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行业分类:
  • 全部
  • 中药
  • 医疗器械
  • 生物制品
  • 化学制药
  • 中药
  • 医疗器械
  • 医疗服务
  • 医药商业
  • 化学制品
  • 医疗行业
  • 化学原料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13658)

    • 医药生物周报(24年第21周):ASCO摘要重点数据整理,2024年集采8号文解读

      医药生物周报(24年第21周):ASCO摘要重点数据整理,2024年集采8号文解读

      中药
        核心观点   本周医药板块表现弱于市场,生物制品板块领跌。本周全部A股下跌2.20%(总市值加权平均),沪深300下跌2.08%,中小板指下跌2.72%,创业板指下跌2.49%,生物医药板块整体下跌3.74%,生物医药板块表现弱于整体市场。分子板块来看,化学制药下跌3.90%,生物制品下跌4.61%,医疗服务下跌4.58%,医疗器械下跌3.21%,医药商业下跌2.68%,中药下跌3.10%。医药生物市盈率(TTM)32.04x,处于近5年历史估值的47.36%分位数。   ASCO摘要发布,关注国产创新药临床进展。2024年ASCO年会即将举行,包括康方生物的AK112、科伦博泰的SKB264、迈威生物的9MW2821、乐普生物的MRG003和MRG004A等国产创新药均将在今年的ASCO年会上披露临床数据。临床数据的读出对于创新药公司是重要的催化剂和里程碑事件,建议关注拥有差异化设计和出海潜力的重磅品种的创新药公司:科伦博泰生物-B、康方生物、迈威生物-U、和黄医药等。   2024年集采8号文发布,集采提质扩面。集采降价影响对于上市公司的业绩影响基本出清,较多品种未来几年迎来接续采购,接续采购整体呈现竞争格局优化,市场份额向头部集中,价格降幅友好的特征,随报量增长,仿制药存量业务触底反转。此外,国内较多仿制药企业创新转型初见成效,产品进入上市/放量窗口期,有望在未来几年逐渐迎来第二增长曲线。在器械领域,冠脉支架、关节续约结果已分别在去年执行及今年落地,预计到今年年底,耗材及IVD中市场规模较大的“大品种”均已纳入集采,从25年开始,较多器械公司有望迎来类似仿制药公司2022年开始的业绩见底回升的节奏,创新+出海赋予这些公司第二成长曲线。总体而言,看好在产品研发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创新药以及医疗器械企业。   风险提示:研发失败风险;商业化不及预期风险;地缘政治风险;政策超预期风险。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1页
      2024-05-31
    • 商业贸易行业周报:618大促国货领跑,新规利好轻医美扩容

      商业贸易行业周报:618大促国货领跑,新规利好轻医美扩容

    • 投融资专题报告(九):150亿元财政补助,看好ICU及智慧医疗发展

      投融资专题报告(九):150亿元财政补助,看好ICU及智慧医疗发展

    • 基础化工行业事件点评:《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发布,严控高耗能领域新增产能

      基础化工行业事件点评:《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发布,严控高耗能领域新增产能

      化学制品
        事件:   5月29日,国务院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行动方案》提出,2024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2.5%左右、3.9%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源消耗降低3.5%左右,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18.9%左右,重点领域和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50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1.3亿吨。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20%左右,重点领域和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50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1.3亿吨。   点评:   严格石化化工产业政策要求,严控高耗能领域新增产能。《行动方案》指出,要强化石化产业规划布局刚性约束。严控炼油、电石、磷铵、黄磷等行业新增产能,禁止新建用汞的聚氯乙烯、氯乙烯产能,严格控制新增延迟焦化生产规模。新建和改扩建石化化工项目须达到能效标杆水平和环保绩效A级水平,用于置换的产能须按要求及时关停并拆除主要生产设施。全面淘汰200万吨/年及以下常减压装置。到2025年底,全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控制在10亿吨以内,炼油、乙烯、合成氨、电石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超过30%,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2024—2025年,石化化工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40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1.1亿吨。   严格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和环评审批,坚决遏制高耗能项目上马。《行动方案》指出,加强节能审查源头把关,切实发挥能耗、排放、技术等标准牵引作用,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上马。将碳排放评价有关要求纳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对项目用能和碳排放情况开展综合评价。严格落实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开展重点行业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影响评价。重大能源工程建设依法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高耗能领域新增产能受严控,利好相关领域龙头企业。《行动方案》明确,严格石化化工产业政策要求,对于炼油、电石、磷铵、黄磷等行业新增产能实行严控,相关行业新增产能受限。同时,在管理   机制上,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上马。此外,部分行业能效基准水平以下的产能要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有利于加速相关行业落后产能出清,利好相关化工品价格和盈利能力提升。   投资建议:可关注涉及高耗能品种的磷化工领先企业云天化(600096)、川恒股份(002895)、兴发集团(600141)等;已布局炼化项目且能效控制能力强的企业恒力石化(600346)、荣盛石化(002493)、卫星化学(002648)等。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风险;下游需求波动风险;出口需求波动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风险等。
      东莞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页
      2024-05-30
    • 基础化工行业研究: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出台,进程加速,要求升级

      基础化工行业研究: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出台,进程加速,要求升级

      化学制品
        事件简介   2024年5月29日,国务院关于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的通知:2024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2.5%左右、3.9%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源消耗降低3.5%左右,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18.9%左右;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20%左右,2024、2025年重点领域和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50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1.3亿吨。   行业分析   方案针对化工行业着重提出了几个维度的要求:①化工行业新建产能的用能结构要求和用能成本变化;②化工行业的高耗能行业结构性改革升级;③行业内企业的用能效率提升;④推进行业内生产企业的设备升级优化。在化工方向上,此次的《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大方向延续了政策对于化工行业的方向性要求,但从执行力度、要求节奏、指标性要求方面进一步明确和深化,有利于方案在细分领域的落地和执行。   化工行业的新建产能需要满足非化石能源消费要求,意味着未来绿能供应的占比将有所提升。根据方案的要求,“十四五”前三年节能降碳指标进度滞后地区要实行新上项目非化石能源消费承诺,“十四五”后两年新上高耗能项目的非化石能源消费比例不得低于20%,鼓励地方结合实际提高比例要求。高耗能行业的新建产能需要有不得低于20%绿色能源供应占比,将在短时间内提升企业的生产成本,具有区位优势且有成本优势的企业,将有望放大现有装置的盈利空间,同时通过较好的成本管控获得新项目的布局机会;同时方案要求严禁对高耗能行业实施电价优惠,强化价格政策与产业政策、环保政策的协同,综合考虑能耗、环保绩效水平,完善高耗能行业阶梯电价制度。通过差异化的能源价格也将进一步放大行业的成本差距,提升成本曲线的陡峭程度,从而提升优质成本管控企业的获利空间;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上马,延续性重点监控炼油、电石、磷铵、黄磷、聚氯乙烯、氯乙烯等行业的新增产能。政策延续对高耗能行业的政策管控,严格限制新增产能,且伴随行业的落后产能的逐步淘汰有望进一步形成结构性优化,提升行业集中度,从而逐步改善行业的盈利水平;   行业用能效率管控要求进一步落地,监管要求有一定程度的提升。此次方案再次明确具体行业的细分产品的能耗要求,但同时治理方式和措施更为严格,且落地执行性进一步提升。方案针对常减压装置、合成氨、电石等行业落后或者小规模产能进行了明确要求,不达标即退出,有利于加速落后产能的退出,加速改善行业由于前期投资产生的供给压力;鼓励行业产能进行技术装置升级,在拉动设备再投资的基础上,整体优化供给端的能耗和碳排,进一步加速推动目标完成。自改革开放后,我国就先后开始引进技术进行众多大宗材料的产能扩张,产能规模和技术工业也是在不断摸索过程中逐步优化,因而部分生产企业的生产装置规模相对较小,设备相对老旧,因而能耗等方面难以达到要求,通过对设备进行升级改造,不仅仅通过升级改造方式进行了制造投资,刺激需求,同时也带动了行业内的产能实现能耗和碳排的优化,进一步加速目标的完成。   投资建议   此次方案是在原有系列方案是基础上进一步的演绎和深化,大方向基本延续,但执行落地的节奏有进一步明晰,有望改善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形成的行业压力,通过落后和小规模产能出清、优质企业低成本整合等方式优化产业格局,加速格局改善,提升龙头优质企业的相对利润空间,从而提升龙头企业的有效盈利能力,建议关注煤化工、磷化工等大宗高耗能细分行业,建议关注宝丰能源、华鲁恒升、云天化等龙头企业。   风险提示   政策执行落地风险,行业新增产能超预期风险,能耗监控不及预期风险,落后产能退出耗时过长风险等。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4-05-30
    • 医药行业周报:Insmed首创DPP1抑制剂NCFBE三期临床成功

      医药行业周报:Insmed首创DPP1抑制剂NCFBE三期临床成功

      化学制药
        报告摘要   市场表现:   2024年5月29日,医药板块涨跌幅-0.32%,跑输沪深300指数0.44pct,涨跌幅居申万31个子行业第27名。各医药子行业中,血液制品(+1.11%)、医疗耗材(+0.29%)、体外诊断(+0.17%)表现居前,其他生物制品(-0.43%)、医疗研发外包(-0.39%)、医药流通(-0.36%)表现居后。个股方面,日涨幅榜前3位分别为汉商集团(+10.00%)、佰仁医疗(+5.81%)、康为世纪(+4.42%);跌幅榜前3位为仟源医药(-7.98%)、启迪药业(-7.86%)、ST景峰(-5.24%)。   行业要闻:   5月28日,Insmed宣布首创DPP1抑制剂Brensocatib治疗非囊性纤维化支气管扩张症(NCFBE)的三期临床ASPEN达到主要终点,10mg、25mg两个剂量组相对比安慰机组肺部恶化年发生率分别下降21.1%、19.4%,研究也达到的预设的次要终点。Brensocatib为一款全球首创的DPP1抑制剂,最初由阿斯利康开发,2016年10月5日阿斯利康以3000万美元首付款、1.2亿美元里程金的价格将其全球独家权益转让给了Insmed。   (来源:Insmed)   公司要闻:   恒瑞医药(600276):公司发布公告,近日收到国家药监局核准签发关于SHR0302碱凝胶的《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将于近期开展适应症为白癜风的临床试验,该药是一种外用、高选择性的JAK1抑制剂。   灵康药业(603669):公司发布公告,子公司美兰史克近日收到国家药监局核准签发的关于“氟马西尼注射液”《药品补充申请批准通知书》,该药品通过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   华纳药厂(688799):公司发布公告,子公司湖南华纳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签发的精氨酸布洛芬《化学原料药上市申请批准通知书》,并在CDE“原料药、药用辅料和药包材登记信息公示”平台公示。   泽璟制药(688266):公司发布公告,近日收到国家药监局核准签发的《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盐酸吉卡昔替尼片用于治疗12岁及以上青少年和成人非节段型白癜风患者的II/III期临床试验获得批准。   风险提示:新药研发及上市不及预期;政策推进超预期;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4-05-30
    • 中国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行业市场规模测算逻辑模型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中国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行业市场规模测算逻辑模型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 医药生物行业2023年报及2024一季报分析之CRO、CDMO:寒冬已逝,黎明将临,底部区域积极配置

      医药生物行业2023年报及2024一季报分析之CRO、CDMO:寒冬已逝,黎明将临,底部区域积极配置

      化学制药
        投资要点   2023年年报及2024年一季报CRO、CDMO板块完美收关,我们选取具有代表性、市场关注度高的27只CRO与CDMO创新药产业链核心标的分别组成CRO与CDMO板块,对各项指标进行解读,发掘数据背后的行业趋势。   2023年板块持续稳健,2024Q1受大订单基数扰动增长略有放缓,部分公司订单逐步恢复。   1)业绩持续稳健:2023年CRO、CDMO核心标的板块收入+1.5%,剔除大订单影响后同比+15.7%,归母-11.5%,经调整None-IFRS归母+3.0%。分季度看,2024Q1收入-12.8%,归母-42.0%,经调整None-IFRS归母-29.7%。   2)细分来看,CDMO剔除新冠快速增长,CRO维持稳健增长:①小分子CDMO:源于大订单交付减少,小分子CDMO收入-10.4%,剔除大订单影响后同比+31.1%;②大分子CDMO:持续维持快速增长态势,收入+20.5%;③临床前CRO:源于投融资波动带来订单放缓,临床前CRO收入+9.4%;④临床CRO:相关疫苗项目高基数下持续稳健,收入+10.7%。   3)供给端有望逐步出清:2023年板块固定资产+22.3%、在建工程+5.5%,2024Q1固定资产+12.2%、在建工程-1.7%,均较过去两年增长快速放缓   4)行业集中度稳步提升:行业马太效应凸显,2023年前五家收入规模占比升至70.8%(+0.5pp)。   5)部分公司新签订单逐步恢复:源于2024Q1全球投融资逐步恢复,康龙化成2024Q1新签新单金额同比增长超过+20%,博腾股份2024Q1前端市场询盘保持稳定增长的同时,新签订单呈现恢复性增长。   投资建议:寒冬已逝,黎明将临,底部区域建议积极配置:   1)CRO:①源于2023年CRO板块受国内外投融资环境、不利因素影响较大,因此随着不利因素逐步消退,我们预计板块有望持续快速增长,持续看好临床CRO(泰格医药、普蕊斯、诺思格、博济医药等)与仿制药CRO(百诚医药、阳光诺和等)投资机会;②2024年以来,海外CPI月度数据虽有波动,但加息节奏呈逐步放缓趋势,投融资改善预期有望边际向好,且部分公司Q1订单已然看到恢复,我们预计海外收入为主的一体化CRO/CDMO(药明康德、药明生物、康龙化成等)及国内临床前CRO(昭衍新药、美迪西、方达控股、泓博医药等)有望迎来估值修复机会;   2)CDMO:①源于下游单品持续快速放量,化学大分子CDMO如多肽、寡核酸CDMO需求有望快速提升,建议重点关注相关产业链(诺泰生物、圣诺生物等)投资机会。②2023H1小分子及大分子CDMO获益于大订单交付,我们预计随着订单逐步交付完毕,高基数或将带来一定季度间波动,但随着前端项目持续向后端延伸,剔除大订单增长有望逐步恢复,建议关注头部公司凯莱英、博腾股份、药石科技、皓元医药等。   风险提示事件:研究报告使用的公开资料可能存在信息滞后或更新不及时的风险、新药研发失败风险、汇率波动风险、环保和安全生产风险、数据样本存在一定筛选,或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的风险
      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5页
      2024-05-30
    • 驱蚊用品:户外和母婴市场需求助推驱蚊用品行业高速发展,龙头企业市场份额不断增长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驱蚊用品:户外和母婴市场需求助推驱蚊用品行业高速发展,龙头企业市场份额不断增长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化学原料
        夏秋季是蚊虫活动的高峰期, 意味着中国的驱蚊市场在这段时间将会迎来旺季, 各大品牌和电商平台纷纷推出各种防蚊防虫产品, 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随着消费者健康观念、 生活方式和消费水平的提高, 更多消费者不再依赖传统的驱蚊产品, 而是转而关注适用于户外运动和多种户外生活方式场景的新型驱蚊产品。 未来, 驱蚊用品市场规模预计将以7.2%的增长率上升, 2028年突破160亿元。   驱蚊用品行业定义   驱蚊用品是指用于居民防治蚊虫的日常卫生杀虫用品。 传统的盘式蚊香、 电蚊香片以及电热液体蚊香的有效成分均为含有杀虫剂的化学制剂, 原材料及驱蚊原理相同, 唯一的区别在于载体不同。 目前, 植物源性成分已广泛用于制成驱蚊产品。 根据《农药管理条例》 及《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防蚊驱蚊类产品认定的意见》 , 无论其有效成分是化学成分还是植物源性成分, 该产品均属于农药产品。
      头豹研究院
      17页
      2024-05-29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人工关节接续采购落地,国产替代有望提速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人工关节接续采购落地,国产替代有望提速

      生物制品
        行情回顾   上周(2024年5月20日-5月24日),A股申万医药生物下跌3.74%,板块整体跑输沪深300指数1.66pct,跑输创业板综指数0.94pct。在申万31个一级子行业中,医药板块周涨跌幅排名为第19位。恒生医疗保健指数下跌8.26%,板块整体跑输恒生指数3.43pct。在恒生12个一级子行业中,医疗保健行业周涨跌幅排名为第12位。   核心观点   人工关节接续采购落地,中标价格整体良好。据人民网报道,国家医保局组织各省份开展人工关节集采协议期满后接续采购,21日在天津开标。援引中国证券报消息,此次接续采购产品为人工关节医用耗材,产品范围与首轮国家组织人工关节集采相同,包括人工髋关节(陶瓷-陶瓷类、陶瓷-聚乙烯类和合金-聚乙烯类)和人工膝关节,采购周期则从过去的两年延长为三年。本次接续采购共有6000多家医院参加,填报需求量58万套,比首轮集采略有增加,其中髋关节28.6万套、膝关节29.4万套。与首轮集采结果相比,本次接续采购中选产品价格稳中有降,平均下降6%左右。接续采购中选结果将于6月份在全国落地实施,与上一轮集采平稳有序衔接。   国产厂家采购量占比提升,竞争格局逐步优化。本次接续采购共有54家企业的167个产品拟中选,其中既包括首轮集采中选的主流内外资企业,也有部分新企业,中选产品供应更加多元。中选产品的价差平均从首轮集采的2.8倍缩小至1.1倍,市场竞争更加公平,企业供应更有保障。髋关节中,耐磨性能更好、安全系数更高的新一代含陶瓷材质髋关节产品比例从集采前的87%上升至95%,患者使用人工关节的材质结构将更加优化。与首次国家集采相比,捷迈、强生、施乐辉和史赛克四大进口厂家采购量占比逐步下降,达25%。国内厂家中正天医疗采购量市占率最高,为16%,其次为爱康医疗15%和春立医疗8%。进口厂家中捷迈采购量市占率最高,达10%,其次为强生9%和施乐辉4%。   投资建议   我们认为,此次关节接续采购落地,国产厂家采购量占比提升,国产替代有望提升。建议关注春立医疗、爱康医疗、威高骨科、大博医疗等。   风险提示   销售不及预期风险,医药政策影响不确定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甬兴证券有限公司
      8页
      2024-05-29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