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工行业
中心思想
本报告的核心观点是:尽管原油需求在5月份出现环比拐点,但恢复可能呈现“厚尾”形态,短期内难以回归疫情前水平。供给端减产进度超预期,尤其页岩油产量下降显著。综合考虑供需两端,报告预测“后疫情阶段”原油价格将在30-50美元/桶区间波动,最终价格走势取决于需求恢复速度和供给侧的产能调整。
后疫情阶段原油价格波动区间预测
报告基于对需求恢复和供给侧调整的分析,预测“后疫情阶段”原油价格将在30-50美元/桶区间波动。这一预测考虑了需求恢复的“厚尾”效应以及页岩油产量下降等因素。
供需两端共同决定原油价格走势
报告强调,原油价格的最终走势取决于需求恢复速度和供给侧的产能调整。如果需求恢复强劲且供给侧产能得到有效淘汰,则油价可能突破50美元/桶;反之,则可能维持在较低水平。
主要内容
本报告以“后疫情阶段”原油价格走势为核心,从需求端和供给端两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
需求端分析:拐点已现,但恢复缓慢
报告指出,石油需求在2020年大幅负增长,但5月份出现环比拐点。然而,需求恢复可能呈现“厚尾”形态,即恢复速度缓慢,到2020年底甚至2021年底仍可能低于疫情前水平。这主要是因为疫情可能对出行习惯造成长期影响,例如远程办公和减少出行等。 报告援引Rystad Energy的预测数据支持这一观点,并通过图表展示了全球受封锁区域人口数量下降以及石油需求复苏的“厚尾”形态。
供给端分析:减产进度超预期,页岩油产量下降显著
报告分析了供给端减产的情况,指出OPEC及非OPEC减产幅度超预期,5月份减产总量达到1200万桶/天,全球产量降至历史低点。页岩油方面,完井数量大幅下降,老井衰减量增加,产量也出现同比下降。报告通过图表展示了美国陆上压裂作业数、页岩油钻井、完井数量以及页岩油产量及同比变化,直观地展现了页岩油产量的显著下降。
“后疫情阶段”新平衡格局分析
报告将“后疫情阶段”定义为需求从深度抑制状态修复但短期内难以回归疫情前水平的时期。报告认为,在这个阶段,如果需求未恢复到疫情前高点,现有产能可以满足市场需求,油价只需覆盖现金生产成本和运输费即可维持生产。 报告进一步分析了不同需求水平下油价的走势,并通过成本曲线图展示了原油不同资源类型的成本以及现金成本和完全成本曲线,推演了油价回升路径。 报告指出,只有当需求恢复到疫情前高点以上时,油价才能有效突破50美元/桶。
总结
本报告对“后疫情阶段”原油市场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需求恢复缓慢且可能呈现“厚尾”形态,而供给端减产进度超预期,页岩油产量下降显著。综合考虑供需两端因素,报告预测“后疫情阶段”原油价格将在30-50美元/桶区间波动,最终价格走势将取决于需求恢复速度和供给侧的产能调整。 报告强调了疫情对出行习惯的潜在长期影响以及页岩油产量下降对油价的影响,为投资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 然而,报告也指出,该预测存在一定的风险,例如海外疫情控制不良导致需求低迷时间延长、OPEC减产不及预期以及页岩油生产韧性强于预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