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券商报告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会议纪要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63)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口服司美格鲁肽国内获批上市,关注产业链上下游投资机会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口服司美格鲁肽国内获批上市,关注产业链上下游投资机会

      化学制药
        行情回顾   上周(2024年1月22日-1月26日),A股申万医药生物下跌2.73%,板块整体跑输沪深300指数4.69pct,跑输创业板综指数0.76pct。在申万31个一级子行业中,医药板块周涨跌幅排名为第28位。恒生医疗保健指数下跌3.96%,板块整体跑输恒生指数8.16pct。在恒生12个一级子行业中,医疗保健行业周涨跌幅排名为第12位。   核心观点   口服司美格鲁肽国内获批上市。援引金融界新闻报道,1月26日国家药监局官网信息显示,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片(商品名:诺和忻)获批上市,用于成人2型糖尿病治疗,这是国内首个获批上市的口服GLP-1(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早在2019年9月,口服司美格鲁肽就获得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上市,用于结合饮食和运动以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商品名为Rybelsus,是全球首个获批的口服GLP-1受体激动剂。2023年1月,在美获批的口服司美格鲁肽(7mg、14mg)适应症扩围,能用于治疗既往未接受过糖尿病药物治疗的2型糖尿病成人患者。此外,口服司美格鲁肽也在欧洲、日本等多个国家及地区获批上市,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   口服司美格鲁肽有望助推GLP-1市场扩容。据华尔街见闻报道,司美格鲁肽属GLP-1受体激动剂(GLP-1RA)类降糖药。GLP-1是一种肠促胰素,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方式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糖素分泌从而降低血糖,同时还有延缓胃排空的作用,因此司美格鲁肽除了能完成降糖本职之外,兼有抑制食欲的作用,使减肥成为其第二适应证。参考界面新闻报道,司美格鲁肽片是司美格鲁肽的口服剂型,在原有司美格鲁肽分子的肽链基础上加入了吸收促进剂SNAC,从而保护进入胃内的司美格鲁肽分子减少被胃蛋白酶降解,增加口服给药途径的生物利用度。据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司美格鲁肽口服剂型的减肥适应症仍在三期临床阶段,我们认为如若后期顺利获批减肥适应症,国内GLP-1产业链有望迎来发展良机。   投资建议   我们认为口服司美格鲁肽国内获批上市有望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发展,建议关注:翰宇药业、凯莱英、诺泰生物等。   风险提示   销售不及预期风险,医药政策影响不确定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甬兴证券有限公司
      8页
      2024-02-02
    • 化工行业点评报告:配额落地推动三代制冷剂价格持续上涨

      化工行业点评报告:配额落地推动三代制冷剂价格持续上涨

      化学制品
        核心观点   事件:自从1月11号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2024年度消耗臭氧层物质和氢氟碳化物生产、使用和进口配额核发情况的公示》以后,三代制冷剂涨幅持续扩大。跟据百川盈孚,截至1月26号,R32/R125/R134a价格分别约为20000、33000、30000元/吨,相比1月11号分别上涨1750、3500、1500元/吨,涨幅分别达到约10%、12%、5%。   制冷剂配额如期下发,头部企业长期收益。根据《基加利修正案》,2020-2022年是三代制冷剂的配额基线年,2024年氢氟碳化物(HFCs)生产和使用量冻结在基线值。从下发的配额公示文件来看,2024年总计下发约74.56万吨三代制冷剂(不含三氟甲烷)生产配额,其中R32、R125、R134a是配额分发的主要品种,合计占比超过80%;从获取的公司来看,配额分配相对集中,其中巨化股份、三美股份、昊华科技、东岳集团、永和股份生产配额占比约为85%,未来配额较多的头部企业有望长期收益。   供应受限叠加需求稳增,行业格局长期向好。除了供应端的利好,三代制冷剂的需求端也存在支撑,一方面,家用以及车用空调、冷藏冷链运输等应用不断催生新的制冷剂需求,同时,市场累积的制冷设备保有量所带来售后维修市场需求也不断增长。另一方面,二代制冷剂加速淘汰也为三代剂带来一定的替代需求,随着HCFCs消费结构转为长期累计的整机售后维修市场,退出的新装机市场主要被HFCs所替代。因此,在三代制冷剂的配额机制对供应端形成长期约束的背景下,三代制冷剂供需格局有望长期向好。   HFCs价格整体抬升,利润有望持续修复。三代制冷剂行业经历了配额基线年的以后,行业有望从过去几年抢配额为导向过渡到效益优先的阶段。因此,HFCs价格年初以来持续上涨。根据百川盈孚,截至1月26号,R32/R125/R134a价格分别为20000、33000、30000元/吨,年初以来涨幅分别约为16%、19%、7%,相比2023年同期涨幅分别约为48%、14%、28%。与此同时,原料价格小幅下滑,其中莹石/氢氟酸/二氯甲烷年初至今分别变化-4%,-2%,-1%,推动HFCs产品价差扩大,未来氟化工企业利润提升空间较大。   投资建议   随着2024年度HFCs生产和进口配额的核发,三代制冷剂行业有望从过去几年抢配额为导向过渡到效益优先的阶段,行业格局有望持续好转,未来三代制冷剂产品的价格弹性较大。建议重点关注三美股份、巨化股份、永和股份等。   风险提示   政策变化风险、原料价格大幅波动、终端需求不及预期等。
      甬兴证券有限公司
      3页
      2024-02-02
    • 化工新材料行业周报:日本瑞翁冰见工厂继续停产,关注COC国产化进度

      化工新材料行业周报:日本瑞翁冰见工厂继续停产,关注COC国产化进度

      化学制品
        核心观点   基础化工:美国原油产量和库存双降,红海局势持续紧张,利多因素主导提振油价。预计抵抗式高位震荡格局或贯穿24年,关注上游石油资源品种。美国冬季风暴打击生产和炼油活动,1月19日当周美国原油产量下滑100万桶/天,库存端减少923.3万桶,创23年10月以来最大降幅。此外红海局势持续紧张,英美对也门境内多个胡塞武装进行空袭,胡塞武装也击中一艘美国军舰。1月26日当周利多因素主导,提振油价,布油期货价格重回80美元/桶以上。   整体来看,我们认为美国增产以及市场对于需求疲软预期,在24年上半年或对油价形成一定压制。OPEC+减产正式启动后,参考历史情形,供应实质下降或许将带来估值向上修复。此外美联储24年或进入降息周期,供需有望逐步转向平衡对油价形成支撑。我们预计油价抵抗式高位震荡格局或贯穿24年全年,一定程度在化工品价格端形成支撑,关注石油上游资源品种业绩表现。   精细化工及新材料:围绕国产替代、行业边际改善、技术创新和升级迭代等方向进行布局:   (1)中国煤炭科工突破煤层气提氦工艺,上游新技术突破有望降低供应链风险,下游半导体行业有望进入复苏周期,布局高壁垒+国产化率低的电子气体。全球氦资源分布不均衡,我国天然气含氦浓度普遍较低。中国煤炭科工突破非常规天然气提取高纯氦气技术,新技术有望提升氦气国产化率,降低电子气体上游原料供应风险。下游方面,24年Q1全球晶圆代工厂产能利用率有望恢复至75-76%,或有助于推升电子气体需求。目前电子气体整体国产化率约40%,但高端产品仍有较大国产替代空间。我们认为随着国内专业化电子气体生产企业快速成长,新建项目逐步投产,国内电子气体越来越多进入下游大客户供应链,有望带来企业业绩增长。   (2)日本瑞翁冰见工厂继续停产,COP产量受限。维护供应链稳定是长期趋势,率先实现COC/COP国产化替代企业有望率先受益。日本瑞翁受能登半岛地震影响,冰见工厂继续停产,6条产线受到地震影响。21年全球COC/COP总产能约8.3万吨,瑞翁占据半成以上,COP总产量预计将减少。COC/COP由于光学性能优异、稳定性好、密度低,可替代PMMA和PC用于镜头,也可作为偏光片中TAC膜竞品,有望成为下一代主流光学材料。中国是COC/COP主要的消费国家之一,21年消费量约2.1万吨,但国产化率低。伴随智能手机、新型显示技术以及智能汽车迅速发展,COC/COP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国内终端厂商对上游材料国产化和供应稳定有较大诉求。目前国内阿科力、拓烯科技、宁波金发、华为等公司已启动产业化进程。我们认为维护供应链稳定是长期趋势,率先实现COC/COP国产替代企业有望率先受益。   行情回顾   行情数据:本周申万基础化工指数涨跌幅-0.89%,排名25/31。年初至今累计涨跌幅为-8.72%,排名25/31。精细化工及新材料指数周涨跌幅为-2.76%,近一年涨跌幅为-26.60%。   板块估值:本周基础化工板块PE-TTM回到5年历史中位数附近,位于20%/80%分位区间内,精细化工和新材料板块逼近20%分位,我们认为目前两个板块估值安全边际尚可。   投资建议   本周我们继续看好以下主线:(1)基础化工:我们认为原油价格高位震荡或在化工品价格端形成支撑,建议关注顺周期行业头部企业,万华化学、宝丰能源、华鲁恒升、桐昆股份。(2)新材料:a)国产替代主线:半导体产业东进,建议关注国产化率较低的电子气体,相关标的:雅克科技、华特气体。b)行业边际需求改善线:消费电子市场复苏和新兴科技领域崛起,催生上游材料需求,建议关注:斯瑞新材、圣泉集团、长阳科技、激智科技、阿科力。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增速低于预期,国际油价大跌,竞争加剧导致产品价格下跌等。
      甬兴证券有限公司
      18页
      2024-02-01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银发经济迎政策支持,潜在受益行业值得关注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银发经济迎政策支持,潜在受益行业值得关注

      化学制药
        行情回顾   上周(2024年1月15日-1月19日),A股申万医药生物下跌3.09%,板块整体跑输沪深300指数2.65pct,跑赢创业板综指数1.05pct。在申万31个一级子行业中,医药板块周涨跌幅排名为第16位。恒生医疗保健指数下跌8.45%,板块整体跑输恒生指数2.69pct。在恒生12个一级子行业中,医疗保健行业周涨跌幅排名为第12位。   核心观点   银发经济支持文件出台,医疗服务、器械板块有望受益。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国务院于近日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文件围绕发展民生事业,解决急难愁盼、扩大产品供给,提升质量水平、聚焦多样化需求,培育潜力产业和强化要素保障,优化发展环境四个方面提出共计26条意见,据新京报报道,这是我国首个以“银发经济”命名的政策文件。具体来看,文件主要提及1、优化老年健康服务。加强综合医院、中医医院老年医学科建设,加快建设康复医院、护理院(中心、站)、安宁疗护机构。扩大中医药在养生保健领域的应用,发展老年病、慢性病防治等中医药服务,推动研发中医康复器具;2、大力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推动助听器、矫形器、拐杖、假肢等传统功能代偿类康复辅助器具升级,发展智能轮椅、移位机、康复护理床等生活照护产品;3、发展抗衰老产业。加强基因技术、再生医学、激光射频等在抗衰老领域的研发应用。推动基因检测、分子诊断等生物技术与延缓老年病深度融合,开发老年病早期筛查产品和服务。   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银发经济大有可为。据环球时报援引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29697万人,占全国人口的21.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167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5.4%。随着老龄化趋势加快,我国庞大的老年人口预期将带来巨大的消费潜力。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预测,目前我国银发经济规模在7万亿元左右,占GDP比重大约为6%,到2035年,银发经济规模有望达到30万亿元左右,市场潜力巨大。   投资建议   我们认为随着国内人口老龄化态势日趋加深,预期叠加后续银发经济配套政策落地,老年群体医药消费需求有望逐步释放,我们预计医疗服务、医疗器械等行业有望受益,建议关注:可孚医疗、鱼跃医疗、翔宇医疗、三星医疗等。   风险提示   销售不及预期风险,医药政策影响不确定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甬兴证券有限公司
      9页
      2024-01-24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仑卡奈单抗注射液国内获批,关注AD产业链投资机会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仑卡奈单抗注射液国内获批,关注AD产业链投资机会

      生物制品
        行情回顾   上周(2024年1月8日-1月12日),A股申万医药生物下跌2.7%,板块整体跑输沪深300指数1.35pct,跑输创业板综指数1.27pct。在申万31个一级子行业中,医药板块周涨跌幅排名为第24位。恒生医疗保健指数下跌0.4%,板块整体跑赢恒生指数1.36pct。在恒生12个一级子行业中,医疗保健行业周涨跌幅排名为第1位。   核心观点   仑卡奈单抗注射液国内获批,阿尔茨海默治疗迎来新希望。据经济观察网报道,1月9日,国家药监局宣布,阿尔茨海默病(AD)新药仑卡奈单抗注射液(商品名:乐意保/Leqembi)在中国获批,适应症为用于治疗由阿尔茨海默病引起的轻度认知障碍和阿尔茨海默病轻度痴呆。仑卡奈单抗的全球开发和监管提交由卫材主导,产品则由卫材和渤健共同商业化和推广,卫材拥有最终决策权。这款单抗2023年7月在美国获得完全批准,2023年9月在日本获得批准,中国是第三个批准仑卡奈单抗上市的国家。仑卡奈单抗在中国获批,是基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大型III期研究Clarity AD。在Clarity AD研究中,近2000名早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试验结果显示,仑卡奈单抗达到了主要终点和所有关键次要终点,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Clarity AD研究的结果在2022年阿尔茨海默病临床试验会议上公布,同时发表在顶级医学杂志《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据卫材中国官网显示,仑卡奈单抗既可选择性地与可溶性Aβ聚合物(原纤维)结合,也可以与Aβ斑块的主要成分不溶性的Aβ聚合物(纤维)结合,从而清除大脑中的Aβ原纤维和Aβ斑块。本品是第一种也是目前唯一完全获批的能通过这一作用机制延缓疾病进展、降低认知和功能衰退速度的疗法。   阿尔茨海默诊疗市场广阔。据卫材中国官网称,作为全球首个针对AD病因的突破性靶向药物,仑卡奈单抗获批将引领AD治疗跨入新时代,为中国AD患者提供更优治疗选择。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1月10日晚间,卫材中国消息显示,乐意保(仑卡奈单抗注射液)上市后预计定价2508元,规格200毫克(2毫升)每瓶。此价格相比目前海南博鳌先行先试区的价格低四分之一。据此测算,一个体重为60kg的患者需要的药量为600mg,约3瓶药物,单次使用花费约7500元,月治疗费用约为1.5万元,年治疗费用约18万元。考虑到我国拥有庞大的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基数,据中国证券报援引《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报告2021》,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现存的AD及其他痴呆患病人数为1324万例,针对该症状的诊疗市场广阔。   投资建议   我们认为AD存在临床巨大未满足需求,治疗、诊断等环节市场广阔,随着仑卡奈单抗获批,阿尔茨海默病治疗有望迎来新希望,建议关注国内有相关管线布局的企业,如先声药业、恒瑞医药、海正药业、通化金马等。   风险提示   销售不及预期风险,医药政策影响不确定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甬兴证券有限公司
      8页
      2024-01-18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BMS切入核药赛道,关注核药领域投资机会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BMS切入核药赛道,关注核药领域投资机会

      化学制药
        行情回顾   上周(2023.12.25-2023.12.29)医药生物(申万)行业指数涨幅为2.31%,板块整体跑输沪深300指数0.50pct、跑输创业板综指1.28pct,在申万31个一级行业中列第14位。港股恒生医疗保健指数上周上涨7.20%,跑赢恒生指数2.87pct,在12个恒生综合行业指数中,排名第1位。   核心观点   BMS溢价收购RayzeBio,布局核药赛道。据财联社报道,当地时间2023年12月26日,跨国生物医药巨头百时美施贵宝(BMS)宣布,其将以每股62.50美元的价格收购生物技术公司RayzeBio,交易总价值约41亿美元。本次让BMS溢价100%收的RayzeBio是一家“放射性药物治疗”(RPT),其专注于利用放射性同位素开发抗癌药物,根据RayzeBio官网显示,公司研发进展最快的“RYZ101”,旨在向肿瘤输送合成放射性同位素锕-225,评估该药物治疗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GEP-NETs)的流程已进入Ⅲ期临床试验。与目前可用的放射性药物治疗相比,基于锕的放射性药物治疗具有潜在优势,如果RYZ101的Ⅲ期临床能获得成功,它将有望成为第一个获批的锕-225放射性药物疗法,具有较大的市场前景。   核药市场发展潜力大,跨国药企持续加码。据制药网报道,核药是一类含有放射性核素,用于临床诊断或者治疗的特殊药物。近年来,受利好政策的支持,市场需求持续扩大等因素的影响,核药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援引制药网报道,2022年全球核医学市场规模为95.9亿美金,预计到2032年这一市场将超过286.1亿美金。除了BMS押注核药赛道以外,礼来、罗氏等跨国药企也纷纷通过收购等方式加快进入核药领域。例如,2023年10月3日,礼来宣布以14亿美元、溢价87%的价格收购Point Biopharma,将后者的主要临床资产PNT2002(一种用于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的PSMA靶向177Lu放射性药物疗法)收到旗下,从而加入核药竞争赛道。同样,2023年9月20日,罗氏旗下基因泰克与PeptiDream达成一项超10亿美金合作协议,旨在发现和开发新型大环肽-放射性同位素(肽-RI)偶联药物,罗氏也通过此次合作宣布进入了核药领域。   投资建议   我们认为核药领域具备良好的发展潜力,随着跨国药企陆续开始切入核药赛道,建议关注国内有相关业务布局的企业,如东诚药业、恒瑞医药、远大医药等。   风险提示:销售不及预期风险,医药政策影响不确定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甬兴证券有限公司
      10页
      2024-01-17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小核酸领域现重磅交易,关注产业链投资机会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小核酸领域现重磅交易,关注产业链投资机会

      医药商业
        行情回顾   上周(2024年1月2日-1月5日),A股申万医药生物下跌3.14%,板块整体跑输沪深300指数0.16pct,跑赢创业板综指数1.77pct。在申万31个一级子行业中,医药板块周涨跌幅排名为第22位。恒生医疗保健指数下跌6.97%,板块整体跑输恒生指数3.96pct。在恒生12个一级子行业中,医疗保健行业周涨跌幅排名为第12位。   核心观点   小核酸领域迎来重磅交易,瑞博生物与BI达成合作协议。据界面新闻报道,2024年1月3日,苏州瑞博生物在微信公众号宣布,与勃林格殷格翰(Boehringer Ingelheim)就共同开发治疗非酒精性或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炎(NASH/MASH)的小核酸创新疗法达成合作。根据双方合作条款,苏州瑞博生物除了将收到一笔预付款外,在此次多靶点合作项目中,瑞博将有权获得基于开展临床研究、药物注册和商业成功等里程碑付款以及上市产品的阶梯式销售提成,总交易金额超过20亿美元。苏州瑞博生物表示,利用其RIBO-GalSTARTM技术平台能够特异性靶向肝细胞中的致病基因,选择性抑制其mRNA,从而开发小核酸(RNAi)疗法。小核酸疗法有望靶向传统药物分子无法成药的靶点,达到治疗相应疾病的目标。   小核酸药物具备多项优势,市场前景广阔。小核酸药物的原理可简述为对RNA调节进而实现治疗/预防疾病。狭义上小核酸药物仅指siRNA。从广义角度,按照作用机制划分,当前流行的小核酸药物可分为:靶向核酸的小核酸疗法,例如ASO(反义寡核苷酸)、siRNA;靶向蛋白质、调控蛋白质活性的Aptamer(适配体);靶向编码蛋白或者抗原mRNA等。与传统的小分子药物和抗体药物不同,小分子核酸药物的作用靶点更为上游,通过丰富的RNA靶点调控基因和蛋白的表达,从而实现对疾病的治疗。除靶点丰富外,据美迪西官方介绍,小核酸药物还有特异性强、研发周期短等优势。总体而言,小核酸药物在理论上可以调控涉及所有转录过程的RNA,为疾病治疗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途径。根据圣诺医药招股说明书援引灼识咨询数据,2020年全球小核酸药物市场规模为3.62亿美元,预计2030年该市场将达到250亿美元。中国小核酸药物市场在2022年预计约400万美元,2025年有望达到3亿美元以上,年复合增长率超300%。   投资建议   我们认为小核酸药物市场前景广阔,随着药企纷纷布局,切入该赛道,建议关注国内有相关业务布局的企业,如君实生物,腾盛博药,成都先导等。   风险提示:销售不及预期风险,医药政策影响不确定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甬兴证券有限公司
      8页
      2024-01-11
    • 化工新材料行业周报:红海冲突溢价消退,VR有望催生光学材料市场快速增长

      化工新材料行业周报:红海冲突溢价消退,VR有望催生光学材料市场快速增长

      化学原料
        核心观点   基础化工:红海冲突溢价消退,原油价格回落。但需求端逐渐回暖,美国炼厂开工率恢复近年内高位,中国24年原油进口配额逐渐下发,预计抵抗式高位震荡格局或贯穿24年,关注上游石油资源品种。12月26日达飞表示将增加通过苏伊士运河和红海的船舶数量,马士基也于12月27日宣布恢复部分货轮红海航运。受红海局势影响,油价自12月13日反弹,但随着红海局势紧张缓解,溢价逐渐消退,资金撤离了原油这类与经济基本面高度相关的品种,投向避险资产。布油期货从12月27日至29日累计下跌4.66%,报77.08美元/桶。库存和供给端,12月22日当周库欣库存持续创8月以来新高,美国原油产量1330万桶/日,维持历史高位。需求端,美国炼油厂开工率逐步恢复接近年内高位。此外中国商务部24年原油进口配额预计逐渐下发,需求或将回暖。   整体来看,我们认为美国增产以及市场对于需求疲软预期,在24年上半年或对油价形成一定压制。参考历史情形,减产正式启动后,供应实质下降或许将带来估值向上修复。此外美联储24年或进入降息周期,需求逐步改善,供需有望逐步转向平衡对油价形成支撑。我们预计油价抵抗式高位震荡格局或贯穿2024年全年,一定程度在化工品价格端形成支撑,关注石油上游资源品种业绩表现。精细化工及新材料:围绕国产替代、行业边际改善、技术创新和升级迭代等方向进行布局:   (1)半导体行业复苏和新器件技术推动半导体材料市场增长,布局高壁垒+国产化率低的电子气体。根据SIA和TECHCET最新预测,23年全球半导体市场预计同比下滑9.4%,24年有望实现正增长(YoY+13.1%),半导材料市场预计同比增长7%达到740亿美元。此外,技术迭代导致工艺步骤的上升、堆叠层数的倍增和新的材料需求,例如用于EPI硅/硅锗的特种气体。23年半导体用电子气体国产化率约40%,但高端气体与国外技术相差1-2代,很多品种依赖进口,我们认为高端电子气体产品仍有较大国产替代空间。   (2)苹果Vision Pro或将于24年年初上市,VR有望催生光学材料需求。根据Wellsenn XR,23年全球VR产品出货量约710万台,同比下滑28%,原因之一或为部分VR潜在客户在23年持观望态度,等待24年苹果Vision Pro新品上市,25年VR市场有望快速增长,27年出货量有望达4200万台。VR主流光学方案为菲涅尔透镜(22年渗透率94%),透镜材质主要为PMMA和PC,短期内相关生产企业或受益于VR量增带来的业绩弹性。中长期看,苹果、Meta等头部厂商布局Pancake方案,在轻量化、成像质量上更有优势,渗透率有望提升,不过其对光学材料性能要求更高,PMMA和PC可能无法满足。COC/COP光学性能与PMMA和PC持平,且低双折、耐热性好、低吸湿性(尺寸稳定性更好)、密度更低,有望成为下一代主流VR光学材料。目前国内仅阿科力、拓烯科技、万华化学、华为等少数企业推动产业化,COC/COP国产化进度靠前的企业有望率先受益。我们假设27年Pancake/菲涅尔占比为20%/78.9%,测算出VR整机(双目)光学成本(包括COC、PMMA、PC等)约97.8元,对应VR光学市场规模有望达到41.1亿元,21-27年CAGR28.8%,VR有望催生光学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行情回顾   行情数据:本周申万基础化工指数涨跌幅2.77%,排名11/31。年初至今累计涨跌幅为-14.69%,排名23/31。石油化工指数周涨跌幅为3.12%,近一年涨跌幅为-10.23%。精细化工及新材料指数周涨跌幅为2.59%,近一年涨跌幅为10.29%。板块估值:本周新材料板块PE-TTM回到5年历史中位数附近,位于20%/80%分位区间内,我们认为目前板块估值安全边际尚可。   投资建议   本周我们继续看好以下主线:(1)基础化工:我们认为原油价格高位震荡或在化工品价格端形成支撑,建议关注顺周期行业头部企业,万华化学、宝丰能源、华鲁恒升、桐昆股份。(2)新材料:a)国产替代主线:半导体产业东进,建议关注国产化率较低的电子气体,相关标的:雅克科技、华特气体。b)行业边际需求改善线:消费电子市场复苏和新兴科技领域崛起,催生上游材料需求,建议关注:斯瑞新材、圣泉集团、长阳科技、激智科技、阿科力。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增速低于预期,国际油价大跌,竞争加剧导致产品价格下跌等。
      甬兴证券有限公司
      19页
      2024-01-09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体外诊断试剂集采落地,国产替代有望加速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体外诊断试剂集采落地,国产替代有望加速

      化学制药
        行情回顾   上周(2023.12.18-2023.12.22)医药生物(申万)行业指数跌幅为2.43%,板块整体跑输沪深300指数2.30pct、跑输创业板综指1.20pct,在申万31个一级行业中列第21位。港股恒生医疗保健指数上周下跌6.34%,跑输恒生指数3.65pct,在12个恒生综合行业指数中,排名第11位。   核心观点   省际联盟IVD集采开标,涵盖五大类试剂品类。据人民网、新华网报道,12月20日由安徽省医保局牵头开展二十五省(区、兵团)体外诊断试剂省际联盟集中带量采购在合肥举行,130余家企业代表参与。根据先前安徽省医保局发布《二十五省(区、兵团)2023年体外诊断试剂省际联盟集中带量采购公告》(第1号),本次集采遴选5大类体外诊断试剂,即人乳头瘤病毒、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性激素六项、传染病八项、糖代谢两项检测,采购周期为2年,其中性激素六项是与女性生殖健康密切相关的检测;传染病八项是患者手术前必须检测的项目,包括艾滋病抗体、乙肝表面抗原检测等;糖代谢两项是糖尿病患者紧密关联的检测。   平均降幅约53.9%,国产替代有望加速。据人民网报道,本次集采在最高有效申报价基础上实行组套降幅和单品竞价相结合的方法。企业将申报降幅和价格密封至现场后,在所有参与方以及公证处共同监督下由第三方解封,公开宣读产品报价与降幅,降幅大或报价低的产品初步中选。据安徽商报介绍,本次集采企业报价平均降幅为53.9%,预计年节省采购金额近60亿元。其中,安徽同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糖代谢两项降幅达73%,为全场最高降幅。采购量和金额最大的传染病八项(化学发光法)最高降幅65.2%,最低降幅50.01%,平均降幅54.14%。雅培、罗氏等进口企业以及迈瑞、安图、新产业等国内龙头企业均以高于50%的降幅全部拟中选。   投资建议   我们认为国产企业有望受益于本次集采,通过集采扩大市场份额,国产替代有望加速。建议关注:迈瑞医疗、安图生物、新产业、圣湘生物等。   风险提示:销售不及预期风险,医药政策影响不确定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甬兴证券有限公司
      10页
      2024-01-02
    • 化工新材料行业周报:巴以冲突外溢提振油价,晶圆厂扩张有望提升特气需求

      化工新材料行业周报:巴以冲突外溢提振油价,晶圆厂扩张有望提升特气需求

      化学原料
        核心观点   基础化工:地缘叠加期货市场持仓结构调整,近期原油持续反弹。中长期看,美联储或进入降息周期,预计抵抗式高位震荡格局或贯穿24年,关注上游石油资源品种。布油期货自12月13日低点至今涨幅达7.71%,我们认为短期推动因素主要来自两方面:(1)巴以冲突外溢,或影响原油运输。苏伊士运河、SUMED管道和曼德海峡是波斯湾油气运往欧洲和北美的咽喉要道,合计约占石油海运贸易总量的12%。为规避风险数家国际航运企业宣布暂停在红海航行或改道航行,而绕行增加运距,油气费用成本可能出现攀升。(2)期货市场持仓结构调整给原油盘面带来正面提振。布油期货净多头持仓在9月达到高位之后,资金在过去的几个月里基本处于抛售状态,基金净多仓降到相对低位,原油空仓略显拥挤。供给端,12月15日当周,美国原油产量达到1330万桶/日,创历史新高,一定程度上抵消OPEC+深化减产效果。整体来看,部分短期因素提振油价,但美国增产以及市场对于需求疲软预期,在24H1或对油价形成一定压制。但减产正式启动后,参考历史情况,供应实质下降或将带来估值向上修复。此外,美联储24年或进入降息周期,需求逐步改善,供需有望转向平衡对油价形成支撑。我们预计油价抵抗式高位震荡格局或贯穿24年全年,一定程度在化工品价格端形成支撑,关注上游石油资源品种业绩表现。   精细化工及新材料:围绕国产替代、行业边际改善、技术创新和升级迭代等方向进行布局:   (1)全球新晶圆厂扩张和新器件技术推动半导体材料市场增长,布局高壁垒+国产化率低的电子气体。根据TECHCET,由于半导体行业整体放缓以及晶圆厂产能利用率下滑,23年受半导体行业整体放缓,材料市场可能下滑3.3%,但24年预计增长7%达到740亿美元,到27年市场规模或超过870亿美元,23-27年5年CAGR约5%。此外,技术迭代导致工艺步骤的上升、堆叠层数的倍增和新的材料需求,例如用于EPI硅/硅锗的特种气体。23年半导体用电子气体国产化率约40%,但高端气体与国外技术相差1-2代,很多品种依赖进口,我们认为高端产品仍有较大国产替代空间。   (2)车载显示大尺寸+多屏化,QD-Mini LED或成为主流方向,有望推动上游量子点材料需求增长,掌握材料核心技术企业有望率先受益。Mini LED在车显渗透率提升,主要积极因素来自新能源汽车。根据CIINNO,23H1中国乘用车搭载Mini LED车型销量同比增长1.3倍,占比上升至1.1%,预计23年全球车载市场Mini LED出货量约40万片左右,到27年达到360万片。从国内搭载车型来看,以新能源车为主,理想L7和L9占比超7成,蔚来ES和ET7份额近2成。此外,汽车智能座舱多屏化、大屏化趋势明显,QD-Mini LED技术稳定性强、寿命长、不易老化,还具有全色域和低功耗,性价比较明显,有望成为车载MiniLED主流方向。上游量子点材料是难度最高的环节之一,全球仅少数企业能制造,掌握材料制造核心技术企业有望率先受益。   行情回顾   行情数据:本周申万基础化工指数涨跌幅-2.32%,排名9/31。年初至今累计涨跌幅为-16.99%,排名24/31。石油化工指数周涨跌幅为-1.57%,近一年涨跌幅为-14.23%。精细化工及新材料指数周涨跌幅为-1.19%,近一年涨跌幅为-13.68%。板块估值:本周新材料板块PE-TTM回到5年历史中位数附近,位于20%/80%分位区间内,我们认为目前板块估值安全边际尚可。   投资建议   本周我们继续看好以下主线:(1)基础化工:我们认为原油价格高位震荡或在化工品价格端形成支撑,有望推动行业整体盈利能力回升。建议关注顺周期行业头部企业,万华化学、宝丰能源、华鲁恒升、桐昆股份。(2)新材料:围绕国产替代、行业边际改善、技术创新和升级迭代三大主线进行布局:a)国产替代主线:随半导体产业东进,核心材料加速本土化配套,建议关注国产化率较低的方向,相关标的:雅克科技、华特气体。b)行业边际需求改善线:消费电子市场复苏和新兴科技领域崛起,有望拉动上游材料需求,建议关注:斯瑞新材、圣泉集团、长阳科技、激智科技、纳晶科技。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增速低于预期,国际油价大跌,竞争加剧导致产品价格下跌等。
      甬兴证券有限公司
      19页
      2024-01-02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