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行业分类:
  • 全部
  • 中药
  • 医疗器械
  • 生物制品
  • 化学制药
  • 中药
  • 医疗器械
  • 医疗服务
  • 医药商业
  • 化学制品
  • 医疗行业
  • 化学原料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14183)

    • 基础化工行业周报:地缘局势紧张国际油价高位震荡,维生素、醋酸等品种价格上涨

      基础化工行业周报:地缘局势紧张国际油价高位震荡,维生素、醋酸等品种价格上涨

      化学制品
        市场行情走势   过去一周,基础化工指数涨跌幅为-1.61%,沪深300指数涨跌幅为-2.58%;基础化工板块跑赢沪深300指数0.97个百分点,涨跌幅居于所有板块第13位。基础化工子行业涨幅靠前的有:氨纶(8.40%),锦纶(2.79%),聚氨酯(0.99%);跌幅靠前的有:其他化学纤维(-8.33%),涂料油墨(-6.76%),粘胶(-5.70%)。   化工品价格走势   周涨幅排名前五的产品分别为:烧碱(21.18%)、液氯(15.19%)、苯胺(9.98%)、国产维生素B1(6.35%)、己内酰胺(5.77%)。周跌幅前五的产品分别为:电石(-4.41%)、盐酸(-3.45%)、甲基环硅氧烷(-3.45%)、三聚氰胺(-2.90%),尿素(-2.79%)。   行业重要动态   国家统计局4月11日发布全国PPI数据显示,一季度,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同期下降2.7%,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3.4%。其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价格下降6.3%,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上涨4.6%,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价格下降4.5%。环比来看,国际输入性因素带动3月份国内石油、有色金属相关行业价格上涨,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价格分别上涨1.1%、0.2%;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价格上涨0.3%。   近期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在一份报告中表示,EIA上调了布伦特原油今明两年的价格预期。报告预计,今年布伦特原油现货价格平均为每桶87美元。这比2月预测的每桶82美元上涨了5.6%;明年布伦特原油基准价格平均为每桶85美元,比2月预测的每桶79美元上涨6.7%。相比之下,2023年布伦特原油平均价格为每桶82美元,今年2月份布伦特原油现货平均价格为每桶83美元,每桶比1月份上涨了3美元,原因是“针对红海航运通道商船的袭击始终存在不确定性,风险增加,以及3月4日正式宣布的欧佩克+自愿减产预期延长”。EIA在报告中还下调了其对今年全球原油产量增长的预测,原因是欧佩克+在今年第二季度延长了原油减产,EIA在对今年第二季度的预测中,认为较低的产量增长将导致全球原油库存大幅下降,随着库存的下降,EIA预计今年第二季度布伦特原油现货价格平均为每桶88美元,比2月份的预测每桶高出4美元。   投资建议   当前时点建议关注如下主线:1、制冷剂板块。随着三年基数期结束,三代制冷剂行业供需格局将迎来再平衡,价格中枢有望持续上行,建议关注金石资源、巨化股份、三美股份、永和股份、昊华科技。2、芳纶板块。芳纶作为三大超强纤维材料之一,下游应用广泛,行业需求保持较快增速,而芳纶纸、芳纶隔膜涂覆技术等新兴应用场景有望进一步打开行业成长空间,建议关注泰和新材。3、煤化工板块。建议关注华鲁恒升、鲁西化工、宝丰能源等煤化工板块优质标的。4、轮胎板块。建议关注赛轮轮胎、森麒麟、玲珑轮胎。5、优质成长标的。蓝晓科技、圣泉集团、鹿山新材、山东赫达。   维持基础化工行业“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原油价格波动,需求不达预期,宏观经济下行
      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12页
      2024-04-18
    • 医药行业周报:礼来巴瑞替尼新适应症国内获批上市

      医药行业周报:礼来巴瑞替尼新适应症国内获批上市

      化学制药
        报告摘要   市场表现:   2024年4月17日,医药板块涨跌幅+2.22%,跑赢沪深300指数0.68pct,涨跌幅居申万31个子行业第22名。各医药子行业中,医疗研发外包(+3.69%)、医药流通(+2.93%)、医院(+2.68%)表现居前,线下药店(-0.01%)、其他生物制品(+1.11%)、血液制品(+1.38%)表现居后。个股方面,日涨幅榜前3位分别为爱朋医疗(+15.14%)、宣泰医药(+14.99%)、乐心医疗(+14.17%);跌幅榜前3位为普利制药(-7.18%)、ST中珠(-5.04%)、ST太安(-4.94%)。   行业要闻:   4月16日,NMPA官网显示,礼来巴瑞替尼片新适应症国内获批上市(受理号:JXHS2300005)。巴瑞替尼是礼来和Incyte联合开发的口服JAK抑制剂,2018年在美国获批类风湿关节炎适应症,随后又拓展冠状病毒感染、斑秃适应症;该药于2019年7月在国内获批上市,用于治疗成人中重度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2023年3月获批斑秃新适应症。   (来源:NMPA)   公司要闻:   普洛药业(603168):公司发布2024年一季报,2024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1.98亿元,同比增长3.65%,实现归母净利润2.44亿元,同比增长1.84%,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2.39亿元,同比增长2.42%。   恒瑞医药(600276):公司发布2023年年报,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228.20亿元,同比增长7.26%,实现归母净利润43.02亿元,同比增长10.14%,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41.41亿元,同比增长21.46%。   翰宇药业(300199):公司发布公告,近日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签发的关于司美格鲁肽注射液的《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经审查,该药符合药品注册的有关要求,同意本品开展体重管理适应症临床试验。   健康元(600380):公司发布公告,创新药产品TG-1000胶囊用于12周岁及以上单纯性甲型和乙型流感无并发症的多中心Ⅲ期临床试验达到主要研究终点,公司将于近期就TG-1000胶囊治疗流感的上市申请向CDE进行沟通,推进TG-1000胶囊的上市进程。   诺唯赞(600276):公司发布2024年一季度业绩预告,预计2024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00-3.15亿元,同比增长-0.7%至4%,实现归母净利润450-550万元,同比增长109%-111%,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1670至-1570万元,将增加5842至5942万元,亏损幅度大幅收窄。   风险提示:新药研发及上市不及预期;政策推进超预期;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4-04-18
    • 工业清洗剂:未来已来,引领绿色、高效清洁新潮流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工业清洗剂:未来已来,引领绿色、高效清洁新潮流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化学制品
        工业清洗剂用于除去污垢和残留物的化学或生物制剂,广泛应用于金属、机械、电气电子、汽车维修、印刷电路、树脂、船舶维修、玻璃光学等不同领域的清洗。随着机械制造、电子电气、汽车维修等产业的快速发展,对工业清洁剂的需求不断提升,工业清洁剂行业发展向好。中国工业清洗剂市场规模不断攀升,但质量提升缓慢,未来市场将朝着更加精细化、高端化的方向发展。当前市场增长原因包括传统工业设备精细化程度提高和集成电路产业兴起等。   工业清洗剂行业定义[1]   在工业的制造加工过程中用来除去污垢及残留物的化学或生物制剂统称为工业清洗剂。工业清洗剂主要应用于金属、机械、电气电子、汽车维修、印刷电路、树脂、船舶维修、玻璃光学等不仅的生产中的清洗,同时也应用于涂装、镀层与热处理等作用前清洗,应用于大量的工业设备及部件的清洗。由于近几年机械制造、电子电气以及汽车维修等产业的快速发展,对于工业清洁剂需求提升,工业清洁剂行业发展向好。
      头豹研究院
      17页
      2024-04-18
    • 基础化工行业日报:基础化工指数反弹,关注旺季制冷剂涨价

      基础化工行业日报:基础化工指数反弹,关注旺季制冷剂涨价

      化学制品
        投资要点   行业供给虽承压,且处于持续去库存阶段,但盈利能力触底,估值触底,2024年需求有望改善,行业估值或迎向上拐点,推荐低估值行业龙头&中特估&AI材料链&出口链。   今日化工行情概览   今日基础化工板块涨跌幅为3.57%,沪深300指数涨跌幅为1.55%,基础化工跑赢沪深300指数2.02个pct。   今日股价大幅波动个股   上涨:凯华材料(29.95%)、宝丽迪(20.02%)、达威股份(19.98%)、安诺其(19.94%)、建新股份(19.79%)、宝利国际(19.28%)、银禧科技(18.95%)、扬帆新材(17.33%)、润阳科技(17.26%)、保立佳(16.38%)。   下跌:ST宁科(-4.91%)、ST海越(-4.89%)、*ST榕泰(-4.88%)、ST红太阳(-3.72%)、新凤鸣(-1.90%)、华恒生物(-1.65%)、中国石化(-0.60%)、至正股份(-0.51%)、宝莫股份(-0.48%)、海油发展(-0.47%)。   今日大宗价格大幅波动产品   主要上涨产品:液氯(19.62%)、PMMA(4.38%)、甘氨酸(2.70%)、锑精矿(1.91%)、氧化锑(1.84%)。   主要下跌产品:四氯乙烯(-4.97%)、盐酸(-3.74%)、硫酸(-2.46%)、废锡(-1.91%)、铁矿石(-1.90%)。   风险提示   供给格局恶化风险,出口不及预期风险,地产恢复不及预期风险。
      中邮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8页
      2024-04-18
    • 创新器械专题:神经介入-从脑卒中看神经介入器械投资图谱

      创新器械专题:神经介入-从脑卒中看神经介入器械投资图谱

      医疗器械
        前言与三问:脑卒中(俗称为“中风”)这个属于急性脑血管疾病的医学名词近年来越来越多地为大众所熟知和重视。随着人口老龄化浪潮的开启以及疾病年轻化趋势的愈发明显,我国已成为脑卒中终生风险最高和疾病负担最重的国家之一。得益于神经介入疗法技术的发展以及影像设备的改良,二十年前难以想象的微创介入疗法如今越来越普及。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血流导向装置、机械取栓装置等创新器械逐渐应用于神经介入诊疗中,成为该领域的新里程碑。未来,随着适应症和术式的进一步拓展,神经介入领域产品将持续迭代升级。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不禁要问“神经介入赛道能否成为下一个国产替代的前期价值洼地?”本篇报告将重点围绕神经介入行业三大核心问题来做解读: 1)市场需求层面,神经介入各子行业需求层面,各子行业的市场空间及行业增长驱动力怎么看?2)格局层面,各子行业目前的竞争格局以及行业核心技术壁垒如何?3)估值层面,一般采用什么估值方法以及如何做远期空间测算?   需求端:百亿级市场,国产替代空间巨大。神经介入治疗脑卒中疾病,是一个有潜力的市场。脑卒中大致分为出血及缺血性两种,按照形式又分为急性及慢性(四象限),所对应的器械子版块分别为出血类器械、急性缺血类器械(取栓)、慢性缺血类器械(扩张)、以及通路类器械。考虑到出血类器械2022-2023年集采节奏逐步加快,我们对出血类子行业做了单独的量价模型测算。整体来看,根据沙利文预测以及西南测算,2022年国内神经介入行业约61亿市场规模,预计2028年将是224亿市场规模(出厂价口径),复合增速高达24%,属于高景气赛道(详见疾病谱及对应器械一览图总结)。   疾病人群基数:2021年我国脑卒中发病人数约为517万人,2032年预计将达724万人   渗透率:随着术式普及+带量采购等因素,出血类器械渗透率进一步提升   1. 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病(TIA):主要是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CAS引起的,慢性若不干预将发展至急性。2022年患者基数约5700万,手术量约为4万,市场规模约12亿元。对应器械方面,颅内支架临床使用占比约85%,药物球囊/球囊扩张导管使用占比约15%。   2.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AIS):主要是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CAS引起的,急性发生后需要即刻溶栓或取栓。2022年患者发病人数约395万,手术量约为8.5万,市场规模约10亿元。需要时间窗口内予以血管再通治疗,机械取栓成为未来发展主要趋势。对应器械方面,组合取栓充分借鉴借鉴支架取栓和导管抽吸优势,显著提高血管再通率,预计未来血栓抽吸及组合取栓手术量将维持超高增长。细分来看——1)支架取栓:最为常规,手术难度较大;2)抽吸取栓:证明为非劣效,减少手术时间和设备操作成本;3)组合取栓:SWIM是目前最尖端颅内动脉取栓技术,大幅提高取栓效率;4)球囊导引导管:辅助取栓流程,显著降低远端血管栓塞的发生率。   3. 慢性出血性脑血管病:主要由未破裂颅内动脉瘤引起,颅内动脉瘤破裂后转为急性出血。2022年未破裂动脉瘤患病人数约8474万人,神介手术量约8.4万台。除了动脉瘤以外,脑动静脉畸形等神经畸形是第二大诱因,2022年神经血管畸形破裂出血发病约2万人。对应器械方面细分来看——1)弹簧圈栓塞术:渗透率最高,有良好即刻闭塞效果但复发率高;2)密网支架:国内应用时间不长,但已逐步占据未破裂动脉瘤的主流治疗市场。经测算,市场空间预计2028E年将达20亿元(出厂价口径)。性能方面,密网支架治疗未破裂动脉瘤优势明显,完全闭塞率高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3)覆膜支架:应用较少;4)液体栓塞剂:主要用于动静脉畸形的介入栓塞治疗。   4.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主要由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出血引起,颅内动脉瘤一旦破裂病人致死率高达70%以上。手术方案主要因出血位置而定。   行业驱动力:1)产业政策利好不断,有望快速实现技术的创新发展并提高神经介入手术渗透率;2)老龄化程度加重带来的相关疾病发病率提升;3)脑卒中治疗向基层渗透,提高了基层诊疗的覆盖率;4)国家医保局支持创新医疗器械豁免”DRG“,鼓励创新医用耗材;5)临床证据的积累使血管内介入手术获得官方临床指南的更新和推荐,进一步提高介入手术渗透率;6)AI赋能使技术持续改革和创新。   竞争格局及技术壁垒:竞争逐步加大,大浪淘沙优中选优。从宏观竞争格局拥挤程度来看,缺血类颅内支架及出血类密网支架竞争格局最优(详见竞争格局及产品对比一览表总结)。   国产化率:宏观来看,2022年神经介入总国产化率提升至21%,国产替代逻辑不断兑现。细分来看,缺血性国产化率2.8%,出血性国产化率5.4%,通路类国产化率31%。   竞争格局及产品性能对比:1)弹簧圈:多种解脱方式,解脱快捷及稳定是临床使用的核心需求。主流外资产品线更为丰富,国产逐步丰富产品线;2)密网支架:国内已有7家厂家(4家国产+3家进口)的9款产品获批,创新型产品性能不断优化。获批产品各有特点,多重维度综合评定性能优劣;3)取栓支架:外资品类更为丰富,BASIS技术已成为新的学术热点。技术上数轮迭代,性能日益优化;4)抽吸导管:设计上需要满足管体与TIP头端抗负压的能力,设计上趋于提高导管内径,国产厂商近2年陆续获批;5)颅内球囊:进口厂家仅波士顿和艾康蒂,国产厂家纷纷进入。国产已获批产品高达40款,赛诺医疗市占率第一;6)颅内支架:进口1款获批,国产2款获批,格局最优。   技术壁垒:1)载药技术;2)涂层的稳定性;3)密网支架的技术;4)临床数据形成专家共识   后集采环境下,建议关注三类核心竞争力:   1)创新器械:走创新道路,拓渠道,加速国产替代   2)平台型企业:多产品矩阵,实现规模效应并抵御未来可能集采降价的风险   3)海外布局:临床+营销双管齐下   估值层面:类似创新药,未来的价值在当前的折现。目前主营神经介入的上市公司,神经介入的收入占比均超过50%,2023年神经介入业务线同比增速较高,维持高景气高增长态势。除了赛诺医疗在A股上市外,其他神经介入公司均在港股上市。2023年港股公司PS下降明显,A股赛诺医疗PS有所上涨(详见估值情况一览表总结)。由于神经介入行业创新性较强,推荐采用预期收益分析法测算远端市值空间并折现。   相关标的:赛诺医疗、微创脑科学、归创通桥、沛嘉医疗、心玮医疗。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风险、政策风险、研发不及预期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74页
      2024-04-18
    • 化工新材料行业周报:山东森荣突破高端高频覆铜板技术,关注特种树脂需求弹性

      化工新材料行业周报:山东森荣突破高端高频覆铜板技术,关注特种树脂需求弹性

      化学原料
        核心观点   基础化工:伊以紧张关系紧张引发供给担忧,对油价形成支撑。但美国CPI超预期上涨,降息预期推迟压制油价上行。我们预计抵抗式高位震荡格局或贯穿24年,关注上游石油资源品种。美国3月CPI同比增速超预期加快至3.5%,核心CPI加快增长至3.8%,连续第三个月增速高于预期。不断升温CPI推迟美联储降息预期,一定程度上压制油价上行。另一方面,4月1日伊朗驻叙利亚大使馆遭以色列袭击后,4月10日,伊朗最高领袖重申以色列将受到惩罚。伊朗与以色列紧张关系引发供给担忧,支撑油价高位运行。本周(20240408-20240412)布油期货价格累计涨跌幅-1.12%,收于90.15美元/桶。   整体来看,当前油价表现与历史上两次OPEC+扩大减产后情形情况表现一致。即期悲观情绪压制油价,待供应实质下降后,估值向上修复。后续关注供需层面能否持续为油价带来上行动力。我们预计油价抵抗式高位震荡格局或贯穿24年全年,一定程度在化工品价格端形成支撑,关注石油上游资源品种业绩表现。精细化工及新材料:围绕国产替代、行业边际改善、技术创新和升级迭代等方向进行布局:   (1)和远气体宜昌电子级硅烷(一期)项目变更获环评公示,变更后项目涉及氟基电子特气和硅基电子材料等23种品类。国内电子气体越来越多进入下游大客户供应链,高端产品仍有较大国产替代空间,布局高壁垒+国产化率低的电子气体。3月28日,和远气体宜昌电子特气及功能性材料产业园一期项目变更获宜昌市生态环境局环评公示,项目建成后产品为三氟化氮、六氟化钨等电子特种气体(氟基电子材料),三氯氢硅等硅基电子材料以及硅烷偶联剂等23个主产品。据和远气体公告,氟基电子特气是人工智能芯片、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液晶显示器件、半导体发光器件和半导体材料制造的关键基础材料。23年半导体用电子气体整体国产化率约40%,其中8英寸以下晶圆用已基本实现自主供应,但12英寸晶圆用对气体纯度要求更高,仍与国外技术相差1-2代,高端产品仍有较大国产替代空间。我们认为随着国内专业化电子气体生产企业快速成长,新建项目逐步投产,国内电子气体越来越多进入下游大客户供应链,有望带来业绩增长。(2)山东森荣新材料历时2年攻克高频覆铜板关键技术,填补国内空白。新兴领域推动覆铜板逐步高端化,关注上游电子树脂需求的增长弹性。山东森荣新材料高频覆铜板项目历时2年攻克高频覆铜板关键技术,解决从材料配方、三维均匀成型到高温压合技术问题,制造出的产品均匀度、厚度和介电常数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有望实现我国高端高频覆铜板国产替代。新兴领域推动覆铜板逐步高端化,22年由于下游终端疲软和供应商去库,覆铜板市场规模约150亿美元,同比下滑19%,而高端类型覆铜板在数据中心、汽车电子、基站等需求推动下,逆势增长3%。覆铜板对电路中信号传输、能量损失和特性阻抗等有很大影响,普通覆铜板选用树脂损耗较大,需要采用dk和df更低的特种树脂。预计到28年全球高频高速板行规模将达到51.32亿美元,22-28年CAGR约13.88%,树脂约占覆铜板成本的25%,对应28年树脂空间有望突破12亿美元。   行情回顾   行情数据:本周申万基础化工指数涨跌幅-1.90%,排名13/31。年初至今累计涨跌幅为-4.25%,排名13/31。精细化工及新材料指数周涨跌幅为-3.81%,近一年涨跌幅为-25.60%。   板块估值:本周基础化工板块PE-TTM回到5年历史中位数以上,位于中位数-80%分位数区间内,精细化工和新材料板块位于20%分位附近,我们认为目前两个板块估值安全边际尚可。   投资建议   本周我们继续看好以下主线:(1)基础化工:我们认为原油价格高位震荡或在化工品价格端形成支撑,建议关注顺周期行业头部企业,万华化学、宝丰能源、华鲁恒升、桐昆股份。(2)新材料:a)国产替代主线:半导体产业东进,建议关注国产化率较低的电子气体,相关标的:雅克科技、华特气体。b)行业边际需求改善线:消费电子市场复苏和新兴科技领域崛起,催生上游材料需求,建议关注:斯瑞新材、圣泉集团、长阳科技、阿科力。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增速低于预期,国际油价大跌,竞争加剧导致产品价格下跌等。
      甬兴证券有限公司
      18页
      2024-04-18
    • 医药生物深度报告:国产医疗器械竞争力提升,出海大势所趋

      医药生物深度报告:国产医疗器械竞争力提升,出海大势所趋

      医疗器械
        事件:欧盟或将对中国医疗器材采购启动调查   根据彭博社4月15日消息,欧盟或将对中国医疗器械采购启动调查,以期消除对于中国政府政策不公平地偏向国内供应商的担忧。   该项调查拟首次调用欧盟于2022年8月底生效的国际采购工具法案(IPI);调查将从企业和成员国收集信息,其初步目的是确保双边市场公平开放,但可能导致欧盟限制中国参与其招标。   点评:IPI调查窗口期长、不确定性大,我国医疗器械出海大势所趋   我们认为,欧盟此次准备启动的调查,内核反映的是国家之间的经贸博弈,欧盟根本目的并非排除外国企业,而是在争取多边对等待遇的同时寻求利益。因此对于我国欧洲营收规模较低、未达到IPI限制措施实施门槛、无政府公共采购项目的医疗器械企业不构成调查风险,对于我国医疗器械出海企业的直接政策影响预计平缓温和。   此外,由于法案规定存在最长14个月的窗口期,预计该法案调查工作进程存在较长的滞后期和落地不确定性,企业有望充分利用该窗口期进行多维度应对和规避。同时,欧盟在进行调查及IPI限制时仍需考虑如何避免无法及时寻找和补充同类替代品的风险,我国技术壁垒高、创新性强及成本优势突出的医疗器械企业存在较强的优势。   欧盟本次准备启动的IPI调查可能与我国国产替代趋势持续及外企在中国市场的增速放缓有关,反映出我国本土医疗器械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产品及服务出海大势所趋。根据各企业2022年年报披露,我国医疗器械上市公司中,海外营收占比超50%的公司共25家,占所有104家医疗器械上市公司的24.04%;海外营收占比超10%的公司共71家,占所有104家医疗器械上市公司的68.27%。同时,对于技术独占性的货物及产品,欧盟在进行IPI调查及限制时仍需要考虑如何避免无法及时寻找和补充同类替代品的风险,因此我国技术壁垒高、创新性强及成本优势突出的医疗器械企业存在较强的优势。   受益标的:   迈瑞医疗、澳华内镜、迪瑞医疗、海尔生物、威高股份等(欧洲营收规模低于IPI限制门槛);新产业、亚辉龙等(经销商+商业采购模式);迈瑞医疗、开立医疗、联影医疗、威高股份等(高技术壁垒)。   风险提示:   政策推广不及预期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中邮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10页
      2024-04-18
    • 痤疮新药专题报告:痤疮创新药迎突破,畅游“健康美”新蓝海

      痤疮新药专题报告:痤疮创新药迎突破,畅游“健康美”新蓝海

      医药商业
        国内痤疮患者体量庞大。根据《中国痤疮治疗指南(2019修订版)》,痤疮是一种好发于青春期并主要累及面部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中国人群痤疮发病率为8.1%。   国内指南推荐的现有痤疮药物可能因安全性问题影响患者依从性,如外用维A酸类的皮肤刺激反应、过氧化苯甲酰需与全反式维A酸分时段使用、抗生素的耐药性问题、以及各种口服药物的禁忌人群等。国内企业痤疮新药研发方向紧跟国外最新指南,包括固定剂量复方药物(阿达帕林克林霉素凝胶、他扎克林乳膏等),使用方式/递送系统创新(克拉考特酮乳膏、KX826、盐酸米诺环素泡沫剂等),以及作用机制创新的ASC40片等。   痤疮治疗市场有望在新药放量下快速增长。根据国内研发情况,多款痤疮新药预计将在近期上市,并有望凭借优于传统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以及相对于医院和美容院治疗的便捷性快速渗透市场,以满足中/重度痤疮患者的治疗需求,中/重度痤疮患者的治疗率和治疗费用将逐年提升。据此测算,我们预计国内痤疮治疗市场的规模将从2024年的42亿元增长至2027年的81亿元。   相关标的:产品稀缺性+临床研究证据+商业渠道资源为致胜关键,建议关注三生制药、歌礼制药、科笛等。   风险提示:行业监管政策变化的风险;市场教育速度不及预期的风险;新品研发、注册及认证不及预期的风险;国内居民消费能力不及预期的风险;业绩不及预期的风险。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8页
      2024-04-17
    • 氟聚物专题报告:制冷剂配额之争落地,氟聚物龙头枕戈待旦

      氟聚物专题报告:制冷剂配额之争落地,氟聚物龙头枕戈待旦

      化学原料
        HFCs配额落地后,氟化工产业链的竞争或将转移至对高分子氟聚物以及其他氟精细化学品的竞争,看好氟化工龙头企业依托出色的研发能力带来的项目落地机会。截至2023年上半年,在没有制冷剂大额资本开支的大背景下,氟化工行业在建工程合计值依然达到历史新高,氟化工企业布局氟聚合物以及氟精细化学品的意图明显。依托于自身强大的研发实力,氟化工龙头企业有望保持竞争优势。   我国PTFE产能结构性紧缺,可以依托多种方式对PTFE进行改性以实现产品升级。我国每年在出口PTFE的同时,还需要以更高的价格进口PTFE,国内PTFE产业还有高端化升级的空间,目前主要的PTFE改性方法包括填充改性、共混改性、表面改性等。   新能源需求催生PVDF需求。PVDF机械性能和加工性能优异,可以实现浆料涂覆等工艺来提升生产效率,并且PVDF化学稳定性好,在循环中不反应也不变质,所以PVDF也被用于电池体系。随着新能源的放量,PVDF的需求量有望水涨船高。   FEP目前多被用于线缆,可用多种方法进行改性。FEP是HFP和TFE的共聚物,因此FEP可以看成是PTFE的改性材料,其保留了PTFE性能的同时也具有更好的热塑性,便于加工。在保持表面平整的前提下高速挤出FEP电缆料是制造过程的壁垒之一,实际生产中,化学改性、熔融共混改性以及生产设备参数的调整是主要的FEP挤出改善方法。   PFA生产壁垒更高,其可熔融加工特点使其应用更高端。PFA是TFE与全氟烷氧基乙烯醚共聚树脂,其结构类似PTFE,相当于将PTFE中一个氟原子用全氟烷氧基取代,因此PFA继承了PTFE的优良性质,而引入全氟烷氧基侧基也降低了聚合物链的刚性,使得PFA具备了良好的熔融加工性能,因此PFA也被称为“可熔融聚四氟乙烯”。   我国是最大的氟橡胶消费市场,氟橡胶研发水平也还存在进步空间。我国氟橡胶产业在本世纪开始快速成长,目前我国已经是最大的氟橡胶消费市场。我国应用最广泛的氟橡胶种类是26型和246型,而由于制备过程中可能留下的双键,使得氟橡胶应用场景受到限制。   投资建议:随着氟聚合物项目的持续落地以及持续的产品升级,氟化工龙头企业业绩有望持续增厚。建议重点关注在氟化工聚合物板块有布局的龙头公司:巨化股份、三美股份、永和股份、昊华科技。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项目建设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
      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0页
      2024-04-17
    • 医药行业周报:2023年医保基金运行平稳,关注原料药行业边际改善中的投资机会

      医药行业周报:2023年医保基金运行平稳,关注原料药行业边际改善中的投资机会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