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行业领域:
  • 全部
  • 化药/生物药
  • 中药
  • 原料药
  • 医疗器械
  • 泛医疗
  • 其他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产业分析
  • 市场数据分析
  • 临床研究进展
  • 集采分析
  • 专利分析/FTO分析
  • 政策分析
  • 医药盘点
  • 投融资
  • 立项评估
  • 技术平台研究
  • 其他
治疗领域:
  • 全部
  • 消化系统与代谢药物
  • 皮肤病药物
  • 罕见病
  • 其他
  • 补气补血药物
  • 全身用激素类制剂(不含性激素和胰岛素)
  • 呼吸系统药物
  • 心血管系统药物
  • 感觉系统药物
  • 抗寄生虫药物、杀虫药物和驱虫药物
  • 抗肿瘤药
  • 免疫机能调节药物
  • 杂类
  • 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类药物
  • 神经系统药物
  • 系统用抗感染药物
  • 肌肉-骨骼系统药物
  •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
报告搜索:

全部报告(92558)

  • 创新兑现伊始,新型抑酸剂上市申请获受理

    创新兑现伊始,新型抑酸剂上市申请获受理

    个股研报
      上海医药(601607)   事件   2023年2月20日,公司公告,由全资子公司上药信谊开发的新型抑酸剂X842上市许可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受理。   点评   创新元年伊始,X842上市申请获得受理。(1)X842(信诺拉生酯胶囊)是新一代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断剂(P-CAB)药物,可抑制胃酸分泌,拟用于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具有起效迅速、抑酸作用强且持久、不良反应少的优点。(2)X842是公司与贵州生诺于2021年10月合作开发的候选药品,公司当时以不超过6.9亿元的交易金额取得了X842原料药和制剂在中国区域的独家委托生产海外所有适应症的工业销售权。(3)胃食管反流病的首选药物是传统质子泵抑制剂(PPI)或者P-CAB药物,PPI类药物在2022年的中国销售额高达127.4亿元,但接受PPI治疗的患者中有40%的人无法得到有效缓解。中国现共有3款获批的P-CAB药物,分别为来自武田的富马酸伏诺拉生片、罗欣药业的替戈拉生片和柯菲平的盐酸凯普拉生片,在研进度靠前的还有扬子江与韩国Daewoong Pharmaceutical合作开发的Fexuprazan,已完成反流性食管炎3期临床。根据PDB数据,2022年Q1-Q3富马酸伏诺拉生片销售金额为1.09亿元,替戈拉生片销售金额为5100万元。富马酸伏诺拉生片、替戈拉生片已经纳入2022年国家乙类医保目录。   主营业务结构优化,工业端逐步发力。公司是工业、商业皆处头部的全产业链医药龙头,商业营收:工业营收约为9:1,商业毛利:工业毛利约为1:1。高研发投入持续,创新药有望逐步兑现。公司近年来一直保持研发高投入,研发投入费用在A股排名前5,2021年研发投入高达25亿元。预计从2023年开始,公司每年将有1-2个创新药品种提交上市。我们认为,随着疫后复苏、创新药销售的占比提升,工业端的利润贡献有望超过商业。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我们维持盈利预测,预计2022/23/24年实现营收2335/2572/2856亿元,同比增加8.21%/10.13%/11.03%;归母净利润56.46/63.02/73.14亿元,同比增加10.85%/11.63%/16.05%。当前股价对应2022/23/24年12/11/10XPE,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新药研发失败、商誉减值以及战略合作不及预期的风险。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02-21
  • 医药行业周报:医药板块内部轮动,结合短期和中长期进行配置

    医药行业周报:医药板块内部轮动,结合短期和中长期进行配置

    医药商业
      投资要点   行情回顾:本周医药生物指数下跌0.07%,跑赢沪深300指数1.68个百分点,行业涨跌幅排名第8。2023年初以来至今,医药行业上涨5.81%,跑赢沪深300指数1.6个百分点,行业涨跌幅排名第15。本周医药行业估值水平(PE-TTM)为26.24倍,相对全部A股溢价率为86.4%(+1.9pp),相对剔除银行后全部A股溢价率为37.8%(+1.3pp),相对沪深300溢价率为137.4%(+2.2pp)。医药子行业来看,线下药店为涨幅最大子行业,涨幅为7.8%,其次是中药、医药流通,涨幅分别为4.6%和4.2%。年初至今表现最好的子行业是其他生物制品,上涨幅度为13.8%。   板块内部轮动,结合短期和中长期进行配置。本周医药板块出现内部轮动,药店(+7.8%)和中药(+4.6%)两个子行业领涨。药店板块上涨主要系国家医保局近期发布定点零售药店纳入门诊统筹管理的通知,统筹门店申请条件优化,处方药加速外流,利好龙头零售药店。中药板块上涨主要系国家药监局发布《中药注册管理专门规定》,强调人用经验的合理应用,有望加速中药创新药上市。创新药板块受诺诚健华重获奥布替尼全球权利事件有所回调,但我们认为创新药板块经历近2年的沉淀,已具备再次腾飞的前置条件:政策边际缓和、走出集采影响、疫后复苏在即、成长空间较大。展望2023年,我们看好三条投资主线:确定性之1——创新仍是医药行业持续发展的本源;确定性之2——疫后医药复苏亦是核心主线。确定性之3——自主可控/产业链安全。   本周弹性组合:以岭药业(002603)、华润三九(000999)、寿仙谷(603896)、太极集团(600129)、佐力药业(300181)、海创药业-U(688302)、首药控股-U(688197)、迈得医疗(688310),盟科药业-U(688373)、祥生医疗(688358)。   本周港股组合:金斯瑞生物科技(1548)、和黄医药(0013)、康方生物-B(9926)、科济药业(2171)、微创机器人-B(2252)、海吉亚医疗(6078)、锦欣生殖(1951)、启明医疗-B(2500)、药明生物(2269)、君实生物(1877)。   本周稳健组合:恒瑞医药(600276)、爱尔眼科(300015)、迈瑞医疗(300760)、云南白药(000538)、我武生物(300357)、爱美客(300896)、智飞生物(300122)、通策医疗(600763)。   本周科创板组合:百济神州(688235)、荣昌生物(688331)、泽璟制药(688266)、联影医疗(688271)、澳华内镜(688212)、奥浦迈(688293)、康希诺(688185)、华大智造(688114)、诺唯赞(688105)、爱博医疗(688050)。   风险提示:医药行业政策风险超预期;新冠疫情爆发风险;业绩不及预期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4页
    2023-02-20
  • 基础化工行业研究:基本面进入验证期,成长或将接力

    基础化工行业研究:基本面进入验证期,成长或将接力

    化学原料
      本周化工市场综述   本周市场震荡向下,其中申万化工指数下跌0.76%,跑赢沪深300指数0.99%。细分子行业来看,涨幅最大的三个子行业分别为聚氨酯(3.22%)、氮肥(2.68%)、煤化工(1.73%);跌幅最大的三个子行业分别为炭黑(-4.98%)、涂料油墨(-4.88%)、非金属材料(-4.74%)。   本周大事件   大事件一:业界消息称,华为即将推出的高端折叠屏手机MateX系列在2023年出货量初期将以百万支起跳,较2022年倍增,且若市场反应佳,还会加单。报道称,供应链显示华为新机将从3月开始启动量产工作,而且这款MateX系列新机折叠起来的厚度与iPhone相当。在折叠屏技术不断更新优化的背景下,上游相关的显示材料和涂料等产品需求有望得到支撑。   大事件二:欧盟委员会将欧元区2023年经济增速预期从此前的0.3%上调至0.9%,通胀预期从此前的6.1%下调至5.6%;2024年经济增速预期不变,为1.5%,通胀预期从此前的2.6%下调至2.5%。本次调整显示出欧盟委员会对未来经济发展的信心,总体看来虽然经济衰退的风险仍在,但欧盟及欧元区的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的积极预期。若海外市场整体经济回暖,我国部分出口占比较大的化工产品需求能得到一定的支撑。   投资建议   标的方面,表现较佳的方向以主题为主,比如:钙钛矿、固态电池材料。估值方面,当前PB历史分位数为59%,PE历史分位数为25%。产品价格方面,受益于成本抬升,部分化工品价格表现强势,比如:二氯甲烷,部分化工品需求恢复一般,价格有所承压。我们近两周进行了大规模的调研和路演,这里谈谈几个关键问题,一是需求恢复的情况,调研下来普遍反馈需求有所恢复,但由于观测时间周期不够长,后续需求仍有待观察;二是周期品到了哪个阶段,我们看到今年化工品主线是复苏,当前股价反映了不少预期,开始逐步进入到兑现阶段,接下来需要重点关注需求恢复的情况。方向上,我们继续看好龙头白马的投资机会,比如:宝丰能源;另外,我们也看好有边际变化的新材料标的,比如:泰和新材。   投资组合推荐   宝丰集团、龙佰集团、东材科技、海利尔、中旗股份   风险提示   疫情影响国内外需求,原油价格剧烈波动,国际政策变动影响产业布局。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3页
    2023-02-20
  • 化工新材料行业周报:半导体去库存将牵动复苏态势,多省规划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之策

    化工新材料行业周报:半导体去库存将牵动复苏态势,多省规划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之策

    化学原料
      本周行情回顾。本周,Wind新材料指数收报4527.68点,环比下跌2.98%。涨幅前五的有建龙微纳(5.87%)、蓝晓科技(2.56%)、东材科技(2.16%)、飞凯材料(1.39%)、光威复材(1.02%);跌幅前五的有杉杉股份(-8.21%)、泛亚微透(-7.74%)、长阳科技(-7.51%)、奥克股份(-7.32%)、晨光新材(-7.22%)。六个子行业中,申万三级行业半导体材料指数收报6866.06点,环比下跌4.98%;申万三级行业显示器件材料指数收报1038.47点,环比上涨0.23%;中信三级行业有机硅材料指数收报9338.66点,环比下跌4.89%;中信三级行业碳纤维指数收报4004.77点,环比下跌4.84%;中信三级行业锂电指数收报3757.13点,环比下跌5.17%;Wind概念可降解塑料指数收报2004.34点,环比下跌0.64%。   半导体去库存将牵动复苏态势。台积电1月营收重返2,000亿元关卡以上,新年度开局正向,但台积电法人提醒,季节性因素与景气需求仍是变量,后续仍要关注产业与客户库存去化速度是否如预期,才有利于台积电下半年复苏的表现。美国联准会为了压抑通膨的利率决策,连动全球经济前景变化,半导体前景始终有不确定因素。台积电总裁魏哲家在1月中旬的法说会上提到关于下半年复苏,魏哲家指出:“有信心下半年营运会反弹,这是否为V型仍不确定,但可以肯定不会是U型”。台积电客户库存方面,超大规模的品牌厂有既定长期生产计划,部分IC设计台积电2022年下半年已提前去库存,预计上半年库存天数日趋健康,IDM厂因地缘政治因素或终端应用升级导致委外订单增加,整体情况开始有利于工厂端的台积电下半年营运重回成长轨道。(资料来源:半导体前沿、经济日报)   多省规划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之策。2023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北京、上海、浙江、辽宁、重庆等多地政府工作报告纷纷出炉,集成电路依旧是其中重点,多地或出台专门的集成电路产业相关政策,或推动当地集成电路项目建设。北京:加强集成电路系列重要研发产业项目建设;上海:促进集成电路全产业链发展;辽宁:做大做强集成电路装备等一批数字产业集群;四川:重点发展高端通用芯片及国产EDA工具;广东:加快粤芯三期、华润微电子等项目建设;广东:加快粤芯三期、华润微电子等项目建设;陕西:加快西安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集群发展步伐;武汉:推动存储器等国家产业基地做强主导产业;江苏:积极发展第三代半导体、元宇宙等未来产业;重庆:推动各类半导体项目签约、开工、投产;吉林:推进功率半导体全产业链建设;安徽:提升集成电路产业在软件、材料、设备等环节自主可控能力;宁波:前瞻布局第三代半导体、柔性电子等未来产业(资料来源:全球半导体观察)   重点标的推荐:半导体材料国产化加速,下游晶圆厂扩产迅猛,看好头部企业产业红利优势最大化。光刻胶板块为我国自主可控之路上关键核心环节,看好彤程新材在进口替代方面的高速进展。特气方面,华特气体深耕电子特气领域十余年,不断创新研发,实现进口替代,西南基地叠加空分设备双重布局,一体化产业链版图初显,建议重点关注华特气体。电子化学品方面,下游晶圆厂逐步落成,芯片产能有望持续释放,建议关注:安集科技、鼎龙股份。下游需求推动产业升级和革新,行业迈入高速发展期。国内持续推进制造升级,高标准、高性能材料需求将逐步释放,新材料产业有望快速发展。国瓷材料三大业务保持高增速,有条不紊打造齿科巨头,新能源业务爆发式增长,横向拓展、纵向延伸打造新材料巨擘,建议重点关注新材料平台型公司国瓷材料。高分子材料的性能提升离不开高分子助剂,国内抗老化剂龙头利安隆,珠海新基地产能逐步释放,凭借康泰股份,进军千亿润滑油添加剂,打造第二增长点,建议重点关注国内抗老化剂龙头利安隆。碳中和背景下,绿电行业蓬勃发展,光伏风电装机量逐渐攀升,建议关注上游原材料金属硅龙头企业合盛硅业、EVA粒子技术行业领先的联泓新科、拥有三氯氢硅产能的新安股份以及三孚股份。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产品价格波动风险,新产能释放不及预期等。
    德邦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4页
    2023-02-20
  • 医药生物行业专题研究:软镜破壁替代正当时,国内厂商露锋芒

    医药生物行业专题研究:软镜破壁替代正当时,国内厂商露锋芒

    医疗器械
      【投资要点】   内镜是临床重要的医疗器械,内镜诊疗广泛应用于各个科室。软镜的结构特性使其必须配合完成光学成像和电子成像,对柔软性和操控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供应链较复杂。软镜厂商通常实现全系统的自主制造,镜体因作为高值耗材可以带来利润的长尾效应具有排他性,国内厂商需持续实现技术突破、建立起全面自主可控的产业链条。图像传感器中CMOS的进步为国产软镜企业提供了发展机遇,镜体参数国产产品已达行业领先水平,镜体丰富度仍有提升空间,图像处理技术上国产软镜企业处于奋起直追阶段,整机产品力与进口差距逐步缩小,并具备性价比优势。总体来看,国产厂商在部分技术上可比肩进口,仍有进步空间,凭借差异化创新和快速更新,有望赶超巨头。   国内软镜市场增速快且集中度高,国产内镜有望突围。根据澳华内镜招股说明书,2019年中国软镜市场规模预计为53.4亿元,2015-2019年CAGR为16.79%,高于全球增速水平。软镜市场集中度较高集中度较高,奥林巴斯、富士、宾得豪雅三大品牌占78%的市场份额。国内软镜厂商在技术和渠道端同时发力,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需求端来看,因我国消化系统癌症高发,而内镜检查是诊断的金标准,软镜的诊治量有望伴随整体渗透率的提升、内镜医生的加强培养、可应用术式的拓宽而提升;政策端来看,在审批加速、支付方式改革、分级诊疗、医疗新基建、扶持国产产品等政策带来的机遇下,国内产品有望凭借性价比优势在增量市场中占据上风。   软镜行业不断涌现新技术,在成像高清化、镜体耗材化等趋势下,国内厂商弯道超车指日可待。在技术端,软镜与4K、3D、AI等最新技术加速融合;在需求端,避免交叉感染、具有卫生经济学效应的一次性内镜快速发展,可全方位查看病灶信息、完成穿刺造影的超声内镜实现技术破壁。在新技术变革的浪潮下,国产软镜厂商有望通过自主创新和技术突破,凭借医工结合及后发优势,把握新趋势所带来的机遇,有望获取软镜市场中的更高份额。   【配置建议】   软镜赛道中注重国产软镜厂家的飞速成长,考虑技术、渠道、创新等方面具备优势的企业,有望获得更多市场份额,我们看好开立医疗(300633),建议关注澳华内镜(688212)。   【风险提示】   疫情发展不确定性;市场竞争不及预期;技术追赶不及预期;软镜诊疗需求不及预期;软镜开展率不及预期;政策变化风险
    东方财富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1页
    2023-02-20
  • 中泰化工周度观点23W7:中国化学尼龙66装置成功投产,助力高端尼龙领域快速发展

    中泰化工周度观点23W7:中国化学尼龙66装置成功投产,助力高端尼龙领域快速发展

    化学制品
      投资要点   年初以来,板块领先于大盘:本周化工(申万)行业指数跌幅为-0.76%,创业板指数跌幅为-3.76%,沪深300指数下跌-1.75%,上证综指上涨下跌-1.12%,化工(申万)板块领先大盘0.36个百分点。2022年初至今,化工(申万)行业指数上涨幅度为9.14%,创业板指数上涨幅度为4.37%,沪深300指数上涨幅度为4.21%,上证综指上涨幅度为4.36%,化工(申万)板块领先大盘4.77个百分点。   事件:近日,中国化学天辰齐翔新材料有限公司尼龙新材料项目一期尼龙66装置一次开车成功,并产出第一批优级品。天辰齐翔尼龙新材料项目一期投资104亿元,占地1800亩,以丁二烯为主要原料,生产20万吨/年己二腈以及丙烯腈、己二胺、尼龙66成盐及切片等产品。   点评:   尼龙66装置投产助力我国高端尼龙新材料领域快速发展。在庞大的尼龙材料家族中,尼龙6和尼龙66是两大主要品种。凭借着抗震、耐热、耐磨、耐腐蚀等优异的综合性能,尼龙66被广泛应用于民用丝、工业丝、工程塑料、航空航天等领域,是高端瑜伽服、速干服、弹力锦纶外衣、冲锋衣等民用服装的理想材料,也是实现汽车轻量化的重要材料,在汽车发动机、电器、车体,高铁车体,大型船舶的涡轮、螺旋桨轴、螺旋推进器、滑动轴承等部件上有着广泛应用。从全球市场看,我国尼龙66的市场发展还很不充分。2021年全球尼龙66产能300万吨,其中我国占比约25%;尼龙66表观消费量203.2万吨,我国占比约30%。本次中国化学尼龙66装置一次开车成功投产对破解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制约具有重大意义,将对补齐我国尼龙产业链短板,推动高端尼龙新材料领域技术升级,改变市场供应格局、促进行业健康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中国化学依靠自有技术打通尼龙66生产全产业链。尼龙66的原料为己二酸和己二胺,己二胺的原料为己二腈。之所以尼龙66在国内未能规模发展即是因为关键原料己二腈长期垄断在国外公司手里,导致供给无法满足。我国的己二腈国产化历经前后近五十余年的历程,但多次碰壁。2015年,中国化学成功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己二腈生产技术,并于2015年9月通过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建成50吨/年中试连续生产装置。2019年,中国化学与齐翔腾达合资建立天辰齐翔公司,采用自主研发技术建设尼龙新材料项目。项目规划建设50万吨己二胺、50万吨己二腈及配套尼龙项目,其中一期项目以丁二烯为主要原料,生产20万吨/年己二腈、己二胺、尼龙66盐及切片等产品。项目于2020年5月开工,于2022年7月成功打通己二腈全流程,全国首台套“卡脖子”技术丁二烯法己二腈项目成功投产。本次尼龙66成功投产是中国化学继丙烯腈、己二胺、己二腈装置后,又一套装置一次开车成功,标志着中国化学天辰齐翔尼龙新材料产业基地一期项目完整产业链体系全面形成,为高端尼龙新材料产业集群沿链聚合、集群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价格涨幅居前品种:双氧水(27.5%)(7.26%)、煤焦油(5.63%)、液氨(5.48%)、丁二烯(5.43%)、丙酮(5.21%)。产品价格跌幅居前品种:双甘膦(-12.90%)、异丁醛(-9.76%)、黄磷(-7.37%)、代森锰锌(-6.67%)、六氟丙烯(浙江巨化)(-6.38%)。   风险提示事件:宏观经济下行风险、原油价格波动风险、企业经营风险。
    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1页
    2023-02-20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医药表现持续优于大盘,交投活跃度提升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医药表现持续优于大盘,交投活跃度提升

    化学制药
      本周观点   我们本期周报就食蟹猴的价格现状和趋势进行梳理研究。   从2022年底中国政府采购网披露数据来看,食蟹猴售价仍维持在了18.4万元/只的水平。2022年国内食蟹猴的价格呈现较为明显的上涨趋势,如果纵观过去六年,无论国内还是海外,食蟹猴的上涨趋势亦是较为明确的,且具有较为相似的上涨节奏和幅度,可见,全球的食蟹猴价格是联动的,价格不会具有很明显的相左态势。   据2022年12月Evercore对北美实验用猴价格的跟踪和预期情况来看,北美单只实验用猴从2019-2020年的4,000-7,000美金上涨至2021-2022年的20,000-24,000美金,2023年价格有望再涨至30,000-35,000美金,涨幅接近50%。我们预计其判断2023年仍维持较高涨幅的原因有以下两点,首先,去年底柬埔寨官员卷入了食蟹猴走私和违反野生动物保护法风波之中,因此柬埔寨出口至美国实验用猴已产生一定影响,而从美国2020和2021年进口国占比来看,柬埔寨占美国总进口量的约60-70%,供给或出现紧缩;其次,因东南亚的养殖场在食蟹猴销售方式方面执行一年一签订的政策,即当年年底确定第二年的供给和价格,2022年底确定的价格势必高于2021年底的定价,如再经CRO主要企业的加价,2023年的食蟹猴终端售价在供给出现扰动的背景下,大概率会出现显著上涨。   我国食蟹猴价格与海外价格均已在高位,但从国内供需角度来看,随着禁野令的停止执行,食蟹猴的进出口将逐步恢复。从我国主要26家养殖场的存栏数据来看,2020年实验食蟹猴总存栏数约18万只,其中繁殖母猴69304只,繁殖母猴中8岁以上占比达到了56.8%,繁殖种群老年化趋势愈发明显,亟需进口东南亚的种猴来优化现有种群。另一方面,随着进口大门的打开,出口也会随之开放。2010-2019年,我国食蟹猴也一直高居美国进口占比第一的位置,相信未来随着美国食蟹猴进口供给受限及价格的提升,有望给中国养殖场带来出口获利新机遇,出口或加速恢复。   从全球的供需角度来看,2020年后,本供应中国的东南亚食蟹猴开始直接供应美国本土,整体看,东南亚的供应近两年也处于紧平衡状态,年化给美国供应已超过30,000只,价格也呈现逐步攀升的态势。所以,即使我国放开进口,也很难从东南亚抢到物美价廉的实验用猴,相反,东南亚的食蟹猴市场可能因为需求(我国每年食蟹猴缺口约在10,000只上下)的突然增加而出现供给失衡的现象。   投资建议   本周医药整体表现相对较好,跌幅略好于沪深300指数。从交易量来看,本周出现放大,交投活跃。板块内部来看,子板块涨跌互现,医药外包、生命科学和血制品跌幅靠前,药店、中药和医药商业涨幅居前。我们短期仍旧建议弱化个股,重视板块β的投资策略,尤其是在市场流动性支撑所带来的机构提仓位动作下,偏白马标的的投资机会:   CRO——前期受海内外一级市场投融资不景气,中美关系及新冠大订单等多因素扰动,整体医药外包板块估值出现快速回撤,但相信随着行业内部分优质公司业绩和医药一级投融资市场都有望在今年Q1出现加速回暖,板块有望迎来估值与业绩双升。建议关注:昭衍新药(603127)、药明康德*(603259)、泰格医药*(300347)等。创新药——聚焦药品的临床价值,精选年内催化剂丰富的标的。   监管政策正合力加速创新药行业的供给侧改革,行业出清有望消弭低质量内卷。2022年CDE批准创新药数量、科创板医药类企业IPO数量均同比下降。相关政策包括但不限于:1)药监部门发布多项创新药研发指导原则,包括要求3期临床使用阳性药物或最佳SOC作为对照、NDA申请应纳入风险/收益总结等,逐步收紧创新药品上市标准;2)上交所科创板监管逐渐加强对拟上市药企自主研发硬实力的要求。我们认为创新药投资应回归关注药品的临床价值。建议关注年内催化剂丰富、核心管线进入密集数据发布期的加科思(01167.HK)、海创药业*(688302)、德琪医药*(06996.HK)、康宁杰瑞*(09966.HK)、康方生物*(09926.HK)。   医疗消费——疫情防控放松加快,政策持续支持民营医疗服务。国内防控政策已进一步放松,因疫情对医疗服务机构的影响也将出现边际减弱。民营医院或将显著受益,建议关注:国际医学*(000516)、爱尔眼科*(300015)等;同时,医院诊疗量反弹将提高血制品临床用量,推动需求端快速修复。叠加进口白蛋白供给紧缺,血制品行业进入半年至一年的去库存周期。持续的供需不平衡或使院外市场终端产品出现涨价趋势。血制品行业迎来基本面全面修复,建议关注:派林生物*(000403)、博雅生物*(300294)、天坛生物(600161)。   医疗新基建后周期——医疗新基建历经两年,进入后周期阶段。医疗新基建趋势起于2020年,2020-2021年各类型医院建设项目立项面积同比大幅增长。当前医疗新基建景气度从前端土建开始扩散,后续的医疗专项工程、医疗设备采购、医疗信息化等将陆续受益。同时,国家出台财政贴息政策,支持国产医疗大型设备的采购力度,建议关注:迈瑞医疗*(300760)、华康医疗*(301235)、康众医疗*(688607)、祥生医疗*(688358)等。   原料药——在上游原材料成本不断下降,海运价格逐步回归疫情前和美元Q3以来走强汇兑损益及收入端提升的背景下,整个板块业绩有望在今年出现快速反转,beta效应叠加部分个股的短期催化或引领整个板块走出低谷。建议关注:同和药业(300636)等。(其中,标注*的暂未深度覆盖)   风险提示:   创新药进度不及预期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全球疫情变化超预期风险;政策超预期风险。
    中邮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18页
    2023-02-20
  • 基础化工行业周报:万华化学业绩快报发布,磷酸、PVC价差扩大

    基础化工行业周报:万华化学业绩快报发布,磷酸、PVC价差扩大

    化学制品
      行业周观点   本周(2023/02/13-2023/02/17)化工板块整体涨跌幅表现排名第11位,涨跌幅为-0.76%,走势处于市场整体走势上游。上证综指和创业板指涨跌幅分别为-1.12%和-3.76%,申万化工板块跑赢上证综指0.36个百分点,跑赢创业板指3.00个百分点。   原油供应减少,国际原油价格小幅上涨。截至2月15日当周,WTI原油价格为78.59美元/桶,较2月8日上涨0.15%,较1月均价上涨0.55%,较年初价格上涨2.16%;布伦特原油价格为85.38美元/桶,较2月8日上涨0.34%,较1月均价上涨1.76%,较年初价格上涨4.00%。能源价格维持高位,原油价格波动加大,煤炭、天然气价格持续走高,对于上游能源开采企业来说短期能带来利润增量,短期看能源的供需矛盾无法有效缓解,价格仍将在高位维系,中期看政策上会有相应的价格维稳及产能释放的预期,长期看上游资本开支将有所增长。同时能源价格增长会推升下游成本,基础化工企业价差会部分收敛,俄乌战争影响下,农化板块供需矛盾凸显,化肥、农药价格持续上涨,同时受到人民币贬值影响,出口收益有望显著增加。   2023年化工行业景气度将延续分化趋势,需求端压力逐步缓解,供给端行业资本开支加速落地。我们重点推荐关注三条主线:   (1)合成生物学:在碳中和背景下,化石基材料或面临颠覆性冲击,生物基材料凭借优异的性能和成本优势将迎来转折点,有望逐步量产在工程塑料、食品饮料、医疗等领域开启大规模应用,合成生物学作为新的生产方式,有望迎来奇点时刻,市场需求有望逐步打开。   (2)新材料:化工供应链安全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建立自主可控的产业体系迫在眉睫,部分新材料有望加速实现国产替代,如高性能分子筛及催化剂、铝系吸附材料、气凝胶、负极包覆材料等新材料的渗透率及市占率将逐步提升,新材料赛道有望加速成长。   (3)地产&消费需求复苏:在政府释放楼市松绑信号,优化疫情精准防控策略下,地产政策边际改善,消费及地产链景气度有望修复,地产、消费链化工品有望受益。   (1)合成生物学奇点时刻到来。能源结构调整大背景下,化石基材料或在局部面临颠覆性冲击,低耗能的产品或产业有望获得更长成长窗口。对于传统化工企业而言,未来的竞争在于能耗和碳税的成本,优秀的传统化工企业会利用绿色能源代替方案、一体化和规模化优势来降低能耗成本,亦或新增产能转移至更大的海外市场,从而达到双减的目标。同时,随着生物基材料成本下降以及“非粮”原料的生物基材料的突破,生物基材料有望迎来需求爆发期,需求超预期的高景气赛道,未来有望盈利估值与业绩的双重提升。推荐关注合成生物学领域,重点关注凯赛生物、华恒生物等行业领先企业。   (2)新材料的渗透率提升及国产替代提速。新材料是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对于推动技术创新、制造业优化升级、保障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新材料产业体系迫在眉睫,目前国内企业攻坚克难,已突破多个领域“卡脖子”技术,新材料渗透率及国产替代进程加速,新材料产业有望成为高景气发展赛道。推荐关注新材料领域,重点关注中触媒、蓝晓科技、泛亚微透、晨光新材、信德新材等企业。   (3)地产&消费链需求修复。由于宏观经济环境偏弱,下游需求面临一定压力,叠加疫情反复等黑天鹅因素造成部分细分行业景气度低迷。2022年11月初政府释放楼市松绑信号,地产政策边际改善,地产景气度有复苏预期,地产、消费链化工品有望受益,看好2023年地产、消费链化工品景气度修复。推荐关注地产、消费链化工龙头企业,重点关注卫星化学、万华化学、美瑞新材、硅宝科技等企业。   同时我们看好磷化工一体化企业的长期投资机会。建议关注三条投资主线:   一是涨价弹性:磷肥及磷化工品行业龙头,如云天化(磷酸二铵)、川发龙蟒(工业级磷酸一铵)、川金诺(重钙)、史丹利(复合肥)等;   二是业绩弹性:区域性磷肥龙头,受益于磷肥价格上涨,如湖北宜化(湖北)、云图控股(四川、湖北)、司尔特(安徽)等;   三是磷化工一体化:具有一体化优势,磷矿石磷酸铁/磷酸铁锂产能规划清晰、进展较快的企业,如云天化、川恒股份、川发龙蟒、新洋丰、兴发集团等。   行业延续高景气度,龙头企业加大资本开支,化工行业集中度有望继续提升。行业景气度提升的背景下,龙头企业受益于前两年的资产负债表修复,具备中小企业所不具备的大规模投资建设能力。领先的资产负债表修复导致化工龙头的竞争力进一步增强,近年来化工的下游集中度也在同步提升,其对供应稳定性、采购多样性的要求也在逐步提升。这有利于化工龙头成长性的释放,未来化工行业集中度也将同步进一步提高。供需格局较好、产品壁垒较高的MDI、钛白粉、化纤、农药等板块企业也有望受益于出口改善,迎来业绩增长。建议关注万华化学(MDI与聚氨酯)、龙佰集团(钛白粉)、中核钛白(钛白粉)、巨化股份(制冷剂)、泰和新材(氨纶)、恒力石化(涤纶长丝)、桐昆股份(涤纶长丝)、扬农化工(农药)、利尔化学(草铵膦)、广信股份(光气法农药、对氨基苯酚)等。   化工价格周度跟踪   本周化工品价格周涨幅靠前为液氯(+86.18%)、硫磺(+4.55%)、顺丁橡胶(+3.48%)。①液氯:本周市场供应偏紧,导致价格上涨;②硫磺:本周硫磺供应减少,导致价格上涨。③顺丁橡胶:本周顺丁橡胶需求回升,导致价格上涨。   本周化工品价格周跌幅靠前为百草枯(-8.33%)、黄磷(-7.41%)、纯吡啶(-5.41%)。①百草枯:本周下游企业开工水平偏低,导致价格下跌。②黄磷:本周黄磷需求支撑不足,导致价格下降。③纯吡啶:本周纯吡啶需求疲软,导致价格下跌。   周价差涨幅前五:热法磷酸(+81.68%)、电石法PVC(+62.74%)、醋酸乙烯(+33.96%)、氨纶40D(+20.32%)、PVA(+16.99%)。   周价差跌幅前五:黄磷(-32.09%)、己二酸(-16.57%)、双酚A(-15.39%)、PET(-14.80%)、纯MDI(-10.18%)。   化工供给侧跟踪   本周行业内主要化工产品共有121家企业产能状况受到影响,与上周统计数量持平,其中统计新增停车检修13家,重启13家。本周新增检修主要集中在纯苯、丙烯、乙二醇、合成氨生产,预计2023年2月中下旬共有5家企业重启生产。   重点行业周度跟踪   1、石油石化:原油供应减少,国际原油价格小幅上涨。建议关注中国海油、卫星化学、广汇能源   原油:原油供应减少,国际原油价格小幅上涨。截至2月15日当周,WTI原油价格为78.59美元/桶,较2月8日上涨0.15%;布伦特原油价格为85.38美元/桶,较2月8日上涨0.34%。供应方面,在截至2月10日的一周内,俄罗斯海运原油出货量降至290万桶/日,这是六周以来最低水平,较上一周的出货量减少了56.2万桶/日,降幅为16%。库存方面,截至2月10日当周,美国原油库存增加1630万桶至4.7139亿桶,为2021年6月以来最高水准,分析师预期为增加120万桶。   LNG:市场需求偏弱,国产LNG价格小幅下跌。供应方面:各地储备库陆续出货,加之本周内蒙液厂恢复出货,LNG市场供应进一步增加。海气方面:华东地区接收站价格下降后利好出货,加之区域内下游市场需求增加,整体槽批增量明显,后期价格稍有回调。需求面:周内前期受冷空气影响,城燃补库需求增加,带动市场价格上行,后期由于气温后暖,城燃补库需求收紧,加之工业需求未有起色。   2、磷肥及磷化工:磷矿石和一铵价格持稳,磷酸氢钙价格小幅下跌,建议关注云天化、川发龙蟒、川恒股份   磷矿石:市场需求一般,价格持稳运行。库存方面:本周国内磷矿各主产区部分矿企陆续恢复开采。多数矿企库存较少,部分矿企可接预售订单。需求方面:本周磷矿石下游需求维持平稳走势,利好支撑一般。   一铵:市场供应增强,价格保持稳定。供应方面:本周一铵开工小幅提升,主要源于西南、湖北地区部分企业产量增加。需求方面:据百川盈孚不完全统计,本周复合肥平均开工负荷为40.13%,较上周继续小幅上涨1.94%。成本方面:湖北地区55%粉铵成本在2989元/吨左右,较上周上涨6元/吨。预计下周在成本和供需影响下,一铵市场观望运行,价格窄幅上行,幅度50-100元/吨。   磷酸氢钙:市场需求偏弱,价格小幅下跌。供应方面:本周磷酸氢钙市场产量预计30110吨,环比下降了2.90%,开工率30.76%,与上周相比下降了0.92%。需求方面:本周磷酸氢钙市场采购需求转淡,下游原料库存较充足,加之终端养殖行情不佳,目前多以按需补货为主。   3、聚氨酯:聚合MDI、纯MDI和TDI价格小幅下跌,建议关注万华化学   聚合MDI:市场供应一般,聚合MDI价格小幅下跌。供应方面:整体供应端有所缩减。海外整体供应量波动不大。需求方面:下游大型家电企业生产平稳运行,对原料按照合约量跟进;中小型企业开工有所提升,但终端订单仍待恢复中。   纯MDI:下游需求一般,纯MDI价格下跌。供应方面:整体供应端有所缩减。海外整体供应量波动不大。需求方面:终端需求缓慢恢复中,下游氨纶工厂开工负荷提至8成左右,对原料端市场存一定支撑。下游TPU负荷运行5-6成,对原料消耗能力难有释放。下游鞋底原液工厂负荷3-4成,终端鞋材市场尚未完全启动,工厂交付订单出货为主,对原料消耗仍待释放。下游浆料整体负荷运行3成,工厂多维持刚需订单生产。综上述所说,终端需求尚未完全复苏,下游工厂订单跟进一般,多消化原料库存为主。   TDI:市场需求一般,价格小幅下跌。供应方面:部分装置停工检修。海外装置:韩国OCI年产5万吨TDI装置计划于2月6日停车检修,为期约20天,预计2月26日装置重启。欧洲TDI供应逐步恢复。需求端:需求恢复需一定的时间周期,供需基本面暂且表现一般。   4、煤化工:尿素价格下降,炭黑价格下降,乙二醇价格上调,建议关注宝丰能源、黑猫股份、华鲁恒升   尿素:下游需求一般,市场价格稳中伴降。供应面:本周国内尿素日均产量15.54万吨,环比(2月9日)增加0.22万吨。需求面:下游拿货谨慎,以刚需采购为主。   炭黑:需求冷清,炭黑价格下降。供应端,全国炭黑总产能843.2万吨左右,本周行业平均开工57.4%,较上周上调2.06个百分点。需求端,整体上交投氛围相对冷清。   乙二醇:终端需求回升,乙二醇价格上调。供应端,本周乙二醇企业平均开工率约为52.99%,其中乙烯制开工负荷约为57.35%,合成气制开工负荷约为46.19%。需求端,本周聚酯行业整体开工负荷有所上调。   5、化纤:PTA价格下跌,己内酰胺价格下跌,粘胶短纤价格持平,建议关注华峰化学、泰和新材   PTA:需求转好,PTA价格下跌。供应方面,PTA市场开工在69.90%,行业开工率整体较上周有所下滑,市场供应整体变动不大。需求方面:需求有所增加。   己内酰胺:需求缩减,市场价格下跌。供应方面:周内己内酰胺市场整体供应量总体一定上涨。需求方面:国内PA6切片产量有所下滑。   粘胶短纤:需求一般,市场价格持平。供应方面:市场供应量略微增加。需求方面:采购积极性不佳。   6、农药:甘氨酸价格上调,草甘膦价格下调,氯氰菊酯价格稳定,建议关注扬农化工、广信股份、利尔化学   甘氨酸:需求一般,甘氨酸价格上调。从供应看,河北个别工厂因蒸汽供应不畅开工不稳定,其余工厂开工正常。从需求看,下游草甘膦行业开工率依旧低位,本周个别企业刚需采购。   草甘膦:需求减弱,草甘膦价格下调。供应端,国内主流工厂持续低负荷运转,草甘膦实时供应低位。需求端,本周草甘膦需求较上周减弱。   氯氰菊酯:市场需求一般,市场价格稳定。供应方面,主流生产厂家开工稳定,可以正常接单出货供应市场需求。需求方面,下游市场采买者询单心态谨慎不减,采买积极性一般。   7、橡塑:PE价格下跌,PP价格下降,PA6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0页
    2023-02-20
  • 生物制品行业深度研究:GLP-1RA药物 下一站药王

    生物制品行业深度研究:GLP-1RA药物 下一站药王

    化学制药
      GLP-1同时具备糖尿病治疗和减肥效果。GLP-1受体激活能够刺激胰岛素释放,并且能以葡萄糖依赖性方式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还能延缓胃排空、增加饱腹感、减少食物摄入,从而发挥降低血糖和减重的作用。   降糖减肥药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我国是全球糖尿病第一大国,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第一并发症,具备减肥与保护心脏的降糖药GLP-1RA在我国市场潜力巨大。   GLP-1RA临床地位不断提升。GLP-1的发掘开拓了糖尿病治疗的新靶点,GLP-1RA不仅可以降糖,还带来心血管、血压、血脂、体重多重临床获益,随着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的不断丰富,其在糖尿病治疗路径中的重要地位愈加明确。   GLP-1受体激动剂竞争升级。从最初的动物来源到人源性的GLP-1RA,长效化、多靶点、口服制剂、与胰岛素混合疗法已经成为目前GLP-1受体激动剂药物的研发趋势。   进口药占据主要市场。国内99%的GLP-1RA市场由国外企业诺和诺德的利拉鲁肽和阿斯利康的艾塞那肽垄断。利拉鲁肽中国专利即将到期,预计2023年将会有国产仿制药上市。仿制药一旦获批上市,价格将冲击原研,推动我国GLP-1类药市场份额快速提升。   中国研发势头强劲。GLP-1RA已经逐渐在我国引起重视,中国的医药和医美公司开始布局研发。随着品种专利的陆续到期,国内药品制备工艺的不断提升,医保准入带来的高销量优势,该品种在国内将有更大的发力空间。   建议关注:   华东医药(000963):华东医药利拉鲁肽仿制药采用了与诺和诺德不同的生产工艺,已经申请上市,在国内厂家中处于第一梯队。作为糖尿病领域龙头,华东医药在GLP-1靶点上还布局了司美格鲁肽注射液、DR10624(长效三靶点激动剂)、HDM1003(GLP-1R和GIPR靶点双重激动剂)等多个差异化产品。   恒瑞医药(600276):糖尿病是恒瑞布局仅次于肿瘤的领域,深度和广度兼具。早期临床项目中就包括长效胰岛素/GLP-1复方制剂HR17031;恒瑞子公司拓界生物布局了GLP-1/GIP双靶点激动剂。国内扎堆GLP-1药物赛道,恒瑞有强大的研发实力和商业化优势。   信达生物(1801.HK):信达生物的IBI362为GLP-1/GCG双重受体激动剂,在抑制食欲的同时,也可以增加能量消耗,进而起到更好的减重效果。目前处于临床III期,从公布的临床数据来看具有同类最佳的潜力。目前虽然GLP-1靶点同质化竞争较多,但是临床进度领先,拥有新作用机制的双重靶点,会为相应公司带来差异化竞争优势。   诺泰生物(688076):中国的制剂研发众多,相关的原料药企业也受到资本的青睐。诺泰生物的司美格鲁肽原料药产品历经多年研发,现具有公斤级的生产规模,是其布局的优势品种之一。   风险提示:临床疗效未达预期风险、疫情影响临床试验进度上市推迟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销售不达预期的风险等。
    申港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6页
    2023-02-20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定点零售药店纳入门诊统筹,处方外流带来院外销售增量空间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定点零售药店纳入门诊统筹,处方外流带来院外销售增量空间

    医药商业
      平安观点:   行业观点:定点零售药店纳入门诊统筹,处方外流带来院外销售增量空间。2023年2月15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定点零售药店纳入门诊统筹管理的通知》。通知要求将定点零售药店纳入门诊统筹、积极支持定点零售药店开通门诊统筹服务、完善定点药店门诊统筹支付政策、明确定点零售药店纳入门诊统筹的配套政策,包括加强药品价格协同、加强处方流转管理、加强基金监管。我们认为此《通知》将提高处方外流及定点零售药店经营的规范化、推动电子处方的落地、加速处方外流,为定点零售药店带来处方增量并促进零售药店龙头统筹定点门店数增加。建议关注门店数量较多且有处方外流承接能力的连锁药店龙头。   投资策略:主线一:中医药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2019年后中医药行业重磅支持政策不断,其中医保对中药态度转变积极。2022年3月《“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发布,是首个由国务院发布的中医药五年规划,行业站位持续提升,景气度进入质变阶段,建议关注:昆药集团、康缘药业、新天药业、贵州三力、以岭药业。主线二:防疫政策优化,需求复苏可期。随着我国疫苗接种率的提升,以及Omicron毒株的重症率下降,我国疫情防控政策持续优化。新冠药物、疫苗需求有望持续走高,而医疗消费、药店等市场则有望复苏,建议关注:通策医疗、固生堂、老百姓、益丰药房、一心堂、锦欣生殖。主线三:产业升级,寻找摇摆环境下的确定性。产业升级在大方向上并没有发生改变,符合产业进化趋势的细分赛道及对应公司有更大机会能够穿越周期,实现可持续的发展,我们认为下列细分赛道的长期价值有望在2023年重新得到市场重视,迎来估值回归:1)创新药及其产业链(CXO&上游供应商),建议关注:凯莱英、药石科技、博腾股份、和黄医药、康诺亚;2)临床价值明确的医疗器械,建议关注:心脉医疗、新产业;3)高壁垒制剂及原料企业,建议关注九典制药、东诚药业、苑东生物、一品红等。   行业要闻荟萃:1)欧林生物旗AC-Hib联合疫苗的上市申请获CDE受理;2)腾盛博药发布BRII-835和BRII-179联合疗法2期临床中期结果;3)歌礼制药PD-L1恩沃利单抗II期研究结果积极;4)Moderna公布流感mRNA疫苗三期临床中期数据。   行情回顾:上周A股医药板块下跌0.07%,同期沪深300指数下跌1.75%,医药行业在28个行业中涨跌幅排名第7位。上周H股医药板块下跌4.31%,同期恒生综指下跌2.22%,医药行业在11个行业中涨跌幅排名第11位。   风险提示:1)政策风险:医保控费、药品降价等政策对行业负面影响较大;2)研发风险:医药研发投入大、难度高,存在研发失败或进度慢的可能;3)公司风险:公司经营情况不达预期。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7页
    2023-02-20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