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行业分类:
  • 全部
  • 中药
  • 医疗器械
  • 生物制品
  • 化学制药
  • 中药
  • 医疗器械
  • 医疗服务
  • 医药商业
  • 化学制品
  • 医疗行业
  • 化学原料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14332)

    • 药械上游系列报告2:从多宁生物看上游一站式平台投资机会

      药械上游系列报告2:从多宁生物看上游一站式平台投资机会

    •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将生物多样性纳入生产、经济和金融部门主流的经验(英)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将生物多样性纳入生产、经济和金融部门主流的经验(英)

    • 天康生物(002100)8月出栏点评:养殖成本持续下降,成长性可期

      天康生物(002100)8月出栏点评:养殖成本持续下降,成长性可期

    • 锂电行业2022年上半年业绩综述:板块增长强劲、景气周期延续

      锂电行业2022年上半年业绩综述:板块增长强劲、景气周期延续

      化学原料
        核心观点   新能源汽车行业高景气带动锂电池业绩大幅增长。2021年以来国内新能源汽车迎来快速发展期,其中2021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约1.6倍;2022年1-8月同比增长约1.1倍。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带动锂电池行业业绩大幅上涨。营业收入方面,2022年上半年锂电池行业营业收入为1471.56亿元,同比增长151.01%。归母净利润方面,2022年上半年锂电池行业归母净利润为97.07亿元,同比增长63.17%。盈利能力方面,2022年上半年锂电池行业盈利能力有所下降,其中毛利率为17.81%,同比下降7.87pct;净利率为6.60%,同比下降3.55pct。   2022年上半年锂电细分领域业绩表现亮眼。正极材料方面,2022年上半年正极材料行业营业收入为927.01亿元,同比增长88.93%;归母净利润为50.69亿元,同比增长47.96%。11家重点跟踪的正极材料企业中有8家归母净利润实现正增长。负极材料方面,2022年上半年负极材料行业营业收入为341.53亿元,同比增长47.88%;归母净利润为38.36亿元,同比增长58.7%。5家重点跟踪的负极材料企业中有4家归母净利润实现正增长。电解液方面,2022年上半年电解液行业营业收入为509.58亿元,同比增长47.94%;归母净利润为71.53亿元,同比增长143.21%。5家重点跟踪的电解液企业归母净利润均实现正增长。隔膜方面,2022年上半年隔膜行业营业收入为183.35亿元,同比增长22.73%;归母净利润为44.2亿元,同比增长36.37%。4家重点跟踪的隔膜企业中有3家归母净利润实现正增长。   锂电产业链上下游产品价格多数上涨。锂电池方面,截至2022年9月28日,方形三元锂电池、方形磷酸铁锂锂电池、圆柱锂电池市场价格分别报1250元/KWh、1100元/KWh、5.95元/只,较2021年初分别上涨63.4%、74.6%、17.8%。正极材料方面,截至2022年9月28日,三元材料523/622/811/111市场均价分别为33.85万元/吨、36.25万元/吨、38.65万元/吨、33.95万元/吨,较2021年初分别上涨177.5%、164.6%、131.4%、132.5%;磷酸铁锂市场均价报16万元/吨,较2021年初上涨332.4%。负极材料方面,截至2022年9月28日,天然石墨低端价/中端价/高端价分别报2.7万元/吨、4.2万元/吨、5.95万元/吨,较2021年初分别上涨63.6%、33.3%、17.8%。电解液方面,电解液市场均价从2021年初的4.15万元/吨上涨至2021年12月的12万元/吨,涨幅为189.2%,之后回落至2022年9月28日的6.8万元/吨,仍位于历史中高位水平。隔膜方面,截至2022年9月28日,隔膜干法、隔膜湿法市场均价分别报0.95元/平方米、1.35元/平方米,较2021年初分别上涨5.56%、12.5%。   目前锂电下游需求旺盛,行业景气有望延续。新能源汽车方面,目前各国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助力新能源汽车发展提速。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大幅提升,其中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由2020年的5.4%提升至2022年上半年的21.6%。目前新能源汽车行业景气依旧,有望带动锂电产业链需求增长。储能方面,2021年我国新增光伏、风电发电新增装机规模达1.01亿千瓦,2022年上半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新增装机规模为5475万千瓦。新能源发电并网有望带动电化学储能装机规模持续提升,2016-2021年全球电化学储能累计装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0.3%。储能锂电池作为主要的电化学储能方式,其需求增长指日可待。   投资建议   目前新能源汽车行业景气依旧,电化学储能快速增长有望贡献锂电第二大需求增量,相关企业或将受益,如宁德时代、石大胜华、容百科技、天赐材料等。   风险提示   技术更新迭代、市场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异常波动等。
      东亚前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26页
      2022-09-30
    • 基础化工:10月MDI/TDI挂牌价大幅上调,北溪事件或加速行业成本曲线重构

      基础化工:10月MDI/TDI挂牌价大幅上调,北溪事件或加速行业成本曲线重构

      化学制品
        事件:据天天化工,上海巴斯夫10月份TDI挂牌价为24000元/吨,较9月上调3000元/吨;据万华化学,10月份公司中国地区聚合MDI挂牌价19800元/吨(比9月份价格上调2300元/吨),纯MDI挂牌价23000元/吨(比9月份价格上调2000元/吨)。   北溪事件或导致德国丧失能源枢纽地利,长期看异氰酸酯行业成本曲线或加速重构。据丹麦能源署,自当地时间9月26日北溪天然气管道发生泄漏以来,截止当前北溪-1和北溪-2共检测到4处泄漏点,如不尽快修复,海水倒灌将造成管道腐蚀。据Prognos,此前德国近一半天然气来自俄罗斯,且国内目前还没有相应的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只能从挪威、荷兰、比利时进口管道气,德国安全部门认为北溪管道遭破坏后不适合再度投入使用,长期来看这或将导致德国丧失俄欧天然气枢纽地利,能源成本压力陡增。据天天化工,欧洲MDI、TDI产能占全球27%、24%,其中德国占8%、17%,且天然气具备能源原材料双重属性(天然气-液氨-硝酸-硝苯-苯胺单元,天然气-CO-光气单元),据海外公司22Q2财报,为应对危机,巴斯夫计划关闭Ludwigshafen合成氨产能,并外购补足缺口,亨斯曼表示当前欧洲MDI单吨生产成本与北美、亚洲差异近1000美元,因此北溪管道一旦损毁,欧洲异氰酸酯成本中枢或将长期上行,加速行业成本曲线重构。   短期异氰酸酯区域供需失衡持续,叠加金九银十预期,价格弹性可期。据天天化工,TDI方面当前除了欧洲科思创和巴斯夫装置停摆,亚洲工厂甘肃银光、烟台巨力、连石化工和万华福建持续检修中,全球近3成产能处于不可用状态,相应的国内大厂均满负荷运转,市场供应紧张,截止9月29日,国内TDI市场价在19500-20000元/吨,较8月初上涨近5000元/吨,短期区域供需失衡或持续;MDI方面四季度亚洲大厂检修和出口仍存向好预期,包括上海科思创、韩国巴斯夫等近215万吨产能有检修计划,考虑到近期北美飓风来袭,未来供给侧扰动变数仍然较大,国内金九银十预期下短期价格弹性可期。   投资建议:当前地缘政治局势动荡对欧洲能源的影响持续,若欧洲异氰酸酯生产受影响,届时势必造成价格大幅波动,国内出口亦有望受益,建议关注:万华化学,沧州大化。   风险提示:能源及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国际地缘政治发展超预期等
      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2-09-30
    • 基础化工行业点评报告:北溪管道泄露冲击欧洲化工产业,国内企业有望受益

      基础化工行业点评报告:北溪管道泄露冲击欧洲化工产业,国内企业有望受益

      化学制品
        事件:根据外媒报道,丹麦海事管理局9月26日在波罗的海丹麦博恩霍尔姆岛东南部观察到天然气泄漏,并在北溪2天然气管道发现一个泄露点,之后北溪1号管道又发现两个泄漏点,分别位于丹麦和瑞典附近水域。   北溪天然气管道泄露预计将对欧洲天然气远期供应产生较大冲击。   9月2日起俄罗斯以设备故障为由,停止了北溪1号天然气管道的输送,北溪2号则在竣工后未投入运行,因此北溪管道自9月初以来实际已停止运行。此次北溪管道泄露对欧洲的天然气供应短期内并不产生直接影响。但从过往来看,欧洲天然气供应高度依赖俄罗斯。根据BP数据,2021年欧洲进口天然气3410亿立方米,消费量5710亿立方米,进口依赖度59.72%。其进口天然气中,管道气2328亿立方米,其中俄罗斯管道气进口量1670亿立方米,占天然气总进口量的49%。因此欧洲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度较大。此次泄露的北溪1号为欧洲最大的天然气输送管道,年输送量为550亿立方米,占欧洲天然气总进口量的16%。若北溪1号未能即时得以修复,将对欧洲天然气的远期供应带来较大冲击。   欧洲能源结构中天然气占比较大,天然气短缺将削弱欧洲化工业竞争力。   欧洲天然气主要用于工业、居民、商业和发电。从发电结构上来看,天然气在发电领域占比约为20%,是占比最高的化石能源。此外,工业、居民用户是天然气需求的主要来源。对工业企业而言,天然气是工业企业主要的能耗来源。根据IEA统计数据,欧洲化工业40%以上的原料来自天然气,生产流程中所用能源的三分之一也依赖天然气。受天然气供应短缺的影响,欧洲化工行业的竞争力将受到削弱。   欧洲化工产业供应收缩将对全球化工产业带来较大冲击。   欧洲是全球重要的化工生产基地,拥有巴斯夫、法国液化空气、拜耳、赢创、科思创、朗盛等多家化工巨头企业。根据欧洲化学工业理事会(CEFIC)的数据,2020年欧洲地区化工品销售额达6280亿欧元,占全球的18%,仅次于中国位居全球第二。欧洲化工产业在多个化工品种上占据重要地位,包括MDI、TDI、PC、维生素、丙烯酸、己二酸、蛋氨酸等。未来欧洲化工企业的能源成本预计将高位运行,加上天然气供需的紧张对原材料供应带来的压力,欧洲化工企业的生产将受到较大影响,进而对部分化工品种的全球供需产生较大冲击。   我国化工企业有望受益。   我国化工产业门类齐全,全产业链配套齐全,基础设施完善,成本优势较为显著。我国以煤炭为基础的能源结构,叠加丰富的水电资源和领先的可再生能源产业,为我国化工企业带来能源上的成本优势。在欧洲化工产业能源成本抬升与原材料供应收紧的大背景下,我国化工企业有望凭借能源成本上的优势,实现竞争力的提升和市场份额的扩大。   投资建议:随着欧洲地区供给的收缩,部分欧洲地区产能占比较高的化工品种供需将受到冲击,推动产品价格的上涨。此外,从长期来看,我国化工企业有望凭借成本优势扩大市场份额,提升增值空间。从具体品种看,建议关注MDI、TDI、维生素和蛋氨酸领域。   风险提示:全球经济下行拖累需求、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
      中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2-09-30
    • 医疗器械行业点评:脊柱类耗材国家集采拟中选结果出炉,国产龙头中标情况良好

      医疗器械行业点评:脊柱类耗材国家集采拟中选结果出炉,国产龙头中标情况良好

      医疗器械
        事件:9月27日,国家组织骨科脊柱类耗材集采通过线上开标的方式产生拟中选结果。此次集采根据颈椎、胸腰椎手术的需要,形成14个产品系统类别。首年意向采购量共109万套,占全国医疗机构总需求量的90%,涉及市场规模约310亿元。共有171家企业参与本次集采,中选率89%,各厂家中选价格较为接近,平均降价84%。   集采规则进一步优化,方案平衡性更强。此次集采更为强调企业的供应、产能、配送等全方面的能力,我们认为对产品线较全的头部企业相对更为利好,同时也给予了中小企业更多机会,相较之前的人工关节集采方案平衡性更强。(1)精细化分组,维持合理竞争。本次集采根据产品丰富度、供应能力、医疗机构采购量分为3组。品种全、可全国供应,医疗机构意向采购量大的企业进入A组,主要部件齐全,但无法供应全国的企业进入B组,同时新增C组,即产品系统不完整的中小企业,为成长期企业留下生存空间,也保证了各层次企业之间的合理竞争;(2)设置兜底中标降幅,大幅提高企业中标概率。A、B组引入保底中标降幅:若产品价格≤该类别最高有效申报价40%,则直接获得拟中选资格,但相较于正常竞价方式中标的产品,企业只能获得50%的意向采购需求量,使企业中标的概率大大增加,避免恶性降价竞争,有利于企业合理报价;(3)二次分配剩余量,保证院内产品稳定供给。除组内第一名企业拿到100%报量外,其余中选企业都要重新分配医院报量,即第二次分配。剩余量由中选产品的待分配量加上医院报量但未中选产品的90%构成,由医院自主选择分配给中选产品系统。在保证了降价的同时,也确保医院报量的器械类型都能在中选系统内,有利于院内产品的供给稳定,满足临床各类需求。   降价幅度有限,国内企业中标情况良好。价格上,各厂家降幅普遍在限价基础上,降价60%-65%左右,中选价格较为接近。美敦力、强生基本接近限价中选,将损失一定需求量份额,史赛克则未见拟中选产品。国产骨科龙头威高骨科、三友医疗、爱康医疗、春立医疗、大博医疗等均中标情况良好。考虑到关节集采后国内骨科企业2022H1业绩增速好于预期,脊柱类耗材成本较关节类更低。我们预计脊柱类集采对国产厂家利润率影响小于进口厂商,未来国产化率有望快速提升。   投资建议:本次集采较前方案平衡性更强,企业中标后盈利能力有所保障,同时集采规则给予国产龙头快速抢占进口厂商空间机会,未来行业国产化率有望快速提升,建议关注威高骨科、大博医疗、三友医疗、春立医疗、爱康医疗等骨科企业。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集采政策变化风险等。
      财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2-09-30
    • 2022保利健康人居白皮书

      2022保利健康人居白皮书

      保利发展控股
      35页
      2022-09-29
    • 化工行业点评:炭黑价格上涨、导电炭黑打开增长空间

      化工行业点评:炭黑价格上涨、导电炭黑打开增长空间

      化学制品
        2022年初以来炭黑价格有所上行。根据百川盈孚数据,我国炭黑下游消费主要为轮胎和其他橡胶制品,2021年消费占比分别为58.8%和19.6%。2022年以来炭黑价格有所上行。截至2022年9月28日,我国炭黑市场均价为10945元/吨,较2022年初上涨19.96%,同比上涨40.07%。炭黑行业景气度上行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国内轮胎需求复苏叠加出口增长,拉动橡胶炭黑需求提升。2022年初以来,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推动汽车行业持续复苏,包括部分乘用车购置税减半、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等。汽车行业持续复苏将拉动轮胎需求增长,进而拉动橡胶炭黑需求提升。根据Wind数据,2022年8月我国汽车产量为239.55万辆,同比增长38.8%;2022年1-8月,我国汽车产量为1695.8万辆,同比增长5.0%。此外,据炭黑产业网数据,欧洲炭黑需求量的32%以上来自于俄罗斯的供应商,俄乌冲突导致欧洲炭黑供应受阻,国内炭黑出口大幅增长。根据百川盈孚数据,2022年3-8月我国炭黑出口量为44.49万吨,同比增长41.6%。   原料方面,煤焦油价格持续上行,成本端支撑较足。根据百川盈孚数据,截至2022年9月28日,我国煤焦油现货价格为5924元/吨,周涨1.61%,较2022年初上涨1500元/吨,涨幅为33.9%。环保限产影响下,焦企开工受限,煤焦油价格或将高位运行,从成本端对炭黑价格形成支撑。   长期来看,锂电炭黑开启国产化元年,替代空间广阔。锂电级导电炭黑需求有望高速增长。锂电级导电炭黑是一种传统的锂电池导电剂,目前在市场中占据主流地位。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2021年,炭黑导电剂在我国动力电池导电剂的应用占比为60%。近年来锂电炭黑需求量高速增长,2021年我国锂电级导电炭黑需求量为1.64万吨,同比增长76.3%。目前我国的主流锂电级导电炭黑几乎完全依赖进口,主要来自于日本电化(Denka)、法国益瑞石(Imerys)和美国卡博特(Cabot)等国外企业。我国国内龙头厂商此前并未在该领域深耕。随着新能源行业的高速发展,我国炭黑龙头企业也开始布局锂电级导电炭黑。2022年7月28日,黑猫股份发布公司公告,拟投资新建5万吨/年超导电炭黑项目,开启锂电炭黑国产化元年。随着锂电池出货量高速增长,锂电炭黑国产替代有望加速。   从短期来看,橡胶炭黑下游需求复苏,煤焦油成本端支撑较足,炭黑价格有望持续上行。从长期来看,锂电炭黑国产替代空间广阔,带来新的增长空间,炭黑行业景气上行。   投资建议   目前下游轮胎需求复苏,拉动橡胶炭黑需求增长,锂电级导电炭黑迎来国产化元年,替代空间广阔,相关生产企业或将受益,如黑猫股份、永东股份、龙星化工等。   风险提示   原料价格异常波动、安全环保政策升级、国内疫情反复等。
      东亚前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3页
      2022-09-29
    • 化工行业专题研究报告:纯碱:需求多方博弈,供给短期受限

      化工行业专题研究报告:纯碱:需求多方博弈,供给短期受限

      化学原料
        纯碱:应用广泛的基础化工原料。纯碱是一种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生产的主要原料包括原盐、合成氨、石灰石等。纯碱工业产品主要包含轻质纯碱和重质纯碱两种,这两种产品的化学性质无区别,只是物理性质有所不同。轻质纯碱主要用于冶金、造纸和印染等工业,重质纯碱主要应用于平板玻璃、玻璃制品、洗涤剂和陶瓷釉等的生产。纯碱下游应用领域包括平板玻璃、日用玻璃、光伏玻璃、小苏打、硅酸盐等行业。   光伏高景气带动纯碱需求,平板玻璃需求仍有一定韧性。需求方面,传统能源价格高位叠加双碳目标,光伏行业高速发展确定性较强。光伏行业的高景气度将向上传导至光伏玻璃,并进一步拉动纯碱需求。纯碱最大的下游领域是平板玻璃,尽管平板玻璃的下游地产在2022年上半年呈现下滑趋势,但由于玻璃行业高温连续生产、不轻易停工的特殊性,平板玻璃所对应的纯碱需求依旧相对平稳。供给方面,纯碱生产分为化工合成法和天然碱法两种。化工合成法在生产纯碱的过程中,能耗较高、同时存在着环境污染的问题,在我国减少碳排放、发展循环经济的背景下,化工合成法的纯碱产能受到限制,同时,在上游煤炭价格上涨的情况下,化工合成法的成本劣势进一步凸显。天然碱的产能受制于资源,目前国内天然碱资源高度集中在远兴能源的子公司中源化学和银根矿业中。根据我们对纯碱供需的预测,在2023年中、银根矿业一期500万吨天然碱投产之前,如果平板玻璃不出现大规模检修,我国纯碱供需将维持相对紧平衡,在该项目投产后将会改变我国纯碱供应格局,届时纯碱价格可能会有所回落。   天然碱优势明显,高成本路线形成价格支撑。纯碱的主要生产方法包含两大类:化学合成法和天然碱法。化学合成法又包含氨碱法、联碱法两种工艺。2021年联碱法和氨碱法纯碱产能占总产能的比例分别为49.65%和45.67%,天然碱占比仅4.68%。天然碱法相对氨碱法和联碱法,能耗低、环保,成本优势明显。2021年纯碱上市公司的纯碱单吨成本:远兴能源(天然碱)809元,三友化工(氨碱法)1267元,华昌化工(联碱法)、双环科技(联碱法)分别为1223元和1395元。在能源大通涨的情况下,煤炭、合成氨、原盐的价格相对高位,氨碱法、联碱法两种高成本路线会形成对纯碱价格的支撑。   相关标的:国内天然碱龙头并拥有新增天然碱产能的远兴能源、纯碱产品市占率领先的三友化工   风险因素:光伏新增装机量不及预期;疫情反复影响产能。
      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2页
      2022-09-29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