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714)

    • 2020年中国ECMO行业概览

      2020年中国ECMO行业概览

      医疗行业
      中心思想 本报告的核心观点是:2020年COVID-19疫情显著提升了中国ECMO市场关注度,推动市场规模加速扩张,但行业仍面临诸多挑战。 ECMO市场规模快速增长,但仍处于发展初期 2015-2019年,中国ECMO市场规模增长缓慢,2019年仅达5.9亿元人民币。但COVID-19疫情的爆发,使得ECMO在重症救治中的作用得到广泛认可,预计2024年市场规模将达到83.9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高达76.6%。尽管如此,中国ECMO行业仍处于发展初期,技术难度高、风险大、价格昂贵等因素限制了其快速发展。 产业链依赖进口,国产化进程缓慢 ECMO产业链上游核心材料(第三代固体中空纤维膜)依赖3M公司独家供应,导致成本居高不下且产能受限。中游ECMO主体设备生产商主要为外资企业(美敦力、索林等),国产化率低。下游应用主要集中在二级以上医院重症科室,ECMO治疗中心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 主要内容 中国ECMO行业市场综述 ECMO定义、设备详解及工作原理 ECMO(体外膜肺氧合),俗称“人工心肺机”,是为心肺衰竭患者提供暂时性辅助支持的装置。其主要设备包括血液驱动泵、一次性耗材(膜肺、管路等)和辅助设备。工作原理是将患者静脉血引流至体外,经膜肺进行气体交换后回输体内,替代部分或全部心肺功能。 ECMO分类和适用场景 ECMO主要分为VV-ECMO(静脉-静脉)和VA-ECMO(静脉-动脉)两种,前者主要用于心脏疾病,后者主要用于呼吸衰竭。 中国ECMO行业产业链分析 上游分析 上游主要为ECMO设备材料供应商,核心材料膜肺依赖进口,成本占比高达78%,限制了国产ECMO设备的发展。 中游分析 中游为ECMO设备生产商,主要为外资企业,国内企业主要生产耗材和辅助设备。ECMO设备价格高昂,单台价格在80-100万元人民币。 下游分析 下游为使用ECMO设备的医疗机构,主要集中在二级以上医院重症科室。2019年,中国ECMO治疗案例数量为5028例,其中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案例最多(198例)。 中国ECMO行业市场规模 2015-2019年,中国ECMO市场规模增长缓慢,2019年达到5.9亿元人民币。COVID-19疫情后,市场规模预计将快速增长,2024年达到83.9亿元人民币。 中国ECMO行业政策分析 目前中国尚无明确政策支持ECMO行业发展,但COVID-19疫情期间,国家卫健委认可了ECMO在重症救治中的作用,各地也出台了相关应急政策。 中国ECMO行业驱动因素分析 ECMO治疗需求上升趋势明显 中国ECMO治疗案例数量持续上升,表明市场需求不断增长。 疫情带动行业对ECMO的关注 COVID-19疫情显著提升了社会对ECMO的关注度,推动了市场扩张。 中国ECMO行业制约因素分析 ECMO治疗流程复杂,并发症发生率高,技术难度大,限制了其普及。 中国ECMO行业投资风险分析 ECMO行业投资风险主要来自高昂的投入成本、技术落地难度和市场普及难度。 中国ECMO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建立专业ECMO治疗中心 未来ECMO行业发展趋势是加强ECMO治疗中心的建设,集中医疗资源,促进技术迭代和科研发展。 中国ECMO行业投资企业推荐 报告推荐了美敦力、西安西京和宁波菲拉尔三家企业。美敦力是全球领先的ECMO设备生产商;西安西京和宁波菲拉尔主要生产ECMO耗材和辅助设备。 总结 本报告分析了中国ECMO行业的市场现状、产业链、发展趋势和投资风险。COVID-19疫情加速了中国ECMO市场的扩张,但行业仍面临诸多挑战,包括产业链依赖进口、技术难度高、价格昂贵等。未来,加强ECMO治疗中心的建设,推动国产化进程,将是行业发展的关键。 报告中推荐的三家企业分别在ECMO设备和耗材领域具有优势,值得关注。 然而,高昂的治疗费用和技术门槛仍然是制约ECMO市场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需要政府、企业和医疗机构共同努力,才能推动ECMO技术在中国的普及和应用。
      头豹研究院
      29页
      2020-02-29
    • 2019年中国无创产前基因检测行业概览

      2019年中国无创产前基因检测行业概览

      医疗行业
      中心思想 本报告的核心观点是:中国无创产前基因检测行业在2019年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市场规模巨大,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风险。 市场规模及增长潜力 2014年至2018年,中国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市场规模从18.4亿元增长至68.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8.8%。预计2023年市场规模将突破18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2.2%。这主要得益于居民消费能力提升、优生优育理念普及以及政府政策支持。 行业竞争格局与未来趋势 目前,市场集中度较高,华大基因和贝瑞和康占据主导地位,市场份额超过40%。但随着政策开放和市场竞争加剧,其他企业如安诺优达、博奥生物等也积极参与竞争。未来,联合实验室模式将成为行业发展趋势,产品升级(NIPT Plus)也将成为企业差异化竞争的关键。 主要内容 中国无创产前基因检测行业市场综述 定义及分类 无创产前基因检测(NIPT)主要用于检测胎儿染色体异常,分为基础版NIPT和升级版NIPT Plus。NIPT Plus检测范围更广,价格也更高。 NIPT产品的理论与技术基础 NIPT技术基于从孕妇外周血中提取胎儿游离DNA,结合二代测序技术实现检测。其发展依赖于胎儿游离DNA提取技术、二代测序技术以及测序成本的下降。 发展历程 行业发展历程可分为技术萌芽期(1997-2004年)、稳定发展期(2005-2013年)和快速发展期(2014年至今)三个阶段。 产业链分析 产业链包括上游仪器试剂供应、中游样本采集与检测以及下游消费三个环节。医院在产业链中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上游市场集中度高,主要由Illumina、赛默飞世尔和华大智造等企业垄断。中游主要参与者为第三方检测商、经销商和医院,合作模式包括外送测试和联合实验室两种。下游消费者主要为高龄初产妇、高危孕妇等。 行业市场规模 2014-2018年,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达38.8%,未来仍将保持高速增长。 中国无创产前基因检测行业驱动因素 居民消费能力增长与优生优育理念普及 居民消费能力提升和优生优育理念的普及,共同推动了行业消费规模的扩大。 中国孕妇检测需求与支持性政策双向驱动行业发展 孕妇对无创产前基因检测的需求以及政府的支持性政策(医保政策、补贴政策等)共同促进了行业快速发展。NIPT相比传统唐氏筛查具有更高的检出率和更低的风险。 中国无创产前基因检测行业风险分析 产妇总人数下降风险 中国育龄妇女和新生儿数量下降,对市场容量构成负面影响。 新产品研发失败风险 新产品研发涉及高技术壁垒,存在研发失败的风险。 区域性政策风险 区域性政策差异可能影响产品价格和销量。 中国无创产前基因检测行业相关政策 2015年至今,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性政策和监管性政策,促进了行业标准化发展。 中国无创产前基因检测行业发展趋势 行业竞争加剧,联合实验室成为行业未来趋势 行业竞争加剧,但华大基因和贝瑞和康两强格局趋于稳定。联合实验室模式将成为未来发展趋势。 产品升级,助力企业展开差异化竞争 NIPT Plus产品(检测染色体微缺失和微重复)成为竞争焦点,企业通过产品升级实现差异化竞争。 中国无创产前基因检测行业竞争格局 市场集中度高,华大基因和贝瑞和康占据第一梯队,其他企业分列第二、三梯队。 中国无创产前基因检测行业典型企业分析 报告对安诺优达、优迅医学和乐普基因三家企业进行了详细分析,分别从公司简介、战略定位、产品与服务、核心优势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专业观点 行业专家认为,中国无创产前基因检测行业市场空间巨大,未来将实现量价齐升。 方法论 报告的研究方法包括自主研发的算法、行业大数据分析以及多元化的调研方法。 法律声明 报告的著作权归头豹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传播或引用。 总结 本报告对中国2019年无创产前基因检测行业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涵盖了市场规模、发展趋势、竞争格局、风险因素以及典型企业案例等方面。报告指出,该行业发展迅速,市场潜力巨大,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未来,行业将朝着产品升级、联合实验室模式以及更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报告中提供的数据和分析,为投资者、企业和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
      头豹研究院
      30页
      2020-01-31
    • 2019年中国人工脊柱行业概览

      2019年中国人工脊柱行业概览

      医疗行业
      头豹研究院
      28页
      2019-12-31
    • 2019年中国血液净化耗材行业概览

      2019年中国血液净化耗材行业概览

      医疗行业
      中心思想 本报告的核心观点是:中国血液净化耗材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预计到2023年将达到395.5亿元。这一增长主要由以下因素驱动:慢性肾病患者人数持续增加,终末期肾病患者基数不断扩大;医保政策落实,居民医疗健康保障大幅增长;政策支持社会办医,独立血透中心快速发展。然而,行业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例如技术壁垒高、研发投入低等。未来,行业发展趋势将呈现进口替代日益明显,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以及独立血透中心快速发展等特点。 中国血液净化耗材市场规模及增长预测 2014-2018年,中国血液净化耗材行业市场规模由93.5亿元增长至191.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9.6%。预计到2023年,市场规模将达到395.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5.6%。 驱动行业增长的关键因素 本报告指出,中国血液净化耗材市场快速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包括: 慢性肾病患者人数持续增加: 2012年全国性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国慢性肾病患病率约为10.8%,2018年患者超过1.5亿人,终末期肾病患者约200万人。人口老龄化和慢病高发加剧了这一趋势。 医保政策的积极作用: 大病医保政策的落实有效降低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了患者接受治疗的意愿,从而增加了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数量。2014-2018年,中国居民医保基金收入和支出均持续增长。 独立血液透析中心快速发展: 国家政策支持社会办医,独立血液透析中心快速发展,成为血液净化耗材的重要销售终端。 主要内容 本报告从多个角度对中国血液净化耗材行业进行了深入分析,主要内容包括: 行业概述及发展历程 报告首先对血液净化耗材进行了定义和分类,并详细阐述了该行业的三个发展阶段:探索发现期(1940年之前)、临床应用期(1941-1969年)和创新发展期(1970年至今)。 行业产业链分析 报告对血液净化耗材产业链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包括上游原材料及设备供应商、中游耗材生产企业以及下游销售终端(综合医院和独立血液透析中心)。 上游分析 上游主要包括医用高分子材料(用于透析膜、透析管路等)和化工原料(用于透析液)。原材料成本占血液净化耗材生产成本的70%左右。 中游分析 中游是血液净化耗材生产企业,包括本土企业和外资企业。报告分析了透析器、透析管路和透析液等主要产品的特点、市场份额以及销售模式。 下游分析 下游是血液净化耗材的销售终端,主要包括综合医院和独立血液透析中心。综合医院是目前最大的销售终端,但独立血液透析中心发展迅速,未来潜力巨大。 行业驱动因素和制约因素分析 报告分析了推动行业发展的因素,例如患病人数增长、医保政策落实和独立血透中心快速发展,以及制约行业发展的因素,例如技术壁垒高和研发投入低。 行业政策分析 报告总结了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这些政策旨在规范行业发展,鼓励国产化,并支持独立血液透析中心的发展。 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报告预测了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包括进口替代日益明显、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以及独立血透中心快速发展。 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报告分析了中国血液净化耗材行业的竞争格局,指出外资企业在高端产品市场占据主导地位,而本土企业主要集中在中低端产品市场。 企业推荐 报告最后推荐了三家具有代表性的企业:暨华医疗、威力生和希尔康,并分别分析了它们的竞争优势。 总结 本报告对中国血液净化耗材行业进行了全面的市场分析,指出该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但同时也面临技术壁垒高、研发投入低等挑战。未来,进口替代将日益明显,行业集中度将不断提升,独立血透中心将快速发展。报告还推荐了三家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为投资者和行业参与者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报告数据主要基于2019年的公开信息,随着行业发展,数据可能会有所变化。
      头豹研究院
      36页
      2019-11-30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