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券商报告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会议纪要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1845)

    • 医药行业周报:AI医疗主题投资持续发酵

      医药行业周报:AI医疗主题投资持续发酵

      中药
        投资要点   行情回顾:本周医药生物指数上涨2.71%,跑赢沪深300指数1.53个百分点,行业涨跌幅排名第5。2025年初以来至今,医药行业上涨2.02%,跑赢沪深300指数1.91个百分点,行业涨跌幅排名第11。本周医药行业估值水平(PE-TTM)为26.7倍,相对全部A股溢价率为75.0%(+1.44pp),相对剔除银行后全部A股溢价率为31.6%(+1.48pp),相对沪深300溢价率为120.04%(+1.56pp)。本周相对表现最好的子板块是线下药店,上涨7.5%,年初以来表现最好的前三板块分别是医疗研发外包、医院、医疗设备,涨跌幅分别为+8.0%、+7.3%、+6.5%。   本周AI医疗主题投资持续发酵。AI医疗医疗指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医疗领域,以提高医疗服务效率、改善医疗质量和推动医疗创新的一种新型医疗模式。AI医疗应用领域主要包括辅助诊断、影像、医疗服务、医药流通、互联网医疗和制药等领域。同时,2月以来已有多家医疗领域上市公司宣布接入DeepSeek,加速公司智能化转化。   2025年围绕新质生产力和高质量发展大背景,看好医药创新+出海、主题投资、红利三大主线。   创新+出海主线——创新药:政策端,2024年7月国常会审议通过《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创新药作为新质生产力之一,顶层设计方案有望助推创新药快速发展。2024年11月末,创新药医保谈判成功率达90%以上,医保强调支持“真创新”药物的政策导向。2024年11月,国家医保局发文提到引导商保更多支持包容创新药耗和器械,未来支付端商保发展空间值得关注。研发端,SKB264、AK112等于WCLC/ASCO会议发布肺癌适应症出色临床数据,国产创新持续亮相;出海方面,2024年国产新药授权出海百花齐放,二代IO、减肥药、自免TCE、ADC、新机制、新适应症等热点频出。恒瑞医药以NewCo模式实现GLP-1产品组合授权出海,交易总金额超60亿美元。医疗器械:随着第五批国采(人工耳蜗、外周血管支架类)和重点省际联盟集采开始,关注常态化医疗刚需下的国产替代,包括自主可控创新器械等。器械出海方向仍看好,但需关注后续地缘政治对企业出海进度的影响。此外,以旧换新政策对医疗设备行业业绩尚需观察。   主题投资主线——药品关注国产减肥药等临床数据进展;器械关注设备更新相关政策,低耗关注关税相关变化,关注AI医疗影像和AI信息化、银发经济、呼吸道检测等主题;消费医疗方向关注相关政策刺激;中药关注基药目录相关进展;CXO关注生物安全法案相关进展。此外,关注并购重组预期。   红利主线——随着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降至2%以下,具备长期稳定增长、有较好且可持续现金流、较高且持续分红比例的红利资产,仍是不错的防御选择,和进攻性配置具备一定跷跷板效应。红利板块包括高股息OTC个股;国企改革预期相关板块值得关注。   推荐组合:恒瑞医药(600276)、恩华药业(002262)、亿帆医药(002019)、甘   李药业(603087)、上海医药(601607)、长春高新(000661)、济川药业(600566)、英科医疗(300677)、怡和嘉业(301367)。   港股组合:和黄医药(0013)、信达生物(1801)、再鼎医药(9688)、荣昌生物(9995)、科伦博泰生物-B(6990)、先声药业(2096)、康方生物(9926)、亚盛医药-B(6855)、微创机器人-B(2252)、爱康医疗(1789)。   科创板组合:首药控股-U(688197)、赛诺医疗(688108)、心脉医疗(688016)、圣湘生物(688289)、泽璟制药-U(688266)、博瑞医药(688166)。   稳健组合:上海莱士(002252)、华东医药(000963)、贝达药业(300558)、科伦药业(002422)、新产业(300832)、云南白药(000538)、太极集团(600129)、马应龙(600993)、美好医疗(301363)。   风险提示:医药行业政策风险超预期;研发进展不及预期风险;业绩不及预期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3页
      2025-02-17
    • 2024年疫苗行业跟踪报告(附批签发)

      2024年疫苗行业跟踪报告(附批签发)

      生物制品
        重点疫苗批签发情况:   多联苗:2024FY,五联苗、四联苗同比增长,民海生物四联苗批签发27批次(+17%);赛诺菲巴斯德五联苗批签发100批次(+10%)。   肺炎疫苗:2024FY,13价肺炎疫苗批签发71批次(-23%),其中辉瑞27批次,民海生物22批次,沃森生物22批次。23价肺炎疫苗批签发39批次(-34%)。   HPV疫苗:2024FY批签发195批次(-64%)。其中双价HPV疫苗批签发89批次。其中万泰生物69批次(-78%),沃森生物15批次(-44%),GSK5批次(-50%);默沙东四价HPV疫苗批签发2批次(-95%);默沙东九价HPV疫苗批签发104批次(-30%)。   带状疱疹疫苗:2024FY带状疱疹疫苗批签发88批次,其中百克生物批签发39批次,GSK批签发49批次。   流感疫苗:2024FY,三价流感疫苗获批签发115批次,四价流感疫苗批签发166次;   轮状病毒疫苗:2024FY轮状病毒疫苗批签发109批次(-29%)   鼻喷流感疫苗:2024FY鼻喷流感疫苗批签发7批次   脑膜炎疫苗:2024FY脑膜炎疫苗批签发414批次(-13%)   其他主要疫苗品种批签发情况:   人用狂犬疫苗:2024FY批签发777批次(+9%)   水痘疫苗:2024FY水痘疫苗批签发274批次(-8%)。   Hib疫苗:2024FY批签发37批次(-5%)。   肠道病毒疫苗:2024FY,EV71疫苗批签发73批次(-17%)。   总体情况:   2024FY,多数品种批签发有所下滑,部分品种回暖。其中,智飞生物代理默沙东四价HPV、九价HPV分别实现批签发2批次(-95%)、104批次(-30%);代理默沙东五价轮状病毒疫苗实现批签发56批次(-24%)。万泰生物二价HPV疫苗实现69批次(-78%)。民海生物百白破-Hib四联苗批签发27批次(+17%),13价肺炎疫苗批签发22批次(+47%)。康华生物人二倍体细胞狂犬病疫苗批签发42批次(-46%),欧林生物吸附破伤风疫苗实现批签发21批次(-22%)。康希诺四价脑膜炎结合疫苗实现25批次。华北制药金坦公司乙肝疫苗实现批签发101批次(+42%)。百克生物水痘疫苗批签发98批次(+1%);鼻喷流感疫苗实现批签发7批次,带状疱疹疫苗39批次。   相关标的:康希诺、康泰生物、欧林生物、百克生物、康华生物、华兰生物、金迪克、华北制药、智飞生物、万泰生物、成大生物等。   风险提示:疫苗研发不及预期,政策变化风险,疫苗产品安全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5页
      2025-02-13
    • 肾科行业报告:稳定趋势下的治疗率提升、国产替代与全产业链布局

      肾科行业报告:稳定趋势下的治疗率提升、国产替代与全产业链布局

      化学制药
        核心观点   血透治疗率有望持续提升,腹膜透析模式有参考意义。血液净化是终末期肾病(ESRD)主流治疗方式,其中血液透析应用广泛。我国透析治疗率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2023年我国透析治疗率约为26%,而美国为58%。中国大陆幅员辽阔,人口众多,PD中心的数量和质量在不同地区的发展也极不平衡,因腹膜透析相对更加便宜,且从疗效上看与血液透析差异不大,我们认为可通过建立相应模式带动县级医院发展腹膜透析。   设备端国产替代正当时,耗材端集中度借集采有望提升。血液透析机国产化率较低,2021年国产品牌占比仅为19%,主要外资品牌占据主导市场。但随着政策推动,如省会城市和中心城市定点医院设置独立血液透析中心且对透析机数量有要求,为国产透析机提供了新空间,且目前头部国产透析机疗效与外资差异不大,国产品牌有望持续放量。血液透析器等耗材类产品有望通过集采提升集中度,如河南联盟血透耗材集采落地,国产厂商报价策略清晰,降幅相对温和,且针对不同产品有不同策略,部分产品通过较好的中标价有望保留盈利空间,部分产品则通过低价策略实现以价换量。同时,集采政策下供应能力强的头部企业中选比例大,行业集中度有望提高。   血透全产业链布局,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是未来发展之道。全球ESRD患者数量持续增长,中国2022年患病人数达385万人,约占全球的37%,预计2024-2030年CAGR约为6%。面对如此庞大的患者群体,全产业链布局尤为重要。针对晚期肾脏透析患者内瘘问题,相关产品的布局也在不断推进,像PTA高压球囊扩张导管、一次性使用透析用留置针等产品。以三鑫医疗为例,其一次性使用透析用留置针打破进口垄断,在市场中占据领先地位,展现出国产产品的强大竞争力。从整体产业链来看,重点布局“肾病原发疾病-早中期肾病-终末期肾病”三个周期。   相关标的:山外山、三鑫医疗、健帆生物、宝莱特、威高血净等。   风险提示:业绩不及预期的风险;市场竞争格局恶化的风险;行业景气度下降的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4页
      2025-02-11
    • 2025 JPMorgan大会总结:中外药企共话创新浪潮

      2025 JPMorgan大会总结:中外药企共话创新浪潮

      化学制药
        中国创新登上全球舞台。 2024年国产新药出海热潮持续,二代IO、减肥药、自免TCE、ADC等新机制/靶点药物受到全球市场瞩目。2025年JPM大会中国药企登台展望创新药长期增长战略,同时积极接触海外合作伙伴。   海外MNC药企:聚焦核心领域,加速管线研发。跨国药企为应对成熟品种专利悬崖,以自研+BD扩张管线,蓄势未来增长。例如默沙东储备了丰富的肿瘤管线,同时拓展自免、减重、眼科等领域;罗氏以自研品种重塑乳腺癌产品组合,以BD布局IBD、减重等领域大靶点。部分药企随着临床研发推进逐步收缩管线,将资源聚焦于核心品种。例如诺华加大心血管肾脏代谢、自免等领域投入,肿瘤领域则聚焦HR+乳腺癌和核素药物;吉列德/BMS也在JPM大会上强调重点单品;赛诺菲/GSK则分别剥离非制药业务。   药企对疾病领域的布局思路产生分化。肿瘤仍是全球制药行业第一大疾病领域,同时行业正逐步加大对自免、中枢神经系统、减重、心血管肾脏代谢等领域的研发投入。   技术路线/靶点展望:参加JPM的中国上市药企主要聚焦小分子药物和工程抗体药物。中国药企在ADC、二代IO、减肥药等领域布局较为集中。海外MNC药企布局更加多元,除上述领域外,siRNA、新一代CAR-T疗法也是关注重点。   投资建议:建议关注科伦博泰(6990)、再鼎医药(9688)等。   风险提示:研发进度不及预期风险,市场竞争格局恶化风险,支付端控费风险等。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9页
      2025-02-11
    • 医药行业周报:商务部启动制裁,国产智造迎来契机

      医药行业周报:商务部启动制裁,国产智造迎来契机

      医药商业
        投资要点   行情回顾:本周医药生物指数上涨3.21%,跑赢沪深300指数1.23个百分点,行业涨跌幅排名第9。2025年初以来至今,医药行业下跌0.68%,跑赢沪深300指数0.39个百分点,行业涨跌幅排名第13。本周医药行业估值水平(PE-TTM)为26.1倍,相对全部A股溢价率为73.5%(+1.19pp),相对剔除银行后全部A股溢价率为30.1%(-0.12pp),相对沪深300溢价率为118.5%(+4.01pp)。本周相对表现最好的子板块是医院,上涨6.8%,年初以来表现最好的前三板块分别是医疗研发外包、其他生物制品、医院,涨跌幅分别为+3.7%、+1.2%、+0.3%。   Illumina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国产测序产业链迎来契机。2月4日,中国商务部发布《不可靠实体清单工作公告》,将美国PVH集团和Illumina公司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相关在华业务将受到限制,预计将对国内基因检测行业产生连锁反应,本土基因测序厂商有望迎来发展契机,建议关注基因测序产业链标的以及后续中美贸易关系走向。   2025年围绕新质生产力和高质量发展大背景,看好医药创新+出海、主题投资、红利三大主线。   创新+出海主线——创新药:政策端,2024年7月国常会审议通过《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创新药作为新质生产力之一,顶层设计方案有望助推创新药快速发展。2024年11月末,创新药医保谈判成功率达90%以上,医保强调支持“真创新”药物的政策导向。2024年11月,国家医保局发文提到引导商保更多支持包容创新药耗和器械,未来支付端商保发展空间值得关注。研发端,SKB264、AK112等于WCLC/ASCO会议发布肺癌适应症出色临床数据,国产创新持续亮相;出海方面,2024年国产新药授权出海百花齐放,二代IO、减肥药、自免TCE、ADC、新机制、新适应症等热点频出。恒瑞医药以NewCo模式实现GLP-1产品组合授权出海,交易总金额超60亿美元。医疗器械:随着第五批国采(人工耳蜗、外周血管支架类)和重点省际联盟集采开始,关注常态化医疗刚需下的国产替代,包括自主可控创新器械等。器械出海方向仍看好,但需关注后续地缘政治对企业出海进度的影响。此外,以旧换新政策对医疗设备行业业绩尚需观察。   主题投资主线——药品关注国产减肥药等临床数据进展;器械关注设备更新相关政策,低耗关注关税相关变化,关注AI医疗影像和AI信息化、银发经济、呼吸道检测等主题;消费医疗方向关注相关政策刺激;中药关注基药目录相关进展;CXO关注生物安全法案相关进展。此外,关注并购重组预期。   红利主线——随着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降至2%以下,具备长期稳定增长、有较好且可持续现金流、较高且持续分红比例的红利资产,仍是不错的防御选择,和进攻性配置具备一定跷跷板效应。红利板块包括高股息OTC个股;国企改革预期相关板块值得关注。   推荐组合:恒瑞医药(600276)、恩华药业(002262)、亿帆医药(002019)、甘李药业(603087)、上海医药(601607)、长春高新(000661)、济川药业(600566)、英科医疗(300677)、怡和嘉业(301367)。   稳健组合:上海莱士(002252)、华东医药(000963)、贝达药业(300558)、科伦药业(002422)、新产业(300832)、云南白药(000538)、太极集团(600129)、马应龙(600993)、美好医疗(301363)。   科创板组合:首药控股-U(688197)、赛诺医疗(688108)、心脉医疗(688016)、圣湘生物(688289)、泽璟制药-U(688266)、博瑞医药(688166)。   港股组合:和黄医药(0013)、荣昌生物(9995)、科伦博泰生物-B(6990)、先声药业(2096)、康方生物(9926)、亚盛医药-B(6855)、微创机器人-B(2252)、康希诺生物(6185)、爱康医疗(1789)。   风险提示:医药行业政策风险超预期;研发进展不及预期风险;业绩不及预期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3页
      2025-02-10
    • 医药行业2024Q4持仓分析:全基医药持仓再创新低

      医药行业2024Q4持仓分析:全基医药持仓再创新低

      化学制药
        24Q4全部公募基金占比8.85%,环比-0.94pp;剔除主动医药基金占比3.80%,环比-2.83pp;再剔除指数基金医药持仓占比0.41%,环比-5.16pp;申万医药板块市值占比为6.06%,环比-0.64pp。   从公募基金持仓家数来看,公募基金数量前五的分别是恒瑞医药(432家)、迈瑞医疗(354家)、药明康德(255家)、人福医药(165家)、科伦药业(136家);基金数量增加前五支股票分别是:药明康德(+65家)、人福医药(+44家)、东阿阿胶(+29家)、惠泰医疗(+27家)、佐力药业(+19家)。   从公募基金持仓占比情况来看,1)持仓占流通股比例前五分别为:·诺诚健华-U(28.7%)、百济神州-U(22.1%)、泽璟制药-U(18.9%)、泰格医药(17.4%)、爱博医疗(16.6%);2)持仓总股本占比前五分别为:泽璟制药-U(19.9%)、泰格医药(18.3%)、爱博医疗(18.2%)、惠泰医疗(17.2%)、科伦药业(16.2%)。   从公募基金持仓总市值来看,持仓总市值排名前五分别是:迈瑞医疗(309.5亿元)、恒瑞医药(298.7亿元)、药明康德(214.6亿元)、联影医疗(109亿元)、爱尔眼科(89.2亿元);变动情况来看,基金持仓市值增加前五分别为药明康德(+21亿元)、人福医药(+19.2亿元)、贝达药业(+8.1亿元)、昆药集团(+6.2亿元)、康弘药业(+4.8亿元)。   从医药子行业持仓市值占比变化来看   2024Q4医药基金医药子行业重仓市值占比变化情况:   环比增加前三:医药研发外包占比10.7%,环比增加最大,+2.1pp;医疗设备占比6.7%,环比+1.5pp,血液制品占比1.1%,环比+0.5pp。   环比下降前三:化学制剂占比15.5%,环比下降最大,-3.9pp;医疗耗材占比2.2%,环比-1.8pp;医院占比2.0%,环比-0.7pp。   2024Q4非医药基金医药子行业重仓市值占比变化情况:   环比增加前三:医疗设备占比1.0%,环比增加最大,+0.47pp;化学制剂占比0.81%,环比+0.22pp;医院占比0.15%,环比+0.05pp。   环比下降前三:血液制品占比0.03%,环比-0.03pp;原料药占比0.04%,环比-0.01pp,疫苗占比0.01%,环比-0.01%。   从陆股通持仓来看   2024Q4外资持股占比略有下降:24Q4外资持有医药生物板块的总市值占比为2.75%,环比-0.06pp,持股总市值为1649亿元,环比-183亿元。   从持仓占比情况来看,   1)流通股持仓占比前五分别为:益丰药房(22.6%)、迈瑞医疗(11%)、金域医学(9.7%)、东阿阿胶(9.4%)、药明康德(9.3%);流通股持仓占比增幅前五分别为:药明康德(+3.7pp)、益丰药房(+2.1pp)、迪安诊断(+1.3pp)、爱博医疗(+1.1pp)、凯莱英(+0.9pp)。   2)总股本持仓占比前五分别为:益丰药房(22.6%)、迈瑞医疗(11%)、金域医学(9.7%)、东阿阿胶(9.4%)、药明康德(9.3%);总股本持仓占比增幅前五分别为:惠泰医疗(+0.5pp)、大参林(+0.5pp)、特宝生物(+0.5pp)、中红医疗(+0.5pp)、艾力斯(+0.4pp)。   从持仓市值情况来看前五分别为:迈瑞医疗(340亿元)、恒瑞医药(179亿元)、药明康德(129亿元)、益丰药房(66亿元)、云南白药(39亿元);持仓市值增幅前五分别为:药明康德(+54亿元)、益丰药房(+2.9亿元)、艾力斯(+1.7亿元)、新和成(+1.6亿元)、凯莱英(+1.6亿元)。   风险提示:公募基金持仓分析是基于wind基金数据库内开放式和封闭式公募基金披露的2024Q4季报重仓持股明细汇总,存在因为部分股票在十大重仓股之外导致的样本误差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7页
      2025-02-07
    • 2024年血制品行业跟踪报告(附批签发):全年人白批次增长14%,价格开始调整

      2024年血制品行业跟踪报告(附批签发):全年人白批次增长14%,价格开始调整

      生物制品
        分品种来看批签发数据,人血白蛋白:2024年,人血白蛋白批签发5423批(+14%),其中国产人白获批1708批(+9%),占比为31%,进口人白获批3715批(+17%),占比为69%。2024Q4人血白蛋白批签发批次为1281批(+11%)。免疫球蛋白:2024年静丙批签发批次为1308批(+3%);其他品种如狂免148批(+24%)、破免145批(+12%)。2024Q4静丙批签发批次为329批,同比增长39%。凝血因子类:2024年凝血因子Ⅷ获批568批(+33%)、PCC获批249批(-18%)、纤原获批263批(-3%)。2024Q4凝血因子Ⅷ获批154批(+48%)、凝血酶原复合物获批50批(-6%)、纤维蛋白原获批48批(-24%)。   人白院内外价格有所调整。受2023年血制品区域集采、外资企业市场策略调整等因素影响,人白的院内外价格边际降低。2024年各企业人白院内中位中标价格区间小幅下移;静丙中位中标价保持稳定。院外价格方面,24Q4部分外资企业在陕西、深圳、徐州等地的人血白蛋白院外价格有所下降,陕西、徐州等地静丙院外价格保持高位,深圳的静丙院外价格有所回落。   2024年前三季度血制品归母净利增速12%。剔除华兰生物疫苗业务后,7家血液制品上市公司2024年前三季度收入总额约为176亿元(+1.7%),归母净利润总额约48亿元(+12.2%),扣非归母净利润45亿元(+12.2%)。利润增速快于收入,主要系博雅生物非血制品业务剥离改善盈利,以及部分龙头公司产品价格较高。   投资建议:建议重点关注上海莱士(002252.SZ)、天坛生物(600161.SH)、卫光生物(002880.SZ)、华兰生物(002007.SZ)、派林生物(000403.SZ)、博雅生物(300294.SZ)。   风险提示:政策变化风险;企业产品质量风险;新品种研发不及预期。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68页
      2025-02-06
    • 医疗器械-生命信息与支持设备专题:论高国产化率赛道增长点在何方?

      医疗器械-生命信息与支持设备专题:论高国产化率赛道增长点在何方?

      医疗器械
        核心观点   前言:在中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加深的背景下,与急重症患者救治相关的生命支持医疗设备的需求日益增长。亦得益于生物医学工程和信息技术的突破,生命监测与支持技术正逐步实现集成化、精准化、和智能化。从简单的心电监护到较为复杂的体外生命支持系统,这些医疗设备在临床应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现代医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术式的不断革新和产品线的扩围发展,我们不禁要问“高国产化率的生命支持设备未来增长点在何方?”本篇报告将重点围绕生命支持医疗设备行业三大核心问题来做解读:1)市场需求层面,各子行业的市场规模及年复合增长几何?2)格局层面,各子行业目前的竞争格局以及行业核心技术发展趋势?3)潜在增长层面,论高国产化率赛道增长点在何方?   需求端:百亿级市场,AI互联互通在即。生命支持设备用于长时间维持患者生命指征,属于ICU病房中会使用到的部分设备,AI互联互通在即。   产品主要包括:1)器官支持类;2)监护类;3)急救类;4)其他。其中器官支持类主要有呼吸机、麻醉机、血液/腹膜透析设备、体外膜肺氧合装置(ECMO,也有急救性质)、医用制氧设备、以及医用供气排气相关设备。监护类主要有监护仪、心电图机、婴儿辅助类。急救类主要有除颤仪、心肺复苏设备、反搏泵、输液泵等。其他类主要有降温毯、排痰仪、灯床塔等。   从市场规模来看,2019-2022年复合增速较快的是体外除颤、心肺复苏、心电图机以及ECMO设备。2024年市场规模约146亿(-31%),同比下滑主要系医疗反腐以及设备以旧换新推迟影响。分产品看,2024年血液净化设备占比23.4%、监护仪占比19.5%、呼吸机占比17%、麻醉机占比15.5%,前四共计占比超过75%。尽管2024年总规模有所下滑,但是外部作用力对各个产品有着差异化的影响。影响较小的产品是血液/腹膜透析净化设备和麻醉机,因此中标金额占比提升明显。影响较大的产品是呼吸机和监护仪,因此中标金额占比有所下降。   从趋势上看,2019-2024年国内生命支持设备中标金额呈现波动态势——22年底ICU紧急采购后,导致23年需求略有所透支;24年需求下滑,主要系医疗反腐、医疗设备以旧换新项目落地延迟、以及宏观经济导致的医院财政开支紧张等因素影响(详见生命支持设备全图谱总结——中标金额、yoy、国产化率、竞争格局、价格区间、存量台数)。   1)呼吸机:主要包括医用呼吸机(有创+无创)以及急救与转运呼吸机等,其中医用呼吸机占比95%。   2)麻醉机:主要包括麻醉机、麻醉工作站(系统)和麻醉机配件,智能化集成化程度不断提高。   3)血液/腹膜透析设备:用于维持肾衰竭患者生命,尿毒症患者人数近年来持续上升。   4)ECMO:用于临时替代心肺功能的高级体外生命支持技术,主要应用集中在三甲医院。   5)监护仪:技术上向更高精度及集成化、自动化、AI赋能方向发展。   6)心电图机:行业向个性化监测和远程心电监护方向发展。   7)体外除颤设备:截至24H1全国已布设超6.5万台,按照配置建议未来空间为140~280万台。   8)心肺复苏设备:采购主体仍是医院,公共场所心肺复苏机的配置率亦在逐步提升。   竞争格局及产品对比:2024年国产化率约65%,其中ECMO仍有国产替代逻辑。按照中标金额,国产化率>85%的产品:婴儿辐射保暖台、体外除颤设备、心肺复苏设备、医用制氧设备、监护仪;国产化率40~85%的产品:监护仪、婴儿培养箱、医用供气排气相关设备、心电图机、呼吸机(医用)、麻醉机、血液/腹膜透析设备(不包括耗材);相对仍处于低国产化率的产品:ECMO设备。2024年宏观来看,国产品牌迈瑞(27.4%)、科曼(6.8%)、威高(3.9%)、山外山(3.3%)、理邦仪器(1.8%)处于领先地位。   1)呼吸机:国产化率63.9%(-11.6pp),主要系外资德尔格医疗份额提升明显;国产呼吸机逐步崛起,在高端呼吸机领域寻求突破。   2)麻醉机:国产化率57.1%(-2pp),市场集中度高,迈瑞、德尔格、GE三足鼎立;国产高端机型实现突破,多维度评定性能优劣。   3)血液/腹膜透析设备:国产化率45.3%(+6.3pp),提升较快;前五厂家占据75%市场份额,但其中只有威高和山外山为国产品牌。从性能上看:1)国产透析机(设备)关键性能比肩进口产品,具备国产替代的基础,主要差距体现在产品口碑、稳定性、以及后期服务;2)血液透析器(耗材)国产品牌已掌握关键制膜技术,原材料国产化亦逐步实现突破。   4)ECMO整机:国产化率29.1%(+20.2pp),进口理诺珐及迈柯唯处于领先地位。2024年国产品牌汉诺医疗市占率12.1%(+9.8pp),提升明显。从性能上看,国产设备厂商实现从0到1的突破,逐步实现核心组件及整机技术的国产化。   5)监护仪:国产化率85.6%(-0.7pp),迈瑞独占鳌头而其他品牌占比较为分散;血压、血氧、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测量技术是临床的核心需求。   6)心电图机:国产化率69.2%(-2.8pp),前五仅一家外资且市场较为分散;从性能上看,国产与进口产品无显著差异,在高频响应及基线稳定性上甚至更优。   7)体外除颤设备:国产化率94.5%(+4.9pp),市场高度集中且迈瑞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发展方向是在性能上趋向于达到同等效果时,尽量降低电击能量。   8)心肺复苏设备:国产化率94.5%(+3.6pp),前两名主要在安保医疗和尚领之间角逐;从性能发展方向上看,第三代全胸腔包裹式的三维按压更贴近真实心脏工作原理。   潜在增长层面,从四个维度来看高国产化率赛道路在何方。   1)内需:政策持续支持加强重症医学医疗服务能力,中长期看ICU生命支持设备需求升级——我国ICU(重症监护单元)床位23年年初疫情放开后快速增加,23年年初全国重症医学床位总数为21.6万张。测算按照22年底总人口14.1亿计算,床位数已达到25年政策目标15张/10万人。伴随着ICU床位的大幅提升,生命支持设备22年底开展全国多地应急预案紧急采购。床位先行,按照床位设备配置标准测算,相关生命支持设备预计仍有增长空间。关于区域均衡方面,2019年东部地区重症床位县域占比最高(83.8%),西部地区年均增长速度最快(7.8%)。其次中国每10万人口重症床位数与部分欧美国家仍存在差距,相关设备长期仍有需求空间。此外,其他因素例如医疗新基建项目以及分级诊疗带来的需求扩容、老龄化程度加重带来的相关疾病发病率提升、以旧换新刺激政策均利多长期生命支持设备需求。   潜在增长层面,从四个维度来看高国产化率赛道路在何方。   2)出海:监护仪、呼吸机、麻醉机、心电图机趋于稳态,透析设备增长强劲——2024年医疗设备出口规模963亿元(-6.6%),主要系贸易政策加关税、以及疫情期间出口激增透支需求所致。2024年下滑速率趋缓,仍有结构性机会。   从区域上看,主要出口国家是美国(24%)、德国(7%)、日本(6%)。广东省、江苏省、浙江省为首的这些传统意义上医疗器械产业链较为完善的地区出口额相对也较高。关于出口东南亚国家,昆明正在进入国际陆港运营联通新时代。2024年11月26日,中老泰铁路“昆明陆港号”完成了首趟双向奔赴。多式联运、物流园建设、海关监管区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将极大地便利昆明与东南亚的交通连接,对后续国产设备厂商陆路运输和影响力辐射起到较大作用。但风险上仍需关注欧洲出口方向的地缘政治风险。   从产品维度上看,①呼吸机出口规模69.7亿元(-2.4%),因疫情2022年出海体量激增,后维持高位。其中出口美国和新加披金额提升最为显著。②麻醉机出口规模15.1亿元(+2%),因疫情2022年出海有所增长,后维持高位。其中出口美国、德国、印度最多。③血液透析出口规模6亿元(+18.7%),近10年来出海规模增长显著,出口印度尼西亚、泰国、印度、墨西哥、俄罗斯均有所提升。④监护仪出口规模31.6亿元(-4.2%),主要系疫情2020年出海激增,后续需求有所回落。主要出口美国,2024年印度占比下降;⑤心电图机出口规模5亿(-7.1%),整体趋于稳态,出口集中在美国、印度、德国和意大利,其中2024年土耳其、西班牙等地增长较快。   3)AIGC让产品线互联互通成为可能,助力全链条精准监测病人病情——收费方面,2024年11月医保局在特定项目中设立“人工智能辅助”拓展项,即同样的价格水平下,医院可以选择培养医务人员进行诊疗,也可以选择使用人工智能参与诊疗行为,但现阶段不重复收费。此项政策对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收费端的指引相对正面,为未来人工智能的收费提供路径。风险上仍需关注特朗普政府上台后可能会对涉及国家安全的AI技术进行审查和限制,尤其是在涉及跨境数据流动时。其中单论生命支持设备在ICU重症监护方向上的落地应用,迈瑞医疗在AIGC方向上2024年底率先发布重症医疗大模型,我们认为这预示着人工智能化、数字化医疗监测和治疗设备将成为ICU建设的重要方向。   4)ECMO设备及一次性耗材国产突破,逻辑上行业需求扩容、技术突破、国产替代三位一体——   2024年ECMO市场规模我们测算后约为7亿元,ECMO主要应用在三级甲等医院,尤其是在重症医学科和心脏外科等部门。根据中国医师协会体外生命支持委员会的统计数据,2017年至2021年中国实施的ECMO例数从2826例增加到10656例,年复合增速39%。   2024年ECMO国产化率为29.1%(+20.2pp),主要系国产品牌汉诺医疗市占率12.1%(+9.8pp),提升明显。目前进口理诺珐及迈柯唯处于领先地位,国产厂家逐步布局ECMO,大浪淘沙,预计后续竞争格局将更为集中。   ECMO开机费用较贵,原因在于一次性循环套包及每天ICU病房费用较高,具体医保报销比例各地政策不一。国产设备厂商汉诺医疗2023年实现从0到1的突破,逐步实现核心组件及整机技术的国产化。2023年1月体外心肺支持辅助设备以及一次性使用膜式氧合器套包获批上市。同年7月,一次性使用离心泵泵头以及一次性使用膜式氧合器获批上市。国产ECMO在关键的离心泵和氧合器技术上取得了显著进展,成功提升了氧合效率,减少了膜间压力降,并且在氧合器的设计上实现了创新性突破。我们预计一次性耗材部分价格会有所下降,未来耗材端预计国产化率将会显著提升。   相关标的:迈瑞医疗、威高股份、山外山、理邦仪器、鱼跃医疗、健帆生物、三鑫医疗、戴维医疗、宝莱特。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风险、政策风险、研发不及预期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74页
      2025-02-05
    • 医药行业周报:药品反垄断法出台,业绩预报持续落地

      医药行业周报:药品反垄断法出台,业绩预报持续落地

      中药
        投资要点   行情回顾:本周医药生物指数上涨0.09%,跑输沪深300指数0.45个百分点,行业涨跌幅排名第13。2025年初以来至今,医药行业下跌3.75%,跑输沪深300指数1.16个百分点,行业涨跌幅排名第20。本周医药行业估值水平(PE-TTM)为25.4倍,相对全部A股溢价率为71.67%(-0.56pp),相对剔除银行后全部A股溢价率为29.19%(-0.57pp),相对沪深300溢价率为114.8%(+0.89pp)。本周相对表现最好的子板块是医疗研发外包,上涨2.7%,年初以来表现最好的前三板块分别是其他生物制品、医疗研发外包、中药,涨跌幅分别为-1.3%、-1.6%、-1.7%。   反垄断指南正式出台,引导药品领域规范健康发展。1月24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国务院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委员会关于药品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强化对中药、化学药和生物制品等全药品的生产、经营等行为的反垄断监管,促进药品领域规范、健康、创新发展。此外,自本周起医药公司正陆续披露2024年度业绩预告,建议关注。   2025年围绕新质生产力和高质量发展大背景,看好医药创新+出海、主题投资、红利三大主线。   创新+出海主线——创新药:政策端,2024年7月国常会审议通过《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创新药作为新质生产力之一,顶层设计方案有望助推创新药快速发展。2024年11月末,创新药医保谈判成功率达90%以上,医保强调支持“真创新”药物的政策导向。2024年11月,国家医保局发文提到引导商保更多支持包容创新药耗和器械,未来支付端商保发展空间值得关注。研发端,SKB264、AK112等于WCLC/ASCO会议发布肺癌适应症出色临床数据,国产创新持续亮相;出海方面,2024年国产新药授权出海百花齐放,二代IO、减肥药、自免TCE、ADC、新机制、新适应症等热点频出。恒瑞医药以NewCo模式实现GLP-1产品组合授权出海,交易总金额超60亿美元。医疗器械:随着第五批国采(人工耳蜗、外周血管支架类)和重点省际联盟集采开始,关注常态化医疗刚需下的国产替代,包括自主可控创新器械等。器械出海方向仍看好,但需关注后续地缘政治对企业出海进度的影响。此外,以旧换新政策对医疗设备行业业绩尚需观察。   主题投资主线——药品关注国产减肥药等临床数据进展;器械关注设备更新相关政策,低耗关注关税相关变化,关注AI医疗影像和AI信息化、银发经济、呼吸道检测等主题;消费医疗方向关注相关政策刺激;中药关注基药目录相关进展;CXO关注生物安全法案相关进展。此外,关注并购重组预期。   红利主线——随着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降至2%以下,具备长期稳定增长、有较好且可持续现金流、较高且持续分红比例的红利资产,仍是不错的防御选择,和进攻性配置具备一定跷跷板效应。红利板块包括高股息OTC个股;国企改革预期相关板块值得关注。   推荐组合:恒瑞医药(600276)、恩华药业(002262)、亿帆医药(002019)、甘李药业(603087)、上海医药(601607)、长春高新(000661)、济川药业(600566)、英科医疗(300677)、怡和嘉业(301367)。   稳健组合:上海莱士(002252)、华东医药(000963)、贝达药业(300558)、科伦药业(002422)、新产业(300832)、云南白药(000538)、太极集团(600129)、马应龙(600993)、美好医疗(301363)。   科创板组合:首药控股-U(688197)、赛诺医疗(688108)、心脉医疗(688016)、圣湘生物(688289)、泽璟制药-U(688266)、博瑞医药(688166)。   港股组合:和黄医药(0013)、荣昌生物(9995)、科伦博泰生物-B(6990)、先声药业(2096)、康方生物(9926)、亚盛医药-B(6855)、微创机器人-B(2252)、康希诺生物(6185)、爱康医疗(1789)。   风险提示:医药行业政策风险超预期;研发进展不及预期风险;业绩不及预期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2页
      2025-01-27
    • 医药行业:髓系白血病,Bcl-2及三代BCR/ABL激酶抑制剂崭露头角

      医药行业:髓系白血病,Bcl-2及三代BCR/ABL激酶抑制剂崭露头角

      医药商业
        核心观点   白血病是一种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癌细胞特点包括增殖失控、分化障碍、凋亡受阻。   白血病分为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两种。急性白血病主要分型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急淋)以及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急髓);慢性白血病主要分型有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慢粒)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慢淋)。   白血病起病急缓不一,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各不相同。急性白血病可能出现突然高热,类似“感冒”症状,也可以是严重出血;慢性白血病一般进展较慢,患者可能有面色苍白、淋巴结和脾脏肿大,月经过多或拔牙后出血难止等表现。淋巴结和脾肿大、骨骼和关节疼痛等也是常见的症状。   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是一种以髓系增生为主的造血干细胞恶性疾病。   CML的治疗目标包括延长生存期、减少疾病进展、改善生活质量和获得无治疗缓解。   全球共8款药物用于CML的治疗,包括一代的伊马替尼;二代的尼洛替尼、达沙替尼、氟马替尼、博舒替尼;三代的奥雷巴替尼、泊那替尼和阿思尼布。   伊马替尼作为一线治疗初发CML-CP患者长期结果证实,10年生存率为80%~90%。二代TKI(如尼洛替尼、达沙替尼、博舒替尼和拉多替尼)、三代TKI(如奥雷巴替尼、泊那替尼)的陆续面世,加快和提高了患者的治疗反应率和反应深度,有效克服了大部分伊马替尼耐药,也为伊马替尼不耐受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使致命的CML成为一种可控的慢性疾病。   就三代药物的对比而言,奥雷巴替尼从给药方式、疗效及安全性上优于普纳替尼和阿思尼布。从给药方式上,奥雷巴替尼每两天一次,且两天剂量仅40mg,低于普纳替尼(45mg/d)和阿思尼布(40mgBid)。从疗效上,奥雷巴替尼三项研究MMR分别为56%、43.5%和42.9%,高于普纳替尼(39%)及阿思尼布(37.6%)。从安全性上,普纳替尼存在血管闭塞、血栓、肝毒性等黑框警告,奥雷巴替尼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在临床中易于处理。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一种恶性克隆性疾病,其特征是髓系母细胞增殖、扩张和分化受阻,导致正常造血功能无效,同时引起危及生命的血细胞减少和输血依赖。主要临床表现包括肝、脾、淋巴结肿大、贫血、出血和感染。   AML治疗的目的是帮助控制异常的白血病细胞,恢复骨髓中健康血细胞的平衡。AML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化疗、放射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和靶向治疗四种。大多数AML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为化疗。目前,化疗以患者能否耐受强化疗作为首要分层因素。适合强化疗的患者:一般状态好,耐受性佳;不适合强化疗的患者:年龄≥75岁或因体能状态、合并症等因素不适合强诱导化疗患者。   大多数AML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为化疗,化疗以患者能否耐受强化疗作为首要分层因素。对于新诊断的AML患者,强化诱导治疗是提高缓解率和生存率的关键。诱导治疗通常采用7+3方案,即阿糖胞苷(Ara-C)联合柔红霉素(DNR)或伊达比星(IDA)治疗7天,第3天加入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   BCL-2抑制剂为AML治疗带来蜕变   Venetoclax(ABT-199,维奈克拉)是目前全球唯一获批上市的Bcl-2选择性抑制剂。Venetoclax已先后获FDA批准用于17号染色体短臂缺失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小细胞淋巴瘤(SLL)及联合阿扎胞苷、地西他滨或阿糖胞苷治疗成人急性髓性白血病(AML)。2023年,维奈克拉全球销售额达22.88亿美元。   全球共两款Bcl-2抑制剂处于临床三期,分别是亚盛医药的APG-2575和百济神州的BGB-11417,诺诚健华、正大天晴、复创医药等企业的Bcl-2抑制剂处于临床Ⅱ期。   风险提示:创新药研发的不确定性、研发进展不及预期、商业化进展不及预期、药品降价风险、医药行业政策风险等。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0页
      2025-01-20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