、智飞生物等。中长期来看, 疫苗板块关注带状疱疹疫苗、 HPV 疫苗等产品需求的提升。血制品国企化进程不断推进,关注行业供给与需求双重景气度提升。 5)医药上游供应链: 创新药行情回暖,叠加海外市场开拓,带动生科链板块业绩+估值修复,关注制药工业端大订单落地节奏。 6)医疗设备与 IVD:重点关注三诺生物 CGM 产品的放量及 FDA 获证节奏。关注 IVD 集采进度。 7)医疗服务: 建议关注刚性医疗服务,具备较高的业绩韧性,考虑到下半年属于传统医疗旺季,且部分公司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建议重点关注。 8)线下药店:门诊统筹政策陆续落地实行,随着门诊统筹管理药房渗透率提升带来人流量提升, Q4药房利润有望环比改善。 9)高值耗材: 关注近期流感潮汐下呼吸道 POCT 快检产品的系统性投资机会及年报一季报兑现机会, 短期推荐基本面较强的康复、电生理、神经介入和大小支架领域,其次关注运动医学国家集采及关节集采续约谈判中有望出现积极变化的骨科领域国产龙头公司,明年关注集采影响出清后有望出现业绩拐点的脊柱领域。 10)原料药: 一致性评价叠加集采加速行业洗牌,特色原料药产业链跨国转移带来增量机会,部分产品价格周期触底有望较快迎来系统性修复,“原料药+制剂”、“原料药+CDMO”等强协同方向打开成长天花板,行业机遇逐步显现,近期建议重点关注减肥药产业链相关原料药公司,中长期关注具有多层次竞争优势的行业龙头及产业链延伸方向,以及产品价格有望率先反转的肝素及沙坦领域重点公司。 11)仪器设备: 科学仪器需求端有望随经济好转复苏,看好国产仪器在需求端、政策端、产品端三重共振下的长期成长性机会;关注临床检测设备增量市场机会,肝脏弹性检测设备检测有望受益于 NASH新药获批和 glp-1 药物适应症拓展,科学仪器下游应用不断拓展深化,关注产业东风下国产龙头的业绩兑现机会,有望享受国产替代和检测项目拓展双重利好加入放量。 12)低值耗材: 关注 GLP-1 相关上游辅包材需求提升和潜在国产厂商切入供应链的机遇;关注下游需求恢复、补库存、以及供给端格局优化的相关上游耗材领域。    投资建议: 建议关注兴齐眼药、赛托生物、 阳光诺和、百诚医药、 万邦医药、成都先导、 药明康德、药明合联、诺泰生物、 普蕊斯、祥生医疗、迈得医疗、可孚医疗、三诺生物等。    风险提示: 集采压力大于预期风险;产品研发进度不及预期风险;竞争加剧风险;政策监管环境变化风险;药物研发服务市场需求下降的风险。
      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3页
      2024-01-17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