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行业分类:
  • 全部
  • 中药
  • 医疗器械
  • 生物制品
  • 化学制药
  • 中药
  • 医疗器械
  • 医疗服务
  • 医药商业
  • 化学制品
  • 医疗行业
  • 化学原料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14332)

    • 塑料行业简评报告:可降解塑料进入业绩兑现期,关注产能率先释放公司卡位黄金赛道投资机会

      塑料行业简评报告:可降解塑料进入业绩兑现期,关注产能率先释放公司卡位黄金赛道投资机会

      化工行业
        事件: 多家企业可降解塑料产能预计下半年陆续投产。   点评:   可降解塑料市场空间巨大。 2020 年全球塑料产量将近 4 亿吨, 其中可降解塑料全球产量仅为 117.4 万吨, 仅占全部塑料产能的 0.3%,替代市场空间巨大。 受益于各国“限塑”生效时间影响,全球可降解塑料的需求有望在 2020-2025 年出现大幅度的上升。   PLA、 PBAT 是生物基和石油基前景最为广阔的可降解塑料代表。 从可降解塑料产品种类来看, PLA 和 PBS/ PBAT 是目前市面上主流的生物降解材料, PLA(聚乳酸)为从植物提取淀粉,经生物发酵制得乳酸,最后经过化学合成制备; PBAT 则是以原油/煤为原料,经酯化—缩聚反应进行工业化制备。二者由于良好的可降解性以及经济性,成为前景最为广阔的可降解材料代表。   我国可降解塑料应用场景广泛,典型蓝海市场。 快递包装、一次性餐具、超市购物袋以及农用地膜是当前我国可降解塑料主要应用场景,按照我们测算,到 2025 年其对应可降解塑料市场空间分别为 150 万吨、 100 万吨、 70 万吨以及 60 万吨,目前国内可降解塑料有效产能合计仅约 25 万吨,缺口巨大,是典型蓝海市场。   丙交酯等核心原材料技术实现突破,打破进口依赖。丙交酯是 PLA聚合过程重要中间体,即乳酸单体经脱水环化生成丙交酯,进而聚合生成聚乳酸。 美国 NatureWorks 是全球最大的 PLA 生产企业,年产能达 18 万吨。 而我国 PLA 企业生产过程中对丙交酯存在进口依赖, 随着我国海正生物、 金丹科技、丰原集团等企业在生物发酵领域技术不断积累突破并成功生产出合格丙交酯原料, 有望彻底打破进口依赖。   多家企业可降解塑料产能将于下半年投产,进入业绩兑现期。 根据公司公告, 金发科技 6 万吨/年 PBAT 产能、 3 万吨/年 PLA 产能预计下半年投产; 金丹科技 1 万吨/年丙交酯项目也预计下半年投产,同时其投资的 6 万吨 PBAT 产能项目将于 2022 年 9 月投产; 瑞丰高材目前有 12 万吨在建 PBAT 项目,分为两期, 其中一期项目将于今年三季度建成投产。   关注相关公司卡位黄金赛道贯穿全年投资机会。 建议关注金发科技、金丹科技、彤程新材、瑞丰高材等相关公司产能率先释放,享受景气高位, 卡位黄金赛道, 贯穿全年投资机会。   风险提示: 需求不达预期, 项目进度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
      首创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1-06-28
    • 化工在线周刊2021年第24期(总第836期)

      化工在线周刊2021年第24期(总第836期)

      化工行业
      今年以来,国内丙二醇市场整体呈现震荡向上走势,以华东市场为例,年初丙二醇市场价格12300元(吨价,下同),经过多轮上涨,于4月下旬涨至18500元,创下历史高位。由于原料环丙价格高位,丙二醇厂家利润堪忧,多家企业集中停工检修,市场供应大幅减少,为价格上涨奠定基础。进入5月,随着环丙市场价格宽幅走低,丙二醇跟随下调,目前市场行情僵持。 现阶段,我国丙二醇生产以丙二醇/碳酸二甲酯联产工艺和环氧丙烷水合法为主,其中碳酸二甲酯/丙二醇联产工艺较环氧丙烷水合法具有一定的生产成本优势,主要生产企业集中在山东、河北、辽宁等地区。据化工在线(www.chemsino.com)统计,截止2020年底,国内丙二醇产能约为52万吨,产能过剩凸显,近年来新建项目较少。 从下游需求来看,丙二醇主要用途是用于生产不饱和聚酯,其次是用于溶剂、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在不饱和聚酯树脂的生产中,丙二醇可以作为涂料和增强塑料的中间体。由于丙二醇毒性小,有润湿性并具有优良的溶解性能,因此在食品、医药及化妆品中应用广泛,用作生产烟草润湿剂、小动物食品、聚合物增塑剂和专用增塑剂。同时,丙二醇还广泛用于印刷油墨、醇酸树脂。在化学工业中丙二醇它也作为一个萃取剂使用,之后又开发出用于液体洗涤剂新用途。不饱和树脂是丙二醇的最大下游,约占总消费量的60%。受环保严查影响,不饱和树脂行业开工率仅维持在五成左右,且不少小型树脂厂被关停取缔,行业整顿加剧,开工率难以提升。从今年以来运营情况来看,不饱和树脂企业开工率偏低,且中小企业更是处于随开随停状态,规模企业开工率也较往年低1~2成。低负荷运转下,产业整体盈利能力依然不高。软泡聚醚是丙二醇第二大下游,其终端下游海绵厂需求本就有限,在巨大环保压力下,海绵工厂利润逐渐缩水,对聚醚需求延续偏低状态。 在国内丙二醇产能产量过剩的情况下,多年来丙二醇出口量超过进口量,并且这一趋势继续保持。根据海关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1月—5月,中国丙二醇出口总量为5.5万吨左右,同比减少3.7%;进口总量为2.9万吨,同比减少2.5%。出口数量相对减少,主要是由于国内丙二醇处于相对高价时期,同时海运方面也受仓位紧张影响,且海运费暴涨,影响出口利润。虽然我国丙二醇进口量略有下降,但高端产品仍依赖进口,特别是市场需求量较大的医药级产品。 综合来看,低端过剩、高端欠缺是国内丙二醇行业现状的真实反应,下游需求难以提振,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愈加明显。对于丙二醇行业的长期发展而言,产能过剩的化解、产品质量的提升以及下游需求新增长点的开拓才是根本。
      化工在线
      0页
      2021-06-28
    • 基础化工行业周报:MDI价格反弹,聚氨酯长期向好

      基础化工行业周报:MDI价格反弹,聚氨酯长期向好

      化工行业
        每周一谈:   供应端呈现寡头格局:从全球供应来看,2020年MDI产能966万吨/年,全球只有8家MDI生产企业,其中前三家企业为万华化学(产能占比26%)、巴斯夫(产能占比21%)、科思创(产能占比17%),占据全球总产能的65%,呈现明显的寡头垄断格局   需求端稳中向好:近几年中国MDI表观消费量增速基本稳定。其中最大下游冰箱冷柜需求保持良好,2020年中国家用电冰箱产量为9014.7万台,同比增长14%,除了白色家电以外,基建,保温、冷库、板材等领域对MDI的需求也有望维持。出口来看,今年1-5月份,纯MDI出口5.4万吨,同比增加41%,聚合MDI出口45.7万吨,同比增加93%。随着疫苗的推广,海外经济复苏加快,对于MDI的需求依旧强劲。   投资建议:从国内外供需格局来看,供应端呈现寡头垄断格局,而未来几年产能投放主要集中在万华化学,产能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在需求领域稳中有增的背景下,MDI价格中长期价格仍然向好。建议关注国内聚氨酯行业龙头—万华化学。   市场回顾:   板块表现:本周中信基础化工板块上涨2.8%,上证综合指数成份1.9%,同期上证综合指数相比,基础化工板块领先0.9个百分点。子板块方面,本周基础化工子板块以上涨为主,其中等子板块氨纶(12.5%)、磷肥及磷化工(8.7%)、粘胶(6%)、其他塑料制品(5.9%)、锂电化学品(5.5%)等涨幅居前;有机硅(-0.7%)、改性塑料(-0.6%)、印染化学品(-0.1%)等子板块跌幅居前。   个股涨跌幅:本周基础化工板块领涨个股包括安利股份、裕兴股份、呈和科技、川金诺、中船汉光等;领跌个股包括*ST达志、中农立华、锦鸡股份、拉芳家化等。   风险提示:国际油价波动的风险,全球疫情反复的风险,贸易政策变化的风险等。
      申港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2页
      2021-06-28
    • 化工行业周观点:碳纤维保障复兴号动车组运行安全,浙江海正15万吨/年聚乳酸首期项目启动

      化工行业周观点:碳纤维保障复兴号动车组运行安全,浙江海正15万吨/年聚乳酸首期项目启动

      化工行业
        市场回顾:   上周新材料板块上涨 5.09%,同期沪深 300 指数上涨 2.69%,新材料板块领先大盘 2.40 个百分点。个股方面,板块中 96 只个股中有60 只上涨,跑赢大盘的有 46 只股票。涨幅前五的分别是阿石创(26.92%)、三孚股份(21.20%)、 ST 丹邦(20.43%)、中环股份(18.61%)、东方锆业(16.89%);跌幅前五的分别神工股份(-9.48%)、普利特(-7.20%)、银禧科技(-6.91%)、广信材料(-6.75%)、合盛硅业(-5.16%) 。   投资要点:    碳纤维: 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基于强度高、密度低、模量高、耐高温、抗摩擦、耐腐蚀等优质特性,被广泛地应用于国防军工及多种民用领域,轨道交通便是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 6 月 25 日起,复兴号智能动车组将在京沪、京广、京哈等高铁线路上陆续正式上线。为强调“轻量化”、“防火、阻燃”等特殊性能,本次复兴号动车组的车体材料在采用了强度高、轻量化的铝合金车体材料的基础上,同时在车体局部结构件中使用了更轻、阻燃性更强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即便遇到高温明火也不会燃烧,更不会释放出对人体有害的烟雾,能更好地保障乘客的出行安全, 现阶段我国对于高性能碳纤维的需求正日益攀升,且仍需依赖进口。但随着碳纤维应用领域的广泛化,国内企业高性能碳纤维国产技术突破的进程正不断提速,未来我国碳纤维依赖进口的现状也将逐步改善,建议关注相关龙头企业发展动态   聚乳酸: 近日,浙江省台州市举行了 66 个重大项目的集中开工仪式, 其中包括台州新材料产业园海正聚乳酸首期项目,该项目总投资额 13 亿元,受到了当地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并由台州和临海两级专班进行科学调度,因而该项目从引进、到落地、到开工的各环节均实现了高效推进,该项目首期预计于 2023 年建设完成,届时将形成 15 万吨/年的聚乳酸产能,年产值约 34.5 亿元。浙江海正是我国首家实现聚乳酸产业化的高新技术企业,是继美国道达尔科碧恩公司之后全球第二大聚乳酸产业化生产企业,本项目建成后不仅将使浙江海正在聚乳酸领域的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看好可降解塑料蓝海市场。   投资建议: 建议关注 2 条主线: 1.随 5G、新基建建设进程加速而逐步实现国产替代的新材料,如碳纤维、半导体材料、显示材料等;2.政策面强劲支撑下,市场需求持续放量的环保材料,如汽车尾气处理相关材料、可降解塑料等。   险因素: 国际原油价格震荡明显、化工品价格波动明显、 高端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国产替代化进程不及预期、 可降解塑料在建产能建设进度不及预期、国内丙交酯技术突破进展不及预期。
      万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1页
      2021-06-28
    • 化工行业周观点:利尔化学大幅上调草铵膦报价,聚合MDI继续小幅上行

      化工行业周观点:利尔化学大幅上调草铵膦报价,聚合MDI继续小幅上行

      化工行业
        上周市场回顾:   上周,CS基础化工指数上涨3.97%,同期沪深300指数上涨2.69%,基础化工指数同期领先大盘1.28个百分点。石油石化指数上涨5.13%,同期领先大盘2.44个百分点。其中,安利股份(49.80%)、裕兴股份(27.40%)、呈和科技(25.85%)、川金诺(23.25%)、中船汉光(23.04%)位列涨幅前五;跌幅前五分别是:*ST达志(-22.34%)、中农立华(-15.37%)、锦鸡股份(-10.78%)、拉芳家化(-9.76%)、三维股份(-9.70%)。   行业核心观点:   聚合MDI:上周聚合MDI价格持续上涨。6月25日,上海地区聚合MDI主流价报价为18000元/吨,7日环比上涨4.65%,30日环比上涨5.88%。供给端来看,上海巴斯夫以及上海亨斯迈检修结束装置重启,但目前排单较为缓慢。海外日本东曹装置进入检修停车末期,少量产能恢复生产,但到港货源仍相对较少。贸易商仍处于货源相对稀少库存低位状态,供应吃紧对聚合MDI的价格起到了支撑作用,主流贸易商报价坚挺。但考虑到目前下游整体处于采购淡季,需求相对理性,贸易商高报价或将引发采购方的抵触情绪。同时处于检修状态的装置将陆续恢复运行,预计后续国内聚合MDI市场价格上行阻力较大,将在短期内横盘整理。建议关注相关龙头企业。   草铵膦:上周五,草铵膦价格单日涨幅显著。据百川数据显示,6月25日草铵膦价格为202500元/吨,较前一日上涨3.85%。市场价格单日内明显上涨主要系6月24日95%草铵膦主要生产商宣布高端产品报价上调5万元/吨至25万元/吨,提振了市场信心。目前来看,供应端主流供应商装置开工情况稳定,以完成前期订单为主,行业库存仍处于相对低位。需求端方面,国内外下游采购商目前多以按需采购为主,出口需求良好。考虑到目前草铵膦新增产能尚未投放上市,下游需求良好的情况下供应方议价能力更加凸显,预计短期内草铵膦价格或仍将呈现上调趋势。建议关注相关龙头企业。   投资建议:我们建议关注2条主线:1.顺周期阶段下价格及景气度持续上涨的传统化工品及相关龙头企业;2.具有政策支撑的国产替代相关的新材料板块,如碳纤维、涉及5G、半导体产业链的相关新材料。   风险因素:海外疫情严重,国际原油价格持续震荡,聚合MDI、草铵膦市场需求不及预期。
      万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0页
      2021-06-28
    • 基础化工行业研究行业周报:继续看好二季度业绩超预期且估值合理的成长股

      基础化工行业研究行业周报:继续看好二季度业绩超预期且估值合理的成长股

      化工行业
        本周化工市场综述   本周沪深300指数上涨2.69%,SW化工指数上涨4.81%。涨幅最大的五个子行业分别为合成革(+18.65%)、磷化工及磷酸盐(+12.23%)、氨纶(+9.40%)、炭黑(+8.42%)、维纶(+8.25%)。   化工股交易结构方面:本周二季度业绩环比继续上涨且估值合理的成长股表现相对较好。   投资组合推荐   东材科技、建龙微纳、新亚强、龙蟠科技、金能科技   本周大事件   凯赛生物公司官网发布,公司首批正式生产的生物基戊二胺预计于6月底产出,后续将生产不同品种和不同规格的生物基聚酰胺产品。目前公司聚酰胺样品已经通过部分工程塑料和纺丝客户的验证,新疆基地年产10万吨生物基聚酰胺即将量产。公司用于纺织领域的生物基聚酰胺56产品进行了“全消光-高速-熔体直纺”工艺技术的验证,高效制备合格的预取向丝(POY)和全牵伸丝(FDY),取得了理想的实验结果。公司新疆基地年产5万吨生物基戊二胺及年产10万吨生物基聚酰胺项目月底即将量产,山西太原基地年产50万吨生物基戊二胺及年产90万吨生物基聚酰胺项目已经开工建设。生物基聚酰胺替代空间广阔,未来规模化后有望打开公司盈利空间。公司开发的热塑性高温生物基聚酰胺产品,解决了传统工艺制备高温尼龙出料难、易分解黄变等技术难题,具有耐热性优异、强度高、耐化学性好、阻燃性强、热稳定性等优势。碳中和背景下,公司生物基聚酰胺产品未来可以替代石油基聚酰胺、钢材、水泥等不可再生材料,包括在汽车和风电轻量化领域中替代不可回收热固性材料如环氧树脂、聚酰胺等,在纤维领域替代化学纤维,在钢材领域中耐高温生物基聚酰胺碳纤维增强材料可替代传统钢材等,公司生物基聚酰胺量产后替代空间广阔。   投资建议   我们持续看好新材料板块投资机会,我们认为对于新材料公司来说,最重要的是技术及客户,技术方面,行业经历了几十年的持续积淀,已经有所突破,也就是说,客户端为卡脖子环节,正常情况下,高端材料的客户突破需要较长周期,而近两年整个产业链对于供应链安全的重视大大加速了下游客户对于高端材料认证放量进程;往后看,我们会看到越来越多的新材料企业会走出来,进而形成板块行情。沿着这条思路,我们建议关注以下几个方向:一是光学膜赛道,比如:东材科技,二是分子筛赛道,比如:建龙微纳,三是LCP赛道,比如:普利特。   风险提示   疫情影响国内外需求,原油价格剧烈波动,贸易政策变动影响产业布局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8页
      2021-06-28
    • 石油化工行业周报:原油需求进入旺季,油气、MDI价格上涨

      石油化工行业周报:原油需求进入旺季,油气、MDI价格上涨

      化工行业
        川财周观点   上周 EIA 原油库存减少 761.4 万桶, 原油产量减少 10 万桶至 1110 万桶/日。本周活跃石油钻机数环比持平为 470 座,美元指数下跌 0.56%,布伦特原油价格上涨 2.45%, WTI 原油价格上涨 3.29%, NYMEX 天然气价格上涨 10.05%。自 今年 3 月以来 EIA 原油库存持续下降, 并于最近几个星期加速下降。 OPEC+将在 8 月恢复部分产量用以缓解全球供应短缺,但鉴于全球疫苗接种速度的加快,以及夏季出行的回升, 我们预计三季度库存仍将维持较快的下降速度。 中证资讯报道,发改委要求报送二氧化碳捕集利用情况,报送目的系为做好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工作,科学评估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 CCUS)技术和项目现状,有力有序组织后续重大工程。 CCUS 需要二氧化碳捕集、钻井、 高压泵送、管道等传统油服业务。该行业对油服是完全新增的工作量。 我们推荐杰瑞股份、海油发展、中海油服等,相关标的有中国石油。油价上涨利好聚氨酯、煤化工等行业, 本周 MDI 价格上涨 6%, 推荐万华化学、华鲁恒升。   受近期油价上涨及美国西部干旱影响, 水电发电量下降, 天然气需求相对增长,带动天然气价格上涨, 本周 NYMEX 天然气价格上涨 10%, 比 2020 年同期价格上涨 138%, 比 2019 年同期价格上涨 53%。   市场综述   本周表现: 本周石油化工板块上涨,涨幅为 5.13%。上证综指上涨 2.34%,中小板指数上涨 4.25%。   个股方面: 本周石油化工板块上涨的股票较多,涨幅前五的股票分别为:杰瑞股份上涨 14.87%、恒力股份上涨 11.12%、桐昆股份上涨 10.20%、高科石化上涨 7.99%、金鸿控股上涨 7.34%。   公司动态   恒力石化( 600346.SH) 下属公司江苏康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拟投资建设年产 80 万吨功能性聚酯薄膜、功能性塑料项目。本项目预计总投资为人民币111.25 亿元,建设期约为 32 个月。   行业动态   6 月 9 日, 6 座全球最大容积 LNG(液化天然气)储罐在江苏盐城滨海港工业园区开工建造,这 6 座储罐由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海油”)自主研发设计,标志着我国超大容积 LNG 储罐设计及建造技术实现全面突破,达到全球领先水平,对加快我国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助力我国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 中国化工网)   风险提示: OPEC 大幅提高原油产量;国际成品油需求长期下滑
      川财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12页
      2021-06-28
    • 化工周期新征程系列六:“一纶难求”的氨纶

      化工周期新征程系列六:“一纶难求”的氨纶

      化工行业
        本周行业观点一:化纤布局正当时   本周(6月21日-6月25日)氨纶价格继续走强,延续去库。据Wind数据,截至2021年6月24日,江浙织机开工率为71.46%,较上周上涨0.07%。此外,海外纺服需求持续复苏。根据Wind数据,2021年1月和2月,美国服装及服装配饰店销售额分别为157.40、165.68亿美元,同比分别减少6.71%、13.85%,分别较2019年同期减少2.6%、7.8%,处于近年来低位;2021年3月-5月,美国服装及服装配饰店销售额分别为240.71、235.19、262.44亿美元,同比大幅增加120.36%、757.11%、198.67%,分别较2019年同期增长9.57%、9.39%、13.71%,自疫情以来连续三个月大幅转正。我们认为随着海外需求复苏,全球纺织品服装市场或将呈现继续向好趋势,中国纺织服装出口也将继续好转。同时随着海外疫情缓和、经济持续复苏,国内外需求有望环比继续增长。目前处于二季度淡季结束以及三季度“金九银十”的交界点,化工行业迎来绝佳的布局时间窗口,建议积极配置化纤及化工优质龙头。   受益标的:【化纤组合】华峰化学、新凤鸣、三友化工;【子行业龙头】江苏索普、山东海化、鲁西化工、云图控股、和邦生物、海利得、滨化股份、金石资源、巨化股份、三美股份、利民股份;【化工龙头白马】赛轮轮胎、万华化学、扬农化工、华鲁恒升、恒力石化、新和成、荣盛石化。   本周行业观点二:氨纶淡季“一纶”难求,堪称“弹性黄金”   根据百川盈孚数据,目前浙江地区氨纶40D主流报价在70,000-72,000元/吨。场内货源仍旧紧缺。需求方面,中国运动服装销售量逐年快速增长。根据Wind数据,2015年-2020年,中国运动服/休闲服的年均复合增长率31.5%。此外,氨纶出口量也呈现稳步上涨势头。根据百川盈孚数据,2021年以来氨纶出口量达40,492吨,同比+58.27%,较2019年同期增长47.54%,足见氨纶海外需求同样旺盛。供给端,目前氨纶厂家已开足“马力”,行业开工率已达到90%以上,仍不能满足旺盛的需求。2021年H2,行业新增产能有限,在旺盛的需求面前,对2021年供给缺口改善或将不明显。氨纶目前开工高位,库存水平不高。且氨纶作为面料弹性改善的“添加剂”,尽管氨纶价格持续上涨,对下游成本抬升并不十分明显,我们认为,2021年氨纶仍具有充分的上行动力。受益标的:华峰化学。   本周行业新闻:万华化学新建产能项目环评公示   【碳中和】上海在全国率先启动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科研布局。【MDI行业】万华化学108万吨苯胺、80万吨PVC和25万吨TDI项目环评公示。【石化行业】恒力石化投资252亿元新建四个化工新材料项目。【己二腈】重庆华峰实现己二腈自主工业化生产。【轮胎行业】美国国际贸易委员(ITC)会对越南、韩国等四地轮胎“双反”做出损害终裁。   风险提示:油价大幅下跌;环保督察不及预期;下游需求疲软;经济下行。
      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5页
      2021-06-27
    • 化工行业周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启动,凯赛生物基聚酰胺投产

      化工行业周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启动,凯赛生物基聚酰胺投产

      化工行业
        主要观点:   我们认为化工行业的投资策略是:投资系统性创新和低成本扩张。化工的下一波行业格局取决于人才竞争。化工行业已从单纯的资本密集型行业,变为人才和资本密集型行业,后来者无法通过资本反超,只能瞠乎其后,化工行业的周期性也因此变弱。优秀的公司凭借有效的激励、卓越的管理和持续的创新,打造出难以撼动的技术迭代优势、低成本优势和高效服务优势,在全球市场中攻城略地。   碳中和或带来化工行业颠覆性变革和机遇   碳中和对化工行业的影响深远。据NPCPI统计,中国石化和基础化工行业碳排放量排在所有行业中领先,约占全国碳排放总量18%左右,其中“工艺排碳”占比6%左右,“工程排碳”占比12%左右,受3060碳中和目标影响很大。从行业演变看,我们认为未来40年化工行业在碳中和背景下预计经历3个阶段:   第一阶段分步达峰。化工产品众多,每种产品的能耗和碳排放量不同,其碳达峰的要求或不同。我们理解对于高耗能的产品或产业不代表没有发展,只是会优先达峰,低耗能的产品或产业有望获得更长成长窗口;   第二阶段未来的竞争在下游和海外。随着碳达峰,中国化工行业上游大宗原料由于相对高耗能而触达天花板,但在无大量新增产能情况下盈利中枢大幅提升,大化工企业获得的巨大现金流或投向下游精细化工品和新材料领域,亦或是继续扩大同类产品产能,只是将新增产能转移至碳容量更大的国家或地区。在第二阶段,化工企业或许会面临公用工程的大面积技改,利用绿色能源替代方案降低能耗,以减少与碳中和相关的税费成本;   第三阶段生物基材料和能源的时代。化工产品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需求不会因为政策而消失。但在碳中和目标下,化石基材料或在局部面临颠覆性冲击。生物基材料是一种可能的替代/补充方案。随着生物基材料成本下降、化石基材料成本上升(碳排放税费增加)、以及“非粮”原料的生物基材料的突破,生物基材料有望成为全球工业新的底层材料。   值得强调的是,以上是长达40年的行业演变思路,3060主要影响的是远期高耗能产品或产业发展的天花板,对于已获批的规划项目影响较小。此外,在3060目标下会演变出一系列可操作的政策。随着具体政策的落地,以及新技术(包括合成生物学、新型储能技术、新型核电技术、新型回收技术等等)的突破,我们理解的3个阶段也可能相互交错进行。   全国碳市场启动临近,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公告发布   规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及相关活动,维护交易市场秩序。6月22日,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发布《关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相关事项的公告》,根据公告,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机构负责组织开展全国碳排放权集中统一交易。碳排放配额(CEA)交易应当通过交易系统进行,可以采取协议转让、单向竞价或者其他符合规定的方式,协议转让包括挂牌协议交易和大宗协议交易。挂牌协议交易单笔买卖最大申报数量应当小于1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   涨跌幅限制方面,挂牌协议交易的成交价格在上一个交易日收盘价的±10%之间确定;大宗协议交易的成交价格在上一个交易日收盘价的±30%之间确定。   交易时间方面,除法定节假日及交易机构公告的休市日外,采取挂牌协议方式的交易时段为每周一至周五上午9:30-11:30、下午13:00至15:00,采取大宗协议方式的交易时段为每周一至周五下午13:00至15:00。采取单向竞价方式的交易时段由交易机构另行公告。   万华化学福建项目环评公示,包括苯胺、PVC、TDI等产品   近日,福州江阴港城经济区管委会发布了关于万华化学(福建)有限公司项目环评公示。本次公示包括万华化学(福建)有限公司年产108万吨苯胺项目第一次公示、万华化学(福建)有限公司年产80万吨PVC项目第二次公示、万华化学(福建)有限公司扩建25万吨/年TDI项目第二次公示。具体公示内容如下:   1)万华化学(福建)有限公司年产108万吨苯胺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包含建设3×36万吨/年硝酸装置、3×48万吨/年硝基苯装置、3×36万吨/年苯胺装置,性质为改扩建;   2)万华化学(福建)有限公司年产80万吨PVC项目,项目总投资46亿元,拟分两期建设,预计工期共6年,性质为扩建项目(厂内新建项目);   3)万华化学(福建)有限公司扩建25万吨/年TDI项目,项目总投资19亿元,预计2年建成,性质为扩建。   凯赛生物生物基尼龙即将投产,共同开启合成生物学时代   凯赛在疆项目生物基戊二胺和生物基聚酰胺顺利投产,为山西战略提供技术验证,开拓下游应用端市场。6月22日,凯赛生物公司官方发布新闻,生物基戊二胺及生物基聚酰胺项目计划于6月26至27日投产。凯赛(乌苏)年产5万吨生物基戊二胺及年产10万吨生物基聚酰胺生产线经过调试,计划于本周末开始投料生产,首批正式生产的生物基戊二胺预计于6月底产出,后续的生物基聚酰胺连续聚合和间歇聚合工段将随着生物基戊二胺的产出同时接续开启,生产不同品种和不同规格的生物基聚酰胺产品。   公司计划与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管理委员会合作在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投资打造“山西合成生物产业生态园区”,计划总投资250亿元,分期分步实施建设。其中,一期项目包括8万吨生物法长链二元酸项目(含已募投的40000吨/年癸二酸实施地变更)、240万吨玉米深加工项目、50万吨生物基戊二胺项目和90万吨生物基尼龙项目。   秸秆等生物质废弃物产业化利用取得阶段性成果。公司秸秆等生物废弃物的产业化利用是公司发展战略的三大重点之一。公司以秸秆为原料的1万吨乳酸示范项目预计在21年底建成,将突破玉米原料的限制,彻底解决生物化工与粮食安全的矛盾。同时,公司可以以秸秆制乳酸为契机,以秸秆为原料生产戊二胺等其他生物基产品,布局更广阔的生物基材料市场。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69页
      2021-06-27
    • 化工行业动态点评:CCUS打开油气行业新空间

      化工行业动态点评:CCUS打开油气行业新空间

      化工行业
        事件   6月23日,发改委发布关于请报送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项目有关情况的通知。通知提出,为做好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工作,科学评估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和项目现状,有力有序组织后续重大工程,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有关中央企业提供本地区(本企业)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情况。   点评   1.CCUS将成为碳减排的重要力量。   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是指将二氧化碳从排放源中分离后或直接加以利用或封存,以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的工业过程。根据国际能源署(IEA)预测,2050年全球76亿吨规模的CCUS应用中,碳捕集总量的95%将会实施地质封存,5%用于生产合成燃料。全球依靠CCUS实现碳封存的规模将在2030年达到16亿吨,约占2020年全球碳排放总量的4.7%;2050年达到76亿吨,约占2020年全球碳排放总量的22.4%,碳封存总量将超过中国2050年40亿吨的碳排放目标。   2.在CCUS领域我国现阶段相对滞后。   目前,全球有65座商业CCUS设施,每年可捕集和永久封存约4000万吨二氧化碳;我国截至2020年,仅有6个CCUS商业设施,二氧化碳捕集能力300万吨/年,2007年-2019年累计二氧化碳封存量仅200万吨。据媒体报导,埃克森美孚已经累计捕集超过1.2亿吨二氧化碳,占全球CCUS项目总捕集量的20%。今年4月,埃克森美孚已经宣布在墨西哥湾建立亿吨级的CCUS离岸封存集群。3.CCUS需要二氧化碳捕集、勘探、钻井、高压泵送、管道等传统油服业务。CCUS前期最需要的是勘探,要先确定可以封存二氧化碳的地点,全球封存资源数据库(GSRD)也将于7月启动。其次,CCUS需要钻井、高压泵送和管道等传统油服业务,将新增钻机、泵送设备和管道的需求量。   相关标的   石化油服:公司是国内CCUS领域的先行者,公司已经完成了8个CCUS项目,目前正在开展胜利电厂200万吨/年CO2捕集及驱油封存工程可行性研究。   杰瑞股份:公司在泵送压裂设备、二氧化碳驱油领域具备较大优势。   中国石油:公司有国内最大的油气田,在储气库领域较为领先。   风险提示:二氧化碳交易价格较低、政策鼓励措施不够、商业化程度不足。
      川财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2页
      2021-06-27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