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行业分类:
  • 全部
  • 中药
  • 医疗器械
  • 生物制品
  • 化学制药
  • 中药
  • 医疗器械
  • 医疗服务
  • 医药商业
  • 化学制品
  • 医疗行业
  • 化学原料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15203)

    • 医药行业周报:诺华Scemblix获FDA加速批准

      医药行业周报:诺华Scemblix获FDA加速批准

      化学制药
        报告摘要   市场表现:   2024年10月31日,医药板块涨跌幅-0.14%,跑输沪深300指数0.18pct,涨跌幅居申万31个子行业第25名。各医药子行业中,体外诊断(+1.93%)、医院(+1.69%)、线下药店(+1.34%)表现居前,医疗设备(-0.71%)、医疗研发外包(-0.66%)、血液制品(-0.24%)表现居后。个股方面,日涨幅榜前3位分别为浩欧博(+20.00%)、仁度生物(+19.76%)、赛托生物(+14.26%);跌幅榜前3位为金域医学(-9.99%)、福瑞股份(-7.17%)、爱博医疗(-6.41%)。   行业要闻:   近日,诺华宣布,美国FDA加速批准Scemblix用于治疗新确诊的费城染色体阳性慢性髓系白血病慢性期(Ph+CML-CP)成人患者。Scemblix是一种针对ABL1的变构抑制剂,它通过与ABL1的肉豆蔻酰口袋结合,抑制BCR-ABL1的活性,该药是首个在3期试验中相较于所有标准治疗(SoC)表现出优越疗效和良好安全性及耐受性特征的药物。   (来源:诺华,太平洋证券研究院)   公司要闻:   华海药业(600521):公司发布公告,子公司华奥泰获得新西兰药品和医疗器械安全管理局、健康及残疾伦理委员会批准,HB0056注射液获得批准在当地开展I期临床试验,适应症为哮喘。   上海医药(601607):公司发布公告,子公司上药新亚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注射用头孢他啶《药品补充申请批准通知书》,该药品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   悦康药业(688658):公司发布公告,子公司杭州天龙于近日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准签发的YKYY015注射液《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公司将于近期开展一期临床试验。   九洲药业(603456):公司发布公告,子公司康川济医药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准签发的盐酸多巴胺注射液的《药品注册证书》,经审查,本品符合药品注册的有关要求,批准注册。   风险提示:新药研发及上市不及预期;政策推进超预期;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4-11-01
    • 医药制造行业观察及2025年信用风险展望

      医药制造行业观察及2025年信用风险展望

      医药商业
        2024年以来,医药制造企业数量有所增加,但亏损企业占比有所上升,行业内分化程度持续加深,医药制造企业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同比降幅明显收窄。同时,医药制造企业持续加强创新研发投入,整体毛利率较高,杠杆处于合理水平。医药行业对政策敏感性较高,随着医疗改革的推进,临床价值对医药企业的影响逐步加深,而随着评审政策的收紧,新药同质化竞争的激烈程度降低,创新药商业环境改善。未来,“控费”仍将成为医药行业政策的主线,但集采可能不再唯低价中标,药品价格下降幅度有望更加温和。医疗反腐为医疗行业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行业运行情况   2023年及2024年1-8月,医药制造企业数量有所增加,但亏损企业占比有所上升,行业内分化程度加深;医药制造企业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同比均有所下降,随着政策面趋稳,2024年1-8月,医药制造企业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同比降幅明显收窄。同时,医药制造企业持续加强创新研发投入,整体毛利率较高,杠杆处于合理水平。   截至2023年底,中国65周岁以上人口已达2.17亿,较2022年底增加了698万人,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随着新医保目录落地、医保支付方式进一步完善以及带量采购的制度化和常态化等多种政策的推行,医保收支结构逐步优化,控费成效显著。整体看,医药消费的基本盘仍然稳健。2022年,医疗总诊疗人次84.2亿人次,与上年基本持平。2023年1-11月,我国医疗机构累计总诊疗人次64.07亿人,同比增长9.38%。
      联合资信评估股份有限公司
      14页
      2024-11-01
    • 基础化工:烧碱、PVC价格上涨,下游地产需求仍然偏弱

      基础化工:烧碱、PVC价格上涨,下游地产需求仍然偏弱

      化学制品
        行情回溯   截至10/31,中信氯碱指数收1107.5点,本月涨跌幅为-2.0%,中信基础化工指数涨跌幅为0.5%,沪深300指数涨跌幅为-3.2%。   价格价差:液碱价格进入上涨通道,PVC价格企稳回升   据卓创资讯,截至10/28,液碱价格1025元/吨,环比上月12.6%,片碱价格3879.17元/吨,环比上月20.1%,液氯价格245元/吨,环比上月66.4%,乙烯法PVC价格5950元/吨,环比上月0.8%,电石法价格5050元/吨,环比上月2.0%,电石价格2743.75元/吨,环比上月-2.2%。   供给端:开工维持高位,供给整体充足   据卓创资讯,截至10/24,烧碱产量77.64万吨,开工负荷率为84.11%;烧碱企业库存16.02万吨。PVC开工负荷为75.02%。PVC企业库存35.097万吨,电石开工负荷72.04%。   下游需求:造纸同比增长,地产竣工尚未触底   据iFind,9月,氧化铝产量731.1万吨,同比3.4%;造纸和纸制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4.7%;房屋施工面积累计5.6亿平方米,同比22.3%;房地产竣工面积3.7亿平米,同比-24.4%。   投资建议   我们认为烧碱在政策推动下新增产能相对受限,有望在需求改善后率先迎来景气上行,建议关注氯碱化工、滨化股份。   风险提示   原料价格大幅波动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行业政策变动风险。
      华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7页
      2024-11-01
    • 医药行业点评:安徽化学发光集采发布意见稿,延续前期温和规则

      医药行业点评:安徽化学发光集采发布意见稿,延续前期温和规则

      化学制药
        事项:   10月31日,安徽省医保局发关于《二十七省(区、兵团)2024年体外诊断试剂省际联盟集中带量采购文件(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   平安观点:   本次集采主要针对肿瘤标志物和甲功化学发光项目,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本次联盟集采继续由安徽牵头,相比于去年安徽牵头传染病性激素集采联盟,省份范围进一步扩大至27省市,跟2023年相比,新增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山东省本次未参与。本次主要集采项目为肿瘤标志物16项和甲功9项,分别采取组套采购,整体统一竞价。从国内免疫诊断检测项目细分市场来看,肿瘤标志物和甲状腺功能是最大的两个项目,比23年的传染病和性激素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覆盖省份进一步扩大,体外诊断集采持续提速扩面。   整体规则延续23年安徽联盟集采方案,相对温和符合预期。从竞价分组来看,本次采用组套竞价,累计意向采购量前90%涵盖的企业进入A组,其余进入B组。从竞价规则来看,除了常规规则一的低价中选外,延续23年竞价规则,若整体申报降幅高于50%,即可增补为拟中选企业,不会强制淘汰,规则温和,符合前期预期。分量规则方面,若报价中选,对应意向采购量全部计入该中选产品的首年协议采购量,而中选排名靠前的企业可以优先获取未中选产品的待分配量。   集采落地有望加速国产替代,国产龙头企业有望不断提升集中度。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查询,此次集采涉及的常规项目,国产领军企业如迈瑞、新产业、安图、亚辉龙、迈克等注册证都相对较全,个别项目注册证数量较少。参考23年传染病和性激素集采情况,国产企业有望通过集采迅速进入更多医院和市场尤其是检验量更大的三级医院,加上国产企业成本相对较低、服务更好响应更快、运营效率更高等优势,有望在集采统一降价后,不断实现进口替代。   投资建议:安徽体外诊断集采规则发布,延续整体高耗集采温和化、常态化态势,板块压制有望进一步减弱。建议关注相关优质企业,如新产业、迈瑞医疗、安图生物、亚辉龙等。   风险提示:政策推进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院端诊疗不及预期等风险。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页
      2024-11-01
    • 基础化工:尿素、炭黑价格承压,醋酸出口同比高增

      基础化工:尿素、炭黑价格承压,醋酸出口同比高增

      化学制品
        投资要点:   行情回溯   截至10/31,申万煤化工指数收5698.2点,本月涨跌幅为-6.6%,申万基础化工指数涨跌幅为-1.0%,沪深300指数涨跌幅为-3.2%。。   价格价差:甲醇、DMF价格环比改善,尿素、炭黑价格承压   据卓创资讯,截至10/30,甲醇价格2000元/吨,环比上月2.6%;醋酸价格2806.7元/吨,环比上月-9.2%;尿素价格1881.4元/吨,环比上月-1.9%;醋酐价格5060元/吨,环比上月-4.9%;DMF价格4431.3元/吨,环比上月6.0%;合成氨价格2710元/吨,环比上月0.9%;炭黑价格8250元/吨,环比上月-4.1%;碳酸二甲酯价格4162.5元/吨,环比上月-5.4%;醋酸乙酯价格5465元/吨,环比上月-3.6%;EVA价格9950元/吨,环比上月3.4%;三聚氰胺价格6275元/吨,环比上月1.2%。   供给端:尿素大幅累库,EVA小幅去库   据卓创资讯,截至10/30,甲醇开工率为74.24%,库存为265万吨;冰醋酸开工率为88.98%,库存为12.37万吨;尿素开工率为77.65%,库存为90.3万吨;EVA开工率为78.55%;碳酸二甲酯库存为2.4万吨;DMF库存为1.7万吨。   进出口:醋酸出口同比高增,EVA出口同比下滑   据卓创资讯与海关总署,9月,尿素出口量0.9万吨,同比-99.2%;冰醋酸出口量10.4万吨,同比134.0%;甲醇进口量124.9万吨,同比-6.3%;EVA出口量2.1万吨,同比-1.4%;EVA进口量6万吨,同比-55.0%;三聚氰胺出口量4.6万吨,同比36.8%。   投资建议   我们认为随着煤炭保供政策推进,煤价中枢持续下行,煤化工企业盈利有望边际改善,建议关注煤化工龙头华鲁恒升、鲁西化工。   风险提示   原料价格大幅波动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行业政策变动风险。
      华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9页
      2024-11-01
    • 医疗器械行业行业研究:CGM海外专题研究:“价格+医保”优势带来放量突破口

      医疗器械行业行业研究:CGM海外专题研究:“价格+医保”优势带来放量突破口

      医疗器械
        投资逻辑   糖尿病管理市场大单品,海外市场打开更高价格空间。由于CGM产品可以实时糖尿病患者提供血糖变化信息,在临床上相比传统BGM指尖采血优势巨大,近年来在全球糖尿病器械市场中占比迅速提升,从2015年的9.5%占比提升到2023年的30.4%,CGM设备市场规模已经达到50亿美元并且还在持续高速增长,目前已经成为糖尿病管理市场的核心增长产品。欧美占据全球CGM市场2/3以上的份额,且CGM产品销售均价相比国内显著更高。若国内企业能够拓展海外市场将打开更大的需求及更高的价格空间。   从支付端剖析海外市场:医保准入政策对CGM产品放量起到关键作用。由于目前CGM产品相比传统BGM血糖监测更加昂贵,在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对CGM产品支付能力及医保覆盖成为产品放量的核心因素。目前欧美市场针对CGM产品的医保报销政策都相对成熟。美国市场中,具有代表性的政府医疗保险Medicare目前已经覆盖了极为广泛的糖尿病患者群体,Medicare Part B针对CGM的报销比例在80%,患者仅需自付20%,极大程度减轻了高年龄段糖尿病患者的负担。Medicaid在各个州政策存在较大差异,但目前美国同样已经有45个以上的州支持CGM医保报销。但FDA针对iCGM的获批要求同样较高,在美国市场形成高准入壁垒。欧洲市场获得欧盟MDR认证相对更简单,速度也更快,但完成各个国家医保准入依然需要较长周期。   终端使用场景以院外为主,优质销售渠道稀缺。由于糖尿病的慢病特性,从终端用途来看,家用日常环境下的血糖监测是CGM使用的主要场景,占全部市场份额的46.7%。已经接受过医生诊断的患者更加倾向于在生活场景附近的药店直接购买CGM产品,部分患者也可以通过线上平台购买。对于院外使用为主的产品来讲,强大的线下销售渠道和线上推广能力是必不可少的。且美国市场院内器械产品销售同样以直销模式为主,部分公司如三诺生物已经通过并购方式提前布局了海外优质品牌和渠道资源。   海外龙头Dexcom复盘——新产品迭代更新中开拓新客户需求。Dexcom德康在超过25年时间内一直是全球血糖传感领域的领军企业,从2006年公司第一款CGM产品在FDA获批,到最新款G7产品销售,公司CGM产品已经经历7代更新。2024年Q2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0.02亿美元,同比+15.26%。公司2024年下半年又推出了首款非处方CGM新产品stelo,主要针对部分未使用胰岛素的需求人群,未来将会有更对新客户群体增加对CGM使用需求。   投资建议   得益于连续血糖监测在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优势,未来全球血糖监测中CGM系统产品渗透率预计将持续提升,CGM也将成为血糖监测的主流方式,替代BGM等产品未来只是时间问题。欧美市场产品价格空间大,且医疗报销政策对CGM友好程度较高,良好的支付环境预计将带来患者接受度的快速提升。CGM产品海外市场未来必将诞生较大的市场机遇。通过分析Dexcom过去快速成长的战略,不断的产品更新迭代、更广泛的目标患者需求覆盖以及产业链中协同产品厂商密切的合作关系将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竞争力。以院外销售为主的器械产品在推广过程中将依赖于渠道资源的掌控。国内企业产品布局仍处于早期阶段,近年来在欧盟MDR认证方面收获颇丰,未来在医保准入和美国市场上可能会逐步拉开差距。建议重点关注CGM产品创新迭代能力强、海外渠道布局领先的企业。   重点标的:三诺生物、鱼跃医疗、乐普医疗等   风险提示   汇兑风险;国内外政策风险;创新风险和成本不断升高;国内成本升高导致产业转移风险;并购整合不及预期的风险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2页
      2024-11-01
    • 基础化工行业专题研究:2024年上半年海外钛白粉企业经营情况

      基础化工行业专题研究:2024年上半年海外钛白粉企业经营情况

      化学原料
        科慕、特诺、康诺斯钛白粉产能以氯化法工艺为主,泛能拓、石原部分产能正在或计划退出。   2023年,科慕(Chemours)、特诺(Tronox)、泛能拓(Venator,2022年数据)、康诺斯(Kronos)、日本石原(ISK)钛白粉产能分别为110万吨、107.8万吨、60.2万吨、55万吨、16.8万吨。   根据工艺划分,科慕110万吨均为氯化法,特诺氯化法产能为94万吨(占比87%),泛能拓氯化法产能为22.5万吨(占比37%),康诺斯氯化法产能为44万吨(占比80%)。   海外企业钛白粉产能无实质性新增(康诺斯产能新增是合资工厂权益增加带来),且部分企业产能正在或计划退出,泛能拓2023年完成破产重组后,钛白粉产能以股权转移、产能关停的形式持续进行剥离;石原计划于2027年关闭四日市硫酸法钛白粉产能。   2024年上半年,海外钛白粉企业除科慕外收入同比压力较小,但除康诺斯外盈利未见改善。   1H24科慕收入下滑9.2%至28.9亿美元,特诺与康诺斯分别同比上行6%/13%,石原收入数据时间区间为2025财年第一季度(即24年Q2),日元单位下净收入同比持平,但按照23与24年6月28日美元兑日元汇率换算,净收入同比-13.8%。   除康诺斯外,海外钛白粉上市企业1H24净利润同比均出现下滑,康诺斯1H24净利润(net income)为0.3亿美元,同比+218%,开工率提升是康诺斯业绩改善的主要原因,1H24主要市场需求回暖带动钛白粉开工率提升至93%(去年同期为70%),故单位成本显著下降。科慕与特诺调整后EBITDA同比分别下滑26%/7%,石原日元单位下归母净利润(profit attributable toowners of parent)同比-42%,换算为美元后归母净利润同比-50%。   2024年第一二季度,科慕、特诺、康诺斯价格同比均为负值,但由于市场需求同比改善,上述企业销量单季度同比均出现正增长,其中康诺斯销量同比增速较大,2024年第一二季度分别为28%/29%。   科慕、特诺、康诺斯六成以上收入来自欧美,石原56%收入来自亚太地区。1H24科慕/特诺67%/65%的收入来自北美+EMEA市场(EMEA即欧洲+中东+非洲),康诺斯80%的收入来自北美+欧洲市场,石原56%的收入来自亚洲市场(日本市场占石原总收入的34%)。   风险提示:全球钛白粉需求下滑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安全生产与环保风险。
      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5页
      2024-11-01
    • 虚拟神经病学投资者活动

      虚拟神经病学投资者活动

      未知机构
      44页
      2024-10-31
    • 生命科学、生物医药板块增长可观,海外市场加速开拓

      生命科学、生物医药板块增长可观,海外市场加速开拓

    • 雄安新区专题研究:系统布局高端高新产业,新材料产业发展空间广阔

      雄安新区专题研究:系统布局高端高新产业,新材料产业发展空间广阔

      化学制品
        投资要点   进军新材料高端市场,致力于打破国外垄断   中国新材料产业正处于由中低端产品自给自足向中高端产品自主研发、进口替代的过渡阶段,与美、日等优势企业还有一定的差距,半导体领域高端新材料对外依存度超过90%,高端磁性材料对外依存度约20%,高端生物医用材料对外依存度约为70%,国产替代空间广阔。雄安新区积极布局新材料产业,有望加速高端新材料的国产化进程,促进雄安新区经济发展。   新材料产业链复杂多元,雄安新区具备发展优势   新材料行业上游为基础材料,中游为新材料生产制造环节,成品可分为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和前沿新材料,产品广泛应用于下游电子信息、新能源、医疗器械、航空航天等领域,产业链结构复杂,下游分布广泛。生物制药、航空航天、新能源等产业也在雄安新区密集布局,靠近消费市场,利于新材料产业在雄安新区的未来发展。   雄安积极布局高端生物医用材料产业,国产化进程有望提速   中国高端生物医用材料自给率不足30%,约70%-80%高端生物医用材料需要从国外进口。相关生物医用材料生产企业受国产原材料纯度与质量、国产设备性能、模具精度和缺乏精密工艺等因素影响,使中国高端生物医用材料面临严重的卡脖子问题,国产替代空间广阔。雄安新区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生物医用材料产业发展,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投建创新平台和生物医药产业园区,未来有望打破国外垄断,加速高端生物医用材料国产化进程。   投资建议   雄安新区旨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有望加速人才、资金、技术、优秀企业等资源向雄安新区集聚,助力雄安新区高端高新产业发展。新材料产业作为雄安新区高端高新产业整体布局中的重要一环,将获得产业发展政策重点扶持。京、津、冀地区现有产业基础完善,半导体、卫星互联网、生命科学等高端高新产业在雄安新区系统布局,预期能够与雄安新区新材料产业链实现深度协同,因此我们持续看好雄安新区新材料产业的投资机会。   风险提示   建议关注市场需求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及替代技术出现的风险。
      河北源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15页
      2024-10-31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