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券商报告
行业领域:
  • 全部
  • 化药/生物药
  • 中药
  • 原料药
  • 医疗器械
  • 泛医疗
  • 其他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产业分析
  • 市场数据分析
  • 临床研究进展
  • 集采分析
  • 专利分析/FTO分析
  • 政策分析
  • 医药盘点
  • 投融资
  • 立项评估
  • 技术平台研究
  • 其他
治疗领域:
  • 全部
  • 消化系统与代谢药物
  • 皮肤病药物
  • 罕见病
  • 其他
  • 补气补血药物
  • 全身用激素类制剂(不含性激素和胰岛素)
  • 呼吸系统药物
  • 心血管系统药物
  • 感觉系统药物
  • 抗寄生虫药物、杀虫药物和驱虫药物
  • 抗肿瘤药
  • 免疫机能调节药物
  • 杂类
  • 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类药物
  • 神经系统药物
  • 系统用抗感染药物
  • 肌肉-骨骼系统药物
  •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
报告搜索:

全部报告(92558)

  • 基础化工行业研究:子行业轮动加快,建议关有边际变化的方向

    基础化工行业研究:子行业轮动加快,建议关有边际变化的方向

    化学原料
      本周化工市场综述   本周市场呈震荡走势,其中申万化工指数下跌0.76%,跑输沪深300指数1.11%。标的方面,本周子行业轮动较快,板块缺乏清晰主线,其中前期调整充分+筹码结构较佳+预期改善类标的表现亮眼。估值方面,当前板块估值位于历史中枢偏下位置,其中PB历史分位数为45%,PE历史分位数为13%。投资方面,虽然市场依然没有清晰的主线,但在向下空间可知,向上空间未知的背景下,以时间换空间的策略可能更佳。方向上,一是建议关注有业绩有估值的标的,比如:中旗股份;二是建议关注有安全垫的龙头股,当前市场虽然对于相关标的估值安全垫的分歧不大,但更愿意在拐点信号来临后进行布局,最终操作策略取决于投资策略及资金性质;三是建议关注有边际变化的方向,比如:芳纶、PET复合铜箔。   本周大事件   大事件一:商品房预售监管资金迎新规,优质房企可用保函置换。银保监会、住建部、央行联合发布通知,指导商业银行按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向优质房地产企业出具保函置换预售监管资金,置换的预售监管资金须优先用于项目工程建设、偿还项目到期债务等,不得用于购置土地、新增其他投资、偿还股东借款等。预售监管资金的保函置换尝试有利于为优质房企提供流动性支持,对房企竣工存在边际利好,建议关注地产链后端品种,如钛白粉、纯碱。   大事件二:美国港口10月录得近两年最低货物吞吐量。随着全球贸易跌宕起伏,原来的“一箱难求”成了“严重过剩”。洛杉矶和长滩港口10月份处理了630231个装载入境集装箱,同比下降了26%,这是自2020年5月以来进入港口的最低货运吞吐量。今年3月以来海运费快速下降,目前运往美国的海运费已恢复至历史正常水平,建议关注出口高占比且运费影响较大的品种,如轮胎。   大事件三:欧七提案采用燃料和技术中立原则,首次将轻重型车的排放要求合并到同一个法案,并最大程度确保轻重型车辆排放测试规则的内部一致性。从欧七披露的重型车内容看,前期透露的几种方案中,最终采纳了较为宽松或者中间的,而非较为激进的方案。   投资建议   投资方面,我们认为当前位置不少标的赔率较高,建议采取以时间换空间的策略。方向上,建议重点关注自主可控方向,比如:种子安全、中高端材料的进口替代。   投资组合推荐   中旗股份、东材科技、万润股份、泰和新材、宝丰能源   风险提示   疫情影响国内外需求,原油价格剧烈波动,国际政策变动影响产业布局。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5页
    2022-11-21
  • 抗疫品种添新元,复必泰二价苗获中国香港EUA

    抗疫品种添新元,复必泰二价苗获中国香港EUA

    个股研报
      复星医药(600196)   事件   2022年11月19日,公司公告其许可项目进展:项目,是复星医药产业于2020年3月获得德国BioNTech授权,在约定许可区域内独家开发、商业化基于其专有的mRNA技术平台研发的、针对新冠病毒的疫苗产品;进展,是复必泰二价疫苗获中国香港紧急使用认可。   点评   复必泰二价新冠疫苗在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获批EUA。(1)复必泰原始株/Omicron变异株BA.4-5二价疫苗(每剂30微克)已分别获前述监管特别许可,可用于当地12岁及以上人群加强接种。(2)这是已上市复必泰BNT162b2的迭代和补充。复必泰二价疫苗每剂含有15微克编码原始毒株刺突蛋白的mRNA和15微克编码奥密克戎BA.4/BA.5变异毒株刺突蛋白的mRNA。除了添加奥密克戎BA.4/BA.5刺突蛋白的mRNA序列外,疫苗的所有其他成分保持不变。(3)此前,2020年3月16日,公司已获BioNTech授权,在中国内地及港澳台地区独家开发及商业化基于其专有的mRNA技术平台研发的新冠疫苗。mRNA新冠疫苗复必泰已于2021年3月在港澳地区纳入政府接种计划,并于2021年9月在中国台湾地区开始接种。   防疫优化与第四针推进在即,mRNA疫苗进展为公司业绩与发展再添弹性。(1)公司此前早在2021年5月已与BioNTech签约,于上海设立合资公司,复星医药产业拟以现金/厂房/生产设施等、BioNTech以相关生产技术和专利技术许可等,各出资不超过1亿美元,各占50%注册资本。合资公司设立于中国上海,期限15年。规划年产能10亿剂mRNA新冠疫苗。合资公司的产品销售,将由复星医药产业之关联公司为CSO(不含港澳台),并支付后者相应费用。合资公司实现本地化生产和商业化之前,仍按原协议,即复星医药获得60-65%的毛利提成。(2)我们认为,公司在mRNA领域的抢先布局,是公司国际化专业决策力的佐证,为公司在此类前沿技术中抢得先机。(3)不过,mRNA疫苗的生产中,材料与过程都相对复杂,且复必泰二价苗在中国内地获批与否也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我们维持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2/23/24年营收449/517/597亿元,归母净利润39.84/53.73/66.55亿元。公司目前股价对应2022/23/24年PE为26/19/15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新药研发及上市进程不达预期、集采等政策影响盈利能力等风险。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2-11-21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加强重症ICU建设,关注医疗新基建投资机会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加强重症ICU建设,关注医疗新基建投资机会

    医药商业
      行情回顾   上周(11.14-11.18),医药生物板块(申万)上涨6.15%,上证综指上涨0.32%,深证成指上涨0.37%,沪深300上涨0.35%,医药生物板块跑赢沪深300指数5.8个百分点,在申万31个一级子行业周涨跌幅中排名第1位。   投资要点   11月1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新闻发布会指出,抗击新冠疫情和应对病毒变异,需要加强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和救治资源储备,这也是继11月1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公布进一步优化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以来,国务院联防联控综合组再次对加强基层医疗能力建设做出重要指示。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表示,需要从三个方面加强医疗能力建设,并对患者实时分级分类救治。   1.持续加强定点医院建设。发布会要求各地指定综合能力强,救治水平高的医院作为定点医院,定点医院需要根据当地人口规模、配齐配足救治床位。尤其需要加强ICU建设,各定点医院的ICU床位要达到床位总数的10%。   2.加强方舱医院的建设。要求提前做好方舱医院的布局,比如电线、相关基础设施布局、物资的准备,包括信息系统的准备。   3.要持续加强发热门诊的建设。要求二级以上医院要设置发热门诊,做到应设尽设,应开尽开,发现阳性感染者,迅速转到定点医院或者方舱医院进行救治。   投资建议   国家卫健委提出的定点医院、方舱医院和发热门诊三大防疫建设主线,将有效刺激基层医疗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增加对院内设备、医院基建的需求。尤其是提高ICU床位比例,提前进行方舱医院布局,以及建设发热门诊将进一步扩大对床旁设备(呼吸机、监护仪、便携式彩超、移动DR等)、院内建设(医院建设、自动化药房、医疗信息化等)以及体外诊断(发热门诊所需的体外诊断设备与试剂等)产品的需求,因此我们建议关注以下标的。   床旁设备:迈瑞医疗、联影医疗、鱼跃医疗、理邦仪器等;院内建设:华康医疗、新华医疗、健麾信息、艾隆科技、卫宁健康等;   体外诊断:安图生物、新产业、诺唯赞、菲鹏生物(未上市)等。   风险提示   政策波动风险;研发失败风险等。
    东亚前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12页
    2022-11-21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定点医院ICU床位要达到床位总数10%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定点医院ICU床位要达到床位总数10%

    化学制药
      投资要点:   本周SW医药生物行业跑赢沪深300指数。2022年11月14日-11月18日,SW医药生物行业上涨6.15%,跑赢同期沪深300指数约5.80个百分点。SW医药生物行业三级细分板块中,全部细分板块均录得正收益,其中线下药店和血液制品板块涨幅居前,分别上涨13.84%和10.65%。   本周医药生物行业净流入22.12亿元。2022年11月14日-11月18日,陆股通净流入322.83亿元,其中沪股通净流入153.65亿元,深股通净流入169.19亿元。申万一级行业中,食品饮料和非银金融净流入额居前,基础化工和公用事业净流出额居前。本周医药生物行业净流入22.12亿元。   行业新闻。11月17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介绍,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和应对病毒的变异,不能打无准备之仗,因此要加强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和救治资源准备。各地指定综合能力强、救治水平高的医院作为定点医院。定点医院要根据当地的人口规模,配足配齐救治的床位,同时对于重症的监护单元也就是ICU要加强建设,而且要求ICU床位要达到床位总数的10%。   维持对行业的推荐评级。本周SW医药生物行业跑赢同期沪深300指数约5.80个百分点,目前医药生物行业内部细分板块继续轮动,本周低估值血液制品板块上涨较多。近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要求加强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和救治资源准备,要求ICU床位要达到床位总数的10%。建议关注因此受益的医疗器械板块。短期建议关注CXO:药明康德(603259)、凯莱英(002821)、泰格医药(300347)、昭衍新药(603127)等;医疗设备:迈瑞医疗(300760)、联影医疗(688271)、澳华内镜(688212)、海泰新光(688677)、开立医疗(300633)、东富龙(300171)、键凯科技(688356)、欧普康视(300595)、奕瑞科技(688301);科学服务:诺唯赞(688105)、百普赛斯(301080)、纳微科技(688690);医院及诊断服务:爱尔眼科(300015)、金域医学(603882)等;中药:华润三九(000999)、同仁堂(600085)、以岭药业(002603);创新药:恒瑞医药(600276)、贝达药业(300558)、华东医药(000963)等;生物制品:智飞生物(300122)、沃森生物(300142)、华兰疫苗(301207)等;医药商业:益丰药房(603939)、大参林(603233)、一心堂(002727)、老百姓(603883)等。   风险提示:新冠疫情持续反复,行业竞争加剧,产品降价,产品安全质量风险,政策风险,研发进度低于预期等。
    东莞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9页
    2022-11-21
  • 基础化工周报:持续推荐芳纶、UHMWPE高性能纤维材料方向

    基础化工周报:持续推荐芳纶、UHMWPE高性能纤维材料方向

    化学原料
      核心观点   近期国际油价在90美元/桶附近震荡波动,本周WTI原油均价格为86.7美元/桶,较上周均价下跌2.7美元;布伦特原油均价为93.9美元/桶,较上周均价下跌1.9美元。近期因经济增长乏力拖累原油需求,但OPEC方面加大减产力度,我们认为近期国际原油价格将在80-90美元/桶之间震荡。近期,我们重点看好UHMWPE、芳纶、萤石、氟化工、三氯氢硅、轮胎等投资方向。海外地缘冲突背景下,防弹装备需求大幅增长拉动了高端超过分子量聚乙烯纤维需求,国内企业中高端产品渗透率继续提升,行业有望保持较高景气度,重点推荐【同益中】。间位芳纶方面个体防护装备配备标准的逐步推进;对位芳纶光通信及橡胶领域需求保持旺盛;此外锂电隔膜芳纶涂覆市场需求前景广阔,重点推荐【泰和新材】。作为战略性资源的萤石价格近期持续上行,未来行业供需关系进一步改善,产品价格有望中期重估上行,重点推荐【金石资源】、【永和股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配额管理将在立法层面落地、行业竞争格局趋向集中,而下游需求恢复平稳增长,我们看好三代含氟制冷剂有望迎来景气复苏,关注氟化工龙头企业:【巨化股份】、【三美股份】、【东岳集团】、【永和股份】。去年年底以来,随着多套多晶硅装置的投产,大幅拉动了三氯氢硅的需求,我们看好未来多晶硅产能持续投放下三氯氢硅的行业高景气度,重点推荐【三孚股份】。国际海运费持续下行,同时国内汽车产销量持续走高,海外轮胎需求回暖,同时未来中国轮胎的比较竞争力优势将持续扩大全球市场份额,重点推荐【森麒麟】、【赛轮轮胎】。   重点数据跟踪   价格涨跌幅:本周化工产品价格涨幅前五的为黄磷(14.30%)、硝酸(8.55%)、丁二烯(6.30%)、三氯化磷(4.41%)、六氟丙烯(3.92%);本周化工产品价格跌幅前五的为液氯(-75.23%)、苯胺(-23.02%)、四氯乙烯(-14.07%)、R142b(-12.50%)、对硝基氯化苯(-10.53%)。   价差涨跌幅:本周化工产品价差涨幅前五的为己内酰胺(60.00%)、炭黑N330(53.12%)、尿素(50.00%)、锦纶7切片(21.84%)、锦纶6切片(21.84%);本周化工产品价差跌幅前五的为醋酸乙烯(-453.07%)、丙烯(石脑油法)(-105.03%)、丁二烯(-49.22%)、环氧氯丙烷(甘油法)(-46.88%)、丙烯(PDH法)(-46.20%)。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1页
    2022-11-21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全球新冠疫情进展及产业链跟踪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全球新冠疫情进展及产业链跟踪

    医药商业
      投资要点:   本期(11.12-11.19)上证综指收于3097.24,上涨0.32%;沪深300指数收于3801.57,上涨0.35%;中小100收于7537.56,上涨0.01%;本期申万医药生物行业指数收于9673.36,上涨6.15%,在申万31个一级行业指数中涨跌幅排名居第1位,所有子板块均跑赢上证综指、沪深300和中小100。   重要资讯:   前9月全国基本医保总支出同比降0.5%   近日,国家医保局公布2022年1~9月基本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运行情况。1~9月,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含生育保险)总收入21491.18亿元,同比增长5.5%;总支出17285.93亿元,同比下降0.5%。在收入方面,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含生育保险)收入14690.95亿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6800.22亿元。支出方面,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含生育保险)支出10726.97亿元,同比增长0.4%,其中生育保险待遇支出630.95亿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6558.96亿元,同比下降2.0%。关于1~9月医保总支出同比下降0.5%的原因,国家医保局表示主要是去年同期有支付新冠疫苗及接种费用,本期相关支出大幅减少。   国家疾控局:相关部门正在制定加快推进新冠疫苗接种方案11月17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主题为“不折不扣,科学精准落实疫情防控优化措施”。   疾控局副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洪兵回答媒体记者提问表示:11月1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的20条优化措施,是对第九版防控方案的补充和完善,不是放松,更不是放开和“躺平”,而是为了进一步提升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是为了最大程度地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地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总的就是要落实好“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做到既要防住疫情,又尽可能减少对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服务保障的影响   对于接种疫苗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安全性、有效性、可及性以及可负担性等因素,坚持依法依规、尊重科学的原则。目前,相关部门正在制定加快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的方案,方案确定以后,有关情况会及时向社会发布。   复必泰二价疫苗在香港获批紧急使用,用于12岁及以上人群加强接种11月18日晚,澎湃新闻记者从复星医药获悉,该公司旗下针对新冠原始毒株、奥密克戎变异株BA.4/BA.5的复必泰二价疫苗,已分别获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以下简称“中国香港”)医务卫生局许可作紧急使用,以及获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以下简称“中国澳门”)卫生局特别许可进口批准,可用于当地12岁及以上人群加强接种。而此前,在2022年10月,这疫苗获批在中国台湾地区紧急使用。   复必泰二价疫苗是已上市复必泰BNT162b2的送代和补充。复必泰二价疫苗每剂含有15微克编码原始毒株刺突蛋白的mRNA和15微克编码奥密克戎BA.4/BA.5变异毒株刺突蛋白的mRNA。由于奥密克戎BA.4和BA.5亚变种包含相同的刺突蛋白氨基酸序列,因此可以使用单个mRNA链同时向这两个亚变种。除了添加奥密克戎BA.4/BA.5刺突蛋白的mRNA序列外,疫苗的所有其他成分保持不变。   根据香港特区政府官方消息,首批供港复必泰二价疫苗预计可于11月底由德国运抵香港。香港特区政府将按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辖下的疫苗可预防疾病科学委员会和新发现及动物传染病科学委员会,联同行政长官专家顾问团早前的建议,安排复必泰二价疫苗按现时的接种时间表,用作第四剂疫苗的另一选择,而现时提供的两款疫苗(科兴及复必泰疫苗)亦可继续作为第四剂之用。   早在2020年3月16日,复星医药和德国百欧恩泰宣布达成了mRNA度苗开发的战略合作,复星医药获百欧恩泰授权,在中国境内及港澳台地区独家开发及商业化基于其专有的mRNA技术平台研发的新冠疫苗。mRNA新冠疫苗复必泰已于2021年3月在港澳地区纳入政府接种计划,并于2021年9月在中国台湾地区开始接种   核心观点:   新冠治疗赛道是医药行业近期的热点,我们在多篇报告中预判和单述了新冠产业链的投资机会,包括1月份报告《2022年医药生物行业年度策略报告:从繁荣到平淡,,守正出奇》中明确新冠产业链是贯穿全年的投资焦点。9月份的新冠系列专题报告《全球新冠疫情阶段性稳定,检测、防治成熟保障从容防控》中明确提示,在新冠疫情趋势难以判断的青况下,建议重点关注疫情的边际变化和治疗赛道的供需变动情况,无其是君实生物-U等相关上市公司,此后行情的走势也印证了我们的观点。短期来看,我们认为新冠治疗药物仍将是未来新冠产业链中最值得关注的领域。从我国新冠推荐治疗药物来看,除口服药物以及抗体外,中药产业链投资机会也在持续兑现,建议关注以岭药业等。新冠小分子治疗药物或是未来新冠产业链投资机会中最为重要的一环,我们建议继续关注相关研发项目进展顺利、创新能力突出的企业,如君实生物-U等。同时,随着新冠防控策略更加优化,防控更加科学精准,雾化吸入式新冠疫苗在全国各地陆续开启接种工作,新冠疫苗的序贯接种可能迎来增量需求的释放机会,建议持续关注康希诺等。同时,在新冠疫情精准防控持续推进的情况下,建议关注检测领域的抗原检测赛道,抗原检测具有成本低廉、操作方便等优势,建议重点关注抗原检测产业链上、中游的相关上市企业,如诺唯赞等。此外,零售连锁药店除了受益行业政策改革、集中采购、医药分家和处方药外流等政策,新冠相关的消费需求有望助推业绩增长,建议重点关注行业龙头包括老百姓、益丰药房、一心堂等。   目前医药行业整体估值水平处于历史底部位置,行业基本面整体依日稳健,短期内低估值的板块及其前期跌幅较大的优质个股有望迎来结构性的估值修复行情。同时,业绩确定性强、创新能力突出的相关板块及上市公司有望持续得到市场关注。长期来看,随着药品、耗材带量采购工作持续推进,安全边际高、创新能力强、产品管线丰富和竞争格局较好的企业有望在长周期持续受益,长期来看,随着药品、耗材带量采购工作持续推进,安全边际高、创新能力强、产品管线丰富和竞争格局较好的企业有望在长周期持续受益,建议继续围绕创新药及创新药产业链、高端医疗器械、医疗消费终端和和具备稀缺性和消费属性的医疗消费等布局,同时挖掘估值相对较低的二线蓝筹:   1)创新药及创新药产业链,包括综合类和专科创新药企业、CXC产业,建议关注药明康德、恒瑞医药、博腾股份、恩华药业、凯莱英、复星医药、泰格医药、康龙化成、普洛药业和信立泰等;   2)进口替代能力突出的高端医疗器械龙头,建议关注迈瑞医疗和乐普医疗等;   3)受益市场集中度提升的医疗消费终端,建议关注一心堂、益丰药房、金域医学和迪安诊断等   4)具备稀缺性和消费属性的生物制品企业,包括智飞生物、长春高新、华兰生物和康希诺等;   5)中药创新药和品牌中药生产企业:以岭药业、红日药业、华润三九、同仁堂和达仁堂等。   风险提示:新冠疫情波动风险、市场调整风险
    中航证券有限公司
    24页
    2022-11-21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定点医院ICU建设或将为生命信息与支持板块带来较大市场增量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定点医院ICU建设或将为生命信息与支持板块带来较大市场增量

    医药商业
      一周观点:外部环境边际向好,医药板块或将迎来“慢牛”行情   医药板块经历疫情扰动、集采降价等影响后,在2022Q3进入筑底阶段,Q4以来随着财政贴息贷款、精准防控统筹经济发展等政策的落地,叠加三季报整体稳健,板块正在经历从估值修复到业绩修复的过程。展望2023年,医药板块有很多细分赛道的优质成长股到了长期布局的时点,业绩持续改善可期,我们建议从消费复苏、创新升级、器械政策红利与国产替代几个维度筛选有经营拐点、低估值的标的。   一周观点:定点医院ICU建设或将为生命信息与支持板块带来较大市场增量   11月17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指出疫情发生以来,我国从定点医院建设、方舱医院建设、发热门诊建设三个方面来加强能力建设和对患者的分级分类救治。其中,定点医院要根据当地的人口规模,配足配齐救治的床位,同时对于重症的监护单元也就是ICU要加强建设,而且要求ICU床位要达到床位总数的10%。通过定点医院的建设和提高救治能力,来满足在九版方案当中所规定的普通型重症、危重症和有高风险因素的这些患者的救治。   我国ICU床位数仍有较大缺口空间。根据卫生统计年鉴,截至2021年底,二、三级医院总计约1.3万家,床位总数合计约600万张。根据各地政务服务网数据,如四川省最新公布的定点医院达216家,湖北省达396家,推算国内目前新冠肺炎救治定点医院达数千家。按照ICU达到床位数10%的要求,总建设ICU床位数或达数十万。   众多品类生命信息与支持设备有望放量。每床配置设备包括ICU病床、监护仪、血氧仪、血气分析仪、心电图机、呼吸机、输注泵、心肺复苏机,病区酌情配置除颤仪、便携超声、移动DR,呼吸机管路耗材等。   推荐及受益标的   推荐标的:长线组合:迈瑞医疗、开立医疗、澳华内镜、海泰新光、泰格医药、康龙化成、博腾股份、羚锐制药、康缘药业、人福医药、东诚药业、益丰药房、老百姓、健之佳、海吉亚医疗、新天药业、以岭药业、寿仙谷、盈康生命、伟思医疗、华东医药。弹性组合:海尔生物、采纳股份、昌红科技、康拓医疗、中国中药、太极集团、国际医学、皓元医药、药石科技、美迪西、江苏吴中   受益标的:君实生物、以岭药业、康希诺、丽珠集团、石药集团、鱼跃医疗、乐普医疗、怡和嘉业、美好医疗、迈瑞医疗、东方生物、安旭生物、万孚生物、明德生物   风险提示:行业黑天鹅事件、疫情恶化影响生产运营。
    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4页
    2022-11-21
  • 中泰化工周度观点22W45:能耗政策细节持续推进,鹰派发言致油价短期下行

    中泰化工周度观点22W45:能耗政策细节持续推进,鹰派发言致油价短期下行

    化学原料
      投资要点   年初以来,板块落后于大盘:本周化工(申万)行业指数跌幅为-0.76%,创业板指数跌幅为-0.65%,沪深300指数上涨0.35%,上证综指上涨0.32%,化工(申万)板块落后大盘-1.1个百分点。2022年初至今,化工(申万)行业指数下跌幅度为-16.42%,创业板指数下跌幅度为-28.08%,沪深300指数下跌幅度为-23.05%,上证综指下跌幅度为-14.91%,化工(申万)板块落后大盘-1.5个百分点。   事件:   1)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11月16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是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保障高质量发展用能需求的重要举措,强调原料用能扣减不是放松对石化化工、煤化工等产业发展的要求,不是鼓励各地区盲目发展相关项目。2)11月17日,国际原油期货价格下跌明显,WTI原油期货主力合约结算价报81.64美元/桶,跌幅为3.95美元或4.6%。布伦特原油期货主力合约结算价也明显下调,报89.87美元/桶,跌幅为3.08美元或3.3%。   点评:   1)国家发改委强调原料用能扣减不是放松对石化化工、煤化工等产业发展的要求,不是鼓励各地区盲目发展相关项目。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近日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有关工作的通知》,从多个方面进一步夯实原料用能扣减工作基础,界定原料用能的基本定义和具体范畴,对完善各层级原料用能统计核算体系提出具体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11月16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是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保障高质量发展用能需求的重要举措,强调原料用能扣减不是放松对石化化工、煤化工等产业发展的要求,不是鼓励各地区盲目发展相关项目。一方面、各地区要继续严格执行项目准入要求,相关的产业必须严格履行必要的审批程序,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和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严格把关项目准入门槛。另一方面、继续推动产业的绿色发展,推动节能和减少能耗,原料用能不纳入消费总量不是意味原料用能可以无止境使用,各地区必须将继续对原料用能提出要求,持续推动节能增效。   2)鹰派发言短期影响油价波动,长期持续看好油价上行。本周油价下跌主要原因是本周四美联储的鹰派表态迄今为止美联储的收紧政策也仅对通胀产生有限影响,还不足以降低通胀,未来美联储可能需要采取更多的紧缩措施来抑制通货膨胀美联储鹰派发言增加对美国更激进加息与经济衰退风险的担忧,此外有美国官员透露美国将在未来几天就俄罗斯石油价格上限发布意见,增加了油价的下行风险。从供需格局看,我们仍持续看好油价上行。供给端:欧盟和G7决定将从2022年12月5日起全面禁止进口海上运输的俄石油,该禁令即将生效,并且G7集团与澳大利亚对俄罗斯油价设置固定上限达成一致,导致俄原油供给不确定性加剧;需求端:亚洲地区疫情管控逐渐放松,地区经济复苏期望走强,亚洲市场或将成为需求上升的主要推动因素,且目前进入四季度,随着冬季消费高峰到来、气转油需求增加,双重因素叠加原油需求端或将有明显改善;库存:美国剩余SPR为3.92亿桶,逼近IEA所规定的最小SPR储备量,美国或将在后期对SPR进行补库;同时,EIA最新数据显示美国商业原油库存为4.35亿桶,较上周有所下降。在缺乏大量SPR支撑的情况下,原油需求复苏叠加供给受限,国际油价有望再度上行。   产品价格涨跌互现:价格涨幅居前品种:三氯氧磷(9.86%)、丁二烯(4.35%)、液化气(FOB东南亚)(3.70%)、色氨酸(25公斤/件,99%)(3.01%)、甲醇(2.56%)。产品价格跌幅居前品种:苯胺(-21.53%)、纯MDI(-12.29%)、促进剂M(-12.07%)、丁二醇(BDO)(-11.30%)、DMF(-8.33%)。   风险提示事件:宏观经济下行风险、原油价格波动风险、企业经营风险。
    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4页
    2022-11-21
  • 医药行业研究:看好CXO、复苏和防疫三大方向

    医药行业研究:看好CXO、复苏和防疫三大方向

    医药商业
      新冠跟踪   11 月 16 日,神州细胞发布公告,其自主研发的重组新冠疫苗 2 价苗和4 价苗的阿联酋 III 期临床期中分析取得积极结果,4 价苗与辉瑞 mRNA疫苗头对头比较达到优效。   国内近一周确诊病例明显上升,病例较多的地区包括:广东、重庆、河南、内蒙古、北京。全球疫情稳定,BA.5 在全球占比下降至 58%,在美国占比下降至 24%,不再是美国主流变异株,新型变异株 BQ.1 在美国占比 25.5%、BQ1.1 在美国占比 24.2%。   猴痘跟踪:全球猴痘确诊病例增速放缓,以欧洲美洲病例为主。截至 11月 19 日,全球已有猴痘确诊病例 80328 例。   周观点更新   优化防控政策出炉,看好 CXO、复苏和疫情防控三大方向。近期海外市场流动性预期稳步修复,医药创新成长市场情绪恢复,重点关注全球流动性预期改善下创新药和 CXO 板块(特别是港股)底部投资机会。   药品板块:疫情对创新药新产品进院、院内诊疗、在研管线临床试验进展等多方面有一定负面影响。三季报来看,受到疫情所致物流、院内新药推广与销售等影响,行业整体在 2 季度业绩筑底确认,3 季度缓慢恢复,总体趋势确定向好,复苏兑现持续进行中。政策持续边际回暖大背景下,关注四季度国家医保谈判,以及由此催化的明年新品种商业化加速放量。全球医药创新进展不断,关注重点在研管线推进进度。建议关注龙头药企估值修复、创新型 Biotech 研发不断进展、估值处于底部企业有机会出现反转及中成药(特别是中药创新药)四个方向。   CXO 板块:海外 CXO 企业的三季报来看,经营层面整体表现平稳。订单与需求端来看,非新冠医药创新研发需求旺盛,特别是 biotech 需求稳定,好于之前市场预期。国内三季报来看 CXO 板块(特别是龙头企业)订单和业绩持续超预期,多数公司订单高增长、排产饱满,业绩高增长、未来成长确定性强。目前板块估值及市场情绪处于历史底部,看好 CXO 板块估值持续修复。继续重点关注具备国际竞争力和国内市场优势的综合性龙头企业和细分领域龙头。   疫情防控方向仍值得重点关注,感冒及解热镇痛常备药物、新冠特效药、新冠疫苗、抗原检测等方向仍有结构性机会,关注相关产品研发、放量进展。   医药先进制造方向继续关注原料药板块及医药上游供应链,特别是科学仪器方向的国产替代加速进程(贴息政策催化)。   投资建议:   建议关注:恒瑞医药、药明生物、康龙化成、药明康德、以岭药业等。   风险提示   新冠疫情风险,研发风险,销售风险,订单风险,政策风险等。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7页
    2022-11-21
  • 医疗服务行业深度报告:海外视角:疫情放开对医疗服务行业影响几何?

    医疗服务行业深度报告:海外视角:疫情放开对医疗服务行业影响几何?

    医疗服务
      本篇报告主要尝试解决以下问题:   (1)微观维度:疫情放开对海外医疗服务企业的业务量、收入利润、客单价分别有什么影响?   (2)中观维度:疫情放开后,哪些赛道有望率先恢复?   (3)宏观维度:疫情放开后,英国、日本,新加坡、中国台湾医疗服务行业的恢复情况如何?   海外医疗服务企业业务量恢复缓慢,客单价因新冠增长强劲。   疫情放开后HCA等医疗服务企业业务量(门诊量、住院量、手术量)并未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床位使用率因平均住院日提升而有所提升,但未达饱和。   客单价因治疗新冠(补贴、远超平均的治疗费用)增长强劲(同比19年同期增长15-20%),驱动业绩超越疫前水平(同比19年同期增长10-15%)。   刚需医疗服务恢复快于消费医疗,消费医疗中眼科恢复较快。   我们取英国医院各科室每月门诊量相比2019年同期恢复情况来衡量各赛道的需求恢复速度:整体来看,偏刚需医疗服务需求(综合、肿瘤、生殖)需求恢复速度快于消费医疗(眼科、口腔、整形外科)。刚需医疗服务需求中生殖恢复最快,消费医疗中眼科恢复最快。   疫情放开后,英国、日本、新加坡、中国台湾整体诊疗量(门诊及住院)均未恢复至疫前水平,其中门诊恢复情况优于住院,而门诊量中,专科诊所的恢复情况优于全科诊所。   投资建议:海吉亚医疗、爱尔眼科、固生堂、通策医疗、锦欣生殖,建议关注华厦眼科、普瑞眼科、何氏眼科、三星医疗、盈康生命等。   风险提示:海外数据可比性风险、行业政策风险、疫情反复风险、并购扩张不及预期风险、医疗事故风险。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9页
    2022-11-21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