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行业分类:
  • 全部
  • 中药
  • 医疗器械
  • 生物制品
  • 化学制药
  • 中药
  • 医疗器械
  • 医疗服务
  • 医药商业
  • 化学制品
  • 医疗行业
  • 化学原料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15203)

    • 基础化工行业周报:OPEC+延长减产计划,制冷剂、氯化钾涨幅居前

      基础化工行业周报:OPEC+延长减产计划,制冷剂、氯化钾涨幅居前

      化学制品
        市场行情走势   过去一周(12.2-12.8),基础化工指数涨跌幅为2.83%,沪深300指数涨跌幅为1.44%,基础化工板块跑赢沪深300指数1.39个百分点,涨跌幅居于所有板块第16位。基础化工子行业涨跌幅靠前的有:粘胶(10.08%)、氮肥(8.47%)、炭黑(5.81%)、锦纶(4.90%)、合成树脂(4.77%)。   化工品价格走势   周涨幅排名前五的产品分别为:盐酸(10.95%)、R134a(9.09%)、氯化钾(7.14%)、DMF(6.71%)、R32(5.00%)。周跌幅前五的产品分别为:SBS(-8.63%)、烟酰胺(-6.00%)、辛醇(-3.33%)、二乙醇胺(-3.24%)、浓硝酸(-3.13%)。   行业重要动态   欧佩克+延长自愿减产措施。12月5日,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当地时间5日发表声明说,8个欧佩克和非欧佩克产油国决定将原定12月底到期的日均220万桶的自愿减产措施延长至2025年3月底。除最新决定外,上述国家还决定将2023年4月宣布的每日165万桶额外自愿调整延长至2026年12月底。随后将逐步每月取消220万桶/日的减产调整,直至2026年9月底。对过剩生产国家的补偿期将延长至2026年6月底。   投资建议   当前时点建议关注如下主线:1、制冷剂板块。随着三年基数期结束,三代制冷剂行业供需格局将迎来再平衡,价格中枢有望持续上行,建议关注金石资源、巨化股份、三美股份、永和股份。2、化纤板块。建议关注华峰化学、新凤鸣、泰和新材。3、建议关注万华化学、华鲁恒升、鲁西化工、宝丰能源等优质标的。4、轮胎板块。建议关注赛轮轮胎、森麒麟、玲珑轮胎。5、农化板块。建议关注亚钾国际、盐湖股份、兴发集团、云天化、扬农化工。6、优质成长标的。建议关注蓝晓科技、圣泉集团、山东赫达。   维持基础化工行业“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原油价格波动,需求不达预期,宏观经济下行
      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9页
      2024-12-13
    • 医药行业2025年度展望:创新突破,与机遇共舞

      医药行业2025年度展望:创新突破,与机遇共舞

      化学制药
        报告摘要   2024年回顾:今年以来全球医药指数在疫情后继续回归冷静,中国医药市场降温明显,MSCI中国医药指数表现-16.2%,跑输市场32%。目前股市已回到疫情前2019年水平,但中国医药行业的研发实力已得到提升明显。美国开启降息,头部公司将会率先获得资金青睐,我们推荐关注康方生物(9926.HK)等具有国际研发能力的头部公司。   2025年展望:对于国际化程度较高的CRO、生物科技公司,我们认为明年美国可能要求中国在美从事药物研发的生物科技和CRO公司经过批准和持续监督。对于面向国内的医药子板块,药品端的政策影响边际递减,医疗器械仍是下一步医改重点。   我们对子板块的观点如下:   生物科技/制药:集采影响已经逐渐消减,头部制药公司转型成功,可关注通过FIC/BIC创新药走向海外市场的中国药企。美联储降息有助于改善投融资环境,但在美从事药品研发的中国药企可能面临美国的审核和批准。   CRO/CDMO:全球生物医药投融资已回暖,中国还未看到止跌的趋势,海外业务占比较大的头部CXO公司将会有较强的业绩支撑,美国可能通过名单审查的形式影响CRO行业。   医疗器械:集采影响中性偏正面,未来其他政策将密集出台。医疗设备由于医药反腐和以旧换新政策滞后而下滑,第四季度招投标回暖,将在4Q和明年的业绩上体现;医疗耗材增长稳定,临床需求驱动手术量增长;体外诊断第三季度已出现反弹趋势。   医疗服务:严肃医疗受政策影响将有较大压力,特别是公立医院;消费医疗有望在国家鼓励扩大内需的大环境下实现较快增长。   医药流通:医保基金预付金政策有望改善医药流通公司账期;明年货币政策的基调“适度宽松”有利于降低财务成本压力。
      民银证券有限公司
      27页
      2024-12-13
    • 医药行业周报:NewAmsterdam在研新药Obicetrapib三期临床成功

      医药行业周报:NewAmsterdam在研新药Obicetrapib三期临床成功

      化学制药
        报告摘要   市场表现:   2024年12月12日,医药板块涨跌幅+0.86%,跑输沪深300指数0.13pct,涨跌幅居申万31个子行业第16名。各医药子行业中,线下药店(+4.68%)、医疗耗材(+1.41%)、医药流通(+1.40%)表现居前,医疗研发外包(-0.48%)、疫苗(+0.33%)、其他生物制品(+0.36%)表现居后。个股方面,日涨幅榜前3位分别为海欣股份(+10.02%)、第一医药(+10.01%)、盘龙药业(+10.00%);跌幅榜前3位为宣泰医药(-6.47%)、前沿生物(-5.10%)、司太立(-4.35%)。   行业要闻:   近日,NewAmsterdam宣布,公司针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和/或杂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HeFH)成年患者的3期BROADWAY临床试验取得积极的顶线结果。分析显示,试验达成主要终点,患者在接受其每日一次小分子抑制剂Obicetrapib治疗84天后,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显著获得改善。Obicetrapib是一款口服、选择性CETP抑制剂,通过阻断CETP的功能,能够在显著降低LDL-C的同时,显著提高HDL-C的水平。   (来源:NewAmsterdam,太平洋证券研究院)   公司要闻:   甘李药业(603087):公司发布公告,子公司甘李药业美国公司获得美国FDA批准,同意GZR18注射液进行Ⅱ期临床试验,GZR18注射液是一种长效GLP-1受体激动剂,旨在治疗成人2型糖尿病及肥胖/超重个体的体重管理。   安图生物(605658):公司发布公告,董事长、实际控制人苗拥军先生合计增持公司股份452,80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0779%,累计增持金额为21,021,355元,本次增持计划已实施完毕。   健帆生物(300529):公司发布公告,子公司珠海健帆血液净化科技有限公司于近日收到欧盟公告机构通知,其产品血浆分离器获得欧盟MDR认证,可在欧盟国家及其他认可欧盟CE认证国家销售。   风险提示:新药研发及上市不及预期;政策推进超预期;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4-12-13
    • 医药生物行业2025年投资策略:蓄势待发,创新为王

      医药生物行业2025年投资策略:蓄势待发,创新为王

      中药
        主要观点   2025年,维持医药生物行业“增持”评级。   全球创新药械作为高科技产业,其投融资对利率环境敏感,美国进入降息周期,1、有望改善创新药&器械行业投融资环境,CXO行业订单有望提升;2、外资有望流入中国资本市场,提升A股和港股的流动性(尤其对港股流动性的提升);3、外资有望追逐核心资产,提升相应估值。   2024年医药生物行业指数整体表现不佳,截至2024年11月,A股SW医药生物行业指数PE(TTM)约33倍,较年初有所回升,但仍低于近十年行业估值平均值。随着政策的支持,以及行业内部结构调整,行业有望进一步修复业绩和估值。u重点关注方向包括:1)创新药(国家政策支持力度强劲,支付端有望进一步改善,出海占领全球市场);2)CXO(生物安全法案事件利空影响消除,叠加降息周期订单需求提升,有望迎来业绩与估值双修复);3)仿转创(集采有望出清,加大创新,传统药企迎来新机遇);4)中药(国家政策支持中药创新,业绩有望维持较好增速);5)医疗器械(设备更新、高耗创新、低耗出海等)。   建议关注标的:康方生物、亚盛医药、艾力斯、科伦博泰、康诺亚、迈威生物、智翔金泰、百济神州、翰森制药、药明康德、药明生物、凯莱英、华润三九、康缘药业、天士力、普洛药业、联影医疗、澳华内镜、开立医疗。   风险提示:行业政策变动风险;药品/耗材降价风险;研发失败风险;医疗事故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等。
      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22页
      2024-12-13
    • 2024Q3血制品行业跟踪报告(附批签发):进口人白批次占比提升,静丙逐季恢复

      2024Q3血制品行业跟踪报告(附批签发):进口人白批次占比提升,静丙逐季恢复

      生物制品
        分品种来看批签发数据,人血白蛋白:2024年前三季度,人血白蛋白批签发3797批(+13%),其中国产人白获批1229批(+9%),占比为32.36%,进口人白获批2568批(+15%),占比为67.63%。2024Q3人血白蛋白批签发批次为1306批(+5%)。免疫球蛋白:2024年前三季度静丙批签发批次为940批(-3%);其他品种如狂免120批(+48%)、破免104批(+9%)。2024Q3静丙批签发批次为355批,同比增长6%。凝血因子类:2024年前三季度凝血因子Ⅷ获批396批(+23%)、PCC获批194批(-11%)、纤原获批231批(+12%)。2024Q3凝血因子Ⅷ获批127批(+1%)、凝血酶原复合物获批68批(-14%)、纤维蛋白原获批101批(+44%)。   2024年前三季度血制品归母净利增速12%:剔除华兰生物疫苗业务后,7家血液制品上市公司2024年前三季度收入总额约为176亿元(+1.7%),归母净利润总额约48亿元(+12.2%),扣非归母净利润45亿元(+12.2%)。利润增速快于收入,主要系博雅生物非血制品业务剥离,以及天坛生物利润率同比提升等因素影响。   三季度静丙院外终端价差延续。从陕西省来看,多家企业静丙的药店零售价格(院外)相较院内省中标价高约100-200元,从江苏省徐州市来看,多家企业院外价较院内高出约200元以上。   行业采浆量增长提速。2024年上半年,天坛生物/博雅生物在半年报中披露了采浆量数据,分别实现采浆同比增长15%/14.6%。   投资建议:建议重点关注上海莱士(002252.SZ)、卫光生物(002880.SZ)、华兰生物(002007.SZ)、派林生物(000403.SZ)、天坛生物(600161.SH)。   风险提示:政策变化风险;企业产品质量风险;新品种研发不及预期。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5页
      2024-12-12
    • 医药行业周报:集采执行考核规则优化、上海设立并购基金,关注政策宽松相关机会

      医药行业周报:集采执行考核规则优化、上海设立并购基金,关注政策宽松相关机会

    • 中药:看好行业底部反转,国企改革与并购重组共振发展

      中药:看好行业底部反转,国企改革与并购重组共振发展

      中药
        中成药市场规模接近5000亿元,院外市场规模占比提升至30%以上。2023年中药行业市场总规模超7000亿元。核心三大品类中中成药市场规模达到接近5000亿元,中药饮片市场规模为2173亿元,中药配方颗粒市场规模超过500亿元。2017-2023年中成药院外市场CAGR增速为3.0%,受到中药注射剂院内使用限制影响,院内市场规模增长相对有限,除新冠疫情期间扰动以外,院外市场占比逐步提升,由2017年的28%提升至2023年的32%。   行业需求侧稳健增长,供给侧竞争格局相对稳定。供给侧:中药领域新产品放量周期较长,且中药独家品种众多,具备较高的品牌与产品壁垒,整体来看供给侧格局相对稳定。需求侧:整体受消费环境影响,但行业刚需韧性较强,2019-2023年大部分重点中药企业收入与利润端实现较好增长。由于老龄化日益加剧,结构上看好银发经济与慢病用药相关领域需求;受益于院外零售渠道集中度持续提升,用药品类上看好中药品牌OTC领域。   国资占据行业领导地位,国企改革为行业发展注入新动力。国企在中药上市公司中占据重要地位。21家A股中药上市公司实控人为国资背景,数量占比为30%(剔除ST或ST*)。2023年营业收入占比为63%,归母净利润占比为61%,市值占比为60%。中药国企的收入体量与盈利能力在行业中均占据绝对优势。近年来多家中药国企通过资产优化、管理层变革、发布激励方案、品牌价值与产品力重塑、营销改革与降本增效六大关键举措,逐步实现焕新发展与业绩增长。   拥有较高分红水平,行业持续稳健增长。2023年SW医药生物板块整体分红率为47.6%,SW中药板块分红率为60.4%,中药板块分红率明显高于生物医药全行业水平。中药板块总营收从2013年的1486亿元提升至2023年的3721亿元,十年复合增长率为9.6%,板块归母净利润总和从2013年的166亿元提升至2023年的336亿元,十年复合增长率为7.3%。我们认为中药行业兼具稳健增长与较高分红属性,属于优质的类现金资产。   24年前三季度中药板块增长承压,部分企业仍展现增长韧性。前三季度SW中药板块营业总收入为2706亿元,同比下降3%,归母净利润总额为299亿元,同比下降9%。主要由于23年同期新冠疫情防控措施优化后,短期对呼吸类、补益类、肠胃类等多种中药品类需求量激增,23年板块业绩出现高增长,同时24年Q2以来院外零售终端渠道受影响较大,对中药OTC品种销售造成影响,但部分企业如东阿阿胶、佐力药业、贵州三力等通过核心产品渠道拓展放量仍逆势实现较高增长。我们认为中药行业在2024年由于药店终端动销压力,库存压力等因素导致院外OTC阶段性销售承压,展望25年有望恢复向好态势。   行业集采降幅相对温和,中药独家品种优势明显。24年11月多地发布中药行业相关集采文件:广东中成药联盟集采续约,对于上一轮已中选/备选的独家中药品种,本轮报价降幅≥1%即可获得拟中选资格;山东发布中药饮片集采文件,降价规则中明确企业第二轮报价降幅≥20%即可获得拟中选资格;安徽省中成药集采目录更新,将非医保目录品种感冒灵从集采名单移出,我们认为中药品种集采降价温和态势延续,中药OTC非医保类品种集采风险较小。   国内医药产业有望掀起并购重组浪潮,并购驱动成长将成为未来重要主线之一。医药行业技术变化层出不穷、IPO向并购重组发展与股东层面推动公司治理优化是推动行业并购的主要原因。分领域来看,并购重组有望在医疗器械、中药、医疗服务、血制品与科研服务等细分行业密集发生。近年来医药上市公司间大型并购项目逐步增多,如华润三九收购昆药集团、迈瑞医疗收购惠泰医疗等重要交易。我们认为以“华润系”为代表的诸多中药上市公司现金流充裕,且具备较强的并购整合能力,并购有望成为助推中药行业未来成长的重药主线之一。同时跨领域并购也值得关注,例如近期康缘药业并购生物创新药企业中新医药、羚锐制药并购银谷制药等交易。   建议关注:华润三九、云南白药、羚锐制药、昆药集团、同仁堂、马应龙等。   风险提示:行业政策变化风险,国企改革推进不及预期等。
      海通国际证券集团有限公司
      13页
      2024-12-12
    • 其他化学原料:SAF前景广阔,政策驱动迎发展良机

      其他化学原料:SAF前景广阔,政策驱动迎发展良机

      化学原料
        投资要点   SAF是航空业碳减排重要手段,前景广阔:航空业是交通领域减排最难最慢的部门,全球航空业碳排量占交通领域排放量12%,在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中占比为2%。全球航空业已制定积极目标,即提出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应用可持续航空燃料(SAF,SustainableAviationFuel)是被公认的净零排放主要技术路线。SAF是一种用于商业航空的液体燃料,指由可再生资源或废弃物制成且通过安全性认证和可持续认证的航空燃料。与传统航煤(航空煤油)相比,SAF可实现全生命周期内减少50%~90%二氧化碳排放,是2050年以前实现国际航空业净零排放的主要技术路线。根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数据,2023年全球SAF消费量达到45-50万吨,是2022年两倍,但仅占喷气燃料总消费量0.1%,2024年全球SAF产量将增加三倍,达到19亿升(150万吨),但仍只占2024年航空燃料需求0.53%。预计2025年和2030年全球SAF需求量将分别达到630万吨和1835万吨,到2050年,SAF将达到3.58亿吨,承担航空业65%以上的减排贡献。中国是全球第二大航煤消费国,国内航煤消费量在疫情前(2019年)为3684万吨/年;国内民航业发展仍处在成长期,预计2025、2030、2035年国内航空燃料消费量将分别达到5000、7000和8000万吨左右,由此带来的发展与减排矛盾更加突出。与欧美相对成熟市场以及其他新兴市场一样,中国航空业需要在保持业务增长的同时应对降低碳排放的挑战,对SAF需求量巨大。   政策驱动行业发展,2025年市场有望全面开启:欧美已制定国家或地区层面SAF应用目标和航空碳减排目标,政策相对比较完善,也使其成为当前全球SAF主要的生产和消费区。欧盟对生产和使用SAF厂商进行经济扶持,对生产企业发放预计总额16亿欧元的补贴。根据2023年10月颁布ReFuelEU Aviation法规,欧盟将在2025年1月1日起强制在欧盟机场的飞机燃油中添加SAF,生物航煤新赛道有望全面开启,其2025年添加比例为2%,2030年添加比例为6%,2035年添加比例为20%,2040年添加比例为34%,2045年添加比例为42%,2050年达到70%。此外,该法规还鼓励使用先进SAF原料,并限制高间接土地使用变化(ILUC)原料来源,由农业或林业残留物、藻类、生物废物、废食用油或某些动物脂肪生产的SAF属绿色燃料,禁止使用饲料和粮食作物原料(包括棕榈和大豆原料)生产的SAF。2021年美国发布《美国航空业气候行动计划》,确定2050年美国航空业碳中和的长期目标,并发布政策支持碳减排,提出到2030年实现美国SAF产量达到900万吨,到2050年实现SAF产量超1亿吨,航空燃油100%加注SAF;规定航空燃料供应商在美国本土销售SAF产生的环境权益可在市场交易;为SAF生产、应用和研发提供经济支持。中国SAF尚处于初级阶段,但正在加速推进。2021年发布《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将航空业纳入碳市场重点碳排放行业名单,大力推进SAF等替代燃料发展;2022年《“十四五”民航绿色发展专项规划》提出,力争“十四五”期间SAF消费量达到5万吨、2025年当年达到2万吨,相较于我国约3000万吨/年的航油消费量,该目标略显保守,但发展SAF的方向已明确;2023年7月民航局适航审定司《航空替代燃料可持续性要求(征求意见稿)》发布;2024年7月民航二所可持续航空燃料发展研究中心正式揭牌成立;2024年9月18日,国家发改委、中国民航局在北京启动可持续航空燃料应用试点,9月19日起,国航、东航、南航分别从北京大兴、成都双流、郑州新郑、宁波栎社机场起飞的12个航班将正式加注可持续航空燃料。   HEFA是主要路线,中国具备UCO原料优势:SAF在推广应用中面临的基础设施、技术等方面障碍较少,容易在现有航空体系中应用推广。SAF可获性较好,有着广泛的原料来源和多样化的生产工艺,可与传统航煤直接混合使用,不需要对飞机燃料系统进行改造。目前HEFA是唯一实现商业化的成熟路线,醇喷(ATJ)和费托法(FT)处于示范项目阶段,电转液(PtL)还处在研发试验阶段。同时,HEFA被认为是2030年前最主要的工艺路线,IATA预计约85%SAF项目会使用此工艺制造。长期来看,当SAF市场需求量超过HEFA的潜在供应量时,醇喷和费托法等新技术将作为补充进入到商业化阶段,但从应用成熟度和产品经济性角度HEFA依然最优,将作为SAF长期的基础产能。HEFA是指将动植物油、废油或脂肪通过使用氢气(氢化)加工提炼成SAF,一般包括加氢脱氧、异构化、裂化和分馏等流程。HEFA工艺在原料收集和技术上有一定优势,原料来源广泛,从餐厨余油、植物油到动物脂肪,甚至藻类,都可以成为HEFA的原料,产业链完善;生产工艺主要来自相对成熟的石油炼制技术。中国是全球废弃餐油(UCO)主要生产国,并建立了广泛收集渠道,使得中国具备HEFA工艺战略性机会。目前中国废弃餐油潜在储备量超过1200万吨,按照75%的SAF出品率,可支撑近1000万吨SAF供应量。目前中国UCO主要用于出口,2023年中国UCO产量超300万吨,其中206万吨用于出口,比例高达68%,2024年1-6月我国共出口UCO140.97万吨,同比增长67%,并未实现UCO在SAF等高价值场景的经济效益。随着国家“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推进,以及国内SAF行业先行者的积极布局,中国有望成为全球SAF主要供应国。11月15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关于调整出口退税政策的公告》,取消化学改性的动、植物或微生物油、脂等产品出口退税,有利于国内生物柴油和SAF生产企业获取原料,提升项目竞争力。   国内SAF商业化起步,企业加速布局:Neste占据全球半壁江山,霍尼韦尔等国外巨头SAF技术实现较大突破。芬兰Neste作为全球最大的用废弃物和残余物生产可再生柴油和可持续航空燃料(SAF)的生产商,目前产能100万吨/年,产量10万吨,接近2022年全球产量的一半,随着新加坡炼油厂扩建以及对鹿特丹炼油厂追加投资,到2023年Neste公司每年将能够生产约150万吨SAF。霍尼韦尔、美国合成油公司、耐斯特石油成功研发出废弃油脂制SAF技术,并完成技术示范和推广。国内企业SAF商业化仍处于起步阶段,生产方式为以废油脂为原料HEFA工艺,多用于出口。生产生物柴油(尤其是烃基生物柴油,HVO)的企业一般也都具备转产SAF的能力,多家企业正加速布局。镇海炼化:2022年5月,中国首套10万吨/年生物航煤工业装置在镇海炼化进行首批规模化试生产,并获亚洲首张全球RSB生物质SAF认证证书,同年9月,我国首批规模化生产生物航煤取得适航证书。易高环保:在张家港建设的10万吨产能HEFA装置已建成,主要面向国际市场,2022年通过中国石油国际事业(伦敦)公司将2000余吨SAF出口至欧洲,目前国内适航认证工作正在审定过程中。君恒生物:2024年1月SAF通过中国民航局适航认证,2024年预计年产SAF13.7万吨,2025年将实现年产SAF40万吨。嘉澳环保:控股子公司连云港嘉澳50万吨生物燃料产能近期投料成功,此前已获得BP战略投资入股,适航认证工作正在积极推进。海新能科:2024年11月取得民航局HEFA-SPK适航认证,旗下山东三聚目前具备5万吨生物航煤生产能力,产品主要由中航油集中采购,采购后与3号喷气燃料或Jet A-1调和使用。   投资建议:政策拉动SAF及上游UCO需求,建议关注嘉澳环保(603822.SH)、海新能科(300072.SZ)、卓越新能(688196.SH)、东华能源(002221.SZ)、鹏鹞环保(300664.SZ)、朗坤环境(301305.SZ)、山高环能(000803.SZ)等。   风险提示:政策变动风险;新技术替代风险;下游应用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风险;原料供应和价格波动风险;项目进度不及预期
      华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4-12-12
    • 中国真空镀膜行业市场规模测算逻辑模型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中国真空镀膜行业市场规模测算逻辑模型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化学原料
      中心思想 本报告基于头豹研究院对中国真空镀膜行业的分析,利用统计数据和逻辑模型,对真空镀膜机市场规模进行了测算。报告的核心观点是:真空镀膜机市场规模受到智能手机、集成电路、光电子器件等下游产业发展的影响,呈现波动增长态势。复合铜箔镀膜机的需求量快速增长,成为推动真空镀膜机市场规模增长的重要因素。 真空镀膜机市场规模测算方法及关键驱动因素 报告采用“市场规模 = 价格 × 数量”的经典公式,通过对镀膜机售价(Q)和镀膜机总体需求量(P)的预测,最终得出真空镀膜机市场规模。其中,镀膜机总体需求量(P)的计算则更为复杂,它受到下游多个行业(智能手机、集成电路、光电子器件等)的玻璃片总需求量影响,并最终通过镀膜机年产能进行换算。复合铜箔镀膜机的兴起,也成为影响镀膜机总体需求量的重要因素。 复合铜箔镀膜机市场快速增长对整体市场的影响 复合铜箔镀膜机的渗透率快速提升,直接驱动了其镀膜机需求量的显著增长。该部分需求的增加,对整体真空镀膜机市场规模的增长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并改变了市场结构。 主要内容 本报告详细阐述了中国真空镀膜行业市场规模的测算逻辑和数据来源,并对关键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 下游产业需求分析及对镀膜机需求的影响 报告首先分析了智能手机、集成电路和光电子器件等下游产业的产量及增长趋势。这些产业的产量增长直接影响了对玻璃片的总需求量,进而影响到真空镀膜机的需求。报告中详细列举了各个年份的数据,并分析了其增长率,为真空镀膜机需求量的预测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 智能手机玻璃片需求量分析 报告通过“一台手机需要的玻璃片数”和“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两个关键因素,计算出“智能手机玻璃片总需求量”。报告指出,随着智能手机摄像头数量的增加,每部手机所需的玻璃片数量也在增加,这直接影响了总需求量。同时,智能手机出货量虽然在近几年有所波动,但报告预测未来几年将保持增长态势。 集成电路和光电子器件需求量分析 报告同样分析了集成电路和光电子器件的产量及增长趋势。这两个产业的快速发展也驱动了对真空镀膜机的需求。报告中分别给出了这两个产业的产量数据及增长率预测,并将其纳入到整体玻璃片需求量的计算中。 真空镀膜机产能及运行效率分析 报告分析了真空镀膜机的产能和年运行时长,并计算出镀膜机的年产能。这些数据是计算镀膜机需求量的关键因素。报告中指出,镀膜机的产能相对稳定,而年运行时长则受到设备维护等因素的影响。 镀膜机产能的确定 报告基于萨隆特和汇成真空镀膜机的产能数据,取平均值确定了镀膜机的产能。 镀膜机年运行时长的确定 报告根据汇昌真空和光润真空的设备维护和操作流程,估算出镀膜机的年运行时长。 复合铜箔镀膜机市场分析 报告特别关注了复合铜箔镀膜机市场的快速发展。报告分析了复合铜箔的渗透率和需求量,并计算出复合铜箔镀膜机的需求量。 复合铜箔渗透率的预测 报告预测了未来几年复合铜箔在动力电池领域的渗透率,并说明了其预测的依据。 复合铜箔需求量的计算 报告通过动力电池产量和复合铜箔渗透率,计算出复合铜箔的需求量。 复合铜箔镀膜机需求量的计算 报告通过复合铜箔需求量和单台镀膜机复合铜箔产能,计算出复合铜箔镀膜机的需求量。 真空镀膜机市场规模测算结果 报告最终将上述所有因素综合考虑,计算出2019年至2028年中国真空镀膜机市场规模的预测数据。报告中给出了详细的数据表格,并分析了市场规模的增长趋势。 数据来源及方法论 报告详细列出了所有数据来源,包括公开资料、行业报告、企业官网等,并说明了数据处理和模型构建的方法。这保证了报告结果的可靠性和可信度。 总结 本报告通过对中国真空镀膜行业下游产业需求、镀膜机产能及运行效率、以及新兴复合铜箔镀膜机市场等因素的综合分析,利用数据驱动的方法,对中国真空镀膜机市场规模进行了测算。报告结果显示,真空镀膜机市场规模呈现波动增长态势,复合铜箔镀膜机的快速发展是推动市场增长的重要因素。报告的数据来源清晰,方法论严谨,为行业投资者和企业决策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报告中对未来市场规模的预测,也为行业发展趋势提供了 valuable insights。 然而,报告也指出,市场规模的预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受制于数据获取的完整性和预测模型的准确性。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完善数据收集和模型构建,以提高预测的精度。
      头豹研究院
      27页
      2024-12-12
    • 化工行业运行指标跟踪-2024年10月数据

      化工行业运行指标跟踪-2024年10月数据

      化学制品
        摘要   1、行业估值指标、景气度指标:化工行业综合景气指数;工业增加值   2、价格指标:PPI\PPIRM\CCPI、价格价差(化工品价格走势及最新历史分位)   3、供给端指标:产能利用率、能耗、固定资产投资、存货、在建工程情况   4、进出口指标:进出口价值贡献度拆分   5、下游行业运行指标:PMI、地产、家电、汽车、纺服   6、行业经济效益指标:三大行业经济效益指标   7、全球宏观和终端市场指标:采购经理指数、GDP同比、民用建筑开工、消费者信心指数、汽车销售   8、全球化工产品价格及价差:化学原料价格及价差、中间产品价格及价差、树脂/纤维子行业价格及价差   9、全球行业经济效益指标:销售额变动、盈利能力、成长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每股指标   10、欧美地区化工产品价格及生产指标:化工行业景气指标、化工行业信心指数、产能利用率、产量指数、PPI、生产指数   行业观点   国内化工在建增速23年Q1见顶、于24Q2已经至回落零值附近,阶段性在建已经达峰。预期新增产能投放的压力是抑制化工板块的盈利预期的主要因素,后续我们需要观察需求端修复与供给端产能释放节奏的匹配情况对盈利端的影响。另一方面,我们也观察到产能供给结构经过多年优化逐步有序,龙头及领先企业的产能竞争优势扩大,因此我们从硬资产和景气两条主线推荐:   1、聚焦高质量发展的“硬资产”:重点推荐:万华化学、扬农化工,建议关注:云天化、龙佰集团   2、景气角度:(1)景气修复中找结构性机会:需求韧性强且有望逐步迎来景气修复的农化、轮胎板块,农化板块重点推荐:扬农化工,建议关注磷肥相关标的:云天化、川恒股份。轮胎板块建议关注:赛轮轮胎、森麒麟、玲珑轮胎、通用股份。(2)制冷剂:下游家电排产状况良好,产品价格维持上行趋势、供给配额制约束性强;建议关注:巨化股份。(3)OLED材料:迎应用范围扩大、国产化率提升、单屏材料用量提升等多重增长;重点推荐:莱特光电、万润股份、瑞联新材,建议关注:奥来德。(4)代糖行业仍然以10%+的增速在增长,三氯供需稳定,双寡头竞争成长性行业,容易形成默契,有较大弹性。重点推荐:金禾实业。   风险提示   原油价格大幅波动风险;安全环保风险;化工品需求不及预期;新增产能释放造成行业竞争加剧
      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7页
      2024-12-12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