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行业分类:
  • 全部
  • 中药
  • 医疗器械
  • 生物制品
  • 化学制药
  • 中药
  • 医疗器械
  • 医疗服务
  • 医药商业
  • 化学制品
  • 医疗行业
  • 化学原料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13028)

    • 化工行业2022年1月第四周周报:“零碳燃料”生物柴油碳中和下需求增长趋势明显

      化工行业2022年1月第四周周报:“零碳燃料”生物柴油碳中和下需求增长趋势明显

      化学制品
        本周板块表现:本周(1月24日-1月28日,下同)市场综合指数宽幅下行,上证综指报收3,361.44,本周下跌4.57%,深证成指本周下跌5.00%,化工板块(申万)下跌3.26%。本周化工个股表现:本周化工板块随大市宽幅下行。仍有部分个股逆市上涨,涨幅居前的个股有保利联合、红星发展、华恒生物等。本周保利联合累计上涨32.94%,领涨化工板块,红星发展发布业绩预告2021归母净利润预计为21,000万元到30,000万元,本周累计上涨27.29%。华恒生物本周公告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第一类限制性股票授予结果,累计上涨17.21%。   本周原油市场动态:地缘局势紧张叠加国际能源署上调石油需求预测,原油价格全面上涨。ICE布油报收87.89美元/桶(环比2.13%);WTI原油报收85.14美元/桶(环比1.57%)。重点化工品跟踪:本周我们关注的化学品中价格涨幅居前的有三氯乙烯(+25.19%)、苯乙烯(+8.51%)、丁二烯(+8.33%)、石脑油(+8.20%)、天然气(+6.95%)。本周三氯乙烯厂家低负荷生产,三氯乙烯价格宽幅上涨。本周苯乙烯原料端石油、纯苯价格上涨,部分苯乙烯装置停车,苯乙烯价格回涨。本周丁二烯成本面存在支撑,某厂装置故障停车,丁二烯价格持续上涨。本周石脑油下游炼厂开工率上升,成本受国际油价支撑,石脑油价格走势上行。本周国内天然气停工厂家增多,终端需求减少,天然气价格涨跌互现。   “零碳燃料”生物柴油碳中和下需求增长趋势明显:全球碳排放法规调整和执行叠加国内碳中和政策下,生物柴油产品以其同样燃烧效率下远低于化石燃料的二氧化碳排放能力,在全球市场上将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国内以卓越新能为代表的生物柴油企业积极扩产,以满足欧盟等海外市场以及国内能源市场逐渐增长的“零碳”“低碳”燃料需求。   化工投资主线:(1)周期成长股有望边际改善:自2020年Q2化工景气拐点向上,部分化工品价格涨至历史高位。随着供需错配走向平衡,叠加经济下行压力,传统化工周期股大幅回调。我们认为应当重点关注十四五有持续扩产能力的行业龙头,以量补价,特别是拥抱变化,寻找第二成长曲线的优质公司,中长期有望穿越周期。重点推荐:万华化学、华鲁恒升、卫星化学、中国化学、宝丰能源、磷酸铁锂产业链、纯碱产业链。(2)关注高端制造,高科技产业配套材料,包括生物合成、电子材料、可降解、尾气处理、碳纤维等。重点推荐:昊华科技、万润股份。(3)进入景气周期的农药产业链,重点推荐:扬农化工、广信股份。   风险提示:原油供给大幅波动;贸易战形势恶化;汇率大幅波动的风险。
      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6页
      2022-02-06
    • 医药行业周报:医药工业“十四五”规划发布,建议关注年报及一季报行情

      医药行业周报:医药工业“十四五”规划发布,建议关注年报及一季报行情

    • 医药生物行业双周报:医药持仓处于历史低位,行业迎来配置良机

      医药生物行业双周报:医药持仓处于历史低位,行业迎来配置良机

    • 商业贸易行业跟踪周报2022年第5期:医美诊所“审批”转“备案”,政策支持行业有序快速发展的导向不变,看好医美维持高景气度

      商业贸易行业跟踪周报2022年第5期:医美诊所“审批”转“备案”,政策支持行业有序快速发展的导向不变,看好医美维持高景气度

    • 新材料行业周报:浸没式液冷发展迅速,“巨芯冷却液”实现国产突破

      新材料行业周报:浸没式液冷发展迅速,“巨芯冷却液”实现国产突破

      化学制品
        一周(1月24日-1月28日)行情回顾   新材料指数下跌3.39%,表现强于创业板指。OLED材料跌5.88%,半导体材料跌1.86%,膜材料跌3%,添加剂跌3.19%,碳纤维涨0.55%,尾气治理跌2.73%。涨幅前五为普利特、神工股份、菲利华、昊华科技、江丰电子;跌幅前五为同益股份、诚志股份、水晶光电、飞凯材料、万顺新材。   开源化工新材料周观察:浸没式液冷发展迅速,“巨芯冷却液”实现国产突破   相比于传统冷却方式,浸没式液体冷却的优势显著:(1)节能降耗,相对于传统风冷数据中心能耗降低90%-95%,降低PUE可大幅降低机房的运营成本;(2)低噪无污染,无需使用风扇,可最大限度减少噪声的污染,同时无需担心空气中的灰尘对高洁净度要求器件的干扰;(3)节约空间,利用浸没式液冷的数据中心冷却系统所占的空间体积可减小至风冷系统的1/3;(4)换热能力强,能够满足超高热流密度器件的散热需求。用于单相浸没冷却的工质主要有矿物油、硅油、大豆油和一些氟化物,其中电子级氟化液因其具有合适的介电常数、比热容、稳定性、安全性及很好的冷却效果,虽然价格略高,但依然是最具前途的电子设备液体冷却剂之一。据《数据中心液冷技术应用研究进展》(2022),实验证实,具有全氟碳结构的氟化液是良好的单相浸没式液冷冷却液。据赛迪顾问预测,到2025年中国液冷数据中心市场整体规模保守估计为1283.2亿元,乐观估计为1330.3亿元。其中,保守来看,2025年中国浸没式液冷数据中心市场规模将达到526.1亿元;乐观来看,2025年中国浸没式液冷数据中心市场规模将达到545.4亿元。浸没式液冷数据中心凭借其优良的制冷效果,市场份额渗透率不断提高,到2025年预计可达40%以上。国内氟化工龙头巨化股份成功开发出了高性能大数据中心设备专用的巨芯冷却液,填补了国内高性能大数据中心专用冷却液的空白,主要性能指标与国外垄断产品相当。巨化股份控股孙公司浙江创氟高科新材料有限公司计划投资5.1亿元规划建设5000t/a浸没式冷却液项目,其中一期1000吨/年项目已处于建设阶段,预计将于2022年建成。受益标的:巨化股份。   重要公司公告及行业资讯   【斯迪克】公司预计2021年度实现归母净利润为2.1-2.2亿元,同比增长18%-23%;预计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8-1.9亿元,同比增长74%-84%。   【新和成】公司预计2021年度实现归母净利润41.0-48.1亿元,同比增长15%-35%;预计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39.2-46.0亿元,同比增长15%-35%。   受益标的   我们看好产业转移背景下功能膜材料的广阔市场,看好高端电子材料国产替代从0到1的突破,看好新能源浪潮中新材料的新机遇。受益标的:斯迪克、昊华科技、彤程新材、阿科力、利安隆、东材科技、长阳科技、洁美科技、瑞联新材、濮阳惠成等。   风险提示:技术突破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波动等。
      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8页
      2022-02-06
    • 医药板块2021Q4公募基金持仓及运行情况分析

      医药板块2021Q4公募基金持仓及运行情况分析

    • 医药工业“十四五”规划说了什么?兼看调整后的医药资产大梳理

      医药工业“十四五”规划说了什么?兼看调整后的医药资产大梳理

    • 医药行业动态点评:中医药集采开标降价较温和,政策推进融入共建“一带一路”

      医药行业动态点评:中医药集采开标降价较温和,政策推进融入共建“一带一路”

    • 每日一图:中国生物制药阿达木单抗获批,为国内第六款

      每日一图:中国生物制药阿达木单抗获批,为国内第六款

    • 2021年中国诊断用抗体原料行业概览

      2021年中国诊断用抗体原料行业概览

      医疗器械
        中国诊断用抗体原料行业预计至2025年,中国诊断用抗体原料行业的市场规模和CAGR预测分别是人民币81.9亿元和18.8%   诊断用抗体原料主要的应用平台有放射免疫分析、酶联免疫分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和免疫比浊等。诊断用抗体原料用于检测的原理主要有双抗体夹心法、竞争法、间接法和捕获法等。2020年中国诊断用抗体原料行业的市场规模是人民币34.6亿元,2016年至2020年的CAGR是25.3%,预计至2025年,中国诊断用抗体原料行业的市场规模预测是人民币80.9亿元,2020年至2025年的CAGR预测是18.5%   诊断用抗体原料作为产业链的上游,其销售额主要受中游体外诊断试剂需求量的影响   诊断用抗体原料作为产业链的上游,其被销售给中游体外诊断试剂产家,最后中游体外诊断试剂产家再满足下游的需求市场。上游企业以义翘神州、金斯瑞、菲鹏生物的诊断用抗体原料产品数居多。2016年至2020年,中游体外诊断1^#在的IVD行业市场规模的CAGR为23.4%,下游中国临床检测市场规模和中国ICL市场规模(不含COVID-19检测)的CAGR分别是11.5%和14.1%   进口产品依然占据体外诊断试剂原料市场的主导地位,中国诊断用抗体原料企业在多省均有分布   2020年,中国IVD进口原料和国产原料的销售额分别是人民币89.0亿元和12.0亿元,进口产品依然占据体外诊断试剂原料市场的主导地位,中国诊断用抗体原料企业在多省均有分布,其中北京市、上海市、江苏省和广东省的诊断用抗体原料产家数较多。此外,从全球角度来看,IVD原料市场突出地体现为参与者众多、个体规模较小、行业高度分散的特点
      头豹研究院
      47页
      2022-01-27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