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会议纪要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1388)

    • CDMO收入快速增长,股份支付和研发费用影响净利率

      CDMO收入快速增长,股份支付和研发费用影响净利率

      个股研报
        和元生物(688238)   事件: 公司发布 22 年一季报, Q1 实现收入 0.73 亿元(+56.85%)、归母净利润为 0.12 亿元(+28.78%)、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0.11 亿元(+26.18%)。整体业绩符合预期。   业务订单充足, CGT CDMO 收入保持快速增长。 拆分来看,一季度CRO 业务收入 0.11 亿元(+13.93%)、 CDMO 业务收入 0.61 亿元(+69.28%),公司在手订单充裕, IND-CMC 发展迅速,其中服务亦诺微和复诺健的溶瘤病毒项目均已进入 II 期临床,未来将贡献丰富商业化订单收入。   毛利率稳步提升,股份支付和研发费用影响净利率。 得益于公司CDMO 业务规模效应的体现,一季度公司整体毛利率同比提升 5.24pct至 51.08%。费用端, 22Q1 期间费用率合计 32.81%(+6.97pct),其中管理和研发费用率分别同比提升 4.89 和 3.77pct,主要是 1) 2021年 4 月实施期权激励计划, 22Q1 确认股份支付 468.79 万元; 2) 研发投入力度加大。 22Q1 公司净利率为 16.51%,同比下降 3.60pct。   维持“买入”评级。 公司是国内细胞基因治疗 CDMO 行业先行者,近十年发展打造优质的基因治疗载体开发和生产工艺及质控平台,业务覆盖全面,近年来项目数迅速扩充,在手订单充裕,有望乘行业发展东风实现快速发展。 预计 22-24 年归母净利润为 0.85/1.14/2.41 亿元,对应当前 PE 为 97/72/34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客户拓展不及预期,订单量不及预期,新产品开发不及预期,价格降幅超预期。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2-04-28
    • 由“跑马圈地”转为“精耕细作”,盈利水平显著提升

      由“跑马圈地”转为“精耕细作”,盈利水平显著提升

      个股研报
        金域医学(603882)   事件:2022年4月26日晚,公司发布2021年年度报告: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19.43亿元,同比增长44.88%;归母净利润22.20亿元,同比增长47.03%;扣非净利润21.89亿元,同比增长50.18%。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0.88亿元,同比增长37.09%;基本每股收益4.80元,拟向全体股东每股派发现金红利1.28元(含税)。   其中,2021年第四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3.26亿元,同比增长37.64%;归母净利润5.47亿元,同比增长20.37%;扣非净利润5.41亿元,同比增长23.54%。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0.22亿元。   同日,公司发布2022年第一季度报告,公司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2.51亿元,同比增长58.70%;归母净利润8.50亿元,同比增长58.00%;扣非净利润8.37亿元,同比增长57.84%。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0.90亿元,同比下滑43.78%。   告别“跑马圈地”,转向“精耕细作”的高质量发展   2021年,公司第三方医学诊断服务实现营业收入113.04亿元,同比增长43.63%;其中大规模新冠筛查约为18亿元。公司产品结构和客户结构持续优化,实现高质量增长:   (1)公司以临床和疾病为导向,不断完善产品线,截止目前共拥有检验技术75类,对外提供服务项目总数超3,000项。2021年重点疾病领域业务高速增长:实体肿瘤、神经&临床免疫、感染性疾病(不含新冠)、血液疾病的诊断业务收入分别同比增长45.87%、38.21%、34.81%、31.90%。扣除新冠收入后,公司的特检业务占比达50.45%,高端检测项目已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2)公司客户结构进一步优化,其中三级医院合作家数进一步增加,三级医院客户收入占比(扣除新冠)进一步提升至35.86%,收入同比增长33.27%,其中Top100三级医院同比增长55.11%,销量增长远高于其他客户群体,带动公司整体业务向高端层次发展;客户单产同比提升42.10%。   (3)公司合作共建实验室业务增长迅速,成为医检业务增长重要动力。运营共建项目670个,新拓展项目150余个,客户结构持续优化,二/三级医院数量占比提升至80%,贡献业务占比85%。   规模效应和项目结构优化提升毛利率,净利率亦实现同比提升   由于省级实验室前期已基本布局完毕,公司的固定资产投入和人员增长放缓,收入规模大幅上升,导致固定成本费用的摊薄效应明显;同时随着高端项目和优质客户收入占比不断提升,项目结构、客户结构得到优化,2021年综合毛利率提升0.60pct至47.29%,其中主营业务毛利率提升0.45pct至47.20%,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2.02%、7.43%、4.34%、0.08%,同比分别变动+0.01pct、-0.12pct、-0.48pct、-0.13pct,整体净利率同比提升0.70pct至19.79%。2022年第一季度,公司的整体净利率同比提升0.74pct至21.39%。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2022-2024营业收入分别为130.84亿/122.15亿/130.30亿,同比增速分别为10%/-7%/7%;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51亿/17.07亿/17.27亿,分别增长-8/-17%/1%;EPS分别为4.40/3.66/3.71,按照2022年4月26日收盘价对应2021年16倍PE。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持续影响的风险;监管政策变动风险;市场竞争风险;检验项目价格下降风险。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2-04-28
    • 营收持续高增长,盈利能提同比大幅提升

      营收持续高增长,盈利能提同比大幅提升

      个股研报
        纳微科技(688690)   事件:公司发布22年一季报,Q1实现营业收入1.41亿元(+111.70%)、归母净利润为0.61亿元(+176.23%)、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56亿元(+176.56%)。整体业绩略超预期。   营收持续高增长,奠定全年业绩基础。公司一季度延续近年的快速增长趋势,保持100%以上增速,主要是亲和层析介质、离子交换层析介质、硅胶色谱填料、磁珠等产品收入大幅增长。根据过往数据,Q1作为销售淡季仍取得优异增速,全年营收快速增长基础稳固。中期来看得益于公司良好得到客户拓展情况以及临床订单商业化等因素,预计仍将保持高速增长。   毛利率环比稳定,盈利能提同比大幅提升。Q1公司整体毛利率为83.73%,同比提升5.75pct,得益于销售规模的扩大,环比已稳定在83%以上。费用率方面,一季度期间费用率合计35.67%,同比下降1.42pct,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3.52%/11.15%/11.41%/-0.42%,研发费用率减少相对较多,从绝对值上来看仍保持快速增长。对应Q1净利率提升10.57pct至43.90%,随着公司生产与销售规模的迅速扩张,盈利能力预计可保持稳中有升态势。   维持“买入”评级。公司是国产色谱填料行业领军企业,依托纳米微球底层制备技术创新优势,已积累形成较齐全的产品线、规模化生产能力和专业高效的应用技术服务能力,在下游生物制药行业蓬勃发展以及国产替代潮流下有望实现快速增长。预计公司22/23/24年预测归母净利润为2.98/4.31/6.37亿元,对应当前PE为90/62/42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客户拓展不及预期,订单量不及预期,新产品开发不及预期,价格降幅超预期。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2-04-26
    • 21年常规业务恢复较为明显,22Q1新冠检测贡献增量可观

      21年常规业务恢复较为明显,22Q1新冠检测贡献增量可观

      个股研报
        万孚生物(300482)   事件: 2022 年 4 月 24 日晚,公司发布 2021 年年度报告: 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 33.61 亿元,同比增长 19.57%;归母净利润 6.34 亿元,同比增长 0.04%;扣非净利润 5.51 亿元,同比下降 6.74%。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6.65 亿元, 同比下降 37.38%; 基本每股收益 1.43元, 拟向全体股东每 10 股派发现金红利 3.00 元(含税) 。   其中, 2021年第四季度实现营业收入8.54亿元,同比增长33.90%;归母净利润 0.07 亿元,同比下降 89.45%;扣非净利润-0.03 亿元,同比下降 109.64%。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3.95 亿元,同比下降12.86%。   同日,公司发布 2022 年第一季度报告,公司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26.25 亿元,同比增长 276.87%;归母净利润 9.04 亿元,同比增长481.32%;扣非净利润 8.99 亿元,同比增长 535.50%,我们预计主要与公司全力开展支援中国香港、中国大陆抗击疫情的工作, 新冠检测产品收入大幅增长有关。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57 亿元,我们预计与应收账款、预付货款、新冠备货的增加有关。常规业务恢复较为明显,新冠业务仍贡献较大收入体量   (1)常规业务: 2021 年, 公司实现四条产品线销售收入约 19.16亿元,同比增长 38.18%。 ①慢病管理检测收入 9.16 亿元, 同比增长60.72%。 其中国内市场随着新冠疫情得到有效管控,医疗机构的门诊量和样本检测需求持续恢复; 海外市场免疫荧光装机量大幅提升,部分检测项目有爆发性的增长。 ②传染病业务收入 5.23 亿元,同比增长27.95%。 国内炎症因子随着院内市场业务的整体推进有稳定的增长,海外各个发展中国家的常规传染病投标也在逐步重启。 ③毒品(药物滥用)检测收入 2.70 亿元,同比增长 12.16%, 美国毒检业务总体实现了较为稳定的增长。 ④优生优育检测收入 2.07 亿元, 同比增长23.86%。 国内金秀儿品牌在高端精准排卵检测类别继续领跑,海外也实现了快速增长。   (2)新冠业务: 2021 年, 公司实现新冠检测试剂销售收入约 11.45亿元,同比增长 9.61%。 公司的新冠抗原自测检测试剂(胶体金法)陆续通过德国、西班牙、意大利、葡萄牙、卢森堡、奥地利等国认证,并于 6 月初取得欧盟 CE 认证。目前公司的检测产品已经覆盖欧洲、亚洲、拉美、中东的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   (3)战略突破: ①化学发光: 2021 年 12 月,公司全资收购天深医疗, 其“单人份” 发光的产品设计,与公司自研的管式发光产品可形成有效的协同。 ②分子诊断: 公司自研的优博斯 U-Box 已于 2022年 3 月在国内正式获批,与优卡斯 U-Card 系统亮相各大展会。同时,万孚卡蒂斯与阿斯利康就肿瘤精准诊疗领域开展战略合作。 ③病理业务: 2021 年,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机 PA3600 及二抗系统正式上市,提供多种前沿特色一抗,目前已在全国多家三甲标杆终端进院试用。   新冠检测试剂产品价格波动影响毛利率及净利率下降   2021 年全年, 公司的综合毛利率同比下降 10.56pct 至 58.46%,其中传染病检测(含新冠检测) 毛利率同比下降 21.33pct 至 55.24%,我们预计主要因为下半年新冠检测试剂产品价格下降; 销售费用率同比下降 3.28pct 至 19.17%, 同比增长 2.09%; 管理费用率同比提升1.19pct 至 7.91%, 主要是因为公司新一期的员工股权激励计划所产生股权支付费用 4,319.16 万元,以及职工薪酬和咨询服务费的增加; 研发费用率同比提升 1.70pct 至 11.64%, 同比增长 39.96%,主要是公司加大对人才及研发的投入; 财务费用率同比提升 0.46pct 至 1.46%,主要为可转债利息摊销费用 2,450.75 万元; 综合影响下,公司整体净利率同比下降 3.12pct 至 18.82%。   其中, 2021 年第四季度的综合毛利率、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财务费用率、整体净利率分别为 37.30%、 12.02%、 9.32%、13.40%、 2.67%、 0.70%,分别变动-23.13pct、 -9.18pct、 +4.14pct、+3.69pct、 -0.52pct、 -7.05pct,其中综合毛利率下滑幅度较大,我们预计主要与新冠检测试剂产品价格下降以及相关原材料储备成本较高有关。 此外,公司本期计提坏账准备 1,994.71 万元。   2022 年第一季度的综合毛利率、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财务费用率、整体净利率分别为 63.91%、 13.31%、 2.80%、4.51%、 0.29%、 34.35%,分别变动-6.59pct、 -11.64pct、 -6.23pct、-7.36pct、 -0.30pct、 +12.46pct。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基于公司核心业务板块分析, 我们预计2022-2024 营业收入分别为 58.68 亿/ 47.31 亿/ 56.22 亿,同比增速分别为 75%/-19%/19%;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5.11 亿/ 10.58 亿/ 12.77亿,分别增长 138%/-30%/21%; EPS 分别为 3.40 /2.38 / 2.87,按照2022 年 4 月 22 日收盘价对应 2022 年 14 倍 PE。维持“买入” 评级。   风险提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持续影响的风险;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风险;政策变化风险; 分销管理风险。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6页
      2022-04-25
    • 疫情反复使得短期业绩承压,拓展新冠检测配套产品带来增量

      疫情反复使得短期业绩承压,拓展新冠检测配套产品带来增量

      个股研报
        透景生命(300642)   事件: 2022 年 4 月 22 日晚,公司发布 2021 年年度报告: 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 6.55 亿元,同比增长 33.7%; 归母净利润 1.61 亿元,同比增长 33.62%;扣非净利润 1.23 亿元,同比增长 24.04%。基本每股收益 0.987 元,拟向全体股东每 10 股派发现金红利 2.5 元(含税)。同日,公司发布 2022 年第一季度报告,公司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1.45 亿元,同比增长 22.30%;归母净利润 527.01 万元,同比下降77.10%;扣非净利润 306.51 万元,同比下降 85.51%;基本每股收益0.032 元。   全年试剂销售恢复稳增长,开拓海外市场收入增长超 400%分产品来看,①2021 年公司实现体外诊断试剂销售收入 5.62 亿元, 占营业收入的 85.86%, 同比增长 34.82%,毛利率同比提升 1.19pct至 77.54%。②公司实现体外诊断仪器销售收入 0.88 亿元,同比增长31.13%,毛利率同比下降 7.14pct 至 12.50%; 并完成 859 台各类仪器的装机(含销售),同比增加 32%,这些仪器的成功装机虽然增加了公司的销售费用,但未来将带来更多的试剂销售收入,为公司的产品收入不断提升打下基础。   分地区来看,①2021 年公司实现国内营业收入 6.10 亿元,同比增长 26.69%。截止 2021 年底,公司营销人员 260 余人(包含市场推广人员等) , 产品已覆盖全国 31 个省市 1,500 余家终端用户,其中三级医院占医院客户的 70.96%, 2021 年新开拓三级医院客户数超过 150家。②公司实现海外收入 4,503.60 万元,同比增长超 400%,产品已经远销欧洲、东南亚多个国家;同时积极推进公司产品的海外认证工作、国际商标注册,2021 年新增 27 个产品通过 CE 自我声明,产品主要围绕着新冠、呼吸道、心脏标志物等多个领域。   净利率稳定在 24.6%,新冠疫情影响经营性现金流同比下降公司 2021 年综合毛利率同比略有提升 0.46pct 至 66.85%,主要是因为体外诊断试剂产品的毛利率略有提升;销售费用率同比提升2.34pct 至 27.71%,主要是由于人员增长及仪器装机导致销售费用同比有较大增长;管理费用率同比提升 1.88pct 至 6.70%,因股权激励实施导致股份支付同比增长 715.70 万元;研发费用率同比下降1.45pct 至 11.11%,财务费用率同比下降 0.41pct 至-0.61%;综合影响下,公司整体净利率下降 0.02pct 至 24.60%。   2021 年由于受新冠疫情持续影响,购买新冠相关设备及配套试剂使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增长幅度较大,销售、研发、管理类人员增加较多使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增长幅度较大,导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 14.69%,为 8261.35 万元。   疫情在多地反复,第一季度产品结构变化使得净利润大幅减少2022 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45 亿元,同比增长 22.30%。由于疫情影响,公司主要产品肿瘤相关检测产品,在北京和广东等市场的体检客户和医院客户采购大幅减少。为此,公司虽增加了新冠检测所需的配套仪器和耗材的市场推广,公司营业收入仍有所增长;但由于配套仪器和耗材的毛利率远低于公司的自主检测试剂产品,净利润同比大幅减少。预计疫情好转后,公司主要产品的销售有望恢复至正常水平。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基于公司核心业务板块分析,我们预计2022-2024 营业收入分别为 8.52 亿/10.62 亿/13.14 亿,同比增速分别为 30%/25%/24%;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97 亿/2.43 亿/3.04 亿,分别增长 22%/24%/25%;EPS 分别为 1.20/1.48 /1.86,按照 2022 年 2月 22 日收盘价对应 2022 年 19 倍 PE。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持续影响的风险;新产品进入市场的准备时间较长的风险;产品质量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监管政策变动风险。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2-04-25
    • 自主生产能力持续提升,听力业务布局进展顺利

      自主生产能力持续提升,听力业务布局进展顺利

      个股研报
        可孚医疗(301087)   事件:2022年4月20日,公司发布2021年年度报告: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2.76亿元,同比下滑4.19%;归母净利润4.29亿元,同比增长1.16%;扣非净利润3.61亿元,同比下滑10.07%。基本每股收益3.39元,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6.00元(含税),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3股。   其中,2021年第四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78亿元,同比下滑8.81%;归母净利润1.24亿元,同比增长34.38%;扣非净利润0.81亿元。   康复辅具类产品收入增长超40%,自主生产能力不断提升   2021年,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防疫相关产品市场供给充足,公司体温计、手套等防疫产品收入较上年同期的高基数下滑较多,但公司血压计、血糖系列、轮椅、护理床、呼吸机等产品恢复快速增长:①2021年公司医疗护理类产品实现销售收入7.65亿元,同比下滑9.88%;毛利率同比提升0.68pct至48.31%;②健康监测类产品收入为5.54亿元,同比下滑28.66%(剔除体温计影响后,其他产品同比增长32.58%);毛利率同比下降5.15pct至40.27%;③康复辅具类产品收入为4.15亿元,同比增长41.28%;毛利率同比提升9.36pct至41.28%;④呼吸支持类产品、中医理疗类产品、仓储物流服务分别实现收入2.00亿元、1.40亿元、1.25亿元,同比增长26.44%、-23.97%、196.82%。   公司通过提升自主生产能力,不断优化产品结构,丰富产品品种和规格,提升公司自有品牌在中高端产品线的行业地位。随着长沙、湘阴生产基地陆续投产,公司将进一步提升生产能力,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与中长期盈利能力。   深化渠道拓展,促进持续稳定发展   公司已构建大型电商平台、大型连锁药房、自营门店等相融合的立体式营销渠道。①公司的医疗健康类产品销售以线上为主,公司已完成天猫、京东、拼多多、唯品会、抖音、快手、美团等国内主要第三方电商平台布局,自主运营店铺64家,布局主流线上流量入口,深度覆盖线上消费者;2021年线上产品销售收入为14.82亿元,同比下滑18.07%;毛利率同比增加2.34pct至44.36%。②线下方面,公司拥有11家仓储大卖场、359家“健耳听力”助听器验配中心和15家“好护士”医疗器械零售门店,并与60多家连锁药店百强企业建立了业务合作,为全国20多万家药店提供商品和服务;全年实现线下产品销售收入为6.47亿元,同比增长25.61%;毛利率同比下滑4.90pct至41.27%。   布局听力业务,打造中国听力服务连锁品牌   经过十余年的摸索,公司形成了成熟的商业模式,以及包括门店选址、门店营运、商品管理、人员培训和绩效考核等完整的运营管理体系。2021年,公司聚焦重点目标市场,在湖南、陕西、海南、广西等11个省市新增设立210家助听器验配中心,助听器验配中心总数量达359家。公司不断完善运营管理体系,强化新店管理,通过新媒体渠道、线下社区推广、促销、广告等多种方式提升门店业绩。   销售费用率下降,净利率提升1.00pct至18.88%,   公司2021年综合毛利率同比下降3.01pct至43.83%;销售费用率同比下降3.84pct至18.20%,管理费用率同比提升0.43pct至2.50%,研发费用率同比提升1.24pct至3.10%,财务费用率同比下降0.04pct至-0.29%;综合影响下,公司整体净利率提升1.00pct至18.88%。   2021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40亿元,同比减少51.59%,主要系:①上年与防疫相关的商品占比较大,回款较快;②本期公司大力拓展线下渠道销售,积极开发新客户,使得销售回款比例降低。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9.98亿/37.22亿/45.22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2%/24%/21%;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58亿/6.87亿/8.27亿元,分别增长30%/23%/21%;EPS分别为3.48/4.28/5.16,按照2022年4月22日收盘价对应2022年15倍PE。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的风险;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并购整合及商誉减值的风险;行业政策风险。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2-04-24
    • 常规业务高速发展,新冠相关业务稳定贡献增量

      常规业务高速发展,新冠相关业务稳定贡献增量

      个股研报
        诺唯赞(688105)   事件: 2022 年 4 月 21 日晚,公司发布 2021 年年度报告: 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 18.69 亿元,同比增长 19.44%;归母净利润 6.78 亿元,同比下滑 17.46%;扣非净利润 6.44 亿元,同比下滑 20.90%。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6.17 亿元,同比下滑 23.24%;基本每股收益1.87 元, 拟向全体股东每 10 股派发现金红利 3.00 元(含税)。其中, 2021年第四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80亿元,同比增长36.08%;归母净利润 1.28 亿元,同比下滑 40.88%;扣非净利润 1.15 亿元,同比下滑 45.92%。   同日,公司发布 2022 年第一季度报告,公司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9.75 亿元,同比增长 80.07%;归母净利润 4.31 亿元,同比增长28.18%;扣非净利润 4.13 亿元,同比增长 25.79%。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0.73 亿元,同比下滑 69.29%。   常规业务快速复苏, 常规业务销售收入同比增长 91%   公司常规业务涵盖科研试剂、测序试剂、诊断原料、诊断试剂及仪器、 CRO 服务等, 2021 年实现销售收入 7.19 亿元, 同比增长 91%,主要由于下游客户的全面复学复工,各项业务恢复正常; 以及公司加强了在重点城市的销售人员数量和销售覆盖密度,同时新扩展了产品SKU 数量和种类;新冠相关业务(包括诊断原料及终端检测试剂)的销售收入实现 11.49 亿元, 同比下降约 3.25%,主要系由于新冠抗体检测试剂盒国内不再大规模使用,销售下降较大。   (1)生命科学业务领域: 主要涉及科研试剂、测序试剂、诊断原料试剂三大细分领域, 2021 年实现销售收入 13.39 亿元,其中常规业务收入 5.33 亿元,同比增长 66%,新冠业务收入 8.06 亿元,同比增长 21%。 公司进一步加强生命科学业务领域销售网络建设,目前共有销售人员近 600 名。   (2) 体外诊断业务领域: 通过公司全资子公司诺唯赞医疗,公司已成功建立了较为丰富的 POCT 产品线, 2021 年度实现销售收入 4.33亿元,其中常规业务收入 0.89 亿元,同比增长 104%,新冠相关业务收入 3.44 亿元,同比下降 34%。   (3)生物医药业务领域: 公司已建立了新药/疫苗研发试剂、疫苗临床 CRO 服务、疫苗原料三大产品线与服务, 2021 年实现销售收入0.97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774%。   分地区来看, 公司目前海外主要开展新冠相关产品的销售, 2021年境外销售收入金额为 2.7 亿元,同比增长 26.97%,占总销售收入的14.49%。截至目前,公司国际业务部共有员工 145 名,其中 28 名已外派至海外当地,开展销售和技术支持工作。产品结构变动导致毛利率及净利率波动向下   2021 年全年,公司的综合毛利率同比下降 10.23pct 至 81.22%,主要系公司新冠相关产品受下游竞争加剧和集采政策影响,产品价格有所降低所致; 销售费用率同比提升 5.10pct 至 17.10%, 主要系整体销售人员数量增长 87%至 972 人,并提高了销售人员薪酬水平,同时加大市场拓展力度、提高宣传费投入; 管理费用率同比提升 3.76pct至 9.62%, 主要系管理人员数量增长 161%至 232 人,同时提高了管理人员整体薪酬水平,以及增加了办公费用; 研发费用率同比提升4.30pct 至 12.33%, 主要系研发人员数量增长 57%至 652 名,同时随着研发立项项目数量的增加,研发投入随之加大; 财务费用率同比下降 0.12pct 至 0.17%;综合影响下,公司整体净利率下降 16.23pct 至36.30%。   2022 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80.07%, 主要系公司常规业务稳定增长及新冠抗原检测试剂盒国内获批上市实现销售; 由于产品结构的变动,导致公司的毛利率和净利率同比下降: 公司的综合毛利率、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财务费用率、整体净利率分别为 74.77%、 9.22%、 5.03%、 7.30%、 0.00%、 44.23%,分别变动-17.67pct、 +0.39pct、 +0.64pct、 +0.24pct、 +0.03pct、 -17.90pct。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我们预计2022-2024营业收入分别为24.79亿/ 25.51 亿/ 30.49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33%/3%/20%;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9.60 亿/8.87 亿/10.89 亿元,分别增长 42%/-8%/23%; EPS分别为 2.40 /2.22 /2.72,按照 2022 年 4 月 21 日收盘价对应 2022年 34 倍 PE。 给予“买入” 评级。   风险提示: 新冠疫情的不确定性,存货减值风险,分子诊断试剂业务拓展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2-04-22
    • 全年超声收入保持20%的稳定增速,22Q1营收增长23%

      全年超声收入保持20%的稳定增速,22Q1营收增长23%

      个股研报
        祥生医疗(688358)   事件:2022年4月18日晚,公司发布2021年年度报告: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98亿元,同比增长19.43%;归母净利润1.12亿元,同比增长12.88%;扣非净利润0.78亿元,同比下滑13.95%。基本每股收益1.41元,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5元(含税)。   其中,2021年第四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09亿元,同比下滑4.53%(我们预计主要受到订单确认周期以及汇率波动的影响);归母净利润0.35亿元,同比增长2.61%;扣非净利润0.04亿元,同比下滑88.24%。   同日,公司发布2022年第一季度报告,公司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00亿元,同比增长23.04%;归母净利润0.25亿元,同比增长9.05%;扣非净利润0.24亿元,同比增长10.91%,基本每股收益0.31元。   超声医学影像设备实现收入增长超20%,汇率波动影响较大   (1)分产品来看,①公司彩超销售为主,彩超收入占比78.91%。2021年超声医学影像设备实现营业收入3.74亿元,同比增长20.69%;销售量为12,171台,同比增长28.52%。②配件及其他实现营业收入0.19亿元,同比增长5.48%;③技术服务费实现收入0.02亿元,同比增长65.68%。   (2)分地区来看,①公司以外销为主,2021年境外收入为3.45亿元,销售占比87.38%,同比增加26.92%,毛利率同比减少2.98pct至54.38%;②境内收入为0.50亿元,销售占比12.62%,毛利率同比提升3.15pct至67.97%。   公司综合毛利率下降2.29pct至56.29%,主要系汇率波动导致营业收入增幅低于营业成本增幅等因素。   (3)费用率分析,①2021年公司不断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并对中长期新技术进行预研储备,继续保持高比例的研发投入,全年研发费用同比增长29.93%,研发费用率同比提升1.47pct至18.17%;②公司在加大研发投入的同时,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加速营销体系建设及网点布局,全年销售费用同比增长29.74%,销售费用率同比提升1.00pct至12.52%;③公司招揽优秀管理人才增加招聘服务费和职工薪酬,管理费用率同比提升1.06pct至7.10%;④由于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小于上年度,财务费用率同比下降1.48pct至0.99%。综合影响下,研发费用和销售费用均有较大幅度增长,致使净利润增速略低于营业收入增速,公司整体净利率下降1.64pct至28.27%。   (4)现金流分析,2021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996.10万元,同比减少51.53%,主要系:①随着公司加大研发投入和加速营销体系建设及网点布局,相应支付的职工薪酬有较大幅度增加;②疫情下全球芯片等电子料紧缺,物流不畅导致海外运输时间延长,采购周期拉长,物料交期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为保障供应链和对客户的及时交付率,公司对该等物料进行了战略性采购及储备,该等采购支付有所增加。   不断加强产品创新力度,稳步推进全球及国内营销网络建设   (1)专注聚焦,创新力度不断加强:2021年,公司共新增获得国内市场准入许可7项,国外市场准入许可5项。其中便携小型化产品代表SonoEye系列掌上彩超取得国内注册证及美国FDA准入许可;高端彩超XBit系列获得国内注册证。2021年7月,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公布第七批优秀国产医疗设备产品目录名单,祥生医疗高端智能推车式彩超XBit、智能掌超SonoEye、高端笔记本彩超SonoBook等七个系列共四十余款优秀超声产品成功入选。   (2)扩能提效,稳步推进全球网点及新基地建设:2021年,公司积极推动印度、墨西哥、意大利、巴西等海外市场进行本地营销网络布局,从而进一步推动海外品牌建设和营销成果落地;另一方面,公司在上海设立全资子公司参与募投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了国内营销网络,推动研发项目进度;公司所在注册地无锡本部,完成产业化基地建设和搬迁工作,产品生产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同时,公司于2021年下半年启动建设全球智能创新研发中心,预计于2023年上半年投入使用。   (3)疫情驱动国内政策加码,加速行业发展:本次疫情一定程度上暴露了我国医疗体系的短板,国家和各地方省市将逐渐加大医疗补短板力度,优质国产品牌迎来发展机遇。根据财政部、工信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印发<政府采购进口产品审核指导标准>(2021年版)的通知》,137种医疗器械全部要求100%采购国产、12种医疗器械要求75%采购国产、24种医疗器械要求50%采购国产、5种医疗器械要求25%采购国产,其中,医用超声波仪器及设备除两项产品以外,其余建议全部采购本国产品。广东、浙江、陕西、北京等多地也陆续推出进口产品管理办法,进一步推动具备产品及品牌优势的国产医疗器械企业在国内市场发挥作用。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基于公司核心业务板块分析,我们预计2022-2024营业收入分别为4.85亿/5.90亿/7.08亿,同比增速分别为22.01%/21.52%/20.09%;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5亿1.62亿/1.95亿,同比增速分别20.14%/20.19%/20.37%;EPS分别为1.69/2.03/2.44,按照2022年4月18日收盘价对应2022年21倍PE。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全球疫情风险、汇率波动风险、贸易摩擦风险、业务模式相关风险、产品研发失败风险、产品结构单一风险。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6页
      2022-04-19
    • 全年收入稳定增长40%,再次股权激励提升团队积极性

      全年收入稳定增长40%,再次股权激励提升团队积极性

      个股研报
        普门科技(688389)   事件:2022年4月16日,公司发布2021年年度报告,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7.78亿元,同比增长40.50%;归母净利润1.90亿元,同比增长32.23%;扣非净利润1.63亿元,同比增长32.25%。经营性现金流1.82亿元,同比增长33.46%。基本每股收益0.45元,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78元(含税)。   其中,2021年第四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4亿元,同比增长45.81%;归母净利润0.68亿元,同比增长33.44%;扣非净利润0.62亿元,同比增长38.72%。   同日,公司发布2022年第一季度报告,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10亿元,同比增长27.70%;归母净利润0.67亿元,同比增长24.36%;扣非净利润0.64亿元,同比增长30.27%。基本每股收益0.16元,经营性现金流0.19亿元,同比增长36.30%。   此外,公司发布2022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草案),拟向激励对象共计73人授予1,380.00万份股票期权,行权价格(含预留行权价格)为20.00元/股。在2021年的基础上,2022年、2023年、2024年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归母净利润剔除股份支付费用的影响)增长率目标值分别为30%、60%、90%。   核心系列产品不断丰富和完善,市场竞争力持续加强   (1)治疗与康复产品线推陈出新。2021年公司治疗与康复类收入为1.80亿元(+14.43%),毛利率为68.46%(-7.01pct);其中医用产品1.73亿元(+13.34%),毛利率69.67%(-6.85pct);家用产品0.07亿元(+50.70%),毛利率38.11%(-2.53pct)。   公司围绕皮肤与创面、围术期、慢病康复这三个临床需求巨大的市场,开发出新一代系列治疗康复产品,新增国内注册证14项,新增CE认证2项。医用升温毯、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仪、高端气压弹道冲击波治疗仪、电磁弹道冲击波治疗仪成功上市,同时收购控股光电医美企业“深圳为人光大科技有限公司”,深耕光电医美领域,开发院外消费医疗新业务板块。   (2)体外诊断产品线精益求精。2021年公司体外诊断类收入为5.92亿元(+52.60%),毛利率60.93%(+5.43pct);其中试剂4.47亿元(+118.73%),毛利率66.69%(-4.87pct);设备1.46亿元(-20.86%),毛利率43.25%(+5.59pct)。   2021年,公司新增国内医疗器械注册证53项,新增CE认证38项。①公司创新开发出双检测模式血红蛋白分析仪,通过一键切换即可用于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和地中海贫血筛查,并在国际市场成功上市销售;②公司新增了电化学发光检测试剂医疗器械注册证37个,拥有的电化学发光检测试剂医疗器械注册证总数达到80个;③公司在分子诊断相关产品和POCT相关产品领域快速实现自主研发和生产,系列产品在海外市场已成功上市销售。   研发投入大幅增加,净利率同比下降1.56pct   2021年公司的销售净利率为24.44%,同比下降1.56pct,主要是因为研发费用率为20.02%,同比增加1.36pct。2021年研发费用为1.56亿元,同比增长50.79%,主要是因为:①引进大量研发人员:2021年公司研发人员较去年同期新增131人,同比增长37%;新增工资性支出2,874.73万元,增长比例达57.28%。其中,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2-12月按社保政策单位只交医疗、生育险,2021年1月恢复原政策,全年缴纳养老保险约892万元,同比增长2147%。②启动多个新研发项目:2021年在研项目47个,同比增加19个;研发物料消耗同比增长约127万元,增长比例4%。③新产品注册、项目检验、临床试验和咨询评估活动等大幅增加:2021年产生相关费用1,158万元,较2020年增加427万元,增长比例为58.44%。④增加学术交流活动:2021年研发人员出差次数较去年同期明显增加,与研发活动相关的交通差旅费大幅增加,增加费用达81万元,增长比例达88%。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基于公司核心业务板块分析,我们预计2022-2024营业收入分别为10.33亿/13.52亿/17.36亿,同比增速分别为32.78%/30.88%/28.40%;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53亿/3.31亿/4.37亿,分别增长32.69%/31.02%/32.21%;EPS分别为0.60/0.78/1.04,按照2022年4月15日收盘价对应2022年26倍PE。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竞争激烈程度加剧风险,重大客户合作协议到期不能续约的风险,新产品研发失败的风险,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长期性和反复性风险。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2-04-18
    • 业绩持续超预期,2价HPV持续放量,业绩高速增长

      业绩持续超预期,2价HPV持续放量,业绩高速增长

      个股研报
        万泰生物(603392)   事件:公司发布22年1季报,Q1实现收入31.71亿元(+284.9%);归母净利润13.31亿元(+360.2%);扣非归母净利润13.15亿元(+367.8%)   点评:   业绩超预期,2价HPV持续放量,业绩高增长。分板块来看,我们预计疫苗板块和IVD板块都实现高速增长。基于以下判断:根据中检院披露批签发数据,经过我们测算,预计1-3月2价HPV批签发量预计在650-700万支左右。目前HPV疫苗接种渗透率低、国内多地开展适龄少女免费接种HPV疫苗政策利好以及公司强市场推广能力加持下,根据草根调研情况,HPV市场需求持续旺盛。预计2022年Q1单季度销售量与批签发相当,处于加速放量中,预计销量在650万支以上(21年1季度销量100万支+)。产能顺利扩充供给无虞(21年4月预灌封+7月新增西林瓶产线获批,公司二价HPV疫苗的总产能达到3000万支/年)。公司二价HPV继续保持产销两旺,保持高速增长。IVD板块实现高速增长,预计与检测需求大幅增加,公司新冠原料销售快速增长有关。   国内单针HPV推行可能性很小,HPV疫苗接种程序不变,市场容量不改。   WHO建议HPV疫苗单剂次免疫程序的事件,影响将非常小。基于以下判断:   1)因为国内HPV单针法被药监接纳可能性较低。从国内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对于WHO的关于HPV方面的建议的历史采纳情况来看,我们认为单针法的被接纳可能性低,主要原因是其保护力没有得到充分证明。从历史角度来看,WHO在GSK和MSD上市两款HPV疫苗后,曾建议以持续感染数据来替代宫颈癌的癌前病变Ⅱ级(CINⅡ)作为临床终点。建议的目的在于可以减少HPV疫苗临床试验的时间。但是我国药监出于对于安全性和保护力考虑,坚持以CINⅡ为临床终点(2价HPV),从而可以切实保证疫苗的保护效果。从这个角度而言,单针法被接纳的可能性低。   2)企业推动动力不足。企业如果希望通过改变接种程序来竞争WHO市场的话,首先要通过本国药监局的获批。按照国内的审批流程,企业必须先做出成年组的临床保护性数据(以CINⅡ为临床终点),然后才有可能通过改变接种方式来获得审批,但是与此同时,由于提交了新的接种程序,在审查时候会有更多方面的数据需要审批,导致整体审批时间会更加漫长,企业会为此付出更高的时间和成本。从投入产出比来看,企业主动推动单针法的动力不足。   强技术平台,稀缺的VLPs疫苗技术平台,重磅品种只是重磅技术平台的自然结果。VLPs平台能带来更好的疫苗,公司全球独有的大肠杆菌原核VLPs疫苗技术体系,同时结合了病毒样颗粒疫苗免疫原性好,安全性高的特点,并且突破了原核表达蛋白颗粒组装的关键性技术难点,达到了生产效率与免疫效果的完美结合。基于该技术体系,已上市戊肝疫苗、2价HPV,9价HPV三期临床中,新一代HPV疫苗(与GSK合作)。在研产品中,进展最快的9价HPV,完成了第三针临床现场接种工作,启动了与默沙东9价疫苗的头对头临床试验以及小年龄段桥接临床实验完成入组工作。   投资建议:公司搭建了稀缺的大肠杆菌原核表达系统的病毒样颗粒疫苗技术平台,突破了原核表达蛋白颗粒组装的关键性技术难点,达到了生产效率与免疫效果的完美结合,除上市戊肝疫苗和二价宫颈癌疫苗外,此平台九价宫颈癌疫苗正在进行三期临床试验,并正在布局新一代宫颈癌疫苗和轮状病毒疫苗。二价HPV产能顺利扩产,驱动业绩高速成长,我们预计2022/2023年对应归母净利润42.69和55.48亿元,同比增长111.2%,30.0%,EPS为7.03/9.14元,现价对应2022/2023年的相对PE为38倍/29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竞争加剧,研发不及预期,销售不及预期,业绩不及预期风险。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2-04-18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