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券商报告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会议纪要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140)

    • 医药生物行业双周报2023年第8期总第82期:2023年AACR大会召开,持续关注后续创新药投资机会

      医药生物行业双周报2023年第8期总第82期:2023年AACR大会召开,持续关注后续创新药投资机会

      化学制药
        行业回顾本报告期医药生物行业指数降幅为3.43%,在申万31个一级行业中位居第16,跑输沪深300指数(-2.20%)。从子行业来看,仅医药流通板块上涨,涨幅为0.01%;线下药店、医院、医疗研发外包板块跌幅居前,跌幅分别为9.26%、6.42%、6.34%。   估值方面,截至2023年4月21日,医药生物行业PE(TTM整体法,剔除负值)为24.82x(上期末为25.36x),估值有所下降,低于负一倍标准差。医药生物申万三级行业PE(TTM整体法,剔除负值)前三的行业分别为其他医疗服务(84.97x)、医院(77.12x)、血液制品(39.36x),中位数为28.17x,体外诊断行业(6.52x)估值最低。   本报告期,两市医药生物行业共有24家上市公司的股东净减持12.21亿元。其中,4家增持0.86亿元,20家减持13.08亿元。   截止2023年4月24日,我们跟踪的477家医药生物行业上市公司中有267家披露了2022年业绩情况。其中,归母净利润增速超过或等于100%的有31家,增速超过或等于30%但小于100%的有46家;2022年归母净利润增速超过或等于30%且2021年归母净利润为正的公司有64家。   重要行业资讯:   国家药监局、公安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将奥赛利定等品种列入麻醉和精神药品目录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四五”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实施方案》公布   国家药监局发布《药品监督管理统计年度数据(2022年)》   Madrigal:非酒精性脂肪肝炎新药“Resmetirom”获FDA突破性疗法认定   AACR2023会议——中国药企临床进展总结   邵黎明团队Nature发文:监管制度变化对中国创新药可及性的影响投   投资建议:   4月14日-17日,AACR大会在美国美国奥兰多举行,有超过20家中国创新药企业公布了公司创新产品在临床前或临床阶段的重要数据。恒瑞医药有两款ADC药物的5项研究结果在会上公布,其中,HER2-ADC在HER2阳性乳腺癌和HER2低表达乳腺癌ORR数据优秀。随着本次大会国内创新药企业的多项重要数据公布,再次带动了创新药板块的关注度提升,叠加4月初CDE发布的《药审中心加快创新药上市许可申请审评工作规范(试行)》,创新药板块持续迎来利好。我们建议继续关注在研项目推进较快、临床数据优秀的创新药企业和后续创新药板块的反弹机会。   4月19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十四五”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实施方案》。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而为了推进中医药行业更好的发展,国家层面出台多项利好政策。今年以来,政策春风就一直在持续加码。我们建议关注具有传承发展、一创新能力、品牌实力的中医药企业。   风险提示:   政策不及预期,疫情反复,研发进展不及预期,市场风险加剧。
      长城国瑞证券有限公司
      27页
      2023-04-26
    • 医疗信息化:医疗IT行业长线增长可期 关注供给端变革下的投资机会

      医疗信息化:医疗IT行业长线增长可期 关注供给端变革下的投资机会

      医疗服务
        主要观点:   医疗IT千亿级市场,蕴含长期增长潜力。原因在于:1)医疗信息化建设短期内受政策强指引。我国2018年底发布的电子病历评级政策正式开启“以评促建”快节奏发展周期;近期虽无类似电子病历这类的强政策,但我们认为“数字中国”主线叠加《“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规划》等多个要点、时点明确的政策,支持力度较为充足,将开启下一轮景气上升周期。2)长线发展的底层逻辑为老龄化社会下全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我国医疗存在严重的供需矛盾,医疗信息化是帮助医疗机构实现降本增效提质、提升民众就医体验的必经手段,未来将逐步成为医疗机构的核心竞争力。3)“云数物智移”等前沿技术的发展为医疗信息化带来新的转型机遇,同时医疗信创建设如火如荼,国产化替代需求激增。4)突发公卫事件暴露行业短板,凸显医疗IT价值。5)从下游医疗信息化资金投入来看,B端投入有保障、有提升,C端付费意愿加强。   供给端形势较差,但仍处于变革之中,为市场所诟病的竞争格局、商业模式、业绩兑现等方面逐步趋好。   1)竞争格局有望趋于优化。过早先发卡位+地域性导致医疗IT行业高度分散,造成产品标准化差、同质化严重、质量不高,行业整体发展迟滞。但参考美国经验,我们认为头部大厂具备技术优势(产品化率高,平台化建设能力强,前沿技术储备丰富)和规模优势(客户资源深厚,整体化建设浪潮下承接大额订单的优势显著),将通过内生发展逐步壮大市场份额;同时也可凭借资金优势,收购兼并区域内中小厂商,外延式扩张突破地域限制。行业竞争格局有望进一步优化。   2)商业模式开始向平台化转型,医疗IT行业仍然以传统的项目制为主,标准化程度普遍不高,毛利率分化严重,但以卫宁健康、创业慧康为代表的头部企业上云已成趋势,开启向“解决方案模式→产品模式→平台模式”的转型,积极探索SaaS租赁、平台分润等新盈利模式。   3)业绩释放有望走向正轨。大型医疗IT项目建设周期长、难度大,会计准则更改为终验法导致收入确认时点后延;疫情反复耽误工期,业绩不确定性加大。我们认为2023年疫情防控放开后,项目实施恢复正常;同时头部企业积极进行技术升级大幅缩短产品交付效率,业绩释放有望走向正轨。考虑到防控放开+下游需求复苏+部分订单延期确认收入,我们预计2023年医疗IT板块的业绩基本面将迎来复苏。   投资建议:   从行业整体估值来看,目前医疗IT估值回升至均值附近,仍有一定的上升空间。此轮行情,板块低估值+强政策使医疗IT市场表现走强半年之久,但需注意业绩兑现并未真正“靴子落地”,板块行情需要持续性的政策推动+业绩兑现支撑。目前部分龙头公司股价涨幅已经较大,向上弹性不足,回调风险较大。但我们重申,医疗IT是目前少有的中长期高景气度的行业,行业仍处于成长期,蕴含长期投资价值,无惧短期扰动,建议投资者持续关注医疗IT行业的演变。   个股层面,从行业供需端及竞争格局分析,我们认为产品线的长度及完整度优势突出或在一些专业细分领域中具有较深护城河的HIT企业更具投资价值。综合财务基本面、客户壁垒、产品结构、业务布局等多方考虑,我们建议重点关注卫宁健康、创业惠康、嘉和美康、久远银海,相关受益标的为健麾信息、艾隆科技、山大地纬、德生科技、东华软件、东软集团、麦迪科技等。   风险提示:   政策落地情况不及预期,医疗IT需求释放节奏变缓;市场集中度难以提升,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技术转型与产品开发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财务基本面风险,如收入确认时点不确定、存在潜在的商誉减值损失及坏账损失风险等。
      长城国瑞证券有限公司
      41页
      2023-04-23
    • 医药生物行业双周报2023年第7期总第81期:CDE发布创新药审批新文件,关注创新药板块反弹机会

      医药生物行业双周报2023年第7期总第81期:CDE发布创新药审批新文件,关注创新药板块反弹机会

      化学制药
        行业回顾   本报告期医药生物行业指数涨幅为3.81%,在申万31个一级行业中位居第7,跑赢沪深300指数(2.39%)。从子行业来看,仅疫苗和线下药店板块下跌,跌幅分别为0.30%、1.27%;中药、血液制品、化学制剂板块涨幅居前,涨幅分别为7.70%、6.45%、6.28%。   估值方面,截至2023年4月7日,医药生物行业PE(TTM整体法,剔除负值)为25.36x(上期末为24.48x),估值有所回升,低于负一倍标准差。医药生物申万三级行业PE(TTM整体法,剔除负值)前三的行业分别为医院(80.01x)、其他医疗服务(69.67x)、医疗设备(40.41x),中位数为29.99x,体外诊断行业(6.76x)估值最低。   本报告期,两市医药生物行业共有26家上市公司的股东净减持6.94亿元。其中,2家增持0.86亿元,24家减持7.80亿元。   截止2023年4月10日,我们跟踪的477家医药生物行业上市公司中有135家披露了2022年业绩情况。其中,归母净利润增速超过或等于100%的有20家,增速超过或等于30%但小于100%的有26家;2022年归母净利润增速超过或等于30%且2021年归母净利润为正的公司有40家。   重要行业资讯:   CDE:加快创新药上市许可申请审评工作规范   第八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开标,39种药品平均降价56%   国家医保局:完善新冠治疗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实施分类管理的通知,做好新冠患者医疗费用保障工作   医药外贸市场:防疫类产品需求大幅缩减,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7.09%   InflaRx:C5a抗体“韦洛利单抗”获FDA批准治疗重症新冠,舒泰神拥有其中国权益   投资建议:   第八批集采拟中标结果正式发布,药品的平均降幅达到56%,是一次降价程度逼近史上最高纪录的国家集采。赛柏蓝数据显示,第八批国采符合条件品种数≥8家的有25个品种,占品种总数的62.5%,其中注射剂又占多数,27个注射剂,达总数40个的66%,40个集采品种2021年在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总销售额超过600亿元,按首年约定采购量*最高限价计算,本批国采采购额为216亿元。据国家医保局估算,按约定采购量测算,预计每年可节省167亿元。本次集采过评企业多、市场竞争激烈,大幅降价或许也在意料之中。   CDE发布《药审中心加快创新药上市许可申请审评工作规范(试行)》的通知,将通过早期介入、研审联动、滚动提交、核查检验工作前置的方式加快创新药上市申请。创新药在政策端再次迎来利好。同时,AACR年会召开在即,国内创新药企业将披露最新临床数据,进一步驱动创新药板块。我们认为,在目前医保控费的大背景下,自主创新是医药生物行业的核心主线之一,建议持续关注创新药板块后续反弹机会。   风险提示:   政策不及预期,疫情反复,研发进展不及预期,市场风险加剧。
      长城国瑞证券有限公司
      24页
      2023-04-11
    • 医药生物行业双周报2023年第6期总第80期:全球GLP-1类降糖药市场规模首超胰岛素,关注未来国内糖尿病药物市场更迭变迁

      医药生物行业双周报2023年第6期总第80期:全球GLP-1类降糖药市场规模首超胰岛素,关注未来国内糖尿病药物市场更迭变迁

      化学制药
        行业回顾   本报告期医药生物行业指数跌幅为2.14%,在申万31个一级行业中位居第27,跑输沪深300指数(1.51%)。从子行业来看,仅血液制品、线下药店和医药流通板块上涨,涨幅分别为3.24%、0.34%、0.31%;其他生物制品、疫苗、医疗设备跌幅居前,跌幅分别为5.73%、4.66%、3.11%。   估值方面,截至2023年3月24日,医药生物行业PE(TTM整体法,剔除负值)为24.48x(上期末为25.18x),估值小幅下降,低于负一倍标准差。医药生物申万三级行业PE(TTM整体法,剔除负值)前三的行业分别为医院(80.32x)、其他医疗服务(62.41x)、医疗设备(39.44x),中位数为29.25x,体外诊断行业(6.54x)估值最低。   本报告期,两市医药生物行业共有44家上市公司的股东净减持45.87亿元。其中,3家增持0.78亿元,41家减持46.65亿元。   截止2023年3月26日,我们跟踪的477家医药生物行业上市公司中有238家披露了2022年业绩预告。其中,业绩预告类型为预增、略增、扭亏的家数分别为68/17/13家;预告净利润增速下限等于或超过30%且2021年归母净利润为正的公司有69家。   重要行业资讯:   国内首个mRNA疫苗获紧急使用授权   辉瑞430亿美元收购Seagen   国家药监局附条件批准新冠病毒感染治疗药物来瑞特韦片上市   诺和诺德口服司美格鲁肽新规格III期研究成功,拟今年申报上市   继礼来之后,赛诺菲、诺和诺德胰岛素在美国纷纷降价   投资建议:   今年3月以来,全球胰岛素三巨头纷纷宣布降价,除去胰岛素市场内部竞争格局变化的因素外,新型降糖药物的出现也在不断挤压胰岛素市场。2022年全球糖尿病药物的市场规模为596亿美元,其中前4位的为2款GLP-1受体激动剂和2款SGLT2抑制剂;GLP-1受体激动剂的市场规模更是首次超过胰岛素,成为糖尿病市场的驱动力之一。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糖尿病适应症的两款产品:Ozempic和Ryblesue)销售额更是超过100亿美元,成为首个年销售额破百亿的GLP-1类药物。   GLP-1受体激动剂作为新型降糖类药物,近年来市场规模不断扩张,除优秀的降糖作用外,在降低体重、降低收缩压、改善血脂紊乱等方面也有优异的表现。由于GLP-1受体激动剂药物在国内上市时间较晚,受治疗费用较高、患者认知程度不高等因素的影响,中国GLP-1受体激动剂药物仍处于起步阶段,具有较高的成长性。随着糖尿病药物市场的更新迭代,我们认为中国糖尿病药物市场将跟随全球糖尿病药物市场的变迁轨迹,新型糖尿病药物在未来将占据主导地位。我们建议关注在GLP-1类药物有布局且研发进度较快的国内药企,他们将受益于GLP-1类药物市场规模的快速扩张和国产替代的双重利好。   风险提示:   政策不及预期,疫情反复,研发进展不及预期,市场风险加剧。
      长城国瑞证券有限公司
      19页
      2023-03-28
    • 医药生物行业双周报2023年第5期总第79期:两会期间创新药热议不断,关注后续定价机制新尝试

      医药生物行业双周报2023年第5期总第79期:两会期间创新药热议不断,关注后续定价机制新尝试

      化学制药
        行业回顾   本报告期医药生物行业指数跌幅为1.94%,在申万31个一级行业中位居第12,跑赢沪深300指数(-2.31%)。从子行业来看,仅医药流通和疫苗板块上涨,涨幅分别为1.30%、0.16%;原料药、线下药店、医疗耗材跌幅居前,跌幅分别为3.98%、3.88%、3.20%。   估值方面,截至2023年3月10日,医药生物行业PE(TTM整体法,剔除负值)为25.18x(上期末为25.39x),估值小幅下降,低于负一倍标准差。医药生物申万三级行业PE(TTM整体法,剔除负值)前三的行业分别为医院(82.25x)、其他医疗服务(71.86x)、医疗设备(41.20x),中位数为29.68x,体外诊断行业(6.74x)估值最低。   本报告期,两市医药生物行业共有39家上市公司的股东净减持17.95亿元。其中,5家增持0.40亿元,34家减持18.36亿元。   截止2023年3月12日,我们跟踪的477家医药生物行业上市公司中有238家披露了2022年业绩预告。其中,业绩预告类型为预增、略增、扭亏的家数分别为68/17/14家;预告净利润增速下限等于或超过30%且2021年归母净利润为正的公司有69家。   重要行业资讯:   国家医疗保障局发布2022年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快报   礼来打响美国降价“第一枪”,胰岛素全球市场洗牌加速   海和生物MET抑制剂在华获批上市   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做好2023年医药集中采购和价格管理工作的通知》   全国两会顺利召开,创新药热议不断   政府工作报告,5年医药成就   投资建议:   两会期间创新药热议不断,多个委员从创新药的保护机制、定价策略、评审审批等方面作出相应提案。政府工作报告回顾了过去5年的医药成就,自医保局成立后,每年的医保谈判加快了创新药纳入医保目录的进程,新批准上市的创新药数量5年增长了49%。同时,医保局于3月1日发布《关于做好2023年医药集中采购和价格管理工作的通知》,首次提出了探索完善新批准药品首发价格形成机制,其主要目的在于强调企业自主定价原则,突出激发创新活力,鼓励企业持续研发,满足临床治疗需求。   政策面的利好给处于“低谷”的创新药板块带来一丝“春风”。我们建议持续跟踪关注创新药板块未来在定价机制、专利保护机制、评审审批等方面的重大改变,随着我国创新药获批上市数量不断增加,完善的机制和配套政策将推动行业快速且可持续的发展。   风险提示:   政策不及预期,疫情反复,医药投融资不及预期。
      长城国瑞证券有限公司
      21页
      2023-03-15
    • 医药生物行业双周报2023年第4期总第78期:第八批国采启动,持续关注五大投资机会

      医药生物行业双周报2023年第4期总第78期:第八批国采启动,持续关注五大投资机会

      化学制药
        行业回顾   本报告期医药生物行业指数跌幅为0.99%,在申万31个一级行业中位居第20,跑赢沪深300指数(-1.10%)。从子行业来看,线下药店、中药、医药流通涨幅居前,涨幅分别为4.77%、3.88%、3.69%;医疗研发外包、疫苗、医院跌幅居前,跌幅分别为8.25%、2.80%、2.12%。   估值方面,截至2023年2月24日,医药生物行业PE(TTM整体法,剔除负值)为25.39x(上期末为25.65x),估值小幅下降,低于负一倍标准差。医药生物申万三级行业PE(TTM整体法,剔除负值)前三的行业分别为医院(84.87x)、其他医疗服务(60.44x)、医疗设备(42.05x),中位数为32.90x,体外诊断行业(6.45x)估值最低。本报告期,两市医药生物行业共有42家上市公司的股东净减持21.76亿元。其中,5家增持0.08亿元,37家减持21.84亿元。   截止2023年2月26日,我们跟踪的477家医药生物行业上市公司中有234家披露了2022年业绩预告。其中,业绩预告类型为预增、略增、扭亏的家数分别为68/17/14家;预告净利润增速下限等于或超过30%且2021年归母净利润为正的公司有69家。   重要行业资讯:   第八批国采官宣,注射剂占比超六成   DS-8201在华获批上市   中国首款CLDN18.2ADC新药license-out   特瑞普利单抗治疗晚期三阴性乳腺癌III期成功   投资建议:   第八批国采正式启动,未来保质控费依旧是医药板块的主旋律。同时,受益疫情管控政策调整、春节后经济活动显著回升,正常医疗得到修复;Claudin18.2ADC药物授权阿斯利康、成功出海,君实生物特瑞普利单抗治疗晚期三阴性乳腺癌三期临床成功、将提交新适应症上市申请,创新亦将持续推动医药板块长远发展。我们建议关注以下领域的投资机会:   一是过去需求被抑制的消费性医疗服务行业,关注眼科(爱尔眼科)、口腔科(通策医疗)、医美(华东医药、爱美客、华熙生物);   二是2022年报及2023年一季报披露在即,关注有望出现业绩超预期的公司;   三是CRO行业(药明康德、康龙化成、昭衍新药),疫情期间临床试验受到疫情影响,进度有所耽误,疫后有利于加快推进积压的订单;   四是当城市地铁日客运量等指标回升后,预计医院门诊量和手术量恢复,建议关注手术相关的麻醉药品(人福医药)、血液制品(华兰生物、天坛生物)、体外诊断、高值耗材相关公司;   五是商业化能力成熟,具备自我造血能力,同时在创新药领域布局逐步进入收获期的传统药企,如恒瑞医药、科伦药业、华东医药、丽珠集团。   此外,《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2年)》自2023年3月1日起正式执行,建议关注此次有创新药新品种纳入、续约品种价格降幅较小的上市公司。   风险提示:   医疗门诊恢复不及预期,疫情反复,医药投融资不及预期。
      长城国瑞证券有限公司
      17页
      2023-03-01
    • 医药生物行业双周报2023年第3期总第77期:持续关注正常医疗需求修复的子行业

      医药生物行业双周报2023年第3期总第77期:持续关注正常医疗需求修复的子行业

      医药商业
        行业回顾   本报告期医药生物行业指数跌幅为 1.80%, 在申万 31 个一级行业中位居第 26, 跑平沪深 300 指数。 从子行业来看, 仅体外诊断、 医疗耗材、 其他生物制品上涨, 涨幅分别为 3.74%、 1.77%、 0.55%; 医疗研发外包、 线下药店、 疫苗跌幅居前, 跌幅分别为 7.00%、 5.10%、5.03%。   估值方面, 截至 2023 年 2 月 10 日, 医药生物行业 PE(TTM 整体法,剔除负值) 为 25.65x(上期末为 26.14x) , 估值小幅下降, 低于负一倍标准差。 医药生物申万三级行业 PE(TTM 整体法, 剔除负值) 前三的行业分别为医院(87.64x) 、 其他医疗服务(65.56x) 、 医疗设备(43.48x) , 中位数为 33.51x, 体外诊断行业(6.56x) 估值最低。   本报告期, 两市医药生物行业共有 45 家上市公司的股东净减持 26.42亿元。 其中, 6 家增持 0.35 亿元, 39 家减持 26.78 亿元。   截止 2023 年 2 月 10 日, 我们跟踪的 477 家医药生物行业上市公司中有 234 家披露了 2022 年业绩预告。 其中, 业绩预告类型为预增、略增、 扭亏的家数分别为 68/17/14 家; 预告净利润增速下限等于或超过 30%且 2021 年归母净利润为正的公司有 69 家。   重要行业资讯   2023 年全国药品注册管理和上市后监管工作会议召开   2022 医保目录新增药品加速挂网, 多地积极推进国谈药品“落地”   君实生物、 先声药业新冠药纳入临时医保   入局百亿减肥药市场, 礼来的 Tirzepatide 在中国 III 期临床获得成功   投资建议:   受益疫情管控政策调整及春节后经济活动显著回升, 医药行业指数触底回升, 虽本报告期有所波动, 但其影响因素持续向好、 不改向上趋势。 春节假期后, 全国重点城市地铁客运量已接近或超过 2019年底水平、 快递业务量连续稳步上涨恢复到日常水平。   我们建议继续关注受益疫后恢复, 正常医疗需求修复的子行业:   一是过去需求被抑制的消费性医疗服务行业, 关注眼科(爱尔眼科) 、 口腔科(通策医疗) 、 医美(华东医药、 爱美客、 华熙生物);   二是 CRO 行业(药明康德、 康龙化成、 昭衍新药) , 疫情期间临床试验受到疫情影响, 进度有所耽误, 疫后有利于加快推进积压的订单;   三是当城市地铁日客运量等指标回升后, 预计医院门诊量和手术量恢复, 建议关注手术相关的麻醉药品(人福医药) 、 血液制品(华兰生物、 天坛生物) 、 体外诊断、 高值耗材相关公司;   四是商业化能力成熟, 具备自我造血能力, 同时在创新药领域布局逐步进入收获期的传统药企, 如恒瑞医药、 科伦药业、 华东医药、丽珠集团。   此外, 《国家基本医疗保险、 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2年) 》 自 2023 年 3 月 1 日起正式执行, 建议关注此次有创新药新品种纳入、 续约品种价格降幅较小的上市公司。   风险提示:   医疗门诊恢复不及预期, 疫情反复。
      长城国瑞证券有限公司
      19页
      2023-02-15
    • 医药生物行业双周报2023年第2期总第76期:经济活动回升,正常医疗正在恢复

      医药生物行业双周报2023年第2期总第76期:经济活动回升,正常医疗正在恢复

      生物制品
        行业回顾   本报告期医药生物行业指数涨幅为5.29%,在申万31个一级行业中位居第6,跑赢沪深300指数0.25Pct。从子行业来看,医疗研发外包、医院、其他生物制品涨幅居前,分别上涨11.77%、8.95%、6.41%;仅线下药店下跌,跌幅为5.47%。   估值方面,截至2023年1月20日,医药生物行业PE(TTM整体法,剔除负值)为26.14(上期末为24.87x),估值小幅回升,低于负一倍标准差。医药生物申万三级行业PE(TTM整体法,剔除负值)前三的行业分别为医院(91.33x)、其他医疗服务(69.01x)、医疗设备(44.18x),中位数为34.38x,体外诊断行业(6.29x)估值最低。   本报告期,两市医药生物行业共有42家上市公司的股东净减持102.45亿元。其中,3家增持0.11亿元,39家减持102.56亿元。   截止2023年1月20日,我们跟踪的477家医药生物行业上市公司中有105家披露了2022年业绩预告。其中,业绩预告类型为预增、略增、扭亏的家数分别为43/13/7家;预告净利润增速下限等于或超过30%且2021年归母净利润为正的公司有44家。   重要行业资讯   全国医疗保障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国家医保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2年)》   FDA正式发布2022年新药年度报告   武田1类新药「莫博赛替尼」在中国获批,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国家药监局附条件批准新冠病毒感染治疗药物先诺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组合包装、氢溴酸氘瑞米德韦片上市   投资建议:   上个报告期受益疫情管控政策调整,医药行业指数触底回升,推动医药行业指数回升的因素,持续边际向好。春节假期的高频数据显示经济活动显著回升。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2023年1月19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正常医疗正在恢复。   我们建议继续关注受益疫后恢复,正常医疗需求修复的子行业:   一是过去需求被抑制的消费性医疗服务行业,关注眼科(爱尔眼科)、口腔科(通策医疗)、医美(华东医药、爱美客、华熙生物);   二是CRO行业(药明康德、康龙化成、昭衍新药),疫情期间临床试验受到疫情影响,进度有所耽误,疫后有利于加快推进积压的订单;   三是当城市地铁日客运量等指标回升后,预计医院门诊量和手术量恢复,建议关注手术相关的麻醉药品(人福医药)、血液制品(华兰生物、天坛生物)、体外诊断、高值耗材相关公司;   四是商业化能力成熟,具备自我造血能力,同时在创新药领域布局逐步进入收获期的传统药企,如恒瑞医药、科伦药业、华东医药、丽珠集团。   此外,《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2年)》自2023年3月1日起正式执行,建议关注此次有创新药新品种纳入、续约品种价格降幅较小的上市公司。   风险提示:   医疗门诊恢复不及预期,疫情反复。
      长城国瑞证券有限公司
      20页
      2023-01-31
    • 医药生物行业双周报2023年第1期总第75期:后疫情时代,关注常规医疗

      医药生物行业双周报2023年第1期总第75期:后疫情时代,关注常规医疗

      生物制品
        行业回顾   本报告期医药生物行业指数涨幅为3.42%,在申万31个一级行业中位居第20,跑输沪深300指数0.57Pct。从子行业来看,医疗研发外包、线下药店、血液制品涨幅居前,分别上涨13.45%、10.04%、7.64%;中药、体外诊断、医药流通跌幅居前,分别下跌2.01%、1.01%、0.36%。   估值方面,截至2023年1月6日,医药生物行业PE(TTM整体法,剔除负值)为24.87x(上期末为24.12x),估值小幅回升,低于负一倍标准差。医药生物申万三级行业PE(TTM整体法,剔除负值)前三的行业分别为医院(81.56x)、其他医疗服务(58.03x)、医疗设备(41.60x),中位数为31.75x,体外诊断行业(6.11x)估值最低。   本报告期,两市医药生物行业共有56家上市公司的股东净减持19.56亿元。其中,7家增持1.07亿元,49家减持20.63亿元。   重要行业资讯   我国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   国家药监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科学监管促进中药传承创新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   国家药监局关于发布《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落实药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   2022医保谈判开启   罗氏“first-in-class”双特异性抗体疗法获美国FDA批准   投资建议:   截至上个报告期末,多地已渡过新冠疫情流行高峰期,经济活动进入复苏阶段,以地铁日客运量位为观察指标,以2019年12月倒数第二周完整的工作周地铁日均客运量为基准,1月6日,我们选取的23个重点城市(选取标准:数据连续性和可比性)中21个城市地铁日客运量已超过基准的60%,合计数据达到基准的77.87%。同时,2023年1月8日起,我国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进入后疫情时代。过去三年,新冠疫情造成医药各细分领域的短期繁荣与回落,后疫情时代医药行业投资逻辑将回归常态。   我们建议关注受益疫后恢复,继续推荐常规医疗需求修复的子行业:一是过去需求被抑制的消费性医疗服务行业,关注眼科(爱尔眼科)、口腔科(通策医疗)、医美(华东医药、爱美客、华熙生物);二是CRO行业(药明康德、康龙化成、昭衍新药),疫情期间临床试验受到疫情影响,进度有所耽误,疫后有利于加快推进积压的订单;三是当城市地铁日客运量等指标回升后,预计医院门诊量和手术量恢复,建议关注手术相关的麻醉药品(人福医药)、血液制品(华兰生物、天坛生物)、体外诊断、高值耗材相关公司;四是商业化能力成熟,具备自我造血能力,同时在创新药领域布局逐步进入收获期的传统药企,如恒瑞医药、科伦药业、华东医药、丽珠集团。   此外,国家药监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科学监管促进中药传承创新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我们认为中药创新药审评审批将加速,建议关注济川药业、华润三九、昆药集团。   风险提示:   医疗门诊恢复不及预期,疫情反复超预期。
      长城国瑞证券有限公司
      17页
      2023-01-11
    • 医药生物行业双周报2022年第25期总第74期:布局疫后修复,关注四大方向

      医药生物行业双周报2022年第25期总第74期:布局疫后修复,关注四大方向

      医药商业
        行业回顾   本报告期医药生物行业指数涨幅为-4.85%,在申万31个一级行业中位居第13,跑输沪深300指数0.60Pct。从子行业来看,仅血液制品和医院上涨,分别上涨1.68%、1.66%;线下药店、医疗耗材、体外诊断跌幅居前,分别下跌12.97%、8.11%、7.98%。   估值方面,截至2022年12月23日,医药生物行业PE(TTM整体法,剔除负值)为24.12x(上期末为25.40x),估值小幅回落,低于负一倍标准差。医药生物申万三级行业PE(TTM整体法,剔除负值)前三的行业分别为医院(79.69x)、其他医疗服务(49.82x)、医疗设备(40.65x),中位数为29.51x,体外诊断行业(6.34x)估值最低。   本报告期,两市医药生物行业共有55家上市公司的股东净减持35.70亿元。其中,7家增持0.03亿元,48家减持36.00亿元。   重要行业资讯   2022年美国FDA批准新药深度盘点   国家卫健委:《关于做好新冠肺炎互联网医疗服务的通知》   国家药监局: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机构信息平台上线运行   国家药监局:8批次药品不符合规定   罗氏:“托珠单抗”获批新冠适应症,全球首款FDA获批治疗新冠肺炎的单克隆抗体   复宏汉霖:自主研发创新药“汉斯状(斯鲁利单抗注射液)”再获孤儿药资格认定   盘龙药业:“冠状病毒3CL蛋白酶PROTAC”获美国专利局授权   复星医药:mRNA疫苗新冠疫苗“复必泰”于中国香港获批上市   中国医药&辉瑞:签订新冠药“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Paxlovid)”进口及经销协议   投资建议:   以北京的恢复节奏作为参考,当前多数城市仍处于流行期,感冒药品、退烧药品、抗原检测试剂盒为居民居家抗疫的基本物资,在上个报告期相关标的已积累比较大的涨幅,我们不再推荐关注。   我们建议关注受益疫后恢复,常规医疗需求修复的子行业:一是过去需求被抑制的消费性医疗服务行业,关注眼科(爱尔眼科)、口腔科(通策医疗)、医美(华东医药、爱美客、华熙生物);二是CRO行业(药明康德、康龙化成、昭衍新药),疫情期间临床试验受到疫情影响,进度有所耽误,疫后有利于加快推进积压的订单;三是当城市地铁日客运量等指标回升后,预计医院门诊量和手术量恢复,建议关注手术相关的麻醉药品(人福医药)、血液制品(华兰生物、天坛生物)、体外诊断、高值耗材相关公司;四是商业化能力成熟,具备自我造血能力,同时在创新药领域布局逐步进入收获期的传统药企,如恒瑞医药、科伦药业、华东医药、丽珠集团。   风险提示:   疫情流行期时间超过预期,医疗门诊恢复不及预期。
      长城国瑞证券有限公司
      23页
      2022-12-27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