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会议纪要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31)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医保基金预付制度发布,医疗设备更新招投标提速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医保基金预付制度发布,医疗设备更新招投标提速

      生物制品
        核心观点   一、周报摘要   上周医药生物板块小幅下跌,跑输沪深300指数,各细分领域均下跌,医疗服务领跌。上周国家医保局及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医保基金预付工作的通知》,支持有条件的地区进一步完善预付金管理办法,通过预付部分医保基金的方式帮助定点医疗机构缓解医疗费用垫支压力,并明确了拨付条件、拨付标准。预付金作为医保增量政策之一,有助于缓解定点医疗机构医疗费用垫支压力,优化现金流,同时也有助于加快上游医药、器械及流通公司回款速度,缩短回款时间,降低坏账风险。此外,根据众成医械数据,近期医疗设备更新项目招投标提速。随着大量财政专项资金落实完毕以及设备更新招标浪潮来临,医疗设备更新项目加速落地,给医疗器械公司带来的增量业绩有望自2024Q4起开始逐步兑现。   二、行业观点更新   医保基金预付制度发布,缓解医疗费用垫支压力。11月11日,国家医保局办公室、财政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医保基金预付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支持有条件的地区进一步完善预付金管理办法,通过预付部分医保基金的方式帮助定点医疗机构缓解医疗费用垫支压力,促进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激励定点医疗机构更好地为参保人员提供医疗保障服务。《通知》明确,预付金是医保部门预付给定点医疗机构用于药品和医用耗材采购等医疗费用的周转资金,不得用于医疗机构基础建设投入、日常运行、偿还债务等非医疗费用支出。在拨付条件方面,《通知》明确原则上按照统筹地区医保统筹基金累计结余和医保基金运行风险等级作为拨付预付金的条件和标准,要求职工医保统筹基金累计结余可支付月数≥12个月可实施职工医保统筹基金预付,居民医保基金累计结余可支付月数≥6个月可实施居民医保基金预付,上年已出现当期赤字或者按照12个月滚动测算的方法预计本年赤字的统筹地区不能预付。在支出标准方面,核定标准原则上以前1至3年相关医疗保险基金月平均支出额为基数,合理确定预付金的基础规模,预付规模应在1个月左右。拨付时间方面,医保部门审核后商财政部门确定预付医疗机构范围及预付金规模,原则上于每年第一季度结束前按规定向定点医疗机构拨付预付金。整体来看,本次医保基金预付工作是医保增量政策之一,有助于缓解定点医疗机构医疗费用垫支压力,优化现金流,同时也有助于加快上游医药、器械及流通公司回款速度,缩短回款时间,降低坏账风险。
      国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7页
      2024-11-18
    • 化工及新能源材料行业周报:稳定冬储化肥价格,尿素出口大幅减少

      化工及新能源材料行业周报:稳定冬储化肥价格,尿素出口大幅减少

      化学制品
        1、行业观点更新:   根据海关总署数据,今年1—9月份累计出口各种化肥2295万吨,同比增加1.3%。其中,尿素累计出口25万吨,同比降幅为91%;今年硫酸铵出口量大幅增加,尿素出口量大幅减少,数量上表现为同比出口增加,9月份出口量环比和同比均出现大幅下降,保障了国内秋季用肥,同时说明磷肥出口没有超预期的增长,预计10月份化肥出口量同比和环比可能会继续回落,主要为稳定冬储化肥价格奠定基础。   10月12日,财政部就后续财政政策召开新闻发布会,传递积极的财政政策信号,重点从政策力度和空间、地方化债、支持银行和地产等方面展开。政策密集落地期,宏观预期扭转,有助于市场信心回升。化工行业及个股迎来估值修复。   从行业基本面看仍然需要消化过剩产能,行业景气度实现反转还需要时间,企业竞争非常激烈,行业仍然处于景气低点,我们推荐三个方向,一是具有成本绝对优势的龙头公司;二是已经完成一轮产能扩建高峰,供需格局有改善,重点推荐涤纶长丝和制冷剂行业;三是产品技术壁垒较高,竞争较少,下游需求明显复苏的细分行业,重点推荐电子化学品。   重点推荐公司:万华化学、华鲁恒升、宝丰能源、龙佰集团、桐昆股份、巨化股份、华特气体。
      国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4-11-08
    • 化工及新能源材料行业周报:钛白粉内外需均受干扰 成本提振涤纶长丝价格

      化工及新能源材料行业周报:钛白粉内外需均受干扰 成本提振涤纶长丝价格

      化学制品
        核心观点   1、行业观点更新:   近阶段钛白粉市场需求持续低迷,一方面来自国内需求不佳,另一方面主要是欧亚经济体、欧盟、印度、巴西等地区和国家对中国钛白粉发起反倾销调查,提高出口关税,虽然中国钛白粉具有成本优势,但是在短期出口也会受到一定影响。2024年9月中国钛白粉产量39.78万吨,环比下降2.92%,同比增长6.65%。当前有原料资源的企业可盈利,除此之外几乎全部陷入亏损境地,少则价格处于盈亏水平线附近,多则亏损千元以上。   10月12日,财政部就后续财政政策召开新闻发布会,传递积极的财政政策信号,重点从政策力度和空间、地方化债、支持银行和地产等方面展开。政策密集落地期,宏观预期扭转,有助于市场信心回升。化工行业及个股迎来估值修复。   从行业基本面看仍然需要消化过剩产能,行业景气度实现反转还需要时间,企业竞争非常激烈,行业仍然处于景气低点,我们推荐三个方向,一是具有成本绝对优势的龙头公司;二是已经完成一轮产能扩建高峰,供需格局有改善,重点推荐涤纶长丝和制冷剂行业;三是产品技术壁垒较高,竞争较少,下游需求明显复苏的细分行业,重点推荐电子化学品。   重点推荐公司:万华化学、华鲁恒升、宝丰能源、龙佰集团、桐昆股份、巨化股份、华特气体。
      国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4-11-08
    • 医药生物行业点评:两部门发文支持珍稀濒危中药材替代品研制

      医药生物行业点评:两部门发文支持珍稀濒危中药材替代品研制

      中药
        核心观点   两部门发文支持珍稀濒危中药材替代品研制。10月21日,国家药监局、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发布关于支持珍稀濒危中药材替代品研制有关事项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涵盖聚焦重点品种、鼓励研发创新、加强产学研合作、畅通注册路径、加强技术指导、加速审评审批、加强上市后监管等七方面内容。《公告》明确,现阶段重点支持穿山甲、羚羊角、牛黄、熊胆粉、冬虫夏草等珍稀濒危中药材用于中药生产的替代品研制。申报注册方面,基于珍稀濒危中药材替代品研制的不同情形,《公告》明确现阶段两种路径申报:一是对已有国家药品标准的珍稀濒危中药材替代品的研制,可按照中药注册分类中“其他情形”进行申报;二是对于新研制的珍稀濒危中药材替代品,按照《中药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1.3新药材及其制剂”注册类别进行申报。在审评审批方面,对临床定位清晰且具有明显临床价值的珍稀濒危中药材替代品实行优先审评审批。对重点支持的穿山甲、羚羊角、牛黄、熊胆粉、冬虫夏草等珍稀濒危中药材替代品和国务院卫生健康或者中医药主管部门认定急需的其他珍稀濒危中药材替代品,且药物临床试验已有数据显示疗效并能预测其临床价值的,可以附条件批准。   珍稀濒危中药材替代品研制进展有望加快。2024年2月,CDE曾发布《濒危动物类中药材人工制成品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及《替代或者减去已上市中药处方中濒危药味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此次《公告》是此前政策的持续推进,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中“支持珍稀濒危中药材替代品的研究和开发利用”的具体部署。随着《公告》的落地施行,珍稀濒危中药材替代品研制进展有望加快。投资层面,建议关注布局珍稀濒危中药材替代品研发的相关公司,包括:上海凯宝、太极集团、健民集团、华纳药厂。   风险提示:稀濒危中药材替代品研制进度不及预期风险;医药政策变动超预期风险。
      国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页
      2024-11-08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生物安全法案未被纳入参议院NDAA,CXO短期有望迎来反弹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生物安全法案未被纳入参议院NDAA,CXO短期有望迎来反弹

      化学制药
        一、 周报摘要   上周医药生物板块表现不佳, 主要受市场担忧医保控费趋严影响。 据财联社报道, 9 月 19 日国家医保局召开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拟谈判/竞价企业沟通会, 会议透露 2024 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中, 通过形式审查的目录外品种在专家评审环节的通过率不到 50%, 较往年有所降低; 同时医保局强调提交资料的真实可靠, 明确在评审、 测算、 谈判全流程将实事求是, 全面从严。 考虑国内老龄化程度加深, 医保基金压力增大是客观事实。 但今年以来, 对创新药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预计今年医保目录谈判仍将对临床疗效明确的优质创新药予以鼓励支持,不必对谈判药品降幅过于悲观。 展望下周, 随着美联储启动降息, 同时生物安全法案未被纳入参议院 NDAA, 创新药及 CXO 板块边际改善,有望迎来反弹。   二、 行业观点更新   生物安全法案未被纳入参议院 NDAA, CXO 短期有望迎来反弹。 9 月20 日, 美国参议院军事委员会官网发布参议院版本 NDAA(《2025 年国防授权法案》 ) , 共纳入 93 项修正案, 其中并未包含 s.amdt.2166(生物安全法案) 。 此前众议院 NDAA 中已明确不包括生物安全法案, 本次参议院 NDAA 未纳入生物安全法案, 意味着通过打包 NDAA 推动生物安全法案落地的可能性已基本不存在。 生物安全法案单独立法进展来看, 在众议院投票通过后已提交至参议院, 目前尚未排期进行审议。 考虑本届国会所剩工作周有限以及民主党在众议院投票时的表现(参议院民主党占多数) , 后续参议院是否审议通过生物安全法案有较大不确定性。 整体来看, 年内生物安全法案落地概率降低, 叠加美联储启动降息,短期有望提振 CXO 情绪, 板块有望迎来反弹。   三、 行业表现跟踪   上周(9.16-9.20) 医药生物(SW) 板块下跌 0.79%, 在 2021 版 31 个申万一级行业中, 表现排名第 31 位, 同期沪深 300 指数上涨 1.32%。 细分子板块来看, 上周上涨的细分板块包括医药商业(+1.83%) 、 医疗服务(+1.12%) 和中药(+0.84%) ; 下跌的细分板块则有化学制药(-2.34%)、医疗器械(-1.88%) 和生物制品(-0.14%) 。 个股表现来看, 涨幅排名前五的个股分别是双成药业(+33.00%) 、 海创药业-U(+19.67%) 、赛托生物(+15.47%) 、 老百姓(+9.50%) 和科华生物(+7.13%) ; 而跌幅排名前五的个股分别是海南海药(-27.07%) 、 英科医疗(-21.08%)、澳华内镜(-18.78%) 、 阳普医疗(-18.25%) 和*ST 景峰(-13.36%) 。估值方面来看, 截止 9 月 20 日, 医药生物(SW) 市盈率(TTM, 剔除负值) 为 22.02x, 持续低于 2010 年以来中位数水平, 相较全部 A 股的估值溢价率为76.24%, 同样持续低于 2010 年以来的中位数水平。   四、 行业动态及重点公司跟踪   三明医改迈向巩固提升新阶段。 9 月 20 日, 国家卫健委召开新闻发布会, 介绍“推广三明医改经验”的有关情况。 福建省卫健委主任杨闽红表示, 三明医改经验已从“全面推广”阶段, 迈向了“巩固提升”的新阶段。 国家卫健委宣传司副司长、 新闻发言人胡强强表示,三明医改为中国深化医改趟出了路子, 树立了典型。 未来, 国家卫健委总结提炼三明市深化医改经验, 将指导 11 个综合医改联系省, 30 个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 14 家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医院, 以及各省份内的试点医院, 进一步推广三明医改经验。 国家卫健委表示, 将指导其他省份每年选择 2 至 3 个地区, 重点推广三明经验, 5 年内实现全覆盖。   国家药监局: 在部分地区开展创新和临床急需生物制品分段生产试点。 9 月 18 日,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李利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1、 支持医药行业开放合作。 加强国际通用监管规则在国内的转化实施, 支持开展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 促进全球药物在中国同步研发、 同步申报、同步审评、 同步上市。 2、 探索生物制品分段生产模式, 在部分地区开展创新和临床急需生物制品分段生产试点。 3、 加大对医药进出口贸易的支持力度, 加快境外已上市新药在境内上市审批, 鼓励跨国企业把原研化学药品、 生物制品和高端医疗装备等转移到国内生产。 完善药品出口销售证明相关政策, 鼓励我国更多医药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国际贸易, 让中国药品造福全人类。   国家药监局公布 4 起药品网络销售违法违规典型案例(第六批) 及 4 起药品违法案件典型案例。 9 月 18 日, 国家药监局官网公布了 4 起药品网络销售违法违规典型案例,包括修元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非法渠道购进并销售药品案、 彭某某通过网络无证经营药品案、 叶某某等人违法生产经营假药案、 万某等人无证经营未取得批准证明文件药品案。另公布了 4 起药品违法案件典型案例, 分别是沧州市任丘市源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销售假药案、 王某等 15 人无证经营未经批准进口药品系列案、 朔州市李林中医诊所非法渠道购进药品案、 何某、 谭某非法买卖药品经营许可证案。   北京出台新政提升罕见病用药可及性。 北京市药监局会同多个相关部门联合发布了《北京市推动罕见病药品保障先行区建设工作实施方案(试行) 》 和《北京市促进临床急需药械进口工作实施方案(试行) 》 。 此次北京出台的两个实施方案进一步优化了罕见病和临床急需药械供应保障机制, 提升罕见病用药和临床急需药械的可及性和便利性; 加速创新药械审评审批; 助力药品医疗器械“出海”。   【 华润三九】 与达因药业达成战略合作。 9 月 18 日, 华润三九与山东达因海洋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维生素 D 滴剂(胶囊型) 产品的战略合作协议, 双方致力于推动维生素 D 补充在更广泛人群中的应用。 根据协议, 华润三九将成为达因维生素 D 滴剂(胶囊型) 产品在中国境内的独家代理商, 全面负责该产品的市场推广与全渠道的营销工作。   【恒瑞医药】SHR-1701 注射液药品上市许可申请获受理。 恒瑞医药 9 月 19 日晚间公告,子公司苏州盛迪亚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收到国家药监局下发的《受理通知书》 , 瑞拉芙普-α注射液(SHR-1701) 的药品上市许可申请获受理, 适应证为联合氟尿嘧啶类和铂类药物用于局部晚期不可切除、 复发或转移性胃及胃食管结合部腺癌的一线治疗。   五、 行业数据跟踪   5.1 流感数据跟踪   2024 年第 37 周(2024 年 9 月 9 日-2024 年 9 月 15 日), 南方省份哨点医院报告的 ILI%为 3.5%, 高于前一周水平(3.2%) , 高于 2021~2022 年同期水平(3.4%和 3.4%) , 低于 2023 年同期水平(4.7%) ; 北方省份哨点医院报告的 ILI%为 3.4%, 与前一周水平(3.4%) 持平, 高于 2021~2023 年同期水平(2.0%、 2.5%和 3.0%) 。   5.2 医保数据跟踪   医保统筹基金收入: 2024 年 1-7 月, 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含生育保险) 收入 15754.93亿元, 较 2023 年同期可比口径(下同) 增长 4.02%, 增速较 1-6 月(3.23%) 有所提升。其中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含生育保险) 收入 9914.33 亿元, 同比增长 5.35%,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收入 5840.6 亿元, 同比增长 1.82%。 7 月单月来看, 医保统筹基金收入 1870.65 亿元, 同比增长 10.21%, 其中职工医保统筹基金收入 1415.94亿元, 同比增长 12.03%, 居民医保收入 454.71 亿元, 同比增长 4.91%。   医保统筹基金支出: 2024 年 1-7 月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含生育保险) 支出 13828.92亿元, 同比增长 14.87%, 较 1-6 月支出增速 16.76%有所下降。 其中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含生育保险) 支出 7537.45 亿元, 同比增长 20.40%,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出 6291.47 亿元, 同比增长 8.88%。 7 月单月来看, 医保统筹基金支出 2093.17亿元, 同比增长 5.31%, 其中职工医保统筹基金支出 1173.61 亿元, 同比增长 12.34%,居民医保支出 919.56 亿元, 同比下降 2.49%。   医保统筹基金结存: 结存情况来看, 2024 年 1-7 月, 医保统筹基金累计结存 1926.01 亿元, 结存率为 12.22%, 较 1-6 月(15.47%) 有所下降。   5.3 医药工业数据跟踪   2024 年 1-7 月国内医药制造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 14144 亿元, 同比下降 0.80%, 降幅较1-6 月有所收窄; 1-7 月国内医药制造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 1986.8 亿元, 同比下降 0.80%,增速转负。   5.4 主要原料药及中药材价格跟踪   8 月原料药价格基本保持平稳, 双稀、 皂素价格环比继续小幅上涨, 硫氰酸红霉素价格环比上涨, 其他产品均较上月持平; 中药材价格方面, 上周中药材价格小幅下行   5.5 全球医药投融资数据跟踪   根据动脉网披露数据, 2024 年 8 月全球医疗健康产业投融资规模整体呈现下降趋势,披露融资总额约 26.72 亿美元。   六、 风险提示   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医药政策变动超预期风险; 行业创新不及预期风险; 国际政治局势动荡加剧风险; 业绩增长不及预期风险。
      国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7页
      2024-10-09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国内新冠疫情数据上升,猴痘疫情再次升级为PHEIC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国内新冠疫情数据上升,猴痘疫情再次升级为PHEIC

      生物制品
        核心观点   一、周报摘要   上周医药板块市场关注度主要聚焦在新冠、猴痘疫情等事件热点催化,相关概念个股表现亮眼,但持续性有待验证。目前时点处于中报密集披露期,业绩表现是核心催化,上周部分披露中报的公司业绩表现低于预期,股价承压。Q2以来医药板块已有较大幅度的调整,市场对业绩预期已基本pricein。考虑2023年Q3受反腐等事件影响,业绩基数较低,部分公司2024Q3业绩有望同比改善明显,中报后或是良好布局时点。此外,近期安徽省发布全国首个县域医共体设备更新项目采购意向,医疗设备更新项目有望陆续落地,相关设备公司有望受益。   二、行业观点更新   国内新冠疫情数据上升,猴痘疫情再次升级为PHEIC。根据8月8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布的7月份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国内流感样病例中新冠病毒的阳性率从第27周(7月1日至7月7日)的8.9%持续上升至第30周(7月22日至7月28日)的18.7%,主要流行株是奥密克戎变异株,为JN.1系列变异株和XDV系列变异株。国内疫情数据有所上升,但低于年内高点(3月流感样病例新冠病毒阳性率达21.1%)。受疫情数据催化,上周疫情概念个股获市场关注度大幅提升。考虑目前处于暑假人员出行高峰时段,预计国内疫情数据或持续上升。此外,上周世界卫生组织(WHO)召开关于2024年猴痘激增的紧急委员会首次会议,宣布猴痘疫情当前形势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也是2023年5月WHO取消猴痘疫情PHEIC状态后,再次将猴痘疫情升级为PHEIC。考虑猴痘病毒特性,同时国内海关总署等已加大对疫情地区人员入境的检测力度,预计猴痘疫情对国内影响较小。   美版医保谈判结果出炉。8月15日,美国联邦医疗保险(Medicare)医疗补助服务中心(CMS)完成与企业的谈判,并公布首批参与的10种药品平均降价幅度为63%,新价格将自2026年1月1日起执行。此次参与谈判降价的10款药品分别为勃林格殷格翰的糖尿病药Jardiance(-66%)、默沙东的糖尿病药Januvia(-79%)、阿斯利康的糖尿病药Farxiga(-68%)、诺和诺德的胰岛素(包括Fiasp和NovoLog,-76%)、BMS的血液稀释剂Eliquis(-56%)、强生的血液稀释剂Xarelto(-62%)、诺华的心力衰竭治疗药Entresto(-53)、安进的类风湿性关节炎药Enbrel(-67%)、强生和艾伯维的血癌治疗药Imbruvica(-38%)、强生的抗炎药物Stelara(-66%)。首批10种类药品进入谈判清单的主要标准是费用支出,患者支付定价往往远高于药物净价,同时属于治疗炎症性疾病、凝血疾病等常见药物,在美国国内竞争激烈。随着谈判第一轮落地,未来药品覆盖范围继续拓宽。
      国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6页
      2024-09-13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上海发布助力创新药械研发上市新政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上海发布助力创新药械研发上市新政

      生物制品
        核心观点   一、周报摘要   上周医药生物板块整体出现较大幅度调整,前期市场热点概念(新冠、猴痘疫情等)热度消退,相关个股出现大幅回调。此外,医保局对心脉医疗进行公开问询,也在一定程度上引发市场对高值耗材价格治理从严的担忧,市场预期悲观。业绩披露方面,上周披露中报的公司业绩表现多数符合预期,恒瑞医药等公司业绩表现较为亮眼。本周进入中报披露收官阶段,多家公司将披露业绩,预计业绩承压的公司比例较高。但考虑2023Q3业绩受反腐影响基数较低,且部分公司2024Q3业绩有望同比改善明显,中报后或是良好布局时点。此外,随着美联储降息确定,建议关注对利率敏感的创新药、以及受益于投融资持续改善的CXO相关公司。   二、行业观点更新   上海发布助力创新药械研发上市新政。8月23日,上海市药品监督管理局、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和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联合印发《提升本市临床试验质量助力创新药械研发上市的实施方案》(下简称《方案》),要求加强临床研究体系和能力建设,提升以产品注册上市为目标的临床试验支撑能力和试验质量,助力创新药械研发上市。《方案》中重点任务包括:1)强化监督管理,提高质量水平,促进临床试验规范有序实施;2)发挥专业优势,强化服务指导,助力创新药械注册证加速落地。其中明确,将重大变更补充申请审评时限从200日压缩至60日,将创新药临床试验申请审评审批时限从60日压缩至30日,并于申请获批后12周内启动临床试验。对细胞和基因治疗药物、罕见病药物、高端药械组合产品及重大临床价值的1类创新药、创新医疗器械等重点品种主动跨前进行指导服务。鼓励有条件企业在境内外同步开展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完成国内多中心临床试验后可直接提出药品医疗器械上市注册申请。对人工智能辅助诊断软件、高端医疗影像、手术机器人、脑机接口类产品等本市优势领域产品等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支持加快推进注册上市;3)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加强监管科学研究,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4)加强协同配合,优化资源配置,推出临床试验配套激励政策。整体来看,随着政策落地推进,将优化上海生物医药创新服务机制,加速成果转化进程、提升临床试验监管服务能级,进一步提升临床试验数据质量,有望达到国内领先、国际接轨的临床试验能力水平,加速创新药械研发上市。   投资观点:看好创新药、中药及医疗设备领域投资机会。1)创新药:行业景气度高、全链条支持政策出台,临床管线持续兑现、产品出海潜力较大、海外会议催化。重点公司:恒瑞医药、百济神州-U、百利天恒-U、科伦药业;2)中药-银发经济拉动需求,品牌OTC政策扰动较小,基药目录调整有望带来催化。重点公司:华润三九、方盛制药;3)医疗设备-受益于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落地及加强重症医学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拉动。重点公司:迈瑞医疗。   三、行业表现跟踪   上周(8.19-8.23)医药生物(SW)板块下跌4.99%,在2021版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表现排名第29位,同期沪深300指数下跌0.55%。细分子板块来看,涨幅由高到低分别为中药(-3.59%)、化学制药(-3.87%)、医疗器械(-5.23%)、生物制品(-5.51%)、医药商业(-5.66%)和医疗服务(-8.26%)。个股表现来看,涨幅排名前五的个股分别是*ST景峰(+27.51%)、特宝生物(+10.51%)、新诺威(+5.75%)、羚锐制药(+4.33%)和科伦药业(+3.23%);而跌幅排名前五的个股分别是广生堂(-31.57%)、凯普生物(-30.25%)、兰卫医学(-25.44%)、金城医药(-21.97%)和山外山(-21.70%)。估值方面来看,截止8月23日,医药生物(SW)市盈率(TTM,剔除负值)为22.33x,持续低于2010年以来中位数水平,相较全部A股的估值溢价率为71.00%,同样持续低于2010年以来的中位数水平。   四、行业动态及重点公司跟踪   涉药品集采串通投标有关团伙及企业被严肃处置。8月21日,国家医保局发布第七批国采盐酸溴己新注射液这个品种有关企业及自然人团伙串通投标被严肃处置的消息。经查,成都欣捷、仁合益康、广州一品红、石家庄四药、上海旭东海普药业、江西亿友药业,以及占某泽、黄某栋、黄某铭、高某等自然人团伙成员和该药品部分代理商组织、参与了串通投标。国家组织药品联合采购办公室已发布公告,取消盐酸溴己新注射液4家原中选企业的中选资格,并将6家企业全部列入国家组织药品集采“违规名单”,暂停其一定期限内参与国家组织药品集采的资格。此外,有关部门已对串通投标团伙、6家企业及有关人员涉嫌违法犯罪问题开展调查。   北京医保飞检启动。8月21日,2024年国家医保基金飞行检查北京启动会召开。会议强调,继续推进国家飞检扩面提质,从严查处超越底线的欺诈骗保行为;坚持宽严相济,鼓励定点医药机构扎实开展自查自纠;坚持主动“赋能”,调动各级医药机构加强内控管理的积极性,切实管好用好医保基金。按照工作安排,检查组将对北京市部分定点公立医疗机构、定点社会办医疗机构、定点连锁药店2022-2023年期间医保基金使用管理情况进行重点检查。   海南医保试点所有药品、耗材直接结算。8月21日,海南省医保局、海南省医保服务中心发布《海南省医保基金与医药企业直接结算医药货款工作实施方案》。方案明确,从集中采购药品、医用耗材和创新药械着手,在海南全省定点医疗机构开展直接结算工作;同时选取文昌市作为试点,其辖区内的定点公立医疗机构非集中采购的药品、医用耗材纳入直接结算范围,总结经验适时全省推行。   【心脉医疗】医保局“点名”心脉医疗。8月19日,为规范经营者价格行为,维护正常价格秩序,防止利用流通环节过高费用进行不当营销、侵害患者和医保基金的合法权益,医保局对心脉医疗Castor支架终端定价超出必要范围的事实公开问询。由此,心脉医疗成为继一心堂药业之后国家医保局今年第二家公开点名的企业。8月23日,心脉医疗发布公告称,已对国家医保局发布的公开问询函出具了《答复函》,对国家医保局问询的四个问题进行了回复,公司决定将Castor支架等系列胸主支架产品终端价格调整为7万元左右或以下,降价幅度40%左右或以上。   【恒瑞医药】公司发布2024年半年报。2024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6.01亿元,同比增长21.78%,实现归母净利润34.32亿元,同比增长48.67%,扣非后归母净利润34.90亿元,同比增长55.58%。Q2单季度来看,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6.03亿元,同比增长33.95%,实现归母净利润20.63亿元,同比增长92.94%,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0.50亿元,同比增长100.32%。   【惠泰医疗】公司发布2024年半年报。2024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01亿元,同比增长27.03%,实现归母净利润3.43亿元,同比增长33.09%,扣非后归母净利润3.28亿元,同比增长35.20%。Q2单季度来看,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46亿元,同比增长24.50%,实现归母净利润2.02亿元,同比增长30.84%,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91亿元,同比增长25.51%。   五、行业数据跟踪   5.1流感数据跟踪   2024年第33周(2024年8月12日-2024年8月18日),南方省份哨点医院报告的ILI%为3.6%,低于前一周水平(3.9%),高于2021~2022年同期水平(2.8%和3.3%),低于2023年同期水平(4.1%)。北方省份哨点医院报告的ILI%为3.6%,高于前一周水平(3.5%),高于2021~2023年同期水平(2.0%、2.5%和2.7%)。   5.2医保数据跟踪   2024年1-6月,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含生育保险)收入13884.28亿元,较2023年同期可比口径增长3.23%,其中职工统筹基金(含生育保险)收入8498.39亿元,同比增长4.31%,城乡居民统筹基金收入5385.89亿元,同比增长1.57%;支出方面,1-6月支出11735.75亿元,同比增长16.76%,其中职工统筹基金(含生育保险)支出6363.84亿元,同比增长22.01%,城乡居民统筹基金支出5371.91亿元,同比增长11.10%。结存情况来看,2024年1-6月,医保统筹基金累计结存2148.53亿元,结存率为15.47%。   5.3医药工业数据跟踪   1-6月医药制造业累计利润实现增长。2024年1-6月国内医药制造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2352.7亿元,同比下降0.90%;1-6月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805.9亿元,同比增长0.70%。   5.4主要原料药及中药材价格跟踪   7月原料药价格基本保持平稳,双稀、皂素价格环比小幅上涨,4-AA价格持续环比下降;中药材价格方面,近期中药材价格较前期高点有所回落,仍然保持高位运行。   5.5全球医药投融资数据跟踪   根据动脉网披露数据,2024年7月全球医疗健康产业投融资规模整体环比呈现上市趋势,融资金额业绩约57亿元。   六、风险提示   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医药政策变动超预期风险;行业创新不及预期风险;国际政治局势动荡加剧风险;业绩增长不及预期风险。
      国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6页
      2024-09-13
    • 化工及新能源材料行业周报:氨纶中报披露完毕,华峰化学成本优势明显

      化工及新能源材料行业周报:氨纶中报披露完毕,华峰化学成本优势明显

      化学制品
        核心观点   1、行业观点更新:   上周中国化工产品价格指数下跌0.68%,正值需求淡季,产品价格跌多涨少。维生素表现分化,VA价格下降、VE企稳、VK3价格继续上涨。   氨纶中报披露完毕,华峰化学成本优势明显:上半年氨纶行业景气度不高,氨纶40D价格目前价格2.55万元/吨,同比下降16%,较24年初下降13%。行业规模最大的上市公司华峰化学目前产能32.5万吨,上半年毛利率14.97%,同比下降0.71个百分点;新乡化纤产能22万吨,上半年毛利率2.05%,同比下降0.05个百分点;泰和新材现有10万吨/年产能,上半年毛利率-8.99%,同比下降12.65个百分点。在行业景气低点,华峰化学氨纶业务的盈利能力明显好于其他公司,一方面是公司产能规模大,上下游配套良好,另一方面是循环经济。随着公司产业链完善,公司在氨纶行业的成本方面的优势较其他企业至少存在3000元/吨的成本优势,这将成为公司盈利的底线,景气度一旦回升,公司将明显受益。另外,公司产能也在扩张中,在国内的产能份额占比将从目前23%提高到30%左右,话语权进一步增强。   在行业产能扩建势不可挡的情况下,仍然需要时间消化过剩产能,尽管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所下滑,但是下游需求疲弱的情况下,企业竞争仍然是非常激烈,行业仍然处于景气低点,我们推荐三个方向,一是具有成本绝对优势的龙头公司;二是已经完成一轮产能扩建高峰,供需格局有改善,重点推荐涤纶长丝和制冷剂行业;三是产品技术壁垒较高,竞争较少,下游需求明显复苏的细分行业,重点推荐电子化学品。   重点推荐公司:万华化学、华鲁恒升、宝丰能源、龙佰集团、桐昆股份、巨化股份、华特气体。
      国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4-09-13
    • 化工及新能源材料行业周报:国内外需求共振 维生素价格持续上涨

      化工及新能源材料行业周报:国内外需求共振 维生素价格持续上涨

      化学原料
        核心观点   1、行业观点更新:   上周中国化工产品价格指数下跌1.18%,正值需求淡季,产品价格跌多涨少。维生素表现一直独秀。   根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数据,上半年,石化全行业实现营业收入8万亿元,同比增长5.1%;实现利润4294.7亿元,同比下降1.6%;进出口总额4740.8亿美元,同比下降2.5%,同比数据比去年同期有明显改善。由于持续受到上游原料价格高位、下游市场需求不振、产品价格低位徘徊的影响,石化行业上半年效益尚未全面扭转下滑态势。行业要特别关注国内有效需求不足、部分企业盈利能力压力较大、外部环境依然复杂严峻,地缘政治冲突风险加剧等问题。   在行业产能扩建势不可挡的情况下,仍然需要时间消化过剩产能,尽管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所下滑,但是下游需求疲弱的情况下,企业竞争仍然是非常激烈,行业仍然处于景气低点,我们推荐三个方向,一是具有成本绝对优势的龙头公司;二是已经完成一轮产能扩建高峰,供需格局有改善,重点推荐涤纶长丝和制冷剂行业;三是产品技术壁垒较高,竞争较少,下游需求明显复苏的细分行业,重点推荐电子化学品。   重点推荐公司:万华化学、华鲁恒升、宝丰能源、龙佰集团、桐昆股份、巨化股份、华特气体。
      国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4-08-12
    • 医药生物行业点评:政策持续推动,中药有望迎来黄金发展期

      医药生物行业点评:政策持续推动,中药有望迎来黄金发展期

      中药
        核心观点   中医药历史悠久,是我国的文化瑰宝。中药是指以中国传统医药理论指导采集、炮制、制剂,说明作用机理,指导临床应用的药物;中药主要来源于天然药及其加工品,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及部分化学、生物制品类药物。中药产业链上游以中药材的生产与供应为主;中游主要是中药产品的生产制造;下游为销售终端。   中药行业市场广阔。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测算,2021年中国中药市场规模为4302.2亿人民币,2017年至2021年期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4%。预计2025年,中药市场规模达到5231.1亿元,并在2030年达到6030.5亿人民币,2025年至2030年期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9%。   中药行业迎来长周期的政策红利窗口期。近年来,为鼓励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国家围绕中医药产业链出台多项支持政策。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坚持中西医并重、打造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的中国特色卫生健康发展模式,发挥中医药原创优势;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28条措施,涵盖人才、资金、产业、发展环境等方面,为中医药高质量特色发展保驾护航;2022年《“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基层中医药“十四五”行动计划》、《“十四五”中医药人才发展规划》相继出台;2023年《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十四五”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实施方案》、《医药工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及《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科学监管促进中药传承创新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中药注册管理专门规定》等文件先后发布。2024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对中医药持续予以政策支持,要求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推进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等建设,同时支持中药工业龙头企业全产业链布局,加快中药全产业链追溯体系建设。《任务》还要求健全中药审评证据体系,加快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审评审批,促进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向新药转化。   基药目录调整有望给中药板块带来催化。根据《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管理办法(修订草案)》,基药目录调整周期原则上不超过3年,但因疫情等因素影响,基药目录2018年以来一直未调整。2024年6月发布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明确提出,适时优化调整国家基本药物目录,预计2024年内有望迎来新版基药目录。目前2018版基药目录中,共有685个品种,其中中成药268个,占比约39.12%,参考时间近三版(2009/2012/2018)基药目录,中成药数量占比呈现逐步提升趋势。考虑到目录调整的原则之一为中西医并重,预计新版基药目录中将会有更多中药品种纳入。此外,鉴于医保目录与基药目录可能形成协同效应,已纳入医保的非基药有望率先被纳入基药。进入新版医保目录和基药目录的中成药品种尤其是独家品种有望在双目录驱动下迎来医院端放量。   投资策略:在多层面支持政策的不断推动下,中药行业有望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推荐以下投资主线:1)中药创新药;2)品牌OTC中药;3)受益国企改革的中药公司。   风险提示:医药政策变动超预期风险;产品价格下降超预期风险等。
      国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4-08-08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