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737)

    • 淋巴瘤药物

      淋巴瘤药物

      化学制药
        1.淋巴瘤药物行业定义   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临床表现多样,通常以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为特征,亦可侵犯鼻咽部、胃肠道、骨骼和皮肤等结外器官引起相应器官的受损,常伴有发热、消瘦、盗汗等全身症状。利妥昔单抗是治疗淋巴瘤的主要药物,在非霍奇金淋巴瘤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领域利妥昔单抗仍是临床经典治疗方案。   2.淋巴瘤药物行业分类   淋巴瘤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L)与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两类,其中NHL约占90%左右,具有病理类型多,异质性强等特点。针对淋巴瘤不同病理类型,有不同药物分类。   3.淋巴瘤药物行业特征   中国淋巴瘤药物行业特征包括:较大市场增长空间、高技术壁垒、监管趋严。   4.淋巴瘤药物发展历程   中国淋巴瘤药物行业自1997年利妥昔单抗成为FDA准治疗肿瘤的第一个单克隆抗体开始进入启动期,科学家、临床学家、病理学家等对淋巴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认识不断清晰,最终达成共识。在2001年至2020年,众多淋巴瘤药物与疗法诞生,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目前淋巴瘤治疗水平提高,患者存活率提升,但医疗成本昂贵。如今有许多新疗法、新药出现,推动了淋巴瘤治疗的发展,但目前仍具有适用症与价格的局限性,行业未来仍具较大发展空间。
      头豹研究院
      1页
      2023-03-28
    • 结构性心脏病介入器械

      结构性心脏病介入器械

      医疗器械
        1.结构性心脏病介入器械行业定义   结构性心脏病是指由心脏组织或瓣膜畸形引起的心脏的物理和生理变化,许多结构性心脏病是先天性的,有些结构性心脏病则是在患者以后生活中形成的。结构性心脏病的治疗方式有三种,药物治疗、经导管介入和开心手术。结构性心脏病介入器械用于介入治疗中,常见的介入器械有先天性心脏病封堵器、心源性卒中封堵器和心脏瓣膜产品等。   2.结构性心脏病介入器械行业分类   结构性心脏病介入器械按照应用领域可主要分为三大类,分别是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器械、心源性卒中介入器械和瓣膜病产品。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器械主要为先天性心脏病封堵器,产品主要包括房间隔缺损封堵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及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心源性卒中封堵器产品主要包括卵圆孔未闭封堵器及左心耳封堵器。其中,卵圆孔未闭封堵器是一种沿血管送至患者心脏内未闭合卵圆孔处的医疗器械;左心耳封堵器为一种封堵左心耳以预防左心耳内血栓形成及脱落,从而预防心源性卒中的医疗器械。瓣膜病的起因是四个心脏瓣膜(即主动脉瓣、肺动脉瓣、二尖瓣及三尖瓣)中的一个出现瓣膜狭隘或关闭不全导致的心脏疾病。按患病率计,主动脉瓣狭隘及二尖瓣反流是最常见的类型。瓣膜性心脏病的患病率具有显著的地域差异。例如,老年人口的筛查研究显示英国及中国境内中重度三尖瓣反流的患病率分别为2.7%及1.1%。
      头豹研究院
      1页
      2023-03-24
    • 儿科医疗服务

      儿科医疗服务

      医疗服务
        1.中国儿科医疗服务行业定义   儿科是一门全方位研究人类从幼儿时期到青少年时期的身心发育、医疗保健以及疾病防治等方面的医疗科学。儿科范围内主要处理的是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健康、卫生问题,研究的是幼儿时期到青少年时期的生长发育规律、提高其身心健康水平和促进疾病防治质量的提升。不同国家所划分的儿科年龄范围各有不同,大体上是按照婴儿期至青少年期为儿科范围。儿科主要以系统划分呼吸、消化、神经、血液、肾脏、内分泌、遗传代谢、免疫及新生儿医学等二级科目。   2.中国儿科医疗服务行业分类   中国儿科医疗服务行业可以按人体系统进行具体划分,大致可以分为呼吸科、消化科、神经科、血液科、肾脏科、内分泌科、遗传代谢科、免疫科和新生儿医学科等。   3.中国儿科医疗服务行业特征   中国儿科医疗服务行业从宏观上来看主要呈现出三个特征:供不应求、需求量大和准入门槛高,这三个特征都是从正面或侧面说明了中国儿科医疗服务行业的巨大消费前景和光明发展未来。   4.中国儿科医疗服务发展历程   历史悠久:中国儿科医疗服务行业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末西学进入中国;建国后中国儿科医疗伴随着经济水平的一定提升而有所发展;到了改革开放时,由于国家对于经济发展的侧重,此时尚属于研发投入阶段;现在中国儿科医疗服务行业已经到了全新发展阶段,受到国家政策的扶持。在其上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受到社会因素、经济水平和医学技术因素等综合影响,导致发展到如今依旧存在着儿科医师严重缺乏、儿科专用药紧缺和儿科医疗资源不足的状况。
      头豹研究院
      1页
      2023-03-23
    • 动物疫苗

      动物疫苗

      化学制药
        1.动物疫苗行业定义   疫苗是一种用于人工主动免疫,是由病原微生物、寄生虫或其组分、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生物制品。动物疫苗是为了改善动物的健康和福利,以符合成本效益的方式增加牲畜产量,防止家畜和野生动物的疫病从动物传染给人的疫苗。根据疫苗所含抗原成分的不同,动物疫苗又可分为单价苗、多价苗和混合苗。   2.动物疫苗行业分类   根据技术路线,动物疫苗可分为常规疫苗、基因工程疫苗、合成多肽苗及抗独特型抗体疫苗。常规疫苗指由细菌、病毒、立克次氏体、螺旋体及支原体等完整微生物制成的疫苗。基因工程疫苗指利用生物技术制备的疫苗。合成多肽苗及抗独特型抗体疫苗为新型疫苗。   3.动物疫苗行业特征   中国动物疫苗行业特征为:市场集中度高、规范化发展、产品结构不合理和专业人员相对匮乏。   4.动物疫苗发展历程   自1952年《兽医生物药品制造与检验规程》出台,动物疫苗行业经历了从粗放式管理到规范化发展的阶段。自2011年,政府招标苗的市场占比及份额逐步扩大,并且《畜牧业十三五规划》体现出中国政府针对中长期动物防疫的方向及决心。中国政府对动物疫情严控严防的态度一方面促进政府端对行业市场需求提升,利好于动物疫苗终端应用,另一方面利于行业出清,将低质低价的动物疫苗从行业中淘汰。
      头豹研究院
      1页
      2023-03-22
    • 2022年中美IVD(体外诊断)行业对比,国产替代路在何方?

      2022年中美IVD(体外诊断)行业对比,国产替代路在何方?

      医疗服务
        体外诊断,即IVD(In Vitro Diagnostic)是指在人体之外,通过对人体样本(各种体液、细胞、组织样本等)进行检测而获取临床诊断信息,进而判断疾病机体功能的产品和服务   当代体外诊断的发展伴随生物化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领域的发展而发展,体外诊断的方式与病症范围也在不断扩充,并且随着政策的规范,体外诊断的发展不断注入新的动力   随着我国老龄化深入,人均可支配医疗收入,国家政策向着医疗阶段前移的过程等影响,国内体外诊断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随着技术的更新,以及发展中国家的医疗提升全球体外诊断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体外诊断(IVD)产业链由上游的生物制品原料,精细化学原料,电子器件等组成,中游则是不同种类的IVD生产商组成,其应用场景则是公立医院与私立医院,政府卫生部门等   由于IVD原料占据成本比例较高,受疫情影响与世界格局影响使得国产供应链需求上升,伴随中国企业技术的提高,国产替代原材料有望提速。预计2022年-2025年,IVD原料市场规模增速有望达到19.3%
      头豹研究院
      14页
      2023-03-13
    • 2022年中国专精特新系列研究报告:中药行业 ――守旧创新迎发展

      2022年中国专精特新系列研究报告:中药行业 ――守旧创新迎发展

      中药
        院外市场开发,促进基层市场扩容,有望实现院内销售向院外转变   随着医改政策的实施和落实,医保品种、集采品种和基药品种,将成为医院应用的品种,失去医院准入资格的中成药品种增多,将从院内转向院外,开辟新市场。   专精特新中药上市企业成长能力、盈利表现及创新能力整体优于行业平均水平,具有较好的发展潜力   专精特新企业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的特征,研发投入占比较高。专精特新中药上市企业与整体行业平均水平相比,具有较高的研发占比。2022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在10亿元以上、销售毛利率40%以上,整体盈利表现优于中药板块,具有较强发展潜力。   新的注册分类审批重新推动中药新药研发,中药新药申报和获批数量高增,平均审批时间大幅减少,中医药特色优势得以发挥   随着行业政策加速落地,未来发展趋势清晰,或将加速市场扩容。中药注册分类重大改革,分类更简洁,充分适应中药研发规律;“三结合”中药评审体系,强调人用经验在中药传承创新中的作用,二者指明研发路径,助力中药传承创新。2021年中药申报数量为1371个(+190%),达到近6年中药申报数量的巅峰;批准12个中药新药上市,批准数量创新高。中药创新发展趋势清晰,焕发生机。
      头豹研究院
      23页
      2023-03-08
    • 2022年中国IVD(体外诊断)公司对比,谁是最大体外诊断龙头?

      2022年中国IVD(体外诊断)公司对比,谁是最大体外诊断龙头?

      医疗服务
        体外诊断,IVD(In Vitro Diagnostics),是指在人体之外,通过对人体样本(血液、体液、组织等)进行检测而获取临床诊断信息,进而判断疾病或机体功能的产品和服务。   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的《医疗器械分类目录》标准,体外诊断归属于6840临床检验分析仪器类。   目前我国的体外诊断主要分为生化诊断、免疫诊断、分子诊断、微生物诊断、血液诊断、POCT(即时诊断)等。   体外诊断的细分:生化诊断主要用于常规检测包括血常规,尿常规等,而免疫诊断则涵盖范围较广,包括传染病,HIV,病毒,肿瘤等都有对应的检测项目。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经济水平的提升、人民健康意识日趋增强,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大幅提升,为体外诊断行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自2005年以来,国家对包括体外诊断在内的生物高新技术颁布了一系列鼓励、支持政策,国内体外诊断企业在技术、产品、设备领域均取得突破   从增速上看,不同的诊断市场规模以及增速是不同的,从增速上看:分子诊断>免疫诊断&POCT&生化诊断>其他IVD诊断   我国体外诊断的市场规模从2016年约450亿人民币增长至2021年1243亿人民币,期间年化复合增长率为22.5%。
      头豹研究院
      13页
      2023-03-06
    • 行业概览_2022年中国数字医药营销行业概览:医百科技、医脉通、阿里健康——数字化贯穿医药营销全链条(摘要版)

      行业概览_2022年中国数字医药营销行业概览:医百科技、医脉通、阿里健康——数字化贯穿医药营销全链条(摘要版)

      医药商业
        数字医药营销处于爆发期,但发展阶段尚未成熟   在现阶段的中国,数字医药营销成为药企尝试的新兴工具,加速信息化升级,实现医药市场全产业链流程的数字化成为众多药企的一致目标。中国医药数字化营销服务行业虽然处于行业爆发期,但从发展阶段来看仍处于较早期的发展阶段,正在从利用流量进行产品推广向数字化营销转型,医药行业的数字化比其他行业滞后   中国数字医药营销市场未来发展前景广阔,市场体量会稳中增加   中国的数字医疗营销市场从2016年的15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21年的272亿元人民币,复合年增长率为78.5%;中国医药数字化营销市场规模在过去3年以20%左右的增速逐年增长。鉴于医生在医疗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预计拥有丰富医生资源的平台的渗透率将迅速增长;市场的参与者将不得不通过激烈的竞争来吸引、保留和吸引医生用户   中国数字医药营销市场备受资本市场青睐,行业热度高   近年来“互联网+”医疗、医疗信息化等行业在整体医药二级市场上的融资事件和融资金额均在行业中崭露头角,数字医药营销企业受到积极影响。自2020年以来在数字医药营销行业一级市场中出现大额融资事件的频率增高,其中不乏知名度较高的PE、VC企业
      头豹研究院
      15页
      2023-03-02
    • 2022年中国生物试剂行业:完善“医药供应链”安全(摘要版)

      2022年中国生物试剂行业:完善“医药供应链”安全(摘要版)

      化学制药
        生物试剂助力基础科研、生物医药、疫苗、体外诊断等产业蓬勃发展。在科研创新崛起趋势下,中国生物试剂行业市场增长潜力可观,预计到2025年,其有望达到432.8亿人民币,2021-2025年复合增长率为21.1%   生物试剂由于制造难度较高及其依赖进口,外资品牌对分子类、蛋白类及细胞类生物试剂的市场占有率高,国产试剂仍有很大的替代空间,在医药供应链安全背景下,国产替代或将加速进行   生物试剂种类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而逐渐丰富   生物试剂是生命科学研究中使用的各类试剂材料,作为消耗性工具在科研活动中被广泛使用,具有品类繁杂、数量众多等特点。根据材料和用途的不同,生物试剂可以分为分子类试剂(核酸、载体、酶等)、蛋白类试剂(重组蛋白、抗体等)、细胞类试剂(细胞系、转染试剂、培养基等)   生物试剂产业链上游为生物和化学原料、生产设备、包装材料及耗材供应商,中游为生物试剂生产商,下游用户包括科研院校、高通量测序服务企业及体外诊断试剂生产企业等   分子类试剂细分种类丰富,是基因工程技术的重要工具,国内市场格局分散,由外资品牌主导;蛋白类生物试剂主要是指蛋白质大分子实验中所需要的试剂类型,抗体类占据主要市场份额;细胞类生物试剂主要指围绕体外细胞进行的实验中所需要用到的试剂类型   外资品牌长期垄断市场,国产生物试剂替代刻不容缓   外资品牌在生物试剂领域布局较早,拥有平台化的开发体系、专业化的人才积累、稳定化的生产工艺,具备较为深远的品牌影响力。国产品牌在技术储备、人才积累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外资品牌长期垄断市场,国内科研机构对于生物试剂的进口依赖程度较高。随着国内生命科学产业对上游供应链的安全愈加重视,国内生物试剂有望逐步替代进口品牌,扩大国产市场份额
      头豹研究院
      15页
      2023-02-23
    • 2022年中国医药生物科技创新研究短报告

      2022年中国医药生物科技创新研究短报告

      化学制药
        生物科技产业的应用场景及市场规模生物科技产业主要分为生物制药、医疗器械以及前沿医疗技术;2016年至2021年,全球生物科技公司数量的年复合增长率在11.0%,高于同期全球医药市场水平;其中中国市场因利好政策、人才引进、生物技术发展等因素影响将进一步扩大。   中国医药生物科技行业驱动因素   ①利好政策引导:国家从药物研发、医疗保障、医药服务等方面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医药生物科技市场高质、有序地发展,也为地方政府制定相关区域性政策提供指导意见;   ②人才引进与集聚:近年中国高端人才红利显著,利于提高医药生物产业的科研水平,促进科研成果转化,而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的建设利于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促进同业间的分工交流与合作;   ③火热的一二级市场:由于疫情催热疫苗、创新药等业务板块,2021年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投融资环境趋暖,同时相关企业通过对外增资、设立基金管理公司、成立私募企业等方式在一级市场布局;   ④生物技术发展:中国医药市场的研发开支增速远高于全球同期水平,利于提高医药市场研发的积极性,提高在基因编辑、细胞治疗等前沿生物技术水平,推动相关产品的商业化进程;   ⑤社会需求增加:全球性的疫情催生民众对新冠疫苗等抑制病毒的产品需求,形成各个国家对相关产品研发与生产的攻关重点,为疫苗板块的企业带来了研发热情与动力,实现疫苗业务板块营收的高增长。
      头豹研究院
      21页
      2023-02-22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