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1535)

    • 业绩同比增长,新建项目持续投产放量

      业绩同比增长,新建项目持续投产放量

      个股研报
        华恒生物(688639)   事件:公司近期发布2023年报及2024年一季报,2023年实现营收19.38亿元,同比+36.63%,实现归母净利润4.49亿元,同比+40.43%,公司2023年度拟以1.57亿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9元(含税),共计派发现金红利1.41亿元,占2023年归母净利润的31.47%;同时每10股转增4.5股,合计转增7066.96万股。2024Q1实现营业收入5.01亿元,同比+25.12%,实现归母净利润8659.41万元,同比+6.62%。   2023年各项业务稳健增长,合成生物领军企业发展可期。公司作为合成生物行业领军企业,目前主要产品包括氨基酸系列产品(L-丙氨酸、DL-丙氨酸、β-丙氨酸、L-缬氨酸)、维生素系列产品(D-泛酸钙、D-泛醇、肌醇)、生物基新材料单体(1,3-丙二醇、丁二酸)和其他产品(苹果酸、熊果苷)等,广泛应用于中间体、动物营养、日化护理、功能食品与营养、植物营养等众多领域。2023年,氨基酸/维生素业务稳健增长,分别实现收入14.65/2.18亿元,较2022年增长25.62%/574.96%;毛利率分别为43.32%/55.10%,较2022年提升0.95/18.52个百分点。据百川盈孚数据,缬氨酸产品(饲料添加剂)2023年均价为21.46万元/吨,2024年4月下降至15.7万元/吨。后续伴随饲料添加剂价格趋稳,叠加公司各项目投产放量,未来发展值得期待。   新建项目持续投产放量,产品矩阵不断丰富。2023年,公司按计划推进建设赤峰基地年产5万吨生物基丁二酸、年产5万吨的生物基1,3-丙二醇与秦皇岛基地年产5万吨生物基苹果酸项目;据年报,2024年上述项目均可实现连续量产。公司产品也将从氨基酸、维生素等扩充到生物基新材料单体,进一步打开增长空间。其中,1,3-丙二醇(PDO)作为PTT等高性能聚酯纤维的重要原料,生产技术长年为美国杜邦所垄断,公司在生物法1,3-丙二醇的研发和量产方面取得的成功,有效解决了原材料长期依赖进口的问题,为国内PDO-PTT产业链的独立自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进一步增强国内纺织化纤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投资建议:基于产品价格情况及未来公司产能规划,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08/8.58/10.63亿元,对应EPS分别为3.86/5.44/6.74元,对应当前股价PE分别为27.7/19.7/15.9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价格下跌、在建项目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行业竞争加剧风险等。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4-04-29
    • 生物医药Ⅱ行业周报:高股息板块盛行,建议关注医药相关领域

      生物医药Ⅱ行业周报:高股息板块盛行,建议关注医药相关领域

      化学制药
        报告摘要   本周我们探讨医药高股息板块行情及相关标的。   高股息板块大幅跑赢大盘,未来有望成为长期市场风格   A股方面,年初至今高股息板块大幅跑赢大盘,沪深300指数涨幅4.5%,沪深300价值和国信价值指数分别取得了12.1%、11.7%的涨幅。港股方面,近期外资驱动致使市场流动性恢复,带动互联网、医药等行业上涨;相对外资较高的资金成本,港股高股息率对内地资金的吸引力更强,因此,高股息板块或将进行跟涨。   展望未来,国内宏观经济尚待复苏、通缩持续;且监管机构更加重视上市公司的分红,一方面会加大企业分红力量,另一方面也会使分红能力较强的企业在未来几年内获得更多关注。因此,高股息板块有望成为一种长期的市场风格,值得投资者关注。   医药高股息板块公司梳理   医药标的投资逻辑多偏向成长股。受国谈、集采、反腐等因素影响,医药工业收入、利润近来表现有所下滑。展望未来,集采趋常态化;医药企业出海尚处于初步阶段,且国产出海或将存在制裁风险。因此,除宏观因素外,以上行业因素也在强调高股息板块的重要性。   1)A股方面,我们将医药高股息板块分为传统高股息、潜在高股息两个子板块。   传统高股息板块:1.连续三年派息率≥40%;2.位处好赛道,公司可持续高质量发展;3.连续三年收现比、净现比≥90%;4.连续三年ROE≥10%。以股息率≥3%为择时依据,建议关注丽珠集团、江中药业。   潜在高股息板块:1.连续三年派息率≥30%,且具有提高分红的潜力,派息率逐年增加;2.位处好赛道,公司可持续高质量发展;3.连续三年收现比、净现比≥90%;4.连续三年ROE≥10%。以股息率约3%为择时依据,据派息潜力大小可给予一定折价,建议关注葵花药业。   2)港股方面,依照上述标准,相关标的包括康臣药业、丽珠医药。   行情回顾:本周医药板块上涨,在所有板块中排名第5位。本周(4月22日-4月26日)生物医药板块上涨4.61%,跑赢沪深300指数3.41pct,跑赢创业板指数0.75pct,在30个中信一级行业中排名第5位。   本周中信医药子板块均上涨,其中化学制剂子板块上涨7.32%,涨幅最大;化学原料药子板块上涨7.01%,涨幅第二。   投资建议:把握“关键少数”,寻求“单品创新+出海掘金+院内刚需”潜在机遇   (1)单品创新,渐入佳境:CNS系列(恩华药业、丽珠集团)、创新医械(微电生理、惠泰医疗)。   (2)出海掘金,拨云见日:创新制药(康辰药业、百奥泰)、医疗器械(迈瑞医疗、联影医疗、华大智造、开立医疗、新产业、亚辉龙)。   (3)院内刚需,老龄催化(心脉医疗、赛诺医疗)。   风险提示:行业监管政策变化的风险,贸易摩擦的相关风险,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风险,新品研发、注册及认证不及预期的风险,安全性生产风险,业绩不及预期的风险。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8页
      2024-04-29
    • 惠泰医疗点评报告:电生理手术量增速强劲,血管介入新品迭出

      惠泰医疗点评报告:电生理手术量增速强劲,血管介入新品迭出

      个股研报
        惠泰医疗(688617)   事件:2024年4月25日晚,公司发布2024年第一季度报告:营业收入4.55亿元,同比增长30.20%,主要系公司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产品覆盖率进一步提高;归母净利润1.40亿元,同比增长36.48%;扣非净利润1.37亿元,同比增长51.59%,主要系公司销售规模增长、降本控费带来的利润增长以及非经常性损益减少;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15亿元,同比减少1.51%。   电生理三维手术量增速强劲,血管介入新品层出   (1)电生理业务:2023年,公司完成三维电生理手术10,000余例,手术量较2022年度增长超过200%,2024年一季度在带量采购的积极影响下持续放量。在研项目脉冲消融导管、脉冲消融仪、高密度标测导管、压力消融导管有望于2025年一季度获批。(2)血管介入业务:2024年4月,胸主动脉覆膜支架获NMPA批准,适用于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腔内介入治疗。在研项目腔静脉滤器、弹簧圈等植入产品进入注册发补阶段,颈动脉支架、TIP覆膜支架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公司通过投资湖南依微迪(泌尿、生殖、消化等)和深圳皓影医疗(IVUS等),不断丰富产品线并创造新的增长点。   盈利能力分析,费用率控制良好,净利率略有提升   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的综合毛利率、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财务费用率、整体净利率分别为72.01%、19.29%、5.33%、14.41%、-0.54%、30.28%,分别变动+1.35pct、-0.50pct、+0.22pct、-0.63pct、-0.82pct、+2.03pct。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2.23亿/30.08亿/39.68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5%/35%/32%;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89亿/9.34亿/12.37亿元,分别增长29%/36%/32%;EPS分别为10.30/13.97/18.50,按照2024年4月25日收盘价对应2024年42倍PE。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产品研发失败及注册风险,科研及管理人才流失的风险,市场竞争风险,行业政策导致产品价格下降的风险等。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4-04-26
    • Q1业绩超市场预期,新产品法规市场即将放量

      Q1业绩超市场预期,新产品法规市场即将放量

      个股研报
        同和药业(300636)   事件   2024年4月24日晚,公司发布2023年年报,2023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22亿元(YoY+0.31%),归母净利润1.06亿元(YoY+5.28%),扣非净利润0.98亿元(YoY+0.76%);   同时发布2024年一季报,2024年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6亿元(YoY-6.47%),归母净利润0.44亿元(YoY+31.62%),扣非净利润0.40亿元(YoY+23.31%)。   观点   Q1业绩超预期,盈利能力大幅改善。分季度来看,2023年Q4实现营收1.62亿元(YoY-15.21%)、归母净利润0.27亿元(YoY+4.39%)、扣非净利润0.27亿元(YoY+6.01%),2024年Q1实现营收2.06亿元(YoY-6.47%),归母净利润0.44亿元(YoY+31.62%),收入及利润环比分别增长27%和63%,且在2023年同期高基数下,利润端实现了同比32%的正增长;分业务来看,2023年,原料药及中间体业务实现营收5.77亿元(YoY-5.33%),占比79.85%,CMO/CDMO业务实现营收1.46亿元(YoY+31.28%),占比20.15%;公司净利率提升明显,2023年及2024Q1毛利率分别为33.17%(+0.74pct)和36.67%(+0.78pct),净利率分别为14.68%(+0.70pct)和21.10%(+6.11pct),我们认为毛利率及净利率提升主要因为①毛利率较高的新产品需求旺盛,占比提升,预计未来3年有望延续高增长态势;②下游客户去库存趋于结束,老产品需求回升,规模效应提升;③研发费用率下降,2024Q1为4.99%(-3.71pct),利息收入及汇兑收益增厚业绩。   新产品专利正在陆续到期,有望在规范市场开始快速放量。公司17个新产品新兴市场专利正在密集到期,2023年Q4起,规范市场专利开始陆续到期,预计2024年起,规范市场的销售将持续贡献增量收入。公司布局了多个2022年原研全球销售额排名靠前的品种,如阿哌沙班(TOP6)、恩格列净(TOP15)、利伐沙班(TOP19)、达格列净(TOP31)等,且新产品持续提交注册申报,2024年公司将提交5个产品的韩国注册、2个产品的CADIFA注册,4个产品的国内注册等。未来,随着规范市场新产品需求持续释放,其收入占比及公司整体毛利率水平也将获得提升,业绩高增长可期。   产能即将投放,保障中长期业绩增长。公司二厂区一期工程4个车间正在试生产阶段,预计2024年6月前完成试生产,满产产值有望达到5亿元。公司于2023年7月完成8亿元定增,募集资金将用于二厂区二期工程建设,共规划7个车间,满产产值有望达到19亿元,车间正在建设中,部分车间预计于2024年开始试生产。   投资建议   公司新产品法规市场专利将于2023年Q4开始陆续到期,我们预计新产品在法规市场即将开始放量,预测公司2024/25/26年营收为10.00/15.00/22.50亿元,归母净利润为2.00/3.07/4.72亿元,对应当前PE为21/14/9X,持续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行业竞争加剧风险;产品价格下降风险;产能投放不及预期;环保风险;汇率风险。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4-04-26
    • Q1业绩符合市场预期,产品涨价提升毛利率

      Q1业绩符合市场预期,产品涨价提升毛利率

      个股研报
        共同药业(300966)   事件   2024年4月25日晚,公司发布2023年年报,2023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66亿元(YoY-6.31%),归母净利润0.23亿元(YoY-42.78%),扣非净利润0.21亿元(YoY-44.07%);   同时发布2024年一季报,2024年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2亿元(YoY+2.35%),归母净利润354.73万元(YoY-11.86%),扣非净利润346.46万元(YoY+2,911.68%)。   观点   Q1业绩符合市场预期,扣非净利润大幅增长。分季度来看,2023年Q4,实现营收1.81亿元(YoY+14.97%)、归母净利润22.05万元(YoY-18.41%)、扣非净利润471.47亿元(YoY+1,005.34%),扣非净利润大幅增长主要原因是费用率同比下降明显,管理费用率为5.28%,同比-1.98pct,研发费用率为4.29%,同比-5.61pct,财务费用率为1.84%,同比-1.23pct,同时2023年Q4计提了1,109.21资产及信用减值损失。2024年Q1实现营收1.22亿元(YoY+2.35%),归母净利润354.73万元(YoY-11.86%),扣非净利润346.46万元(YoY+2,911.68%),扣非净利润大幅增长主要原因是起始物料产品涨价,使得毛利率同比提升1.44pct,同时其他收益贡献215.36万元,同比增加180.98万元。   产品向原料药延伸,下半年将陆续提交全球注册。2020年,公司与华海药业共同出资设立了合资公司华海共同,布局原料药领域,共储备了庚酸睾酮、地屈孕酮、氟维司群、依西美坦、熊去氧胆酸等14个高端甾体原料药产品,同时覆盖性激素、孕激素、皮质激素及其他类甾体药物领域。预计2024年H2,在中国、美国、欧洲等地同时提交产品注册申报,2025年部分产品实现销售。   产能即将大规模投放,助力营收快速增长。2023年年底,公司募投项目“黄体酮及中间体BA生产建设项目”处于设备联调阶段,预计2024年正式投产,达产后预计每年贡献营业收入3.68亿元。华海共同原料药一期产品建设工程基本完工,预计于2024年完成注册报批并投产,2025年实现规模化生产,二期产品生产线正在建设中。此外,预计产业链升级部分改造项目尤其是CDMO车间于2024年顺利投产并实现收益。   投资建议   公司起始物料产品于Q1开始涨价,同时募投项目及产业链升级改造项目也有望于今年投产并实现收益,预测公司2024/25/26年营收为9.43/14.60/17.32亿元,归母净利润为0.04/0.78/1.04亿元,对应当前PE为496/23/17X,持续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行业政策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产能投放不及预期;产品研发失败风险;产品价格下滑风险。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4-04-26
    • 微电生理点评报告:集采加速产品放量,新品认可度提升持续进军房颤市场

      微电生理点评报告:集采加速产品放量,新品认可度提升持续进军房颤市场

      个股研报
        微电生理(688351)   事件:2024年4月25日晚,公司发布2024年第一季度报告:营业收入0.89亿元,同比增长71.01%,主要系公司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产品受到市场广泛认可,叠加带量采购政策的积极影响,公司产品销量较上年同期大幅提升;归母净利润0.04亿元,同比增长144.70%;扣非净利润-0.01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0.06亿元,同比增长145.41%,主要系公司营业收入增加带来的利润增长,同时公司强化费用管控,经营费用率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   集采加速产品放量,新品认可度提升不断开拓房颤市场   (1)压力导管:2023年使用压力导管的手术量超过1,000台,2024年第一季度压力导管和高密度标测导管的使用依旧保持高速增长,我们预计今年压力导管将在北京、天津、湖北等地快速放量,有望拓展房颤市场并替换部分室上速市场。   (2)冷冻系列产品:2023年8月获得国内注册证。截止目前,完成了20多个省份的挂网,并在多个头部中心开展临床手术试用。冷冻产品系列已申请北京集采补标并在天津和湖北联盟中标,有望在房颤领域进一步抢占份额。   (3)PFA:截止目前,压力脉冲项目已进入随访阶段。商阳医疗的one-shot PFA项目随访已经接近尾声,我们预计在2025年第一季度获证。   (4)RDN:2024年3月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申请,进入特别审查程序“绿色通道”。   (5)其他:磁导航手术机器人处于提交注册申请阶段,其他管线产品也在研发中(例如心腔内超声导管)。   盈利能力分析,强化费用管控,净利率显著提升   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的综合毛利率、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财务费用率、整体净利率分别为60.54%、27.49%、11.50%、22.17%、-1.17%、4.68%,分别变动-7.78pct、-10.78pct、-2.84pct、-22.82pct、+1.05pct、+22.57pct。我们预计毛利率降低的原因是受到了带量采购的影响以及低毛利率产品占比提升导致收入结构的改变;净利率显著提升主要得益于公司营业收入增长带来的规模效应显现,以及销售费用率和研发费用率的显著降低。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77亿/6.71亿/9.03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45%/41%/35%;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49亿/0.90亿/1.5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761%/83%/76%;EPS分别为0.10/0.19/0.34,按照2024年4月25日收盘价对应2024年250倍PE。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政策导致产品价格下降的风险,市场竞争风险,新产品研发失败及注册风险,科研及管理人才流失的风险。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4-04-26
    • 医药行业周报:赛诺菲Amlitelimab在中国启动3期临床,治疗特应性皮炎

      医药行业周报:赛诺菲Amlitelimab在中国启动3期临床,治疗特应性皮炎

      化学制药
        报告摘要   市场表现:   2024年4月25日,医药板块涨跌幅+0.93%,跑赢沪深300指数0.68pct,涨跌幅居申万31个子行业第4名。各医药子行业中,医院(+1.97%)、医疗耗材(+1.36%)、血液制品(+1.28%)表现居前,疫苗(-0.54%)、医疗研发外包(+0.22%)、线下药店(+0.25%)表现居后。个股方面,日涨幅榜前3位分别为常山药业(+19.98%)、怡和嘉业(+11.04%)、贝瑞基因(+10.05%);跌幅榜前3位为楚天科技(-9.16%)、ST吉药(-5.23%)、ST三圣(-5.17%)。   行业要闻:   4月25日,中国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官网最新公示,赛诺菲已经启动Amlitelimab注射液的一项国际多中心(含中国)3期临床研究,旨在评估该产品治疗18岁及以上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根据赛诺菲公开资料,Amlitelimab是一款潜在“first-in-class”OX40信号通路阻断剂,有潜力只需每12周进行一次给药,可显著减少患者的治疗负担。   (来源:中国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   公司要闻:   济民医疗(300404):公司发布2023年年报及2024年一季报,2023年和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95、2.34亿元,同比增长6.84%、4.92%,归母净利润-6548、1487万元,同比下滑290.05%、55.92%,扣非后归母净利润-6780、1371万元,同比下滑491.54%、58.05%。   凯莱英(688677):公司发布2024年一季报,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00亿元,同比下滑37.76%,归母净利润2.82亿元,同比下滑55.27%,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54亿元,同比下滑58.88%。   微电生理(600200):公司发布2024年一季报,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0.89亿元,同比增长71.01%,归母净利润为0.04亿元,同比增长114.70%,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01亿元,同比增长91.18%。   哈三联(002900):公司发布公告,近日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准签发的药品补充申请批准通知书,公司药品氯化钾注射液通过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将进一步提升产品的技术水平,有利于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风险提示:新药研发及上市不及预期;政策推进超预期;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4-04-26
    • Q1业绩超预期,毛利率提升显著

      Q1业绩超预期,毛利率提升显著

      个股研报
        阳光诺和(688621)   事件:   4月25日,公司发布2023年年报及2024年一季报,2023年全年及2024年第一季度分别实现营业收入9.32、2.52亿元,同比增长37.76%、8.53%,归母净利润为1.85、0.73亿元,同比增长18.08%、51.77%,扣非后归母净利为1.80、0.67亿元,同比增长26.67%、41.68%。   点评:   全年临床业务增长强劲,23Q4销售费用拖累利润增速。全年来看,公司临床试验和生物分析业务增长强劲,实现收入3.62亿元,同比增长54.54%,药学研究服务业务实现5.69亿元,同比增长28.67%。单季度来看,2023Q4实现营业收入2.40亿元,同比增长32.39%,归母净利润为0.14亿元,同比下滑49.27%,扣非后归母净利为0.12亿元,同比下滑42.17%,主要原因是公司加强BD、销售费用大幅增加,2023Q4分别为2439万元,同比增长314.09%。   不断加大研发投入,人才队伍持续扩充。公司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2023年研发费用为1.24亿元,同比增长37.91%,研发费用率为13.27%,主要是公司持续加大了对自主立项创新药、改良型新药、特色仿制药的研发投入。截至2023年底,公司研发人员共有1155人,占比84.31%,其中硕博共有202人,占研发人员的比例为17.49%。   新签及在手订单高增长,未来业绩确定性强。公司2023年新签订单15.04亿元,同比增长36.50%;截至2023年底累计存量订单25.66亿元,同比增长28.69%;此外,我们预计2024Q1新签及在手订单继续延续高增长态势,公司未来业绩确定性强。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预计2024年-2026年公司营收为12.87/17.61/23.77亿元,同比增长38.05%/36.86%/35.00%;归母净利为2.57/3.60/4.92亿元,同比增长39.18%/39.87%/36.72%,对应当前PE为25/18/13倍,持续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仿制药业务增速放缓或减少、新签订单不及预期、人力成本上升及人才流失、药物研发失败、行业监管政策等风险。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4-04-26
    • Q1业绩超预期,迎接新成长周期

      Q1业绩超预期,迎接新成长周期

      个股研报
        亿帆医药(002019)   事件   4月24日,公司发布2024年一季度报告,2024Q1实现营业收入13.26亿元,同比增长41.28%,归母净利润1.46亿元,同比增长125.55%。   点评   Q1业绩超预期,制剂收入快速增长。2024Q1实现营业收入13.26亿元,同比增长41.28%,归母净利润1.46亿元,同比增长125.55%。我们判断公司业绩大幅提升的原因为公司新获批的自研产品如硫酸长春新碱注射液、拉考沙胺注射液、氯法拉滨注射液、二氮嗪口服混悬液等市场准入工作陆续完成,陆续实现销售。同时卡培他滨片代理转为自有驱动销售收入大幅增加。   盈利能力提升,费用控制良好。2024Q1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幅提升的原因为公司的新产品市场布局初步完成,使得销售毛利增长幅度大于费用增长幅度,公司盈利能力提升。2024年Q1公司销售毛利率47.37%,同比下降1.41pct;净利率为11.02%,同比提升4.12pct。2024年Q1公司期间费用率36.35%,同比下降6.46pct,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23.76%/6.78%/4.52%/1.28%,同比分别变动-2.87/-2.37/-0.59/-0.63pct。   创新转型出海兑现,迎接新成长周期。1)亿立舒中、美、欧盟已获批上市,2023年亿立舒医保谈判成功,全球销售峰值有望超过50亿元。2)F-652为潜在FIC肝病领域药物,目前中美同步推进临床试验,慢加急性肝衰竭适应症已完成美国Ⅱ期临床试验、中国Ⅱa期临床试验,酒精性肝炎适应症Ⅱ期临床试验取得CDE批准。   投资建议   考虑公司新产品进入放量阶段带来业绩弹性,经营持续改善,创新转型持续兑现,步入新成长周期,我们上调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4-2026年收入分别为52.45/61.52/70.9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8.92%/17.29%/15.31%,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76/8.60/10.7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04.59%/49.22%/25.44%,对应估值为26X/17X/14X,给予公司2024年40倍PE,对应未来6个月目标价为18.80元,维持“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研发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商誉减值风险;汇率波动风险;国际化经营风险;产品销售不及预期。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4-04-25
    • 医药行业周报:赛诺菲BTK抑制剂Rilzabrutinib达3期主要终点

      医药行业周报:赛诺菲BTK抑制剂Rilzabrutinib达3期主要终点

      化学制药
        报告摘要   市场表现:   2024年4月24日,医药板块涨跌幅+0.09%,跑输沪深300指数0.35pct,涨跌幅居申万31个子行业第25名。各医药子行业中,体外诊断(+1.23%)、医疗耗材(+0.99%)、医药流通(+0.95%)表现居前,疫苗(-1.63%)、医疗研发外包(-1.08%)、医院(-0.57%)表现居后。个股方面,日涨幅榜前3位分别为新天地(+8.92%)、京新药业(+8.91%)、安杰思(+8.76%);跌幅榜前3位为金凯生科(-8.83%)、普瑞眼科(-7.83%)、三生国健(-5.78%)。   行业要闻:   4月23日,赛诺菲宣布其潜在“first-in-class”可逆布鲁顿氏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Rilzabrutinib达成LUNA3临床3期试验的主要终点。Rilzabrutinib能够在临床上显著改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症状,公司预计在2024年底前向美国FDA和欧盟提交监管申请。   (来源:赛诺菲)   公司要闻:   博济医药(300404):公司发布2023年年报及2024年一季报,2023年和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56、1.67亿元,同比增长31.19%、62.08%,归母净利润2434、1651万元,同比增长-12.04%、40.67%,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002、1449万元,同比增长-24.24%、103.30%。   海泰新光(688677):公司发布2024年一季报,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8亿元,同比下滑20.74%,归母净利润0.38亿元,同比下滑20.68%,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36亿元,同比下滑21.40%。   江苏吴中(600200):公司发布2024年一季报,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03亿元,同比增长14.97%,归母净利润为0.05亿元,同比下滑82.03%,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02亿元,同比减少132.62%。   亿帆医药(002019):公司发布公告,子公司辽宁亿帆药业有限公司于2024年4月23日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准签发的尼莫地平注射液《药品注册证书》,该药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引起的缺血性神经损伤。   风险提示:新药研发及上市不及预期;政策推进超预期;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4-04-25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