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会议纪要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1626)

    • 基础化工行业研究:行业走势分化,中央工作会议碳中和给与新指引

      基础化工行业研究:行业走势分化,中央工作会议碳中和给与新指引

      化学制品
        本周化工市场综述   本周申万化工上涨 0.42%,跑输沪深 300 指数 2.7%。市场方面,基本面迎来边际拐点的标的表现较好,部分前期表现强势标的有所承压。近期市场普遍反馈选票难,我们的理解可能与主流赛道挖掘较为充分有关。往明年看,市场可能会降低收益率预期,资金分流到非主流赛道的概率在提升;另外,在弹性票稀缺的背景下, 30%-50%收益率标的的关注度有望提升。方向上,我们建议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向:   一是光学膜方向,行业拥有技术基础,不断扩充国产替代品类;   二是高端工程塑料方向, 开启国产化替代;   三是农化标的, 具有抗周期属性。   投资组合推荐   中旗股份、沃特股份、华鲁恒升、东材科技、万华化学   本周大事件   中央经济会议召开,会议再次强调碳中和的相关问题,同时针对推进节奏进行了指引。 会议提出:①要增强国内资源生产保障能力,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②再次强调坚持推进双碳,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③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要确保能源供应,大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要带头保供稳价。   可看出碳中和的方向仍将是明年发展的主线之一,但针对今年实施过程中的相关问题,会议相对明确的给与了政策指引,不搞“一刀切”,能源端以及初级产品保供生产,维持价格相对稳定;针对前期可再生能源和原料不纳入能源总量控制为布局光伏等上游高耗能材料生产企业提供了进一步发展的机会,但也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价格的大幅上行对下游需求的影响。整体来看,此次会议使得双碳政策执行更为合理, 针对前期过度执行的能耗管控影响了正常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提升产品的生产费用,同时大幅抬升了传统化工品的生产价格。同时会议指出仍然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提升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针对煤化工产业链给以了可发展空间。同时大企业的能源保供稳价有望减轻煤化工企业的成本压力, 优秀的龙头企业仍有持续发展空间。   投资建议   投资方向上,我们认为明年机会更多地来自中小盘股,尤其是业绩确定性强+有一定安全垫的标的,具体来说:一是新能源化工材料,我们看好三元正极、 EVA;二是今年受损明年受益的方向,建议重点关注轮胎以及树脂行业;三是新材料方向,尤其是迎来拐点的方向,建议重点关注光学膜、分子筛、高端工程塑料。   风险提示   疫情影响国内外需求,原油价格剧烈波动,贸易政策变动影响产业布局。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7页
      2021-12-13
    • 医疗行业研究:自下而上,重点看好价值成长与出海创新

      医疗行业研究:自下而上,重点看好价值成长与出海创新

      医疗服务
        行业回顾与分析   当前时点的医疗板块,抗疫物资需求量价趋于平衡;医保集采和控费政策逐步落地,市场预期逐步平稳;板块估值分化突出,高基数高预期与低估值低预期并存。   医疗器械板块:产品创新升级趋势加速,国际化布局打开潜在空间   医疗服务行业:价格改革明确提质增效,推进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   生物制品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政策风险可控   医美行业:监管趋严利好龙头稳健发展,新型再生填充剂快速推广   过去数年自上而下、注重赛道逻辑、聚焦强成长、淡化估值的医疗板块投资风格下,小部分板块高预期、高基数积累情况较为明显;而更多板块因为遭遇疫情冲击/降价控费压力/行业和企业经营发展变化等原因,配置比例和估值水平处于历史低位。从市场面看,当前市场品种和板块配置集中,医疗板块估值分化较为突出。   投资建议   我们认为2022年医疗板块投资机会很可能是自下而上、强调表观增长、强调增速与估值匹配的,重点看好具有良好的表观增速、估值与增长匹配度良好的相关标的。   我们重点看好医疗板块两大布局方向:价值成长和创新出海   价值成长:我们认为当前板块内有大量仍然具有良好行业模式和较好成长性的标的已经处于历史估值低位,原因在于市场对其未来成长过于悲观。如果医保/控费压力阶段性出清,或者疫情对院内诊疗流量和药品耗材使用的压制解除,或者行业政策景气度出现拐点,那么估值修复所带来的重新定价弹性将十分可观。代表性领域:生长激素、血液制品、优质家用医疗器械、体外诊断龙头、连锁医疗服务等。   创新和出海:展望未来医疗板块产业发展,我们认为,创新依旧是医药行业的灵魂,在存量会被不断优化的医保定价格局下,新产品享受的定价优势对企业长期成长至关重要;而企业如果能在海外市场占据可观份额,也将提升未来潜在成长空间。鉴于创新/出海能力对于未来医疗板块企业长期持续成长能力的重要性提升,市场有望给予这些领域优势企业以估值溢价。同时正如我们所分析,当前市场注重估值与增速的匹配,因此这类标的中具有合理估值的标的更加值得重点关注。代表性领域:器械行业龙头和细分领域优秀企业、创新疫苗、头部医美产品、生命科学服务等。   重点公司   迈瑞医疗、长春高新、博雅生物、南微医学、万泰生物等(详见正文)。   风险提示   疫情反弹超预期影响常规诊疗流量;抗疫物资量价回落风险;医保控费和集采力度超出预期风险;新品放量不及预期风险;行业监管收紧超出预期等。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5页
      2021-12-07
    • 基础化工行业研究:中小盘风格延续,关注业绩拐点的新材料标的

      基础化工行业研究:中小盘风格延续,关注业绩拐点的新材料标的

      化学制品
        本周化工市场综述   本周申万化工上涨 0.97%,跑赢沪深 300 指数 0.13%。市场方面,本周延续了上周的中小盘风格,其中部分农化、预期差较大的锂电化工材料、有边际变化的新材料标的表现较为亮眼,但部分前期涨幅较大的新能源化工材料标的有所承压;除此之外,我们观察到市场对部分前期业绩较佳的标的进行了价值重估。投资方面,我们依然看好中小盘标的的高景气度,尤其是业绩将迎来拐点的新材料标的,建议重点关注以下方向:一是光学膜方向,包括东材科技、长阳科技、洁美科技;二是高端工程塑料方向,建议重点关注沃特股份;三是农化标的,建议重点关注中旗股份、扬农化工。   投资组合推荐   中旗股份、沃特股份、华鲁恒升、东材科技   本周大事件   工信部:严控尿素、磷铵、电石、烧碱、黄磷等行业新增产能,推动落后产能退出。 工信部印发《“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提出,落实能耗“双控”目标和碳排放强度控制要求,推动重化工业减量化、集约化、绿色化发展。对于市场已饱和的“两高”项目,主要产品设计能效水平要对标行业能耗限额先进值或国际先进水平。严格执行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等行业产能置换政策,严控尿素、磷铵、电石、烧碱、黄磷等行业新增产能,新建项目应实施产能等量或减量置换。强化环保、能耗、水耗等要素约束,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   发改委等部门:部署地方建立化肥生产协调保障工作专班。通知要求主动帮助重点化肥生产企业,协调解决影响提高生产开工水平的困难和问题。通知涉及的重点化肥生产企业范围涵盖尿素、磷铵各 70%左右的产能,钾肥 90%左右的产能。   继隆基股份官宣“降价”后,中环股份发布下调硅片价格的消息。 12 月 2 日晚间,中环股份宣布下调硅片价格,对比此前 11 月的硅片价格, G1 硅片下降 0.52 元/片,报价 5.15 元/片,降幅 9.1%; M6 硅片下降 0.72 元/片,报价5.05 元/片,降幅 12.48%。   投资建议   投资方向上,我们认为明年机会更多地来自中小盘股,尤其是业绩确定性强+有一定安全垫的标的,具体来说:一是新能源化工材料,我们看好三元正极、 EVA;二是今年受损明年受益的方向,建议重点关注轮胎以及树脂行业;三是新材料方向,尤其是迎来拐点的方向,建议重点关注光学膜、分子筛、高端工程塑料。   风险提示   疫情影响国内外需求,原油价格剧烈波动,贸易政策变动影响产业布局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9页
      2021-12-06
    • 医药健康产业行业研究:广东集采拟中选结果公布;DRG/DIP推动医疗精细管理

      医药健康产业行业研究:广东集采拟中选结果公布;DRG/DIP推动医疗精细管理

      医疗服务
        政策跟踪   事件1:2021年11月24日,广东省药品交易中心公布了广东联盟阿莫西林等45个药品集团带量采购拟中选结果。   事件2:11月26日,国家医保局发布《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对未来三年内DRG/DIP支付方式改革的推行提出了更为细化的要求。   简评   广东联盟带量采购拟中选结果涉及117个品规,133家药企,其中齐鲁制药、华海药业分别有12个、9个品种拟中标。此次45个品种首年预采购量为67.39亿片/粒/袋/支,根据最高有效申报价测算,首年预采购金额达79.01亿元,超过了第一、第三批国采的采购金额。据统计,这45个品种13个省份在第一、第三批集采总采购金额仅为28.50亿元。   《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对于未来三年支付方式的改革提出了更为明晰的规划与要求。1)从四个方面监控实施成效,规避部分“假实施”的出现:①抓统筹地区的全面覆盖;②抓医疗机构的全面覆盖;③抓病种全面覆盖(原则上达到90%);④抓医保基金全面覆盖(原则上达到70%)。2)建立完善工作机制:①完善核心要素管理与调整机制;②健全绩效管理与运行监测机制;③形成多方参与的评价与争议处理机制;④建立相关改革的协同推进机制。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工作:①加强专业能力建设;②加强信息系统建设;③加强标准规范建设;④加强示范点建设。4)避免仅有医保局在改革中发力,促进医疗机构的协同改革:确保编码管理、信息传输、病案质控、医院内部运营机制建设四个方面协同改革。新的DRG/DIP支付方式将改变医院激励机制。即支付改革后,医院从价格改变者成为价格接受者,其行为激励会从收益最大化激励转成成本最小化激励,立足于降低费用。   医院的住院收入将受到影响:DRG是以划分医疗服务和产出为目标,只有诊断和治疗方式对病例的资源消耗和治疗结果影响显著的病例,才适合使用DRG作为风险调整工具,因此较适用于急性住院病例。   对医院的IT建设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该支付方式需要写明每个病种下可收费的材料,且需要根据新技术的出现对目录进行及时的更新及调整,对医院的工作容量产生较大考验。对医院的数据采集、数据分析、信息化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投资建议   建议关注医疗信息化相关板块,卫宁健康、创业慧康等。   风险提示   医疗机构支出压降超预期,医疗IT行业竞争加剧,集采降价超预期,政策推进速度低于预期等。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7页
      2021-12-03
    • 生物制药行业研究:生物制品行业1至11月批签发回顾与分析

      生物制药行业研究:生物制品行业1至11月批签发回顾与分析

      生物制品
        行业观点   2021 年接近尾声,国内生物制品行业总体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疫苗、血液制品批签发整体稳健向好, 后疫情时代,批签发供应端不断回暖, 为行业后续的高速增长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疫苗: HPV 疫苗、 四价流感疫苗等大品种实现高增长。 2021 年 1至 11 月,我国疫苗行业总计实现批签发 5144 批次,较去年同期增长 11.4%,较 2019年增长 19%。 智飞生物九价 HPV 疫苗批签发 39 次(+70%),四价 HPV 疫苗批签发 34 次(+17%);万泰生物 HPV 疫苗批签发 154 次(+276%);康泰生物四联疫苗批签发 42 次(-5%);乙型肝炎疫苗批签发 152 次(+1800%);沃森生物 13 价肺炎结合疫苗批签发 38 次(+6%);华兰生物四价流感疫苗批签发 94 次(+22%)。康华生物人二倍体狂犬病疫苗批签发45 次(-6%)。金迪克生物四价流感疫苗批签发 93 次(+151%)。   血制品: 白蛋白和静丙增长较快,行业景气度不断回暖。 2021 年 1 至 11月, 白蛋白合计 批签发 3718 次(+7.5%), 进口白蛋白 为 2364 次(+9.8%),进口 白蛋白批 次占比为 64%。 静丙合 计批签发 850 次(+7%)。天坛生物人血白蛋白批签发 306 次(-5%);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批签发 223 次(-8%)。华兰生物人血白蛋白批签发 188 次(+20%);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批签发 121 次(+81%)。上海莱士人血白蛋白批签发 122 次(-3%);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批签发 52 次(-42%)。博雅生物人血白蛋白批签发 111 次(+7%);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批签发 58 次(+23%);人纤维蛋白原批签发 60 次(+107%)。派林生物人血白蛋白批签发 82 次(+24%);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批签发 75 次(+17%)。   投资建议   当前国内新冠疫苗大规模接种接近尾声, 新冠病毒不断变异背景下, 全国多个省份陆续推行加强针接种。 从常规疫苗批签发端的放量看, HPV 疫苗、流感疫苗等重磅常规疫苗品种表现出较高的批签发出货速度,相关企业未来的业绩放量基础扎实。建议重点关注 HPV 疫苗、流感疫苗、 13 价肺炎结合疫苗等大品种以及营销渠道成熟全面、产品管线布局丰富的头部疫苗企业。   国内血液制品行业批签发总体回暖明显。 2021 年以来,我国人血白蛋白和静丙批签发恢复稳健增长,叠加院内诊疗流量的逐步改善,血制品行业景气度不断提升。 从终端动销看,当前企业和渠道库存也呈现出良好的边际改善趋势。我们认为,血液制品行业资源稀缺属性突出,平稳发展的确定性高,具备长期稳健成长的价值属性,当前行业整体仍处于供应紧俏的态势,建议关注未来具备较大原料血浆采集和供应弹性的头部厂商。   重点公司   智飞生物、康泰生物、华兰生物、博雅生物、天坛生物等。   风险提示   数据统计误差; 需求恢复不及预期;新冠疫苗毒株变异风险;常规疫苗接种恢复不及预期;原料血浆采集的恢复不及预期;血液制品需求恢复不及预期;生物制品行业质量安全事故风险等。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2页
      2021-12-03
    • 聘任新CEO,不断深化一体化布局

      聘任新CEO,不断深化一体化布局

      个股研报
        药石科技(300725)    事件   11月29日,药石科技发布公告,宣布任命公司原质量管理高级副总裁苗文芳博士出任公司首席执行官。苗文芳博士将在新的岗位上管理公司在全球的运营和发展,推进公司的各项战略实施。   简评   苗博士具备丰富行业经验,不断提升公司竞争优势。苗博士于2020年加入药石科技并担任质量管理高级副总裁。此前曾就职于GSK、美国Elan制药等大型跨国药企,并历任康龙化成质量和法规高级副总裁、药明康德合全药业副总裁,拥有20多年的丰富行业经验。我们认为在苗博士的带领下,公司竞争优势将不断提升,未来成长潜力十足。   强化原料药开发生产能力,完善“中间体+原料药+制剂”一体化服务体系。中间体、原料药在药物研发产业链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地位,通过此前可转债募投项目的建设,公司将进一步拓展中间体及原料药的CDMO业务产能,与公司现有非GMP中间体、制剂CDMO业务形成业务协同,助力公司进一步实现“中间体+原料药+制剂”一体化CDMO服务平台,有效增强客户粘性,推动公司业务持续健康发展。   深化产业链一体化布局,进一步打造药石品牌。公司未来将进一步深化产业链一体化布局,实现CDMO服务能力拓展、质量及EHS体系持续建设完善,保障客户项目所需产品的合规、稳定、持续供应;此外,公司也将不断加强创新技术的应用,将连续流化学、微填充床、多相催化等创新化学技术应用于规模化生产,进一步打造“药石研发”+“药石制造”双品牌。   积极关注公司新药研发平台的拓展进度,可能带来额外利润弹性。公司不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加强创新药物发现三大核心技术平台的建设(FBDD/DEL/VirtualLibrary),后续对外合作可能会带来额外的利润弹性。   盈利调整及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2021-2023年EPS分别为3.20/2.64/3.56元,对应PE分别为48/58/43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下游产品研发、销售不达预期,原材料涨价,汇率波动,安全生产与环保,新业务拓展不达预期,核心技术人员流失,解禁风险,大客户依赖风险等。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1-12-01
    • 基础化工行业研究:供需错配天然气价格维持高位,中国格局向好

      基础化工行业研究:供需错配天然气价格维持高位,中国格局向好

      化学制品
        行业观点   全球供需错配天然气价格短期支撑力度大,长期看 LNG 供需格局依然紧张:   供给端:疫情以来全球天然气供给动能减弱,重点产区短期增产难度大。疫情导致全球天然气投资强度大幅下降,供给动能减弱。从重点产区看,2021 年,美国油气开发投资低速复苏,天然气产量恢复缓慢;中东 OPEC+的原油增产策略较为保守,中短期内天然气增产有限;俄罗斯产量短期内继续大幅增产可能性不大,同时北溪 2 号预计难以给欧洲贡献边际增量。需求端:碳中和推动天然气消费趋势性增长,天气导致重点地区需求激增。碳中和背景下全球气电消费提升,天然气需求趋势性增长,而在短期,严寒酷暑的天气导致全球重点地区天然气需求激增。2021 年,欧洲天然气消费淡季不淡,入冬库存远低于往年;美国天然气出口大幅增长,全年供需紧张;亚洲地区 LNG 进口量大幅增长,直接压缩了欧洲 LNG 的进口空间。短期看:今年冬季天然气供需错配格局难以扭转。今年冬季极可能再次形成拉尼娜事件,加剧原本就已紧张的供需态势,天然气价格短期支撑力度大。长期看:2025 年之前全球 LNG 新增产能较为有限,预计 LNG 供需格局仍将维持紧平衡态势。   中国天然气供需持续高增长,供需格局向好:   供给端:产量稳健增长,进口量大幅提升。中国天然气产量近几年大幅提升,未来有望持续稳健增长,预计 2025 年国内产量将达到 2300 亿立方米,五年增长 375 亿立方米。进口方面,未来几年中国进口 LNG 接卸能力仍将维持高增速,中俄东线将提升管道气输送能力,预计 2025 年中国天然气进口量将达到 2295 亿立方米,五年增长 881 亿立方米。   需求端: “双碳”目标凸显天然气桥梁作用。天然气是中国从煤炭向可再生能源转型过程的重要桥梁,在煤改气、交通、发电等领域的消费动能依然强劲。预计到 2025 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将达到 4482 亿立方米,五年增长1202 亿立方米,其中城市燃气、工业燃料、发电用气分别增长 430、475、253 亿立方米。   短期看:采暖季天然气供需边际收紧。今年采暖季在民用气需求的带动下,国内天然气供需预计将边际收紧,工业用气供给紧张,气头尿素开工率或将承压;长期看:我国天然气供需格局持续向好。从供需缺口的角度看,我们认为 2021-2022 年我国天然气供需较为紧张,往后随着供给的快速增长,供需匹配度将逐年提升,到 2025 年,我们预计国内天然气供给量有望达到4534 亿立方米,消费量有望达到 4482 亿立方米,供需格局持续向好。   投资建议   今年冬季全球天然气价格预计维持高位,建议关注拥有煤层气开发资源的新天然气;我国气头尿素或延续冬季供给减少的周期性状态,建议关注煤化工龙头华鲁恒升;长期看,我国天然气供需格局向好需要 LNG 进口的稳定增长,建议关注未来几年将持续扩张 LNG 进口能力的广汇能源。   风险提示   全球 LNG 项目加速落地;全球非石化能源占比大幅提升;全球冬季气温偏暖;中国 LNG 进口不及预期。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1页
      2021-11-30
    • 基础化工行业周报:周期品价格分化,风电材料表现强势

      基础化工行业周报:周期品价格分化,风电材料表现强势

      化学制品
        本周化工市场综述   本周申万化工上涨0.17%,跑赢沪深300指数0.14%。本周表现亮眼的标的多为中小盘股,比如:风电、碳纤维、明年业绩确定以及公司或行业有边际变化的标的;而前期表现较好的新能源化工材料标的有所承压。   投资组合推荐   东材科技、东方盛虹、金禾实业、中旗股份、华鲁恒升   本周大事件   北京证券交易所今日开市,化工相关企业大盘点   北京证券交易所15日正式开市,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又一重大战略部署从蓝图变为现实。开市首日,81家首批上市公司集体亮相,体现了鲜明的创新型中小企业特征。其中,占比87%的公司来自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技术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17家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截至11月12日,拟转为上市公司的精选层71家公司剔除极值影响后,平均市值、去年平均营收分别为28.32亿元、5.13亿元,明显低于沪深上市公司水平。比较来看,科创板上市公司平均市值、去年平均营收分别为156亿元、15.32亿元,创业板注册制下上市公司平均市值、去年平均营收分别为93亿元、20.79亿元,沪深主板上市公司平均市值、去年平均营收分别为234.79亿元、164.73亿元。北交所首批上市公司中化工相关企业包括颖泰生物、齐鲁华信、佳先股份、吉林碳谷、禾昌聚合、利通科技、通易航天、方大股份等。   我国原油蒸汽裂解技术首次工业化应用成功   中化新网讯11月17日,中国石化宣布重点攻关项目“轻质原油裂解制乙烯技术开发及工业应用”在天津石化工业试验成功,可直接将原油转化为乙烯、丙烯等化学品,实现了原油蒸汽裂解技术的国内首次工业化应用。   投资建议   投资方向上,我们认为明年机会更多地来自中小盘股,尤其是业绩确定性强+有一定安全垫的标的,具体来说:一是新能源化工材料,我们看好三元正极、EVA;二是今年受损明年受益的方向,建议重点关注轮胎以及树脂行业;三是新材料方向,尤其是迎来拐点的方向,建议重点关注光学膜、分子筛、高端工程塑料。   风险提示   疫情影响国内外需求,原油价格剧烈波动,贸易政策变动影响产业布局。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8页
      2021-11-26
    • 获批科创板首家定增,研发国际化再添助力

      获批科创板首家定增,研发国际化再添助力

      个股研报
        神州细胞(688520)   事件   2021年11月24日,公司发布定增获证监会注册批复的公告与2021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募集说明书;公司拟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224,048.94万元。   点评   获批科创板首家定增,22亿新药研发募投计划,将助力公司多项产品商业化与国际化进程的提速。根据公司定增募资说明书,此次定增融资的22亿将全部用于补充新药研发项目的费用;项目总投资额近25亿,约4.5亿将用于病毒疫苗等临床前研究,约20.5亿将投资于SCT800(重组八因子,商品名:安佳因®)、SCT-I10A(PD-1单抗,公司自有产品组合多机制与靶点治疗实体瘤的布局产品之一)、SCT1000(14价HPV疫苗III期临床)、SCT510A(VEGF单抗)和SCTA01(新冠中和抗体国际II/III期临床)。   定增计划实施,将推动重组八因子的海外临床试验,加速产品市场国际化。   安佳因技术优势:质量及其稳定性、产能、成本为其三大核心优势。该产品为公司自主研发的、工艺和制剂均不含白蛋白的第三代重组人凝血因子Ⅷ产品。公司已建立高效稳产工程细胞株、无血清无蛋白成分的悬浮流加工艺、以及自主研发和生产的亲和纯化抗体为核心步骤的高效率和高特异性下游纯化工艺、无白蛋白添加剂的成品制剂配方以及4,000升细胞培养规模的生产线。   商业化现状:目前公司重组八因子产品的市场仅限中国,欧美及发展中国家市场,则有望通过此次募投推进的海外临床试验展开而获得拓展。公司重组八因子,目前为国产独家,获批进院一个多月,即实现销售近千万元。产品于2021年7月20日获批上市后,8月12日即获得国家医保代码;在8月30日国家医保代码正式公布后,公司启动各重点医院进院流程等,促使该产品早日在公立医院系统实现医保支付。同时,公司正在推进对私立医院、双通道药房等非公立医院渠道的覆盖率,增加产品上市后的可及性。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我们维持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1/22/23年营收0.86/6.84/19.34亿元,归母净利润-9.34、-7.23、-0.76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   研发进展以及商业化进程不达预期、定增发行失败以及限售股解禁等风险。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1-11-25
    • 定增发行顺利,华润入主完成

      定增发行顺利,华润入主完成

      个股研报
        博雅生物(300294)   事件   11月22日,公司发布股份协议转让完成及向特定对象发行股份发行完毕暨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变更的公告,华润医药控股成为公司控股股东,中国华润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国务院国资委成为公司最终实际控制人。   经营分析   定增方案顺利完成,募集资金拟全部用于补充营运资金。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顺利完成,华润医药控股以现金全额认购本次发行的7831万股股票,每股价格31.37元,限售期为36个月,扣除发行费用后,公司募集资金净额为24亿元,本次募集资金净额拟全部用于补充营运资金,改善公司资产负债率,减少公司财务费用支出。   华润股权和投票权比例提升,核心管理层架构维持稳定。本次发行完成后,华润医药控股持有公司1.48亿股股份,占比公司发行后总股本的28.86%,合计拥有公司40.01%的表决权。公司管理架构方面,公司董事可由7席增加至9席,华润医药控股有权派驻9席中的6席,包括5名非独立董事及1名独立董事。本次发行不会导致公司核心管理人员结构发生重大变动。   央企股东优势全方位赋能,公司成长潜力巨大。依托华润医药集团的强大股东资源优势,公司未来发展可获得资金、技术、渠道等全方面的支持,同时在浆站资源获取方面有望进一步打开成长空间。根据公司投资者交流文件,预计十四五期间在大股东支持下,公司新设浆站数量可观。公司在血液制品行业里具备优异的吨浆效率与盈利能力,未来浆量扩张+效率进一步提升有望驱动业绩长期快速发展,成长潜力巨大,建议重点关注。   盈利调整与投资建议   我们维持盈利预期,预计公司2021-2023年实现归母净利润4.22、5.13、6.2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62%、22%、21%。   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采浆拓展不达预期,丹霞供浆合作及资产注入不达预期,产能落地不及预期,商誉减值风险,血液制品质量安全性风险。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1-11-24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