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332)

    • 药明生物(02269):疫情扰动下2022H1业绩仍实现高增长,公司增长势头强劲

      药明生物(02269):疫情扰动下2022H1业绩仍实现高增长,公司增长势头强劲

    • 朗姿股份(002612):服装线下门店疫情承压,医美韧性凸显仍有增长

      朗姿股份(002612):服装线下门店疫情承压,医美韧性凸显仍有增长

    • 业绩基本符合预期,聚焦生物医药产业景气度持续

      业绩基本符合预期,聚焦生物医药产业景气度持续

    • 海康威视(002415):利润端短期承压,创新业务及海外业务贡献业绩

      海康威视(002415):利润端短期承压,创新业务及海外业务贡献业绩

    • 基础化工行业动态分析:科思创德国TDI不可抗力,看好欧洲能源危机供需失衡下价格向上弹性

      基础化工行业动态分析:科思创德国TDI不可抗力,看好欧洲能源危机供需失衡下价格向上弹性

      化学原料
        事件:据天天化工,科思创位于德国的30万吨TDI装置因氯气泄露发生不可抗力,预计11月30日后方可恢复供应,此外巴斯夫位于德国的30万吨TDI装置于4月底停车检修,目前尚未重启。   欧洲TDI产能真空,短期区域供需失衡加剧,看好后续价格向上弹性。据天天化工,欧洲当前除了科思创和巴斯夫装置停摆,万华BC装置亦处于例行检修中,短期看占全球比重近24%的欧洲TDI产能正处于真空状态,而亚洲工厂目前也不容乐观,甘肃银光、烟台巨力和连石化工依然在检修中,日韩部分工厂低负荷运转,假定北美工厂正常运行,当前全球可用TDI产能为193万吨,占总产能仅55%,相应的国内巴斯夫、科思创上海工厂,万华烟台和沧州大化工厂均处于满负荷运营状态,市场供应紧张,截止8月12日,国内TDI市场价在16200-17000元/吨,较上周+6.6%~9%,短期区域供需失衡或将加剧,TDI出口量有望维持高位,考虑到下半年为北美传统飓风季,未来供给侧扰动变数仍然较大,而国内金九银十旺季将至,看好TDI后续价格向上弹性。   德国面临能源河运双重危机,异氰酸酯制造成本飙升。科思创、巴斯夫欧洲60万吨TDI产能位于德国Dormagen和Ludwigshafen,据ICIS,一方面自俄罗斯Gazprom宣布从6月16日起北溪1号管道削减60%供气量以来,7月27日起因涡轮机维修单日供气量再减少一半,德国作为北溪管线枢纽优势荡然无存,只能加大从挪威、荷兰、比利时进口管道天然气,电价创新高,8月11日起,欧盟对俄罗斯煤炭禁运正式生效,德国能源危机雪上加霜;另一方面,极端高温天气使莱茵河水位持续降低,两个TDI工厂均位于莱茵河畔,一旦水位突破警戒线,驳船装载量减少将使物流成本恶化。据海外公司22Q2财报,为应对危机,巴斯夫计划关闭Ludwigshafen合成氨产能,并外购补足缺口,液氨、天然气均是TDI关键原料(液氨-硝酸-硝苯单元,天然气-CO-光气单元),原料和能源短缺使异氰酸酯生产成本飙升,亨斯曼表示当前欧洲MDI单吨生产成本与北美、亚洲差异近1000美元,拟减少欧洲生产并评估从亚洲北美进口的可行性,TDI与MDI生产单元可比,德国工厂成本端短期看不容乐观,可能拖累其复工进度。   投资建议:据海外公司22Q2财报,巴斯夫上调全年营收预期,科思创受欧洲业务拖累严重下调了全年盈利预期,但二季度双方均通过产品涨价转嫁成本影响,若欧洲异氰酸酯生产受能源和物流影响加剧,届时恐造成价格大幅波动,国内生产商凭借成本优势亦有望受益,建议关注:沧州大化,万华化学。   风险提示:能源及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国际地缘政治发展超预期等
      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8页
      2022-08-14
    • 新药周观点:曲拉西利中国患者数据披露,维持优异骨髓保护数据

      新药周观点:曲拉西利中国患者数据披露,维持优异骨髓保护数据

      医药商业
        本周新药行情回顾:2022年8月8日-2022年8月12日,新药板块涨幅前5企业:科济药业(13.4%)、海思科(12.1%)、再鼎医药(9.0%)、微芯生物(7.4%)、艾力斯(6.8%)。跌幅前5企业:迈博药业(-12.1%)、亘喜生物(-10.8%)、永泰生物(-10.0%)、天境生物(-7.5%)、开拓药业(-7.1%)。   本周新药行业重点分析:近日,先声药业在世界肺癌大会上公布了CDK4/6抑制剂曲拉西利用于治疗小细胞肺癌或部分其他实体瘤患者因化学治疗诱导的骨髓抑制的详细中国临床数据。研究表明,化疗前给予曲拉西利可显著减少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表现为相对安慰剂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持续时间由2天缩短至0天,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由45.2%降至7.3%,发热性中性粒细胞降低的发生率由16.7%降至2.4%,3/4级血液学毒性的发生率由88.1%降至53.7%,这一结果与合作伙伴前期在国外的临床试验结果相当。   曲拉西利于今年7月在国内获NMPA批准上市,用于在接受含铂类药物联合依托泊苷方案的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中预防性使用,以降低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的发生率。基于曲拉西利的独特机制和显著优势,参考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市场规模(2021年样本医院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市场销售额达到33.5亿元),其未来市场销售值得期待。   本周新药获批&受理情况:本周国内有5个新药或新药适应症获批上市,8个新药获批IND,26个新药IND获受理。   本周国内新药行业TOP3重点关注:   (1)8月8日,和黄医药/阿斯利康EGFR抑制剂奥希替尼和MET抑制剂赛沃替尼联合2线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试验达到主要研究终点。在未接受过化疗的高MET水平的患者中ORR为52%,在未显示高MET水平的患者中ORR为9%。   (2)8月9日,百济神州替雷利珠单抗治疗一线不可切除的肝细胞癌成人患者的3期临床试验RATIONALE301达到主要研究终点。与索拉非尼相比,替雷利珠单抗展示出在总生存期上的非劣效性。   (3)8月10日,信达生物picankibart治疗中国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患者的2期临床研究达到主要终点。picankibart可显著改善受试者银屑病面积和严重指数程度,并且显著提升受试者的生活质量。   本周海外新药行业TOP3重点关注:   (1)8月8日,KarunaTherapeuticsKarXT用于成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3期临床试验达到主要终点。KarXT为口服M1/M4型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激动剂,开发用于治疗精神和神经系统疾病。   (2)8月11日,百时美施贵宝/2seventybioAbecma在治疗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KarMMa-3的3期临床试验中达到主要终点,Abecma为靶向B细胞成熟抗原的CAR-T细胞免疫疗法。   (3)8月9日,VeronaPharma雾化吸入式Ensifentrine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病维持治疗的3期ENHANCE-2研究达到主要研究终点。研究表明,安慰剂校正后,Ensifentrine组在第12周的平均FEV1曲线下面积较基线的变化为94mL。   风险提示:临床试验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临床试验结果不及预期的风险,医药政策变动的风险,创新药专利纠纷的风险。
      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3页
      2022-08-14
    • 生物医药:监管明确以患者为中心的药物研发理念,多个指导原则有望促进行业长期创新发展

      生物医药:监管明确以患者为中心的药物研发理念,多个指导原则有望促进行业长期创新发展

      化学制品
        事件:8月9日,国家药监局药品审批中心发布《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试验获益-风险评估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试验设计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试验实施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明确了以患者需求为出发点、视患者为主动参与者、以临床价值为最终目的的药物研发理念。   本次发布的三大指导原则征求稿在整体宏观层面明确了CDE“以患者为中心”的药物研发理念。在此之前CDE已先后发布了《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患者报告结局在药物临床研究中应用的指导原则》、《罕见病药物临床研发技术指导原则》、《组织患者参与药物研发的一般考虑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等实质上以患者为中心的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但本次三大指导原则是CDE在“临床试验”这个相对宏观的层面首次提出“以患者为中心”的药物研发理念,表明该理念已成为当前药物研发的核心指导思想。   明确提出临床试验中要选择对于受试者最佳的对照药物,意味着对制药企业相关试验药物在疗效、安全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试验设计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提出,“选择对于受试者最佳的对照”、“建议在结合患者体验数据,选择当前临床实践中最佳且可及的治疗的基础上,关注其他可用治疗,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内治疗需求的动态变化,前瞻性地选择对照组。总体而言,应避免将次优治疗作为对照,影响受试者的治疗选择”。我们认为这一要求在既往已发布指导原则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在临床试验中设置最佳对照药物的要求,这也意味着对相关企业试验药物在疗效、安全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但从长期来看有望推动国内制药行业创新发展。   新技术、新方法、新模式有望应用临床试验实施过程中,临床试验效率有望进一步提升。《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试验实施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中提出了多个以患者为中心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模式应用场景,如在患者招募环节,可采用互联网平台招募、基于患者信息大数据的智能化招募;在患者知情环节,可考虑采用电子知情或远程知情;在访视环节,可考虑采用电话、视频等方式进行远程访视,或者受试者家中上门访视或居住地附近医疗机构进行访视等;在发药环节,可以考虑采用药物直达患者的方式,将研究药物直接配送至受试者端。我们认为上述新技术、新方法、新模式在临床试验中的应用有助于目前国内临床试验效率的提升,可以规避如新冠疫情等突发情况对临床试验造成的不良影响,未来有望加速相关药物临床开发进度。   风险提示:临床试验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
      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2-08-11
    • 新药周观点:低浓度阿托品治疗近视市场空缺,多家药企发力抢占市场

      新药周观点:低浓度阿托品治疗近视市场空缺,多家药企发力抢占市场

      生物制品
        本周新药行情回顾:2022年8月1日-2022年8月5日,新药板块涨幅前5企业:康乃德(61.9%)、荣昌生物(24.0%)、百济神州(11.7%)、泽璟制药(9.8%)、信达生物(2.8%)。跌幅前5企业:天境生物(-17.7%)、天演药业(-13.0%)、圣诺医药(-11.8%)、开拓药业(-10.7%)、德琪医药(-10.0%)。   本周新药行业重点分析:8月3日,兆科眼科宣布其产品低浓度阿托品NVK002为期两年的治疗儿童及青少年近视加深的3期临床试验及同步进行的为期一年的3期桥接临床试验,分别于近日完成患者入组。NVK002是兆科眼科从Nevakar引进的一款低浓度阿托品候选药,其采用创新配方,能成功解决低浓度阿托品的不稳性,并且不含防腐剂,预计保存期超过24个月。   根据WHO数据,中国目前约有7亿名近视患者,其中1.63亿为儿童及青少年。截至2020年,我国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位列世界第一,防控近视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已有研究表明阿托品作为非选择性M-胆碱受体阻断药可以有效松弛睫状肌,缓解儿童近视。当前国内尚无正式获批低浓度阿托品产品,仅部分产品作为院内制剂使用。   目前国内已有8家药企具有低浓度阿托品在研管线,其中兆科眼科、兴齐眼药、欧康维视、参天制药已进展到3期临床,处于国内领先梯队,有望率先获批上市,填补市场空缺。另有极目生物、赫尔斯科技/瑞年百思特、博瑞制药、恒瑞医药等的产品尚处于1期临床开发阶段。   本周新药获批&受理情况:本周国内有1个新药或新药适应症获批上市,34个新药获批IND,32个新药IND获受理,4个新药NDA获受理。   本周国内新药行业TOP3重点关注:   (1)8月1日,恒瑞医药马来酸吡咯替尼片联合曲妥珠单抗和多西他赛一线治疗HER2阳性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3期临床达到主要研究终点,对比安慰剂联合曲妥珠单抗和多西他赛治疗组,吡咯替尼联合治疗组患者PFS显著延长。   (2)8月3日,先为达XW003在中国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2期临床试验中取得积极结果。治疗结束后受试者糖化血红蛋白与基线相比显著降低,达到主要疗效终点,并且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3)8月4日,索元生物iafensine用于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国际多中心临床2b期试验完成首例受试者入组。   本周海外新药行业TOP3重点关注:   (1)8月4日,罗氏眼科双抗Faricimab注射液的上市申请获NMPA受理。Faricimab为全球首款眼科双抗,已获FD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和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2)8月5日,SCYNEXIS口服抗真菌药ibrexafungerp用于避免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临床3期试验取得积极结果,65.4%的RVCC患者在接受每月一次的ibrexafungerp治疗后,实现临床治疗成功。   (3)8月3日,默沙东/卫材帕博利珠单抗联用仑伐替尼一线治疗晚期不可切除肝细胞癌患者的3期LEAP-002研究未达到OS和PFS的双重主要终点。   风险提示:临床试验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临床试验结果不及预期的风险,医药政策变动的风险,创新药专利纠纷的风险。
      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3页
      2022-08-08
    • 新松医疗:制氧机和呼吸机医疗器械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业务起量快增长

      新松医疗:制氧机和呼吸机医疗器械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业务起量快增长

    • 基础化工行业周报:油价上涨,四氯乙烯、六氟丙烯、碳酸二甲酯DMC等产品价格上涨

      基础化工行业周报:油价上涨,四氯乙烯、六氟丙烯、碳酸二甲酯DMC等产品价格上涨

      化学制品
        基础化工重点   核心资产(万华化学、华鲁恒升、扬农化工、新和成);钛白粉(龙佰集团)、碳纤维(光威复材)、沸石/OLED(万润股份)、农药(扬农化工、广信股份)、复合肥(新洋丰)等。   石油化工重点   OPEC+联合减产形成油价底部支撑,但仍需关注非OPEC产量(加拿大重质油、巴西、中亚)、全球宏观经济下行风险与贸易风险进一步发酵对油价的影响。推荐聚酯产业链一体化建设加快并进军大炼化、布局C2/C3轻烃裂解的优秀民营炼化企业(荣盛石化、东方盛虹、卫星化学、桐昆股份、恒力石化);关注宝丰能源。   每周行业动态更新   本周化工品价格指数上涨,核心原料油价上涨,LPG气下跌,LNG气持平,煤价下跌;C5、化纤、氯碱、氟化工部分产品价格上涨。   本周中国化工品价格指数CCPI+0.2%;核心原料价格布油+6.6%,进口LPG+0.1%,国产LNG气持平,烟煤-6.1%。   原料端,C5部分产品价格上涨,C2、C3、C4、芳烃部分产品价格下跌;制品端,化纤、氯碱、氟化工部分产品价格上涨,化肥、磷化工、聚氨酯、橡胶、塑料、氨基酸部分产品价格下跌。   本周油价上涨,供应趋紧风险延续,欧洲天然气供应问题引发关注。   本周布油结算价从103.2涨至110.0美元/桶(涨幅6.6%)、美油结算价从94.7涨至98.6美元/桶(涨幅4.1%);美国商业原油库存4.22亿桶(周环比-1.1%),美国原油钻井数605口(周环比+1.0%)。   供应端,根据隆众资讯,近期欧洲天然气价格大涨,俄罗斯对欧天然气供应趋紧,引发市场对能源供应的担忧,同时俄乌冲突仍无丝毫缓和迹象,OPEC+产出策略预计没有大的调整,叠加伊朗问题推进缓慢,供应趋紧风险延续。需求端,根据隆众资讯,欧洲天然气供应问题也引发市场对燃油潜在需求预期的增强,同时美国商业原油库存创两个月来最大降幅,汽油库存也结束两周连涨而下降,反映出夏天消费旺季的燃油需求支撑仍在。政策面来看,根据隆众资讯,美联储7月再次加息75个基点,但预期已经提前消化,市场对此反应并不剧烈,美元依旧强势,对油价抑制作用延续。地缘政治来看,根据隆众资讯,俄乌双方军事冲突仍无降温迹象,伊朗问题也再次陷入僵局。   天然气价跟踪:   价格跟踪:本周欧美天然气期货全面上扬。NBP环比+40.81%,TTF环比+32.36%,HH环比+8.49%,AECO环比+2.48%。现货方面,HH现货环比+26.12%;加拿大AECO现货环比+31.98%,欧洲TTF现货环比+33.024%。价差方面,东北亚LNG现货到港均价为14162元/吨,环比+11.08%,接收站销售均价为6616元/吨,环比+142元/吨(+2.19%)。   库存跟踪:根据EIA数据显示,截至7月22日,美国天然气库存量为24160亿立方英尺,环比+150亿立方英尺(环比+0.62%,同比-10.80%),低于5年均值。据欧洲天然气基础设施协会数据,截至7月22日,欧洲天然气库存量为24957亿立方英尺,环比+853亿立方英尺(环比+3.54%,同比+22.74%)。   国内价格:本周国内LNG产地价格先涨后跌。截至7月28日,LNG主产地报价为6100元/吨,较上周-0.18%;消费地价格小幅上行,截至7月28日,LNG主要消费地均价为6620元/吨左右,较上周+0.35%。LNG接收站报价6908元/吨,环比+0.67%。   重点化工品观点更新:   化工品价格涨跌幅:   本周价格涨幅靠前的重要产品为四氯乙烯+10%、六氟丙烯+9%、甲醇+6%、碳酸二甲酯DMC+5%、PVC(电石法+5%、乙烯法+5%)、2,4D+4%、乙腈+3%等。本周价格跌幅靠前的重要产品为氯化铵-27%、硫酸-20%、丙二醇-18%、PTMEG-16%、磷酸一铵-11%、三氯化磷-11%、二甲胺-11%、BDO-10%等。   新能源上游化工品价格涨跌幅:   光伏产业链相关化工品:工业硅持平、三氯氢硅持平、纯碱(轻质-2%、重质-2%)、醋酸乙烯-9%、EVA(光伏级)持平等。   锂电产业链相关化工品:磷矿石(30%)持平、磷酸-9%、碳酸锂(工业级持平、电池级持平)、磷酸铁持平、工业磷酸一铵(73%)持平、六氟磷酸锂持平等。   下游需求尚可,部分装置停车,四氯乙烯价格上涨。   本周四氯乙烯(华东)涨10.0%至11000元/吨。成本端,本周液氯(山东)涨66.7%至-200元/吨,形成成本端支撑;需求端,根据百川盈孚,本周国内制冷剂R125市场需求尚可,外贸订单增加,混配需求基本维持前期水平;供给端,根据百川盈孚,目前山东某厂家四氯乙烯装置负荷较低,西南厂家目前装置停车检修状态,预计检修至下月初,西北厂家装置停车,江西厂家下月中旬有检修,形成供给端利好。   需求较为平稳,供应明显不足,六氟丙烯价格上涨。   本周六氟丙烯(鲁西化工)涨9.0%至58000元/吨。需求端,根据百川盈孚,前期下游227市场受龙头企业价格压制,六氟丙烯主要下游利润不足,需求整体较为平稳;供给端,根据百川盈孚,当前山东鲁西装置依旧未重启,市场供应量缩减依旧,而其余生产厂家的产能并非全部供给为市场流通量,多数产品用于生产自身下游产品,因此山东大厂停止供应后六氟丙烯市场供应陡然缩减,市场供应明显不足。   下游需求一般,产量再度下滑,甲醇价格继续上涨。   本周甲醇(华东)涨5.9%至2615元/吨。需求端,根据百川盈孚,本周甲醇制烯烃行业开工略有下调,近期降负、停车及重启装置均有,对甲醇整体需求影响幅度有限,传统下游方面,本周二甲醚、甲醛开工窄幅上调,醋酸开工稍有回落,季节性因素影响下传统下游开工依旧处于较低水平;供给端,根据百川盈孚,本周甲醇国内产量再度下滑,周内西北、华东、华北地区均有甲醇装置停车,大部分前期因成本压力导致装置停车和降负的厂家保持上周开工情况,整体市场开工延续下滑走势。   下游需求较好,开工再次下滑,推高碳酸二甲酯DMC价格。   本周碳酸二甲酯DMC(华东)涨5.4%至6800元/吨。需求端,根据百川盈孚,当前下游需求尚可,电解液溶剂方面,碳酸甲乙酯新单价格向好,整体需求向好,装置开工恢复,需求增加,聚碳酸酯方面,非光气法聚碳酸酯方面,盛通聚源、利华益、中蓝国塑、中沙天津、海南华盛装置运行,本周入市采购原料,需求较好,涂料及胶黏剂以华东、华南地区为主,在碳酸二甲酯价格低点下入市采购,叠加相关替代品价格高位,对碳酸二甲酯需求支撑尚可;供给端,根据百川盈孚,本周碳酸二甲酯开工率再次下滑,装置方面,重庆东能、湖北三宁、海科新源、中科惠安、中盐红四方、浙石化装置延续停车,德普化工及石大东营地区装置停车,维尔斯装置降负荷运行,个别装置波动运行暂不稳定,其余装置运行稳定,本周碳酸二甲酯产量再次下滑。   下游需求一般,产量有所损失,推高PVC价格。   本周PVC价格上涨,PVC(电石法,长三角)涨5.4%至6825元/吨,PVC(乙烯法,长三角)涨5.0%至6890元/吨。需求端,根据百川盈孚,下游备货意愿较前期略有减弱,目前整体需求一般;供给端,根据百川盈孚,本周浙江及四川地区受极端天气影响导致的限电情况随气温的下降而有所好转,电石法PVC生产装置开工维持高位,且因企业出货表现尚可,库存延续去库趋势,多数乙烯法PVC企业维持封盘暂不报价,本周因检修损失电石法PVC0.64万吨,因检修损失乙烯法PVC0.69万吨。   风险提示:原料价格波动、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等。
      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2-08-01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