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券商报告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会议纪要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714)

    • 华纳药厂动态点评 ――2022年半年报告

      华纳药厂动态点评 ――2022年半年报告

      个股研报
        华纳药厂(688799)   2022年8月30日,华纳药厂发布2022半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约5.92亿元,同比增加14.07%归属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约0.84亿元,同比增加21.7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约0.72亿元,同比增长21.39%。   公司营收及净利润持续稳定增长。其中销售责献较高的产品为吸入用乙酰半脱氨酸溶液、胶体果胶秘系列制剂、磷霉素氨丁三醇散、琥珀酸亚铁片等,体现公司产品在消化道、呼吸系统、抗感染领域的集群优势,以及高端化药的产业化优势。   此外,公司业务还覆盖了中药、生物大分子药物产业链,以颜危动物药材替代品、植提原料等特色中药为契入点,持续打造特色创新中药产业化平合。   业务间实现了研发、生产、销售的协调发展,和营收、利润的快速、稳定增长。同时,公司以主营业务拓展所发展起来的综合能力,培育、发展CMO/CDMO的专业平台、专业团队,为研发机构、药品持有人机构提供从小试到中试、生产验证等全面CMO/CDMO业务服务。
      头豹研究院
      11页
      2022-10-18
    • 中国肿瘤精准诊疗热点追踪: MRD动态监测行业研究报告

      中国肿瘤精准诊疗热点追踪: MRD动态监测行业研究报告

      生物制品
        中国癌症新发数量及死亡人数高居全球第一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统计,2020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1.929万例,全球癌症死亡病例996万例,中国新发癌症457万人,占全球23.7%。   精准医学是未来肿瘤治疗的发展方向   在后基因组时代,精准医学的发展不能仅限于追求治疗药物及治疗手段的精准,更应追求防控人群选择、医疗资源配给上的精准才能有效提升肿瘤思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   MRD动态监测技术贯穿于肿瘤精准诊疗全过程,实现多应用场景覆盖   MRD动态监测技术将在患者治疗期间或之后或当患者处于缓解期时,对存在于受试者体内的低水平恶性细胞进行动态监测,其主要应用场景分为辅助治疗决策、预后评估、术后复发监测、免疫治疗疗效监测、临床试验替代终点、基于新辅助治疗反应的手术决策以及临床试验受试者入组筛选。   个性化和灵敏度的高要求指示tumorinformed路线的发展   Tumor-informed路线是基于原发肿瘤组织的变异信息,形成每个惠者个性化的变异图谱并利用其进行MRD监控。个性化panel策略选取每位患者肿瘤特异性的主克降位点形成个性化基因变异图谱,更加符合肿瘤异质性特征,提高MRD动态监测的精确性,能最大化地体现MRD动态监测能力。
      头豹研究院
      44页
      2022-10-18
    • MRD动态监测技术应用场景与临床案例短报告

      MRD动态监测技术应用场景与临床案例短报告

      医疗服务
        传统肿瘤检测如影像学等方式的局限性催生患者对精准医疗的需求,作为新兴技术的MRD动态监测技术可以贯穿肿瘤精准诊疗的全过程,具有多应用场景、较强灵敏度与特异性的优势。   传统的肿瘤监测方式如影像学等,难以确定治疗终点,且在监测效果的及时准确性上具有滞后性,需要辅助精准医疗提高监测结果的灵敏度、特异性以及准确性;而MRD动态监测技术可以测试患者体内的低水平恶性细胞含量,具有术后复发监测、预后评估等临床指导意义,适用于通过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手段达到根治性治疗/完全缓解的患者人群,其应用领域分为血液肿瘤以及实体瘤;近年来,受到实体瘤患者基数庞大、实体瘤个体化差异大等因素影响,MRD动态监测重心逐步向实体瘤拓展。   肿瘤全生命周期管理有降低医疗成本、节约医疗资源等优势,通过MRD动态监测技术对全流程的赋能将填补辅助治疗决策、预后评估、术后复发监测等应用场景模块。   肿瘤全生命周期贯穿了患者从筛查、诊断、治疗到预后及疗效监测全过程,可以降低医疗成本、节约医疗资源、提高就医效率,利于精准分类以及治疗患者,以提高患者的治愈率、生存率,促进患者康复;MRD动态监测技术将在患者治疗期间或之后,或当患者处于缓解期时,对存在于受试者体内的低水平恶性细胞进行动态监测,其主要应用场景分为辅助治疗决策、预后评估、术后复发监测、免疫治疗疗效监测、临床试验替代终点、基于新辅助治疗反应的手术决策以及临床试验受试者入组筛选。
      头豹研究院
      23页
      2022-10-17
    • MRD动态监测与癌症术后治疗策略革新

      MRD动态监测与癌症术后治疗策略革新

      医疗服务
        MRD动态监测有望将临床试验终点提前,缩短临床试验时间,降低药物研发的成本,同时有助于肿瘤药物快速上市或加速已上市药物的适应症拓展的审批通过;MRD动态监测可精准检测癌症复发和转移中释放的微小残留病灶,有望作为一个可靠指标来指导术后辅助用药,帮助通常只应用于常规用药的药品加入辅助用药。   临床试验时,可利用所试药物治疗后MRD转阴作为依据,为惠者分层,并富集高复发风险的患者,从而有针对性地分析药物疗效,帮助肿瘤药物上市。   在真实临床世界中,MRD动态监测可在术后长期监测肿瘤复发或转移风险;为医生提供更多决策支持;准确评估治疗方案的预期效果,监测疾病的进展,辅导临床治疗方案的调整;MRD动态监测显著早于影像学发现复发或进展病灶,辅助医生尽早调整治疗方案,改善预后,进一步提升惠者术后生存率。   MRD动态监测可为惠者匹配更合适的治疗方案,避免过度治疗,达到精简治疗和用药的效果,从而节约医保支出,同时减轻患者负担。   MRD动态监测服务企业和制药企业常见合作模式包括新适应症及伴随诊断产品开发、创新药物研发及商业化进程推进和共建中心实验室,参与合作的制药企业大多为行业头部。   MRD动态监测可用于向药物临床研究阶段的患者筛选和治疗方案有效性评估,未来有望伴随向药物行业的快速增长而得到发展,应用领域将由现今较为常见的免疫治疗向靶向治疗扩张。
      头豹研究院
      22页
      2022-10-14
    • 2022年PD-1与EGFR靶点药行业概览:两大靶点,拥挤的赛道,谁又能从中脱颖而出?

      2022年PD-1与EGFR靶点药行业概览:两大靶点,拥挤的赛道,谁又能从中脱颖而出?

      医药商业
        PD-1行业市场综述   PD-1 是一种细胞表面受体,通过防止 T 细胞活化向调节免疫系统对人体细胞的反应,尽管 PD-1/PD-L1 抑制剂已经证实在各个癌症领域具有疗效优势,但现阶段高昂的治疗费用仍是该药的重要限制   PD-1靶点的介绍   PD-1是指 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一种于 T 细胞及 pro-B 细胞上表达的免疫检查点受体,可结合两种配体 PD-L1 及 PD-L2。PD-1 是一种细胞表面受体,通过防止 T 细胞活化向调节免疫系统对人体细胞的反应。   PD-1的作用   肺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肺癌的发病率、死亡率均高居恶性肿瘤之首,分别为53.57/10万、45.57/10万,严重威胁着国民的健康。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约占肺癌的84%,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已属晚期,其治疗手段比较局限,5年生存率仅为2%。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研究突飞猛进:机体免疫系统除了有免疫监视清除肿瘤细胞作用,在某些阶段还促进肿瘤免疫逃逸,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   研究显示程序性死亡分子1(programmed death 1, PD-1)/ PD-1配体(PD-1 ligand, PD-L1)信号通路的激活可导致免疫抑制性肿瘤微环境形成,使肿瘤细胞逃避机体免疫监视和杀伤,而阻断PD-1/PD-L1信号通路可以逆转肿瘤免疫微环境,增强内源性抗肿瘤免疫效应。目前免疫检查点阻滞剂抗PD-1、抗PD-L1抗体因其特异性强、副作用低、肿瘤控制时间长等优点已成为治疗NSCLC新方向。   尽管 PD-1/PD-L1 抑制剂已经证实在各个癌症领域具有疗效优势,但现阶段高昂的治疗费用仍是该类药品在临床使用的限制因素之一。随着PD-1/PD-L1抑制剂纳入医保目录,极大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这使得我国广大癌症患者能尽快享受政策福利,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
      头豹研究院
      12页
      2022-10-10
    • 短报告_2022年上半年中国医疗健康领域投融资趋势总结,生物技术公司之药明生物、传奇生物、金斯瑞生物科技正驶入行业快车道

      短报告_2022年上半年中国医疗健康领域投融资趋势总结,生物技术公司之药明生物、传奇生物、金斯瑞生物科技正驶入行业快车道

      医疗服务
        整体而言,2022年上半年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投融资总额近100亿美元(约647.6亿人民币),同比下降超40%,资本市场热度放缓。但创新药、医疗器械及企业服务赛道(主要为CRO服务和CDMO服务),逆市升温。较于全球看,中国医疗健康融资轮次逐步往后移,在一定程度表明资本趋于理性,偏爱成熟标的,也反映出投资者风险厌恶水平逐渐变大   细胞及基因治疗等新兴生物技术,持续性技术创新需求高、天花板高。投资机构对其保持较高热度,而且对其早期轮次比重逐步增加   全球医疗健康领域投融资趋势   受地缘政治冲突、新冠疫情、高债务、高通胀等因素的影响,2022年上半年,全球医疗健康产业投融资市场整体趋于冷静,并未有预期乐观。投融资总额达427亿美元(约2.777.3亿人民币),同比2021年上半年下降了43%   中国医疗健康领域投融资趋势   2022年上半年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投融资总额同比下降超40%,资本市场热度放缓.与全球医疗健康投融资情报相近。但从投融资轮次视角者,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投融资轮次逐步往后移,在一定程度表明资本趋于理性,偏爱成熟标的,也反映出投资者风险厌恶水平逐渐变大;相反全球医疗健康投融资轮次逐步前移,这也说明投资者对全球和中国医疗健康产业风险偏好明显不同,导致其对全球和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投资轮次不同   中国医疗健康行业细分赛道之生物技术   细胞及基因治疗等新兴生物技术,持续性技术创新需求高、天花板高。投资机构对其保持较高热度,而且对其早期轮次比重逐步增加.是新兴生物技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随若细胞治疗产品开始商业化.基因编辑技术应用场景不断拓展,资本对CGT(细胞及基因治疗)生物技术保持较高热度,有望助力其成为未来医疗革新的创新疗法
      头豹研究院
      22页
      2022-09-15
    • 医美产业链系列之2022年中国胶原蛋白行业概览:从巨子生物、锦波生物、华熙生物看美丽与健康新篇章(摘要版)

      医美产业链系列之2022年中国胶原蛋白行业概览:从巨子生物、锦波生物、华熙生物看美丽与健康新篇章(摘要版)

      医疗服务
        重组胶原蛋白新蓝海、新风口:胶原蛋白可分为动物源及重组胶原蛋白,其中重组胶原优势相对明显,目前进入渗透率稳步提升的阶段。相较于传统的动物源胶原蛋白,重组胶原蛋白生物活性及相容性更高、免疫原性和风险性更低,具备更安全、成本更低的优势。2021年中国重组胶原蛋白市场规模达108亿元,渗透率达37.7%   胶原蛋白应用领域丰富,其中在医美注射针剂细分赛道发展增速快、未来空间大:长期而言,基因工程生产的胶原蛋白若能保持较好的生物活性、达到生医级材料要求,且大规模量产降低生产成本,胶原蛋白有望成为透明质酸升级版,市场空间值得期待。中短期来看,一方面注射针剂领域胶原体量较大程度取决于存量企业(双美生物+长春博泰)产能供给,预计动物源胶原蛋白针剂仍将维持中高端定位,竞争格局双美生物先发优势显着、胶原市场教育领先者品牌形象已确立,预计仍处于领先地位;另一方面重组胶原蛋白修复功效突出、低免疫原性但支撑性弱于动物源情形下预计多用于水光抗衰领域,龙头企业均有产品管线布局,尚处于共同做大市场阶段、竞争格局较好
      头豹研究院
      15页
      2022-09-08
    • 2022年慢病毒载体生产系统行业研究报告

      2022年慢病毒载体生产系统行业研究报告

      医药商业
        01 CGT技术以载体为核心,工艺开发和质控难度大   载体分为病毒载体和非病毒载体两大类,目前88%的在研的基因治疗药物递送系统使用病毒载体。慢病毒作为替代逆转率病毒的载体,保留了高表达效率和长表达时间的优点,还具备将其基因组整合到非分裂细胞中并进行转导,感染能力提升等优势。   02 稳定细胞系工艺生产慢病毒载体可以提升产能、降低成本   稳定细胞系工艺旨在将目标基因及病毒包装基因插入生产细胞系,构建可以稳定表达生产目标病毒的细胞系,当细胞系被扩增到一定数量时,无需转染就可以直接生产病毒载体。稳定细胞系工艺生产避免多质粒转染,无需使用质粒,简化生产步骤,降低生产成本,满足大量、长期的生产。   03 CGT行业火热发展,从而带动慢病毒载体生产行业的进步   CGT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将会带来更多的慢病毒载体需求,因此,如何提高慢病毒载体的生产能力、降低慢病毒载体的生产成本成为重要内容,更高效低价的慢病毒生产系统也会受到CGT行业中企业和研究机构的更多关注。
      头豹研究院
      36页
      2022-08-31
    • 2022年中国止血材料行业概览:发展现状对比分析研究报告(摘要版)

      2022年中国止血材料行业概览:发展现状对比分析研究报告(摘要版)

      医疗服务
        止血方法主要依据凝血机制应运而生   止血方法主要依据不同的凝血机制应运而生,现阶段主要采用的止血方法有手术技术、止血器械、药物止血、压迫止血和局部止血材料五大类别。   2021年我国可吸收止血材料市场规模就2020年下降趋势后出现反弹,约33亿元人民币,随着后疫情时代对非紧急手术的批量会逐渐宽松,预计在2022年市场规模将达到43亿元人民币   新型可吸收止血材料分类多样,优势相较于其他止血方法显著   根据功能特性而言,新型可吸收止血材料可分为四类:物理止血、生物止血、混合型和纤维蛋白胶。2021年我国可吸收止血材料市场规模就2020年下降趋势后出现反弹,约33亿元人民币,随着后疫情时代对非紧急手术的批量会逐渐宽松,预计在2022年市场规模将达到43亿元人民币。   我国市有可吸收止血材料相关产品类别覆盖较全,主要参与者和竞争格局已成形   我国市有可吸收止血材料产品类别较多,但在少数壁垒较高的细分产品仍然需要一段时间的发展方能与国际平齐,我国市场主要参与者和市场格局已大致成形。   止血材料因技术壁垒和行业准入门槛较高,近年来备受资本青睐,但是行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企业仍需与资本方进行一段时间磨合,才能在赛道内出现明朗的资本市场投融资趋势。
      头豹研究院
      13页
      2022-08-23
    • 2022年中国3D生物打印行业概览:发展现状对比分析研究报告(摘要版)

      2022年中国3D生物打印行业概览:发展现状对比分析研究报告(摘要版)

      医疗器械
        随着3D打印技术的不断更迭,现阶段3D打印凭借高精度、个性化制造及可打印复杂结构等优势,逐渐渗透到航空航天、汽车工业、船舶制造、轨道交通、电子工业及生物医疗等多个领域。   本报告为3D生物打印市场的分析报告,主要围绕3D打印技术在生物医疗领域的交叉应用进行分析,受人口老龄化影响,再生医学相关行业发展逐渐起步,而3D生物打印正处于再生医学的风口浪尖,其在再生组织器官当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从产业链的角度出发,3D生物打印的技术是否足够支撑其打破现有行业下游市场应用的格局进行洗牌?现阶段打印出来的产品多为骨科、牙科材料。至于打印出的成品类器官多用于药物筛选,距离再生医学远期的再生组织器官移植相差甚远。   3D生物打印应用领域或将逐渐扩张,市场前景可期   3D生物打印是3D打印技术在生物医疗领域的交叉应用3D生物打印的基本流程包括结构数据采集、3D模型设计、细胞及生物材料选择、组织结构打印及体外培养、功能测试,最终应用于研究或临床。2026年预计全球生物打印将达到23亿美元,2021-2026年间将以22%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2013年后,欧洲市场禁止进行化妆品动物实验,道德测试会持续助力市场高速增长。   3D生物打印市场远期需求量大,但仍面临部分技术瓶颈   与3D生物打印作为新兴的新技术、新工艺,广泛应用多个医学领域,医疗健康服务需求增长将带动3D生物打印应用增加,有助于行业持续扩容。相关技术仍然面临瓶颈,血管网络供应、细胞技术打印材料等方向仍然需要进一步技术支持。   国内外3D生物打印企业竞争所专攻领域尚未形成统一   纵观国内外多家3D生物打印企业,各个公司专注领域较为分散,尚未得到统一,但普遍出现研发成本较高的现象,甚至个别企业出现亏损的财务状况。3D生物打印行业仍面临较大挑战。
      头豹研究院
      13页
      2022-08-09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