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listItem.name }}快速筛选药品,用摩熵药筛
微信扫一扫-立即使用
医药行业国产自免单品商业化元年:百舸争流,千帆竞发
下载次数:
462 次
发布机构:
海通国际证券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日期:
2024-04-25
页数:
62页
自身免疫疾病治疗人数多、往往需终身用药,是全球第二大药物市场,新型疗法快速迭代。传统自免药物主要是免疫抑制剂与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等,长期使用存在较大副反应。全球“药王”阿达木单抗(TNFα)广谱覆盖了银屑病、类风关等多种自免疾病,长周期用药下市场巨大。尽管随着新疗法更迭、生物类似药进入市场,2022年阿达木单抗仍销售212.4亿美元。近年来,新靶点、新剂型、长周期的自免新药不断取得突破,细胞治疗展现一针治愈红斑狼疮的潜力。技术的迭代为新进入者创造机遇。
医保覆盖为国内自免新药放量提供机遇。随着起效更快、效果更佳的生物药进入中国市场并被医保覆盖,国内自免新药进入商业化拐点。2020年司库奇尤单抗(IL-17A)、普利尤单抗(IL-4Rα)降价进医保(我们测算这两款药物医保后自付年费用低于1万元),到2022年样本医院销售额已分别达到12.2亿元、8.7亿元。
特应性皮炎、慢阻肺、哮喘、银屑病是全球发病人数超亿人的大病。
特应性皮炎:过去以TCS/TCI、PDE-4等外用制剂治疗为主,近年来IL-4Rα、JAK1抑制剂的出现满足了中重度皮炎患者的治疗需求。国内市场进口药物度普利尤单抗(IL-4Rα)销售表现强劲,JAK抑制剂乌帕替尼、阿布昔替尼等抢占份额。国内IL-4R靶点中康诺亚生物、三生国健和智翔金泰进度领先;JAK1靶点恒瑞医药、泽璟制药进度领先;
慢阻肺:全球仍未有新药获批,Ensifentrine(PDE-3/4)和度普利尤单抗(IL-4Rα)有望取得突破并在国内获批。国内同靶点新药开发处于早期,中国生物制药、恒瑞医药等企业领先;
哮喘:以激素类呼吸制剂为主,IgE、IL-5、IL-4Rα抑制剂等药物仅覆盖各种亚型,TSLP单抗是第一个获批的广谱哮喘生物药。国内上市药物包括奥马珠单抗及其生物类似药(IgE)、度普利尤单抗(IL-4Rα)以及美泊利珠单抗及其生物类似药(IL-5),国内企业康诺亚生物、智翔金泰、恒瑞医药、正大天晴、三生国健在不同的靶点中临床进度领先,其中康诺亚生物的CM310位于临床2/3期,有望成为最早上市的国产药品;
银屑病:过去十年全球市场新型生物制剂快速迭代,TNF-α满足初步需求,IL17A(/F)短期及达到极强疗效,IL23p19在长期治疗中显示优势,部分企业正在开发可及性更强的IL17A小分子药物。国内银屑病市场司库奇尤单抗(IL-17A)占据先发优势,古塞奇尤单抗(IL23p19)、依奇珠单抗(IL-17A)、氘可来昔替尼(TYK2)等7款进口药物抢占市场。IL-17抑制剂恒瑞医药、智翔金泰布局领先,IL23p19康哲药业引进的替拉珠单抗已经获批,信达生物的IBI112处于临床3期阶段,有望成为首个上市国产药物。
推荐逻辑。与国内创新药替代相对成熟的肿瘤药相比,自免药同样具有市场规模大的优点(适合国内新药定价环境),区别在于患者分布广(要求渠道覆盖)、更具慢病属性且存在传统药物竞争(要求起效快、可及性高)。结合当前市场融资环境,尽管自免靶点布局仍然拥挤,但我们认为自身现金流良好的公司将更易获得超额收益。建议关注恒瑞医药、康哲药业、三生国健、康诺亚生物等。
本报告的核心观点是:中国国产自身免疫疾病药物市场正处于商业化元年,市场空间巨大,但仍处于发展早期阶段,机遇与挑战并存。报告重点分析了特应性皮炎、银屑病、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四大自身免疫疾病领域的市场现状、竞争格局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并对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国内药企及产品进行了深入分析,最终提出投资建议。
中国自身免疫疾病患者基数庞大,且多为慢性病,长期用药需求旺盛,市场潜力巨大。然而,目前国内市场仍以传统药物为主,生物药等新型药物渗透率较低,国产创新药替代进口药的空间巨大。医保政策的积极支持为国产自免药物放量提供了重要机遇。
全球自身免疫药物市场规模庞大,竞争激烈,但新靶点、新剂型、长周期药物的不断涌现为新进入者创造了机遇。国内市场方面,虽然部分靶点布局拥挤,但现金流良好的企业更容易获得超额收益。
报告首先对自身免疫疾病的全球和中国市场规模进行了分析,指出自身免疫疾病是全球第二大药物市场,市场空间巨大。报告列举了特应性皮炎、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哮喘和银屑病等全球发病人数超亿人的大病,并分析了这些疾病在中国的发病率和患者数量,强调了巨大的未满足临床需求。
报告详细分析了全球自身免疫药物市场的规模和增长趋势,指出2022年全球市场规模达1323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1767亿美元。生物药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占比持续提升。报告还分析了不同适应症的市场规模和增长速度,并指出哮喘、特应性皮炎、银屑病等适应症的市场空间增速更快。
报告对中国自身免疫疾病药物市场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2022年中国市场规模约为36亿美元,但仍以传统药物为主,生物药渗透率较低。报告预测,随着新型生物药的上市和医保覆盖率的提高,中国市场规模将快速增长,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247亿美元。报告还分别分析了皮肤、风湿、胃肠和呼吸等不同类型自身免疫疾病药物市场的规模和发展趋势。
报告回顾了自身免疫疾病药物疗法的迭代过程,从传统的免疫抑制剂和改善病情抗风湿药,到如今靶向炎症细胞因子、受体和信号分子的生物药和小分子靶向药物,展现了药物疗效的不断提升和副作用的不断降低。
报告对比了传统抗炎药和新型靶向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指出传统药物疗效有限且副作用明显,而新型靶向药物则具有起效更快、疗效更好、副作用更小的优势。
报告重点分析了新靶点、新药物和新剂型的研发进展,指出广泛的适应症覆盖是成为重磅炸弹药物的基础。报告列举了多个成熟靶点和潜力靶点,并分析了相关药物的研发情况,包括JAK抑制剂、IL-23 p19抑制剂、IL-4Rα抑制剂、OX40(L)药物等。
报告分析了医保政策对中国自身免疫药物市场的影响,指出价格和可及性是自免药物在中国放量的关键因素。医保覆盖后,大部分自免创新药能够快速放量,但基层医疗发展不均衡,国谈药在基层医疗机构仍存在配备难、报销难等问题。
报告对国内外主要药企在自身免疫疾病领域的布局和研发进展进行了分析,重点关注了艾伯维、强生、赛诺菲、诺华、安进等国际巨头以及恒瑞医药、康哲药业、三生国健、康诺亚生物等国内领先企业。
报告分析了艾伯维在自身免疫领域的领先地位,以及其“药王”Humira专利到期后的应对策略,重点介绍了其重磅产品瑞莎珠单抗和乌帕替尼的市场表现和未来发展潜力。
报告分析了强生的自身免疫药物管线,指出其百亿大单品STELARA面临专利到期挑战,但其丰富的在研管线为未来增长提供了保障。
报告分析了赛诺菲的自身免疫药物管线,重点介绍了其重磅产品度普利尤单抗的市场表现和未来发展潜力,以及其在研产品的研发进展。
报告分析了诺华在中国市场的成功经验,指出其低价策略和积极的市场推广策略使其在国内市场占据领先地位。
报告分析了安进在生物类似药领域的布局,以及其TSLP单抗Tezepelumab的市场表现和未来发展潜力。
报告分析了恒瑞医药在自身免疫领域的布局和研发进展,指出其在多个靶点上均处于领先地位,未来有望成为国内风湿免疫领域的龙头企业。
报告分析了康哲药业在皮肤科领域的布局和研发进展,指出其引进的益路取(替瑞奇珠单抗)和美泰彤(预充式甲氨蝶呤皮下注射液)等产品具有市场竞争力。
报告分析了三生国健的战略转型,指出其在自身免疫领域的产品管线丰富,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报告分析了康诺亚生物的IL-4Rα单抗CM310的研发进展,指出该产品有望成为国内首个上市的IL-4Rα单抗,并对CM326的研发进展进行了介绍。
报告对特应性皮炎、银屑病、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四大自身免疫疾病领域进行了深入分析,分别分析了各疾病领域的市场现状、竞争格局、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国内药企的布局和研发进展。
报告分析了特应性皮炎的市场现状和治疗方案,指出外用制剂和系统性药物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并对国内外主要药物进行了比较,重点关注了IL-4Rα抑制剂、JAK抑制剂和OX40(L)药物等。
报告分析了银屑病的市场现状和治疗方案,指出生物制剂逐渐成为中重度银屑病的一线选择,并对不同靶点药物的疗效进行了比较,重点关注了IL-17抑制剂、IL-23p19抑制剂和TYK2抑制剂等。
报告分析了哮喘的市场现状和治疗方案,指出生物制剂是治疗重度哮喘的重要手段,并对不同靶点药物的疗效进行了比较,重点关注了TSLP单抗、IL-5单抗和IL-4Rα单抗等。
报告分析了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市场现状和治疗方案,指出该领域新药研发进展迅速,并对IL-4Rα抑制剂、PDE3/4抑制剂和IL-33单抗等新药的研发进展进行了介绍。
本报告对中国国产自身免疫疾病药物市场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指出该市场潜力巨大,但仍处于发展早期阶段。报告重点分析了四大自身免疫疾病领域的市场现状、竞争格局和未来发展趋势,并对国内外主要药企和产品进行了深入分析,为投资者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报告建议关注恒瑞医药、康哲药业、三生国健、康诺亚生物等在自身免疫领域布局领先的企业。 未来,随着更多国产创新药物的上市和医保政策的支持,中国自身免疫药物市场将迎来快速发展。
公司2025年中报业绩点评:伏美替尼多适应症拓展,看好海外潜力
我武生物2025年中报点评:粉尘螨业绩稳步恢复,黄花蒿销售取得突破
2025年半年报点评:业绩短期承压,看好行业空间
百普赛斯2025年半年报点评:国内业务强势复苏,海外业务保持稳健
摩熵咨询是摩熵数科旗下生物医药专业咨询服务品牌,由深耕医药领域多年的专业人士组成,核心成员均来自国际顶级咨询机构和行业标杆企业,涵盖立项、市场、战略、投资等从业背景,依托摩熵数科丰富的外部专家资源及全面的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为客户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和定制化解决方案
对不起!您还未登录!请登陆后查看!
您今日剩余【10】次下载额度,确定继续吗?
请填写你的需求,我们将尽快与您取得联系
{{nameTip}}
{{companyTip}}
{{telTip}}
{{sms_codeTip}}
{{emailTip}}
{{descriptionTip}}
*请放心填写您的个人信息,该信息仅用于“摩熵咨询报告”的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