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行业分类:
  • 全部
  • 中药
  • 医疗器械
  • 生物制品
  • 化学制药
  • 中药
  • 医疗器械
  • 医疗服务
  • 医药商业
  • 化学制品
  • 医疗行业
  • 化学原料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14332)

    • 中国医药、医疗行业:全球疫情持续下降;新冠口服药研发进展更新

      中国医药、医疗行业:全球疫情持续下降;新冠口服药研发进展更新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从美国新冠治疗药物分发量看需求情况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从美国新冠治疗药物分发量看需求情况

    • 医药行业周报:疫情曙光+基金Q1加仓,持续关注抗疫+复苏

      医药行业周报:疫情曙光+基金Q1加仓,持续关注抗疫+复苏

    • 医药短期非理性悲观,中长期可以加倍乐观

      医药短期非理性悲观,中长期可以加倍乐观

    • 基础化工行业研究:物流有所缓解,重点关于业绩超预期标的

      基础化工行业研究:物流有所缓解,重点关于业绩超预期标的

      化学原料
        本周化工市场综述   今年以来,市场持续受到多因素的扰动而承压,比如:部分赛道过于拥挤性价比下降、俄乌战争、通胀、美联储加息、中美关系、疫情;近期,市场由于国内疫情的影响而进一步承压,我们认为很大一部分利空已经反应到股价里,往后看向上的动能将逐步大于向下的动能。回顾本周,市场继续承压,其中申万化工指数下跌6.18%,跑输沪深300指数1.99%。标的方面,业绩超预期的标的表现强势,而业绩不佳+前期涨幅过大的标的有所承压。   投资组合推荐   东材科技、万润股份、万华化学、华鲁恒升、扬农化工   本周大事件   工信部细化实化各项举措,确保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和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建立汽车、集成电路、消费电子、装备制造、农用物资、食品、医药等重点产业链龙头企业日调度机制,保障重点企业稳定生产和重点产业链运转顺畅;加强通信大数据对畅通物流的精准支撑,优化通信行程。   美国天然气价格飙升至13年来最高水平:美国天然气价格飙升至13年来高位,国内强劲的需求考验着美国页岩气钻井商扩大供应的能力。纽约天然气期货价格4月18日一度上涨4.8%,至每百万英热单位7.652美元,超过1月份的做空挤压涨幅,比年初水平约翻了一倍。美国能源情报署(EIA)上周公布,截至4月18日当周,美国天然气库存增加了150亿立方英尺,但不到过去五年平均增幅的一半。美国天然气库存仍比正常水平低18%。   农业农村部多举措保障春耕用肥:农业农村部针对目前国内化肥价格一路走高等问题,提出要多措并举保障化肥供应和市场平稳运行。今年春耕期间化肥需求总量大约是3980万吨,化肥供应总量4830万吨,包括生产、库存和进口量,总体来看化肥供应总量是有保障的。随着春耕的陆续展开,各地加大了农资保供力度,化肥到位率稳步提升,能够满足基层春耕用肥需求。为做好今年春耕化肥保供稳价工作,近日国家发改委联合工信部、农业农村部等11个部门和单位印发通知,要求各地方和有关中央企业从化肥的产供储销等多方面入手,多措并举保障化肥供应和市场平稳运行。前期,中央财政已下达资金200亿元,对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补贴,缓解农资价格上涨影响,稳定农民种粮收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下一步,农业农村部还将继续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密切关注春耕农资市场形势,积极推动企业提高产能利用率,充分发挥储备调节作用,畅通化肥运输配送通道,加大在重点产粮区、化肥需求旺盛地区的运销备货力度,保障粮食产量充足。   投资建议   投资方向,目前依然是防守市场,建议优先选择低估值的优质化工龙头,比如:万华化学,其次建议关注成长股超跌带来的中线布局机会。   风险提示   疫情影响国内外需求,原油价格剧烈波动,国际政策变动影响产业布局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6页
      2022-04-24
    • 医疗器械行业月度报告:奥密克戎疫情来袭,关注新冠抗原检测产业链机会

      医疗器械行业月度报告:奥密克戎疫情来袭,关注新冠抗原检测产业链机会

      医疗器械
        投资要点:   市场回顾:2022年3-4月,医疗器械(申万)板块涨幅为-10.19%,在6个申万医药二级子行业中排名第4位,分别跑输沪深300、医药生物(申万)1.13、4.03百分点。截至2022年4月18日,医疗器械PE均值为22.85倍,在医药生物6个二级行业中排名第2位,相对申万医药生物的折价16.70%,相较于沪深300、全部A股溢价104.49%、65.37%。   海外疫情反复,高传染力Omicron新变种出现,国内疫情高位运行。海外部分地区出现新冠住院、死亡病例数回升,海外各地检出高传染力新冠重组变体“XE”,同时南非报告的Omicron变种BA.4和BA.5序列占比快速攀升,引发对未来疫情的担忧;国内多地散发奥密克戎疫情,预计短期内仍将处于高位运行阶段。   投资建议:在当前国内外疫情反复、防疫形势严峻背景下,国内系列检测政策助推自主抗原检测产品应用场景进一步扩大。我们认为随着抗原检测国内试行方案的发布和抗原检测产品的获批上市,抗原自测试剂未来应用场景将不断增加,试剂生产销售产业链上下游均有望受益,建议关注:(1)上游相关原材料企业,如新冠抗原、抗体供应商诺唯赞、义翘神州、菲鹏生物(暂未上市),红色胶乳羧基微球供应商纳微科技,试剂塑料件供应商昌红科技、拱东医疗,NC膜供应商泰林生物等;(2)渠道能力较强、产品性能领先的中游抗原自测试剂生产商,如万孚生物、东方生物、亚辉龙、热景生物、博拓生物、明德生物、九安医疗等;(3)下游抗原自测试剂销售平台,如线上医疗器械销售平台企业鱼跃医疗、可孚医疗等。   风险提示:行业政策变化,行业竞争加剧,产品质量问题等。
      财信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17页
      2022-04-22
    • 中国医疗器械供应链发展趋势报告:锐意革新,韧则行远

      中国医疗器械供应链发展趋势报告:锐意革新,韧则行远

      医疗器械
        我国医疗器械需求天花板较高,增速显著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医疗器械作为继药品之后最大的医药商品种类,是指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材料以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其效用主要通过物理等方式获得,而非通过药理学、免疫学或者代谢的方式获得。   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达26,465家,同比增辐达46%。器械销售总收入约7,518亿元,同比增长20.5%。而与此同期中国药品销售总额同比仅增长2.0%,增速下降7.6个百分点。放眼全球,中国医疗器械销售额过去五年年均增幅约20%,远高于全球5.0%的平均水平。然而从另一组数据来看,2020年中国药械比(药品/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仅为1:0.35,而全球药械比约为1:0.72,部分发达国家甚至接近1:1。以上数据已经为我们勾勒出一幅简单的中国医疗器械市场画像,即发展周期晚于药品行业,二三类医疗器械进口替代尚不充分,后发优势和需求潜力大,行业天花板较高。相较于发达国家的成熟市场,医疗器械临床和家庭渗透率均达到较高水平,新增需求主要来自技术更新带来的产品迭代、少数尖端领域的创新产品,以及海外市场的需求增长。中国医疗器械市场仍然处于市场快速渗透阶段,未来医保覆盖面扩大、商业医疗补充保险的不断完善、各层级医疗机构的增长、进口替代加速、医疗创新技术、家用医疗器械普及都将成为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快速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JLL
      32页
      2022-04-22
    • 2022年一季度工业运行监测报告(一):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海运成本维持高位运行

      2022年一季度工业运行监测报告(一):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海运成本维持高位运行

      化学原料
        受国际环境超预期变化、供给紧平衡等因素影响,2022年3月石油等能源、铜铝等大宗有色金属和锂钴镍等关键环节原材料价格继续快速上涨,叠加海运成本维持高位运行,中下游企业盈利持续承压,3月份效益数据不容乐观。   石油等能源价格快速上涨,屡创近年来新高。受国外形势复杂多变、供需失衡、资本市场炒作等三方面因素影响,2022年3月布伦特原油及纽交所WTI原油期货连续突破110、120美元/桶,其中3月8日两油价格创近14年以来新高。从均值来看,3月两油较去年同期均价分别提高71.2%、80.4%,较去年全年分别提高58.5%、65.2%。3月底两油分别较年初累计分别上涨38.7%、33.3%。此外,能源价格快速上涨带动我国进口成本攀升,今年一季度,我国原油、成品油、天然气进口均价分别较去年同期上涨56.1%、37.4%和78%。需关注石油高速涨价下炼油行业受损,纺织、轻工等下游产业运行成本上涨。油价上涨同时也一定程度影响了传统燃油车的消费需求。   铜价维持高位运行,铝价大幅上涨。受铜供需失衡、铝供给收紧叠加资本炒作等因素影响,2022年3月伦敦金属交易所(LME)3个月铜维持1万美元以上历史高位运行,LME3个月铝快速上涨,其中3月7日盘中升破4200美元/吨,创历史新高。从均值来看,铜、铝3月较去年同期分别提高14%、60.1%,较去年全年分别提高9.3%、29.8%。3月底LME铜、铝分别较年初累计分别上涨6.7%、25.4%。需重点关注铜、铝价格上涨分别对电力装备、轻工、家电和汽车、建材等行业成本上涨影响。   锂镍创下历史新高,钴持续高位运行。受供需失衡等因素影响,2022年3月底LME3个月钴、镍以及电解镍、磷酸铁锂材料、电池级氢氧化锂、电池级碳酸锂分别较年初累计上涨16.3%、60.6%、40.4%、63.1%、1.2倍、82.7%,分别较2021年均值上涨59.3%、80.3%、55.6%、1.7倍、3.3倍、3.1倍。锂镍3月创下历史新高,钴持续高位运行并创下自2018年7月以来新高,其中3月8日盘中LME镍最高突破10万美元/吨。从均值来看,3月上述原材料价格分别较去年同期均价提高54.3%、1.3倍、74.5%、2.5倍、6倍、4.9倍。需重点关注锂钴镍等关键环节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增加新能源汽车制造成本,自去年年中至今,磷酸铁锂电芯、三元电芯价格分别从上涨约50%、57.1%。3月以来广汽、比亚迪、小鹏、特斯拉等多家新能源车企涉及的超70款车型宣布涨价0.3-3万元。
      中国信通院
      6页
      2022-04-22
    • 2022年中国电解液行业概览:行业景气度高企,新型锂盐带来行业变局(摘要版)

      2022年中国电解液行业概览:行业景气度高企,新型锂盐带来行业变局(摘要版)

      化学制品
        电解液行业逻辑:一体化布局是大势所趋。电解液的原材料成本占比极高,行业的成本壁垒、技术壁垒均建立在溶质、溶剂、添加剂这三大材料之上,因此一体化布局是构筑行业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一体化布局的逻辑:垂直产业链布局不仅能够保障原材料的稳定供应,且具有显着的降本效应,从而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以天赐材料为例,在实现溶剂与添加剂的完全自给的情况下,电解液业务毛利率较完全外购提高14pct。一体化布局的延伸方向:头部电解液企业在溶质(六氟磷酸锂、双氟磺酰亚胺锂)、溶剂、添加剂等领域进行布局,同时延伸至五氟化磷、氢氟酸、锂辉石等上游材料领域,打造极致成本优势。   六氟磷酸锂作为主流电解液溶质供需紧平衡,新型锂盐双氟磺酰亚胺锂出货量快速增长   目前主流的电解液溶质为六氟磷酸锂,由于其产能建设周期较长,短期内六氟磷酸锂行业呈紧平衡局面,六氟磷酸锂及电解液价格持续抬升。由于双氟磺酰亚胺锂的耐水解性、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及高低温性能均优于六氟磷酸锂得到市场的广泛关注,鉴于其成本较高,目前主要作为添加剂使用,预计随着技术工艺的改进、成本的下降,LiFSI渗透率将快速提升,也已经成为电解液行业主要企业的布局重点。   溶剂的提纯具有显着的技术壁垒,是体现电解液企业技术能力的关键环节,掌握行业know-how的企业竞争力凸显   溶剂在锂电池电解液中质量占比最高.目前市场主流的电解液溶剂为DMC、EMC。溶剂的提纯是制备的关键环节,也是主要的技术壁垒之一,掌握行业know-how的企业具备更强的竞争力与话语权。行业头部企业天赐材料、新宙邦、江苏国泰均在溶剂环节进行布局,同时开发新型溶剂。   添加剂具有定制化属性,是体现电解液差异化的关键环节,掌握多样化添加剂配方有助于满足客户各类需求,提升行业竞争力   电解液的添加剂质量占比较低,具有定制化的特点.主要根据下游电池厂商的具体需求配置不同的添加剂.是体现电解液差异化的关键环节。电解液添加剂能够显着改善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性能、倍率性能、高低温性能及安全性.在锂电池高镍趋势下,添加剂的需求进一步提升。目前市场主流的添加剂包括碳酸亚乙烯酯、氟代碳酸乙烯酯等。
      头豹研究院
      11页
      2022-04-21
    • 化肥行业深度报告:全球粮食价格上行,化肥行业景气度回升

      化肥行业深度报告:全球粮食价格上行,化肥行业景气度回升

      化学制品
        全球粮食价格上行带动化肥行业景气回升,国内外化肥价格差异大   化肥在促进粮食和农业生产发展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化肥行业主要包括氮肥、磷肥、钾肥和复合肥四个子行业。 2015 年以来,全球小麦、大豆、玉米、大米/稻谷等主要作物种植面积或产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我国农业存在地少人多、粮食供需结构性不平衡等问题,化肥施用对粮食增产的贡献较大, 2015年《到 2020 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推动化肥行业供给侧改革,产能过剩问题得到初步缓解。 2020 年全球新冠疫情背景下粮食安全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全球食品、谷物价格指数保持上涨,由此带动种植产业链景气度回暖,农民种植意愿上升,带动农资消费需求量价齐升。国际方面,俄罗斯在全球粮食和化肥供给中起到重要作用, 2022 年 2 月俄乌冲突发生后,全球粮食及化肥供应短缺情况加剧,加上全球海运费上涨、海外天然气价格高位等因素也导致全球肥料产能释放不达预期、进出口不畅;国内方面,我国是全球重要的氮肥、磷肥出口国,钾肥进口依赖性较高, 2021 年 10 月执行的出口法检制度使肥料出口放缓,保供稳价、粮食补贴等政策为国内化肥消费提供有力支撑。在供需逐渐趋于平衡、粮食重要性日益凸显等背景下,化肥行业景气度见底回升,价格开启上行通道。根据 Wind 数据,截至 4 月 14 日,国内尿素、磷酸一铵、磷酸二铵、钾肥分别报2,925、 3,600、 3,970、 4,940 元/吨,较 2021 年初涨幅高达 57.3%、 77.3%、 60.1%、148.2%。此外,海外化肥价格普遍高于国内,化肥出口利润丰厚。   化肥施用对粮食增产的贡献较大,国内化肥行业供给格局持续优化   氮肥: 尿素是主要的氮肥品种,我国煤头尿素产能占比达到 70%以上,供给侧改革后行业产能利用率提升至 70%以上,产能 CR5 不到 20%;尿素在人造板、三聚氰胺和车用尿素等非农领域应用占比逐步提升,国内煤炭价格高位下,气头尿素企业盈利空间更为广阔。 磷肥: 磷酸一铵、二铵为主要品种,磷肥产业对磷矿资源依赖性强,国内供给侧改革及“三磷”整治显著提振磷化工产业链, 2022 年以来,原材料磷矿石、硫磺、硫酸等价格上涨,磷铵企业利润持续倒挂。随着国内磷化工行业产能出清持续进行,磷铵企业向上游配套磷矿资源、打造产业链一体化将更具竞争优势。 钾肥: 氯化钾是主要品种,由于钾盐资源有限,长期以来我国钾肥进口依赖度保持在 50%以上,国内钾肥进口主要来自加拿大、白俄罗斯及俄罗斯,俄乌冲突造成钾肥供给进一步趋紧。国内钾肥企业行业集中度高,东方铁塔和亚钾国际积极开拓海外钾肥资源。 复合肥: 国内复合肥行业集中度、复合化率仍有提升空间,多数磷铵企业配套复合肥产能,未来在成本、技术、品牌、服务和经销商资源方面具备优势的龙头企业有望受益于行业竞争格局的改善。 受益标的:钾肥(盐湖股份、东方铁塔、亚钾国际、藏格控股)、氮肥(华鲁恒升、四川美丰等)、磷(复合)肥(云图控股、云天化、川发龙蟒、新洋丰、湖北宜化等)。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下行、政策执行不及预期、产品价格大幅下跌等
      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3页
      2022-04-21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