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会议纪要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1845)

    • 医药行业政策点评:利好政策不断,持续看好医用设备板块

      医药行业政策点评:利好政策不断,持续看好医用设备板块

      化学制药
        投资要点   事件:2023年6月2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发布“十四五”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的通知。   “十四五”期间,全国规划配置大型医用设备3645台(其中甲类117台,乙类3528台)。聚焦提升医疗卫生服务公平性和可及性,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十四五”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的通知。《通知》整体旨在缩小区域之间资源配置和服务能力差异,科学规划配置数量,优化完善配置标准,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优化区域均衡布局。   此次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政策趋于宽松,持续推进国产替代。大型医用设备配置数量显著提升,促进国产替代进程。继PET/MR调为乙类目录后,PET/MR以及PET/CT规划数量大幅提升,利好行业发展,国产替代进程稳步推进。此外,内窥镜手术系统配置数量也进一步提升,行业规模有望持续扩大。   甲类医用设备配置集中在重质子放射治疗系统和高端放射治疗类设备。1)重离子质子放射治疗系统:规划数量60台,其中十四五规划数41台。此外,配置医院需为国家医学中心、国家(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或集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的三级综合性或专科医疗机构;2)高端放射治疗类设备:规划数量125台,其中十四五规划数76台。配备医院需为集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的三级综合性或专科医疗机构,提供放射治疗临床服务。   乙类医用设备配置集中在正电子发射型磁共振成像系统(PET/MR)、X线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仪(PET/CT)、腹腔内窥镜手术系统、以及常规放射治疗类设备(其中包括:伽玛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1)Pet/MR:规划总数210台,其中十四五规划数41台。配置机构需为三级综合性或专科医疗机构;   2)Pet/CT:规划总数1667台,其中十四五规划数860台。配置机构需为相关学科实力较强,能对全国或区域在肿瘤、心血管、神经系统等疑难病症诊疗方面发挥较强指导作用;3)腹腔内窥镜手术系统:规划总数819,其中十四五规划数559台。配置机构需为三级综合性或专科医疗机构;4)常规放射治疗类设备:规划总数5333台,其中十四五规划数1968台。配置机构需具有实力较强的肿瘤诊疗相关科室,具备开展放射诊疗的能力。细分来看,其中伽玛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规划总数327台,包括十四五规划数95台。   相关标的:1)放射治疗设备及影像设备方向:迈瑞医疗、联影医疗、万东医疗、新华医疗、奕瑞科技、盈康生命等;2)腹腔镜手术系统方向:迈瑞医疗、联影医疗、开立医疗、海泰新光、微创机器人等。   风险提示:竞争格局恶化风险、医药行业政策风险等。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07-03
    • 医药行业覆盖标的2023H1业绩前瞻:持续关注医药底部个股

      医药行业覆盖标的2023H1业绩前瞻:持续关注医药底部个股

      化学制药
        投资要点   医疗器械、中药、商业、医疗服务等板块业绩表现较好。我们对重点覆盖的56家医药上市公司2023年上半年业绩进行预测,其中预期H1净利润增速超过50%的有7家,净利润增速在30%~50%的有12家,净利润增速15%~30%的有16家,净利润增速0%~15%的有10家,净利润同比下滑的公司有11家。分行业来看,医疗器械、中药、商业、医疗服务等板块业绩表现较好。   我们结合行业景气度和个股分析进行2023年H1业绩前瞻,(1)创新药及制剂板块稳步增长,其中泽璟制药(预计收入同比+90%~138%)、盟科药业(预计收入同比+60%~70%)、荣昌生物(预计收入同比+17%~53%)、恩华药业(预计收入同比+19%~23%)、海思科(预计收入同比+10%~20%);(2)医疗器械行业景气度仍在,其中伟思医疗(预计收入同比+70%~75%)、澳华内镜(预计收入同比+52%~62%)、海泰新光(预计收入同比+49%~57%)、爱博医疗(预计收入同比+40%~48%)、健麾信息(预计收入同比+32%~35%);(3)持续关注医疗服务板块,医疗服务标的普瑞眼科(预计收入同比+50%~52%);(4)中药板块整体预计收入受益于呼吸系统用药增长,其中华润三九预期收入增速最高(+48%~51%);(5)疫苗行业智飞生物(预计收入同比+28%~32%);(6)科研试剂板块国产化率持续提升,百普赛斯预计收入同比+19%~22%;(7)CXO板块高增持续,其中阳光诺和(预计收入同比+42%~48%)、康龙化成(预计收入同比+24%~30%)、药明生物(预计收入同比+10%~15%)、药明康德(预计收入同比+4%~6%);(8)药店板块业绩持续修复,整体收入增速预计在15%~25%之间,大参林、老百姓预计收入增速在+25%~30%;(9)原料药板块九洲药业预计收入同比+23%~26%。   重申2023年策略中“三重”确定性:   确定性之1——创新仍是医药行业持续发展的本源。差异化创新性品种比如BTK、HER2-ADC、PD-1/CTLA-4等靶点创新药陆续进入商业化放量阶段;创新器械包括多个手术机器人产品等陆续获批上市。此外,国际化打开了成长天花板,创新药械出海有望持续渐入佳境。   确定性之2——疫后医药复苏亦是核心主线。C端消费性医疗复苏弹性较大,包括中药消费品、民营专科医疗服务、早筛等。院内药械需求复苏包括院内处方药、耗材、血制品、常规疫苗接种需求等;渠道端包括医药分销和药店复苏。   确定性之3——自主可控/产业链安全。UVL事件后,产业链安全/自主可控重要性凸显,重点关注高端影像设备、生命科学产业链、手术机器人、内窥镜、基因测序等领域。   风险提示:药品降价风险;医改政策执行进度低于预期风险;研发失败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1页
      2023-07-03
    • 医药行业2023年中期投资策略:医药仍有结构性机会,聚焦“创新+出海、复苏后半程、中特估”三条主线

      医药行业2023年中期投资策略:医药仍有结构性机会,聚焦“创新+出海、复苏后半程、中特估”三条主线

      化学制药
        核心观点   展望下半年,医药仍有结构性机会。2023年初以来(截止20230616),申万医药指数下跌3.49%,跑输沪深300指数5.86%,年初以来行业涨跌幅排名第22。从行情来看,上半年创新药行情波澜起伏,2023年年初港股创新药迎来反弹,A股创新药估值也跟随同步修复,后受海外宏观等多个因素,创新药板块随之回调,3月底4月上旬,AACR驱动A股创新药行情。此外,医药商业、中药、血制品等板块,上半年表现较为突出。从持仓来看,23Q1全部公募基金占比11.66%,环比+0.03pp;剔除主动医药基金占比8.24%,环比+0.13pp;再剔除指数基金占比7.42%,环比-0.04pp。目前医药整体配置不高,细分板块配置进一步分化。展望下半年,医药仍有结构性机会。   创新+出海——创新仍是医药行业持续发展的本源,上半年创新药出海包括百济神州泽布替尼新适应症在欧美获批、恒瑞医药EZH2抑制剂7亿美元授权、康诺亚CLDN18.2ADC以11.88亿美元授权等重磅进展;国内器械出海已经初见成果,出海比例从高到低分别为低值耗材>设备>IVD>高值耗材,具体来看,1)依靠OEM模式,低值耗材已成世界工厂;2)设备出海核心在零部件自主化;3)借疫情契机,IVD国际化水到渠成;4)高值耗材出海难度大,注重临床价值提升。随着FDA来华现场检查恢复,创新药械国际化仍大有可为。   复苏进入后半场——随着医疗需求恢复,化药制剂、医疗设备及耗材、中药、血制品、疫苗、药店等多个细分领域值得关注,但仍需结合业绩和估值寻找个股机会。C端消费性医疗包括民营专科医疗服务、早筛等领域需求恢复较快,上游相关产业链等待需求回暖。   两个主题——中特估主题,随着国企改革、激励措施落地等,医药领域“中特估”企业价值有望重塑,包括医药商业、中药、血制品、化药和器械等多个细分领域相关标的;AI医疗相关应用在辅助影响诊断、药物前期筛选等方向。   2023年中期组合推荐:   弹性组合:京新药业(002020)、重药控股(000950)、海创药业-U(688302)、贝达药业(300558)、贵州三力(603439)、祥生医疗(688358)、普门科技(688389)、三诺生物(300298)、福瑞股份(300049)、卫光生物(002880)   科创板组合:首药控股-U(688197)、泽璟制药-U(688266)、荣昌生物(688331)、联影医疗(688271)、澳华内镜(688212)、迈得医疗(688310)、盟科药业-U(688373)、欧林生物(688319)、百克生物(688276)、诺唯赞(688105)   稳健组合:恒瑞医药(600276)、爱尔眼科(300015)、迈瑞医疗(300760)、太极集团(600129)、华润三九(000999)、上海医药(601607)、大参林(603233)、我武生物(300357)、智飞生物(300122)、通策医疗(600763)   港股组合:微创机器人-B(2252)、和黄医药(0013)、康方生物-B(9926)、基石药业-B(2616)、诺辉健康(6606)、亚盛医药-B(6855)、瑞尔集团(6639)、先声药业(2096)、科济药业-B(2171)、启明医疗-B(2500)   风险提示:医药行业政策风险超预期;业绩不及预期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16页
      2023-06-30
    • 2023年6月第四周创新药周报(附小专题-FXR特异性靶点研发概况)

      2023年6月第四周创新药周报(附小专题-FXR特异性靶点研发概况)

      医药商业
        新冠口服药研发进展   目前全球[Table_Summary8款新冠口服药获批上市,]7款药物处于临床Ⅲ期(包括老药新用和Ⅱ/Ⅲ期,其中1款药物获得紧急使用授权)。辉瑞Paxlovid和默克的Molnupiravir已在中国获批上市,国内研发进度最快的为真实生物的阿兹夫定于2022年7月获批上市。2023年1月29日,先声药业、君实生物新冠口服药获NMPA批准上市,众生药业新冠口服药2023年3月附条件获批上市。   A股和港股创新药板块及XBI指数本周走势   2023年6月第四周,陆港两地创新药板块共计9个股上涨,51个股下跌。其中涨幅前三为开拓药业-B(13.17%)、北海康成-B(6.89%)、康方生物-B(5.73%)。跌幅前三为东曜药业-B(-25.50%)、永泰生物-B(-23.50%)、云顶新耀-B(-20.34%)。   本周A股创新药板块下跌2.24%,跑赢沪深300指数0.26pp,生物医药下跌5.42%。近6个月A股创新药累计上涨9.10%,跑赢沪深300指数8.41pp,生物医药累计下跌11.60%。   本周港股创新药板块下跌11.90%,跑输恒生指数6.16pp,恒生医疗保健下跌11.35%。近6个月港股创新药累计下跌13.69%,跑输恒生指数11.11pp,恒生医疗保健累计下跌11.84%。   本周XBI指数下降2.81%,近6个月XBI指数累计上涨5.02%。   国内重点创新药进展   6月国内有7款新药获批上市,本周国内有1款新药获批上市。   海外重点创新药进展   6月美国有5款新药获批上市,本周美国有1款新药获批上市。6月欧洲无创新药获批上市,本周欧洲无新药获批上市。6月日本无创新药获批上市,本周日本无新药获批上市。   本周小专题——FXR靶点研发概况   6月22日,InterceptPharmaceuticals宣布已收到FDA的CRL,FDA已经完成了对NDA的审查,并确定目前的数据不支持奥贝胆酸的新适应症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获得批准。FXR是NASH研究的热门靶点。全球处于临床阶段的FXR靶点共25款,其中获批上市1款,III期临床1款,II期临床13款,I期临床10款。中国处于临床阶段的FXR靶点共12款,其中II期临床5款,I期临床7款。   本周全球重点创新药交易进展   本周全球共达成9起重点交易,披露金额的重点交易有1起。Santhera向CatalystPharmaceuticals授予Vamorolone北美独家许可,交易价值高达2.31亿美元。   风险提示:药品降价风险;医改政策执行进度低于预期风险;研发失败的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9页
      2023-06-27
    • 创新药专题:前列腺癌广阔市场,精准治疗开疆拓土

      创新药专题:前列腺癌广阔市场,精准治疗开疆拓土

      化学制药
        前列腺癌患者数量众多,高比例转移性前列腺癌使得死亡率较高。据WHO,2020年,全球前列腺癌114万例,占7.3%,居新发癌症例数第4位,居男性新发癌症病例第2位。根据前列腺癌的发展阶段,可分为局限性前列腺癌、mHSPC、nmCRPC和mCRPC,转移性前列腺癌占新发前列腺癌的比例达54%,早期和晚期比例差别巨大使得我国前列腺癌死亡率相对较高。   治疗策略围绕雄激素信号传导轴,ADT和AR抑制剂是核心疗法。雄激素剥夺治疗(ADT)是晚期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的主要全身性基础治疗,也是各种新型联合治疗方案的基础。转移性前列腺癌以AR和PARP靶点小分子靶向药物为主。全球前列腺癌药物市场超百亿美元,AR靶向药物占半壁江山。国内前列腺癌药物市场结构与国际存在较大差异,AR抑制剂占比相对较低。美国前列腺癌药物市场以恩杂鲁胺、阿帕鲁胺等AR抑制剂为主,中国市场ADT疗法药物亮丙瑞林、戈舍瑞林仍为前两大品种。   雄激素受体(AR)是前列腺癌中的“金”靶点。前列腺癌治疗策略围绕着雄激素信号传导轴,AR抑制剂为国际主流药物。中国AR抑制剂市场规模相比美日等发达国家仍有较大成长空间,第二代AR抑制剂市场仍处于发展初期,市场份额较低,国产药物瑞维鲁胺mHSPC适应症展现BIC潜力,氘恩扎鲁胺有望成国内首款mCRPC二线治疗AR抑制剂。PROTAC技术有望解决CRPC耐药难题,Arvinas是PROTAC技术先驱,国内海创药业HP518为国内首个进入临床治疗耐药前列腺癌的口服PROTAC分子。   PARP抑制剂精准治疗同源重组修复基因突变(HRRm)的mCRPC。前列腺癌适应症全球仅奥拉帕利和芦卡帕利获批上市,未来竞争将快速加剧。奥拉帕利用于治疗携带同源重组修复(HRR)基因改变的患者,约占20-30%的mCRPC人群,芦卡帕利用于紫杉类方案化疗后进展并携带DDR基因缺陷(BRCA1/2)的患者,约占12%的mCRPC人群。他拉唑帕利联合恩扎鲁胺也在全人群中展现了不错的效果,但HRR基因突变人群中的效果更好。目前,PARP抑制剂国内市场规模已超10亿元,奥拉帕利和尼拉帕利占据97%市场份额。   相关标的:建议关注恒瑞医药、海创药业、百济神州、君实生物、海思科等。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风险;产品研发不及预期风险;产品商业化不及预期;其他医药行业政策风险等。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1页
      2023-06-20
    • 瞄准未满足的临床需求,胰腺癌领域重磅药物蓄势待发

      瞄准未满足的临床需求,胰腺癌领域重磅药物蓄势待发

      化学制药
        核心观点   胰腺癌为何被成为“癌症之王”?   手术往往是患者生命延续的唯一希望。但是,由于早期症状不典型,临床上早期发现率仅为5~7%,是所有癌症中最低的一种。临床就诊时大部分患者已属于中晚期。晚期患者目前仅有数种化疗药物可用,总生存期仅6~9个月,故称为“癌症之王”。   我国胰腺癌新发人数?   中国胰腺癌患病人数由2016年的9.8万人增至2022年的11.9万人,复合年增长率为3.3%。预计于2024年将增加至12.7万人,并进一步增加至2030年的15.2万人,2024年至203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3.0%。2022年,全球胰腺癌发病人数达到约51.2万人,预计于2024年有望增长至54.2万人,并进一步增至2030年的63.9万人。   主要标的:   康宁杰瑞(9966.HK):KN046一线治疗胰腺癌的Ⅱ期客观缓解率(ORR)达50.0%,显著优于化疗方案,Ⅲ期结果预计于2023年Q3读出。   和黄医药(0013.HK):索凡替尼联合卡瑞利珠单抗数据亮眼,ORR达55,PFS达8.8m,较对照组AG疗效显著提升。   再鼎医药(9688.HK):尼拉帕利联合伊匹木单抗二线治疗晚期胰腺癌潜力卓越,在缺乏BRCA或DDR基因突变的胰腺癌维持治疗中也能取得良好疗效,mOS达17个月,有望实现了全人群获益。   风险提示:创新药研发的不确定性、研发进展不及预期、商业化进展不及预期、药品降价风险,医药行业政策风险等。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1页
      2023-06-20
    • 医药行业周报:关注医药底部板块和个股

      医药行业周报:关注医药底部板块和个股

      化学制药
        行情回顾:本周医药生物指数上涨0.6%,跑输沪深300指数2.7个百分点,行业涨跌幅排名第24。2023年初以来至今,医药行业下降3.5%,跑输沪深300指数5.9个百分点,行业涨跌幅排名第22。本周医药行业估值水平(PE-TTM)为27倍,相对全部A股溢价率为88%(-2.4pp),相对剔除银行后全部A股溢价率为39.3%(-2.8pp),相对沪深300溢价率为138.4%(-1.8pp)。医药子行业来看,本周线下药店为涨幅最大子行业,涨幅为6.0%,其次是血液制品,涨幅为4.7%。年初至今表现最好的子行业是血液制品,上涨幅度为10.5%。   关注医药底部板块和个股。全年来看,持续看好三条投资主线:1、创新仍是医药行业持续发展的本源;2、疫后医药复苏亦是核心主线;3、自主可控/产业链安全。   本周弹性组合:重药控股(000950)、华兰生物(002007)、大参林(603233)、京新药业(002020)、首药控股-U(688197)、祥生医疗(688358)、佐力药业(300181)、上海医药(601607)、贵州三力(603439)。   本周稳健组合:恒瑞医药(600276)、爱尔眼科(300015)、迈瑞医疗(300760)、华厦眼科(301267)、太极集团(600129)、我武生物(300357)、智飞生物(300122)、通策医疗(600763)、华润三九(000999)、云南白药(000538)。   本周科创板组合:联影医疗(688271)、迈得医疗(688310)、海泰新光(688677)、荣昌生物(688331)、泽璟制药(688266)、诺维赞(688105)、澳华内镜(688212)、爱博医疗(688050)。   本周港股组合:金斯瑞生物科技(1548)、和黄医药(0013)、诺辉健康(6606)、瑞尔集团(6639)、先声药业(2096)、基石药业(2616)、康方生物(9926)。   风险提示:医药行业政策风险超预期;研发进展不及预期风险;业绩不及预期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6页
      2023-06-19
    • 全产业链布局的国产血液净化龙头

      全产业链布局的国产血液净化龙头

      个股研报
        山外山(688410)   投资要点   推荐逻辑:公司布局血液净化设备、耗材、连锁血液透析医疗服务全产业链,是国产血液净化设备的龙头企业。1)血液净化行业景气,预计到2025年全球市场规模接近1000亿欧元,国内市场规模接近300亿元;血透行业国产化率低,公司作为全产业链布局的血液净化设备龙头有望在国产替代浪潮中把握先机。2)血液净化设备塑造竞争壁垒,预计2022-2031年,公司血透机销售规模将由1.9亿元增长至5.1亿元,CAGR为11.6%;CRRT机销售规模将由0.5亿元增长至5.9亿元,CAGR达31.6%。3)耗材加速全系列布局,连锁血透服务有望逐渐扭亏为盈,全产业链协同优势显著。   血液净化需求持续释放,国产替代政策利好。1)全球市场:根据费森尤斯年报,2015-2020年,全球血液透析产业市场规模从668亿欧元上升至820亿欧元,CAGR为3.5%,预计到2025年,全球血透行业市场规模将接近1000亿欧元。2)国内市场:近年来,我国ESRD患者人数逐年攀升,而接受血透治疗的患者比率低于20%,远远不足国际平均水平37%和发达国家平均治疗率75%。随着患者人数以及医保覆盖比例的增加,血液净化市场拥有巨大的发掘潜力,预计到2025年,国内血透行业市场规模将接近300亿元。3)利好政策:行业利好政策频繁出台,多省发布文件下调医疗器械进口品种,鼓励优先采购国产设备。   血液净化设备搭建竞争壁垒。设备研发难度大,技术壁垒高,国内市场长时间被费森尤斯、贝朗和百特等国外品牌把控,随着国产替代的加速,以公司为首的国内品牌有望崛起。1)血液透析机:公司打造出了SWS-4000系列和SWS-6000系列,两大系列产品具有较高的技术成熟度和较低的故障率。医招采数据显示,2021年,公司血透血滤机销售金额与销售数量均排名第六,国产第一,市场份额分别为3.9%、5.6%。随着血液透析机板块发展的日趋成熟和公司品牌力的提升,血透机有望实现快速增长。2)CRRT机:公司打造出了SWS-3000系列和SWS-5000系列,其中,主打产品SWS-5000系列的压力监测精度、脱水精度、治疗模式等均超过同类产品。医招采数据显示,2021年,公司CRRT机销售金额与销售数量均排名第六,国产第二,市场份额分别为4.3%、5.5%。随着全国ICU床位的扩容和ICU的配置CRRT机的要求逐步实施,我国CRRT机市场将迎来快速增长。   耗材+服务赋能第二增长曲线。血液净化耗材:耗材市场以国产品牌为主,少部分高值耗材市场仍然以国外品牌为主。公司耗材业务目前以外购为主,2021年占比94.8%;自产耗材正在加速布局,占比逐年提升,自产透析液/粉已在黑龙江、辽宁两省集中带量采购中中标。连锁血液透析服务:公司已建立并稳定运行9家血液透析中心,主要布局川渝等患者密集地区,累计服务肾脏病患者千余人。随着公司品牌影响力的提升,下属各透析中心有望扭亏为盈并反哺于设备、耗材优化。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考虑到公司设备处于快速发展,耗材逐步放量,预计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亿元、2亿元和2.5亿元,对应PE为41倍、38倍和30倍,建议保持关注。   风险提示:政策风险、研发与市场拓展不及预期的风险、新冠影响的风险、医疗纠纷风险、核心原材料进购风险等。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4页
      2023-06-18
    • 医药行业专题:医疗服务板块研究框架

      医药行业专题:医疗服务板块研究框架

      化学制药
        医疗服务长期存在供需缺口,政策鼓励社会办医。从需求端看,我国老龄化趋势加剧,2021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共2亿人,占总人口比重达14.2%,已迈入深度老龄化社会,疾病患病率随年龄增长逐步提高,未来医疗需求将持续扩大;从供给端看,我国医疗机构和医生供给存在缺口,此外,2021年三级医院仅占全国医院总数的9%,就诊人数高达22.3亿人次,占全国医院总就诊人数的57.5%,医疗资源分布不均,政策鼓励民营医疗机构发展驱动力将长期存在。   医保收入占比判断业绩弹性,布局区域以及科研平台决定长期发展。从医保占比角度看,医保收入占比高的公司,多为基础医疗属性的综合性医院,DRG推行将从收入端对医保内疾病诊疗设限,而通过分析美国数据及试点医院数据,我们认为DRG下可提供优质医疗的综合性医院将脱颖而出,通过优化手术术式、提高医疗服务技术等实现床位周转率提升,实现降本增效;医保收入占比低的公司,多为消费医疗属性强的连锁专科医院,受医保控费趋势影响小,与可支配收入及未来收入预期有关,业绩弹性大;从供需角度看,人口密集且人口流入区、公立医疗资源不足的地区,竞争格局好,利于民营医疗机构发展;医疗服务机构核心在于医生,医疗人才是医疗服务机构核心生产力,与高校合作打造科研平台,建设自己的人才梯队为行业发展驱动力。   连锁专科医院关注扩张计划及业务结构,综合性医院关注旗舰医院盈利能力。医疗服务板块按医保支付占比可分为消费性赛道(小于30%)和基础治疗赛道(大于30%),按扩张方式分可分为连锁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连锁专业医院收入规模根据诊疗人次*平均客单价测算,由于其业务聚焦于细分赛道,不同赛道业务差异大,分析时需根据赛道特性进行分析;综合医院收入规模根据床位数*单床产出*床位使用率/患者数*客单价*床位周转率测算,综合性医院诊疗项目较综合,以综合性医院为主的标的具备更多分析共性,由于综合医院建设投入成本高,盈亏平衡周期长,所以扩张难度大于连锁专科医院,所以在分析过程中,一般考虑旗舰医院盈利能力以及公司现有医院规模。    连锁专科医疗服务赛道:关注诊疗量/手术量、客单价   体检:2021年中国健康体检人次达5.5亿人次,同比增长27.9%,2014-2021年年均复合增长率5.7%,非公体检带头的市场下沉趋势明显。关注扩张节奏及平均客单价。   辅助生殖:辅助生殖市场需求三大驱动因素:快速增长的不孕患者、渗透率和人均费用,沙利文预测2020-2025年辅助生殖市场规模将以每年14.5%的复合增速增长至854.3亿元。关注牌照、人才供给、技术。   中医诊疗:中医医院总收入2005-2021年CAGR为16.3%,市场持续扩容,其中民营中医医疗服务机构数量快速增长,占比提升至49.3%,更具增长潜力。关注中医医师资源及中药饮片价格政策。   口腔:我国民营口腔医疗市场规模由2016年的515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1045亿元,CAGR达15.2%,市场集中度低,人工依赖度高。关注牙医人才供给及高客单项目放量进展。   眼科:根据沙利文预测,预计2024年中国眼科医疗服务市场规模达到2563.1亿元,2020-2024年年复合增长率为22.8%,中国眼科医疗市场持续扩容确定性高。关注各眼科上市公司业务结构及业务布局。   综合性医院:关注旗舰医院盈利能力及现有医院规模   脑科:神经外科(脑科)治疗的疾病主要划分为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功能神经外科疾病、脑血管病及颅脑损伤等。   肿瘤治疗:肿瘤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手术、放疗、介入行放疗、化疗、靶向疗法及免疫疗法。   康复:以消除和减轻人的功能障碍,弥补和重建人的功能缺失等。   综合医院:包含内科、外科等各科室。   投资建议:目前已覆盖标的中建议关注爱尔眼科、华厦眼科、通策医疗等。   风险提示:政策风险;医疗事故风险;市场竞争格局恶化风险;扩张不及预期风险等。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5页
      2023-06-15
    • 创新药专题:CAR-T细胞疗法——肿瘤治疗领域耀眼新星

      创新药专题:CAR-T细胞疗法——肿瘤治疗领域耀眼新星

      化学制药
        细胞治疗(CellTherapy)是利用来自患者或供体的活细胞替代受损或患病的细胞或刺激身体免疫反应或再生的治疗方法。自FDA批准CD19CAR-T产品诺华(Kymriah)上市后,免疫细胞疗法正式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CAR-T(ChimericAntigenReceptorT-cell)是嵌合抗原受体(CAR)修饰的T细胞,可以HLA非依赖方式清除靶细胞,其制备过程主要包括分离、激活、转导、扩增。CAR-T疗法中CAR结构的设计是关键,自开创以来历经五代技术更迭。目前全球获批上市的所有CAR-T产品均为第二代CAR-T,如Novartis公司的Kymriah、Gilead公司的Yescatra、Tecartus等,第三、四、五代CAR-T以及多特异性CAR-T仍在研发中。   尽管CAR-T优势显著,但其商业化也仍面临巨大挑战,主要体现在安全性问题、“天价”治疗费用、产能扩增受限等方面。   从行业到产品:CAR-T产业链划分为上、中、下游产业3个环节,以及贯穿整个流程的生产规范及冷链物流配送体系。上游为流式细胞仪等设备企业,用于T细胞分离、活化、培养等步骤的试剂及耗材以及细胞因子等原、辅料生产商;中游为CAR-T疗法的研发;下游则为细胞治疗的临床试验开展阶段,最终将CAR-T产品销售给血液瘤、实体瘤等癌症患者。   行业发展:自2017年首批两款CAR-T产品获批以来,全球CAR-T市场迅速扩张。据Frost&Sullivan预测,按销售价值计,全球CAR-T市场规模已从2017年的0.1亿美元增至2020年的11亿美元,预计全球CAR-T细胞疗法市场销售价值达2030年的218亿美元,2021-2030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34.8%。2021年6月22日,NMPA批准复星凯特产品阿基仑赛注射液(商品名:奕凯达®)上市,成为中国市场获批的首款CAR-T产品,据Frost&Sullivan预测,2021年中国CAR-T疗法市场规模为2亿元,预计2030年上述市场规模将增至289亿元,2021-2030年复合增长率为64.4%。   产品获批:截至2023年3月共有8款CAR-T产品上市。其中6款为CD19CAR-T产品,2款为BCMACAR-T产品,适应症主要集中于血液瘤领域,实体瘤CAR-T尚待突破。FDA共批准6款CAR-T药物上市,包括诺华的Kymriah,吉利德/凯特的Yescarta、Tecartus,BMS的Breyanzi,BMS/蓝鸟生物的Abecma以及杨森/传奇生物的Carvykti。从最早上市的两款产品来看,Kymriah和Yescarta在2018-2020年分别以84.1%和28.7%的复合增速快速放量,2021年销售额分别增长24%、23%。   CAR-T细胞疗法全球研发管线迅速增长,主要集中于血液瘤领域。据CancerResearchInstitute数据,截至2022年6月1日,全球已有2756条在研细胞治疗管线,较2021年的2031条管线增长39.8%。不同类型细胞治疗中CAR-T占据主导地位,2022年较2021年新增282条新管线,同比增长24.5%。细胞疗法主要集中于血液瘤治疗,实体瘤进展缓慢。CD19、BCMA、CD22等都为血液瘤治疗热门靶点,以CD19靶点为例,2022年CD19靶点共282条在研管线中,CART疗法占比高达93.3%。   研发趋势:从血液瘤向实体瘤突破。血液瘤领域CAR-T项目靶点较为集中,CD19是CAR-T疗法中最成功的靶点,其次为BCMA。目前已批准上市的CAR-T项目中,有6个针对CD19靶点,2个针对BCMA靶点。而其他血液瘤靶点尚无申请上市或已批准上市项目;实体瘤领域CAR-T项目靶点较为分散,实体瘤类型繁多、致病机制多样,靶标选择难度大,缺乏独特的肿瘤相关抗原作为靶点,这也是目前实体瘤CAR-T疗法难以突破的原因之一。目前实体瘤靶点研究项目多处在I期临床。   血液瘤靶点:CAR-T血液瘤部分靶点较集中,以CD19、BCMA为主,靶向CD19CAR-T主要集中在白血病和淋巴瘤领域,靶向BCMACAR-T则主要集中在多发性骨髓瘤,其他新兴靶点也正在持续升温。目前已批准上市的产品靶点主要为CD19。   实体瘤靶点:总体较为分散,临床前项目主要靶点为MSLN、HER2和EGFR,临床项目靶点主要是MSLN、GPC3和EGFR,目前尚无申请上市及已批准上市产品,相关研究较血液瘤相对滞后。   未来发展:改进单靶点CAR-T,迈向以联合CAR-T、双靶点CAR-T、三靶点CAR-T为主的多靶点时代。   商业化趋势:美国医保支付体系推动CAR-T疗法商业化进程,国内CAR-T药物降价仍具想象空间。美国当前CAR-T疗法报销政策下,CAR-T细胞治疗产品纳入DRG打包支付,创建新的MS-DRG,利用DRG付费“结余留用,超额自负”的作用机制,有效控制CAR-T产品治疗费用,减轻患者负担,同时降低Medicare支付压力。在国内,目前CAR-T药物纳入医保仍存在困难,CAR-T降价仍然具有想象空间。   相关标的:复星凯特、药明巨诺、传奇生物、科济药业、驯鹿医疗、亘喜生物、北恒生物、恒润达生、优卡迪等。   投资建议:建议关注金斯瑞生物科技(1548.HK)、科济药业(2171.HK)等。   风险提示:创新药研发不确定性、研发进展不及预期、商业化进展不及预期、药品降价风险、医药行业政策风险等。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70页
      2023-06-14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