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行业领域:
  • 全部
  • 化药/生物药
  • 中药
  • 原料药
  • 医疗器械
  • 泛医疗
  • 其他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产业分析
  • 市场数据分析
  • 临床研究进展
  • 集采分析
  • 专利分析/FTO分析
  • 政策分析
  • 医药盘点
  • 投融资
  • 立项评估
  • 技术平台研究
  • 其他
治疗领域:
  • 全部
  • 消化系统与代谢药物
  • 皮肤病药物
  • 罕见病
  • 其他
  • 补气补血药物
  • 全身用激素类制剂(不含性激素和胰岛素)
  • 呼吸系统药物
  • 心血管系统药物
  • 感觉系统药物
  • 抗寄生虫药物、杀虫药物和驱虫药物
  • 抗肿瘤药
  • 免疫机能调节药物
  • 杂类
  • 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类药物
  • 神经系统药物
  • 系统用抗感染药物
  • 肌肉-骨骼系统药物
  •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
报告搜索:

全部报告(113263)

  • 医药行业周报:本周医药上涨1.71%,多因素下板块景气度逐步回升

    医药行业周报:本周医药上涨1.71%,多因素下板块景气度逐步回升

  • 2021年业绩快报点评:业绩符合预期,常规业务快速复苏

    2021年业绩快报点评:业绩符合预期,常规业务快速复苏

    个股研报
      诺唯赞(688105)   事件: 2022 年 2 月 25 日,公司发布 2021 年度业绩快报公告,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8.64 亿元, 同比增长 19.13%;归母净利润 6.78 亿元, 同比下降 17.43%;扣非净利润 6.44 亿元, 同比下降 20.90%。   其中, 2021 年第四季度,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5.75 亿元, 同比增长 34.98%;归母净利润 1.28 亿元, 同比下降 41.01%;扣非净利润 1.15亿元。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 45.97 亿元,较期初增长 185.23%;归母所有者权益 41.27 亿元,较期初增长 209.79%,主要系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到位以及未分配利润增加所致。   常规业务快速复苏, 收入同比增长 92%   公司的常规业务涵盖科研试剂、测序试剂、诊断原料、诊断试剂及仪器、 CRO 服务等, 2021 年实现销售收入(不含新冠业务)约 7.18亿元,相对 2020 年度同期增长约 92%。 主要原因系公司掌握底层核心技术且平台延展性强,先发优势明显, 产品与服务销售增加;同时我国生物试剂行业蓬勃发展, 相关下游细分领域的终端需求增长;并得益于我国新冠防疫政策,主要客户群体的业务开展得以及时回归常态与复苏。   由于出厂价适度下调,新冠相关收入略有下滑   受医疗器械集中采购政策实施、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等因素影响,公司对新冠检测相关原料与终端产品出厂价进行适度下调。因公司新冠产品整体解决方案包含品类较为齐全,加之 2021 年全球新冠疫情反复波动,公司新冠相关业务(包括诊断原料及终端检测试剂)的销售收入实现约 11.46 亿元,相对 2020 年度同期下降约 3%。   各项期间费用增长较快, 从而利润有所下降   公司坚持以研发为核心, 2021 年研发费用同比增长 84.97%,研发费用率 12.46%,主要系公司对研发团队的扩充以及对研发投入的加大所致;管理费用同比增长 95.37%,主要系 2021年度公司规模扩张迅速,管理人员薪酬及办公费用增加所致; 销售费用同比增长 70.61%,主要系公司进一步提升市场覆盖率、增加销售人员数量、加大市场拓展及宣传所致; 上述投入增加使得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 17.43%。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 2021-2023营业收入分别为 18.64亿/ 21.28 亿/ 24.04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19%/14%/13%;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6.78 亿/7.57 亿/ 8.90 亿元,分别增长-18%/12%/18%; EPS分别为 1.69 /1.89 /2.22,按照 2022 年 2 月 25 日收盘价对应 2022年 49 倍 PE。 给予“ 买入” 评级。   风险提示: 新冠疫情的不确定性,存货减值风险,分子诊断试剂业务拓展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2-02-28
  • 康希诺2021年快报点评:从1到N的突破更值得期待

    康希诺2021年快报点评:从1到N的突破更值得期待

  • 医药生物行业:《美国供应链》法案影响有限,利于医药触底反弹

    医药生物行业:《美国供应链》法案影响有限,利于医药触底反弹

  • 海康威视(002415)4Q21:边防项目推动收入超预期

    海康威视(002415)4Q21:边防项目推动收入超预期

  • 医药生物行业跨市场周报:两会召开在即,政策引导医药重点领域高质量发展

    医药生物行业跨市场周报:两会召开在即,政策引导医药重点领域高质量发展

  • 锦欣生殖(01951):辅助生物项目纳入北京医保,未来市场空间广阔

    锦欣生殖(01951):辅助生物项目纳入北京医保,未来市场空间广阔

  • 2022年中国隐形眼镜行业短报告

    2022年中国隐形眼镜行业短报告

    医疗器械
      隐形眼镜市场规模逐步扩大,选对细分赛道很重要   2022初,根据最新的全国人口统计数量,中国总人口数量已经到达14.4亿,2021年中国近视患者人口已有7亿人口,几乎占人口数量的50%。然而截止至2020年,中国隐形眼镜渗透率仅有7.5%,相较于亚洲国家中,日本韩国20%以上的渗透率、欧美国家40%以上的渗透率来说,中国的隐形眼镜市场存在巨大的增长空间。   2022年末,预计全球隐形眼镜市场规模达到95.0亿美金,2026年全球隐形眼镜市场将突破115.0亿美金。中国隐形眼镜市场在2022年底保守估计将达到135.9亿元,在2025年将突破221.3亿元。且因为各细分隐形眼镜类别溢价情况不同,单彩色接触镜(美瞳)一类,2020年终端消费市场规模便达到可225.0亿元   本短报告旨在归纳总结中国隐形眼镜行业的基本市场情况,影响行业发展的具体因素,及行业内具有更高投资价值的细分领域。通过直观的数据图表使更多的对中国隐形眼镜行业感兴趣的读者,在短时间内了解行业的基本情况   1.隐形眼镜种类众多   隐形眼镜可直接分为软性、硬性,半硬性镜片三大类。但真正市场中进行划分时,则会通过其材料材质,使用寿命,即设计功能分为更为细化的若干种。最为常见的种类为根据材质所划分的水凝胶或硅水凝胶软镜、GP或RGP硬性透氧镜等;根据使用寿命分成的曰、周、月、年抛弃型隐形眼镜;以及设计功能所分的彩色接触镜(美瞳)等   2.中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近年来一直保持较高的近视率,这为中国隐形眼镜行业达发展提供了基础   中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2020年达到52.7%,其中初中生、高中生的近视率分别为71.1%和80.0%。降低中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势在必行,2030年目标,6岁儿童近视率,小学生近视率、初中生近视率、高中生近视率分别控制在3.0%、38.0%、60.0%、70.0%左右。这也为角膜接触镜(OK镜),即GP或RGP硬性透氧镜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及机遇   3.日抛型软性隐形眼镜、角膜塑形镜、彩色接触镜将是中国隐企业竞争的主要方向   日抛型软性隐形眼镜因其安全、便捷性将会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青睐;角膜塑形镜及彩色接触镜也会因为各自功能及消费群体的人口基数,产生巨大市场机遇、创造更高的市场价值。中国隐形眼镜行业亦将产生出一批研、产、生一体的专业化,具有高竞争力的优秀企业
    头豹研究院
    27页
    2022-02-28
  • 化工行业新材料周报:首款固态电池乘用车获免税许可,德方纳米拟建11万吨正极材料项目

    化工行业新材料周报:首款固态电池乘用车获免税许可,德方纳米拟建11万吨正极材料项目

    化学制品
      投资要点:   核心逻辑   化工新材料领域是化工行业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传统化工行业随着下游需求增速放缓,市占率向龙头集中是大趋势,核心竞争门槛为成本和效率;下游仍处于快速增长的新材料领域则不同,核心的竞争壁垒为研发能力、产业链验证门槛、服务能力等,随着政策支持,国内化工新材料行业有望迎来加速成长期。我们推荐处于核心供应链、研发能力较强、管理优异的化工新材料优质标的,主要包括电子化学品(半导体材料、显示材料、5G 材料等)、新能源材料、医药中间体等领域。给予行业“推荐”评级。   行业信息更新:   半导体相关:   2 月 20 日,C114 通信网:2 月 19 日,集成电路高精尖创新中心在北京成立。该中心由北京市教委批准成立,依托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共同设立,联合北京市集成电路产业重点单位开展深度合作,是北京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建设集成电路科技创新高地的重要举措。   新能源材料相关:   2 月 25 日,电池工业网报道:固态电池来了,东风公司率先开始量产。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发布《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第五十一批),由东风公司技术中心自主开发的东风风神E70 固态电池车名列其中,获得免税许可。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国内首款获得免税许可的固态电池乘用车,标志着东风公司率先开始固态电池车量产。   重点企业信息更新:   德方纳米:2 月 24 日,公司发布 2021 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募集说明书(注册稿):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 32 亿元,发行的募集资金在扣除发行费用后,将用于以下项目:23 亿元将用于年产 11 万吨新型磷酸盐系正极材料生产基地项目,9 亿元将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重点关注公司:   重点推荐万润股份,公司 OLED+沸石分子筛双向发力将带动公司持续成长。   建议关注鼎龙股份,公司是国内唯一一家全面掌握 CMP 抛光垫全流程核心研发技术和生产工艺的 CMP 抛光垫供应商,在国内抛光垫市场中处于领先地位。   重点推荐国瓷材料,公司是我国无机新材料平台型公司,熟练掌握了水热法核心技术,内生的 MLCC 陶瓷粉、氧化锆、氧化铝均达到世界级水平;外延并购的王子制陶(陶瓷制品)和爱尔创(氧化锆下游制品)均是公司产品的下游,都迎来快速增长。   重点推荐飞凯材料,公司是电子化学品龙头企业,5000t/aTFT-LCD光刻胶项目向客户稳定供货,5500t/a 合成新材料项目和 100t/a 高性能光电新材料提纯项目的产能正稳步提升,OLED 材料的试验能力和生产线建设亦在有序推进,看好上述项目推动公司未来新增长。建议关注濮阳惠成,公司专注顺酐酸酐衍生物和功能中间体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受益于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智能电网、超/特高压输电线路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新型复合材料的广泛应用,对顺酐酸酐衍生物的需求持续增长。   建议关注巨化股份,公司拥有完整的氟化工产业链,主要产品采用国际先进标准生产,核心业务氟化工处于国内龙头地位(其中氟致冷剂处于全球龙头地位),特色氯碱新材料处国内龙头地位。   重点推荐万盛股份,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有机磷系阻燃剂生产商,通过多年的研发投入和实践积累,公司差异化的产品能够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产品逐步被高端客户所接受。   重点推荐江化微,公司是国内产品品种最齐全、配套能力最强的湿电子化学品生产企业之一,产品能够广泛的应用到平板显示、半导体及 LED、光伏太阳能等多个电子领域,同时能在清洗、光刻、蚀刻等多个关键技术工艺环节中应用。   重点推荐合盛硅业,公司在工业硅及有机硅产业链完整,具备规模优势、成本优势,上下游协同效应有望持续加强,随着在建项目的稳步推进,公司业绩有望持续向好。   建议关注彤程新材,公司积极推进电子材料业务,紧紧抓住关键材料急需国产化替代的契机,巩固半导体光刻胶和显示光刻胶板块协同发展的优势,实现光刻胶横向产业新突破,并反溯核心原材料的开发,加快公司电子酚醛树脂在光刻胶领域的开发及导入,充分发挥公司产业链优势,形成产业链一体发展的新模式。   风险提示:疫情可能引发市场大幅波动的风险;替代技术出现;行业竞争加剧;经济大幅下行;产品价格大幅波动;重点关注公司业绩不达预期。
    国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1页
    2022-02-28
  • 化工行业跟踪报告:当资源大国陷入纷争,化工行业影响几何

    化工行业跟踪报告:当资源大国陷入纷争,化工行业影响几何

    化学制品
      行业核心观点:   近日乌俄纷争加剧引发市场能源危机担忧,原油价格震荡走高。同时西方多国先后宣布将对俄罗斯采取制裁措施。当前国际地缘政治局面将影响化工行业大宗商品走势。对此,我们进行了简要分析。   投资要点:   国际原油供需紧张状态持续,乌俄纷争加剧引布油突破“百元大关”:当前全球原油持续处于供需紧张、去库存的状态,同时叠加OPEC+增产不及预期,以及国际地缘局势紧张等因素,国际原油价格一路走高。俄罗斯作为全球第二大产油、产气国,其与乌克兰的冲突加剧了市场对于能源品断供的担忧,恐慌情绪下原油价格一度突破了百元关口。预计短期内国际原油价格将继续高位震荡,且高价支撑力较强,并有望带动其他能源品及下游烯烃、芳香烃等石油化工品价格上涨。建议关注油品销售及仓储、石油开采等相关板块龙头企业。   农产品价格持续走高,农化板块业绩表现值得期待:当前农作物价格已位处5年来的高点水平,俄罗斯和乌克兰是全球小麦、大麦以及玉米生产大国,两国冲突引发了这些农作物价格再度走高。农作物价格高筑或将有力推动农耕积极性。我国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设定了粮食生产红线,对上游农药化肥需求量做出了基本保障。在春耕旺季阶段,需求端利好下农药化肥价格仍有看涨预期。此外,我国与俄罗斯同是全球氮、磷、钾肥主要生产国,若俄罗斯化肥出口受到制裁,或将利好我国化肥外贸业务。因此我们持续看好2022年钾肥等农化板块业绩表现,建议关注相关龙头企业。   稀有气体存在供应缩减风险,或影响全球半导体生产:乌克兰向全球供应了大量用于半导体生产的氖气、氪气、氙气等惰性气体。乌俄冲突下若乌克兰相关惰性气体生产受阻,或将引起全球惰性气体供应缩紧。由于这些惰性气体市场规模较小,其价格弹性也就更大,同时也很可能影响半导体产业的正常生产供应。我国在惰性气体纯化方面已实现技术突破,部分企业所生产的惰性气体已足够用于先进半导体制程,乌俄冲突之下我国惰性气体出口需求有望随之增长。   风险因素:原油库存及产能释放不及预期风险;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风险;地缘政治局面持续恶化风险。
    万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7页
    2022-02-28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