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行业分类:
  • 全部
  • 中药
  • 医疗器械
  • 生物制品
  • 化学制药
  • 中药
  • 医疗器械
  • 医疗服务
  • 医药商业
  • 化学制品
  • 医疗行业
  • 化学原料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15035)

    • 医药行业周报:持续关注海外行政令草案影响创新药板块情绪

      医药行业周报:持续关注海外行政令草案影响创新药板块情绪

      中药
        投资要点   行情回顾:本周医药生物指数下跌0.36%,跑输沪深300指数1.75个百分点,行业涨跌幅排名第29。2025年初以来至今,医药行业上涨26.80%,跑赢沪深300指数11.88个百分点,行业涨跌幅排名第8。本周医药行业估值水平(PE-TTM)为31.79倍,相对全部A股溢价率82.81%(-3.75pp),相对剔除银行后全部A股溢价率为37.74%(-3.31pp),相对沪深300溢价率为137.42%(-3.85pp)。本周相对表现最好的子板块是医疗设备,上涨3.0%,年初以来表现最好的前三板块分别是医疗研发外包、化学制剂、其他生物制品,涨跌幅分别为+68.3%、+46.9%、+45.2%。   美国行政草案引发市场担忧,建议持续关注创新药板块情绪影响。9月10日,《纽约时报》披露特朗普政府正在起草一项行政命令,具体包括:1)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对美国制药公司收购中国在研药物权益的交易进行强制审查;2)要求FDA对中国临床试验数据进行更细致的审查,并对提交中国试验数据的企业收取更高的监管费用。该政策仍处于早期探讨阶段,一方面考虑特朗普政府执政风格,后续不完全落地可能性较大,另一方面,MNC等利益集团游说动力强具体实操难度大以及医学伦理考虑也会对草案实施形成压力,建议持续关注创新药板块情绪影响。   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审批30日通道落地,创新药IND再提速。9月12日,国家药监局发布公告“对符合要求的创新药临床试验申请,在受理后3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评审批”,自发布之日起实施。通道范围为满足三条标准之一的中药、化学药品、生物制品1类创新药临床试验。2019年实施药物临床试验60日默示许可后,我国药物临床试验审评审批平均用时缩减至约50个工作日。本次《公告》在原基础上增设30日通道,对部分有进一步加速需求的临床试验申请再提速。   第六批高耗国采有望受益于反内卷指导下的价格竞争和国产替代。9月8日,北京市医保局发布《开展药物涂层球囊类及泌尿类医用耗材历史采购数据填报工作的通知》,9月10日起开始报量。2021年药物球囊类市场规模约20亿元垠艺(41.5%)、贝朗(27.1%)、乐普(10.4%)为市场主要玩家,此前已经历多轮联盟集采,集采后平均价格为6000元。泌尿介入类耗材此前暂未参加大范围集采,主要玩家包括波士顿科学、美敦力、库克、史赛克、泰尔茂、碧迪等外资和微创、威高等国产玩家。此前国家医保局明确表明集采要遵循“反内卷”原则,需要优化价差计算的“锚点”,不再以简单的最低价作为参考。反内卷推进下,降幅有望更加温和。   稳健组合:恒瑞医药(600276)、百济神州-U(688235)、美年健康(002044)、亿帆医药(002019)、通化东宝(600867)、甘李药业(603087)、恩华药业(002262)、美好医疗(301363)、亚虹医药-U(688176)、康龙化成(300759)。   风险提示:医药行业政策不确定性超预期风险;研发进展不及预期风险;业绩不及预期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0页
      2025-09-14
    • 医药行业周报:PD1/VEGF/IL-2潜力可期,建议继续关注上海谊众

      医药行业周报:PD1/VEGF/IL-2潜力可期,建议继续关注上海谊众

      中药
        投资要点:   本周医药市场表现分析:9月8日至9月12日,医药指数上涨1.03%,相对沪深300指数超额收益为0.47%。本周,受特朗普政府关于加大中国药品审查消息的影响,创新药板块波动较大,但我们认为在中国创新药强势崛起的事实和MNC的利益需求等多因素下,中国创新药持续BD的趋势有望持续,我们继续看好创新药,建议关注:1)创新药作为较为确定的产业趋势,A股)信立泰、热景生物、上海谊众、康弘药业、华纳药厂、前沿生物、福元医药、昂利康、一品红、泽璟制药、科伦药业、恒瑞医药;港股)三生制药、中国生物制药、科伦博泰、石药集团、康方生物、信达生物、翰森制药;2)25年业绩或逐季度边际改善、估值水平较低且有边际改善的个股,建议关注CXO及产业链(药明康德、泰格医药、百普赛斯等)、昆药集团、马应龙、开立医疗、迈瑞医疗、鱼跃医疗、海泰新光、麦澜德等;3)集采边际改善:医疗耗材(南微医学、微电生理、爱博医疗、心脉医疗等),药品(人福医药、恩华药业等)。   医药指数和各细分领域表现、涨跌幅:本周上涨个股数量263家,下跌个股220家,涨幅居前为振德医疗(+41%)、浩欧博(+28%)、济民健康(+26%)、康为世纪(+23%)、奥精医疗(+20%),跌幅居前为悦康药业(-18%)、迈威生物-U(-14%)、易瑞生物(-14%)、上海谊众(-13%)、益方生物-U(-12%)。   PD1/VEGF/IL-2三抗机制上互补明显,建议关注上海谊众。靶点机制:1)PD-(L)1:PD-1及其配体PD-L1通路控制肿瘤微环境中免疫耐受的诱导和维持。PD-1/PD-L1的活性负责癌症中T细胞的活化、增殖和细胞毒性分泌,从而降低退化的抗肿瘤免疫反应;2)VEGF(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一类调节血管生成的因子。VEGF在许多肿瘤中表达并诱导形成的异常的肿瘤血管,刺激肿瘤血管形成,使血管易漏、扭曲,不成熟。VEGF参与肿瘤生长的整个过程,是最重要的血管生成因子;3)IL-2(R):在肿瘤微环境(TME)中,IL-2/IL-2R信号通路作用复杂,既可促进Tregs扩增抑制抗肿瘤免疫,也能促进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浸润增强抗肿瘤免疫。由于IL-2(R)在肿瘤微环境中的双重作用,IL-2(R)疗法开发需要更精准的策略。上海谊众在研的三抗YXC-001通过将PD-1、VEGF与IL-2三重靶点整合于单一分子,具备更高的机制整合度与体内协同效率,治疗策略上具有高度可行性,有望在疗效一致性、药代动力学协调性与免疫激活精准性等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   投资观点及建议关注标的:中国医药产业已基本完成了新旧增长动能转换(创新替代仿制,出海能力提升),尤其是创新药显著打开了中国医药企业增长新曲线,具体来看,1)中国创新产业已具规模,恒瑞医药、翰森制药、中国生物制药等传统Pharma已完成创新的华丽转身,百利天恒、科伦博泰等创新药公司正在以全球First-in-class的姿态快速崛起;2)出海能力加速提升,中国药企已成为MNC非常重视的创新转换来源。医疗设备、供应链等已在全球范围内占据较高的地位,在欧美发达市场以及新兴市场持续崭露头角,如联影医疗、华大智造、美好医疗等。需求端和支付端也在持续推动新增量:3)老龄化持续加速,心脑血管、内分泌、骨科等慢性疾病需求持续提升,银发经济长坡厚雪;4)支付端看,医保收支仍在稳健增长,同时医保局积极推动商业保险的发展,构建多层次支付体系;另外,新技术也在加速行业变革:5)AI浪潮下,医药有望释放新的成长逻辑。展望25Q4,继续看好创新药主线,关注三季度业绩开始企稳回升的医疗器械、尤其是医疗设备和家用器械板块,布局2026年行业有望迎来反转的老龄化及院外消费(药店、中药等),同时建议关注估值较低的麻药、血制品等。   本周建议关注组合:信立泰、热景生物、前沿生物、上海谊众、中国生物制药;   九月建议关注组合:恒瑞医药,信立泰,科伦药业,康弘药业,中国生物制药,翰森制药,信达生物,三生制药,上海谊众,前沿生物。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风险,政策变化风险,行业需求不及预期风险。
      华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0页
      2025-09-14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创新药行业进入快速成长期,关注未来6-12个月投资机会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创新药行业进入快速成长期,关注未来6-12个月投资机会

      中药
        Biotech收入整体维持稳定增长,净亏损呈现快速收窄趋势   2025H132家中国Biotech企业实现营收463.56亿元,同比增长17.97%。龙头Biotech企业已实现多产品线或国际化布局,整体收入维持稳定高增;部分中小型Biotech公司凭借其核心产品,收入快速增长。2025H1中国Biotech企业净利润维持亏损状态,但整体延续快速收窄趋势;部分公司已出现扭亏,整体呈现积极信号。其中,百济神州实现归母净利润4.50亿元,首度扭亏为盈;信达生物实现归母净利润8.34亿元,延续盈利趋势。   中国创新药资产迎来出海浪潮,BD交易总金额持续刷新纪录   随着中国创新药企研发实力的显著提升,近几年来中国创新药资产的价值逐渐得到全球认可,出海授权交易成为中国医药产业参与全球竞争、实现产业升级的重要路径,中国创新药资产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涌入跨国药企的研发管线。根据Insight数据统计,中国创新药资产出海授权交易的首付款与总交易额已从2020年的8.7/99.4亿美元快速提升至2024年的49.4/561.2亿美元;2025H1延续趋势,仅半年时间总交易额已达到635.5亿美元,超过2024全年水平,占比全球licenseout交易总额的40%左右。   根据《China’s increasing flow of innovative assets into big pharma R&D pipelines》数据,2020-2025H1全球11家MNC购买中国资产的总金额已接近1000亿美元,包括约110亿美元首付款;其中,BMS、AZ、Merck与Novartis对中国资产的交易相对更加积极。MNC购买的中国资产技术形式多样,包括ADC、双抗、TCE、CAR-T等,适应症涵盖肿瘤、自免、代谢等多个赛道。   关注未来6-12个月多个创新药大赛道的投资机会   未来6-12个月,我们建议关注包括下一代IO、减重、小核酸等在内的市场空间较大的7个创新药赛道。这些领域正在发生着积极变化或在短期内有望迎来价值拐点,国内相关公司亦在积极布局,甚至在某些领域做到了全球领先。   推荐标的   推荐标的:制药及生物制品:恒瑞医药、华东医药、三生制药、联邦制药、人福医药、恩华药业、信达生物、再鼎医药、百利天恒、泽璟制药-U、诺诚健华、科伦博泰生物-B、三生国健、康诺亚-B、一品红、海思科、艾力斯、艾迪药业、和黄医药、京新药业、健康元;CXO:药明康德、药明合联、药明生物、美迪西、博腾股份、普蕊斯;科研服务:皓元医药、百普赛斯、毕得医药、昊帆生物、药康生物、奥浦迈;中药:东阿阿胶、众生药业、江中药业、天士力、济川药业、羚锐制药、悦康药业、方盛制药、佐力药业;原料药:普洛药业、健友股份、华海药业、奥锐特、博瑞医药;医疗器械:迈瑞医疗、联影医疗、开立医疗、澳华内镜、英科医疗、万孚生物、可孚医疗、圣湘生物、康拓医疗;医疗服务:爱尔眼科、通策医疗、美年健康、海吉亚医疗、锦欣生殖;零售药店:益丰药房。   风险提示:药物临床研发失败、药物安全性风险、行业竞争格局恶化等。
      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0页
      2025-09-14
    • 医药生物行业点评:海外医药政策跟踪——《纽约时报》报道“特朗普政府拟对中国药品进行限制”

      医药生物行业点评:海外医药政策跟踪——《纽约时报》报道“特朗普政府拟对中国药品进行限制”

      化学制药
        事件:   2025年9月10日,《纽约时报》发布报道《特朗普考虑对中国药品实施严厉管控》(Trump Weighs Crackdown on Medicines From China)。该报获取的行政令草案显示,特朗普政府正在讨论对中国药品实施严格限制,核心内容涉及两个关键举措:   (1)草案要求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对美国制药公司收购中国在研药物权益的交易进行强制审查。此类交易目前无需经过此类审查。(2)草案提议FDA调整监管审查流程,对基于中国患者临床数据的药品申请实施更严格的审查标准并征收更高监管费用,从而抑制药企对中国临床数据的依赖。报道称FDA通常已要求药企主要在美国患者中获取后期临床试验数据。   该草案由部分生物科技公司及风险投资者(其中包括与特朗普女婿相关联的基金)游说推动。这些投资者持有部分陷入困境的美国biotech股份,并将中国创新药企业视为生存威胁。   与之相对,反对这一限制举措的阵营得到了Pfizer、AstraZeneca等跨国药企的支持。这些跨国药企可从中国生物科技企业更具成本优势的资产及快速交付能力中获益。   最重要的是,白宫发言人明确表示,政府目前并未积极考虑该行政命令草案。   草案对短期内情绪或产生冲击,距离落地较远   我们认为,草案落地的可能性不大,系:(1)目前针对中国创新药的草案还处于早期探讨阶段,且行政命令草案反馈不积极,落地的可行性较低、时间周期较长。(2)从近期的经验看,特朗普的政策执行能力存疑(尤其是针对药品这一特殊领域):特朗普在2025年1、2、4、8月均发表了药品关税将于短期落地的表述,但目前药品关税的落地时间仍不明朗。(3)考虑到医药行业与民生、人道主义紧密相关,因此限制政策的落地可能意味着剥离美国患者的基本利益,从选票及政治的角度看落地可能性相对较低。   大型跨国药企明显受益于中国创新药,且游说能力强于biotech   草案牵涉的主体复杂,既包括美国的大型跨国药企,也有美国本地的biotech,且涉及到美国以外的大型跨国药企。辉瑞的CEO albert bourla(同样也是游说集团PhRMA的主席)认为和中国创新药交易的受益者不仅仅是美国的跨国药业,还包括美国的患者。考虑到美国大型跨国药企作为中国创新药的利益受益方,背后拥有游说能力也明显强于biotech,有望进一步阻碍相关草案的进展。   即使法案落地,仍有诸多应对方案,整体影响可控   本次表述是行政命令草案(executive order draft),法律层级不够高,因此在落地执行层面有相当的可探讨空间。即使行政命令执行,目前也有多种可以应对的措施和方法,整体影响可控。   回到本质逻辑,药品与其他大部分商品不同,优秀的药品是全世界通用的。中国创新药凭借高效的临床效率和持续验证的临床数据,用更低的成本和更快的速度弥补跨国药企的专利悬崖,增厚跨国药企的利润表,并且最终造福全球患者,我们认为是中国创新药企业与美国合作共赢的直接体现。因此简单的通过行政命令,阻碍中国创新药的BD,我们预计较困难。   从投资的角度来说,我们认为本次行政命令草案属于短期、可控的情绪冲击,产业的大趋势——买全球最好的中国创新药——没有改变!   风险提示:药物研发数据不及预期风险,地缘政治因素风险
      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0页
      2025-09-14
    • 医药日报:Ionis在研ASO疗法ION582获突破性疗法认定

      医药日报:Ionis在研ASO疗法ION582获突破性疗法认定

      化学制药
        报告摘要   市场表现:   2025年9月12日,医药板块涨跌幅+0.28%,跑赢沪深300指数0.85pct,涨跌幅居申万31个子行业第6名。各医药子行业中,医疗研发外包(+1.69%)、其他生物制品(+0.33%)、医药流通(+0.03%)表现居前,医疗设备(-1.08%)、线下药店(-0.92%)、血液制品(-0.72%)表现居后。个股方面,日涨幅榜前3位分别为浩欧博(+13.31%)、诺诚健华(+12.16%)、苑东生物(+11.84%);跌幅榜前3位为济民健康(-5.90%)、山外山(-5.65%)、新诺威(-4.25%)。   行业要闻:   近日,Ionis宣布,美国FDA已授予其在研反义寡核苷酸(ASO)疗法ION582突破性疗法认定,用于治疗天使综合征(AS)。此次认定基于ION582在1/2期HALOS研究中的积极结果,数据显示:患者在沟通、认知及运动功能等所有AS患者功能评估领域均有持续且积极的临床改善,同时该药物具备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ION582是一款通过脊椎穿刺鞘内给药的在研ASO疗法,旨在抑制UBE3A反义转录本(UBE3A-ATS)的表达,并激活来自父体的UBE3A等位基因以增加患者大脑中UBE3A蛋白的产生,为天使综合征的潜在疗法。   (来源:Ionis,太平洋证券研究院)   公司要闻:   海正药业(600267):公司发布公告,近日收到欧洲药品质量管理局(EDQM)签发的替加环素原料药欧洲药典适用性认证证书(CEP),此次获批将为公司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带来积极的影响。   国药现代(600420):公司发布公告,近日子公司国药威奇达收到药品GMP符合性检查告知书,国药威奇达的108车间、综合原料药车间相关生产线通过GMP符合性检查。   仟源医药(300254):公司发布公告,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董事、总裁赵群先生近日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增持了公司股份,目前持有公司股份15,781,792股,占总股本的6.36%,成为公司单一第一大股东。   华康洁净(301235):公司发布公告,公司收到招标代理机构云南兆宇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发出的《中标通知书》,确认公司为“医疗服务建设工程”项目的中标供应商,中标价格为13,096.60万元。   风险提示:新药研发及上市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风险等。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0页
      2025-09-14
    • 医药:地缘政治短期扰动,中国创新药无畏向前

      医药:地缘政治短期扰动,中国创新药无畏向前

      化学制药
        事件:2025年9月10日,纽约时报《Trump Weighs Crackdownon Medicines From China》,指出:   美国制药公司近年来越发依赖中国制造的药品,不论是抗生素和止痛药等仿制药还是创新药。中国逐渐成为全球重要的原料药和成药供应商,甚至为印度、欧洲等主要药企提供原材料。   中国生物技术快速成长,由行业资助的新药临床试验越来越多,这导致美国生物技术产业陷入低迷。2025年内,美国生物技术初创公司的IPO市场基本冻结,投资人担忧中国的临床研发成本优势会威胁美国波士顿和旧金山作为全球生物技术中心的地位。   美国政府一直在讨论对中国药品实施严格限制,若该项行政命令落地,可能切断中国研发的实验性治疗药物的供应渠道,尤其是MNC一直在购买的癌症、肥胖症、心脏病和克罗恩病等相关的药物专利权,进而可能颠覆美国制药业,影响从仿制药到创新药的各类药品供应。   行政命令草案主要目的是减少对中国药品的依赖,并扶持美国本土制造。主要包括以下的措施:   限制中国实验性药品流入。通过加强国家安全审查,美国公司购买中国实验药物的权利时,需经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的“强制性审查”。   对中国临床试验数据施加更严苛的审查,并征收更高监管费用,从而抑制制药企业对中国患者试验数据的依赖。虽然企业经常提交在中国进行的早期安全性研究结果,但食药监局通常要求药企主要基于美国患者的后期临床试验数据。   支持美国本土生产,提升关键药品美国产量,重点包括抗生素和对乙酰氨基酚,政府将优先采购美国本土产品。提供经济激励,对将制造链迁回美国的公司提供税收抵免。   草案争议较大,我们预计落地的概率较低   白宫发言人库什·德赛周一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政府目前“并未积极考虑”这项行政令草案。该草案目前面临着比较大的争议:支持该草案的人认为中国生物技术的崛起对美国biotech造成威胁,中国公司能基于美国专利文件快速、低成本地复制美国生物技术专利,在临床试验中抢占先机,这导致美国biotech失去投资吸引力。BIO总裁John Crowley警告美国在生物技术领域正失去领先地位。2025年上半年38%的药企重大交易涉及中国药品,而10年前几乎为零,如果不行动,上海可能取代美国成为全球生物技术中心。   反对方认为中国提供了高性价比的药物和原材料,降低了研发成本,不仅使MNC受益、也有利于为美国患者提供治疗。反对行政命令的利益相关方包括全球制药巨头。辉瑞CEO Albert Bourla是该政策的强力批评者,曾告诉特朗普官员:“中国BD不仅造福美国本土公司,更让美国患者受益”。Bourla在2025年5月完成一笔60亿美元的交易,购买中国3S Bio的癌症药物,并警告政策“不应阻碍癌症治疗”,限制措施会减少美国患者获得有前景的新疗法,并破坏现有供应链。MNC面临着上千亿美元的专利悬崖危机,裁员事件屡见不鲜。快速引进外部的创新管线是解决专利悬崖焦虑的有效手段,中国创新药无疑是最好的解药。   中国创新药产业具备韧性,立项时需考虑国内市场   所谓的草案,很大一部分属性在政治层面,大概率不会落地。创新药的产业韧性和源源不断的创新能力,将是中国创新药滚滚向前发展的底气所在。   同时,中国药企不要形成路径上的依赖,管线立项和布局除了针对海外未满足的临床需求外,仍需考虑到国内需求,中国市场依旧是基本盘。   投资建议:科伦博泰、映恩生物等重磅产品已经出海的创新药企不会受到扰动,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创新药临床研发失败的风险,竞争格局恶化风险,行业政策风险,技术颠覆风险等。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0页
      2025-09-14
    • 医药行业深度研究:原料药板块Q2利润高基数下承压,需求边际持续改善

      医药行业深度研究:原料药板块Q2利润高基数下承压,需求边际持续改善

      化学制药
        报告摘要   行业观点   Q2原料药板块营收同比略降,利润在高基数下下滑13%。原料药板块共选取了32家公司,2025年H1,板块实现营业收入588.70亿元,同比-2.88%,归母净利润86.97亿元,同比+1.73%,扣非净利润84.03亿元,同比+8.46%。分季度来看,2025年Q1,营收同比基本持平,环比增长5.77%,归母净利润及扣非净利润同比均实现快速增长,环比分别大幅增长91.12%和81.95%。Q1原料药企业出货量逐步恢复,毛利率同比提升1.76pct,同时降本增效持续推进,期间费用率同比下降0.81pct,此外,2024Q4多家公司计提资产减值损失,2025年Q1减值影响大幅减弱。2025年Q2,在上年同期高基数的基础上,营收小幅下滑5%,归母净利润下滑13%,扣非净利润基本持平,主要原因是:①市场竞争仍旧较为激烈,沙坦、头孢、青霉素类等部分产品价格同比仍有一定幅度下滑;②板块在建工程陆续转固,折旧费用增加,同时企业加大研发及营销投入,研发及销售费用增加,期间费用率同比提升1.30pct;③板块资产减值损失同比增长20.43%。   规模效应持续释放,Q2毛利率同环比进一步提升。2025年H1,原料药板块毛利率为38.73%,同比+1.92pct,净利率为14.77%,同比+0.67pct。分季度来看,Q1板块毛利率为38.14%,同比+1.76pct,净利率为15.41%,同比+2.63pct,环比+7.06pct,净利率同比提升主要原因是期间费用率同比-0.81pct,环比大幅改善的主要原因是减值影响大幅减弱,2024年Q4板块资产减值为12.75亿元,而2025年Q1仅为1.56亿元。Q2,板块毛利率为39.31%,同比+2.10pct,环比+1.17pct,净利率为14.04%,同比-1.48pct,环比-1.37pct。毛利率提升的主要原因是存量产品去库存结束,新产品逐渐放量,原料药企业产品销量持续增长,产能利用率提升,规模效应持续释放。净利率同比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期间费用率同比提升1.30pct,板块在建工程陆续转固,折旧费用增加,同时企业加大研发及营销投入,研发及销售费用增加,除此之外,Q2板块资产减值为4.00亿元,同比增加6,788.13万元,增长20.43%。   板块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具备性价比。2025年H1,原料药板块仍旧面临行业竞争加剧、产品价格下降的压力,但价格下降幅度逐渐收窄,部分产品价格底部震荡,同时行业去库存结束,成熟品种销量增长,新产品持续放量,从估值来看,截至2025年Q2末,原料药板块PE为27.72倍,处于11%历史分位,相较医药生物行业的溢价率为-0.78%。   投资建议   从需求端来看,当前去库存阶段已经结束,原料药行业需求端边际改善明显,但部分产品价格仍旧承压,同时,未来5年全球销售TOP15的小分子药物中有过半药物专利将到期,专利悬崖有望带来原料药增量需求。从供给端来看,行业产能扩张放缓,新产能释放仍需时间,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原料药板块在建工程为150.16亿元,同比下滑11.05%,在建工程投入放缓。此外,印度原料药园区建设进展缓慢,预计期限延长至2026Q1。建议关注:1)持续创新转型,向创新制剂、CDMO领域拓展、业绩确定性较强的个股,如奥锐特(605116)、普洛药业(000739)、奥翔药业(603229)等;2)新产品业务占比较高或产能扩张相对激进的个股,如同和药业(300636)、共同药业(300966)等;3)原有产品受去库存影响较大或当前利润率水平相对较低的个股,后续业绩修复弹性较大,如国邦医药(605507)等。   风险提示   产能释放不及预期,产品价格下降风险,产品研发及技术创新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海外去库存进度不及预期风险,关税风险,环保政策风险,汇率风险。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0页
      2025-09-14
    • 医药日报:礼来BTK抑制剂Pirtobrutinib三期临床取得积极结果,用于治疗CLL/SLL

      医药日报:礼来BTK抑制剂Pirtobrutinib三期临床取得积极结果,用于治疗CLL/SLL

      化学制药
        报告摘要   市场表现:   2025年9月11日,医药板块涨跌幅+0.25%,跑输沪深300指数2.06pct,涨跌幅居申万31个子行业第27名。各医药子行业中,疫苗(+2.14%)、医院(+1.82%)、体外诊断(+1.67%)表现居前,医疗研发外包(-2.06%)、血液制品(+0.38%)、医药流通(+0.49%)表现居后。个股方面,日涨幅榜前3位分别为热景生物(+11.40%)、振德医疗(+10.02%)、济民健康(+10.02%);跌幅榜前3位为诺思格(-5.93%)、悦康药业(-5.53%)、普蕊斯(-5.29%)。   行业要闻:   近日,礼来宣布,公司非共价选择性布鲁顿氏激酶(BTK)抑制剂Jaypirca(Pirtobrutinib)在BRUIN CLL-313临床3期试验中取得积极顶线结果。该研究评估Jaypirca在初治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或小淋巴细胞淋巴瘤(CLL/SLL)患者(不含17p缺失)中,相较化疗联合免疫治疗(苯达莫司汀+利妥昔单抗)的疗效与安全性。数据显示,试验达到主要终点,pirtobrutinib在无进展生存期(PFS)方面相较对照组具有高度统计学显著性和临床意义的改善。   (来源:礼来,太平洋证券研究院)   公司要闻:   东方生物(688298):公司发布公告,公司已回购公司股份1,801,328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8935%,回购价格区间为26.45-29.52元/股,使用资金总额4,999.4277万元,本次回购方案实施完成。   百奥泰(688177):公司发布公告,公司于近日收到Intas支付的540万美元里程碑付款(约为人民币3,835.84万元),该笔款项的到账进一步充盈了公司的现金储备,也为公司后续管线研发和国际化战略的推进提供助力。   智翔金泰(688443):公司发布公告,公司产品泰利奇拜单抗注射液(GR1802注射液)用于成人中、重度特应性皮炎适应症III期临床试验达到了主要终点指标,近日向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提交了该适应症的新药上市申请并获得受理。   泽璟制药(688266):公司发布公告,公司自主研发的新药Alveltamig(代号:ZG006)、Nilvanstomig(代号:ZG005)的临床研究数据及最新进展将于第28届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学术年会上发布。   风险提示:新药研发及上市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风险等。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0页
      2025-09-14
    • 合成生物学周报:深圳立法护航合成生物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生物基材料与制品有标可依

      合成生物学周报:深圳立法护航合成生物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生物基材料与制品有标可依

      化学制品
        主要观点:   华安证券化工团队发表的《合成生物学周报》是一份面向一级市场、二级市场,汇总国内外合成生物学相关领域企业信息的行业周报。目前生命科学基础前沿研究持续活跃,生物技术革命浪潮席卷全球并加速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为人类应对生命健康、气候变化、资源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等重大挑战提供了崭新的解决方案。国家发改委印发《“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生物经济万亿赛道呼之欲出。   合成生物学指数是华安证券研究所根据上市公司公告等汇总整理由58家业务涉及合成生物学及其相关技术应用的上市公司构成并以2020年10月6日为基准1000点,指数涵盖化工、医药、工业、食品、生物医药等多领域公司。本周(2025/09/01-2025/09/05)华安合成生物学指数上涨2.01个百分点至1218.13。上证综指下跌1.18%,创业板指上涨2.35%,华安合成生物学指数跑赢上证综指3.19个百分点,跑输创业板指0.34个百分点。   深圳立法护航合成生物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   近日,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次会议在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后闭幕,深圳在新兴领域的又一项重要立法——《深圳经济特区促进合成生物产业创新发展若干规定》获通过。《若干规定》是针对合成生物产业全链条发展的专项立法,聚焦深圳合成生物产业发展痛点难点问题,以构建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应用可预期、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产业体系为目标,从加强顶层设计、促进成果转化、加速产品入市、优化产业服务、强化保障支持等方面作出规定,为深圳抢抓全球生物技术与产业发展机遇,抢占合成生物产业发展主动权提供法治保障。(资料来源:synbio深波,华安证券研究所)   生物基材料与制品、含量及溯源标识要求有标可依   国家标准GB/T46256-2025《生物基材料与制品生物基含量及溯源标识要求》已于近日发布,将于2026年3月1日实施,标准由全国生物基材料及降解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380)提出并归口。GB/T46256-2025《生物基材料与制品生物基含量及溯源标识要求》国家标准规定了生物基材料与制品的生物基含量及其生物基含量溯源标识要求。从生物基含量定义、溯源标识规范到国际体系参考,全方位为生物基材料与制品建立“身份认证”体系,将有力推动行业标准化、规范化发展,为企业生产、市场监管和消费者选择提供清晰依据。(资料来源:降解塑料专委会,华安证券研究所)   日本三大化工巨头联手布局生物基乙烯   9月1日,旭化成、三井化学与三菱化学共同宣布成立有限责任合伙企业Setouchi Ethylene LLP,旨在推动日本西部地区两座乙烯生产设施的减碳技术与产能优化,并计划于2030年前实现绿色转型。为实现该目标,三家企业将通过原料替代、低碳燃料引入及产能框架优化等措施推进减排。此前,三方已就碳中和路径进行多轮探讨,成立LLP被视为深化合作、加速绿色转型的关键机制。技术方面,旭化成开发的“木质素裂解技术”可将造纸废料转化为乙烯原料,试点表明生物质占比20%时可降碳35%,成本较传统生物乙醇路线低15%。生物基乙烯以可再生资源为原料,碳排放较石化路线可降低60%,虽面临原料成本高、能耗大、装置规模经济性等挑战,但仍成为国际化工企业低碳布局的重点方向,Braskem、巴斯夫等也已积极投入该领域。(资料来源:生物基能源与材料,华安证券研究所)   中石油官宣参建全球最大绿氢/绿氨综合项目   近日,中国石化与沙特国际电力和水务公司(ACWA Power)正式签署沙特延布绿氢/绿氨项目前端工程设计(Feed+可转换工程总承包)合同。根据合同,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旗下广州工程公司将与西班牙公司组建联合体,为该全球最大规模的绿氢/绿氨生产综合体提供前期工程服务,合同期限10个月,完成后将提交EPC报价并可转为总承包合同。项目位于沙特延布,将利用风光发电制备绿氨,建设内容包括4.5吉瓦电解水制氢设施、约8000吨/天合成氨装置、海水淡化厂、专用码头等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预计2030年投入商业运营,年产绿氢40万吨、绿氨280万吨。该项目不仅有效促进绿氢/绿氨技术规模化发展,也是中国石化深入践行“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里程碑。(资料来源:可持续塑料与燃料,华安证券研究所)   全国首个针对SAF产业的专项扶持政策发布   近日,首届“可持续航空燃料(SAF)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技术交流会暨产业联盟成立大会”在成都东部新区成功举办。会上,中国可持续航空燃料产业联盟正式成立,该联盟聚焦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首批共有57家成员单位,涵盖航空燃料生产、航空制造、航空运输等全产业链企业、科研院校及行业协会。成都东部新区同步发布《成都东部新区支持可持续航空燃料发展的若干政策》,成为全国首个专门针对SAF产业的专项扶持政策,计划三年内投入超1亿元资金,覆盖从技术研发、认证交易到航空应用的全链条发展。围绕SAF技术创新、标准制定与认证、交易结算、生产制造及应用推广等关键环节,新区还推出了一系列专项支持举措,以加速产业集聚与创新发展。(资料来源:可持续塑料与燃料,华安证券研究所)   风险提示   认证与监管成本提升;技术扩散;新技术突破;研发投入回报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市场需求不确定性;地缘政治与跨国合作风险;经济大幅下滑风险。
      华安证券
      18页
      2025-09-14
    • 医药生物行业跟踪周报:2025年WCLC国产肺癌新药显锋芒,临床数据亮眼引关注

      医药生物行业跟踪周报:2025年WCLC国产肺癌新药显锋芒,临床数据亮眼引关注

      中药
        投资要点   本周、年初至今A股医药指数涨幅分别为-0.4%、26.8%,相对沪深300的超额收益分别为-2.9%、-13.9%;本周、年初至今恒生生物科技指数涨跌幅分别为-2.3%、103.3%,相对于恒生科技指数的超额收益分别为-7.6%、69.3%;本周医疗器械(+2.2%)、医药商业(+1.4%)及医疗服务(+0.5%)等股价涨幅较大,生物制品(-0.2%)、原料药(-1.1%)及化学制药(-2.6%)股价有所下跌;本周A股涨幅居前为振德医疗(+41.3%)、浩欧博(+28.0%)、济民健康(+25.9%),跌幅居前为悦康药业(-18.4%)、迈威生物(-14.4%)、易瑞生物(-14.0%);本周H股涨幅居前为药捷安康(+205.1%)、正大企业国际(+51.8%)、圣诺医药(+32.0%),跌幅居前为中国抗体(-24.6%)、基石药业(-18.9%)、来凯医药(-18.1%)。本周医药板块表现特点:本周医药板块表现弱于市场。   在2025年世界肺癌大会(WCLC)上,多家中国药企新药入围口头报告,展现出极具潜力的数据:百利天恒自主研发的iza-bren(EGFR×HER3双抗ADC)治疗EGFRm NSCLC的临床数据令人瞩目,1L患者客观缓解率达到100%,2L患者mPFS取得历史突破,总人群mPFS达到12.5个月,在EGFRmt NSCLC这一适应症中表现出了统治性的优势;康方生物的AK112(依沃西单抗)随着随访时间延长,ITT人群OS HR进一步缩小(HR=0.78,P=0.0332),更新的OS数据较此前5月的分析结果呈明显改善趋势,特别是北美人群的OS获益更为突出(HR=0.70);复宏汉霖的PD-L1ADC HLX43在晚期实体瘤,特别是经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失败的后线耐药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持续呈现高应答率,在EGFR野生型nsNSCLC人群中,客观缓解率达47.4%,安全性良好。   诺华重磅肺癌药物卡马替尼获批新适应症。强生全球首创KLK2/CD3双抗启动III期临床。9月11日,诺华宣布其重磅抗肿瘤药物卡马替尼在中国成功获批新适应症,用于治疗携带间质上皮转化因子(MET)外显子14跳跃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成人患者。9月10日,全球临床试验收录网站显示,强生启动了Pasritamig(JNJ-78278343)的首个全球III期临床试验(KLK2-comPAS),用于治疗前列腺癌。   具体配置建议:看好的子行业排序分别为:创新药>科研服务>CXO>中药>医疗器械>药店等。具体标的选择思路,从GLP1角度,建议关注博瑞医药、歌礼制药、联邦制药、众生药业及信达生物等。从PD1/VEGF双抗角度,建议关注:康方生物、神州细胞、华海药业、荣昌生物等。从AI制药角度,建议关注晶泰控股、成都先导等。从创新药角度,关注信达生物、百济神州、石药集团、三生制药、恒瑞医药、泽璟制药、百利天恒、科伦博泰生物、迪哲医药、海思科等。从CXO、上游科研服务角度,建议关注药明康德、奥浦迈、金斯瑞生物等。从低估值角度关注佐力药业、东阿阿胶、华润三九等。从左侧角度,关注奥锐特、药明康德、联影医疗等。   风险提示:药品或耗材降价超预期;医保政策风险等;产品销售及研发进度不及预期。
      东吴证券
      30页
      2025-09-14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